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在入世和申奥成功后,我国的旅游事业得以不断发展,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古老的中国观光旅游,他们来我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游览国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因此,对涉外旅游的从业人员来说,地名的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讨论汉语地名的英译名并分析了各种翻译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地名;翻译;旅游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译语) 的文本来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 的文本的过程,即语言符号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语的符号被转换成相应的译语的符号后,能被操译语的人所理解。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就应注意等值的问题。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其中“信”就是指翻译的等值性,即译文正确表达原文中的信息。因此,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就是寻找译语的等值成分。根据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等值的不同层次与级别,可以将其归入不同的类型。以下通过实例来列举一些常用的几种翻译类型:
一、翻译类型
1. 语音翻译
语音翻译是译文和原文在语音上等值的译法。根据音译的规则以译语的书写记录方法来记录源语的读音。译文力求保持原文的读音,但在字型上则保留译语的特点和习惯。例如汉语中有许多这样经语音翻译而得的词,如咖啡(coffee) 、沙发( sofa) 、托福( TOEFL) 、因特网( Internet) 等。
21 字型翻译
字型翻译是按字型学原理,译文与原文在字型上等值的译法。对于使用相同字母书写系统的语言而言,其相互间的字型翻译究其根本就是转写的过程。
但汉语和西方拼音语言之间字型转译极为罕见,原因即在于该两种文字间差异多大。虽然当前一些汉语的专业文献中存在着直接引用国外人名或一些专业术语,往往直接以字母拼写而不用汉字,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以上两种译法,是以原文的读音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体现的是等值性在词汇层面上的翻译方法,因此一般亦可概括地称为音译。于此相反,有些译法不考虑原文的读音,而以其所表达的意义为基础和出发点追求译文的等值性,通常称之为意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31 逐字翻译:
顾名思义,是以单个词汇为单位追求等值的译法,可以理解为词汇层面上的意译;直译就是始于逐字翻译,在词汇上保持等值,但在语法结构上也追求同原文的对应。其等值性可位于单词和词组的层次上。比如:该市位于中国东部。英译为“The city isin the East of China(直译) 。”
41 语义翻译:
是追求译文全文与原文全文在所表达的意思上等值的译法,也是日常工作中应用最广的译法
。除了字、词、句等语言单位要求等值外,语义翻译通常还需考虑不同的语境关系,以期达到在篇章层面上的等值。又如: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译为“Thescenery in here is too fancy to be depicted。”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语义翻译是等值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译法。通常翻译中一般都采用语义翻译。但对地名翻译而言,由于原文本身就是单个单词或词组,等值性也仅限于此,所以语义翻译反而较为罕见,而以音译以及意译中的逐字翻译和直译为主。一般说来,西方国家各国语言之间的地名互译比较简单,
以字型翻译为主。譬如法国首都巴黎,在法语、英语和德语中都为“Paris”,尽管发音有所不同,但在字型上是完全一致的。作为表意语言的汉语,在书写上和发音上都于西方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在翻译地名时,
一般不能采用字型翻译,而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寻找最确切的译名。
二、我国地名的翻译
地名的翻译应以音译(transliteration) 为主,力求准确规范,并适当照顾习惯译名。音译要严格遵守源语和译语的标准发音规则,如英语发音要根据通用的国际音标,汉语发音则要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地名的音译可参照《英汉译音表》、《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或《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我国现有的各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县(区) ,都可以采用音译。由于现在实行了汉语拼音方案,因此这类地名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用类似字型翻译的拼音法,直接引用拼音的写法来翻成英语。但由于汉语拼音只是汉语的注音手段,而非汉语的文字,所以这种方法不是真正的字型翻译,而只是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音译方法。为了使译名易于为外国人接受,一般可以省略四声的变化。理论上所有的行政区划的名称都可以采用拼音法来翻译。例如: Bejing ( 北京) , Shanghai(上海) ,Zhejiang(浙江) 等。
在某些较为正式场合,汉语在提及上述地名时需对这些地名加上其行政区划的级别,此时,在翻译中也要相应的加上这些词的翻译:省(Province) 、市(city) 和县(county) 等。例如: 浙江省温州市可译为“the city ofWen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对外国人而言,因为中国的地名多为双声词,这样的拼音法译名也比较简洁,
易于他们理解和记忆。而且,拼音法由于实现了地名和译名之间的一一对应,也可使译名规范统一,是行政区划较理想的译法。
此外,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名不用汉语拼音音译,而应按该民族的语言拼写。如,拉萨译为“Lhasa”而不是“Lasa”,乌鲁木齐应译为“Urnmclu”或“Urumqi”,而不译为“
Wulumqi ”。同样, 呼和浩特应译为“Huhhot ”或“Huhehot”,而不译为“Huhehaote”。历史上,南方沿海的某些地区对外交流较早于内地,而且那里的方言势力又较强,以致于当时的译者依照当地方言的发音来译地名, 例如: 厦门(Amoy) , 广州(Canton) , 香港( HongKong) 等。还有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汉语地名本身有了较大的变化。现行的汉语名称与其译名之间已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澳门(Macao) ,在明代,殖民者葡萄牙人刚到当地居留时,叫做壕境(Oquem) 或壕境澳。澳在此是船口,港口的意思。后因当地有南台、北台两山为门户,故称澳门并留传了下来。而现行的译名(Macao) 来自于葡萄牙语,源于中国民间的“阿妈”,
即天妃,传说中保佑航海的女神。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区划的名称应主要根据汉语拼音进行音译法。但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较多的采用谐音译法。因为在旅游翻译中以口语交际为主,若千篇一律使用拼音法,会影响到英语表达的连贯性,造成导游讲解和外宾理解上的不便,毕竟汉英之间在语音上有很大的差异。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 即语境) 选取适当的译法。总的说来,拼音法和谐音法之间的选择可采取“存在即合理”的原则,若对某地已经有谐音法译名流传,则考虑采取谐音法。特别是那些较早为国外所熟悉,外宾或多或少在其国内的媒体中听到或看到的地名,在旅游翻译中通常采用谐音法,例如Peking、Hong Kong、Canton、Tibet 等,许多其它的地名,旅游翻译中一般还是以拼音法为主。导游员可根据读音情况有意识地照顾一下英语的习惯,譬如淡化四声,或模仿英语的语调等。这不是迁就,而是为了交际的方便三、景点名称的翻译
同地名翻译不同,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名称大多不完全用音译, 而是采取意译或音译、意译相结合的办法。就地名而言,其本身的称呼是最主要的,
就像是人的姓名一样,因此用音译可以使译名简洁、便于记忆。但对景点来说,人们不仅要知道它叫什么,还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有时景点的名字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景点名称时有必要在意义上下点功夫。
汉语中景点的名称,从其语法结构上分析可以表示为专有名称+ 种类名称的偏正词组形式。在这里,
专有名称即指对景点的称呼,好比人的姓名和城市的名字;种类名称就是判断、辨别景点类别的名词。汉语中一般是专有名称在前,种类名称在后;专有名称以单声词和双声词居多,种类名称则一般多为单声词。在实际运用中,专有名称采用音译(主要是拼音法) ,也有用意译(主要是直译) ;种类名称则一般采用意译中的直译。这样的译法主要有下列三种形式:
(
1) 拼音+ 直译
豫园Yu - Garden 龙华塔Longhua - Pagoda
漓江Li - River 少林寺Shaolin - Temple
(2) 拼音+ 拼音+ 直译
太湖Taihu - Lake 泰山Taishan - Mountain
(3) 直译+ 直译
玉佛寺Jade - Buddha Temple 虎丘Tiger Hill钟楼Clock Tower 碑林Stone Forest
归根结底,旅游翻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外介绍我国的文化。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专有名称的直译译名,其所表达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并不能完全表达出名称背后的含义,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讲解中指明。例如香山可译成“Fragrant Mountain”,但从字面上讲只是“香的山”或是“香味的山”。实际上,该山原称香炉山,
由山上有形同香炉状的两块大石而得名,后始称香山。
由于多数地名都具有丰富的意义,所以翻译工作者很自然地把地名能否遵循意译当作可译性的首要条件。正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E. A . Nida ( 奈达) 所说“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但单纯的语符意义理解远不能解决地名翻译的实质问题。康志洪认为地名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关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源语语符必须适应和服从目的语的社会语用环境和习惯;地名翻译的关键不在于语符意义的对等或语音的对应,而在于译名究竟以何种合适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指称源语名称之所指。由于地名解释中,译者实际处理的对象是源语名称的所指而非名称本身,因而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相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执行着一个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的行为,从而实现语符———所指关系在目的语的重构,即主要采用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一观点特别适用于旅游地名中的风景点地名的翻译。如颐和园及园中的万寿山和清漪园应分别译为“The Summer Palace”、“Longevity Hill”和“Garden ofClear Ripples”,而不用音译。这种重新命名,不仅可以反映出其特点,又可使人印象深刻。同样,“拙政园”应译成“Humble Politician’s Garden”,游客一听,便会猜测出这个花园的名字一定出于某个典故,这样,便会进一步激发参观者的兴趣。由此看来,对名称的具体所指进行重新命名是多么的重要。有时,为了详细表达出专有名称、种类名称之间的关系以及景点名称中的文化内涵,可以采用一种解释性的会意法。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地名翻译方法的研究,可知在地名与景点名的翻译中要注意译名的可记性与确切性。二者相辅相成,根据具体情况又各有侧重。一般而言,音译的译名较简洁,可记性较好;而采用了意译的译名则较为确切,能较好地体现地名和景点名中包含的意思。
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但也要考虑
能相互兼顾。显然,在旅游翻译中,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外,
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对每个从事旅游翻译的译员来说,这都是一门必修课
/view/15f73b0b79563c1ec5da714b.html曲刚英语语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