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勘误

合集下载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勘误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勘误

80%;„„ 称量 100g。 4.1 烧失量按下式计算: 称量 200g。 有机质含量按下式计算 0.14340.029mol/L 残渣的质量 „„吸取本方法 3.2(1)的溶„„ EDIA 0.0080 所在行及其并排行
8%;„„ 称量 100g。感量 0.0001g。 称量 200g。感量 0.0001g。 有机质含量(计算至 0.001%)按下式计算 0.1434 残渣的质量 EDTA 修改表格——两横格合并 (g) „„吸取本方法 3.1.2(1)的溶„„
修改 增加 增加 增加 删改 增加 修改 修改 修改
4.1 烧失量 (计算至 0.001) 按下式计算: 增加
2
??正12?砂土在某一垂直压力干密度?正14倒5倒8倒6倒3倒1正353如欲求砂土在某一下的抗剪强度??54kgm33修改修改改删改加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正13剪切速率规定为8mmmin1000kgm3gcmgcm表中kgm2316923387232783231692338723278gcm3本页kgm114300114标准差sgcm00130022gcm33333表中标准差skgcm倒1913倒1822倒1正2倒6正6倒8倒6倒4正2kgm3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删除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修改1000kgm最大干密度计算至01kgcm注
2316.9 2327.8 11.4 kg/m ±13 ±22
3 3
2338.7
2.3169 2.3278 0.0114 g/cm g/cm
3 3
2.3387
kg/cm
±0.013 ±0.022
1
313 356 356 357 359 360 363 372 374 377
倒 19 正1 正 11 倒1 正 17 正5 倒9 倒1 倒8 倒4

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东锦内部培训讲义

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东锦内部培训讲义

3.其它:
电炉
电炉、蒸馏水、温度计、
筛、漏斗、滴管等。
蒸馏水
漏斗
滴管
温度计
4 操作步骤
1取样称量
• 取通过5mm筛的烘干土样约 15g(如用50ml的比重瓶, 可取干土约12g)
• 用玻璃漏斗装入洗净烘干的 比重瓶内
• 称瓶与土的质量
4 操作步骤
1取样称量 2煮沸排气
• 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约至瓶 的一半高处,摇动比重瓶,并将 比重瓶放在砂浴上煮 沸,使土粒 分散排气。
4 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
• 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 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 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 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 深度约为4~5mm,9~11mm, 15~17mm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 试样,静置湿润。
4 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 2装土入杯
• 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 入试样杯中
6数据记录
二、密度试验
本试验目的
环刀法测定土的湿密度 结合含水量测定干密度
掌握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本试验要点
环刀法试验步骤 环刀试验的结果整理
1.密度试验测定方法
密度测定常用方法
环刀法
仅用于细粒土 (粘性土)的 密度测定
灌砂法
灌水法
•可用于粗粒土与细粒土 •路基工程中更为长用
2.试验原理
• 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 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1铝盒称量 2湿土称量
•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细粒土15~30g,砂类 土有机质土50g,砂砾 石1-2Kg放入盒内,立 即盖好盒盖,称出盒与 湿土的总质量m1。
4 操作步骤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20071.引言1.1 概述公路土工试验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力学和土工材料性能的测试,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试验规程是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的,旨在规范土工试验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规程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引言、试验范围、试验设备和结论。

本章引言部分对公路土工试验的目的、结构和概述进行介绍。

首先,概述部分将对公路土工试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

公路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涉及到各种土壤类型和土工材料的使用。

而土壤力学性能的测试是评估土壤和土工材料工程性能的基础,也是设计和施工的前提条件。

因此,公路土工试验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对提高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本章还将介绍本规程的结构和组织。

本规程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制定,深入细致地规定了试验的操作流程、测试步骤和实施要求。

通过标准化的试验方法和严格的操作规程,能够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本章还将明确公路土工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土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土壤力学性能和土工材料特性,为公路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总结,能够为公路工程的建设和改进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公路土工试验的范围、试验设备的要求以及试验结果的总结和建议。

通过本规程的指导,相信能够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呈现: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包括对公路土工试验规程2007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的介绍。

在概述部分将对公路土工试验规程2007进行简要的描述和概括,以便读者能够了解试验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进行说明,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逻辑顺序和框架。

教材《道路工程》勘误一(作者核实版)7.7

教材《道路工程》勘误一(作者核实版)7.7

(勘误时间:2016.7.7)试验检测考试用书——《道路工程》勘误一(作者核实版,随后将发布勘误二)特别说明:下面勘误,有的下面特意有一个“作者回复”,这是作者特意补充。

其他没有回复的,即作者认可该修改。

P29,第3行,“……均不得小于0.85f r”改为“……均不得小于0.80f r”;(依据规范最新重印版)P31,式1-25,,与之间增加“/ ”,即/;P32,表1-7,最下方一行,“路基”改为“路基、柔性基层”;P53,表1-42,倒数第6行,厚度合格值对应的“15% H”应为“-15% H”;P57,表1-46,项次一列中“7”后面增加一个“△”符号;P76,式1-38下方一行,“式中:RQI……”改为“式中:IRI……”;P95,式2-28下方第一行,“计算至0.01”改为“计算至0.001”;P100,图2-7左上三角图中,“h1”和“h2”应交换位置;P114,表2-8中,“0.67<Dr≥0.33”、“0.33<Dr≥0.20”,应分别修改为:“0.67>Dr≥0.33”、“0.33>Dr≥0.20”;P117,式2-62“h p=29.6-1.22w L-0.017w L2-0.0000744w L2”改为“h p=29.6-1.22w L+0.017w L2-0.0000744w L3”;P126,倒数第13行,“轻型击实(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重型击实(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改为“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P127,表2-14,类别“Ⅰ.1”、“Ⅰ.2”、“Ⅱ.1”、“Ⅱ.2”分别修改为:“Ⅰ-1”、“Ⅰ-2”、“Ⅱ-1”、“Ⅱ-2”;将Ⅱ-2所对应层数“5”改为“3”。

P156,倒数第14行,“最大干密度(kg/m3),计算至0.1”改为“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至0.001”;——作者回复:“最大干密度(kg/m3),计算至0.1”引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的T0132-1993 振动台法中的式(T0132-5),没有错误。

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一二三

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一二三

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一前言本文档为《公路工程定额2007》中勘误表一。

错误更正1.3.2 油料应缩写为 L,而不是 l。

4.7.4 县道路基灌浆应按设计要求控制,而非标高。

4.8.1 第二段“水泥2#、3#应分别参照该表中……”中的“该表”应为“表4.8.2”。

4.11.3 钢结构防腐层厚度应按表4.11.2计算。

4.16.2 桥面防水层厚度应为2mm。

5.1.2.1 立交人行天桥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而不是10m。

总结以上为《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一,部分元素的更正可以避免工程建设中的错误。

对于使用此版本的工程人员,需在工程建设中注意以上更正内容。

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二前言本文档为《公路工程定额2007》中勘误表二。

错误更正3.2.1 最大性能系数 K 填写错误,应为 0.06。

4.5.3 土工格栅厚度应以竣工质量验收采集数据为准,而非设计值。

4.8.2 交叉口标志图中横向减速标线应删除,其余标线细节见标志图。

4.14.1 第二段文字有误,应为“没有现成标准可供参考时可使用设计规范《公路钢桥梁设计规范》中的标准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5.2.2 隧道声屏障的隔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而不是1.0mm。

总结以上为《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二,有些是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些是标准释义不清导致的误解。

使用此版本的工程人员应认真阅读以上更正内容。

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三前言本文档为《公路工程定额2007》中勘误表三。

错误更正2.2.4 附录 C 中示例图 7 所示的元器件符号应符合 GB/T 15556 标准。

3.6.4 应为 50# 石油沥青,而非 70#。

4.6.1 人行道路面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而非规范要求。

4.15.4 文字有误,应为“应按设计要求控制”,而非标高。

5.1.1.2 应按设计要求,而非 2%。

总结以上为《公路工程定额2007》勘误表三,更正内容皆为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影响圆锥入土深度的因素可归结为土质、物理状态(湿度和密 度状态)和结构三大方面,对于扰动土,排除了结构的影响。 塑限时入土深度与含水率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湿密状态和土 质的影响。
最佳含水率约等于或略大于塑限,此时,圆锥和土体将产生剪 切和压密的综合作用。为消除试样密度对圆锥入土深度的影响, 测得塑限时,必须首先控制试样的密实程度。
9.界限含水率试验
07规程增加:
T0118-2007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中增加了 76g锥入土17mm的液限试验方法
增加了T0170-2007 液限碟式仪法
T0118-2007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采用76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
wl
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
h=17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
仍将93规程中的原老土名与现分类土名对照表列出,便于大 致对照。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个老土名可能出现两个新土名, 表明老分类法的不合理性。
新老土名对照表

土 组 老土名
颗粒组成
砂粒 (2~0.074)
黏粒 (<0.002)
塑性 指数
Ip
液限 (%) wl
新土名
土名 代号
砂 土 砂土
>80
0~3

07规程: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25%的土称粉质土或黏质 土。
(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含50%)的土称含粗粒 的粉质土或含粗粒的黏质土。
(3)试样中有机质含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且少于总质量的10% 的土称有机质土。试样中有机质含量多于或等于10%的土称有机土。
根据1000多个土样的液限试验,发现76g锥和卡氏碟式仪测得 的结果之间有如下关系: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

3.2巨粒土分类 93规程:
在07规程中,将“漂石粒>50%”改为“漂石粒>卵石 粒”,将“漂石粒≤50%”改为“漂石粒≤卵石粒”。
3.3粗粒土分类 93规程:
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 07规程: 试样中巨粒组土粒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的15%, 且巨粒组土粒与粗粒组土粒质量之和多于总土质 量50%的土称粗粒土。 93规程: 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 称砂类土。
盐量(质量%) 比值
氯盐渍土
亚氯盐渍土 亚硫酸盐渍土 硫酸盐渍土3~1.0
<0.3
名称
弱盐渍土 中盐渍土
0.3~1.5 1.5~5.0
0.3~1.0 1.0~4.0
0.3~0.8 0.8~2.0
0.3~0.5 0.5~1.5
冻土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分类
类型
持续时间t(年)
地面温度(℃)特征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 E40-2007)
07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
增加了“术语、符号”一章。对各章内容及条文说 明 进行了局部修改和有效性确认 土的工程分类中,对塑性图进行了部分调整 将“含水量”名称修改为“含水率” ,删除了“碳 化钙气 压法” 比重试验增加了浮力法 颗粒分析试验增加了对密度计法的“刻度及弯月面 的校正”依据标准 界限含水率试验增加了76g锥入土17的液限试验 方法和液限碟式仪试验方法
07规程: 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砂粒组质量的土 称砂类土。
3.4 细粒土分类 细粒土划分规定
93规程: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的土称
细粒土。
(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的土称 含粗粒的细粒土。
(3)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有机质土。 07规程: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25%

对JTGE40—2007中CBR试验的探讨

对JTGE40—2007中CBR试验的探讨

试筒重幢
8 8 8 2 0 9 4 8 0 7 4 28 984 78 584 384 085 384 585 3 4 4
以模拟路面结构对土基的附加应力 , 贯入试验 中 , 材料的承载能
力越高 , 对其压力一定 贯人深度所需施加的荷载越大 。

简体积, c m
表 1 和 平南 路 C R实 验 记 录表 B
击数
编 号 1
制备所需的试件 , 为了模拟材料在使用过程 中的最不利状态 , 加
项目
3 0次
2 3 4
5 0次
5 6 7
9 8次
8 9
载前泡水 四昼夜 , 在浸水后贯入试验时 , 在试件顶面施加荷 载板
平均值/ g
密 含水率/ %
20 9
10 9
19 0
干 湿密度/g m ) 1 3 . 1 6 . 20 2 21 21 21 (/ 3 . 19 . 2 4 .4 . c 9 4 9 0 4 0 .2 . 3 .3 1. 35 35 3 1. 3 1. 35 35 35 1 . 1. 1 . 35 5 l . 35 5 1 . 1.
对 J GE 0- 0 7中 C R试 验 的探 讨 T 4 - 2 0 - B
李文萍
( 太原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 山西太原 ,30 2 000 )

要 : J GE 0-2 0 ( 对 T 4- 07J  ̄路土工试验规程》 C R试验的试验标 准、 中 B 控制 方法、 结
果应用进行 了探讨 , 并对试验操 作过程 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公路 土工试¥ ; B f C R试验 ; , 试验规程 ; 试验 方法; 试验标 准 中图分类号 : 4 2 U 1 文献标识码 :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
„„内径 100mm 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20mm 的土。内径 152mm 试筒适用于粒径 不大于 40mm 的土。 „„CBR 筒采用的尺寸为直径 15.3cm, 高 11.64cm(筒高 177.8mm 减去垫块„„ „„垫块厚度 50mm。„„ „„砂土在每一干密度„„ 5.4 如欲求砂土在某一垂直压力下的抗剪 强度„„ 5.5 剪切速率规定为 0.8mm/min g/cm g/cm g/cm
3 3 3
(g/cm )
3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1000 kg/m
最大干密度,计算至 0.1(kg/cm ) 注:本标准以 kg/m 作为„„ kg/m
3 3
最大干密度(g/cm ),计算至 0.001; “删除本行文字” g/cm
3
3
修改 删除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增加 增加 增加 删改 增加 修改 修改 修改
4.1 烧失量 (计算至 0.001) 按下式计算: 增加
2
3 3 3
147 147 214 214 214 206 278 278 281 281 281 282 282 282 282 282 286 286 287 288 289 289 289 289 290 290 290 290
倒 23 倒 20 正 12 正 14 倒5 正 13 倒8 倒6 表中 倒3 倒1 本页 正3 表中 倒 19 倒 18 倒1 正2 倒6 正6 表中 倒8 倒6 倒4 正2 表中 表中 表中
土颗粒的质量与 4℃蒸馏水„„ 土粒比重 kg/m
土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 4℃时蒸馏水„„ 土粒比重
„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 50%„
„并小于总质量的 50%„ F≤5% 15%<F<50% 应为
u 20
w20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20mm 的土。 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 不大于 40mm 的土。 „ „ CBR 筒 采 用 的 尺 寸 为 直 径 15.2cm,高 11.64cm(筒高 117.8mm 减去垫块„„ „„垫块厚度 50cm。„„ „砂土在某一垂直压力干密度„ 5.3 如欲求砂土在某一下的抗剪强 度„„ 5.4 剪切速率规定为 8mm/min kg/m kg/m
修改 修改 改删 改加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1000 kg/m
3
2316.9 2327.8 kg/m 11.4 标准差 s ±13 ±22 kg/m
3 3 3
2338.7
2.3169 2.3278 g/cm
3
2.3387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0.0114 (kg/cm )
3
标准差 s ±0.013 ±0.022 g/cm g/cm
80%;„„ 称量 100g。 4.1 烧失量按下式计算: 称量 200g。 有机质含量按下式计算 0.14340.029mol/L 残渣的质量 „„吸取本方法 3.2(1)的溶„„ EDIA 0.0080 所在行及其并排行
8%;„„ 称量 100g。感量 0.0001g。 称量 200g。感量 0.0001g。 有机质含量(计算至 0.001%)按下式计算 0.1434 残渣的质量 EDTA 修改表格——两横格合并 (g) „„吸取本方法 3.1.2(1)的溶„„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勘误表
页码 行数
2 4 4 10 11 11 76 132 正 12 倒 14 表中 倒4 正3 正3 正2 正5 表 2-1 中, “有 5 处” F<5% 15%<F≤50% 公式中原文来自GS3堪
表 2-1 中, g/cm
3

GS 或 G
备注
增加 增加 修改 删减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2316.9 2327.8 11.4 kg/m ±13 ±22
3 3
2338.7
2.3169 2.3278 0.0114 g/cm g/cm
3 3
2.3387
kg/cm
±0.013 ±0.022
1
313 356 356 357 359 360 363 372 374 377
倒 19 正1 正 11 倒1 正 17 正5 倒9 倒1 倒8 倒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