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武老师-于不疑处有疑

合集下载

浑然天成的数学美——听刘德武老师“找规律”一课有感

浑然天成的数学美——听刘德武老师“找规律”一课有感

浑然天成的数学美——听刘德武老师“找规律”一课有感作者:王卓奇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10期内蒙古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中心校(137600)王卓奇[摘要]教育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感悟,是润物无声。

刘德武的“找规律”一课,体现了在数学教育中把较难的概念融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具体的事物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轻松攻破教学难点,学生不仅获得安全感,更学会了如何有序表达。

[关键词]鼓励感悟润物无声[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9-035听过很多名师的课,但刘德武老师讲的一年级“找规律”一课,却让我感到震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浑然天成”。

翻开记录,细细品味,一种感叹!一种完美!感叹于知识的教学了无痕迹!我常常想,一个教师如果深谙教学之道,在教学上有一定造诣时,他是不是就应该是一个武林高手———飘逸、淡定之中却见真功夫!刘老师的课就是如此,看似很无心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却已经融进了教育。

【片段一】开课之前,刘老师和学生谈话。

他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很多学生说话的声音很小,而且内容不完整。

刘老师非常有耐心:“你们回答得多好啊,可惜下面的老师没听清,能再大声说一遍吗?”当学生大声回答后,他马上又说:“多好啊,声音这么响亮,而且我还听出了一种自豪感,能再完整地说说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吗?”学生在他的鼓励下,回答的声音不仅响亮,而且回答得非常完整。

教育是什么?教育有时就是一种鼓励!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不知道如何适应课堂,如何把自己的思维表达清楚,有时难免胆怯,而刘老师恰恰抓住了这样的契机,鼓励学生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表达中找到自信!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安全感,更学会了如何有序表达!【片段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规律”这个词很抽象,很难用一个定义来描述什么是规律。

和美课堂数学心得体会

和美课堂数学心得体会

和美课堂数学心得体会和美课堂数学心得体会111月2—3日,我们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参加省级讲课比赛的六节课,感觉收获颇多。

上课的六位老师不愧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名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

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尤其是临沭附小吕键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1、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2、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吕老师巧妙创设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数学问题“班长的位置在哪里?用学过的几行几列说说”,以旧引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由用列和行介绍班长的位置,到创造数对,再到应用数对以及利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4、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

“怎样既准确又简明的表示班长的位置呢?”“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

”像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在吕老师的课中举不胜举,这足以看出吕老师扎实、精炼、简洁的教学风格。

5、自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课上吕老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行第几列,再到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6、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吕老师让学生应用数对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瓷砖图、地球仪”,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紧张而又短暂的一天半过去了,给人带来疲劳的同时更让人感觉无比的充实,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刘德武教授讲座听课心得

刘德武教授讲座听课心得

刘德武教授讲座心得体会10月12、13日,首届“谁的青春谁做主”教育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教育大咖刘德武老先生和我们身边的专家、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德武老先生的课堂。

刘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学专家,虽然已头发斑白,却仍然意气风发,仍然潜心于数学教学研究,仍然深入一线上课,令人敬佩!课堂上刘老师的语言是那么的亲切、富有童趣、又是那么的大气、充满智慧。

对于负数的认识,老师们更多的是从经验层面的认识,从生活现象出发加以叙述和理解。

把儿童的学习行为放在他们生活的大环境中,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现象的思维过程沟通,从经验改造中初步认识负数。

今天,刘老师打破这种认识从经验走向数学本质层面的直观认识,实践着直观感性对抽象理性的言说。

在数学内部,我们知道引入负数是为了减法封闭性的需要。

于是,刘老师在对于负数这一新数的导入中,让学生通过多次计算:4-1=3,3-1=2,2-1=1,1-1=0,0-1=-1......在从大到小的连续自然数依次减去1的过程中,渐渐展露出一些新的数——负数。

一方面,展现了负数基于减法结果的表达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在解决减法计算过程中,负数的表达是学生的自述行动,这种行动既是对数学认知的感悟,又是对负数认识的经验直觉的再现,同时,也为负号(减号)的出现和运用提供依据。

更可喜的是,刘老师精心设计所建立起来的数列:4、3、2、1、0、-1、-2、-3、-4不仅为负数与正数的认识载体,更将成为负数教学展开的重要线索。

由于负数的抽象性,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儿童还处于直观形象向逻辑抽象的转变阶段。

为此,数学的抽象理解需要通过直观感性的素材加以阐述。

为此,刘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间所叙述的断断续续遗言:“我留下了200万块钱……的债。

”将孩子们打入了200万元与200万元的债的对比,以此引导学生表述这两种不同意义的数据,于是,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已学的知识200万元和-200万元来表述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跳出数学教数学——听刘德武老师“有余数除法练习”一课有感

跳出数学教数学——听刘德武老师“有余数除法练习”一课有感

跳出数学教数学——听刘德武老师“有余数除法练习”一课有感作者:朱文娟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8年第2期[摘要]在刘德武老师“有余数除法练习”的课堂上,学生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兴致盎然,直至下课仍面露眷恋之色。

这是因为刘老师能跳出数学教数学,他打破思维定式,教会学生反思、深究,关注学生“近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跳出数学;数学教学;有余数除法[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5-0034-02马三立,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相声,人评曰:“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终有着赏心悦目的松弛感。

尤其相声中那变幻莫测、出奇制胜的想象力,更令人叹为观止。

”刘德武,著名数学特级教师,身形较瘦、头发花白、和蔼可亲,课堂教学给人以听马三立相声般的享受。

“有余数除法练习”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作为数学练习课,往往都是单调枯燥和满堂挤压,但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直至下课仍面露眷恋之色。

这是为什么?刘老师的课,魔力到底在哪里?一、遵循心理需求,激发情感动力背景:此次上课借用的是“无锡市南长街小学”的学生。

师:你们是南长街小学的学生,北京也有南长街,还有北长街呢,你们无锡没有北长街吧?师:北京有故宫,你们无锡有吗?师:谁来说说无锡有的,北京没有的?……师:你们是“三几”班?为啥不让三(1)、三(2)、三(3)……班来,而让三(8)班来?是不是听说北京的刘老师要来上课,就让倒数第一的三(8)班来呢?那你们是倒数第几呢?生1:倒数第三。

生2:倒数第八。

生3:我们是最好的班。

师:你们三年级一共有几个班?连倒数第八都出来了,最棒可不是用嘴说的,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短短一段开场白,刘老师通过比较无锡和北京所有的和没有的,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了师生距离,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到最佳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心理准备。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浅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现已被广泛运用。

教师要善于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必要时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合作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运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结果来看,”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增加了活力,增添了魅力。

在课堂上,学生争论问题的激励场面,思索问题的认真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正确合理地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合作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要素组成的整体,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明析学习的方向,这样学生就容易主动地进入合作探索学习中。

在合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学习任务认识不清。

我引导学生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分歧较大时,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也要对事不对人。

保持小组规模和稳定也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办法。

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例如,我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就创设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全班分成6组,每组6人,每组选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余5名学生当顾客,售货员把本组同学带来的玩具贴上价格标签,上课时,每位同学用事先准备好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售货员负责找钱,每个学生购物热情都很高。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牢固,真正理解了人民币的用途和换算关系。

二、合作学习也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关系和一定的模式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关于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五篇关于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合集五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篇1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带给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

20xx年5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去贵阳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2天的时光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刘德武和华应龙三位教师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以及孙晓天和吕传汉的学术报告与罗娟的展示课。

感觉受益匪浅。

吴正宪老师的沉稳、刘德武老师的幽默、华应龙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能够取得不少教学经验。

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此刻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我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

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

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光里,观摩了4节课和5节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他们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思路。

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一样的教师演绎不一样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细节创意,提升思维价值—听刘德武老师授课有感

细节创意,提升思维价值—听刘德武老师授课有感

细节创意,提升思维价值
—听刘德武老师授课有感
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名家新课改智慧课堂暨小学数学观摩课活动”, 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特别是刘德武老师的《平均数的练习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

课虽然已经结束,可课中的一幕幕却久久在我脑海中回荡。

大家都知道,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大都离不开题目的练习,教师要设计好题,好题显现在细节上。

刘老师对题的设计让我佩服不已。

给条件,给数据就是暗示,等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我们要将“全直观”变为“半直观”,“半成品”的思维价值要高于“成品”。

在设计题目时,教师要带有创意地将细节
做好,这是我平时课堂所没有做到的,今后我定要从这方面下功夫。

另外刘老
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处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整堂
课刘老师幽默的教风,诙谐的语言,睿智的教育理念,鲜活的教育案例,都深
深的吸引着我、感动着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
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
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本次的收获“教学,有
问题要上,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

走近名师 提升自我

走近名师  提升自我

走近名师提升自我——参加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2011年4月8日至10日,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深圳戏院举行,我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

走近“现代与经典”,走近小学数学界的各位名家名师,与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充满哲理的报告,观赏他们精彩的课堂,我们有幸目睹了黄爱华、刘松、刘德武、余颖、张齐华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还听了闫勤校长的精彩点评。

强震球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的课堂教学设计独特,以五个思维冲突引领着学生层层思考,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习了角的度量。

可以肯定地说,通过了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想忘记怎样使用量角器是挺难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记时法》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他独具的教学设计,看似无意实有意,看似自然实有心。

黄老师的课堂充满乐趣,洋溢着浓浓的数学味道,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教育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世界上最美的动作!”黄爱华老师的报告《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作为一名教师兼家长,在平时的教学和教育中,自己用心去倾听了学生和女儿的每一句话了吗?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倾听者了吗?刘德武老师,一位白发闪闪的长者,他对教学的认真和执着值得我们青年老师的学习!刘老师的语言幽默、教学独特、知识渊博,他的课堂让人感到轻松自然,孩子们乐学乐听。

而他的报告《我怎样修改课堂练习》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果然名不虚传,在他的课堂上,处处都是智慧的提升,处处都是欢乐,孩子们都舍不得下课。

张老师把《可能性》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巧妙,通过“摸球——放球——猜球”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数学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地突破了学习的难关,使学生对“可能、不可能、一定”有了深深地理解,真正明白了“可能”的含义。

两天半的听课学习生活,非常紧张和辛苦,但“苦”中有“甜”,受益良多!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巧、充满智慧的课堂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数学素养、人格魅力,对数学教学的执着、认真更值得我们学习!走近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中国教育梦 学习体会

中国教育梦 学习体会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李莹莹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六位专家的课和讲座,体会深刻,这的的确确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思想的提升与创新,拥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将会是一次美好的回忆,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的最真的意境。

本次活动全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好课堂”的有效、高效方式为重点,采取名师现场教学真实观摩、真实案例、名师分析、专题讲座等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

亲临现场的名师专家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席争光、徐长青、刘松、庄惠芬、牛献礼等老师,这些名师不但给来自本省市的数百名数学教师亲自示范数学课堂,还给老师们带来最前沿、最前线的数学思想的指导。

刘德武老师的课再一次让我震惊,我没有想到他对教材的挖掘竟达到了如此境界。

他的练习题的设计,层层深入,难度也是超出了一年级的认知水平,但一小的学生们还是在他的引导下,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为临沂一小上《解决问的策略》的课堂上,刘老师亲和、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快速运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他们精彩的言语表达、大方的自我展示,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听课的老师们尽享了一场“玩转数学”的精神盛宴。

课已尽,意无穷。

仲老师用绝妙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助学课堂”的教学理念。

基于儿童的课堂,教师需要智慧地“退”,这源于教师的智慧在对学生学习的预见、策划与组织。

名师课堂真精彩

名师课堂真精彩

名师课堂真精彩——观摩刘德武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感陇县西大街小学李绒艳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是深受全国一线老师欢迎的几位大师级的特级教师之一。

5月29日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参加了“关山之夏”全国名师课改观摩报告会悉心聆听了专家的课堂教学和报告,我有幸聆听了刘老师的两节课和一次讲座,可谓受益匪浅。

最令我大开眼界的是这两节课分别是一、六两个不同年级的课,刘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地穿越。

无论是一年级的“找规律”,还是六年级的“斐波那契数列”,正如刘老师自己所言:他设计每一节课的核心思想都是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一年级的“找规律”这节课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是,刘老师从感知规律、找规律、用规律、发现数学规律的美四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一次次深层次地数学思维的穿越。

而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孩子居然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这一次次的思考中,即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受词汇量的限制,有时不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但精彩的回答还是时有迸发。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找到了像“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这么难以辨认的复杂规律,而且还能够运用所学的新知去解决了像“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A、绿旗、红旗、绿旗、B、红旗、绿旗、C”以及“1 ()2 8 1 4 ()8 1 4 2 ()”这些思维性非常强的问题。

听完课后,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刘老师就能够这么大胆的把这些思维性极强的综合知识融入到一年级的“找规律”的起始课中,而且为什么他居然还能够做到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愿意学并且学得会呢?到底该怎样辩证地使用教材?怎样设计一节有数学味的好课?似乎看出了我们听课老师的疑虑,刘老师在他今天的讲座开始前简短地为我们阐述了“找规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1、找“规律的什么”;2、怎样让同学们感受到“规律”;3、板书应该突出什么;4、思维发展的体现。

在刘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中,我慢慢感悟到了名师备课的全面与深刻,看到了参天大树扎在地下汲取营养的庞大的根系,明白了刘老师曾说过的“没有一个名师是被培养出来的”道理。

当一名怎样的老师才能与时俱进

当一名怎样的老师才能与时俱进

当一名怎样的老师才能与时俱进——参加特级教师刘德武讲座培训感悟黄慧强“永不止步”这是某知名品牌的广告语,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在学习上做到“永不止步”。

镇里这次举办的数学教师培训,让我收获甚多。

短短的几天学习,虽然不能在教学技能上说令我突飞猛进,但却能让我在思想认识与教育理念上发生了质变。

刘德武老师上的课,是真正意义的教育。

他的课堂教学极具启发性。

在设问上,他用引导性教学语言来提问学生:“认识了锐角,想不想再好好地认识钝角?”在演示中,他用生动而紧密联系的教具、课件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在练习上,他用梯度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更深入去探讨。

他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

他与学生不是权威与听众的关系,他亲切友好地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他是一个老人,但他在学生心中是个年轻活泼的“小朋友”,他把自己藏在学生的思维中,高兴地包容学生不同角度的回答(在我们看来,这些回答都是错误的),让学生试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他用研究为学生带来每一节课。

听了刘德武老师的课,我们都会赞叹他上的课多么的好。

这离不开他敬业的研究精神。

他用宽宏的眼光去发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学生最了解的事物来做他们学习载体,每件教具都是他的手工作品。

学生上了他的课,已在不经不觉中萌生出研究精神。

他在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了完全性的知识体系。

刘德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向我们诠释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精髓。

在课堂中他不仅授予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他更注重让学生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学习技能、思考方法,语言表达,以及在学习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

对比起来,我们现在上课都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少会注意技能方法、思考方法、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这几个方面。

刘老师有一话让我很有感触:“学生的学习知识实在太多了,学多学少一两个知识内容,其实没所谓。

”这就正好说明,我们的教学不单纯是在于知识的本身,而是让学生通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学习技能和思考方法和人生观。

知识只是技能方法的载体,我们在教学研究中更应注重了解知识所蕴含技能方法与思想方法,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上。

于不疑处有疑(刘德武)

于不疑处有疑(刘德武)
《补袜子的学问》 家母:不用新布补破袜, 只用旧布补新袜。
《小数乘法》
例1:
3.5 3 × 1 0.5
×
例2: 0.7 2
×
5 3.6 0
例3: 2.4
0.8 1.9 2
先估后算 大于2.4一定错 小于2.4可能对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北宋)张载
宋天禧四年,张载出生于长安,青 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 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 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宋神宗熙宁十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 享年58岁。
例:《认识厘米》
例:《认识厘米》
1、把3当0,把4当1 … 2、3到4是1厘米,4到5是1厘米 … 3、8–3=5,所以是5厘米。
例:《角的度量》
这个角是( )度。
《求差问题》
原题:
《求差问题》
建议1:
《求差问题》
建议2:
例:《重复的奥妙》
建议:
老师: 只有1人错,谁错了? 有2个人错,谁错了? 有3个人错,谁错了? 你认为怎么画就对了?
于不疑处有疑
— 得法多自古人书
北京教师 刘德武
2017年2月
琉璃厂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 因明清两朝专为修建皇宫烧制琉璃 砖瓦而得名,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 五大厂之一。科举制度时期,全国 各地来京赶考的举子大多客居在这 一带,因此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 砚的商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著 名的琉璃厂文化街。
例:《圆柱》
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 ——(清)张之洞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4 10
40 100
意义相通
性质相通
0.4 = 0.4 0

有效设问-让数学课堂亮出精彩

有效设问-让数学课堂亮出精彩

有效设问:让数学课堂亮出精彩有效的课堂是师生在真实自然的“问”与“答”的互动过程中整合推进的,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老师们非常注重有效的“问题场”的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也逐渐充盈着智慧、灵性和由此而萌发的勃勃生机。

可遗憾的是,有些教师由于对“问题域”的取值把握不准,使设问的内容和设问的方式偏离了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存在缺憾】一、域值过大华而不实聚焦课堂问答,经常会发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究其实质,主要为:1.教师的设问太“大气”了,让学生不明所问“吃不准”。

如现今在一些课堂上流行的一些时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这些问题比较宽泛,又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生成的空间很大,课堂气氛热闹。

但因其指向性不明确,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吃不准”,偏离预定的轨道,或把数学课演变成了说话课。

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减弱了课堂的“数学味”。

2.教师的设问太“高深”了,让学生不知所问“吃不了”。

如“你是怎样想的?”这一问题对于高段的孩子来说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但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就太深奥了,他不太懂老师问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就会闹出以下真实的回答:“我就是这样想的”、“我随便想的”、“我心里是这样想的”……让老师啼笑皆非。

二、域值过小单一僵化课堂上,有些教师喜好“一问一答”式:“等于几?”“结果是多少?”“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看似简洁,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齐答。

但究其实质:问题过于简单僵化,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学生只需回答“结果”、“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学生的思维只停留于表面,根本得不到发展。

三、域值缺失随心所问备课时,老师没有精心预设问题,上课时毫无目的,随意发问,不分主次,有时甚至脱离了教学目标,使课堂陷入了低迷低效的状态。

于不疑处有疑刘德武

于不疑处有疑刘德武
老师:谁错了?
建议:
老师:只有1人错,谁错了? 有2个人错,谁错了? 有3个人错,谁错了? 你认为怎么画就对了?
例:《比大小》
例:《比大小》
例:《平面图形练习》
用4个完全 一样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可以拼摆 成哪些图形?
几何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圆面积练习》
原题: 一个长方形长12cm,宽6cm,在长方形中
一得阁
一艺足供天下用 得法多自古人书
得法多自古人书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清)张之洞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例:对《圆旧柱知》识的深入,就是对新知识
的突破。
(关—系—)奎兆禄
旧组的面底棱侧成不面面旧112,数62个个个条量新的长相对曲不特方等棱面新征形的相(,(圆等长正(方)长形对、)面宽长相、等高) 易顶的高点不易无,8数个难条的不难。 ——李荫宽轩
《补袜子的学问》 家母:不用新布补破袜,
只用旧布补新袜。
《小数乘法》
例1: 3.5 ×3 1 0.5
例3: 2.4 × 0.8 1.9 2
例2: 0.7 2 ×5 3.6 0
先估后算 大于2.4一定错 小于2.4可能对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北宋)张载
宋天禧四年,张载出生于长安,青 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 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 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宋神宗熙宁十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 享年58岁。
例:《认识厘米》
例:《认识厘米》
1、把3当0,把4当1 … 2、3到4是1厘米,4到5是1厘米 … 3、8–3=5,所以是5厘米。

听刘德武老师的讲座有感

听刘德武老师的讲座有感

听刘德武老师的讲座有感上周五我和同事们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二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

听了各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刘德武老师,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首先是刘老师的为人让我佩服。

在我的印象中,专家都是坐在办公室搞理论,在背后指点工作,但刘老师六十有几了,还能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亲身示范课堂教学,这种精神让我佩服。

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刘老师上完一节课连休息都不用,马上上第二节,他的体力也让我佩服。

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刘老师真是宝刀未老!其次是刘老师的课让我折服。

首先是他的语言,那地道的北京话,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让人一听就会入迷。

他的课,没有扣人心弦的情景引入,没有华丽、夸张的动画,就凭朴实又不单调,冷静又不乏幽默的开始,把学生,甚至把我们听课的老师一步一步引进了新课,是那么自然,那么的舒服。

他很容易让人亲近,从开始的谈话:你觉得我像你心目中的特级教师吗?学生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认为特级教师都是很年轻,很帅的,刘老师听完开怀大笑,让学生有一种亲切,似曾相识的感觉。

关于刘老师的课,我就简单说到这里。

刘老师的报告《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同样精彩。

他根据理论列举了大量鲜活生动、贴近实际的案例。

其中,《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动物尾巴绕身子转动多少圈方可回到原状的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持久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厘米》刘老师将一把好端端的尺子,用打火机先烧后端,再烧前端,问孩子们还能量吗?帮助孩子们克服了思维定式,培养了学生的变通意识;《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提出“小数点对齐”是关键,是否对齐要让学生有一个对比,要强调对的过程。

刘老师早在二十年前就用动态的纸条,帮助孩子们攻破了难关。

紧跟时代技术的发展,现在他把小数放在一辆大卡车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学会对齐,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听了讲座使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感到刘老师语言亲切、幽默,同时也感到刘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0听课活动后自我评价五篇

2020听课活动后自我评价五篇

2020听课活动后自我评价五篇“路漫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会为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断奋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听课活动后自我评价五篇,希望大家喜欢!听课活动后自我评价1有幸听了两位优秀教师许教师、陈教师的两节课,受益颇深。

第一节“比的意义”许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教师的年龄着手,让学生自我提出和两位教师年龄有关的问题,从而十分自然的引出两个数之间除了差和倍数之外的又一种关系“比”,这一选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中,许教师第二部分“自学提纲”的设计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以发挥。

概念课是枯燥的零碎的,然而她放手给学生,学生却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他们自学,自我评价,并在徐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比”“除法”“分数”三者联系与区别的比较表格,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陈教师的数“学广角--搭配(一)”也结合了学生的特点,设计贴合低年级的动画PPT。

因为低年级孩子小,陈教师步步细心引导,授课资料条理清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任教师的“四边形”经过学生自我归纳评价出了四边形的特征,而后一系列的确定,包括“隐藏--猜想”环节,调动学生进取性,巩固了四边形特征.最终经过比较提出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四边形。

整堂课思路清晰,资料充实,学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

听了二位优秀教师的课,我只能说: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加油吧姑娘!听了刘德武教师执教的数学课《100以内数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刘教师朴素的课堂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刘教师处理教材独辟蹊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概念的构成过程中理解了概念,不愧是一节值的学习的好课。

1、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在上课初,刘教师拿出一个圆盘,里面有许多彩色珠子,让同学们猜一猜。

这不但提高了学生上课的进取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数的多少。

刘教师把很多的时间用于小朋友们对几十数的认识,充分培养了小朋友们的数感。

刘德武学习心得2014518

刘德武学习心得2014518

学习心得古城乡刘村小学赵浩静5月中旬,在第七届黄河之声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上,我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的两节观摩课,并聆听了他对我市四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评课。

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的课,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设计严谨、幽默的语言,学生更是积极主动参与,乐学善思,真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刘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指引,将是我未来的追求。

见微才能知著,我结合着刘老师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细节说说我的感受。

一、怎样让抽象的数学更现实?刘老师根据生活现实设置数学问题,通过有趣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感受数学奥妙,学生似乎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找规律》这节课刘老师设置了一个“读规律”环节,要求是是一组的连贯读,读完后稍微停顿一下后接着读下一组。

这样把看不见的规律读出来,让孩子带着好奇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学习数学,似乎规律是可以抓住的。

另外还有一个“休息”环节,先让孩子趴在桌子上休息,然后做起来。

老师数数,孩子做趴的动作和坐起来的动作(这些动作用手势表示)。

之后,刘老师问题摆出来:那么数到十,你是什么姿势?显然,这难不倒孩子,因为在他们做动作的当下,亲自感受了这个过程,体会到了其中的规律。

数学其实不是抽象的,学数学的目的还是解决现实问题。

刘老师设置问题生活化,引导孩子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活动性,拉近了孩子与数学的距离,让数学摸得到,看的见。

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刘老师不赞同许多老师设计的“创造规律”环节,他认为规律是事物之间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被创造的。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找规律问题呢,我觉得这样立意更高,让孩子实际参与,有成就感,不是更好吗?二、谁给了孩子自信心和兴趣?想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这节课的首先要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导课环节,比如《密铺》这节课,首先通过一幅神奇的图片吸引学生,让他们带着好奇心思考,从而引出主题;第二是教学过程层层递进,接着出示图形观察让孩子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那些图形可以密铺;然后观察、分析、拼摆图形并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密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密铺图形;最后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践发现密铺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

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

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这节课是刘老师在天坛公园发现其很多设施与9有关,并据此拓展很多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

听刘老师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一、要努力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环丘坛中有三个台阶每层都有9个台阶,为什么?天有九层、九层天的知识;9是一位数中最大的数……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

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祁年门上有很多门钉可以怎样数呢?每行9个门钉,每竖9个门钉,九九八十一;斜着数1+2+3+4+5+6+7+8+9+8+7+6+5+4+3+2+1前面四个9加后面四个9加中间一个9,共9个9;拐着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道德经》
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 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道德经》
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区别: 治未病,难发现易治疗; 治已病,易发现难治疗。
画一个最大的半圆,求半圆的面积。
例:《圆面积练习》
改为: 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它的面
积取决于这个长方形的长,还是宽?
a=2b , 都一样。 a﹥2b , 取决于b;
a﹤2b , 取决于a;
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 乃有声。 —— 张载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世人心浮气躁寻捷径 劝君平心静气读古书于不疑有疑— 得法多自古人书
北京教师 刘德武
2017年2月
琉璃厂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 因明清两朝专为修建皇宫烧制琉璃 砖瓦而得名,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 五大厂之一。科举制度时期,全国 各地来京赶考的举子大多客居在这 一带,因此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 砚的商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著 名的琉璃厂文化街。
例:《圆柱》
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 ——(清)张之洞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4 10
40 100
意义相通
性质相通
0.4 = 0.4 0
例:《密铺》
无重叠,无缝隙 不重复,不遗漏
相通
A : 8 ×4 (有重复) B : 6 ×4 (有遗漏) C : 7 ×4 (不重不漏)
《补袜子的学问》 家母:不用新布补破袜, 只用旧布补新袜。
《小数乘法》
例 1:
3.5 3 × 1 0.5
×
例2: 0.7 2
×
5 3.6 0
例3: 2.4
0.8 1.9 2
先估后算 大于2.4一定错 小于2.4可能对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北宋)张载
宋天禧四年,张载出生于长安,青 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 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 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宋神宗熙宁十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 享年58岁。
原题:
有4盆花。 淘气:+++- 小明:□□○○ 笑笑:1 1 1 0 老师:谁错了?
例:《比大小》
例:《比大小》
例:《平面图形练习》 用4个完全 一样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可以拼摆 成哪些图形? 几何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圆面积练习》
原题: 一个长方形长12cm,宽6cm,在长方形中
例:《认识厘米》
例:《认识厘米》
1、把3当0,把4当1 … 2、3到4是1厘米,4到5是1厘米 … 3、8–3=5,所以是5厘米。
例:《角的度量》
这个角是( )度。
《求差问题》
原题:
《求差问题》
建议1:
《求差问题》
建议2:
例:《重复的奥妙》
建议:
老师: 只有1人错,谁错了? 有2个人错,谁错了? 有3个人错,谁错了? 你认为怎么画就对了?
得 法 多 自 古 人 书
一得阁
一 艺 足 供 天 下 用
得 法 多 自 古 人 书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清)张之洞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对旧知识的深入,就是对新知识 (关系) 的突破。 ——奎兆禄
6 个 个 相等的圆 底面 2 面 长方形(正)对面相等 长 组成 数量 特征 旧的不旧,新的不新, 12 1个 条 曲面(长方形) 棱 侧面 对棱相等(长、宽、高) 易顶点 的不 易 ,难的不难。 宽 ——李荫轩 8个 高 无数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