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仅供参考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晕轮效应在评价职工工作表现时常起很大作用
–(1)管理人员可能选用一种品质作为基础来判断工人其它方面的表现。例如,如果某人全年无一次旷工、迟到行为,那么,很可能由此就会认为他的生产率也高,工作质量也好,工作勤勉。
–(2)管理人员评价工人时往往把某些品质联系起来。例如,可能认为进取心强的人必然精力充沛,能控制别人,必有成就;待人友好的人,必然是热情的、慷慨的,且富有幽默感。
–3。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有时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往往决定着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特征的解释。
–当两类不同的社会知觉的信息连续地被人感知时,人们总是倾向于去相信第一印象;当两类信息不连续,隔一段时间传送第二类信息时,第二类信息就成了最新的,最新信息给人印象深刻,人们相信最新信息。
目标管理法:
内容:1,企业目标项目的选择,它包括生产水平、经济效益、企业要素、技术发展、经营销售、组织人事、安全环保、文明卫生、政治工作和生活福利。
,2,目标值的确定
作用:
能集中企业每个职工的力量,保证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能创造一个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真正领导能力的环境;能促使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能力的迅速提高;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兴趣广泛而多变,感情丰富而不专一。浮躁轻率,好大喜功。
3。黏液质(稳重性)(性情沉静,动作迟缓)
(1)强平衡,弱灵活。
(2)缄默、沉静、稳重、专一。
(3)交际适度,不爱空泛的清谈。
(4)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感情,不故意显露才能。
(5)惰性而不灵活,因循守旧,不善创新。
4。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
特点:天生性和稳定性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管理心理学期末要点整理(详细内容版)
公选或(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一.全书共11章,其中第1、2、3、6、8、9、10章为重点章,考试包含全部题型与知识;第4、5、7、11章为非重点章,考试题型主要是是非题与选择题等灵活理解的知识内容;二.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第1章1.管理心理学:研究企业(或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2.行为科学:广义: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
(科学群)狭义: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
(即管理心理学)3.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生产过程中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心理、团体心理与组织心理等社会活动过程。
即“人—人”系统。
4.企业文化:以组织气氛为核心要素,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在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作风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使企业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念和行为风格。
(第九章)5.管理的职能: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创新等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2章1.泰勒制:即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包括:(1)时间和动作的研究;(2)任务管理(高标准、标准化、奖励、惩罚);(3)职能化的组织原理--含以下内容:(1).是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2).是实行职能工长制。
(3).例外原则等2.例外原理:指厂长把权限位让给下级经营者或助理管理人员,厂长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二.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和幸福感的一门科学。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七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创新心理与管理,幸福心理与管理。
目标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人力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信息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有效地摄取信息与情报。
运用信息交合原理产生新信息,构思新产品,做出有效决策等心理学问题。
时间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增强时间观念、挖掘时间潜力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环境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创造环境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创新心理与管理主要研究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类别,创造力的模型,以及组织如何创新等问题。
幸福心理与管理主要研究幸福的重要性,幸福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高幸福感等问题。
四.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经验研究:是指在不对事物加以干涉和控制的前提下,获得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资料,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它包括观察、问卷调查、临床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活动产品分析、传记调查等多种方法。
2.实验研究:是指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和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根据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实验又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实验的地点环境,实验可分为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3.测验研究是一种介于经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的方法,它的本质是先从一个定量的个体中收集有关某一问题的常模资料,据此编制出测验题目作为尺度,去研究其他的个体。
从内容上分,测验研究包括人格测验、能力测验、职业倾向测验、态度测验等。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1.引导案例讲的是福特公司五美元的故事2.管理心理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3.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个体心理。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5.管理心理学高度相似的学科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可以互称姊妹的是(社会心理学)6.在算理心理学酝酿阶段,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泰勒)的(科学)管理7.在管理心理学兴起阶段,行为管理学派的(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对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58年,(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9.(情景模拟法)也称为评价中心法,是研究者把被试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来观察、分析、评价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以便研究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一般适用于选拔、评估高级人才。
10.安排被试同“模拟下级”谈话的测试方式被称作(角色扮演);将被试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要求被试自由讨论的测试是(无领导小组测验)●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1.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心优点:方便易行缺点:难于揭示现象的本质或规律2.访谈法是指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被访谈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需要注意:对访谈者要求较高3.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和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为: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开放式✧优点:短时间大量数据✧缺点: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存在问题4.测量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的心理品质或行为的研究方法。
分为:能力测验、性格测验、工作价值观测验、组织公民行为测验等5.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精确操纵自变量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或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最新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 态度:人对外界对象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2. 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
3. 激励:指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以激发个体工作动机的过程。
4. 内化:个人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
5. 群体: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
6. 投射作用:投射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法,是把个体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转移、投射到别人身上。
7. 优先效应:就是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
这实际就是首因效应。
8. 工具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机械的作用没有多大区别,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被管理者像机械一样去动作。
9. 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的某种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其他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10. 平衡理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感情或评价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11. 退化理论:个人在遭受挫折后,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12. 经济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工作就是为获得经济利益。
13. 社会人: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14. 复杂人:人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且就是同一个人,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时间和地点,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15. 自我实现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要充分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
16. 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17. 角色知觉:对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18. 自我知觉: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个性等的认识。
19. 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定义:是一门研究组织情境中对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及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
三个成分:①研究个体的管理心理特征(外部:能力、个性、态度,内部:知觉、记忆、思维、决策等);②三个层面:个体、所在群体、所在组织;③寻求有效管理的关键心理学条件与途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单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群体活动(有组织的有序的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性)、领导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组织机构)个体心理:主要是指管理情境中员工和管理人员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与作用。
研究两个层次:①个体差异(不同特点的人在同一环境中工作,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②共性差异(不同特点的人在不同环境中工作,会出现共同的心理问题)。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个体信息加工问题(决策判断、问题解决模式、学习过程、归因与行为风格)、②个性与能力问题(能力、技能、个性、工作价值取向)、③激励(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工作激励的有效策略)、④态度和压力(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
群体心理:主要指在不同的群体中担当不同角色时心态和行为的变化以及自觉的调整。
核心思路是群体动力学。
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包括机构、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分工的问题。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群体组合(群体互动、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②协调(群体沟通、群体工作模式和群体关系、团队管理与协同工作)、③动态机制(群体冲突管理、群体协调途径)。
领导心理:(地位的特殊性)主要研究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
涉及两大方面的问题:对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问题)、对上(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品质、领导艺术、能力、觉察水平)。
包括两大类的研究:静态研究(假设领导人的素质相对稳定,研究领导人的个人素质、领导班子的角度出发研究)、动态研究(研究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问题)。
组织心理:组织指一个机构、机构系统(单位)。
一个组织有多个组织机构,而不同的组织机构的集权、分权的水平不同,领导班子内部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基层员工随之自觉发生变化。
组织心理学复习资料
组织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管理心理学概说1、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以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按一定规则从事活动的群体或社会单位。
2、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别人为组织目标而工作。
3、组织管理心理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以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16世纪,意大利学者马基亚维里提出“领导与管理四项原则”:公众认可、凝聚力、统帅力、励志图存。
这恰恰是现代管理高级决策人员应具备的四大条件。
5、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理论”,阐明了分工的效果。
克劳斯维茨(《战争论》)研究了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制定计划的科学性和量化的概念。
巴贝奇著书阐述了有关厂址选择、市场预测、动作时间研究、合理化建议等具有现代意义的管理概念。
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杰文思创立了劳动经济学,论述了劳动强度与效率的“最优化”关系的理论。
第二章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概况1、古典学派:古典效率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2、古典管理心理学思想的早期萌芽:英国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的理论”。
一方面,分析了工业分工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原因;另一方面,以人性的观点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一句。
指出管理的核心就是盈利。
美国巴贝奇发表专著《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研究了专业化的问题。
综合说来,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同事也看到了人性的因素,在管理中注入了心理学内容。
这就是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3、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古典的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要探讨和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
理论:1)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在管理者和职工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2)解决劳资矛盾。
“增加大饼本身的大小。
”泰勒主张:为了达到劳资双方的目的,管理者应该寻求最好的工作方法以及选拔、训练职工的科学方法,以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利润,是劳资双方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至于因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导致尖锐矛盾。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2011年6月4日星期六刘丰整理1、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的几种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情况下(即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被试者)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心理活动和行为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下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包括自然实验室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其优点是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
较之观察法的优越性: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他要研究的对象。
调查法:当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能直接观察时,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途径、方法:谈话、问卷、测验、活动、产品分析等等。
定量法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3、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共同的人性上的感情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4、现代管理理论:各种理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决策贯穿着管理的整个过程。
系统管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衍生而来,这一学派强调各个系统和有关部门的相互联系网络的清楚有效,对当代系统管理经济中的自动化、控制论、管理情报系统、权变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经验主义学派——杜拉克和戴尔。
强调要注意当今的企业管理现状和实际需要,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的基点。
权变理论学派(1970):这一学派认为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种经济理论曾产生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5、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⑴管理思想的现代化;⑵管理组织的高效化;⑶管理方法的科学化;⑷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⑸管理人员的专业化;⑹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6、行为的种类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行为,包括:个人的生长、发育、学习、意见等行为;团体行为,包括;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坏等行为。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题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二、判断正误题1、(错)2、(错)3、(对)4、(对)三、问答题答案:三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研究心理活动的动力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用潜意识、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和力比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及其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
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
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
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
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研究理解和控制行为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体内容.。 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这种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 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它包含18项具体内容.) 态度的三个基本成分 (一个稳定持久的以特定方式来感受事物和做出 行为的倾向。态度可分为三个基本成分:
情感:是指个体对于一个事物的情绪或感受,正性的、 中性的或负性。如,我不喜欢张力。 认知:个体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对某事物的信念和信息。 可能是真实的、正确的,也可能不是。如,张力学习不 努力。 行为:是指一个人以一种特定方式对某个事物采取行动 的倾向性。如,喜欢某门课,提前去教室占座位。 只有行为成分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其他两种成分只能被推 断。) 态度的四个功能(一,调整功能 态度通常有助于人们根据工作环境的 变化进行调整。 二,自我保护功能 除了有助于员工做出调整之外,态度还有助于员 工保护自我形象。 三,表现价值的功能 态度为人们提供了表现价值的基础。 四,知识功能 态度提供了参考的标准和框架,使得人们能够组织和 解释周围的世界) 认知失调理论(当人的行为和态度之间出现矛盾时,人就会产生认知失 调。人们会通过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寻找其他因素来降低认知失 调。) 自我知觉理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态度决定行为。但是自我觉知理论认 为,当人们被问及某一事物的态度时,人们实际上是先回忆针对这一事 物的行为,然后根据行为推导出态度。) 工作满意度的几个维度 (1,工作本身 它的范围包括工作为个体提供的 有趣的任务、学习的机会和接受责任的可能性。 2, 薪水 得到的经济报酬的量,以及得到的报酬与组织中其他成员 相比被看作是公正的程度。 3, 晋升机会 在组织中得到提升的可能性。 4, 上级的管理 上级提供技术帮助和行为支持的能力。 5, 同事 共同工作的人在技术上的精通和社会交往上的互相支持的 程度) 组织承诺的概念(组织承诺是反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的一种态度,是 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反映个体认同或依恋组织的程度。包括:(1)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领导力、团队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在组织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1.领导力理论:管理心理学研究了领导者对团队的影响,包括韧性领导、情境领导和变革型领导等理论。
2.团队动态:了解团队形成的原因、发展阶段以及冲突处理方式对于有效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3.情绪智力:管理心理学强调情绪智力对于领导力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包括情绪管理、情绪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第三部分: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绩效管理: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组织设计出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2.决策分析: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3.团队建设: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团队建设更加高效且和谐,提高团队绩效。
第四部分: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管理心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理论和方法涌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
结语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
工的幸福感。
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您在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1.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学科。
4、心理现象的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惧意志过程:主动被动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5.研究原则: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6.研究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访谈法d问卷法第2章管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管理心理学产生背景:a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
b缓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
C管理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2. 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效率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心理因素,取决于职工与管理人员及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
而其它因素如物理环境、物质刺激只具有次要意义3.人际关系理论:a工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4. 行为科学阶段:激励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5. 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五代管理理论第3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 人是什么一.人的自然属性:(1)人属于自然界,这是人的自然化;(2)人统治自然界,这是自然界的人化。
--人的本质是客观的,因而是可以认识的。
2、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不能离群索居,必须在社会中生存;(2)人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许多社会需要--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3)人的需要存在着客观的社会衡量尺度;a.人的需要具有时代性;b.人的需要具有阶级性;c.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的高度发展。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组织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出发点及理论框架一、管理学四种基本的理论1、“经济人”与“X”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X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代表人物是泰勒,但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是麦格雷戈,他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概括为“X理论”。
(3)“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的核心内容:(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 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3) 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评价:优点: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缺点: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行为活动的心理动机;忽视管理组织的作用,低估统一指挥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5)管理方式(1) 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
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
(目的)(2) 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无关。
员工的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生产。
(人员)(3) 在奖惩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剌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时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的制裁。
(途径)2、“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1)梅约的社会人假设●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来自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以及得到和别人的关系及地位上的成就。
●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来的意义不存在。
应寻找工作的社会关系意义。
●来自群体中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影响,比对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的影响更大●人只有在上级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和其它要求时,才会对管理作出响应。
(2)人群关系理论●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而应当把注意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管理者不应当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当更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罚方面,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的奖励制度●管理者的职能部门不仅要负起组织生产的责任,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3)人群关系理论的评价●“考虑工作”的时代到“考虑人”的时代●“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动机和调动积极性比奖励更为重要。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演示文稿
间的异同
第十二页,共21页。
• 1.论述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体系及 其影响
• 2.试述赫尔的行为主义体系及其影响 • 3.评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体系及其应用 • 4.思考题:早期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5、论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第十三页,共21页。
位
第七页,共21页。
• 1.概述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的主要观 点以及影响
• 2.简述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及其历史意义
• 3.概述形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观 点
第八页,共21页。
• 1.简述进化论对比较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 2.概述进化论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所作
的贡献 • 3.简述高尔顿关于心理遗传和个别差异
• 1、简述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思 想
• 2、简述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第四页,共21页。
• 1、了解十九世纪生理学的发展及其对 心理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 2、简述几种感觉学说
第五页,共21页。
• 1.简述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主要内容及其 意义
• 2.试述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 3.概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及其
研究原则 • 5.简述对人本心理学的评价
第十九页,共21页。
名词解释
•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 预定和谐说 • 白板说 • 意动心理学
第二十页,共21页。
• 无意向思维 • 意识流 • 双重记忆 • 刺激错误 • 心理学家的谬误 • 目的性行为 • 二重心理学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第十七页,共21页。
• 1.简述日内瓦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 2.评述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格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参考)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S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L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S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L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3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L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4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L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考四道)1.三重需要理论: 戴维@麦克里兰提出, 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 1) 成就需要,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 或者在某种标准下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2) 权力需要, 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3) 亲和需要,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2.目标设置理论: 由洛克提出,她指出: 目标使人们知道她们要完成什么工作, 以及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
这种目标的明确性能提高绩效, 特别是当目标相对较困难但又能够实现时, 能比简单的目标更能导致较高的绩效。
3.针对不公平的薪酬, 公平理论提出四种假设: 1) 在按时计酬的情况下, 过度报偿的员工会比待遇公平的员工绩效更好, 她们提高产量和质量, 使自己多付出一些。
2) 在按件计酬的情况下,过度报偿的员工会比待遇公平的员工减少产量, 但同时提高质量( 为了趋于公平,多度报偿的人本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上补偿, 但由于是计件制, 提高数量反而更加拉大差距, 故此选择提高质量) 。
3) 在按时计酬制下,报酬偏低的员工会降低产量或质量。
4) 在按时计酬制下, 报酬偏低的员工会提高产量, 但同时降低质量。
4.期望理论认为, 人们之因此采取某种行为( 如努力工作) , 是因为她举得这种行为能够有把握达到某种结果, 而且这种结果对她有足够的价值。
换句话说, 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人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人们能够期望达到预计的结果, 以及人们判断自己的努力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时候有意义。
动机激励水平=效价(效果的价值)×期望(效果的可能性)5.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6.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上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在具体运用上, 参与管理有许多种形式, 如共同设定目标, 集体解决问题, 直接参与工作决策, 参与咨询委员会,参与政策制定小组, 参与新员工的甄选等。
7.质量监督小组, 是指八到十位员工及以为督导员组成一个小组, 定期集会( 一般每周一次, 占用工作时间) 讨论质量方面的难题, 分析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监督实施修正计划。
当然,对于小组提出的各种建议,管理层有最后决定权。
8.绩效薪金: 是我们一般所采用的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纯利分红, 也就是吧报酬同绩效相结合。
这里指的绩效, 能够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
9.弹性福利制: 由公司根据每个员工的薪水层次设立相应金额的福利账户, 每一个时期拨入一定金额, 列出各种可能的福利选项供员工选择,直至福利金额用完为止。
10.双轨薪金制: 是对同样内容的工作, 新员工的薪水永远低于老员工。
11.弹性工作制: 是指在固定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 灵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方式。
具体地说, 能够有几种行事供采纳: 其一, 缩短每周工作天数; 其二, 弹性工作时间。
12.角色知觉: 是指人对特定场合应如何行为处世的认识。
13.角色期望: 是指别人认为你在特定场合中应一贯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14.团体规模越大, 每个人多付出的努力相对越小。
有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学名, 叫作社会性虚度效应。
15.团体沉思: 是团体决策时很奇怪的一种现象。
在团体就某一问题或事宜的提议发表意见时, 有时会长时间处于集体沉默状态, 没有人发表看法, 而后人们又会一致经过。
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
之因此会这样,因为团体成员感受到团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 不愿表示不同看法。
这时, 个体的新知晓率、客观思辨及道德判断力都受到影响而下降。
这种情形下作出的团体决策往往都是不合理的失败的决策。
16.团体偏移: 是指在团体中进行决策时, 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 向某一个极端偏斜, 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这种现象又叫作”极化现象”。
17.领导的理论有: 特质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简答题( 考四道)1.分析目标管理与目标设置之间的分歧。
答: 目标管理与目标设置理论唯一有分歧的地方在于, 目标管理主张参与决策, 而目标设置则认为应由上级指派任务。
2.工作特性模型的五个核心维度是什么? P144-P145答: 1) 技能多样性程度: 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需要员工具备的才能的程度。
2) 任务的完整性: 工作是否包括一项任务的完整过程并明确看到工作结果。
3) 任务的重要性: 工作对其它人的生活或工作有多大的影响意义。
4) 自主性: 工作使员工具有多大程度的自由、独立性、裁决权、支配权。
5) 反馈程度: 工作是否能使员工直接、明确地了解工作绩效。
3.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答: 1) 形成期: 团体存在的目的、结构、从属关系尚不明确, 成员们还在测试哪些行为是该团体一致认可的。
2) 动荡期: 团体内存在着冲突, 成员们虽接受了团体的存在, 但对团体对个人所带来的约束仍有提出; 而且, 对于团体的领导权仍有争议。
3) 规范期: 团体规范形成, 凝聚力增强, 成员对团体的认同感加深, 成员间的情谊日益浓厚。
4) 执行期: 这时团体开始发挥作用, 成员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团体外部, 转向任务, 开始执行团体使命。
4.团体凝聚力的决策因素有哪些? P160-161答: 1) 相处的时间——这是社交的时间效应。
2) 加入团体的难度——加入团体的难度越大、可能性越小, 其中成员的凝聚力越大。
3) 团体规模——团体规模越大, 凝聚力往往可能会越小, 因为所有成员之间交往的机会相对总人数较小, 相互吸引的范围相对较小。
4) 外在威胁——当团体面临外来威胁时, 凝聚力会增大。
团体是个体的庇护所。
5) 过去历史——过去的成功经验能唤起成员的荣誉感, 强化对团体的向心力, 提高凝聚力。
5.妨碍沟通的形式有哪些?P165-166答: 1) 过滤: 过滤作用是指信息传递者为投接受者所好, 故意操纵信息传递, 造成信息歪曲。
2) 选择性知觉: 知觉的选择性无疑会影响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检取和处理, 在信息上负载个人期望。
人们一般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诉诸很大关心。
3) 情绪: 信息中尝尝会夹杂着一些情绪性的内容, 它们同信息的本意无关。
在接受信息时, 情绪也会影响解码。
人在极度情绪下, 无论正性的还是负性的, 理智会受到某种妨碍, 使人的判断出现偏差。
4) 语言: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言语习惯, 这可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
还有, 不同身分地位的人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6.团体决策的技术有哪些? 答: 1.脑力激荡术( 头脑风暴) : 是为克服团体压力抑制不同看法而设计的, 旨在营造一种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 不论有人提出看来多么可笑的意见, 在没有逐一讨论之前, 不得批评或嘲笑。
2.具名团体技术: 其特点是决策时融合书面的形式, 从而使个体在团体决策表决中减少她人的影响, 保证个体决策的独立性。
具体程序是, 在讨论之前, 每个成员针对问题写下自己的意见。
然后, 每个成员轮流报告自己的意见。
这时不允许做任何讨论、评论。
接下来, 整个团体讨论各种意见。
最后, 各个成员以独立的方式各自给各种意见打分。
累计取得最高分的方案被接受。
3.德尔菲技术: 是以德尔菲的名字命名的技术, 它比较复杂, 也较费时。
和前面两种方法不同, 德尔菲技术并不安排团体成员见面讨论, 具体方法是: 1) 仔细设计一套问卷, 要求成员针对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2) 各成员以不记名方式独自完成第一次问卷调查。
3) 整理第一次调查的结果。
4) 将这次调查结果引发给成员。
5) 请各成员在看到调查后, 重新回答原先的问卷。
调查报告可能引发新想法或改变观点。
6) 重复步骤3) 、 4) 、 5) , 直至达成一致性意见。
7.组织结构的三要素是什么?P205答: ( 1) 复杂性。
这是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 2) 规范性。
这是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以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 3) 集权度。
这是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论述题( 考二道)1.试述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P117-119答: 赫兹伯格研究人们感到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时都处于什么情境, 就此归纳出影响工作态度的因素。
传统的观念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
但赫兹伯格指出, 满意与不满并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
那些令人不满的因素虽然被去除, 并不一定就令人满意。
而一些令人满意的因素即使不存在, 也不一定就使人不满。
换句话说, 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 不满的反面是没有不满。
赫兹伯格分析发现: 成就感、别人的认同、工作、职责、进步、个人成长等因素同工作满足有关, 被称作为激励因子。
具备这些因素, 能够令人满足, 但不具备这些因素, 也不致令人不满。
组织政策、管理者的行政多事、督导方式、人际关系、工作条件与环境、劳动报酬等因素与工作中的不满有关, 被称作为保健因子, 这些因素解决不当会导致不满, 但即使解决好了, 至多也只是没有不满而已。
赫兹伯格区别出了两种因素, 告诉人们, 让人满意和防止人不满是两回事, 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提供保健因子, 只能防止牢骚, 消除不满, 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
2.试述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何异同? P120 答: 所谓ERG是指奥德弗尔提出的三种核心需要: 1) 生存需要, 指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 相当于马斯洛的生理与安全需要; 2) 关系需要, 指人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欲望, 相当于马斯洛的爱和尊严的需要; 3) 成长需要, 指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 相当于马斯洛的自尊与自我实现需要。
各种需要能够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如果较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