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后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探析
“市管县”与“省管县”利弊比较分析
“市管县”与“省管县”利弊比较分析通过对“市管县”和“省管县”进行理论界定。
井比较分析了“市管县”和“省管县”各自的利弊,指出“省管县”在理论上仍不具有成熟性,在实践探索中仍应耐心试点,尤其是要分别选取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只有试点成功后方可在全国推行。
标签:“市管县”;“省管县”;利弊1基本概念的理论界定1.1“市管县”体制“市管县”体制是指以中心地级市对其周围县实施领导的体制。
“地级市”分为兰种:一是地市合并型,即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省直辖市与地区行署合并;二是合并升级型,即地区行署与所在的县级市合并升格为地级市;三是县改市型,即将新设的县升格为地级市。
我国“市管县”体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全国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实行了省政府领导下的“市管县”体制。
1.2“省管县”体制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张斌介绍,“省管县”有两层含义:一是财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在财政预算编制上,由省直接对县编制预算,在收入划分上,也由省对县直接划分;二是完整的政府管理体制上的“省管县”。
最先在我国实施“省管县”改革的是浙江省,其进行”省管县”改革是从“县财省管”开始,即财政上的“省管县”。
而我国目前只有海南省实行了完整意义的“省管县”,仍维持了省——市(县)——乡(镇)三级地方政府体制。
2实行“市管县”后产生的利弊2.1“市管县”体制之利我国的“市管县”体制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在特定的时期内对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而言,“市管县”体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政治方面,它将省县之间一级政权由虚置变为实权,从而加强了对县域的行政管理,适应了改革初期相对落后的时代条件,避免了由省直管县的幅度过大、负担过重而导致的管理低效问题,在经济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一、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中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存在: 行政层级过多,以至于机构繁杂臃肿,造成了政令滞后;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概念混淆,层次混乱,造成了较多同音甚至同名的行政区划; 直辖市数量太少,导致各省之间、市县之间发展水平悬殊等问题。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已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 一) 我国行政区划层次过多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但在经济较为繁容的地区,为改善城乡和工农的管理、沟通隔阂,打破条块管辖的障碍,充分提高城乡各方面的能动性,开始施行市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
于是在市管县的地方实行区划四级制度,即在省和县中间增加市一级的行政区划。
中国在这种的情况下,机构繁杂,工作人员众多,不利于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滋长了官僚主义。
并且,由于我国层次划分过多过杂,导致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效率低下,导致信息失实,进而对上下级政府之间决策的落实、执行产生影响。
( 二)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较为杂乱行政区划的单位名称,应当具备特定性与高度区分性。
所谓高度区分性,就是指从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就能知道其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进而与其他行政区划区别开来。
而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杂乱,存在一名多义与一义多名的现象。
首先,一名多义主要体现在对市和区的多义,致使行政区划不具有特指性。
例如在我国现行区划中,可以将市分为直辖市、设区的市以及不设区的市,此外还有副省级市以及省辖市。
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乡镇地名也带有市字。
以至于让人无法分辨市字在我国究竟属于哪级行政区划。
再者,涉及区字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也具有多种含义: 有一般的地级市辖区; 相当于县级的特区; 相当于地级的地区。
可见我国目前所有的层级中,都有以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其涵盖范围已复杂到了滥用的地步,国家应出台新的规定对区滥用的现象加以规制。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
随着2010年的走近,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开始提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目前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强县扩权”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试点县财政困难的现状。
“省直管县”后,省级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仅是“直达”。
也就是说,新体制下试点县收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在总量上是不变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的状况。
(二)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省直管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进一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
但目前来说,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不够。
(三)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
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
据调查,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省管县体制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有所调整,但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随之改变,因而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的状况。
“省直管县”: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 省直 管 县 ” 体 制 是指 省 、 市、 县 行 政管 理关 系 由“ 省— — 市—— 立 起 来显 然是 不适 宜 的 。这就 导致 其对 县 的管理 的 效力 要被 打上 一 县 ”三 级 管理 转变 为 “ 省— — 市 、省— — 县 ”二级 管理 ,对县 的管 个 大大 的 问号 ,更与 我 国推进 依法行 政 的大趋 势严 重 不符 。
因 为县 域经 济是 中 国社会 经济 的基层 单元 。 “ 市 管县 ”体 制本 来 的
解决 “ 三 农 ”问题 必须 首先 强县 , 理权 力 的下 放 ,激 发县 域 经济 发展 活力 ,进一 步加 快县 域 经济 的发 家 政 治行为 和经 济发 展 的聚结 点 。 展步伐。 “ 省直 管县 ”一个 最主要 的特征 ,即是权力 的下放与扩大 。试 点
体制 、转移 支付 、财 政结算 、收入报 解、 资金 调度 、债务管 理等各个 步侵 害县及 农村 地 区的利 益 , 从而 形成 所谓 “ 市压县 ” 、“ 市卡 县 ” 、
来 一些地 方政府 ,尤其是 浙江省 相关 改革探索 的积极 回应 。就 目前 隋 建立 必须 要有 其 合法 性 ,包括 其成 立 的依 据如 宪法 、法 律或 行政 裁
况 来看 ,现 行 “ 市 管县 ”体 制 已不 适合 市场 经济特 别是 区域经济 发展 量权 地 级 市政府 组 织也 不例 外 。宪 法和 法律 显然 不 能为地 级 市 的
而 另一个 角度 即是说 ,试点 县 ( 市) 将享 有部分 自行 审批 或核准 的权 大车 ”现 象 J 。除 省会城 市和 一些 中等 发达 城市 带动 力量 较强 外 ,
一
现 阶段的实践 中主要体 现在财政体制上 的省县直管 。 财政体制上 的 “ 省 县 区 ,更 为严 重 的是 当前 行政 管理 层 级过 多 , “ 市 管县 ”体 制效 率
省直管县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研究
[ 收稿 日期 ]20 0 9—1 0 l一1
[ 作者简介 ] 蔡
路 (95一 , , 黄石人 , 18 )男 湖北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 济学院 0 级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 7
截留, 信息沟通受到阻滞。而且 , 现在地级管理层 级行 政成本 过 大 , 增设 一 个 地 级行 政 层次 就 增 加 很多机构和公务人员 , 增加社会负担 , 加大了管理 成本 。 3 小马拉 大车 , . 束缚县 域 经济的发展
我 国 目前 的市 管 县 体制 , 要有 以下 四种 类 主 型: 一是 地市合 并 型 ; 二是 原来 的县级 市升 格 为地 级 市 ; 是将新 设 的县 级市 升格 为地 级市 , 三 实行 市 管县 ; 四是 将 县 直 接 升 格 为 地 级 市 实 行 市 管 县 。 在体 制转 轨 的初 期 , 一 体 制 较好 地 解决 了农 村 这
式来 避开 法律 矛盾 。 由于这 二者 的关 系是 事实 上 的 “ 管 ” 所 以其 缺 乏 法 律 依 据 的 问 题 更 加 突 直 , 出, 与政府 依法 行政 的原则 要 求相 背离 。 2 增 加 管理层 次 , . 降低 管理效 率 , 大管理 成 加
太
、
当前我 国市 直管 县体 制 的成 因与弊端
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 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 战略 目标 ,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制保 障。
在此背景下 , 总结“ 市管县” 体制弊端 , 对推行省
直管县 体制 的理 论 探 讨 和道 路 探 索 , 已显 得 必 要
而又迫 切 , 有重 大 的实 践意 义 。 具
政府层级改革视角下的省直管县改革研究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行政 学院 , 宁夏
摘
银川 7 5 0 0 2 1 )
要: 省直管县改革是政府层级 改革的必由之路 , 在 改革的过 程 中, 应充分认 识到 省管县体制改革衍 生的诸
多问题 。要上 下联动 , 统筹兼顾 、 循序渐进地推行省直管县改革。
关键 词 : 省直管县 ; 政府层级改革 ; 路 径 选 择
的难题 。
新 中 国成 立后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宪法 》 明确 做
出规定 , 我 国的行 政 区域 主要 分 为 省 、 县、 乡 个 层 级 。这 从法 律 层 面 彰 显 了县 的 极 端 重 要 性 。但 自 2 0世 纪 8 0年代 初 起 , 原先 作 为省 级 政 府 派 出机 关
体制还 会衍 生一 系列错 综 复杂 的社 会矛 盾与社 会 问
题, 如 日益 加剧 的城 乡发展 失衡 问题 , 积 重难 返 的
的形 式直 接 面对 广大 民众 。虽然 民国政府设 立 了最
农 问题 , 愈 演愈烈 的腐 败 问题 , 此起 彼伏 的群 体性事
基层的治理单元—— 区公所 , 取代县成为 中国最基
的“ 地区” 一级 政府 通过 地 改市 、 地 市 合并 等 方 式趋 于实 体 化 , “ 市管县 ” 体 制 在 全 国迅 速 普 及 推 广 开
来, 逐 步形成 了县 级市 、 地级 市 、 副省级 市 、 直辖 市 等 不 同级别 的市建 制 , 并 衍生 出“ 市 管市 ” 这一 世 所 罕
不 断深入 、 交通 通讯 手段极 大改 善 、 民众改革 呼声 高
涨 的大 背景下 , 推行 省 直 管 县 已然 成 为行 政 体 制 改 革 的 战略 选择 。近 年 来 , 浙江 、 海南 、 重庆 、 湖北、 广 东、 吉林 、 宁夏 已经 率先开 始 了从 省 财政直 管县体 制 改 革到 强县扩 权改 革 的试 点 探 路 , 并 把提 高行 政 效 率、 壮 大县域 经济 作为新 一轮 省直管 县改革 的 目标 , 努力探 求破解 行政 省管 县这一 困扰 了 中国 = i 十多年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政府层级改革的必由之路
县域 经 济 是我 国 区域 经济 的基 本 单 元 。但是 长 期 以 来 , 由于城 市改 革 和发 展 的任 务极 其 繁 重 ,县域 经 济发 展 的 问题 一 直 没有 真 正提 到 国家 战略 层面 。随 着经 济 的 发 展 ,县 域 经 济 的发 展 直 接 牵涉 到 整 体 经 济 发 展 的水 平 ,事 关 国 家 工 业 化 和 城 镇 化 的 实现 ,事 关 “ 城 乡二
中 国行 政体 制 改革 的路径 选 择之 一 。
一
长 率接 近两 位 数 ,创 造 了中 国奇迹 。但 受制 于体 制 及政 策 因素 的影 响 ,中 国城 乡发 展差 距却 是 越来 越 大 ,以至
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战略意蕴 ( 一) 有 利于 加快 县域 经济发 展
、
于城市发展像欧洲 ,农村发 展像非洲 ,全 国发展像拉丁 美洲 。尽管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较大 ,但 与我国农业 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要求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欠
的能力。再次 ,省直管县后 ,县级财政留成 比例增加 ,
农村 ,促 进农村经济繁荣与发展壮大 县域 经济密切相 可以使县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最后 ,实行 关 ,需要新理念 、新思路 、新举措 ,尤其需要在政策 、 省 直管 县 ,省 县互 动 ,不仅 有利 于加 强 省对 落 后县 的了 体 制 、机 制 等方 面进 行 改革 和 创新 ,而 新 的政 策和 制 度
集 出 台大量 与 三农 有 关 的政 策及 文件 。这 充 分 表明 ,中 元”问题 的解决 ,也关系 ̄ 1 2 0 2 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央将三农问题提 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中国经济 目标的实现 。如果县域经济发展乏力,则势必会影响和 建设战略重心也开始向农村倾斜 ,并尝试通过省直管县 体 制 改 革 来 积 极 探 索 解 决 统 筹 城 乡一 体 化 这 一 历 史难
以省管县体制构建我国地方行政层级的思考
区, 重点是县 财政直接对省负责。特别是 2 2 0 年。浙江省委 O
国土资源、 交通、 建设等行政权限下放到县。这一政策, 有
地级市对县域发展 , 虚的指导多。实的投入少。这完全背离 以 “ 能放都放”为扩权的总体原则, 将涵盖了 计划、 外经贸、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 . 县体制越来越严重地阻碍 利于行 政管 理和决策更加贴近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对加 县域经济的发展。这是促使官员、学者思考改革 “ 市管县” 快经济发展 起到了良好的 促进作用。对 “ 市管县” 所形成的 体制最根 本的 原因。 设置 “ 市管县”的初衷是为了发挥中心 体制性障碍也 有所突 破。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
到 20 年底,全国共有地级行政建制 33个,其中地级 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政府债务课题组的课题报告 05 3 市 23 8 个,占到近 8%,管县 的地级市数量 占全 国总数的 《 5 关于中国 方债务问 的地 题及其对策思考》指出,地方政府债
7%以 j 市管县已 o 上¨。 成为中国 地方行政体制的 主要形式。
1 严重增加了国家财政 负担,其本质是增加 了纳税人的 .
低中央政府政策 传递过程中被多层折射后的失真,地方各级
政 府之多机构和公务人员,膨胀了 2 负 我国目 担。 前有五级政府, “ 按 职责同构”原则, 每级政 护国家的政治稳定。 ] 府班子齐全,上下口径一样。有一级政府的设置,相应就有 国家 行政管理队伍, 增加了 社会事务的审批环节, 总体上降
政阻 力。 在市管县体制下, 过分倚重行政力量往往容易导 方和中央 财政支出中占了 很大的比 , 重 加大了两级财政的分 行
[ 收稿日期]20 一 7 0 06 o — 9 [ 作者简介]陈达云 (98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教授;邓 速 ( 8 一) 15 一) 1 l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9
浅析当前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
浅析当前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作者:邢慧颖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市管县”体制越来越呈现出很多矛盾和问题,“省管县”体制改革呼之欲出。
本文通过分析,来展现省管县体制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省管县;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10-012011年3月16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这让省管县体制改革呼之欲出。
一、实行省管县体制的可行性所谓省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实施省管县体制改革,其可行性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第一,国家宪法为省管县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体制为…省—县—乡‟三级,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这里的“较大的市” 目前全国共有大连等18个城市获得了批准,是由国务院依据《地方组织法》规定认可的。
第二,能实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动态协调。
根据管理学原理,“在组织的整体结构中,在管理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就越大。
”一个组织的管理层级应保持一个合理数量,这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三,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改革的物质基础。
过去由于科技、交通等方面发展缓慢,使得上下政令的传播比较慢。
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探讨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2—0 6
作 者 简 介 :缪 匡 华 (9 2一 , . 建 寿 宁人 , 建 江夏 学院 公 共 管 理 系主 任 、 授 。 16 ) 男 福 福 教
的 全 面 改 革 , 然 会 有 来 自原 有 体 制 和 观 念 的 各 种 挑 战 , 此 , 根 据 不 同 省 份 、 同 地 区 的 实 际 情 况 , 必 因 应 不
稳 步 推 进 省 直 管 县 行 政体 制 改 革 。 关 键 词 : 政 管 理 ; 直管 县 ; 制 ; 革 行 省 体 改 中 图 分 类 号 : 6 D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9 (O O O 。 1 一O 17 — 1 92 1 )2一 0 7 4
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探讨
缪 匡 华
( 建江夏学院 公 共管理系 , 建 福 州 300) 福 福 5 1 8
摘
要: 随着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壮 大 , 领 导 县 体 制 的 弊 端 日益 显 现 , 直 管 县 体 制 取 代 市 领 导 县 体 市 省
制, 已成 为社 会 发 展 的趋 势 。省 直 管 县 体 制 涉 及 到 经 济 体 制 、 政 体 制 、 政 管 理 体 制 和 利 益 分 配 机 制 财 行
21 0 0年 第 2 期 ( 第 10期 ) 总 2
福 建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ui mi i rt n I si t o r a o j n Ad ns ai n t u e F a t o t
论“省县直管"的探索和实践
作 者 简介 :张 一明 ( 1 9 8 8 一 ),男 ,福 建泉 州人 ,广 西师 范大 学政 治与行 政 学 院马克 恩主 义哲 学2 0l l 级研 究
生。主要 研 究方 向:马 克思 主义 哲 学与 当代 社 会研 究 。
Hale Waihona Puke 王瑶 ( 1 9 8 8 一 ),女 ,湖 北武 汉人 ,广 西师 范 大学政 治 与行政 学院 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2 0 1 2  ̄. 研 究生 。主要 研 究
律 规定来 看 ,我 国行 政 区划 实行 的是省 (自治 区 、直 辖市 )一县 ( 市) 一乡 ( 镇) 三 级体制 。但是 长期 以来 ,我 国地方 行政 区域划 分形成 了省 (自治 区、直辖市 )一市 ( 地盟 )一县 ( 市) 一乡 ( 镇 )四级的 格 局 ,明显违法 了宪法 的规定 。 “ 市 管县 ”体制从 上世纪 8 0 年代初 开始成 为我 国最基本 的行 政体制 ,尽 管 在特定 的历史 条件 下 曾发 挥过 积极作 用 ,但 是其 缺乏法 律依据 、行政 管理效 率低下 、导致 市县利 益矛
方 向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与 当代 社 会 研 究 。
公 共 服 务
乎 所有 的直辖市 、省会 、大城 市都实行 了市管县 体制 。 1 9 5 9 年 ,全 国人 大常务委 员会通过 了 《 关于直辖 市和较 大的市可 以领导县 、 自治 县的决定 》,以法 律 的形 式肯定 了市领导县 体制 ,直接推动 了市管县体
关键词 :省县直管 ;市管县 ;改 革
中图 分 类 号 :D 6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我 国宪法第 三 十条规 定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的行 政 区域 划分如 下 :( 一) 全 国分为 省 、 自治 区、直 辖
省直管县体制下市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 0 1 4 年9 月下 第2 7 期 总第5 7 3 期
省直管县体制下市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 光 辉 张 书钦
(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 河 北
保定 0 7 1 0 0 0)
【 摘 要 】 省 直管县体制就是 由 “ 省一 市一县”三级体制转变为 “ 省一 市、省一 县”二级体制 ,由省代替 市直接管理县 。 但在 实际运作 中,地级 市与县并没有完全分 离,并且 出现 了各种矛盾和 问题 。突 出表现为财权 与事权不 匹配、权力下放 不彻底
三 、结 语
种 真 空 状 态 , 日久 必 然 造 成 权 力 的滥 用 和 腐 败 的 滋 生 。 二 、省 直 管 县 体 制 下 理 顺 市 县 关 系 的 对 策
( 一 )重 新 定位 省 、 市 、县 关 系
一
方面 ,从省县关系看 ,省级政府要给予县级政府更多 的 自由权 限 ,包括 行政审批权 、财权 、事权等 。将原来省辖 市政府及其所 属部 门及 部分省级政府及其所属部 门的行政管 理权下放 给县 一级 。对 经济事务 要争取做到能放就放 ; 对各 项社会管理事 务 ,则应从 实际情况出发 ,加以区别对待 。要 进一 步增强县 级 的财力 ,加大对县 级政府 的各 种支持力度 , 增强县 的 自主权 。对关 系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的事项免 去 中间环节 ,县直 接向省进行报备衔接。另一方面 ,从市县 关 系看 ,市级 管理 的范围缩小 ,管理 内容和管理方式趋 向专 业化 ,由指导 角色转化 为省政府与县 ( 市 )政府之间的协调 员 与 联 络 员 的角 色 。 ( 二 ) 推 进 市 、 县 政 府机 构 改 革 市级政 府方面 ,省 政府应建立 市级政府 利益补偿 机制 , 弥 补 强 县 扩权 后 市 级 政 府 利 益 损 失 。省 级 财 政 应 该 适 当通 过 增加 转移支付等方式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帮助地级市尽快 度过 改革 过渡期 的 “ 财 政危机 ” 。其次要 适度平衡 市县之 间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省管县”改革是指以省为统筹,将原有的地级市及县级行政区划体系改为“省管县”的行政体系。
最初的“省管县”改革始于1994年,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改革内容、效果评估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对“省管县”改革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不断增加,但每个县级政府的规模和力量相对较小,难以承担越来越大的行政管理任务。
加之县级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地方税收,地级市与县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导致县级政府总体财政水平较低。
此外,县级政府之间边界划分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度。
因此,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思考如何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提高县级政府的权力和管理效率,并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绩效。
二、改革内容“省管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本的地级市和县级两级行政机构改为省级管理下的县级行政机构,即取消地级市设立的县辖市、区、县级行政区划,将原本的县级行政单位(县、市区)直接置于省级管理之下。
具体而言,改革前,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体系包括地级市、县、县辖市和市区。
改革后,县辖市、区划及原有市区合并为县,直接划归省级政府统一管理。
三、效果评估在改革后的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对“省管县”改革进行了尝试,初步实现了以下效果:1. 简化政策执行和管理:省级领导和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协调、统筹2. 增强县级政府权力:取消地级市的介入,使得县级政府的权力得到提升3. 提高县级政府财政收入:省级政府可以较为直接地安排县级的财政收入 4. 增强县级政府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县级政府积极配合,协助县级政府应对困难四、问题解决现实中,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政策背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改革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改革过程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行政区划不合理:改革后,一些县级行政区划的规模和人口较大,导致省级领导更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统筹2. 职能转移难度较大:由于县级行政区划行政权力的提升,涉及职能转移的难度较大3. 跨区域合作难度大: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一些县级行政单位之间进行合作和协作的难度也增加了总之,“省管县”改革是为了促进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但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政策环境和现实需求。
省直管县背景下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探析(上)
省直管县背景下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探析(上)作者:刘安庆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4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
”作为一种顶层安排,报告并提“行政层级”、“行政区划设置”两个优化,从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两个层面来看,后者是前者的应有之义,并为前者提供保障与巩固措施。
相比于十七大报告“减少行政层次”的论述,说明行政层级的优化探索将进一步深化并触及更多实质内容。
实际上,从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试点”,相关改革探索就一直不断,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扩权强县探索,到多层面的省直管县改革探索,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探索的主攻方向“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试点省份的实践成效很明显,行政层级改革的方向也越来越明晰。
下一步,省直管县改革探索肯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省直管县改革,从文字表面看,好像不涉及地级市。
但在省直管县改革中,地级市是不可逾越的焦点,如何优化地级市内部行政层级,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地级市行政层级基本现状和主要弊端(一)基本现状:三级体制1、地级市行政层级的产生。
《宪法》第30条规定,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按照《宪法》规定,省以下地方行政层级为三级,即省—县市—乡镇,县与市是两个平行的行政区域。
1982年,中共中央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管县管企业”。
年末进行地市合并试点,中央批准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撤销原有的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确定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基础逐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此后,各省纷纷推进“市管县”体制,地级市行政层级逐步形成,地方行政层级演变为四级,即省—地级市—县(县级市)—乡镇。
关于如何在我国进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探索
re鹊sl黟lIrI朋ts, 锄d maIly otller complcX is跚懿.As a far-reac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g impact ref.0rm,
it must staIld lasting锄d r印eated tests勰d v耐ficatio撼.11lis p印%廿1erefore,
setting tlle coun哆dire吐ly und髓the pr0诋晒al 90v锄ment system鹤its r器earch project,att衄pts t0 explo∞Ⅱle fb嬲ibility ide嬲,st印s,舔well勰s啷e policy
provincial
system at home谢m those success丘ll cxperienc铝iIl oth盯
maj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by aIlalyzing the c啪嗽lny province adIIlillistrate
count)r syst锄in e虢ct锄d expoullding c鲋ainty,鼬ibili劬illlport锄ce觚d
pr印删io邶of act acC0rding t0
refo皿:Breal(a local protectiollism and cultiVate
unified market system,fhr吐l盯alter me劬ctions of me gov锄m饥t锄d st锄dard
90VenlIllent beha听or,a由砸t admiIlistration of the pr01mce le、rel 90Vcn姐ent eXtent
deVelopment.From雠irr印laceable role,but够me estdblishment of China's
省直管县体制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省直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实行省直管县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省直管县改革的基本情况目前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一是“强县扩权”改革;二是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
关于“强县扩权”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
关于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革县乡财政的管理方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管县’的改革试点。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二、对目前省直管县体制的几点思考(一)要客观评价市管县体制。
目前,各种媒体对市管县体制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指责之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管县”体制缺少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层次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在省与县之间没有“中间层次”。
二是“市管县”体制增加了层次,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
三是市管县体制下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市管县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的经济发展,但是,并非所有的市都能起到这一作用。
我国省直管县改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理配置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权限的对策措施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涉及省、市、县三级权力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如果试点县改革不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更高层次上致力改革,则传统体制下的权力配置种种弊病就无法根除。因此,试点省的省委、省政府在设计改革试点方案时,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市级政府担心的一些问题给予充分考虑,尽可能兼顾市、县双方的利益。同时,希望市级政府顾大局,不算小账,妥善处理市、县利益关系,认真协调解决试点县中的具体问题,积极支持改革试点,以互利共赢的心态对待试点县,促进区域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四)实现政府权力的有效下放与彼此协调。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体制内部考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更要关注从行政架构上寻找新的突破和政府创新,应当循着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政划分和财力合理配置这一主线,建立权力下放的有效机制,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匹配体制,渐进地实现财政直管、行政直管的过渡,并必须用法规的形式明确省级部门以及市、县两级政府的权限和职责,着眼于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实现省、市权限的有效下放与对接,巩固和保障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的成果与经验。
省管县--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观照——中国地方行政层级的优化改革
“省管县”: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观照——中国地方行政层级的优化改革韩春晖(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 102249 副教授)摘 要:中国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历史周期表明:不论“二级制”,还是“三级制”,总会出现某一层级直接管理的下级单位数目过多,此时总会面临上级能否对下级有效管理的难题。
我国地方行政层级的改革进程经历了从“市管县”到“省管县”的变迁,而“省管县”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目标都存在多样的可能。
今后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管理半径、监督制度和职能转变等诸多因素,提高可操作性。
关键词:行政层级;省管县;职能转变;监督制度中图分类号:D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78(2011)01-115-08引 言“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
”自古以来,如何对县进行有效的治理都是中国行政体制变迁的关键因素,它成为协调与平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中国政府组织和运行法治化的前提要件,是完善和发展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制度基础。
近些年来,中国许多省积极探索“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正是试图通过减少地方行政层级,提高中央政府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促进县级政府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扭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失衡,重新建构合理的地方治理结构的制度实践。
目前,中国纵向的行政层级为五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县级市)——乡、镇(自治乡),由于乡、镇一级并非普遍存在的实体性层级,在城市的相应层级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即街道办事处,因此,一般认为我国地方层级的常态为“省——市——县(县级市)”三级制。
而所谓“省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的行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县”二级体制,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管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管县”模式,其内容包括人事、财政、计划、项目审批等原由市管理的所有方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省开始试点“省管县”的改革,试点县市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较大范围地享有直辖市的待遇,开这一行政体制创新之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直管县后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探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
”以这一顶层安排为标志,中央编办2011年在河南、广东等8省展开的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进入到深入推进阶段。
省直管县,在省、县之间减少了一个行政层级,但在省直管县之后,如何优化行政区域大为缩小的地级市内部行政层级,也是十八大“优化行政层级”要求的当然内容和不能拖延的现实课题。
一、地级市行政层级基本现状和主要弊端(一)基本现状:三级体制。
目前,全国共285个地级市,行政层级形态主要有三种:一是不设区县(及县级市,下同),市直管镇街,如东莞、中山等市,为地级市行政层级的改革优化提供了一种方向和榜样,不是本文作为问题研究的对象。
二是只设区,区下设镇街,如鄂州、莱芜等市;三是区县兼有,区县下设镇街的,绝大部分为此类。
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街道为派出机关,不是一个行政层级,但从实际设置和运行看,已膨胀固化为等同乡镇的行政层级。
《组织法》对市辖区政府没有明确定位,但在有关表述中将其与县政府并提,实际运行中,显然是独立的行政主体,除公安、国土等少数上级垂管部门外,机构设置与县同构,与市对应。
因此,后两种类型本质上是一种体制,即“市(地级市)—县市(县级市)区—镇街”三级体制。
与古代的秦、宋等朝和现代的美、法等国相比,均多出1-2级。
(二)主要弊端:三个导致。
一是导致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成本过高。
多一个层级,就多一层政府机构,机构数量、行政人员必然加倍增长,行政经费不断攀高,“吃饭财政”屡见不鲜。
在2007年各国行政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排名中,中国以27.6%位居榜首,远高于6%的平均值。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统计局的调查报告,2005年到2010年,我国行政经费以年均约一千亿的速度在递增。
二是导致行政效率降低、群众负担加重。
行政层级的增加必然拉长许多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环节和时间,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的降低,群众办事更加费时费力费钱,进而加剧行政人员和行政经费的增加,加重群众的税收和经济负担。
《福布斯全球税务负担指数》显示,2009年中国百姓的税务负担列全球第二。
三是导致资源整合受限、一体发展受阻。
在地方利益驱使下,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比较明显,保护主义盛行,使纵向的层级分割和横向的区域分割,如同“看不见的墙”对经济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产生刚性约束,跨层级跨区域流动困难,限制了资源整合和结构升级,阻碍了一体化发展的深入。
二、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的驱动力及可行性(一)驱动力:内外兼具。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迫切要求打破现有行政层级,在更广范围和区域内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推动政府纵向减少行政层级,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
二是国家对于改革规律的顶层把握,决定了改革新的主流是“优化行政层级”,将行政改革从横向的同一层级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量变改革,深入到纵向的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减少层级”的立体式质变革命。
三是县域经济地位日趋重要,其GDP超过全国的50%,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部分,但由于大部分经济社会决策权都属地级市,县级政府的公共行政创新精神和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突破束缚、自主发展成为其自然愿望。
四是基层和群众对服务型政府的期待,对在更好层次上享受更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更公平、完善的经济和市场机制,更稳定的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更丰富、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等的期待,使他们成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二)可行性:四个有利条件。
一是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为行政层级改革提供了制度基础。
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领域逐步缩小,行政审批项目不断精简和规范,与之相对应,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
这为推动政府机构体系由多层次、小幅度向少层次、大幅度的扁平化方向转变提供了制度基础。
二是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此消彼长,为行政层级改革提供了能量积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政治因素由经济活动的内在依据转变为外部条件,经济的横向联合逐渐取代纵向的权力传承,上下层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在经济上日益淡化。
区域经济关系走强,行政隶属关系弱化,其能量的不断集聚必然到达减少行政层级的质变临界点。
三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为行政层级改革提供了配套准备。
城乡统一的规划建设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社会管理机制、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已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基本形成,为行政层级改革准备了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
四是电子政务与交通条件的发达,为行政层级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网上办公、远程会议等等的产生,城际轻轨、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现代化水平及行政管理能力和效率,信息传递、事务办理、审批许可、交往交流等日益简单高效,使扩大政府管理幅度成为可能。
三、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基本思路是:市县分治,市管三式。
市(地级市)县(及县级市)分治,回归宪法规定。
将市县由上下隶属关系调整为左右平行关系,按照宪法第30条规定都由省直接管理。
市与县为一级体制中的两种类型,市作为城市型政区,管理定位是城市本身的治理和发展;县作为广域型政区,管理定位是乡镇农村的治理和发展。
这与目前政界、理论界研究推动的“省直管县”是一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市县分治”不是取消地级市,不是降低它的行政级别,而是缩小其管辖范围,让其主要建设城市、管理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地级市管辖范围小了,但内部层级没少,依然是市、区、镇街三级。
如何把三级变两级,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市管模式之一:市辖区直管社区,取消镇街层级。
这对城区较大的城市较为适宜,也可把区适当划小,适度增加区的数量,把原镇街的工作人员向上充实到区,向下充实到社区,把社区做实,拉近干群距离,这对当前大多数新兴城市加快完善社区功能尤为必要。
在这方面,新加坡(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会城市主城区的人口数量)中央政府直管社区,都能管控井井有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市管模式之二:市直管镇街,取消市辖区层级。
这比较适合总体管理幅度不大但郊镇比例较大的城市,将区的工作力量分流到市级和镇街,由市直接与镇街对话,将管理触角伸至镇街。
在市直管镇街行政体制方面,东莞、中山等市提供了成功范例:东莞市,区域面积2465平方公里,直辖28个镇、4个街道;中山市,区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直辖18个镇、6个街道。
市管模式之三:主城区设区撤镇街,城区以外设镇撤区,区镇分属市管。
这种模式是上两种模式的结合,着眼城区部分与乡村部分功能特点的不同,将城区以外的镇从区的管辖范围内划出,由市直接管理,从而形成市直管区和市直管镇并存的体制。
同时,撤销城区内的区属镇街,将其工作力量充实到区和社区,由区直接面对社区。
值得参考的是三亚市,区域面积1920平方公里,市直管2个区(区直管2个村、29个社区)、6个镇。
市管三种模式,以市县分治为前提,以城乡分治为原则,以减少行政层级为实质,从而达到全面减少行政层次的目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财政负担,提高政府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地级市行政层级改革衍生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衍生问题:三种可能。
一是地级市可持续发展可能遭受制约。
实行“市县分治”,地级市无法再从各县抽取、调用发展资金及其他资源,这无异于对地级市的“削肩断指”。
同时,地级市将面临与其他县在对省争取项目资金和区域内争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竞争。
二是政府无序开发现象可能滋现。
由于从县集中财力的渠道关闭,地级市在功能一时还难以完全转变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大干快上的开发冲动。
而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分治后的县建设热情会空前高涨,这很可能会忽视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功能协调,产业、环境与城镇开发之间的容量协调,形成“无序建设”局面。
三是干部职级待遇的衔接可能遭遇困境。
行政层级的减少,必然使一些行政干部面临升降去留问题。
如果说以往的改革都要考虑到群众的承受度,那么这项改革将主要考验官员的承受度。
好在这三种模式对职位减少不明显,对干部的心理冲击不会太大。
(二)对策建议:两个打造,三个坚持。
一是正确定位地级市功能,打造品质城市。
破除行政中心城市观念,依靠转变职能,发挥科技、资本、公共服务、先进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提高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建设现代化的高水平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
二是准确把握省域发展大局,打造市县“竞争—合作—分工”关系。
在全省发展战略框架下,加强对各自条件和优势的研究,立足长远,科学定位并谋划各自的发展,培育各自的核心能力和优势产业,形成并保持合理健康、合作共赢的经济形态。
三是坚持不损害个人正当利益原则,妥善安置干部。
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干部的才能和优势,以基本对等原则安置干部,最低限度是保持职级待遇不变。
同时研究新的行政层级框架下各级政区及其机构规格的定位,并探索建立职级分离、依据工作年限晋级的平衡性制度。
四是坚持与土地政策改革同步进行,解决发展城市和发展经济的良性促进。
市也好,县也好,主要功能还是发展城市和发展经济。
无论是发展城市还是发展经济,最重要、最紧缺的资源就是土地,而现在的土地政策对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利的,主要表现在住宅用地价格太高和工业用地价格太低,由此造成房价过高和工业用地的严重浪费,房地产调控越控越高,投资虚报多占地的现象比比皆是,从长远讲,这是不可持续的,从病根上讲,如此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土地政策出了问题。
五是坚持与财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解决地方事权大于财权问题。
一级政权有一级事权,也必然要求相应的财权、税基作为基础。
因此必须同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构建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理顺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关系。
同时,行政层级改革也为改革财税体制,解决地方事权大于财权问题提供了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