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文化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陵文化概述

吉安古称庐陵,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立庐陵县以来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金庐陵”的美誉。庐陵得名于境内的“庐水”(今称“泸水”),《水经注》记载,“庐水东至庐陵入湖汉水”;而《说文解字》阐述,“陵,大阜也”,也就是大土山;“庐水”和“山岗”组成了“庐陵”,古人用这样一个名字准确地而雅致概括了“山水之城”的地貌。庐陵文化,则是指是以古庐陵郡治为中心的区域文化,是古代庐陵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赣文化的主要分支和中心支柱,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星光璀璨的文化成就闻名于世。庐陵文化的主要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举与书院文化。“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里十知州”,这些流传甚广的俗语形象地概括了庐陵科举成就的辉煌。“隔河两宰相”,说的是隔了一条恩江河,相继产生了欧阳修、文天祥两任宰相。自南唐以来,曾担任任正、副宰相职务的庐陵籍人士有 24 人。“五里三状元”,是指明代庐陵吉水县文昌乡中了三个状元,王艮、刘俨、彭教,他们所在的村庄相隔约五里左右,历史上庐陵共出过 17 位状元。而科举考试中独揽“团体数连冠”也是庐陵地区独有的科举奇迹。其中,明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庐陵人包揽了状元、榜眼、探花,且前十名有七名庐陵人。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一甲头有三名;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前八名有四名;

在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前六名中有四名;天順八年(1464)甲申科,前十名有三名;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前十名有四名来自庐陵。而“一门三进士”、“一门四进士”、“一门五进士”的现象在庐陵历史上屡见不鲜。据相关学者统计,自唐至清,庐陵有进士 2749 人,占全国 2.86%,占全省 26.75%。而排名全国第二的苏州,进士为 1771 人,故民间有“三千进士冠华夏”的佳话。

庐陵人在科举历史上大放异彩,和庐陵地区书院的兴建息息相关。自唐代中期,江西就兴建的规模书院 13 所,而庐陵就有 4 所。唐至清,全国有书院近 8000 所,江西占有 1071 所,庐陵占 276 所。如庐陵吉水皇寮书院,唐贞观年间兴建,是我国私人最早创办的书院之一。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代,吉州有书院 37 所。庐陵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吉州知军江万里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 1241年),一直沿用至今。开创者江万里后为南宋宰相,首任山长欧阳守道为著名学者。文天祥曾就读于白鹭洲书院,他每次进书院时,皆能看到祭祀于书院中的几位先贤,对其触动很大,立志要向先贤学习,这才有了后来的“死不愧庐陵”。后来的庐陵“九贤”亦是后人祭祀于书院供后世学习的。另有阳明书院,是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所创办的书院,阳明先生在此讲学,心学思想在这里广为传播。书院的兴起,推动了教育较为普及,出现了“家有诗书,塾序相望”(邓元锡《方域志》)、“文风盛于江右”(周必大《咏归亭记》)的喜人景象。每年应举的举子,据文天祥的《家保状序》,就多达两万多人。

(二)文章与节义文化。庐陵历史名人辈出,群星璀璨,辉映着中华历史时空。庐陵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自唐代中期颜真卿被贬为吉州司马,他广辟学舍,大兴斯文,“自此庐陵名声文物卓为江表冠”,开启了庐陵文章节义之风。“文章”是指:唐宋八大家宋代领军人物欧阳修,诚斋体杨万里,宋代骈俪文专家周必大,爱国士人王庭珪,爱国词人刘辰翁,江湖诗人刘过,大明奇才解缙,台阁体盟主杨士奇……还有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的罗钦顺、罗洪先、邹元标、何心隐等庐陵大儒;曾安止编写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禾谱》;罗洪先编制了地理学巨作《广舆图》……关于“节义”,宋代有“五忠一节”,即忠烈公文天祥、文忠公欧阳修、文忠公周必大、忠襄公杨邦乂、忠简公胡铨, 文节公杨万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辉映千古。杨邦乂是杨万里族叔,南宋初年留守建康,为金人所获,拒不投降,后被金人剖心致死,现今南京雨花台还有杨邦乂剖心处。周必大也是忠节义士,好几次上书皇帝指斥朝廷的不对之处。胡铨则被称为“史上脖子最硬的人”,他中进士不久即向宋高宗上书要求斩秦桧。明代则有解缙、邹元标、李时勉等,如李时勉因为反对迁都而惹怒朱棣,受到了严重责罚。

正由于这种“文章节义”,在《二十五史》中入列传人物的,庐陵多达 287 人,占江西 35%。在古代,在家谱中有一传就已经很难得,在县志中有传更难得,而在正史中能有一传,就是留名千古了。在 2000 年所建的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在长 262 米用于记载中华文

明发展重大事件和人物的青铜通道上,与庐陵名人有关的就有 17 项。

(三)陶瓷与工商文化。庐陵地处赣江中游,“黄金水道”赣江穿流而过,是古代沟通南北以及海外贸易的必经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雨水气候及肥沃的土壤,造就了庐陵兴盛的农业及工商业,陶瓷、造船、造纸、纺织印染尤为突出。创烧于唐五代的永和镇吉州窑,历经千年,驰名中外,是我国古代一个规模盛大的民间综合窑场。发展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宋时与定、磁、耀、均、建、龙泉等名窑齐名,有“南窑瑰宝”、“名窑领袖”、“先有吉州窑、后有景德镇”等之说。它的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纹样丰富,装饰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艺术特色。尤其是“木叶天目”,“剪纸贴花”,“釉下彩绘”,“窑变结晶”等品种更是名满江南,驰名中外,不少国家均有收藏,甚至奉为国宝。其烧造技术和装饰工艺对我国陶瓷生产影响深远,《景德镇陶瓷录》记载:景德镇自元朝以来所创的青花瓷,从吉州窑“釉下彩绘”中演变而来,堪称“瓷中瑰宝”。为推动我国古代瓷业发展和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除了陶瓷、农业、造纸、纺织业和造船业在历史上也极为兴盛。

发达的商贸业和手工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走遍天下的庐陵商人塑造了浓厚的商文化。自古“吉安老表一把伞,走出家门当老板”。明代开始,“吉安府更是以其经商人数之众而名声大噪,甚至出现了‘商贾负贩遍天下’的状况。”湖广、云贵川通都大邑,都设有庐陵同乡会和会馆。庐陵商帮主要经营绸缎布匹,南北杂货,也开典当钱庄。庐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