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题目为《山水画的意境》。

本课的主旨是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探索山水画的神韵与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了解中国画艺术的独特之处。

课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山水画的原理和基本构图要素,第二部分介绍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第三部分介绍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构图原理和表现手法;2.掌握如何通过笔墨表现山水画的意境与审美情感;3.学会运用所学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构图要素,创造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2.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山水画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丽与恢弘,从而增长学生的修养与人文气质。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解读、感受等方式,自主地认识山水画的构图要素、表现手法以及其所表达的意境与审美情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本课,并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2.阅读课文(20分钟)请学生先用快速阅读法,通读文章,理解大意。

然后请学生再用精读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结合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课堂讲解和学生发言,让学生认识到山水画的构图要素、表现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意境和审美情感。

3.展示山水画(20分钟)教师请在案头或电子屏幕上展示一些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画作,感受山水画的美与神韵,从中体会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自主创作(40分钟)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主创作一幅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作,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境?2.我要运用哪些构图要素和表现手法?3.我要如何运用画笔、墨汁和纸张,创作出一幅充满神韵的山水画作品?5.展示与评价(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展示出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互点评,体验创作和欣赏艺术之间的连接和互动。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通过分析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与中国画相关的知识,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

2.突破策略:采用图片展示、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美。

3.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山水画作品,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山水画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让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欣赏自然之美。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学会欣赏山水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水画的美丽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2.难点:学会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山水画的相关图片、画作,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山水画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准备与山水画欣赏相关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美丽与意境,激发他们对山水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与山水画欣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山水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文字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山水画的认知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欣赏山水画的美。

2.难点:深入体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2.讨论法:教师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名作品。

2.素材:收集相关的山水画作品,用于课堂欣赏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边听边欣赏课件中的山水画作品,感受文字和画面的结合。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布局、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尝试自己描绘出作品的意境。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难点: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名作,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2.知识讲解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从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分析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方法。

讲解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如干湿、浓淡、虚实等技法。

3.欣赏分析展示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其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培养审美能力。

4.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示范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点评、指导。

5.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创作山水画。

四、作业布置1.课下临摹一幅山水画作品,注意构图、笔墨的运用。

2.收集有关山水画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欣赏、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开展山水画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人风格。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

3.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探讨山水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七、教学资源1.美术教材、多媒体课件。

2.山水画名作图片、视频资料。

3.美术工具:毛笔、宣纸、水墨等。

八、教学时间本节课共2课时,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九、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初中美术山水画欣赏情境教学探析

初中美术山水画欣赏情境教学探析

初中美术山水画欣赏情境教学探析初中美术课程是让学生与艺术有更深入联系的重要科目之一,山水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代表,也是中国绘画发展开来的最早一个流派,各种类型的山水画不仅给文人书画家们精心构思及细腻勾绘,更给观赏者带来醉人的情景与深邃的思想,针对初中学生对山水画的空白,本文将从山水画表现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典型画家作品解读等几个方面,讨论初中美术山水画欣赏情境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旨在提升初中学生美术能力,让他们有机会体验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与深意。

一、山水画表现的特点山水画表现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追求“景致”,把自然中的水源、山川、河流、山林、山水风景描绘成景物;第二是追求“思想”,结合人文历史背景,通过景物,呈现作者的审美观念及精神内涵;第三是追求“寓情”,通过用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把一种凝重而清新的情怀和端庄的意趣,在作品中得以有力的表现。

二、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时期山水画是通过茶饮、泼墨练习来熟悉山水画结构和技法,对于提高画家拙朴功夫和审美观念很有帮助。

汉代,绘画领域里山水画的发展非常迅猛,除王羲之、张旭等一些著名的大家余,还出现了幽画派,幽画派的代表人物张陵,他的山水画纷攀枝藤,思想精微,画意清幽,给后世留下了不可抹灭的精神形象。

宋代,刘克庄和张择端是山水画发展的两位重要人物,两人受先人影响、结合当时的审美观念,画风表现差异很大,但都是宋代山水画发展史上重要的个人特色,深刻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

三、典型画家作品解读元代,王希孟是中国古典山水画的鼻祖,他的山水画常常精致细密,灵动优美,山石和草木在他的山水画中都有神奇的变化,自然和人文在他画中融合,把自然的风景与人文的历史景观完美的连接在一起,深刻的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

明代,张大千是一位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注重使用颜色来表现,描绘的山水透着一股温和而醇厚的色彩,充满着深沉而高远的意境,可见张大千大胆尝试不同的技法,为山水画注入新的元素。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山水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观念,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的审美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展示多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3.分析:讲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

4.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山水画的魅力。

5.总结: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山水画的意境历史艺术特点创作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进而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对中国山水画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山水画的意境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山水画的意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欣赏法: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意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山水画,体验意境之美。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山水画作品和资料;准备画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准备画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对传统文化也有所接触。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难点: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课文。

2.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册、画作等。

3.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学生对照课件,加深对山水画的认识。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5.中国山水画主备人:某某某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周次:第7周(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干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国画所表达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法。

五、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启示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中国画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三)自主学习、展示交流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考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寄情山水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具师范用的示范用具教学法设计讲解示范、观察练习教学实施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欣赏研讨:?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

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

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

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

画山的步骤:(1)、勾。

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

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

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

(3)、染。

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

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

(4)、点。

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2、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

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通过分析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画作分析,旨在让学生在感受山水画美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山水画意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2.难点:分析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画作图片等,直观展示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中国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山水画的意境美。

5.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山水画,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意境美及其价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山水画的意境以及如何欣赏山水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美感,对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欣赏和理解山水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原因: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美感,对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理解不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相关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如山、水、人物、景色等。

3.艺术特点:分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欣赏方法:教授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如何看、如何品、如何悟。

5.实例分析:欣赏、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6.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山水画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7.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山水画的意境和欣赏方法。

8.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山水画,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悟。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欣赏方法等。

2.设计原则: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2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2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____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难点1、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初一美术中国山水画欣赏教案

初一美术中国山水画欣赏教案

初一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课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本土画家的笔下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
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
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
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
以出示出示黄山山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示范山
课例研究综 石、树木的绘画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中国山水画》

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本节课是人
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 5 课,在课程内容
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
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
教材分析 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
山石、树木的画法。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
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
法和艺术特征。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
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
教学目标 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
步骤。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
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
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
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 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式让学生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材分析本节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成心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把堂教学进行引申,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二、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育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熟悉和兴趣。

3、通过度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知道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和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腕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时:1时教学进程教室里响着古琴曲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咱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必然感觉古代山水画离咱们好遥远,但此刻咱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咱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列位同窗的兴趣。

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此刻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观点。

投票:此刻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从同窗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份同窗说喜欢,也有很多同窗说不喜欢,更有同窗说不了解。

那原因安在?此刻咱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何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咱们周围的环境。

大家必然注意到了身旁的两幅长卷。

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

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文章,作者从画理画法的角度,论述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本文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本文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山水画的美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2.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山水画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山水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山水画的美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为学生学习本文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教师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下注释,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合作探讨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山水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吴冠中先生所写。

文章从山水画的历史入手,分析了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以及如何欣赏山水画。

教材选择了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和审美基础,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理解意境的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学会欣赏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学会欣赏山水画。

2.教学难点: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欣赏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画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掌握意境创造的原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画作,分析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4.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5.提问法: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山水画,或者欣赏一幅山水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山水画的历史发展2.意境的创造原理3.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初中美术_自然意境——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自然意境——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1课《中国山水画》主备人:学科:苏教版美术年级:八年级(上册)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总2课时此为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

本科通过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赏析,丰富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画的辉煌成就,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平台。

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储存艺术欣赏的知识,开阔艺术欣赏的眼界,提高艺术欣赏的水平。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

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
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
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

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
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

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

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

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

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

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

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

(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

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

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要了解青绿山水《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

反之,就不喜欢。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

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