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
自然资源学PPT课件
特点
• 三、充分应用资源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 法,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分析其市 场供求关系和价值价格在自然资源利用中 的经济杠杆作用,使得对自然资源问题的 分析和论述更有深度;
• 四、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从而将自然资源研 究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绪论
0.1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 10000年前--旧石器时期 人口少 以兽鱼果为食物 – 旧石器后期 -新石器早期 出现原始农业
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四部分14~16章:从自然资源使用者的角度,
探讨自然资源评价及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 结论:从社会角度,阐述了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 目标和可持续性管理途径
特点
• 一、彻底摆脱了分门别类论述自然资源的传统做法,而从 整体高度和从自然、经济、生态紧密结合的角度,将自然 资源及其利用作为统一的大系统,按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和 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学理论体系,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和综 合分析能力;
• 1690-1782年,蒸汽机的发明 ,引发了工 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利用和开采可更新 资源,而且引入了不可更新的地下资源;
• 从此,地下资源成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核心 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要点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如矿物、植物、动物、地形、 水、空气、土壤和化石等,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效益的, 都属于自然资源”。
--1970联合国出版的文献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的、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 体.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透过人类社会这个棱镜的反映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经济 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文化景观论开山大师卡 尔.苏尔(Sauer),1963)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也离
不开资源。一句话,资源 (主要是指自然资源 )是人类社会得 以维持的物质基础。 从字面上看,所谓资源的“资”就是“可以提供的”, “可以利用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一切生产资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 要的任何天然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几个重要的概念: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恒定资源 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3、分类的多样性
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太阳能、地热;
• 临界性资源: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PPT课件
第一,有一批志趣相同的研究队伍自觉或不自觉的组织起来 研究某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三,有共同的研究内容和探索目标,而且这些研究者对所 研究的内容、问题等看法比较一致; 第四,有共同的典型案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和选择标准。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科学性 质并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但到目前为止,资源学还不是 一级学科,还附属在其它科学之下。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编著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07.8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原理、属性、演化过程、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等。
当前全球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 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 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 的矛盾等。
2009年8月云台山红石峡
2011年8月云台山小寨沟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人口数量过剩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 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 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这些均被称为人口数量过剩。 如非洲的饥荒问题。
人口消费过剩
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 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着人口消费过剩。从这个角度看,富人比穷人对资 源问题应付更多的责任。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过剩和人口消费过剩对消费资源正好截然相反。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最大资源潜力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 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各种流动性能源的估算:
➢ 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最大自然能量潜力目前获取量1千万倍, 前景美妙。
➢ 生物、土地、海洋资源的总潜力目前人均的100倍。
外推必须假设:过去发现率和生产率将仍起作用。
➢ 【特尔菲法】专家来预测法,取他们估计范围的平均值。
5、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 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理论资源的估计方法:是根据已勘察地区过去的发现模式 外推。这种方法假设尚未勘察的地区将会像那些条件类似 的已开发地区一样,具有资源潜力并将带来利润收益。 很多专家指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已经被开采的 都是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有利、通达性也较好的构 造;当开发推进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较差的 地区时,是不大可能实现预期的资源潜力和利润收益 的。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力水 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关于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程度观点
从费用—收益的角度:在某些情况下把某种可更新资源利 用到耗竭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人类道义——保护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上述思想是受诅 咒的。
生态学角度:长远来看,遗传基因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 对于人类的支持系统是的威胁。
于所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投资、基础设施)的费用和 政府的税收政策。此外还应包括由于政策、自然灾害等原 因带来的风险; 资源产品的价格:这主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消长关系, 但也受生产者价格政策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1.1自然资源的性质
1、自然资源分类 、
自然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 或储存性资源) 或储存性资源) 可更新资源 流动性或收入性资源) (流动性或收入性资源) 其他 如风景、空间) (如风景、空间)
利用后就 变性或毁 灭的资源 (如化石 燃料) 燃料)
可循环利 太阳能
•恒定性资源 按人类历史尺度衡量无穷无尽 不会因人类利用 恒定性资源:按人类历史尺度衡量无穷无尽 恒定性资源 按人类历史尺度衡量无穷无尽,不会因人类利用 而耗竭(太阳能 太阳能/风 降水 地热) 降水/地热 而耗竭 太阳能 风/降水 地热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2、“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 可更新” 不可更新” •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 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 的界限 ,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 •严格说来所有资源都是可更新的,但更新速 严格说来所有资源都是可更新的, 严格说来所有资源都是可更新的 率差异大(土壤可年复一年耕种,是可更新资源, 率差异大(土壤可年复一年耕种,是可更新资源,但若利用不当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可以按照用途分类: 可以按照用途分类: 可以按照用途分类 如:能源资源和非能源资源 •可以是否流动进行分类: 可以是否流动进行分类: 可以是否流动进行分类 如:流动资源与非流动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地壳中储量固定的资源 矿产资源 不能在人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储量固定的资源 矿产资源),不能在人 不可更新资源 地壳中储量固定的资源(矿产资源 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或由于自然再生速度远远鳗鱼 开采利用速度 •可更新资源 在正常情况下可由自然过程再生 生物土壤地表 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由自然过程再生 可更新资源 在正常情况下可由自然过程再生(生物土壤地表 水) •临界性资源 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若使用速 临界性资源: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临界性资源 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若使用速 率超过自然更新速率,就会变成不可更新资源 就会变成不可更新资源. 率超过自然更新速率 就会变成不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 资源基础是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 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克拉克值(即化学 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g/t)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 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 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s) 条件储量也是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 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显然,这种藏量也不是静止 不变的。
第一节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 3、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1、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2、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重 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前三位的是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 3、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
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原理、属性、演化过程、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等。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一、人口过剩(1)☆人口数量过剩:A。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B.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等,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2)☆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在此类问题上,资源问题的关键是人均高消费及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三、自然资源学的视角P15(1)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2)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A。
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B.空间维(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C.论题维(生态、技术、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文化等)第一章一、☆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二、☆☆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天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两个前提:A。
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B.有某种需求;(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变化;(4)人的需要和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是否可以更新,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其他;A.☆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储存性资源):a. 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燃料);b. 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B.☆可更新资源(流动性、收入性资源):a. 直接太阳能;b. 间接太阳能(地球物理过程:风、潮汐、水流;光合作用过程:短期的(一年生田间作物)长期的(森林)c. 地热能C.“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相对性:a. 更新速率不大一样;b. 从人类历史尺度上看,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c. 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2)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可跟新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发生起源等;(3)对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就是三大类:食物、原材料、能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纲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例)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学基础一、课程目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紧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向学生系统的阐述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性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二、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
包括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学、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自然资源和资源稀缺的性质、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第二部分:自然资源生态学。
包括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过程、人类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自然资源伦理与感知;第三部分:自然资源经济学。
包括资源经济基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第四部分:自然资源管理。
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决策、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教学方式: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采用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1、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王松霈主编:《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3、Rees, J.著(蔡运龙等译):《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陈永文主编:《自然资源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刘成武等编著:《自然资源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A. Myrick Freeman III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或写综合报告方式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出勤率、平时作业情况等);期末考试或综合报告70%。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单项自然资源研究各自从有关学科派生出来,已发展成较为成熟 的科学体系,如水资源学、矿产资源学、土地资源学、森林资源 学等(见P14图0.2)。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原理、属性、演化过程、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等。
当前全球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 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 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 的矛盾等。
第一节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 3、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1、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2、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重 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前三位的是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 3、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资源研究的宏观方面:一般是全球或国家尺度。如论题“国家资 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
资源研究的中观方面:一般是区域尺度。如论题“××区域自然 资源问题研究”。
资源研究的微观方面:一般是地点或地方尺度。如论题“××自 然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以上三种尺度若混用,宏观政策会难以落实,微观技术也难以发 挥综合效益。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1. 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躲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地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困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食物、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第一篇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2.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当前的需要、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已经查明,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藏。
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储量: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用矿物的元素丰度或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不断房发展。
4. 绝对短缺:当全球尺度上的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
5. 相对短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原因: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1)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2)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不同(3)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能源消耗不一样2)地缘政治(封锁和禁运)3)贫困(经济问题)4)由自然因素或人类不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造成的环境退化第二篇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1. 自然资源与熵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形成的有序结构。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平时作业考核各占20%。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
备 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内部资料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李胤汉.自然资源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武吉华.自然资源评价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第11周
第八章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一节 生态占用核算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第12周
第九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第二节 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
第三节 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13周
第十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第一节 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及统筹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参加野外实习。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进度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第一章:自然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性质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纲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例)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学基础一、课程目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紧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向学生系统的阐述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性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二、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
包括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学、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自然资源和资源稀缺的性质、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第二部分:自然资源生态学。
包括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过程、人类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自然资源伦理与感知;第三部分:自然资源经济学。
包括资源经济基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第四部分:自然资源管理。
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决策、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教学方式: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采用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1、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王松霈主编:《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3、Rees, J.著(蔡运龙等译):《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陈永文主编:《自然资源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刘成武等编著:《自然资源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A. Myrick Freeman III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或写综合报告方式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出勤率、平时作业情况等);期末考试或综合报告70%。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生产潜力时用得更多.
2、持续能力
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的利用必须考虑时间上的
公平分配,即应留给后代同等的资源利用机会。 把这种考虑结合进可更新资源潜力的估算中,就
要采用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的概念。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
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 新的利用能力。如:渔业资源
受制于政治和市场力量。技术革新对于经济可行性的变化 起着关键作用。
探明储量与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 都不一样。
4、远景资源
【远景资源】指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 资源藏量尚未查明,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远景资源估计常用方法: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
储量的增长率外推,或根据过去每钻进单位深度的发现率 外推。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相对容易,已有了较为成 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太阳辐射、水量平衡、土地
等。
一、不可更新资源度量
1、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潜在的最大数量。资源基
础是理论上的最终极限,不能实际用来预测未来资源 的可得性。
估算方法(矿物):
资源基础=元素丰度×地壳的总质量
未来自然资源的可得性估算:采用“探明储量”、
2)计算值取决于管理目标、资源利用途径,生活标准;
3)科技水平与投入。
区别以下几种不同承载力的概念:
【生存承载能力】: 【最适承载能力】:
【容限承载能力】:
【生存承载能力】有足够的食物保证生存,但不能保证所有个体 的茁壮成长,以及保证种群的最优增长,而且当周围环境稍有
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土壤
蓄水层中 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资源概念—含义
具体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资本、人力资源)
(2)资源是人为界定的。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 开发利用能力(中性材料,不能成为“初始投入”)。
(3)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 环境伦理。如:“食物资源”与“宗教文化”。经济地位:如:湿地,(生态学 家,鸟类保护主义者;农民;失业的城市居民)
由于对整个地球物理,化学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由于深部探测技术还有待发展,更由于此类资源在分 布规律方面远比流动性资源复杂,因而对它们的度量 还不能满足需要。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相对容易,已有了较为成 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太阳辐射、水量平衡、土地
等。
一、不可更新资源度量
1、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潜在的最大数量。资源基
——《辞海》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如矿物、植物、动物、地形、 水、空气、土壤和化石等,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效益的, 都属于自然资源”。
--1970联合国出版的文献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的、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也可以被人类改变。
例如:一条河流降解污水、废水的能力,可以因为增加了其流量 或含氧量而提高;相反,河流的吸收能力将会降低。
把废物排放量控制在吸收能力限度内,这应该是
一个普遍原则。
但社会必然要付出经济代价:取决于价值判断,如何权衡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
3、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
--大英百科全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水 平下,为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我国学者的定义一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 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 界的初始投入。
--蔡云龙
对于人类可更新资源开发规划来说,这种估算并没 有实际意义。
另一种估算可更新资源潜力的方法:
根据发达地区已实现的生产能力来推算不发达地区和 未开发地区的生产潜力。这种方法尤其在估算土地的农业
生产潜力时用得更多.
2、持续能力
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的利用必须考虑时间上的
公平分配,即应留给后代同等的资源利用机会。 把这种考虑结合进可更新资源潜力的估算中,就
不可更新资源 使用后就 消耗掉的 石油 天然气 煤 理论上可 恢复 所有元素 矿物 可循环使 用的 金属矿物 可更新资源 临界性 鱼类 森林 动物 恒定性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
土壤
蓄水层中 的水
波浪
水能 大气
可更新资源使用 到灭绝的程度
一旦超过再生能力, 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 可更新资源
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 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1)哈格特分类系统
(2)自然资源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分类
就涉及气候分类、生物分类、土地分类、 矿产分类等问题了。
其中生物分类在方法和理论上最为成熟。
(3) 矿物资源的用途分类: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度量
自然资源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 开发利用极限?
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由于它们存在的随机性,
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最适承载能力】即有充分的营养保证绝大多数个体茁壮成长。 显然,最适承载能力总是小于生存承载能力的。
【容限承载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密度方面的考虑,在容 限能力水平上,地域限制迫使种群中的多余个体外迁,或对某 些基本需要(如食物和繁殖机会)实行限制。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 体.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透过人类社会这个棱镜的反映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经济 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文化景观论开山大师卡 尔.苏尔(Sauer),1963)
2、吸收能力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物
要排放环境媒介(资源),即大气、水、土地等。这就需 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 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化,
实际上,一定区域内的探明储量还是不确定的(利润、技 术、政策)。
【保有储量】* 探明储量扣除已开采部分和地下损失量后的 实有储量 。更适于反映国家矿产资源的现状.
探明储量的影响因素
利润要求,勘探政策。
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
需求水平: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政府政策; 开采成本:取决于矿藏开采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但更取决 于所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投资、基础设施)的费用和 政府的税收政策。此外还应包括由于政策、自然灾害等原 因带来的风险;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 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的统称(看课 本图1.5)。
估算差异很大:由于复杂性以及技术、市 场、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最终可采资源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从人类福利角度,估计未来可更新资源在一定 时期内可生产有用产品、服务能力、潜力为基础, 衍生出多种概念。
外推。这种方法假设尚未勘察的地区将会像那些条件类似 的已开发地区一样,具有资源潜力并将带来利润收益。
很多专家指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已经被开采的
都是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有利、通达性也较好的构 造;当开发推进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较差的 地区时,是不大可能实现预期的资源潜力和利润收益 的。
6、最终可采资源
资源产品的价格:这主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消长关系, 但也受生产者价格政策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3、条件储量
【条件储量】与探明储量一样,也是以查明的藏量,但受但 前价格水平、采掘和生产技术限制,开采是不经济的。
经济储量和不经济储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很大程度上
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太阳能、地热;
• 临界性资源: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的相对性:
• 更新速率—时间尺度大小:地质历史尺度,人类 历史尺度。 • 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太 阳能,风能,潮汐能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 要的任何天然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几个重要的概念: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恒定资源 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3、分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也离
不开资源。一句话,资源 (主要是指自然资源 )是人类社会得 以维持的物质基础。 从字面上看,所谓资源的“资”就是“可以提供的”, “可以利用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一切生产资
1、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
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矿
产资源,铜、石油,土壤资源) 。 • 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 资源 。如:生物、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 • 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
要采用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的概念。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
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 新的利用能力。如: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
维持持续产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意味着须
抑制当前的消费。所放弃的这一部分消费可看作
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为后代在资源上得到了平 等的机会和权利。
受制于政治和市场力量。技术革新对于经济可行性的变化 起着关键作用。
探明储量与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 都不一样。(不同品味铜矿)
4、远景资源
【远景资源】指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 资源藏量尚未查明,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远景资源估计常用方法: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
1、最大资源潜力 2、持续能力 3、吸收能力
4、承载能力
1、最大资源潜力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 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各种流动性能源的估算:
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最大自然能量潜力目前获取量1千万倍, 前景美妙。
生物、土地、海洋资源的总潜力目前人均的100倍。
但是这种“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和权利”很可能
在其他方面又失去了。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力水 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关于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程度观点
从费用—收益的角度:在某些情况下把某种可更新资源利 用到耗竭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人类道义——保护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上述思想是受诅 咒的。 生态学角度:长远来看,遗传基因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 对于人类的支持系统是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