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知识整理1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微生物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细胞壁: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特殊组分:G+: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靠外毒素致病》

G-:外膜——脂蛋脂质双层、脂多糖(LSP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内毒素》4.凡是能破坏肽聚糖的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使细胞壁出现缺陷,甚至没有细胞壁,从而

导致细菌死亡。细胞壁是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靶位。

a)溶菌酶:能裂解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b)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的形成,使肽聚糖不能合成,细胞壁出现缺陷,导致

细菌死亡

c)药物敏感性不同: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大多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1.细胞壁的功能

①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③完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④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⑤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有关

2.中间体:参与隔膜形成、与核分裂有关、类线粒体功能

3.核糖体:70S(50S、30S),是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靶位

4.荚膜的功能:抗吞噬能力、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抗干燥作用

5.普通菌毛:主要起粘附作用,是病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与病原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转移有关。

6.芽孢:G+

7.革兰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深紫色)---百分之九十五乙醇脱色(G+紫色、G-无色)---

稀释复红(G+紫色、G-红色)

二、细菌的生理

1.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a)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b)酸碱度:多数细菌生长的pH范围在6.0~8.0;嗜酸菌(acidophile):pH<3.0;

嗜碱菌(basophile):pH>10.0;大多数病菌最适pH为7.2~7.6

c)温度:嗜热菌(thermophile) 50~60℃;嗜冷菌(psychrophile) 10~20℃

一般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7℃--嗜温菌

d)气体:氧气:

i.专性需氧菌(结合分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ii.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iii.兼性厌氧菌(大多数);

iv.专性厌氧菌(有氧中产生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氧化还原酶,受有毒氧基团影响不能生长繁殖)(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二氧化碳:脑膜炎奈瑟菌、布鲁氏菌初分离

e)渗透压

2.生长曲线:二分裂

迟缓期(代谢活跃、分裂迟缓)、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应选该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比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稳定期(代谢产物大多此期产生)、衰亡期(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在培养物中不断加入新鲜营养物质,同时移去其中的大量代谢产物,使细菌长期保持对数生长状态。

3.细菌的生化反应实验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红色,阳性)、甲基红试验(橘黄色,阴性,红色,阳性)、单糖发酵试验(不发酵-;发酵、产酸+;发酵、产酸产气+)

对蛋白质的分解:吲哚试验(玫瑰红+;不变色-)、硫化氢试验(遇铁、铅离子,黑色沉淀+)其他试验:尿素酶试验(酚红指示剂红色,阳性)、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不变色-;深蓝色+)

4.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

5.细菌代谢产物

a)热原质:G-,细胞壁的脂多糖-蒸馏,制备生物制剂、注射液、抗生素不应含热原质-致病性

不被蛋白酶分解

b)毒素与侵袭性酶:内外毒素---致病性

c)色素:细菌的鉴别

d)细菌素:细菌分型、流行病学调查

e)抗生素治疗

f)维生素

三、消毒与灭菌---一切与伤口或体内组织器官接触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

1.物理灭菌法

a)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

160~170℃经2小时才死亡。

i.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废弃物品或尸体)

ii.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接种环、试管口灭菌)

iii.干烤----加热171℃1小时,160℃ 2小时(玻璃器皿)

iv.红外线----类似于干烤(医疗器械、食具)

b)湿热灭菌法--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

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i.巴氏消毒法:加热71.7℃,15~30s,可杀死物品中的无芽胞病原菌。主要用于酒类、

牛乳等消毒

ii.煮沸消毒法:煮沸100℃,5-10 min。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胶管、注射器、食具和饮用水等消毒。

iii.流动蒸汽消毒法:常压下,加热100℃。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杀死,常不能杀死全部芽孢

iv.间歇灭菌法:用流通蒸气消毒器,加热100℃、15~30min→37℃培养过夜。如此3次,达到灭菌目的。主要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的消毒。

v.高压蒸气灭菌法:103.4kPa,121.3℃,15~20min,即可杀死所有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能耐高热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等)

c)辐射杀菌法

i.紫外线:波长200~300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穿透力较

弱。用于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d)过滤除菌法:用滤菌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常用于一些不耐

高温灭菌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以及超净工作台与层流室空气等的除菌

2.化学消毒法

a)原理:(1)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红汞、乙醇(酒精)、甲醛(福尔马林)、戊二醛、

醋酸、苯酚等

(2) 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如含氯消毒剂、双氧水、碘液、高锰酸钾

(3) 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如新洁尔灭、肥皂

b)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状态与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