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成效源于非凡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成效源于非凡动力

——浅谈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具体课例出发,提出了具体做法:利用实验、通过故事、善设质疑、利用游戏、贴近生活和巧用多媒体。

关键词:学习动力、实验、故事教学、质疑、游戏教学、贴近生活、多媒体

当今主流学习理论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倡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也关系到课堂目标的达成。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毫无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好的办法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压强”教学时,利用钉板气球实验引入,很多根钉子扎气球却没有爆炸,如同“魔术”一样引人入胜,学生观察后学习兴趣浓厚;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一进教室我就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多做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故事,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故事教学法”就有其独到之处,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尤其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在讲到“运动的相对性”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有一个法国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现脸旁有一个类似虫子的东西,顺手一抓,摊开手一看,竟然是德国佬打来的子弹。飞行员竟然抓住一个飞行中的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能耐呢? 学生立刻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杠杆”一课的时候,我由这么一个故事引入: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中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些故事,吊住了学生的胃口,为了知道故事的结果,学生欲罢不能,孜孜不倦地探求,在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们的教参上、物理学报上附有不少物理学家的小故事,教师自己平时注意积累一些科学故事,并且用自己的语言简化、加工,把它们用到课堂上来,这些物理学家和历史故事的引入对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大有裨益。

3.善设质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考,经过思考才有解疑,有所进取。笔者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这样的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又如:在教学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作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和地球的重力、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 船+m货。)通过质疑,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摆脱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初中的物理知识大多基础性较强,难度并不大,如果善于质疑,学生完全可

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拟定相关教学主题后可以利用质疑确定明确的研究方向,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释疑的过程能够实现开发智力的目的。

4.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游戏具有的教育性、趣味性等特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讲“摩擦力”一课时,笔者曾让两位同学进行“夹弹珠”比赛,其中一双筷子表面光滑,另一双筷子表面包了一层棉线,结果两位选手的比分悬殊;在讲“压力、压强”这一课时,笔者曾请一位学生握鸡蛋和磕鸡蛋,结果鸡蛋握不烂却磕破;在讲“省力杠杆”时,笔者特意让一柔弱的女生用羊角锤拔钉子,让一高大男生用手拔钉子,结果男生没拔起来,女生却把钉子撬了起来。这些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具有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味物理实验的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也增加了才智。

5.贴近生活,加强学生“需要”感受。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也就是说学习是生存和成长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生活,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需求。笔者在讲“蒸发吸热”时,从校医室拿了一些酒精棉球,一一擦在学生的手背上,让学生感受酒精蒸发时的那种凉凉的感觉。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举例说: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举坐车子时觉到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等等。抽象的概念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越学越有兴趣。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就是说义务教育的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实际。所以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在讲课时一定要尽量贴近生活,要尽量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能加强学生需要学习知识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