人口(劳动力)流动模型..
第7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三阶段是2001—现在,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
进,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酝酿对户籍制度 进行实质性改革。
27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 问题分析
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是两者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动,提出了转移的必要性。
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它提出了转移的可能性。除这两个条件之外,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说 生产的社会化和阶层的变化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性。只有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化销售的情况下,
流动才可能发生。
•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也不断要求发生转移和流动。
3
• 表5-1 不同年代就业者平均每次工作变动所需的时间(年)
4
• 表5-2 调查城市与其他数据分年龄组工作单位变动次
数均值比较(城市与国家)
5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可从三方面加以认识:
• 1、生产社会化和经济产业化运动,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劳动力发生较大的流动
•
随着工农业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必然要大规模地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中国三大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
系数较高说明在该产业中相对于产值比重而言,劳动力的比重 较小,反之,说明劳动力的比重偏高。上表反映了一个不发达 的二元经济社会的特征,即农业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余劳动力。 其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需要将其大规模转向工业趋向。
29
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 对策
• 应降低劳动者偏高的流动成本 • 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看待 • 强化劳动者的流动激励,通过财政援助
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研究与应用
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研究与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同时也会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显得极为重要。
一、背景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
城市化使城市发展起了速度,但也带来了人口过剩的压力,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口的过度流动等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会导致城市社会的不稳定和城市治理的困境。
因此,为了有效治理城市,必须对城市人口流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二、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的分类城市人口流动模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研究的内容分类,可以有三种类型:城市间人口流动模型、城市内人口流动模型和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模型。
城市间人口流动模型是指研究城市间人口流动模式的模型。
通过建立研究模型,可以探索城市间人口流动的数量、方向、目的地、时间和特征等重要因素,为城市规划、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内人口流动模型是指研究城市内人口流动模式的模型。
这种模型通常也称为交通流模型。
交通流模型可以促进交通规划,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人口流动成本,进而提高城市社会的稳定性。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模型是指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口流动模式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空间结构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城市的特定空间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关系,并评估这种关系的影响。
这种模型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关空间结构和人口流动的研究结果。
三、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的应用城市人口流动模型在城市规划、管理和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列举几个应用案例。
(一)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人口流动模型的一种重要应用。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设计师通常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安排社区的空间结构,以及社区之间的联系方式。
城市人口流动模型可以帮助规划师预测人口分布情况,制定社区之间的联系方式,为可持续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二) 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中,城市人口流动模型可以用来建模城市交通网络和交通需求。
5劳动经济学讲义第五章
职业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原因。 职业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反比。
1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4.1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地域之间:指劳动力的职业没变,但可能是在地区之间或国家之
间进行流动。
行业之间:指劳动力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这种情况相对
德国政府的资料显示,在2019年,有145,000人离开德国去了其 他国家,例如去南非和西班牙等,是1954年以来的最高数据。法国 也是如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2019年到2019年间,全世界出国留学 人员数量增长了141%。留学生们的目的地国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此7国共吸收全球67%的留 学生。其中,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而中国已成为世界 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1 3.2 3.3 3.4 3.5
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职业和技术等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非法流动和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
劳动力流动的? 4、怎样看待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5、你如何看待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改善我国劳动
力流动机制应采取什么对策? 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常企业希望低辞职率,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摘要】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现象。
本文以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理论基点,结合当前我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矛盾,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提出从美国和西欧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推进城乡生产分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但托达罗在对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就业进行分析后指出,在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同时,城市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也在不断加剧。
这一矛盾现象用已有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无法进行合理解释。
因而他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大量失业现象,新的迁移者很难马上找到他所期望的高收入职业。
迁移者在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初期或者完全失业,或者在“传统的”或“非正规部门”找到一些临时性工作。
所以,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做出迁移决策的时候,必须在获得高收入职业的可能性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失业或就业不足之间进行权衡。
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
这种关系可以表示如下:m=f(d),f’>0。
其中,m表示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目,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
按照托达罗的观点,现代工业部门的预期收入则等于未来某年的预期实际收入与就业概率的乘积。
这样,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可以表示如下:d=w*π-r。
在这里,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率,r表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π表示就业概率。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w*π>r,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城市迁移。
当w*π=r时,对农村劳动者来说,到城市去和留在农村预期收入没有差别,这就意味着城乡劳动力达到了均衡状态,从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迁移将停止。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
•.
(3)平均农业剩余等于不变制度工资 (4)工业部门可从农业部门得到任何数量
的劳动力。
•.
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在第一阶段是水平的, 它与横轴的距离OS即工业部门工资水平, 与农业部门的不变制度工资相等。
•.
2、伪装失业者被工业部门吸收阶段 (1)平均农业剩余就低于不变的制度工资 (2)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
(3)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4)工人工资的提高会使工业部门的利润 减少,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 移受到了抑制。
•.
3、农业现代化阶段 (1)不发达经济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 (2)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都由
•.
(三)含义
1、按照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就是传统农 业部门不断萎缩,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 的过程。
2、资本越多就可以将更多劳动力吸收到工业 部门中去。
3、工业部门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 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动 因。
4、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后,劳动边际生产率 会提高。
•.
(四)评价
•.
刘易斯著:《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 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张培刚著:《农业与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上 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刘易斯简介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巨大,素质相对较低。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3亿,其中:农民达到9亿多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3亿人。
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村教育薄弱,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4.9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
农民工职业培训刚刚起步,他们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在非农领域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直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层次。
(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由于建国后我国走的是一条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即摒弃市场机制,用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人为分割,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片面追求工业增长尤其是重工业的增长,阻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户籍制度已作出了许多重要调整,歧视性的地方政策正在被逐步取消,如2001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农民的落户标准给予了明确规定,制约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障碍已基本消除。
2002年中共中央2号文件提出:对进城农民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但各地方政府对城市劳动力的种种保护性措施和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做法并未真正取消。
(三)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我国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并正在向工业化后期阶段过渡,而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
目前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平均为52%,200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43.0%,比世界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
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有序扩展和升级,导致我国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 专业技术人员的地区流动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专 业技术人员的家乡观念一般比低技能劳动者淡薄; 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专门化,常常需要跨地区寻 找工作;远距离迁移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低技 能劳动者一般承担不起,只有高工资的专业技术 人员才有能力做到。
• 移民的经济影响:
• 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当移民增加了体力
劳动的供给,从事体力劳动的当地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水 平下降下到降W了2。DN如3O图。所示,当地劳动者的工资总额由W1BN1O,
• 移民可能有利于全体本地人:
–“廉价”劳动的移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上重升体到力W劳2动AC的。雇主显然受益,如图所示,利润从W1AB –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受益于
复习思考题
• 1、劳动力流动 • 2、简述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模型 • 3、移民的经济影响 • 4、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 5、我国劳动力流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
解决?
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劳动力的流动实质上是人 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人力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解 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迁移的公式: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
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那么劳动力的迁移就会发 生。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 影响:
• 美国的劳动力流动程度最高 •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率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 二、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一、概述国际劳动力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工作和定居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是研究不同国家间劳动者流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典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1. Heckscher-Ohli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也可以用来解释国际劳动力流动。
该模型基于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假设两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和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
在此模型中,如果两国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存在差异,将会导致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2. 新经济地理模型新经济地理模型关注的是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这些模型认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动力。
劳动力会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更多的地区集中,从而形成城市化和区域发展。
这些模型更加注重地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和差异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三、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差距、就业机会等因素是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倾向于向收入较高、就业机会更多的国家流动。
2. 政策因素不同国家的移民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国际劳动力的流动。
政策的开放程度和灵活性对劳动力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因素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也会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
移民者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文化相似、语言相通的国家。
四、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 对源国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会造成源国劳动力资源的流失,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引起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工资上涨。
移民者的离开也会减少源国的人口压力、增加外汇收入等。
2. 对目的国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会对目的国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文化和社会带来影响。
合理的国际劳动力流动能够弥补目的国劳动力短缺、促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推动经济的发展。
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系列 社 会 问 题 。以下 将 对 如 何 提 高农 村 平 均 实 际收 入 、 展农 发
( 除 价格 因素 ) 剔
将 机 会 成本 拆 为 显 成本 与隐 成 本 :显 成 本为 迁 移 成 本 ;隐 成 本 为 农 村平 均 实 际 收 入 。 即 :
・
村 经济 进 行 探讨 。
加强基础教育 (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 务教育的教育投资回报 义
如图 , 劳动 供给 曲线为 S 劳动 需求 曲线为 D , 。此时工 资水平 为 率 高达 l) ,建 立 完 整 的 农村 教育 体 系 ,同时 通 过政 策 鼓 励 人 才 7 W , 动力 市场上 存在 非 自愿失 业 的劳动力 , 数量 等于 N” N’ 劳 其 。 前往 农村 ; 另一 方 面 , 业 到 农村 投 资 也 会带 来 高 素 质 的劳 动 力 。 企 按 照公 式 ,可 以将劳 动力价格 压 低至 W 的水 平 ,实现 市场 出清 。
2 将 “ 会 成本 ” 拆 分 为 “ 移 成 本 +农 村 平 均 实 际 收入 ” . 机 迁
在 低 预期 工 资 水 平 、低就 业 率 、高 迁 移 成本 之 下 , 何 仍 有 为 如 此 多人 要 进城 ? 根源 在 于 他们 在 农村 获 取 的收 益 更低 !所 以 根 本 之道 在于 提 高 农 村 平均 实 际 收 入 。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可 以给 农 民 带 来福 利 ,减 少收 入 差距 ,缓解
笔 者 认 为 ,可 对 上述 模 型 作 如 下 改进 : 1加 入 “ 会 成 本 ” . 机
机 会成 本 指农 民 为 进城 务工 而 放 弃 的在 农村 务 农 可 以得 到 的 最高收入。即: 预期 收 益 : 预期 工 资 水 平 就 业率 机 会 成 本 机 会成 本 越小 , 收 益越 高 , 村劳 动 力就越 会 向城 市转 移 。 预期 农
劳动经济学第5章 劳动力流动
• 非法移民往往没有资格享受当地政府的福利计划,直 接或间接支付着税收,可能增加当地人口的总收入。
• 总的来说,移民因迁入这个发达的区域而获益,当地 居民人口也收益。
第三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分
(五)年龄
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 间。因为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 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 其次,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
(六)教育
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教育水平 在同一州内部的各县 在各州之间迁移的
(年) 之间迁移的人员比例 人员比例
9-11
3.9
2.7
12
4.4
2.6
13-15
4.8
3.3
16
4.9
4.4
17 及其以上
6.7
5.0
26
(七)职业与技术等级
• 职业流动性的高低可用职业流动率大小来表 示。
• 职业流动率是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 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 反比。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推-拉”理论 迁出地的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产生的激发机制 经济因素的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规模水平,决定了其人 口承载力和劳动就业容量。
(三)失业率
市场宽松的时候,辞职率上升;反之,辞职率 下降
(四)家庭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 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 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模型
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模型引言:人口和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供给人口数量是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基础。
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学家利用人口数量理论模型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1. 人口数量理论模型人口数量理论模型是用来研究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学工具。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人口增长模型和人口转移模型。
a. 人口增长模型人口增长模型通过考虑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来描述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b. 人口转移模型人口转移模型则分析人口在不同区域、职业和产业之间的迁移情况。
这些转移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和行业供给条件。
2.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用工需求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可以预测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工资水平等。
a. 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是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状态。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将出现失业现象;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将出现劳动力短缺。
b.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
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水平将上升;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水平将下降。
二、人口结构与劳动力质量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性别、年龄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1.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是指男女比例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布情况。
一些研究表明,性别结构的平衡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创造力。
2.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年龄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和结构调整。
3.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
10 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
对国内粗工产生不利影响,对全体美国人有益处 1、消费者受益 2、雇主受益 3、移民消费为其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实证研究结论:移民对当地人的工资和就业所产 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1、移民选择工作数量正在不断扩大的地区落户 2、当地人在国内的迁移
第三节 政策应用:限制移民进入
已婚状态可减少迁移概率的程度为2.8%(赵耀辉, 1997a)到10%(Hare,1999)。 Zhao(1999a)研究发现,已婚的人要比一般人的迁移 概率少37.6%。 Zhu(2002)也发现了婚姻的负向作用。
10个月及 以上 54 14.17 12 8.10
合 计 381 100 148 100
5. 职业分布
一般职员
男 71.92
女 85.14
异地转移 78.33
就地转移 72.93
技术员 管理员 部门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 其他 合计
20.05 2.89 2.62 0.79 1.82 100
6.07 2.70 2.70 2.02 1.35 100
中国的城乡移民 ——我们知道什么,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5、性别
(1)女性通常比男性更不倾向于迁移。
• 赵耀辉(1997a)发现女性可减少7%的迁移概率; • 而Hare(1999)发现男性可以增加30%的迁移概率; • Zhao(1999a)研究表明,女性的迁移概率要比男性的低 55.3%。
6、婚姻状况
中国的城乡移民 ——我们知道什么,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 2、收入差距对于迁移的影响
(1)Zhu(2002)构造了一个模型,并且发现 收入差距是最重要的正向因素。 (2)蔡昉(1996)研究了本地农村人均收入与 全国农村人均收入的比率 对于迁移的影响,发 现这一比例的增加可以减少迁移。 (3)在家庭层面上,Hare(1999)发现人均生 产性资本对迁移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人均生产 性资本每增加100元可以使迁移持续时间增加 2%。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
第三章 劳动需求分析 (一)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领会: ①对劳动力的派生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②约束劳动需求的制度因素分类; 正式制度: 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 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 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
新工作带来的收益的净现值大于流动产生的成本,流动就会发生 新工作的收益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净收益现值越大,流动成本越低, 流动越可能发生
○2 城乡迁移决策模型; 1)托达罗模型 ①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经济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
○3 在职培训的特征。 1.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都涉及成本和收益 2.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对训练的支付都是通过在培训期间接受一个比市场
均衡工资更低的工资来进行的,这种成本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成本 3.特殊训练工作,工人所得在训练期间大于其 VMP,此后则少于 VMP。
一般训练工作,工人所得等于 VMP,但其 VMP 随着训练时间增加而上升 4.风险的存在
○2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 1.每个家庭成员的工资率 2.家庭的非劳动收入 3.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
(四)劳动供给理论的政策应用 领会: ①工伤补偿计划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重新进入工作工资会降低,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 妨碍人们工作,造成的替代效应会使劳动供给减少 2.受伤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好(闲暇时间更多),造成的收入效应阻 碍人们尽早重返岗位,劳动供给减少
应用: ○1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的意义; 1.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 给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2.这类数据可用来制定就业政策并确定培训需要。 3.这一指标也为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退出经济活动的比
人口流动动因
一、刘易斯和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城乡人口流动(rural-urban migration)或劳动力转移(labor transfer)的讨论颇多。
(1)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托达罗认为,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他是否迁入城市的原因不仅决定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还取决于城市的失业状况。
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民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①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决策,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概率。
②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
③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
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就会如此。
因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等的必然结果。
(2)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则是:如何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失业问题。
其政策含义主要包括:①依靠工业扩张不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积累必然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就会低于工业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概率就越大,从而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据托达罗估计,对于每个新创造的工作岗位,将会导致2至3个农民迁入城市。
这就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城市现代部门扩张得越快,就业机会创造得越多,失业人口就越多。
②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消除。
在发展中国家,由某些政治因素决定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农民的平均收入,一般高2—3倍,有的甚至达4倍以上。
收入差距的拉大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托达罗建议,政府应当改变“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使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
WORD整理版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袁志刚(000018)目录1 .导论 (1)2.托达罗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说 (1)2.1.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经济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 (1)2.2.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12.3.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而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2)3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2)3.1.两部门…………………………………………………………………………………………23.2.不存在剩余农业劳动…………………………………………………………………………23.3.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由制度外生决定(制度工资),且高于市场出清水平……………………23.4.就业概率=城市(现代部门)已就业劳动力/城市劳动力供给总量 (2)3.5.只要在边际上期望城市收入超过乡村收入,乡城人口流动就不会停止 (2)3.6.两部门的雇主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都遵循边际生产力定价原则……………………………23.7.农产品的价格简单地由两部门的相对产量决定……………………………………………24 模型的完整表述 (2)4.1. 模型的均衡 (2)4.2. 均衡失业的存在性 (4)5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5)5.1.应当减轻因发展战略偏重城市而引起的城乡就业机会不平等……………………………55.2.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5.3.应当鼓励制定一体化的农村发展规划………………………………………………………66. 对两种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政策的社会福利分析 (6)6.1 工资补贴 (6)6.2 限制人口流动 (7)6.3 两种政策的组合 (7)7. 参考文献 (8)图1 均衡失业的存在性 (4)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1、导论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易斯提出其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后,大多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一般都肯定乡-城间的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劳动力从低生产力部门转移到高生产力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产力,从而促进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mo e, a cl gh u e odrgs ainsse a dsp rt no u b rmak tb i igu  ̄e a rmak t l w n ua upu d lcn ei o sh l eit t ytm n e aai d a l o r e, ul n n dlb re l igrrl r ls n r o o f l a d o ao s
whl o sn tslee ly n ua upu a os He c , u t te rt a ee tT aomo e a n t et ieerr i d e o ov mpo me to rrl r lslb r. n e d et i h oei l fc, o r d l n o teChn s u a e f s O s c d d c sl l
李 瑞
( 中国人民大学
【 摘
经济学院, 北京Biblioteka 10 7 ) 082 要 】 长期 以来, 们一直认 为托 达罗模 型是解 决二元经 济结 构下人 口流动 问题 的有效措 施。但 是 , 国人 口流动 人 我
的 实践证明: 达罗模 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 不断增加的 问题 ; 托 也没有看到随 着第三产 业的发展对 劳动力的大 量需求。托 达罗提 出的控 制农 村人 口向城 市迁移的模型 , 只是控制 了城 市人 口不会 大量增加 ,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了农村人 口 的增长趋势, 把城 市中的失 业问题转移到 了农村 , 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问题 。托达 罗模型 自身的理论
L u IR i
Ab ta t o n me p o l l a stikta o aomo e l e e t eme s r ov emirt np sr c :F r l gt . e peaw y l t d r d lsal f ci au et slet gai m ̄e u d rd a — ao i ln h T i v o h o m n e u l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达罗模型
• 3、理论内容
M=f(d) f’>0 d=π*w-r
M=f(v(0)) f’>0
V (0) p(t )Yu (t ) Yr (t )ert dt C (0)
n t 0
M为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数,d为城乡预期收入差距, f’>0表示人口流动规模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增函数。w为 城市实际工资,r为农村工资, π为就业概率,t为在n个 时期里的某一个时期,V(0)为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 入差异的净贴现值,Yu (t )、Yr (t ) 为t时期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工 资率,n为计划范围内的时期数,r为贴现率,p(t)为一个 迁移者在t时期中在现代部门获得工作的概率。
– 非资本主义部门
• 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 • 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极低 • 以农业部门或农村部门为代表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2)无限的劳动供给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 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原因: 农业中剩余劳动力规模巨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 农业人均收入水平极低; 工业部劳动生产率总是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 部门的收入水平高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 农业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前提条件)。 (3)工资水平不变
劳动力(人口)流动理论
主要内容
• • • • •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拉尼斯-费模型 托达罗模式 乔根森模型 乔根森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 1、前提条件
(1)二元经济结构(Dual Economy) – 资本主义部门
• 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本 • 现代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 以工业部门或城市部门为代表
托达罗模型
(3)局限性:模型假定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这几乎 是不可想象。模型假定流入城市的劳动者必定在城市里 寻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它们就宁愿在城市传统部门 做一些临时性工作或完全闲置。模型把每个迁移到城市 寻找工作看作与抽彩票一样碰运气,则是不符合实际的。 没有对城市非正规部门进行分析,这就使得模型缺乏现实 性和可行性。
叫做不变制度工资。因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时,农业劳 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为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不变制度工资:拉尼斯和费景汉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
拉尼斯-费模型
W
S'
C B
S Ⅲ Ⅰ 0 Ⅱ
L1
L2
L
拉尼斯-费模型
• 3、拉尼斯—费模型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 理论贡献:农业不仅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也 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的扩张对 农产品的日益扩大的需求,劳动力转移就会受阻,工业扩 张就会放慢甚至停滞下来。 • 局限性:模型只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工业部 门不存在失业,与发展中国家现实不符;模型假定农业收 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模型假定转移劳动力与 留守劳动力是同质的。
托达罗模型
• 1、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发展 经济学家托达罗发表一系列论文阐释他所 建构的人口流动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发 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失业这一事实的 基础之上。
托达罗模型
• 2、理论假定 (1)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失 业。(他的劳动力模型不是在强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 发展的积极意义,而是着重研究如何放慢农村劳动力流动 速度,以缓和城市失业问题。) (2)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取决于预期收 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
托达罗模型
• 5、托达罗模型的特点、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1)特点:农村部门不一定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 门却有大量的失业。城市部门的工资是由政治因素决定 的,不是固定的,而是上升的。特别重视就业概率对人 口流动的影响。④特别强调农村和农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性。 (2)理论贡献:它纠正了传统模式只注重农村劳动力流入 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农村人口的盲目流 动不仅加剧了城市已有的失业现象,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社 会经济问题倾向,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等政策理论。
托达罗模型
4、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1)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失 业问题。 (2)即使城市工业部门与劳动需求同步扩张,通过扩张 城市现代部门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的。 (3)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取消。 (4)不宜过分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 (5)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 2、工业扩张与劳动力转移
工业利润全部用于投资
资本积累
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
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生产规模扩大带来更多 的利润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转完 否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劳 动 边 际 产 品 D3 D2 K1<K2<K3
D1
S`
W A
F
G
H
D3(K3) S
拉尼斯-费模型
时间: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费 景汉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种 经济发展理论》一文,提出了对刘易斯理 论有重大发展的劳动力流动理论。
1、理论背景
拉尼斯-费模型
• 2、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边际劳动生产率 为零的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农产品总量不减少,工业部 门工资水平不会提高,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 •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吗,但是小于农业 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不变制度工资)。 • 第三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都被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和工 业的工资水平都由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 • 名词解释:
D1(K1) D2(K2)
L1
L2
L3
Ln
L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 3、刘易斯模型的理论意义与缺陷 • 理论意义: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 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三者紧密的 结合在一起;把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 • 缺陷:该模型中暗含的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 劳动比例始终是不变的; 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 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模型暗含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 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 城市工业部门的不变 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 假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 劳动者与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的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 同质的、无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