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经济问题_中国需要生态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学经济学培训
![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学经济学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a017a3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b.png)
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学经济学培训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它着眼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学培训中,生态经济学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思考和创新发展的机会。
一、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和起源生态经济学是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学科,它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出发,通过分析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路径。
生态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生态经济学开始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环境约束原理:生态经济学认识到,经济增长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限制和约束。
经济系统的扩张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可持续发展原理:生态经济学强调,经济发展要追求长期的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市场机制原理:生态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和生态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方式,激励经济主体在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等方面进行积极行动。
4. 全球合作原理:生态经济学强调,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是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生态经济学的应用和挑战1. 生态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生态经济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研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管理等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2. 生态经济学在商业运营中的应用:生态经济学的思想也逐渐渗透到商业运营中,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论文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学论文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24792c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d.png)
生态经济学论文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将经济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研究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生态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和方式,还关注这种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合作和协调来解决。
生态经济学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学科之一,它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评估、生态环境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生态经济系统建模和仿真等。
这些研究方向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
未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经济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探讨,同时开展更多关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外,生态经济学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影响,才能够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生态经济学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建立。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过度破坏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生态经济学应当致力于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态经济学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生态公平和社会公正。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宏观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宏观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1c13f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a.png)
宏观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视角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将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引入宏观经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分析1.1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生态经济学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在宏观经济学中,需注意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匮乏性,经济增长必然会消耗自然资源,从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应注重考虑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平衡,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2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是人类经济活动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之一,但经济发展又是国家或地区追求的目标。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和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1.3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生态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经济政策思路,即通过内部和外部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向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而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将生态经济学的这些思路融入到宏观经济政策中,以实现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改进与发展2.1 将环境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当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并未充分考虑环境损耗和环境增值,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环境状况之间存在偏差。
因此,宏观经济学可以借鉴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环境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更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真实情况。
2.2 引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可以借鉴生态经济学的观点,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监管和交易,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这种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及发展思考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及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d45fb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9.png)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及发展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关注。
生态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思考。
一、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生态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和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与传统经济学的不同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是“资源无限,生态环境不是经济问题”,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生态经济学强调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基础。
2.强调可持续发展性生态经济学强调要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只有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能保障未来的利益。
3.注重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学也强调保护环境,尤其是对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关注。
生态经济学主张要把环境成本纳入经济决策过程,并且通过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刺激创新和解决环境问题。
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生态经济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成为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领域。
从研究内容出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强调要维护环境可持续性,揭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研究经济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生态经济学探讨了经济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本质,分析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出了如何构建“人、地、环”和谐发展模式的问题。
3.研究生态权益的保护和价值评估问题。
生态经济学要求人们将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并借鉴生态价值、生态效益、生态福利等理论,研究生态环境的价值评估和权益保护问题。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85753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6.png)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治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工业的国家,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也不可忽视。
据统计,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除此之外,土地资源消耗过度、生态退化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
此外,政府也着手打造环保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不守环保法律法规者进行惩罚。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投资的力度,使环保工业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新动力。
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非常关键的。
鉴于此,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建设低碳经济、推广绿色技术等。
这些措施既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也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3. 技术创新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环境治理对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技术创新既能够推进环境治理过程,又能够打破过去环境治理过程固有的模式。
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从而在经济发展中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4. 政策制定和实践政策制定和实践是中国环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策制定既需要考虑到国情和需要,还需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遏制环境污染。
探索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及其政策意义——基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
![探索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及其政策意义——基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97bda0abed5b9f3f90f1c6e.png)
上, 以显 著减 少经 济 增 长 中 的资 源 环 境 压 力 区别 于
传 统经 济模式 中经 济增 长 与资 源环境 压 力 的同步增 长; 三是 在怎 么样 发展循 环 经济 的 问题 上 , 以大 幅度
提 高资源 生产 率 区别 于传统 经济模 式 仅仅关 注 于提 高 劳动生 产 率 和 资 本 生 产 率 等 要 素 。本 文 提 出的 1 观 点就 是 对 上 述 循 环 经 济 三 大 基 本 问题 的 系 O个
认 为是 中 国经济实 现跨 越式 发展 的创新 性举 措 。笔
者 在 总结 19 9 8年 以来 个 人 以及 我 们 的学术 团 队 的 研究 成果并 吸 收 国 内外相 关 进 展 的基 础 上 , 索性 探 地提 出了一 个 由 l O个 观 点 组成 的循 环 经 济 的 原 理 框架 , 希望 能够 对循 环经 济 的学理基 础 、 经济 表现 以 及政 策意义 有一 个 系统 化 的概 括 与 总 结 , 以促 进 中 国循 环经 济 的 理 论 研 究 和 政 策 研 究 能 够 向深 度 发
础上 , 笔者 进一 步讨 论 了 当前 国 内对循 环 经 济 的某
些认 识误 区 , 出 了这 些 原 理 的 政 策 意义 和 实 践价 指
值。
1 观 点 1循 环经 济是 通过 物质循环 来创 造 :
更 多 价值 的 经 济
以及后 者对 前者 的 约束 , 要求 在 考 虑 经 济 系 统 的物
— —
基 于 生 态 经 济 学 的视 角
诸 大建
( 同济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学 院 , 海 2 30 ) 上 5 00
摘
要 :循 环 经 济 已经 成 为 中 国实 施 科 学 发 展 、 建设 和 谐 社 会 的重 要 战 略 之 一 。该 文 基 于 国 际 上 近 年 来 异 军
生态经济学的新理论与方法探讨
![生态经济学的新理论与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a3d82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d.png)
生态经济学的新理论与方法探讨一、生态经济学的简介生态经济学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学为指导、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学科。
生态经济学不仅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更是一种新的理念,它旨在探寻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紧密关系,寻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二、生态经济学的新理论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和定量分析,来揭示生态系统对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这个理论强调了生态系统不仅是生态学所研究的生物和环境的组合体,同时也是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生态经济学强调了应该把自然资源的价值计算进经济活动之中,从而遏制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失控性破坏。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通过结合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一种在可持续视角下的发展模式。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要把生态规划和经济规划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这个理论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模式。
三、生态经济学的新方法1.生态足迹法生态足迹法是生态经济学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测算个体、群体和国家在生态资源利用上的需求和影响,来衡量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个方法强调了要将个体和群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纳入考虑,从而实现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2.生态经济评估法生态经济评估法是一种综合评估方法,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种价值因素综合考虑,来评估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个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它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平衡。
四、生态经济学实践案例中国的“绿色GDP”和西部大开发中国“绿色GDP”是指在GDP的计算中,加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成本,从而反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性。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aacacb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0.png)
#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学、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知识。
生态经济学强调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主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繁荣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常常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恶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只有在环境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经济才能持续增长。
生态经济学强调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通过提倡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另外,生态经济学还强调了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类经济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规划,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提出,他在19世纪就提出了“繁荣引起破坏”的理论,强调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经济学开始受到更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在发展历程中,生态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生态经济学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如生态税制、生态产品认证、碳交易等,为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经济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生态经济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参考,指导人类如何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理念,可以引导经济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dc38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2.png)
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交叉学科,它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福祉。
生态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与传统的经济学相比,生态经济学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提出了许多关于资源利用、环境政策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和方法。
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原理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
在传统经济学中,资源被视为无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在生态经济学中,资源被认为是有限的,而且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生态经济学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稳定成为了发展的重要前提。
生态经济学还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生态系统服务,即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和利益。
生态经济学认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对人类福祉的贡献。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既包括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也包括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方面,生态经济学为政府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生态经济学可以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鼓励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些新的定量工具和指标,如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在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生态经济学也提供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模式。
例如,生态经济学鼓励企业利用资源效率高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生态经济学还提出了一些关于生态产品的新概念,如生态标志和生态产品认证,鼓励企业生产环保产品和服务。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也扩展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方面。
生态经济学强调了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经济学还鼓励人们重新审视经济增长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环境友好的产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观点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4f9a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9.png)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观点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生态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探讨环境保护的经济学观点,以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一、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态经济学强调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在生态经济学的框架下,可持续发展是核心概念,即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世代的需求。
二、生态经济学的环境价值观作为一门学科,生态经济学重视环境的经济价值。
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恢复被视为可以为人类创造长期经济利益的投资。
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资源并非无限可再生,而是有限的,需要妥善管理和保护。
三、生态经济学的资源管理生态经济学认为,资源管理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寻找替代资源,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四、生态经济学的经济政策生态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需要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防止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鼓励环保技术创新和可持续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生态经济学的市场机制生态经济学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激励环境保护行为。
例如,建立碳交易市场,可以通过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并发放排放权来推动低碳经济转型。
此外,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可以促进可持续产业的发展。
六、生态经济学的国际合作生态经济学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推动环境保护的国际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并为各国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转让提供平台。
七、生态经济学的社会参与生态经济学鼓励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公民,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9ce5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5.png)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都是基于人类社会系统的研究,关注人类与周围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环境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互相裹挟,相互依存。
因此,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已成为重要的跨学科领域。
通过对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更好地为制定环境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其次,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强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保护和管理。
环境经济学将环境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以碳交易为例,企业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需要购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指标来弥补自身排放产生的环境损害。
这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使得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关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生态经济学是一种以自然经济系统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要求经济活动要有益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
这种理论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如何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探究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并创建一种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
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出现为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互影响,积极探索出解决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经济调研报告
![生态经济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3214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0.png)
生态经济调研报告生态经济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发凸显,生态经济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生态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分析生态经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态经济的定义与特点生态经济是以生态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生态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生态经济注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生态经济的现状1.发展态势: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生态经济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2.产业结构:我国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减少,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占比逐渐增加。
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环保科技等领域,蓬勃发展。
3.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还存在,但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技术的改进,一些环境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四、生态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资源保护:生态经济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减少资源浪费和过度消耗。
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减少排放和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壮大,绿色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绿色产业不仅环保,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五、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建议1.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生态经济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
2.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投入。
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环保产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
能源与环境的生态经济学分析
![能源与环境的生态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de19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8.png)
能源与环境的生态经济学分析能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挑战。
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并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并且对策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量的能源消耗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污染。
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所带来的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导致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此外,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也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枯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逆转的。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生态经济学的分析,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
在生态经济学的框架下,我们可以进行能源和环境的生态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对能源的开采和使用进行社会成本-收益分析,以了解不同能源的成本和效益,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能源类型。
其次,我们需要对环境负面影响进行估算,包括污染物排放、土地和水资源退化等。
在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能源和环境的生态经济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能源类型和使用方案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社会成本和效益。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环保和节能的技术创新,并且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此外,政府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政策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法律手段来影响能源和环境的发展。
比如,通过向某些能源生产商征收环境税,可以激励他们减少排放;通过提供能源节约补贴,可以鼓励公众和企业采取更环保和节能的措施。
政府还可以通过环保法律手段,强制执行对于能源和环境的保护,同时借助企业社会责任的力量,让企业和公众意识到环保对于生态发展的重要性。
在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生态经济学的价值和意义,它的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的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之中。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保护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02900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7.png)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保护的经济学分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压力和危险。
同时,生态系统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如水文循环、土地保持、气候调节和文化价值等。
因此,如何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满足人类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当今社会中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指的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具体包括:提供食物、水和原材料;形成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和水;固定碳并减缓气候变化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人类的福祉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加以衡量。
直接价值指的是可以从市场上量化的服务,如农作物、牲畜和木材等。
而间接价值则指的是无法在市场上直接交易的服务,如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还可以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进行分析。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而生产者剩余则是指生产者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与其制造成本之间的差额。
然而,与生态系统服务关联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对这些价值的确定和实现产生了影响。
外部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某些区域或群体的经济利益所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业和土地利用。
在某些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会导致土地的土壤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虽然当地的农业生产能够为当地人口提供食物和就业机会,但却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经济学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保护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考虑的是政府如何利用市场工具来约束市场行为,以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纳入市场的定价之中。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政府对于那些对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消极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环境税或费用。
这些费用可用于资助有关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工作。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更加环保和生态友好的行为和方法。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3df7ed941ea76e58fa04dc.png)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的环境污染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相伴相长,并伴随着治污技术、相关制度和财政投入的持续跟进而趋于下降和稳定。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恢复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经济发展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生态经济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以及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可用资源的大量浪费、缺少技术支持、缺少法律保护等。
再次,通过对德国、美国等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的介绍和比较,总结先进国家治理生态环境和方法,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后,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污染Abstrac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u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conomic growth accompanied with long, along with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relevant systems and ongoing follow-up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tends to decline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need 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econdly,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logi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wasting a lo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he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Again, through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experiences presented and compared summari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dvanced methods of govern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cological certain significance.Finally,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cologic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Ecological Economy;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1研究背景 (1)1.1.2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意义 (2)1.2.1理论意义 (2)1.2.2实践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外研究动态 (2)1.3.2国内研究动态 (4)1.3.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8)1.4研究内容及方法 (8)1.4.1研究的基本内容. (8)1.4.2研究方法 (8)第2章理论概述 (10)2.1生态经济的内涵 (10)2.2 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 (10)2.3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11)2.4本章小结 (12)第3章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 (13)3. 1 我国生态污染治理投资不断增加 (13)3. 2 各地区生态污染减排扎实推进 (14)3. 3 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切实加强 (16)3. 4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16)3. 5 我国生态农业环境正处于逐步改善阶段 (17)3.6 本章小结 (18)第4章我国发展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 (19)4.1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19)4.2 我国很多地区大量可用资源的浪费 (20)4.3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20)4.3.1 化学污染迅速扩展 (20)4.3.2 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 (21)4.3.3 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21)4.4 缺乏高新技术支持 (22)4.5 大部分地区工业没有构建生态结构体系 (23)4.6 我国缺乏关键的法律保证生态经济的实施 (23)4.6.1 我国现有的关于生态经济的法律 (24)4.6.2 对环境法的理解 (24)4.6.3 关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25)4.7 我国国民缺乏生态经济意识 (25)4.8 本章小结 (26)第5章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29)5.1 德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29)5.1.1 企业成为环保的主体 (29)5.1.2 法律手段是有效运用经济手段的保证 (29)5.1.3 增加高科技的投入 (30)5.2美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30)5.2.1 建立完善生态经济的市场体系 (30)5.2.2 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30)5.2.3 环境教育是经济手段的主要补充 (30)5.3 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31)5.3.1 遵循科学发展观 (31)5.3.2 开发规划要具有长期总体性 (31)5.3.3 需要政府组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2)5.3.4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32)5.4 本章小结 (33)第6章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6)6.1政府方面的对策 (36)6.1.1 政府加大推广生态经济意识 (36)6.1.2 政府推出一些政策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37)6.1.3 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37)6.1.4 政府应该健全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 (38)6.1.5 我国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生态责任 (38)6.2企业方面的对策 (39)6.2.1 积极发展生态技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39)6.2.2 建立全球范围生态经济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40)6.2.3 加强生态科技的创新 (40)6.2.4 企业提高自身的生态经济观念 (41)6.3 本章小结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4)致谢 (43)附录一 (I)附录二............................................................................................................ I I 附录三........................................................................................................... I II 附录四. (IV)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生态经济仍处于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大范围的普遍生态经济模式,但我国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16c82ebcd126fff7050ba0.png)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不断高速消耗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环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于此中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西部开发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开采,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以及在社会各方面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造成很大浪费,致使今天资源的缺乏和环境的大规模污染。
对此,我们要认真思考一番,回头看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部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为视角看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基础----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为视角[1] 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3]窦玉珍主编:《环境法通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佚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data/2006/0508/article_2336_1.htm[5] 王芳:《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宁夏党校学报,2002(1)[6]王莉芳侯普育,《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7-7-10 11:16:17[7] 崔军林:《法治基础浅论》,/cac/25005325.htm[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循环经济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标,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经济生态化转型路径探析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经济生态化转型路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658474a26925c52cc5bfe6.png)
类社会需要投入必要的劳动对 自然生态系 统进行保护 , 自然物质进 行社 会再 生产。 对 生态经济 的经 济学特征 主要有两个 :
一
基 金 青年 项 目 “ 减排政 治博 弈 中的道 义共识及 中 国气候 伦 理战略 碳
选择 ”( O X0 6 1 CZ 4 )阶 段 性 成 果
◆
整体性 ,即生态系统和经济 系统是有机统 的整体 ;三是循环性 ,是指整个 系统 中
一
存在着 “ 资源一产 品一废物一资源” 的双
向网状的经济运动循环 ,在 良好的生态条
件下从事高产量 、 高质 量和高效益 生产;四 是价值性 ,是指随着人类生产的扩大 ,当
自然 的再 生 产 能 力 无 法 满 足 人 类 需 要 ,人
水平。
间生 态与经济的 良性循环关系是 生态经济 的内在特 征 ,也是 转变经济 发展 方式 的本
质要 求。当前 中国日益 严峻 的生态环境 问
题成 为可持续 发展 的根本 性制约 ,亟待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此要借鉴生态经济学
思 想 ,大 力促 进 经 济 生 态 化 转 型 。
与消费模式从产品型经济转变为功用型经
济。生态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需要借鉴 的重要理论 。
中 国 发 展 生 态 经 济 的 现 实 紧 迫 性
( )自然 禀 赋 相 对 不 足 一
关 键词 :生态 经济 学 经 济发展 方式 生
态 化 转 型
学 家鲍 尔丁在他 的论文 《 门科学—— 生 一 态经济学 》中首次使用 “ 生态经济学”这
一
围绕经济可持续发展形 成的生态经济 学 ,是研 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 统 ,即生 态经 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 动规律 的学科 。 根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 发 展生 态经济 ,促进社会 生产 和 自然界 生产 进行相对等 的物质 能量 循环 ,有助于人类 社会摆脱 资源 紧张 、 环境污染 的生态危机 。
生态经济学原理
![生态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d8e24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e.png)
生态经济学原理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与背景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强调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例如,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实现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
2.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所需资源和环境质量。
这一理念体现了对未来世代利益的尊重和责任感,并强调了长期性和整体性。
3. 内部化外部性原则内部化外部性原则指的是将外部性纳入内部经济活动中,通过市场机制或政府干预实现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这一原则能够有效地激励企业和个人对环境问题进行积极管理和改善。
4.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生态效益指的是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社会的各种服务,例如水源、空气质量、土壤肥力等。
经济效益则是指各种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利润。
在生态经济学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三、生态经济学的应用1. 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评估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的方法。
通过计算人类社会对土地、水资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等污染物量,可以评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需的生态资源面积。
2. 碳交易碳交易是一种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进行减排和污染治理的市场机制。
通过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量,并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耕作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四、生态经济学的挑战与展望1. 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传统经济模式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生态经济学课件
![生态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e5b9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0.png)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活动应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可持续 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规划等
生态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04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定义: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探讨生态经济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如生 态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对生态经济学的贡献等。
生态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探讨生态经济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 系如生态经济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对生态经济学的贡献等。
未来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案例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案例选择: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避免过于特殊或极端的案例
数据来源: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过时或不准确 的数据
分析方法: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避免主观臆断或过度简化
结论建议:需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避免泛泛而谈或缺乏实际操作 性
YOUR LOGO
THNK YOU
生态交通系统:提倡公共交 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垃圾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回 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05
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经济学是研 究经济与环境关 系的学科为可持 续发展提供理论 支持
生态经济学强调 经济与环境的协 调发展促进经济 与环境的良性循 环
生态经济学在可 持续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如资源 节约、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经济问题中国需要生态经济学郝文波(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河北邢台 054054)摘 要:经济高速增长中,人类过度征服自然而造成灾难性生态危机,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业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类需要站在新的视角,从生态学角度解决经济问题,进而建立生态经济学。
关键词:生态学;经济学;经济问题;生态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L 01-0264(2006)03-0014-04To Research the Economic Problem from the View of EcologyWe Need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ChinaH AO Wen-bo(Xi ngtai Universi ty,Law &History Department,Xi ngtai,H ebei 054054)Abstract :As economy developing rapidly,human beings !convert conquering to nature caused catas trophic ecocrisis and nature !s retaliations and punishments to human being has become one of foci all aroundthe w orld.We human being need to stand by humanitarianism,to research and solve economic problem,then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Economics.Key Words :Ecolog y;Econom ics;Economic problem;Ecological Economics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主义的极端化,使人类过度征服自然而造成灾难性生态危机,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业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生态经济学因此产生。
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的生态状况,未来几十年中国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对全世界的生态状况发生重大影响。
一将经济学与生态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和研究,无疑已十分迫切和必要。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解决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全人类(包括我国人民在内)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头等重要、极端紧迫的大事。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面临的生态危机并不比发达国家轻,而且在21世纪的未来发展中,其影响也许比发达国家更大。
且引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2年6月27日两篇文章中的话为证:∃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是艰巨而且复杂的。
过去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加剧了这个国家的农业用地的广泛破坏: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森林遭毁、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
中国目前有将近7亿人得不到清洁用水,这是引起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且日趋增加的用水需求正在使有限的水资源承受巨大压力。
另外,只有不到10%的城镇污水得到了处理。
随着收稿日期:2006-04-28作者简介:郝文波(1964-),男,河北赵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2006年7月第2卷 第3期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Shijiazhuang V ocational College of Law and Commer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July. 2006V ol 2N o 3经济繁荣,空气的高度污染和固体垃圾迅速增加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可能阻碍甚至逆转这个国家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
%∃世界人口的大约1/5生活在中国,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相仿,而地理特点和人口极其多样化。
当长期的环境恶化、过去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向市场经济的迅速过渡以及高速的城市化被列入到公式中时,其结果便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中国对环境的选择将对自身未来和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与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和谐,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而造成恶性循环,造成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具体表现为:1.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大气中悬浮物浓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居世界第一。
据调查,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足1%,而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
2.我国水污染也很让人担忧。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污水没经过适当处理直接排放,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池。
目前我国日排污水量1.3亿吨左右,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
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
调查表明,中国27个最大城市中只有6个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其中23个城市地下水不符合国际标准。
据统计,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失价值为417.3亿元。
3.水土流失情况也较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
而水土流失带来了土地荒漠化和草原沙化且它们的面积也在快速扩散。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 2%,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同时,物种濒危现象也十分严重,我们目前约有4600种高等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已经处于濒危或临界状态。
可见,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当然,这种局面并非不可逆转。
据报道,在2002年8月份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会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写了∀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使绿色发展成为选择#。
报告称,如果中国现在采取行动,那么对土地、水、空气、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是可以制止的、甚至是可以转变的。
中国公民的健康、生活水准和社会稳定都将依赖于此。
报告还认为,通过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国有可能不经过许多西方国家曾经经历过的痛苦的中间阶段,直接跳跃到环境改革,从而给全世界带来好处。
这说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的生态状况,未来几十年中国生态状况好坏,直接对全世界的生态状况发生重大影响。
是应当把经济学与生态问题密切联系起来的时候了。
经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而人的经济活动是生态系统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经济学与生态研究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可能和必要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工作者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它们应当对解决我国和人类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或者经济外部性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做出自己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贡献。
经济学如何切入生态研究,进而与生态研究相结合,存在着多种选择。
从大的方面来选择,是以生态研究为主还是以经济学研究为主?我以为,以经济学研究为主,尽可能与生态研究相结合,也许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那么,如何开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呢?这里还有进一步的选择:究竟是致力于建构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框架呢,还是以生态学的眼光和思路来研究经济学问题?我倾向于后者。
毫无疑问,经过学界长期的共同努力,作为交叉新学科的生态经济学最终一定会建立起来,因为如上所述,我觉得经济学与生态学之间是有内在相通性的。
但是,在这种尝试刚刚起步之时.在这两门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契合途径还未搞清楚之前,在建立新学科的基本理念、范畴系统、逻辑推演、理论框架等等还不明晰、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拼凑新学科体系,显然是不明智的。
当然,把建立系统的生态经济学科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不过,从当前的现状出发,首先致力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念、思路、眼光、视15郝文波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经济问题 中国需要生态经济学角来审视、思索、研究、探讨经济学问题,应当是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效的选择。
这种研究最后还是落脚在经济学上,它既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又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一种新的思路,无疑对新世纪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动力。
而且,这种研究比较实在,可操作性较强。
近期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新的政绩观、绿色GDP、可持续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无不闪现着从生态学角度思考经济问题的睿智。
通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扎实工作和研究,可以逐步积累起建立新学科的丰厚基础,为未来新学科的建设准备条件。
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中,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持何种生态学的立场,人本主义的,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我个人赞同前者,而不同意后者。
因为万物中惟有人类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才有既尊重自然又尊重自己的问题,才有所谓的生态问题。
二在当前,学界中非人类中心主义相当流行。
当然,按照自然主义的观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应比自然界任何其他物质和物种更有特权,人更不具有无限制利用、征服、支配自然界的特权,就此而言,人与自然界的其他部分是平等的;但是,如果把这种观点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无限制推广或扩大应用,就不太妥当了。
人固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固然应当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但人这种生命体由于有大脑、有思想、有理性,有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以必然高于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和非生物,人在地球上这种最高的或中心的地位,是自然形成的,是自然界、特别是生物界进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非人类有意为之的。
换言之,在此意义上,人类中心乃是自然选择的自然结果。
当然不能因此推出人类可以或应当侵害自然、奴役自然、掠夺自然的谬论来。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尊重人类和尊重自然并非必然相矛盾的,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恰恰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尊重人类不能以破坏自然为前提,同样,尊重自然也不能以牺牲人类的发展为代价。
在我看来,在两个∃尊重%中,尊重人类应当是更加基本的出发点。
因为万物中只有人类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才有既尊重自然又尊重自己的问题,才有所谓的生态问题。
人类正是在漠视、破坏自然而遭到自然报复、惩罚的痛苦经历中才发现、醒悟到生态危机问题,而建立生态经济学,致力于在实践中克服生态危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类更加健康地发展。
也就是说,尊重自然不但与尊重人类不矛盾,而且从根本上说,尊重自然还是为了尊重人类自身,是为了人类的发展赢得更广的发展空间。
撇开人类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为生态而生态,表面上极端尊重自然,实际上由于把自然中最高、最重要的部分置于不顾而陷于贬低自然的悖谬之中。
此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学是∃人学%,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的人文学科,是把人和人的经济生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它必然是以人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