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土工试验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简称本规程)包括87个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和一个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标准。
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使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土工试验时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共性技术要求系指土的物理、水理、力学和化学性质试验中带共性的要求或标准,内容涉及土性指标的选择、成果整理、指标换算和试验报告等,系参考其他部门经验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制定。
1.O.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开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本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简称《93规程》)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4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低等级公路建设中可以避让的岩土工程问题,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山于线形、坡度等技术要求变得无法回避。
随着公路建设穿越山区以及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要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计算参数和判定指标,同时测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重新修订,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公路建设发展需要,规范公路土工测试标准,并使土工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O.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路I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他路用土的基本I程性质试验。
我国建筑、水利、铁路、冶金等系统均有相应的土工试验规程或标准,基本内容与本规程基本相同。
本规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合理衔接。
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特点,有些试验方法的条件和评判指标不同,在某些具体的参数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规定略有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1.0.3 各项工程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规程对土进行粒组和土的工程性质划分、试验规模和仪器划分的重要依据。
土工试验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简称本规程)包括87个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和一个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标准。
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使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土工试验时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共性技术要求系指土的物理、水理、力学和化学性质试验中带共性的要求或标准,内容涉及土性指标的选择、成果整理、指标换算和试验报告等,系参考其他部门经验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制定。
1.O.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开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本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简称《93规程》)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4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低等级公路建设中可以避让的岩土工程问题,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山于线形、坡度等技术要求变得无法回避。
随着公路建设穿越山区以及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要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计算参数和判定指标,同时测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重新修订,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公路建设发展需要,规范公路土工测试标准,并使土工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O.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路I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他路用土的基本I程性质试验。
我国建筑、水利、铁路、冶金等系统均有相应的土工试验规程或标准,基本内容与本规程基本相同。
本规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合理衔接。
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特点,有些试验方法的条件和评判指标不同,在某些具体的参数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规定略有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1.0.3 各项工程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规程对土进行粒组和土的工程性质划分、试验规模和仪器划分的重要依据。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8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8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85》是一部针对加固土力学性质,市政道路以及滑动土的特定的规范标准。
该规程在1985年12月启动,不仅针对某一项施工质量,并明确指出某一特或专业性的要求,可把其应用于公路、市道等建设工程中。
该规程规定内容约定依据:对土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测定,以及土力学试验相关内容。
以下内容为规程中内容:
(1)设计和施工前的各项试验和观测,主要包括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
(2)施工中试验和观测,包括检验加固土的性质和施工压实度、施工层的厚度等
(3)其他对土力学性质的试验,如抗滑性试验、冲击和冲刷试验等
本规程为施工工程技术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以便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本规程也是施工时调整抗滑设计方案,以及施工中加固土技术性质评定时提供技术依据的重要依据。
因此,JTJ051-8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是在公路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法规,在施工工作中应得到认真遵守,以确保土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执行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土粒的分类:(一)巨粒土分类: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1、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
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B);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Cb)。
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75%~50%的土称漂石(卵)石夹土。
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夹土(BSl);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夹土(CbSl)。
3、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0%~15%的土称漂石(卵)石质土。
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质土(SlB);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质土(SlCb)。
4、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定名。
(二)粗粒土分类: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1、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砾类土(1)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砾(G)。
当Cu≥5,Cc=1~3时,称级配良好砾(GW),否则称级配不良砾(GP)。
(2)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GF)。
(3)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G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砾(GC)2、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砂类土,(1)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砂(S)。
当Cu≥5,Cc=1~3时,称级配良好砂(SW),否则称级配不良砂(SP)。
(2)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砂(SF)。
(3)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S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砂(SC)(三)细粒土分类: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细粒土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的土称为细粒土(F)。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具体方法原理灌砂法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首先在试验室标定好灌砂筒的的锥体,或者在现场进行标定。
(其中量砂也要进行标定其密度)。
在碾压合格的路基上,选择一块平整的平面。
固定好基板。
然后在利用基板中心的圆孔,用锤子和洛阳铲,沿圆边进行凿挖。
凿挖15cm。
在过程中,应保证圆柱型。
不可以上大下小,也不可以上小下大。
保证垂直。
于基板的圆孔同样。
用毛刷清理好试坑。
把所有从孔中取出的试样,用袋子装好,防止水分流失。
立即称重。
用灌砂筒+量砂称好质量的,进行记录。
在试坑上进行灌砂。
放在正好圆孔的上方。
打开灌砂开关,在此期间不的有晃动和振动。
观察筒内的砂不下流动时,立即关闭快关。
把筒+剩余砂,进行称重,记录。
然后测其试样的含水率。
得出试坑的湿密度和试样的含水率。
已知标准击实,计算其压实度。
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灌砂法(T0111-93)1.选定合适的仪器,确定各仪器材料使用状态正常,确定量沙数量够用向灌沙桶装沙至桶顶15mm左右,称取桶内沙的质量(M1),准确至1g打开开关让沙自由流出,并使流出沙的体积与试坑内体积或标定罐容积相当轻轻将灌沙桶移至玻璃板上,打开开关让沙流出,直至沙不再流出时关闭开关收集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沙或桶内余沙,准确至1g,玻璃板上的沙就是圆锥体的沙(M2)2.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3. 用水测定标定罐容积V,准确至1mL4. 在储沙桶内装入M1的沙,打开开关使沙自由流入标定罐至不在流出时关闭开关,去下灌沙桶称取桶内余沙质量M35. 量沙的单位质量:p1=(M1-M2-M3)/V6. 在实验地段选一平地清扫,将基板置上,当表面比较粗糙时,将盛有M5量沙的灌沙桶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让沙流出至停止时,称量桶内沙M67. 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原处)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沙桶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保持水分),试洞深度等于测定层厚度,不得混入下层材料,称取每次取出的松动材料的质量,将全部取出材料质量总和M8记下8. 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去测其含水率W,对于粗粒土、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记为M99. 将基板放在试坑上,将M1沙的储沙桶下口对准基板中孔打开开关,让沙流入试坑内,停止时取走灌沙桶称取余沙M410. 在试洞挖好后将灌沙桶直接放在试坑上,中间不放基板,打开开关让沙流入试坑,停止时关闭开关,称取灌沙桶余沙M4'11.试坑体积装沙质量:12.a灌沙时放有基板M10=M1-M4-(M5-M6)b灌沙时不放基板M10=M1-M2-M4'试坑材料密度p=(M8/M10)Xp1试坑材料干密度p2=p/(1+0.01W)试坑材料为水泥等无机结合料时干密度p2=(M9/M10)Xp1试材压实度K=(p2/P7)X100.计算公式:试坑耗砂/相关检测给出的耗砂密度=试坑体积。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实施细则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技术标准JTJ 051-9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三、设备1、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试模:适用于不同土的试模尺寸。
3、脱模器。
4、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5、液压千斤顶(200~1000kN)。
6、养护室。
7、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8、压力机:不大于200kN。
9、天平:感量0.01g。
10、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11、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四、试料准备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也可以在50。
C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
2、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五、制试件1、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应该制9个和13个试件。
2、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
对于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土;对于中粒土,可以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土;对于粗粒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土。
3、将称好的土加水拌和均匀后放在密闭容器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及砂可以缩短到2h。
4、在浸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并拌和均匀。
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3%的水加入土中,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
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1h内制成试件,否则作废。
六、制件1、用反力框架和液压千斤顶制件。
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需要的稳定土混合料数量1m (g)随试模的尺寸而变。
)1(1ωρ+=V m d式中: V -试模的体积;ω-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d ρ-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 3)。
2、将称量的规定数量的稳定土混合料分2~3次灌入试模中,每次灌入后用夯棒轻轻均匀插实。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实施细则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 技术标准JTJ 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三、 设备1、 圆孔筛:孔径40mm 、25mm(或20mm)及5mm 的筛各一个。
2、 试模:适用于不同土的试模尺寸。
3、 脱模器。
4、 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 以上。
5、 液压千斤顶(200〜1000kN)。
6、 养护室。
7、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
8、 压力机:不大于200kN 。
9、 天平:感量0.01g 。
10、 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
11、 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四、 试料准备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也可以在50。
C 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
2、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五、 制试件1、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应 该制9个和13个试件。
2、 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
对于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土;对于中粒土,可以 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土;对于粗粒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土。
3、 将称好的土加水拌和均匀后放在密闭容器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粘性土 12〜24h ,粉性土 6〜8h , 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 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及砂可以缩短 到2h 。
4、 在浸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并拌和均匀。
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3%的水 加入土中,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
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1h 内制成试件,否则作 废。
六、制件1、用反力框架和液压千斤顶制件。
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需要的稳定土混合料数量m 1(g)随试 模的尺寸而变。
m = p V (1 + ①) 式中:V-试模的体积; ° -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p 刁-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 3)。
承载比试验

承载比试验承载比(CBR)是评定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强度依据,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T0134-93承载比(CBR)试验’(以下简称‘规程’)为检测承载比的方法,但在工地实际操作中,承载比试验却有三种不同的试验方法。
1、第一种为最常见、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按最佳含水量、每层击实数分别为30、50、98次的试件各3个,按图18.0.7所示方法求出压实度为90%、93%、95%时所对应的CBR值(依据:规程第345页第18.0.7 条)。
2、第二种就是静压法,按所要求的压实区域(即压实度),静压制备三个最佳含水量试件得出的CBR值(依据:JTJ057-85《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第57页‘承载比试验方法’中‘静压法制件’)。
3、第三种就是制备三个最佳含水量的试件,按三层每层98击数得出的CBR值(依据:规程第344页第18.0.2条:‘在日本……,制备试件时,采用与重型击实试验相同层数和每层击数)。
本人认为,只有第三种的试验方法是正确的,理由及依据如下:1、规程第149页第18.0.2.6条仪器设备的配置为‘百分表3个’,也就是说本试验只需制备三个试件,用三个百分表测定其膨胀量。
2、规程第151页第18.0.3条‘将已过筛的试料按四分法取出约25kg。
再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样分成4份,每份质量约6kg,供击实试验和制试件之用’与规程第152页第18.0.4.2条‘将1份试样,按……,求出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当然,1份6kg试样是不可能求出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的,此说法有误,条文说明第344页第18.0.3条的说法是正确的)及第18.0.4.3条‘将其余3份试样,按最佳含水量制备3个试件’前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本试验只需‘按最佳含水量制备3个试件’即可。
3、规程第152页最后一行‘注:需要时,可制备三种干密度试件’,按中文理解,就是本试验只需制备三个试件即可知道该样品的CBR,只是在需要时,即需要知道样品在某一压实区域(即压实度)经泡水4昼夜后CBR能到达多少时才需要制备三种干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目录目录………………………………………………………………………前言………………………………………………………………………1 总则………………………………………………………………………2 土的工程分类(M0101-93)……………………………………………2.1 一般规定2.2 巨粒土分类2.3 粗粒土分类2.4 细粒土分类2.5 特殊土分类2.6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3 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T0101-93)………………………………4 土样和试样制备(T0102-93)…………………………………………5 含水量试验………………………………………………………………5.1烘干法(T0103-93)5.2酒精燃烧法(T0104-93)5.3比重法(T0105-93)5.4碳化钙气压法(T0106-93)6 密度试验…………………………………………………………………6.1环刀法(T0107-93)6.2电动取土器法(T0108-93)6.3蜡封法(T0109-93)6.4灌水法(T0110-93)6.5灌砂法(T0111-93)7 比重试验…………………………………………………………………7.1比重瓶法(T0112-93)7.2浮称法(T0113-93)7.3虹吸筒法(T0114-93)8 颗粒分析试验……………………………………………………………8.1筛分法(T0115-93)8.2比重计法(T0116-93)8.3移液管法(T0117-93)9 界限含水量试验…………………………………………………………9.1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T0118-93)9.2滚搓法塑限试验(T0119-93)9.3缩限试验(T0120-93)10 收缩试验(T0121-93) …………………………………………………11天然稠度试验(T0122-93) ……………………………………………12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T0123-93) ……………………………………13膨胀试验…………………………………………………………………13.1自由膨胀率试验(T0124-93)13.2无荷载膨胀量试验(T0125-93)13.3有荷载膨胀量试验(T0126-93)13.4膨胀力试验(T0127-93)14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T0128-93)……………………………………15 渗透试验…………………………………………………………………15.1常水头渗透试验(T0129-93)15.2变水头渗透试验(T0130-93)16击实试验(T0131-93) …………………………………………………… 17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17.1振动台法(T0132-93)17.2表面振动压实仪法(T0133-93)18承载比(CBR)试验 (T0134-93) …………………………………………19回弹模量试验……………………………………………………………19.1承载板法(T0135-93)19.2强度仪法(T0136-93)20固结试验…………………………………………………………………20.1单轴固结仪法(T0137-93)20.2快速试验法(T0138-93)21黄土湿陷试验(T0139-93) ……………………………………………22直接剪切试验……………………………………………………………22.1粘质土的慢剪试验(T0140-93)22.2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T0141-93)22.3粘质土的快剪试验(T0142-93)22.4砂类土的直剪试验(T0143-93)23三轴压缩试验……………………………………………………………23.1不固结不排水试验(T0144-93)23.2固结不排水试验(T0145-93)23.3固结排水试验(T0146-93)24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T0147-93) ……………………………………25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T0148-93) ………………………………………26酸碱度试验(T0149-93) …………………………………………………27烧失量试验(T0150-93) …………………………………………………28有机动性质含量试验(T0151-93) ………………………………………29易溶盐试验 ………………………………………………………………29.1待测液的制备(T0152-93)29.2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 (T0153-93)29.3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T0154-93)29.4氯根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T0155-93)29.5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T0156-93)29.6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TA配位滴定法(T0157-93)29.7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T0158-93)29.8硫酸根的测定--EDTA间接配位滴定法(T0159-93)29.9钠和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T0160-93)30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T0161-93)………………… 31难溶盐碳酸钙试验(气量法)(T0162-93)…………………………………… 32阳离子交换量试验………………………………………………………………32.1EDTA--铵盐快速法(T0163-93)32.2草酸铵--氯化铵法(T0164-93)33矿物成分试验……………………………………………………………………33.1硅的测定(T0165-93)33.2倍半氧化物(R2O3)总量的测定(T0166-93)33.3铁和铝的测定(T0167-93)33.4钙和镁的测定(T0168-93)附录A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附录B土类的名称和代号………………………………………………………附录C各项试验结果的允许差…………………………………………………附录D二氧化碳密度表(ug/ml) ………………………………………………附加说明…………………………………………………………………………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条文说明修订说明…………………………………………………………………………1 总则……………………………………………………………………………2.3粗粒土分类…………………………………………………………………2.4细粒土分类…………………………………………………………………2.5特殊土分类…………………………………………………………………2.6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3 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4 土样和试样制备………………………………………………………………5 含水量试验……………………………………………………………………5.1烘干法………………………………………………………………………5.2酒精燃烧法…………………………………………………………………5.3比重法………………………………………………………………………5.4碳化钙气压法………………………………………………………………6 密度试验………………………………………………………………………6.1环刀法………………………………………………………………………6.2电动取土器法………………………………………………………………6.3蜡封法………………………………………………………………………6.4灌水法………………………………………………………………………6.5灌砂法………………………………………………………………………7 比重试验………………………………………………………………………7.1比重瓶法………………………………………………… …………………7.2浮称法………………………………………………………………………7.3虹吸筒法……………………………………………………………………8 颗粒分析试验…………………………………………………………………8.1筛分法………………………………………………………………………8.2比重计法……………………………………………………………………8.3移液管法……………………………………………………………………9 界限含水量试验………………………………………………………………9.1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9.2滚搓法塑限试验……………………………………………………………9.3缩限试验……………………………………………………………………10 收缩试验…………………………………………………………………… 11天然稠度试验………………………………………………………………… 12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 13膨胀试验………………………………………………………………………13.1自由膨胀率试验……………………………………………………………13.2无荷载膨胀量试验…………………………………………………………13.3有荷载膨胀量试验…………………………………………………………13.4膨胀力试验………………………………………………………………… 14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 15渗透试验………………………………………………………………………15.1常水头渗透试验……………………………………………………………15.2变水头渗透试验…………………………………………………………… 16击实试验……………………………………………………………………… 17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17.1振动台法……………………………………………………………………17.2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18承载比(CBR)试验…………………………………………………………… 19回弹模理试验…………………………………………………………………19.1承载板法……………………………………………………………………19.2强度仪法……………………………………………………………………21黄土湿陷试验………………………………………………………………… 22直接剪切试验…………………………………………………………………22.1粘质土的慢剪试验…………………………………………………………22.2 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 22.3粘质土的快剪试验…………………………………………………………22.4砂类土的直剪试验………………………………………………………… 23三轴压缩试验…………………………………………………………………23.1不固结不排水试验…………………………………………………………23.2 固结不排水试验………………………………………………………… 23.3固结排水试验……………………………………………………………… 24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 25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6酸碱试验……………………………………………………………………… 27烧失量试验…………………………………………………………………… 28有机质试验…………………………………………………………………… 29易溶盐试验……………………………………………………………………29.1待测液的制备…………………………………………………………… 29.2 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 …………………………………………… 29.3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29.4氯根的测定--硝酸根滴定法………………………………………………29.5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29.6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TA配位滴定法……………………………………29.7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29.8 硫酸根的测定--EDTA间接配位滴定法…………………………………29.9钠、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30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 31难溶盐碳酸钙试验…………………………………………………………… 32阳离了交换量试验……………………………………………………………32.1 EDTA-铵盐快速法…………………………………………………………32.2草酸铵-氯化铵法………………………………………………………… 33矿物成分试验…………………………………………………………………)33.1硅的测定……………………………………………………………………33.2倍半氧化物(R2O3)总量的测定……………………………………………33.3铁和铝的测定………………………………………………………………33.4钙和镁的测定………………………………………………………………前 言本规程是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行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