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抗浮设计
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一)2024

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是在地下室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设计是为了防止地下室土体和水压力的作用下底板浮起或变形,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本文将从地下室底板的材料选择、底板结构设计、降低水压力等角度,阐述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的具体内容。
正文:一、材料选择1. 底板基础材料的选择:应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混凝土材料。
2. 底板防水材料的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防水卷材等。
3. 底板保温材料的选择:应选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抗压强度的材料,如聚苯板等。
二、底板结构设计1. 底板厚度的设计:应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土体条件和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厚度设计。
2. 底板钢筋布置: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以提高底板的抗拉强度。
3. 底板施工缝的设计:应合理设置底板的施工缝,以减少底板的收缩和温度变形。
三、降低水压力1. 底板防渗漏措施:应进行严密的防渗漏处理,如铺设防水层、加固承载层等。
2. 底板排水系统设计: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水从地下室底板迅速排出。
3. 地下室附加水压的考虑:在设计中要考虑地下室附近可能存在的附加水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环境因素考虑1. 土体密实度的检测:要对地下室周围土体的密实度进行检测,确保土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地下水位的监测:应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稳定。
3. 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持地下室的适宜环境。
五、其他相关措施1. 底板预应力设计:根据地下室结构和负荷情况,考虑进行底板的预应力设计。
2. 底板防辐射处理:根据需要,对地下室底板进行防辐射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3. 底板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底板施工质量,避免施工缺陷导致底板抗浮性能下降。
总结: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降低水压力,考虑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充。
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及措施分析

建筑设计181产 城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及措施分析周仪倩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上部结构荷重不能平衡地下水的浮力时,结构整体或局部会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在建筑地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若忽视抗浮设计,容易导致地下结构底板拱起,裂缝、渗水甚至地下结构上浮及结构破坏等问题。
本文介绍建筑地下结构抗浮设计的标准和影响因素,并对建筑地下抗浮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随着近年来建筑业对建筑地下结构抗浮性能重视程度的逐渐增高,建筑的抗浮性能成为衡量建筑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建筑地下结构抗浮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都会使抗浮设防水位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工程事故出现的概率。
此时,为确保抗浮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十分关键,实践证明,其能够在保证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帮助结构专业人员综合解决各类问题。
1 大型地下建筑结构的抗浮设计方法在大型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上,主要采用增重、增拉、降水方式解决抗浮问题。
采用增重方法,需要根据结构承受水浮力大小展开分析,在结构自重与水浮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延伸翼板、增加覆土或对基础底板进行增重等方式使结构整体重量增加。
但如果相差较大,增重将导致造价大幅度提高,因此通常不予采纳。
采用增拉法,可以通过设置抗拔锚杆或抗拔桩避免结构上浮。
抗拔桩利用桩体自重和桩侧阻力提供抗浮力,大小与桩长、直径、类型等有关,多采用预制桩、灌注桩等。
由于桩径较大,需要增加底板厚度,在桩间距过大时才能抵抗产生的弯矩和剪力。
在上部结构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受大开洞、中庭等结构的影响,基础底板将同时承载较大向下压力和向上水浮力,容易出现结构裂缝问题。
合理进行抗浮锚杆布置,能够避免底板变形。
还应加强实际受力分析,合理进行锚杆布设,保证工程设计效果。
完成降水设计,需要在结构基底和四周完成降水盲沟修建,使地下水得以汇集到集水井中,然后利用水泵排走,确保地下水位始终比警戒线低。
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

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发布时间:2023-02-03T02:01:14.24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9月18期作者:安兆静[导读] 在建筑地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抗浮设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合理地选择抗浮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地下结构的安全性。
安兆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79摘要:在建筑地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抗浮设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合理地选择抗浮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地下结构的安全性。
关健词: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抗浮方案1前言地下结构是将部分或全部结构埋于地下,若场地内有地下水,在地下水作用下就会存在浮力,那就需要采取抗浮措施。
如果抗浮措施不当就会引发地下结构底板拱起,裂缝、渗水甚至地下结构整体上浮从而导致结构破坏等问题。
合理选择抗浮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工程造价以及后期运行。
本文分析比较了泄水降压法抗浮、增加配重抗浮、设抗拔桩抗浮、设抗拔锚杆抗浮等常用方法的使用条件和经济性,分析讨论抗浮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各方案的分析比较,从而选择更为合理、更为经济的抗浮方案.2抗浮设计地下室或地下建(构)筑物水浮力是由地下水对建筑物产生的浮力,水浮力的大小与地下水位(抗浮水位)有关。
当地下水水浮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可能引起建筑物整体上浮或者建筑物结构构件的破坏,所以当建筑地下室或地下建(构)筑物存在地下水浮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的一般设计流程为:先计算建筑物自重,然后根据抗浮设防水位,计算抗浮设防水浮力,接着进抗浮稳定性验算,然后根据抗浮措施技术经济方案比选确定抗浮措施,最后进行地下结构基础设计。
抗浮设计应针对整体抗浮失效和局部抗浮失效进行设计。
整体抗浮失效是指当建筑物的自重不能够克服地下水浮力时,建筑物发生整体上浮位移或倾斜。
地下式给水排水结构物的抗浮设计

地下式给水排水结构物的抗浮设计地下式给水排水结构物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保证城市供水和排水的同时,也要保证这些地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其中,抗浮设计就是保障地下给水排水工程不被浸泡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抗浮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建设繁盛的地区,浸泡是地下排水结构的比较常见的现象。
如果没有抗浮设计,地下排水结构就会出现浸泡,从而导致工程结构损坏,使得城市供水和排水不再得到保障。
因此,为了保障地下排水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进行抗浮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抗浮设计的实施要点。
抗浮设计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工程设计参数。
在设计地下排水结构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荷载、结构荷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荷载等多个因素,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
2.对结构进行抗浮计算分析。
在设计中需要进行抗浮计算分析,确定各种构件的防浮技术措施,包括主要的防浮措施和次要的防浮措施。
3.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构件。
为了保证地下排水结构的抗浮性能,需要在选材和构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高强度材料、增加结构厚度、采用灵活橡胶接头等。
4.加强施工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施工管理,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环境变化,如地下水位上涨等,引发地下排水结构浸泡的情况。
最后,要注意抗浮设计的技术规范。
在进行抗浮设计时,需要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如《建筑工程抗浮规范》和《地下水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规范》等,确保地下排水结构的抗浮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抗浮设计是保障地下排水结构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在地下水位高、城市建设密集的地区,或者是地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都需要注意抗浮设计的实施,确保地下排水结构在浸泡的情况下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关于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及抗浮设计方法的探讨

关于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及抗浮设计方法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地下建筑物的兴建,使抗浮问题的产生也十分严重。
本文就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就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及抗浮设计方法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计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土地越来越稀少,人们开始更多的运用地下空间,大部分的高楼建筑都会建造地下结构。
对于建设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的地下结构,其抗浮措施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在抗浮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自重抗浮、压重抗浮、基底配重抗浮、打抗拔桩抗浮或打锚杆抗浮等多种,降低地下水位法由于其特殊的降水措施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针对不同的建设场地和不同结构体型的地下结构选用不同的抗浮措施,会对结构受力和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3)、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可以发现:与抗浮设防水位综合确定有关的这三个方面,都涉及了一个名词——最高水位。
因此,可以认为抗浮水位实际上就是场地的最高水位。
只不过这个最高水位需要根据工程要求以及我们现有的资料(如是否有长期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的确定。
无论如何,我们确定的抗浮水位一定是“最高水位”。
勘察期间得到的实测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往往抗浮设防设计的水位比实测水位高。
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经常发生地下水浸没街道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潜水的最高水位就是地表,室外地坪的标高可以作为抗浮设防水位。
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及措施探讨

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及措施探讨随着地下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研究其抗浮设计及措施凸显出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物的危害,进而分析了地下建筑结构的抗浮设计方案,最后在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地下建筑结构的抗浮措施。
标签: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措施;探讨一、前言地下建筑结构的稳定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抗浮设计,以及一定的抗浮措施。
在地下建筑结构不断丰富化、立体化、多元化的今天,有必要更为深入地研究其抗浮设计及相关控制措施。
本文从介绍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的多方面危害着手研究。
二、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物的危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地下室与地下建筑工程也开始越来越多,所以,在地下建筑中遇到的抗浮问题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水位变化对地下建筑的危害就地下水而言,它的水位升降一般是受到降雨、气候以及季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与下降,会严重影响到地下建筑的设计。
(一)当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时,它不仅会造成地震沙土液化的加快,所涉及的范围更大,还会使地下建筑结构下的岩土、岩石发生断裂、扭曲的现象,导致山体滑坡,崩塌等多种地质灾害,从而也严重降低了在建筑结构中对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使地下建筑结构不稳定,抗震性能也不高。
(二)当地下水的水位过度下降时,就会引发地面的塌陷、地裂的沉降等各种地质灾害,同时还会引起地下水资源的枯竭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环境问题,这些因素都对地下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人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从而也导致了对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产生消极的心理。
2.地下水对地下建筑构件造成了很大的侵蚀性就地下水而言,它对地下建筑构件中的可溶性石材、混泥土、管道、金属构件等各种建筑材料都造成了很大的侵蚀,这样的腐蚀不仅加快了地下建筑中各种构件的老化、破损与寿命周期的缩短,还更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地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牢固度。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一)2024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一)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建筑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建筑地下室设计中,抗浮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防止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上升时发生浮力过大而导致的结构失稳、倒塌甚至水灾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理、设计要点、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地下室抗浮设计进行浅谈。
正文内容:一、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理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本原理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受力分析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浮力计算方法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承载力计算方法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结构稳定性分析二、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要点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地基处理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排水系统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力结构设计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地下连续墙设计三、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方法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传统方法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现代化方法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监测与调整方法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经验法则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模型试验方法四、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施工技术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坑施工技术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土方开挖技术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础施工技术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结构施工技术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地下管道施工技术五、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目标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要点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措施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评估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对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浅谈,我们可以看到地下室抗浮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原理、要点、方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地下室抗浮设计原则

地下室抗浮设计原则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原则是指在地下室施工中,为防止地下室因为地下水压力的作用而产生浮起现象,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抗浮设计对于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则。
1. 合理布置支撑系统地下室的抗浮设计首先要考虑合理布置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地下室的结构形式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确保地下室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支撑系统的类型、位置、材料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2. 合理设计抗浮锚杆抗浮锚杆是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抗浮锚杆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起影响。
抗浮锚杆的设计应考虑地下室的深度、地下水位、土质等因素,采取合适的长度、直径和间距,确保抗浮锚杆能够有效地固定地下室结构,防止地下室受到浮动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或破坏。
3. 合理设置降压井和渗水措施地下室抗浮设计还需要合理设置降压井和采取适当的渗水措施。
降压井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位的影响,降低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起压力,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渗水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的侵蚀和破坏,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结构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除了抗浮锚杆和降压井外,地下室抗浮设计还需要合理设置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室周围地下水的流动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方式和措施,确保地下室周围地基土体的排水畅通,防止地下水积聚造成地下室浮起现象,保证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5. 质量保证和定期检测最后,地下室抗浮设计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定期进行检测。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各项工程质量符合标准,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
同时,在地下室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查看支撑系统、抗浮锚杆、降压井、排水系统等设施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处理,保证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效果持久稳定。
最新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

最新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在建筑工程领域,地下室抗浮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室的规模和深度日益增大,抗浮问题愈发凸显。
如果抗浮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地下室上浮、结构破坏等严重后果,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地下室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浮力超过了地下室结构的自重和抗拔力。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在雨季或地下水位上升时,浮力会显著增加。
此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地下室的形状和尺寸、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等也会对抗浮设计产生影响。
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时,首先要准确确定地下水的水位。
这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分析。
勘察报告应提供历史最高水位、常年水位以及可能的极端水位等数据。
设计人员要根据这些数据,并结合工程的重要性、使用年限等因素,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
地下室结构的自重是抵抗浮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的顶板、底板、墙板以及内部结构的重量。
对于自重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结构厚度、采用较重的建筑材料或设置配重等方式来增加自重。
抗拔桩和抗拔锚杆是常见的抗浮措施。
抗拔桩通常具有较大的抗拔力,适用于浮力较大的情况。
抗拔桩的设计需要考虑桩的类型、直径、长度、桩间距等参数。
抗拔锚杆则施工较为方便,但其抗拔力相对较小,适用于浮力较小的地下室。
在选择抗浮措施时,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施工难度、经济性等因素。
在计算抗浮稳定性时,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验算。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抗浮力与浮力比值法”和“整体稳定性分析法”。
前者较为简单直观,直接比较抗浮力和浮力的大小;后者则考虑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滑动面的形状,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除了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措施也不容忽视。
在地下室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但在降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水引起周边地面沉降等问题。
此外,还应考虑地下室在使用期间的维护和监测。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ppt课件

后经事故分析,由于当时的地质勘探是在旱季进行,地下室水位 偏低,不能反映雨季的情况,致使结构设计中的上浮荷载取值偏小, 底板配筋不足,从而导致在地下水位及浮力突然增加后,底板开裂。
海口某商场地下室上浮事故
该商场为地上4层,地下2层的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底面标高11.2m,地下室顶板面-0.5m,地下室全高10.7m。
深圳阳光花园地下室上浮事故
•
为全埋的单建式地下一层人防工程,长48.9m,
宽21.5m,结构设计抗浮方式主要为压重抗浮。该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所处地原为填海造地滩涂,常年地下水位较高。
• 该地下室于1999年4月18日开始开挖基坑并用井 点降水,8月13日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毕,8月21日 基坑土方回填。
• 施工单位在未采取其它抗浮措施的情况下,于8月 23日停止降水,4天后南侧上浮6cm,数天后又回落 至3.5cm;后因大雨,地下结构整体上浮倾斜(南侧 上浮达68cm,北侧上浮13cm),并造成回填土塌陷, 外墙柔性防水层接脱落,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使功能。
• 水位增高后15min浮力稳定 • 粉质粘土(透水性差)
• 风干并分层压实后用水浸泡15天 • 孔隙率n=41.0%(1组) • 水位增高后30min浮力稳定
➢模型试验方法
• 结构模型自由上浮试验 (空模型试验和模型压重试验)
浅谈地下结构抗浮设计

建筑与工程Һ㊀浅谈地下结构抗浮设计宋南南,李㊀强摘㊀要: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愈发紧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大量新建建筑配建了地下室,因地下室结构抗浮设计考虑不足或因施工不当而产生结构上浮㊁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看出,抗浮设计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谨慎对待㊂文章总结了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抗浮设计的不同措施,供结构设计同行参考㊂关键词: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抗浮设防水位一㊁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问题进行地库抗浮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抗浮设防水位,它是保证地库抗浮稳定性安全有效的前置条件,同时抗浮设防水位的选择对地库建安成本有较大影响㊂因此,合理的抗浮设防水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作重点讨论㊂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一般取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提供的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并认为按此建议值进行抗浮设计可保证地下结构抗浮稳定性满足要求;但已有工程案例表明,此经验并不能完全保证抗浮安全有效㊂如浙江万羽针织公司综合楼项目,勘察报告显示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故其未针对地下室提出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设计院据此也未采取抗浮设计措施,地库完工后,地表水渗入地下,导致地库局部拱起破坏,法院因此判定设计院未能考虑到地表水渗入地下导致地库抗浮不足的情形,属于设计失误㊁违约,设计院承担90%的经济损失赔偿!此案例虽经法院判决定性,但在结构设计行业内,对于哪一方才是主要责任过错方,一直有较大争议,甚至是愤慨㊂通过浙江万羽针织公司综合楼项目案例,可以直观感受抗浮设防水位选择的重要性,在现行规范下,如果不充分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不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而单纯以地勘报告建议的抗浮设防水位进行抗浮设计,就可能使地库因抗浮不足产生结构破坏,进而带来经济损失和纠纷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下简称‘岩勘规“)第4.1.13条规定,结合‘岩勘规“第7.1节条规定,勘察单位不仅要掌握勘察期间的地下水状况,还需掌握区域性气候资料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的补排条件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近3 5年最高地下水位㊁历史最高地下水位㊁水位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在重大工程的初步勘察时,宜对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㊂这些规定表明抗浮设防水位应该由地勘单位在地勘报告中提出,并且提出的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必须是经过全面掌握水文条件后,必要时经过专门研究从而得出的一个水位标高,并对此负责,保证地下结构按此采取抗浮设计措施后抗浮稳定性安全有效㊂但显然,浙江万羽针织公司综合楼项目的判罚并不符合设计人员对该规范的理解,部分原因是这些规定给出了抗浮设防水位确定的原则,但却未规定抗浮设防水位确定的具体方法,这使地勘单位要预测建筑物使用期间水位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最高水位变得相当困难㊂‘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以下简称‘抗浮标准“)关于抗浮设防水位的规定与‘岩勘规“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抗浮标准“第3.0.6条规定,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抗浮设计等级㊁建筑使用功能㊁场地历史最高水位㊁勘察报告建议㊁水位预测咨询成果和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后,按施工期和使用期分别确定㊂这表明勘察报告建议的抗浮设防水位仅可作为确定最终抗浮设防水位的一个参考,结构抗浮设计人员对抗浮设防水位的提出负有直接责任,与‘岩勘规“的规定似乎有矛盾的地方,但回看浙江万羽针织公司综合楼项目的判罚,就显得合理了㊂‘抗浮标准“第3.0.6条文说明解释,单独进行抗浮设防水位预测分析,需要另行委托机构(承担岩土工程勘察或专项勘察的具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单位)进行,以满足抗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㊂由此看出,依据‘抗浮标准“规定,无论如何,设计人员都只是在第三方提供的有关水文条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以期确定一个合理安全的抗浮设防水位㊂二㊁抗浮措施的选择(一)压重法压重法可采取顶板配重㊁底板配重㊁底板外伸增加地库周边覆土重量等方式㊂采取顶板配重时,一般首先考虑将顶板上一定厚度的覆土换为低等级的素混凝土,通常地库顶板覆土有最小厚度要,此种配重方式有局限性,实际增加的配重为同体积混凝土与饱和土重量的差值,如果仅可换填300mm厚,则每平方增加的配重实际为(25-19)x0.3=1.8kN/m2,抗浮效率较低,且会增大顶板配筋;也可增加顶板厚度进行配重,前提是顶板标高不变,可提高配重的抗浮效率㊂采取底板配重时,为控制地下室净高不变,可降低底板标高,同时在底板上回填低等级混凝土至设计标高,此种方式一般受成本限制,底板标高不宜降低太多,并且因为底板降低后水浮力也相应增大,实际增加的配重为同体积混凝土与水重量的差值,抗浮效率不高,比顶板覆土换砼稍好㊂因此顶㊁底板配重法适用于结构自重与水浮力相差不大的情况㊂底板外伸增加地库周边覆土重量的配重方式适用于地库面积较小,结构整体刚度较大的情况;若地库面积较大,采取此种方式即使整体抗浮满足要求,但远离外墙的部位由于局部抗浮不足反而会产生局部隆起破坏㊂911(二)抗浮桩法当地质条件一般,地库抗压工况下需设抗压桩时,抗浮措施自然就选择抗拔桩,此时桩基即为抗压兼抗拔桩㊂为节省成本,在确定桩基的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和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时,应尽量使抗压工况所需的桩数量与抗浮工况所需的桩数量接近,充分利用桩身材料强度㊂另外,当水文地质资料提供可靠的稳定低水位时,抗压工况设计时,可适当考虑水浮力对抗压桩的有利作用,从而降低桩基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降低造价㊂(三)抗浮锚杆法当地质条件较好,地库基础为天然基础时,抗浮措施可采取抗浮锚杆,此时不宜采用抗拔桩进行抗浮,因为抗拔桩竖向刚度较大,若将抗拔桩布置在柱下,则会使竖向荷载直接传递至桩基,而不是传递给基底土,导致形成事实上的抗压兼抗拔桩基础,基础性质改变,不再是天然基础㊂若将抗拔桩分散布置在跨中底板,对于独立基础+防水板,且独立基础周边设置褥垫层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但对于筏板基础+下柱墩不适宜采用,因为筏板的刚度,会协调变形使部分竖向荷载传递至跨中区域的抗拔桩上,造成基础方案不清晰㊂抗浮锚杆的布置方式通常有两种:1.柱下集中布置,此种方式传力清晰,竖向荷载与水浮力荷载传递至柱底处,在此处与集中锚杆抗拔力形成平衡,不会造成破坏,但由于板跨较大,通常底板配筋会较大,有时还需增加底板厚度减少底板在浮力作用下的变形和配筋㊂2.分散均匀布置且在柱下一定范围内不布置,此种方式在计算浮力工况下底板配筋时,将抗浮锚杆作为底板的弹性支座,可显著降低底板的配筋,减小底板厚度,比柱下集中布置节省造价,但设计过程比柱下集中布置更为烦琐,且如果布置位置及间距不当,可能会使跨中锚杆抗拔力不足以抵抗该区域的上浮作用效应,导致锚杆失效破坏,进而逐个击破,发生全面破坏的风险㊂对此种锚杆布置方式需进行严格的验算,通常在计算模型中底板按筏板建模,可考虑底板的刚度,与抗浮锚杆协调变形,较为准确地计算得到各个锚杆的拔力,通过调节锚杆布置的位置和间距,反复2 3次计算即可得到满意的结果㊂三㊁其他需注意的问题地下室不仅要考虑整体抗浮,还需考虑局部抗浮是否满足要求,实际工程常出现因局部抗浮不满足而产生破坏的现象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降水㊁排水措施,并应持续至使用期间的抗浮措施都已完工时,方可确保地库在施工期间抗浮稳定性㊂四㊁结语抗浮设计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其中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对建安成本及结构安全有较大影响,依据现行规范,结构设计人员不能仅以勘察报告建议的抗浮设防水位为准,需全面分析水文地质资料,选取合理的抗浮水位;抗浮措施的选择需根据地质条件㊁水文资料㊁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经济合理的方案㊂参考文献:[1]JGJ476-2019,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S].[2]GB50021-2001(2009年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3]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作者简介:宋南南,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李强,北京首创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㊂(上接第118页)计划可以确保变电站项目的协调和环境保护得到有效执行,工程项目的人员和材料得到适当的结构设计并得到真正的保证㊂绿色建筑项目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性能,但建筑部门没有进行全面的建设,这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进度有很大的影响㊂施工单位可以根据电网工程的结构特点选择节能效果更好的作业材料,BIM技术和绿色建筑施工人员可以有效地控制使用的材料量,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利用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全面展开㊂将BIM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使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各种材料的使用和施工进度㊂要调整绿色建筑项目选址情况,施工进度管理和控制计划,以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避免延误㊂(二)改善室内环境的质量设计绿色建筑时,不仅必须体现环保概念,还必须精心设计建筑物内部的环境,以满足人们当前对绿色环保概念的要求㊂在设计室内环境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合理设计室内湿度以及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㊂在设计绿色室内环境时,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㊂例如,在夏季,空调越频繁,房间中的有害物质就越多㊂另外,在设计室内照明时,有必要充分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照明能源㊂这是设计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㊂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时,有必要建立室内状况和室内结构的综合模型,以模拟室内照明和日光,并提高设计者设计结果的准确性㊂此外,在构建环保设计时,必须强调室内自然通风,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空调排放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而且在某些方面也强调了节能环保的概念跟程度㊂这要求设计人员使用BIM可视化技术模拟房间通风㊂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房间门窗的方向和窗户的大小合理设置出风口的位置和大小㊂即使通过形成室内风,它也可以有效地交换室内气体,强调室内设计的环保和绿色理念,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㊂五㊁结语目前,我国对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还处于研究阶段,因此需要我国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以促进BIM技术的发展,在建设项目的绿色建设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周基立.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146-147.[2]朱文婧.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2435.作者简介:郭道华,扬中市新坝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㊂021。
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方案

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方案一、前言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是指为了防止地下结构浮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地下结构浮升是指地下结构在大地下水压力作用下,受到浮力的影响而产生向上浮动的现象。
在地下工程中,浮升现象不仅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针对地下工程地下结构抗浮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下结构抗浮机理地下结构呈现浮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
地下水与土体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地下水常常存在于不饱和带、饱和带和水文圈的过渡带等地下蒯或者是因附近有河流或湖泊存在而产生。
因此地下水的作用也会对地下工程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地下结构中,当地下水的作用超过了结构的自重而产生向上浮动的趋势时,就会导致地下结构的浮升。
地下结构的浮升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全浮升,即整个地下结构完全脱离地面;二是局部浮升,即结构的局部部位出现向上浮动;三是阶段浮升,即结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出现向上浮动。
综合地下结构抗浮的机理以及地下水的作用,我们需要有科学严密的理论探讨地下结构抗浮的措施。
接下来,我们就地下结构在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抗浮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三、地下结构抗浮的设计阶段1. 对地下结构的防浮要求进行明确。
在地下结构的设计之初,就需要明确地下结构对防浮的要求。
对于不同的地下结构,防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深基坑来讲,需要考虑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浮;对于地下管廊来讲,需要考虑管廊的防浮等等。
2. 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在地下结构的设计阶段,需要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认识。
例如了解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流动和水压力等信息,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地下水对结构浮升的影响。
3. 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
在地下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来降低地下结构的浮升趋势。
例如,可以采用重力式结构、耐浮式结构、地下水井工厂和井室式结构等。
4. 采用防浮措施。
在设计阶段,地下结构可以采用各种防浮措施,如地下水压减小措施、控制结构重量等,来降低地下结构的浮升趋势。
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分析

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分析摘要:这些年,一些地区地下室因水浮力作用而造成工程事故屡见不鲜。
抗浮不足轻则引起地下库墙柱开裂,底板隆起等,导致人民财产损失。
基于此,本文就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地下结构;底板;抗浮设计;1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概念结构抗浮设计包括结构抗浮稳定设计和结构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的强度设计。
结构抗浮稳定问题为结构整体或局部在水浮力作用下因不能保持原来位置而发生的结构整体或局部上浮,这种上浮运动有可能是整体的刚体运动,也可能是因为结构某部分的上浮运动受到约束而使结构体产生较大的变形破坏;结构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的强度问题仅仅是基础底板在净水浮力下的强度破坏,与恒活载作用下的强度破坏形式没有区别。
两类问题的主因相同,都是水浮力的作用,与地下水位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存在抗浮稳定问题的工程,必然存在基础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的强度问题。
但存在水浮力作用下基础底板强度问题的工程,不一定存在抗浮稳定问题,关键在于抗浮设防水位的高低。
(1)当抗浮设防水位低于基础底板,此时既不存在结构底板在水浮力下的强度问题,也不存在结构的抗浮稳定问题。
(2)当抗浮设防水位高于基础底板,由水浮力工况控制但水浮力合力尚未超过建筑物结构自重与附加恒载的合力时,基础底板存在强度问题,整个结构体尚不存在整体的抗浮稳定问题,但不排除结构体局部存在抗浮稳定问题。
当抗浮设防水位继续升高,仅靠结构自重及附加恒载无法平衡水浮力,就存在结构整体的抗浮稳定问题,也必然存在基础底板在水浮力下的强度问题。
2工程概况十堰至巫溪高速鲍峡至溢水段沧浪山服务区综合楼工程场地地形整体平坦,地貌单元属皂河二级阶地。
场地不具有黄土湿陷性、砂土液化和地裂缝等不良地质构造。
拟建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
根据钻探鉴别,场区地层在 35.0m 深度范围内地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勘察中测得稳定水位埋深 9.60~11.50m,相应标高为 399.60~401.60m。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首先要知道抗浮水位是多少,算出水浮力然后乘以1.05的系数。
算出地下室总得恒荷载(包括基础重和基础上的填土)如果恒荷载大于水浮力的1.05倍,可视为抗浮满足要求。
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降低基础底板,然后填土或素混凝土以增加基础的恒荷载。
或者将筏板外挑,然后压上土以增加恒荷载。
关键词:抗浮设计、抗浮水位、抗浮稳定、水的浮力、抗拔构件①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由于对抗浮设计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不同看法,因此相关规范未对抗浮设计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设计工作的困难。
②抗浮水位不易确定。
③抗浮现状——施工阶段浮起,使用阶段浮起,特殊情况浮起。
④浮起底板未见开裂,柱上下端横向裂缝浮起时常发生倾斜,水位下到四周,等高,受力不均匀,形成与重心不重合。
为解决抗浮设计的操作问题,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对抗浮设计作了原则的规定,但具体问题尚有一些歧意,地下建筑浮起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抗浮设计的合理完善。
(1)地下建筑物浮起的基本条件。
水对地下建筑物的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
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也遵循连通管原理,即不同截面尺寸的各连通管水位等高,且压强相等。
因此,当地下建筑物与周围介质间存在薄层自由水膜时,无论水的性质是潜水、上层滞水或承压水,即可产生强度为γh的浮力(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当水浮力强度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当水不断补充时,建筑物将不断上浮,所以,建筑物浮起是一个渐进过程。
水量的大小只是控制着建筑物上浮速度和上浮量,而水位高低则是控制建筑物上浮的基本要素。
至于地下建筑物基底及周边水在土中的渗流影响是深层次的抗浮机理问题。
可以肯定,只要建筑物周边与土介质之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且水的补充速度大于水在土的渗流速度时建筑物即可能被浮起。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建筑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但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会导致地下室出现浮升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
抗浮方案。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是抗浮的第一道防线。
首先,应确保地下室的基础
足够扎实,可以承受地下水位上升的压力。
其次,地下室的墙体和地
板应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地下水渗透进入地下室内部。
二、地下室设备设置
为了增强地下室的抗浮能力,可以在地下室内部设置重物,如水泥
块或钢筋混凝土墩等,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
此外,还可以在地下室
墙体上设置锚杆或加固筋,以提高地下室的整体稳定性。
三、排水系统设置
在地下室周围设置足够的排水系统也是抗浮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
设置排水沟、地下水泵等设备,及时将周围地下水排放出去,减少地
下室的浮升风险。
四、监测和维护
定期对地下室的抗浮措施进行监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
安装水位监测仪器,定期检查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及时进行修补和
加固,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地下室抗浮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设备设置、排水系统和监测维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这些方案,才能有效地保障地下室的安全稳定运行。
希望以上方案能为地下室抗浮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探讨

参考文献
【 1 】 朱志勤 , 吴新贵. 土工格栅技术在宜柳 高速公路 路基施 工的应 用 叨.
广西交通科技 , 2 0 1 2 ( 2 ) .
■■———_
I I = I
—・___
7 结束语
【 2 】 张春平. 高 速公路路 基施工 的有效质 量控制 [ J 】 . 黑龙 江交通科 技 ,
一 , I 底板 , 一 : 一 , , = ,
1 0 0 ■ 双向配筋 簋晨
刚度 , 并应进行浮力作 用下 的抗 弯 、 抗 剪和抗 冲切承载力 验算。
.
4 0 O ■压 实垃经 1 5 碎石 建 壤的地下 水过蠢土工 布
未被扰动 的地基 土
簧
当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时 , 应采取抗浮措施 。
图 4 静水压力释放层做法示意图
徽 3 抗浮措施
建
筑
3 . 1 增加配重法 般用于埋深浅 、 上浮力 较小或 自重与上浮力相差较 小的情 况
一
_ 收 作 稿 者 简 日 期 介 : 2 姜 0 1 英 3 — 冬 0 7 ( — 1 9 1 6 5 6 - ) , 女 , 辽 宁 丹 东 人 , 高 级 工 程 师 。 国 家 注
做好路桥过渡段地基处理 、 填料选 择 、 试验检测 , 强化过渡 段结构施 工环节 的控制 , 制定一 套科学 的管理工序 , 确保每道 工序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 , 就可 以大大减 少路桥过渡段不匀 称沉降和发生的桥头跳车现象 ,使公路 的运营更加 的美 观 、 舒
适、 安全 。
桥头搭板长度 , 有效地 同等桥梁地分散 通行 车辆传来 的偶然荷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地下室因为水压力导致浮动或损坏的问题。
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水压力的影响,导致地下室浮动。
1. 地下室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地下室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1 地下水位:了解地下水位的高度和水压力对地下室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地下室的最低底板高度。
1.2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了解地质情况,评估地质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如加固地基或选择更稳定的场地。
1.3 结构设计: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如混凝土墙体和地板,以及加固结构的方法,如桩基、土钉墙等,以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抗浮能力。
2. 抗浮措施为了保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以下抗浮措施:2.1 地下室底板设置排水系统:在地下室底板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将地下水迅速排出,减少水的压力。
可采用地下水泵或者设置合理的排水渠道来实现有效排水。
2.2 地下室底板施工防水处理:地下室底板需要进行密封处理,采用防水涂料或者铺设防水膜等措施,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室内。
2.3 地下室墙体采取防水措施:对于地下室的墙体,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板材等防水措施,预防地下水渗透。
2.4 置换重力控制层:通过设置重力控制层,将地下室与周围的地基连接,增加地下室的重力,提高稳定性,减少浮动风险。
2.5 地基加固措施: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桩基、地锚和土钉墙等加固措施,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2.6 控制地下室的荷载和结构形式:合理控制地下室的荷载,避免在地下室周围增加过重的负荷。
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等,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3. 监测和维护在地下室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3.1 定期检查排水系统:定期检查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地下水迅速排出,避免积水和增加水压力。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抗浮问题解决方法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抗浮问题解决方法(1)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基坑坑底的设计标高,间接降低抗浮设防水位。
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多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
一般而言,平板式筏板基础的重量与梁板式筏板基础上填覆土的重量基本相当,但后者的基础高度一般要比前者高,在保证基顶标高不变的情况下,后者的基础埋深要大于前者。
从而相对提高了抗浮水位,故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更有利于降低抗浮水位。
(2)楼盖提倡使用宽扁梁或无梁楼盖。
一般宽扁梁的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22~1/16,宽扁梁的使用将有效地降低地下结构的层高,从而相对降低了抗浮设防水位。
(3)增加地下室的层高来增加地下室的重量是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还应该结合地基土的承载力而定;在对主体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时,增加地下室的层高可以提高主体结构的有效埋置深度,从而提高了主体结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①增加基础配重。
此种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增加基础底板的厚度、增加基础顶面覆土厚度、基础顶面采用容重大且价格低廉的填料。
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增加基础配重用以解决抗浮问题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基础的埋置深度,从而相对地提高了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的高度,因此它不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方法。
②增加地下室顶板的厚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不增加基坑坑底标高的前提下,增加了地下室的重量,而且使用厚板后,地下室顶板的大板块之间可以不再设置次梁。
但此种方法的缺点是会略增加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负荷,而且由于板厚有限,这种方法解决抗浮问题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4)设置抗浮桩。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解决抗浮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仔细分析,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结构受力方面讲,由于地下室的抗浮设防水位是根据拟建场地历年最高水位结合近几年的水位变化情况提出来的,即使是经过重新评估后确定的抗浮设防水位,也是按一定的统计规律得出的结论。
很显然,这种方法确定的地下水位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很难达到的。
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标准

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标准
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标准是指用于地下结构防止浮起的主动抗浮技术的相关标准。
主动抗浮技术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工程手段,防止地下结构因充水或地下水涌入而产生浮力,从而保证地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要求:规定了地下结构抗浮设计的基本要求,如地下水位抬升控制、浮力计算等。
2. 材料选用:规定了用于主动抗浮工程的材料的选用标准,如防水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化学腐蚀性能等。
3. 施工工艺:规定了主动抗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地下结构抗浮设施的安装等。
4. 检测与验收:规定了主动抗浮工程的检测和验收标准,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抗浮设施的质量检查等。
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工程施工过程,提高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地下结构的使用安全。
同时,也为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围护结构辅助抗浮
“一桩三用”技术:利用排桩围护体系, 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挡土止水外,还作 为建筑物工程桩承担上部结构荷载或作 为地下室抗浮桩,同时通过桩墙合一技 术使排桩与地下室外墙形成复合结构, 共同抵抗水土压力。
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费用,且由围护桩 与地下室外墙组成的组合结构有利于减 小墙体开裂,可提高抗渗性能。
有些学者提出浮力按排开水的重量乘以一个 小于1的折减系数来计算,但为何、如何折减不 详。
➢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箱型基础在施工、使用阶段均应验算抗浮 稳定性。
在抗浮稳定验算中,基础及上覆土的自重 分项系数取1.0,地下水对箱型基础浮力作用 分项系数取1.2。
但怎么计算浮力,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
地下水浮力作用的类型
• 工程处于高水位地区,地下室底板长期处于地下 水位线以下=>静水压力;
• 地下室底板短时间内处于水位线以下,如暴雨、 潮汐、洪水的作用=>渗流水压力;
•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动-静水压力。 • 承压水压力
茂名污水池上浮开裂事故
该工程勘察报告说明地下水位深度为2.0~2.3m,设计时取地下水位 深度为2.2m。
n=28.3%时空模型上浮
n=28.3%时配重后上浮
4
2
模型重217.56N,按理论水位 计算起浮水位为18.1cm,实测 37.1%孔隙率砂中在18.5cm上浮, 滞后2%(折减系数0.98); 28.3%孔隙率砂中空模型在 18.3cm上浮,滞后1%(折减系数 0.99)。
加80N的配重后在24.5cm处 发生完全上浮(ht=24.7cm),无 滞后。
qfw,k =γwhwηfw 其中ηfw为浮托力折减系数,对非岩质地基应取 1.0,对岩石地基应按其破碎程度确定。
➢国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0021-2001)
• 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作用,是最明显的一种 力学作用。在静水环境中,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 原理计算。
• 一般认为,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或节理发育 的岩石地基中,计算结果即等于作用在基底的浮 力;对于渗透系数很低的粘土来说,上述原理在 原则上也应该是适用的,但是有实测资料表明, 由于渗透过程的复杂性,粘土中基础所受到地浮 力往往小于水柱高度。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下水对基础(或建筑物底板)的浮力及对 地下结构的侧压力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地下 水的设防水位应取建筑物使用年限内(包括施工 期)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
条文说明还规定:若勘察报告不提供最高水 位,则按室外地坪标高设计;计算浮力时,不考 虑地下室侧壁的摩擦作用及与岩土的粘滞作用; 除了有可靠的长期控制地下水的措施之外,不得 对地下水水头进行折减;结构基底面承受的水压 力应按全水头计算。
本试验是为了模拟地下建(构)筑物在 高水位地区所受地下水作用时浮力的大小 变化。
同一情况下的地下结构,只有在地下 水的水位发生变化时,浮力大小才会有所 改变。要在现场实现对水位变化的精确控 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选择在室内进行试 验模拟。
试验方案
F
W
F土 F浮
模型结构明置
F
F摩
W
F摩
F土 F浮
模型结构埋置
具有稳定、可靠的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压重抗浮
压重抗浮就是用比重较大的材料堆压在结构上, 以有效地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对于单建地下结构,其全部埋置在地下,往往利 用上覆土体的方法达到抗浮的目的。但由于一些工 程对结构的标高要求严格,顶板距地面的高度不够 实施覆土抗浮;或者结构所受浮力太大,在上方压 重会对顶板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也可在底板上适 当增加配重。
1.4
1.8
2.2
水位比h/ht
0.2 0.6 1.0 1.4 1.8 2.2
水位比h/h理
中砂地基 37.1%
模型顶上有约束
反力增量: N 位移/mm
250
1.6
200
预加力91.6N
预加力117.4N
150
预加力148.9N
深圳阳光花园地下室上浮事故
•
为全埋的单建式地下一层人防工程,长48.9m,
宽21.5m,结构设计抗浮方式主要为压重抗浮。该工
程所处地原为填海造地滩涂,常年地下水位较高。
• 该地下室于1999年4月18日开始开挖基坑并用井 点降水,8月13日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毕,8月21日 基坑土方回填。
• 施工单位在未采取其它抗浮措施的情况下,于8月 23日停止降水,4天后南侧上浮6cm,数天后又回落 至3.5cm;后因大雨,地下结构整体上浮倾斜(南侧 上浮达68cm,北侧上浮13cm),并造成回填土塌陷, 外墙柔性防水层接脱落,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使功能。
厦门世贸中心地下室上浮事故
采用人工挖孔桩和箱形地下 室基础,地下室部分为地下3 层,埋深14m,上部有塔楼 及周边的裙楼,局部地方无 裙楼。2000年8月完成裙楼主 体结构施工,10月底完成地 下室基坑回填,四周停止降 水 -> 半个月后进行沉降观测 未发现异常,一个月后在无 裙楼的部分地段出现地下室 楼板裂缝现象,后在其它部 位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三 个月后系统观测沉降时发现, 位于无裙楼区的地下室发生 上浮,最大上浮达149mm, 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出现裂缝。
0 0.0 0.2 0.4 0.6 0.8 1.0 1.2
水位比h/ht
模型顶上有约束
反力增量/N 位移/mm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2
1.4
预加力108.8N 预加力125.1N
1.2
1.0
预加力125.1N
0.8
预加力108.8N
0.6
0.4
0.2
0.0
0.6
1.0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
地下结构上浮事故实例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规范 地下水浮力模型试验 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 抗拔桩承载力的计算
一、地下结构上浮事故实例
•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日益增多。当地 下结构基础底面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它 们在施工、使用阶段将不可避免地要承受 地下水的浮力作用。
➢试验模型示意图
5 43
6
350
7
8
9
10
1000
700 1200
1.模型池 2.水位管 1 3.角钢支架 4.力传感器 2 5.位移计 6.调节螺栓 7.结构模型 8.土样 9.透水碎石 10.排水孔
➢试验模型照片
➢饱和土样制备
• 中砂(透水性好) • 分层压实后用水浸泡7天
• 孔隙率n=28.3%、37.1%(2组)
1995年5月污水处理厂主体基本完工,6月当地连降暴雨,降水量 达到400mm。当时构筑物周围基坑尚有部分未回填。由于未采取有效 的排水措施,致使基坑内积满水,数日后两池的底板上拱开裂。
后经事故分析,由于当时的地质勘探是在旱季进行,地下室水位 偏低,不能反映雨季的情况,致使结构设计中的上浮荷载取值偏小, 底板配筋不足,从而导致在地下水位及浮力突然增加后,底板开裂。
➢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结 构存在上浮问题时, 尚应进行抗浮计算。
但地下水位和浮力计算方法没有明确规定。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地表水或地下水对结构作用的浮托力,其标 准值应按最高水位确定,并应按下式计算:
海口某商场地下室上浮事故
该商场为地上4层,地下2层的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底面标高11.2m,地下室顶板面-0.5m,地下室全高10.7m。
工程于1994年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后因故延至1996年夏才做完外 防水。在尚未完成回填的情况下,有关单位为防止地下室进水,将其所 有的进出口和预留孔进行了严密封堵。1996年9月20日,强热带风暴侵袭 海口,潮位上涨,地下室顶板浸水深度约50cm。体积达3万立方米的地 下室在封闭后犹如一个空箱,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21日凌晨上浮高 出地面5~6m。
压重抗浮不仅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而且造价低 廉,所以在很多单建地下工程或者浮力事故处理的 工程中得到应用。
➢降、排、截水抗浮
利用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使结构底板以上没有 地下水或者地下水位很低,不足以引起对结构的 浮力破坏来达到抗浮的目的。
目前主要应用在那些自重可以克服浮力但施工 未完成的工程。如:高层建筑在完成地下部分的 施工而上部还未建造时,结构自重不足以抵抗地 下浮力,往往就采用一些降、排、截水的措施。
➢抗浮锚杆(索)
抗浮锚杆(索)是一种受拉杆件,它的一 端与结构物相连,另一端则锚固在稳定的岩 层或土层中,利用本身材料的抗拉来抵抗地 下水对结构物向上作用的浮力。
锚杆(索)抗浮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工期相对短的优点,缺点是长时期的使用会 存在应力松驰及腐蚀问题。
➢抗拔桩抗浮
抗拔桩主要是利用桩与周围土体的摩擦 力及自身的重量来为结构提供约束作用, 以阻止结构上浮。比较常用的是钻孔灌注 摩擦桩;随着施工工艺的提高,也有人使 用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浮(拔)桩。
ht (W自重 W附加 ) / w A
6
4
n= 37.1%时空模型上浮 n=28.3%时空模型上浮 n=28.3%时配重后上浮
位移/mm
自重:217.6N 配重:80.0N
2
0 0.0 0.2 0.4 0.6 0.8 1.0 1.2
水位比h/ht
10
位移/mm
8
n= 37.1%时空模型上浮
6
厦门世贸中心远景
结构的破坏形式小结
• 构件破坏:如底板拱起、地下室结构裂缝、柱子 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