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五口通商大臣体制带来的清政府对外交涉的变化
第一,清政府仍然把中西关系限定在通商范围内,但管理中 西通商的粤海关的职能却发生了变化 第二,地方督抚在管理中外通商事务方面,仍然发挥着主要 作用;
第三,废除公行,使得清政府失去了对外贸易管理、对外商
的管理以及与外国商民的沟通渠道。
三、蒙昧中的中西交涉与不自觉中的丧权
(三)近代教育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外交人才
陈兰彬、郑藻如、李凤苞、刘瑞芬、龚照瑷、汪凤藻、吴宗濂
、钱洵、张荫桓……
同 文 馆 中 的 学 生
陈兰彬与时任美国总统海斯外交活动雕像
容闳耶鲁大学名人堂油画肖像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
第四讲 维持朝贡体系的努力及失败
一、朝贡与通商两种外交体制的归一趋势
第五讲 新外交体制的最初架构及清朝与“互市 ”国外交的新动态
一、以总理衙门为主轴的外交新体制的架构
(一)总理衙门设置的缘由
①
1、设置总理衙门是条约对中外交涉的规格提出的要求;
2、设置总理衙门是清政府加强与西方各国沟通的必然要求 (二)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形态 1、外交体制的最初设计: 《通筹夷务全局折》 2、总理衙门主导地位的确立 总理衙门对外交事务管理权力的实质化 总理衙门业务管理的系统化
(一)夷夏观念式微,师夷观念的出现
(二)中外“合作”趋势与清政府自强御敌手段的选择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外交的多重作用 (一)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和新式海军的组建,为外交提供了 支持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李鸿章 洋炮局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 李鸿章 苏州机器局(金陵机器局)
1、礼部介入中西交涉
2、总理衙门也全面介入与朝贡国相关的交涉
二、朝贡体系的崩溃
(一)清政府对朝贡体系的倾力维护(1861—1881
)
1、朝鲜:对马危机,丙寅邪狱,江华岛事件
2、琉球: 3、越南:
三、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之比较
(一)朝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五服理论:甸、侯、宾、要、荒 (二)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的区别 不治主义与扩张主义 (三)朝贡体系产生维持的原因 1、朝贡国: 经济利益、文化吸引力、安全需求 2、宗主国: 经济、政治、安全 (四)对朝贡体系的评价 宗主国:不言利原则之下的德化 朝贡国:贸易手段
(一)在无知中交涉,在不自觉中丧权 (二)广州入城交涉与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 1、广州民众坚决反对入城; 2、英国认为他们有条约依据可以进城,但事实上英国人进 城的依据并不充分。
(三)修约的盲点使清政府丧失了挽回权力的最早机会。
第三讲 近代中国外交视野下的洋务运动
一、新观念的产生与自强御辱的路径选择
3、条约改变了清政府对通商口岸的管理体制
第一,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
第二,领事全面负责各开放口岸的本国事务,成为
各口岸本国通商贸易,人民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核
心;
第三,条约使中俄交往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二)从广州一口通商体制向五口通 商大臣体制的演变
1、中英《江宁条约》对广州一口通商体制的否定 2、专门管理中西交涉的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形成
(二)清朝与互市国的外交——方式独特
1、俄国
2、日本及大西洋各国——广州一口通商
三、中西两种外交体制的早期冲突
1、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2、广州一口通商体制
3、马戛尔尼访华 4、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第二讲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早期变迁 1840—1860
近代中国外交
2011级国际政治班
引 语
中国在国际社会有朋友吗?
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
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交朋友?
你认为国家之间应如何相处?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特性是什么?
与本课程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
一、外交
1、外交是展示国家主Fra Baidu bibliotek的行为;
2、其主体是代表国家的官方机构及其人员; 3、官方机构和官方人员都是依据法律设立的,其权力是有 法律制定权的组织和个人授予的;
4、外交主体依据国际惯例和被国际广泛接受的国际规则, 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利用一定的外交艺术和手段维护本国利 益。
二、近代 1、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 尼德兰革命说 19世纪说
1500年说
2、西方近代外交的开端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3、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1840年
第一讲 清前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崇厚 天津机器局 1869年 左宗棠 西安机器局 1871年 左宗棠 兰州机器局 1885年 刘铭传 台湾机器局 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 报总局
(二)民用企业,在求富的同时,开始从各国收回礼权
一、清朝前期的外交制度架构
1、最高决策机构——皇帝、内阁、军机处
2、朝贡外交事务——礼部、地方督抚 3、非朝贡国家(互市国)——粤海关(两广总督) 、十三行
4、对俄外交——理藩院、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
吉林将军
二、清朝前期的外交实践
(一)清朝与朝贡国的外交——体制严格有度 1、政治上的封与贡 2、经济上的双边贸易活动
一、传统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附属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1、朝贡体制的制度延续 2、朝贡关系的低调维持
二、近代中国外交新体制的萌动
(一)、中西“条约”与中外交涉体制的变化
1、“条约”改变了清政府不与“互市”国交涉的惯例
2、条约规定了一些外交的程序
第一,规定了递交国书等的办法; 第二,规定了中外交涉行文的范式; 第三,开始互派使节; 第四,确定了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
②
3、南洋大臣、北洋大臣是新外交体制的重要枢纽 五口通商大臣 南洋大臣 北洋大臣
三口通商大臣,天津通商大臣
4、地方督抚、将军等官员对外交的介入是新外交体制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
① ②
5、办理外交事务的钦差大臣是新体制的特别安排
(三)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的历史地位 1、新外交体制中的旧因素 决策机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以通商关系来处理中西关系依然是清政府的主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