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受力分教案
5-2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教案)
![5-2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a2a2226bd97f192279e9e0.png)
任务5-2 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本项目参考课时: 4 学时课题任务5-2 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参考资料教材、练习册教学配套课件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讨论、训练授课课时4学时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上常见齿轮传动的形式;2.熟悉圆柱齿轮的结构、参数和尺寸关系及规定画法;3.了解圆锥齿轮和蜗轮蜗杆啮合图形的画法及相关尺寸标注的含义。
学习重点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实施建议1.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讲解齿轮的结构、参数及尺寸关系;2.重点讲解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对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的规定画法作一般性介绍,能看懂其视图即可。
课后评价(或后面的课后总结)可通过课堂或课后作业形式进行评价:布置几道难度适中且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该部分的掌握情况。
习题形式可以是填空、判断、选择、作图等。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
在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绘图练习来筑固所学的知识。
【课题导入】在汽车传动装置中,齿轮传动是最常见的一种传动形式。
主要有: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
由于齿轮的结构与尺寸已标准化,所以本任务主要学习齿轮的规定画法、代号和标注,读懂齿轮的零件图。
【讲授新课】一、教学内容汽车上传动齿轮形式,如图5-2-1所示:(1)圆柱齿轮:用于两平行轴之间的传动;(2)圆锥齿轮:用于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3)蜗轮蜗杆:用于两交叉轴之间的传动。
(a)圆柱齿轮(b)圆锥齿轮(c)蜗杆蜗轮图5-2-1 齿轮传动形式(一)圆柱齿轮圆柱齿轮的轮齿有直齿、斜齿和人字齿三种。
按齿廓曲线又可分为渐开线齿轮、圆弧齿轮、摆线齿轮等。
本任务着重介绍渐开线齿廓圆柱齿轮的尺寸关系和规定画法。
1.直齿圆柱齿轮结构、名称及代号,如图5-2-2所示。
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向与齿轮轴线平行,直齿轮在齿轮传动中应用最广。
齿轮传动小学教案
![齿轮传动小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44c2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2.png)
齿轮传动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齿轮的作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齿轮传动的过程,理解齿轮传动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齿轮传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齿轮的绘制和制作。
2. 齿轮传动过程中速度和力的计算。
教学准备:1. 齿轮模型或图片。
2. 齿轮传动实验器材。
3. 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齿轮的作用。
2. 展示齿轮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齿轮的形状和结构。
二、探究齿轮传动的过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齿轮传动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齿轮传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齿轮传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齿轮的制作和绘制(15分钟)1. 教授齿轮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齿轮模型。
2. 教授齿轮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绘制齿轮的示意图。
四、齿轮传动的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分析齿轮传动过程中速度和力的变化。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齿轮传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齿轮传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课齿轮教案(精选多篇)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课齿轮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54800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3.png)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课齿轮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课齿轮教案21.齿轮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又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利用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研究齿轮的作用特点,研究齿轮在机械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科学记录表、收集关于齿轮的相关资料、各种各样的齿轮及其组合、白萝卜、细棍、支架、吹塑纸、秒表等。
教师准备:关于齿轮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顾复习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简单机械? 2引入新课3实际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斜面一样,也属于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4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
二探究活动一: 1认识齿轮2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
三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探究齿轮的作用 1.设计研究方案。
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齿轮模型来研究。
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2.探究齿轮的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齿轮作用的研究”实验记录单组装方法我的发现其他小组的发现学生做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
3.汇报研究发现。
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兄弟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根据小组的发现,结合其他小组的发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https://img.taocdn.com/s3/m/9bb19b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a.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精选7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
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
(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
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齿轮中班科学教案
![齿轮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392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3.png)
齿轮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类型的齿轮。
2. 能够理解齿轮的作用和原理。
3. 能够探索和实现简单的齿轮传动。
4. 能够观察和描述齿轮在机械装置中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齿轮模型、玩具机械装置、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学环境:教室内准备展示和实践的空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齿轮的图示,并请学生观察,尝试描述图片中的齿轮。
引导学生思考齿轮的用途和作用。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齿轮的定义:“齿轮是一种用于传递力和运动的机械装置,由一组齿形元素组成。
”2. 认识齿轮(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三种不同类型的齿轮: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
逐个介绍齿轮的特点和用途,并与实际物体进行比较。
例如,直齿轮常用于手摇搅拌器,斜齿轮常用于自行车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齿轮。
3. 齿轮的作用和原理(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齿轮的作用和原理。
提示学生,齿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比如玩具风车、手摇机械等。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齿轮的作用和原理。
4. 实践探索(25分钟)教师将齿轮模型和玩具机械装置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组合和调整齿轮的方式,实现装置的运动。
为了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教师可以分组进行实践任务。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齿轮传动的效果,并观察不同齿轮组合的运动方式。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齿轮的作用是什么?齿轮有哪些类型?齿轮的组合能够实现什么样的运动?四、教学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齿轮的作用和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可以进一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 设计和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齿轮装置,可以利用纸板、胶水和旧玩具等材料。
2.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齿轮传动的竞赛。
谁设计和制作出的齿轮传动装置运动更迅捷、更稳定,谁就是胜利者。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80e8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0.png)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机械”,围绕“奇妙的齿轮”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齿轮的秘密”,第1节“齿轮的组成与分类”;第2节“齿轮的作用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齿轮的组成、分类及作用,培养幼儿对机械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的组成、分类及作用。
难点: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运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齿轮模型、实物齿轮、挂图、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套齿轮组装玩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齿轮模型进行现场演示,引发幼儿对齿轮的好奇心。
2. 讲解齿轮的组成与分类(10分钟)3. 齿轮的作用与应用(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让幼儿了解齿轮的重要性。
4.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齿轮组装活动,引导幼儿观察齿轮的咬合关系,体验齿轮的作用。
5.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组装玩具,讲解齿轮的运作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齿轮转动。
6.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设计并绘制一个齿轮装置。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齿轮组装和绘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齿轮的组成:轮齿、轮毂、轴。
2. 齿轮的分类:直齿、斜齿、锥齿。
3. 齿轮的作用:传递力矩、改变转速、改变运动方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齿轮装置,使其实现两个方向的转动。
2. 答案:可设计一个双轴齿轮装置,通过两个齿轮的咬合,实现两个方向的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掌握了齿轮的基本知识。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机械传动 齿轮传动概述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机械传动 齿轮传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f418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f.png)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机械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所在年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系部授课班级授课日期课题:项目一机械传动齿轮传动概述教学目标1. 掌握齿轮传动工作原理;2. 掌握齿轮传动传动比的计算;3. 了解齿轮传动常用类型;4. 熟悉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重点齿轮传动工作原理、齿轮传动传动比的计算;难点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教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上讲内容三、新课教学齿轮传动概述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副来传递运动(或)动力的一种机械传动。
齿轮副的一对齿轮的齿依次交替地接触,从而实现一定规律的相对运动的过程和形态称为啮合。
齿轮传动属于啮合传动。
教学内容(一)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1.两轴平行2.两轴不平行(二)齿轮传动的传动比齿轮传动的传动比:n1、n2——主、从动齿轮的转速,r/minz1、z2——主、从动齿轮的齿数(三)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1.优点(1)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教学内容运动准确。
(2)传递功率和圆周速度范围较宽,传递功率可高达5×104 kW,圆周速度可达300 m/s。
(3)结构紧凑,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
(4)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维护简便。
2.缺点(1)运转过程中有振动、冲击和噪声。
(2)对齿轮的安装要求较高。
(3)不能实现无级变速。
(4)不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四)渐开线齿廓1.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1)传动要平稳(2)承载能力要强2.渐开线的形成3.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1)能保证瞬时传动比的恒定,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减少了振动和冲击。
(2)即使两轮的实际中心距与设计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瞬时传动比仍保持不变。
四、课堂练习完成图所示,并进行计算:(1)作出K点的压力角,回转半径,基圆半径,曲率半径。
(2)如果基圆半径为30mm,在半径为50mm处齿廓的曲率半径是多少?压力角是多少?2.如图所示为渐开线齿廓形成示意图。
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转
![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转](https://img.taocdn.com/s3/m/9a783c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png)
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转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转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齿轮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富有探索性的主题。
通过学习齿轮的原理和应用,幼儿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在这个科学教案中,我将分享一些教学活动和学习目标,以便幼儿能够理解齿轮的工作原理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一、学习目标:1.了解齿轮的定义和用途。
2.观察和描述齿轮的形状和结构。
3.探索齿轮的工作原理。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力。
5.发展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技巧。
二、教学活动:活动1:观察齿轮步骤: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齿轮,例如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将这些齿轮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3.鼓励幼儿描述每个齿轮的特点,例如几个齿轮的数量,齿轮的间距和大小等。
活动2:制作齿轮拼图步骤:1.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齿轮拼图,每个拼图上都缺少几个齿轮。
2.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拼图。
3.鼓励幼儿交流和讨论如何将齿轮正确地放在拼图上。
4.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完成的拼图,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策略。
活动3:制作齿轮装置步骤: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纸板、牙签和小圆盒子等材料。
2.让每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齿轮装置,例如可以用牙签固定齿轮在纸板上,或者将小圆盒子作为齿轮的外壳。
3.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设计,观察他们的装置如何工作。
4.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装置,并观察齿轮是如何转动的。
活动4:探索齿轮传动步骤:1.教师准备一些有齿轮的玩具,例如机械人或车辆玩具。
2.让幼儿观察这些玩具的齿轮传动,他们可以转动其中一个齿轮,观察其他齿轮是如何转动的。
3.鼓励幼儿描述和解释齿轮传动的原理,并让他们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
4.让幼儿思考和讨论齿轮传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自行车和手表等。
三、课堂延伸:1.阅读齿轮相关的绘本故事,例如《齿轮大转动》等,让幼儿对齿轮有更深入的了解。
2.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使用齿轮的物体,例如时钟、打字机等,加深幼儿对齿轮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齿轮的应用实例及原理教案
![齿轮的应用实例及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a283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8.png)
齿轮的应用实例及原理教案引言齿轮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装置中。
本教案将通过介绍齿轮的应用实例及其原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齿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齿轮的基本原理齿轮是一对啮合的圆柱相互转动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构件。
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概念:1.啮合:两个齿轮通过齿与齿的接触,使得一方的齿轮转动会导致另一方的齿轮转动。
啮合的关键要素是齿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2.齿轮比:齿轮比是指两个齿轮齿数之比,决定了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转速比例。
齿轮比可以通过改变齿轮的齿数来实现不同的转速调节。
二、齿轮的应用实例齿轮在生活和工业中有许多常见的应用实例,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应用场景:1.汽车变速器:汽车变速器是利用多段齿轮组合来实现不同车速和扭矩传递的装置。
不同组合的齿轮可以改变车轮的转速和扭矩输出,使得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具备合适的动力输出。
2.时钟:机械时钟中的摆轮和逃逸轮利用齿轮的传动实现精确的时间测量和指针的运动控制。
3.机床传动系统:传统的机床中,如车床、铣床等,大多采用齿轮传动来实现工作台的移动和工件的加工。
通过设置不同的齿轮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工作速度和运动轨迹。
4.电动工具传动系统: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中的转速控制通常通过不同齿轮组合来实现。
不同组合齿轮的转速比可以根据不同工作需求来调节电动工具的输出转速。
三、齿轮的优点和缺点齿轮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高效传动:齿轮传动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能够将输入的旋转运动和扭矩准确地传递到输出轴上。
•扭矩放大和降速:通过合适的齿轮组合,可以实现扭矩放大和降速功能,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需求。
•精密性:齿轮的制造工艺和几何形状设计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运动传递。
缺点:•噪音和振动:齿轮传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对于一些对工作环境噪音有要求的应用场景可能不适用。
•受限于工作条件:齿轮传动的工作寿命和效果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润滑状态、齿轮材料,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
科学探究教案幼儿园齿轮
![科学探究教案幼儿园齿轮](https://img.taocdn.com/s3/m/769a2a3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8.png)
科学探究教案:幼儿园齿轮一、教学背景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零部件,是实现机械动力传递与转换的基础元件。
幼儿园大班儿童通过科学的学习及实践,可以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其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幼儿园儿童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了解齿轮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掌握齿轮的基本构成和组合方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齿轮的基本组成结构•能够通过实物直观了解齿轮的构造和实际应用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组合不同类型齿轮制作轮子•发现日常生活中使用齿轮的实际应用情感目标:•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园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园儿童爱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齿轮的概念和作用2.齿轮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分类3.齿轮的应用场景4.车轮、齿轮、螺丝钉等物品的实物分析2.教学方法:1.游戏式学习引导法 -> 齿轮拼图游戏,图形学习齿轮及其组成。
2.视觉化教学法 ->老师不断举例,通过模型及实物教学。
3.互动式教学法 -> 老师对幼儿园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回答,积极引导探究。
四、教学过程1.游戏式学习引导定期举办齿轮拼图游戏,组织小组竞赛。
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齿轮,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视觉化教学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儿童直观地认识齿轮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增加对科技器材的兴趣。
3. 互动式教学引导幼儿园儿童分享生活中发现的齿轮,通过讨论分析齿轮的作用和使用。
4.复习巩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后布置齿轮制作任务,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估。
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小测验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和评估,以了解他们对齿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否有所了解,并实时改进教学过程,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齿轮探究教案,幼儿园儿童们对齿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齿轮在现实中的实际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5c623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齿轮的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
3. 能够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啮合条件。
2. 案例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1. 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齿轮的啮合条件3. 传动比计算4. 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5. 齿轮机构设计实例分析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齿轮机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机构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齿轮机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分类。
3. 讲解齿轮的啮合条件:介绍齿轮啮合的基本条件,如齿数、模数、压力角等。
4. 讲解传动比计算:解释传动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传动比在齿轮机构中的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如减速器和变速器的设计。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啮合条件、传动比选择等。
三、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齿轮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分析一个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评估其设计合理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图片:齿轮机构的图片。
3. 视频:齿轮机构的运动原理视频。
4. 练习题:相关齿轮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其他齿轮机构的分类,如蜗轮蜗杆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等。
2. 研究齿轮机构的运动仿真,深入了解其运动特性和性能。
3. 探索齿轮机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六、教学过程7. 讲解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介绍齿轮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运动传递分析、齿轮尺寸计算等。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2) (公开课 专用)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2) (公开课 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a01c0f83c4bb4cf7ecd14e.png)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 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 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 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复习回顾】1.一对齿轮传动类型:(1)另外包括齿条传动、螺旋传动、毂轮提升重物几种情况2.两对及以上情况:【任务一】3.轮系中惰轮的定义和作用轮系中,只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而不改变齿轮副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齿轮转转转的中班科学教案
![齿轮转转转的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a4e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f.png)
齿轮转转转的中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幼儿来说,通过科学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齿轮的概念,让幼儿们在游戏中体验齿轮的运转,并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齿轮的作用与原理。
一、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幼儿认识齿轮的作用与原理。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塑料齿轮和一个中央轴。
2. 准备一个大型的齿轮拼图样板。
3. 准备一些有齿轮图案的图片或卡片。
4. 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张有齿轮图案的图片或卡片,并问道:“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等待幼儿的反应。
引导幼儿猜测,并逐渐提示齿轮的名字。
2. 知识讲解:教师向幼儿们简要介绍齿轮的作用,如齿轮可以使机器运转和推动其它物体。
并引导幼儿观察一组齿轮模型,让他们发现所有的齿轮都是通过齿轮之间的齿与齿的咬合来相互连接和转动的。
3. 游戏体验:教师将塑料齿轮分发给幼儿们,并向他们展示如何将齿轮套在中央轴上。
鼓励幼儿们用手扭动中央轴,观察齿轮的转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和讨论,如“如果我们在中央轴旁边装上另一个齿轮,会发生什么?”等等。
4. 团体合作:教师准备一个大型的齿轮拼图样板,并将幼儿们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分别分配一些小型的塑料齿轮。
教师提示幼儿们根据样板上的齿轮图案,合作将小齿轮放在样板的正确位置上,并试着转动中央轴,观察齿轮们的协同作用。
鼓励幼儿们相互合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5. 结束:教师引导幼儿们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与发现,提问幼儿们是否愿意在家中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齿轮模型,并观察齿轮的运转。
四、教学延伸:对于学习较快的幼儿,可以深入探讨更复杂的齿轮原理和机械结构,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设计和制作一些齿轮应用的小玩具或机械模型。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自体验齿轮的运转,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4e48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3.png)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3. 能够设计并组装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3. 设计和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三、教学难点。
1. 齿轮传动装置的设计和组装;
2. 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齿轮和齿轮传动装置,引出本节课的
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介绍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让学生了解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设计并组装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通
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
4. 设计比赛(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组装齿轮传动装置,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
5. 总结讨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齿轮传动装置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通过设计比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传动的齿轮教案
![传动的齿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b44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8.png)
传动的齿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齿轮的结构;②知道齿轮的基本作用可以传递动力;③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认识齿轮传动的作用和特点。
2.探究齿轮传动时,齿轮转速与齿轮齿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齿轮模型、实验记录表格、探究实验材料、搭建积木。
教辅材料:关于齿轮的相关资料、课件、齿轮。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引入齿轮的课题。
(板书课题:齿轮)2.了解学生想学习的齿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齿轮的结构。
观察、分析齿轮的结构。
三、齿轮的作用。
1.由生活中的玩具小车引出齿轮传动的定义。
2.比一比,组装传动的齿轮。
3.齿轮传动的条件:相邻两个齿轮互相咬合,齿的大小相同。
四、探究:齿轮转速与齿轮齿数的关系。
1.猜想齿轮传动时,齿轮转动的特点。
2.教师演示齿轮传动时齿轮的转动方向。
(板书:方向相反)3.猜想齿轮的转速与什么因素有关。
4.小组实验,探究齿轮转速与齿轮齿数的关系。
(板书:转速不同)五、活动探究。
1.机械传动在机器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式、方向或速度。
机械传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2.找找身边的机器上有哪些传动装置?观察它们的工作方式。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生有什么收获。
2.作业布置。
怎么给幼儿讲齿轮原理教案
![怎么给幼儿讲齿轮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777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1.png)
怎么给幼儿讲齿轮原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齿轮原理:幼儿版目标学习阶段:幼儿园(3-5岁)综合目标:1. 了解什么是齿轮以及它的作用;2.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合作精神;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所需材料:1. 打印或图画:不同类型的齿轮的图片;3. 幼儿所熟悉的简单机械玩具,如转轮玩具或拼图等;4. 讨论问题的卡片;5. 纸板、剪刀、胶水等。
教案细节:引入:1. 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齿轮原理”。
2. 展示或描述一些简单的机械玩具,如螺丝、摇摆、转动的车轮等。
问幼儿他们是否知道这些玩具是如何工作的。
主体:1. 通过展示齿轮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齿轮的外观和常见的形状。
指出不同形状的齿轮在机械玩具中的应用。
2. 展示一个可以拆卸的机械玩具,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其中的齿轮。
鼓励幼儿用手轻轻转动齿轮,让他们感受到齿轮之间的互动。
3. 给每个幼儿一个纸板和一些齿轮的图案,鼓励他们剪下图案并粘贴到纸板上,创造一个简单的齿轮结构。
引导他们试着转动其中的一个齿轮,观察其他齿轮是否会一同运动。
4. 分小组讨论问题。
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问题的卡片。
让幼儿讨论一下:为什么齿轮能够帮助机械工作?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回答问题。
5. 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答案。
引导他们理解齿轮之间的互动是如何传递动力和控制速度的。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确保幼儿对齿轮的外观、形状和功能有基本的理解。
2. 强调齿轮作为简单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机械工作。
3. 鼓励幼儿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机械玩具中,观察和探索齿轮的应用。
拓展活动:1. 鼓励幼儿制作自己的齿轮模型,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齿轮组成一个复杂结构。
2.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械玩具,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索进一步理解齿轮原理。
3. 引导幼儿思考有关齿轮的问题,如齿轮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果齿轮失去一些齿片会发生什么情况?备注:这仅仅是一个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调整和定制。
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
![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https://img.taocdn.com/s3/m/af1e71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1.png)
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中班科学教案: 齿轮转转第一节:引入与探索(15分钟)引入: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科学实验室,引起他们的注意。
老师拿出一个小玩具车,展示给孩子们看,并告诉他们,这个小车上有一些齿轮。
齿轮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探索:1. 老师将一个大齿轮与一个小齿轮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观察并用手摸摸它们。
问孩子们,这两个齿轮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摸摸来回答。
引导他们说出齿轮的形状、大小等。
2. 老师将两个齿轮放在一起,孩子们可以观察到齿轮之间的接触点,问孩子们这个接触点对齿轮的转动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接触点可以让齿轮一起转动”。
3. 老师拿出几个齿轮,让孩子们试着将它们放在一起。
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探索不同的转动结果。
孩子们可以用手动转动,观察齿轮的转动情况,并感受转动时的阻力和速度。
4. 老师再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齿轮的作用,比如自行车上的齿轮。
问孩子们,为什么我们需要多个齿轮呢?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想象来回答。
第二节:实验与应用(25分钟)实验:1. 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事先准备好一些小齿轮和一个大齿轮,同时需要准备一个木块。
将木块固定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将小齿轮和大齿轮装在木块上。
询问孩子们,他们觉得大齿轮和小齿轮怎么装比较好,并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2. 让孩子们试着转动大齿轮,观察小齿轮是如何随之转动的。
提示孩子们,观察小齿轮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应用:1. 老师给孩子们分发一些建造积木的游戏,上面有一些带有齿轮的零件。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组合和搭建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尝试转动齿轮,观察转动的效果。
2. 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应用齿轮的场景,比如钟表、洗衣机等。
孩子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说明。
第三节:总结与展示(10分钟)总结:1. 老师请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齿轮转转转中班科学教案
![齿轮转转转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b60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3.png)
齿轮转转转中班科学教案【齿轮转转转中班科学教案】引言:中班阶段是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他们对于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本文将介绍一堂有关齿轮的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齿轮的定义和作用。
2. 探究齿轮的工作原理。
3. 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齿轮系统。
二、教学准备:1. PPT和图片,展示齿轮的外观和作用。
2. 齿轮模型和实物,供孩子们观察和探究。
3. 杂志、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用于制作齿轮模型。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引入教学主题,与孩子们互动,激发他们对于齿轮的好奇心。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引导讨论,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到了齿轮?”或者“你们有没有见过或者使用过齿轮?”让孩子们思考并积极发言。
第二步:展示与阐述使用图片或者实物,向孩子们展示齿轮的外观和作用。
解释齿轮是什么,它是由不同大小的齿齿连接而成的圆片,可以用于传递力量和运动。
通过图示或者实物比较,让孩子们理解齿轮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到齿轮的工作效果。
第三步:实践与探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究齿轮的工作原理。
给予孩子们齿轮模型和实物,让他们观察和摸索齿轮的运动方式以及齿轮之间的关系。
引导孩子们思考齿轮的作用,以及不同大小的齿轮如何配合工作。
第四步:团队合作与制作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到三人组成。
给予每个小组杂志、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齿轮系统。
引导他们合作并讨论如何安装齿轮,以确保齿轮可以顺利运转。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完成齿轮系统的制作后,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小组评价和提问。
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总结齿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与讨论。
四、教学评估:1. 关注孩子对于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积极性。
2. 观察孩子们齿轮系统制作的过程和成果,评价他们的合作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二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含教师、学生活动以及评价等的描述)
一、复习导入(时间分配:3min ) 复习内容:蜗杆旋向蜗轮旋转方向判断,蜗杆传动几何尺寸计算。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齿轮传动的传动情况,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四种齿轮传动时的受力情况。
复习前面学习的蜗杆传动的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本课程上来。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二、明确学习目标(时间分配:2 mi n ) 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3.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教师抛出任务;学生明确任务,提高学习目的性。
三、知识学习(时间分配:30min )
(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主、从动轮分别受到来自对方施与的法相正压力F n1、、F n2 。
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可以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圆周分力(F t1、F t2)、径向分力(F r1、F r2) 1、圆周分力(F t1、F t2) 圆周分力对于主动轮来说是阻力,方向在啮合点处与啮合点处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从动轮来讲是动力,其方向在啮合点处于运动方向相同。
大小关系为: 1
1
212d T F F t t =-=
1T —主动轮理论转矩,1T =9.55×10ˆ6
1
1n P
d 1=主动轮的分度圆直径。
1、能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进行受力分析
2、能分析出直齿
圆柱齿轮所受力为径向力与圆周力
3、重点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图的画法。
通过例题的练习,使85%学生真正掌握受力分析图
的画法,15%的学
生基本掌握。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示意图,学生认识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的画法采用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画法,通过对应练习使学生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受力种类、受力方向)
(二)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主、从动轮受到分别来自对方施与的法向正
压力F n1、、F n2 。
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可以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三个分力:圆周分力(F t1、F t2)、径向分力(F r1、F r2)及轴向分力(Fa1、Fa2)。
1、分力的方向
斜齿轮的圆周分力(F t1、F t2)和径向分力(F r1、F r2)的方向与直齿圆柱齿轮的一样。
轴向分力(Fa1、Fa2)需通过左(右)手定则来判断:主动轮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弯曲四指方向与主动轮旋转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指向即为主动轮轴向分力Fa1的方向,从动轮的轴向力Fa2可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判别。
即Fa1 = —Fa2 1、能对斜齿轮传
动进行受力分析
2、能分析出斜齿
轮所受力为径向
力与圆周力
3、重点掌握斜齿
轮受力分析图的
画法。
通过例题的练习,
使85%学生真正
掌握受力分析图
的画法,15%的学
生基本掌握。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斜齿
轮的受力示意图,学生认识
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的画法采用讲
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
画法,通过对应练习使学生
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斜齿轮
的受力分析(受力种类、受
力方向)
2、分力的大小及关系
(1)圆周分力1
1
212d T F F t t =-=
(2)径向分力1
1
121cos tan βαn t r r F F F =
-=
(3)轴向分力1121
tan βt a a F F F =-=
式中 T 1—主动轮的理论扭矩;
αn1—法向压力角,一般为20°; β—分度圆柱上的螺旋角。
(三)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主、从动轮受到分别来自对方施与的法向正压力F n1、、F n2 。
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可以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三个分力:圆周分力(F t1、F t2)、径向分力(F r1、F r2)及轴向分力(Fa 1、Fa 2)。
1、能对直齿锥齿轮传动进行受力分析
2、能分析出直齿锥齿轮所受力为径向力与圆周力
3、重点掌握直齿锥齿轮受力分析图的画法。
通过例题的练习,使85%学生真正掌握受力分析图的画法,15%的学生基本掌握。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直齿锥齿轮的受力示意图,学生认识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的画法采用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画法,通过对应练习使学生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直齿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受力种类、受力方向)
1、分力的方向
直齿锥齿轮传动中的圆周分力(F t1、F t2)和径向分力(F r1、F r2)的方向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一样。
其轴向分力(Fa 1、Fa 2)的方向则由啮合点指向各自的大端。
2、分力的大小及关系
(1)圆周分力1
1
212m t t d T F F =-=
(2)径向分力11121cos tan δαt a r F F F =-= (3)轴向分力11121sin tan δαt r a F F F =-= 式中 d m1—主动轮的平均分度圆直径; δ1—主动轮分度圆锥角的一半;
四、态度养成
1.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热爱所学专业。
3.培养学生对所学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意识。
在教学中注重确立专业意识,贯穿职业规范教育。
五、课堂小结(时间分配:8 min )
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3. 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巩固、强化 新课内容。
学生归纳总结
八、布置作业(时间分配:2 min )
1、P129 1、2;
2、预习下一章轮系。
帮助学生巩固新课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督促学生熟练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