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合集下载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立足西安,面向西部,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基础教育事业,掌握外语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熟悉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外语教与研究工作,或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预期目标:1.热爱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科技能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能上优质示范课,进行课后反思,能准确透彻地进行评课,引领和组织团队开展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

3.具有问题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和学生及家长沟通,具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

4.紧跟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 践行师德1.1师德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学识扎实的好教师。

1.2 教育情怀1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 学会教学2.1学科素养熟悉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

2.2 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及特点,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等数据化资源,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成为既能从事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又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课程设置
1.语言基础课程
–英语听力
–英语口语
–英语阅读
–英语写作
2.专业课程
–英美文学欣赏
–英语语言学
–英语国际交流
–英语翻译与写作
3.实践课程
–英语演讲与辩论
–跨文化交流实践
–实习与社会实践
–创新与创业实训
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供个性化辅导与指导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
考核方式
•日常表现与学术论文
•学期末考试
•课堂演讲与展示
•项目报告和实习成果
实习机会
•提供与外企、跨国机构等合作的实习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习项目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奖励与表彰
•设立英语专业学生奖学金
•组织英语演讲和写作比赛,颁发优秀奖
•表彰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交流与合作
•组织师生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校讲座
•建立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学习
以上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致内容,具体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优质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机会的提供,我们有信心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专业人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34 试 34
2 34 试 34
2 34 试 34
2 30 试 30
2 34 试 34
2 34 试 34
2 34 试 34
1
0查 0
1
0查 0
2 34 试 34
2 34 试 34
2 34 查 34
2 34 查 34
2 34 查 34
1 17 查 17
4.5 75 试 75
5 85 试 85
5 85 试 85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扎 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宽广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强的适应性和 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学英语教学工作或在外事、经贸、旅游等领域从事英语翻译、商务管理 等涉外商务活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3、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4、具有第二外国语的基本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5、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6、“教师教育方向”学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英语教育科学发展与中小学教育改革 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较强的英语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 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7、“商务英语方向”学生掌握现代商务基础理论,熟悉国际商务活动领域的一般性知识, 具有较强的英语商务交际、商务写作、商务翻译能力,商务管理能力,以及协调各种业务关 系的能力;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 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汉笔译、汉英笔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为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商务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2.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一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3. 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法规和WTO规则,了解国际惯例并能灵活应用于实践。

4.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鼓励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C)和全国商务英语专业考试(TBEM)。

掌握以上考试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较强的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8学分。

其中选修课程共51学分,占31.1%。

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学分)81学分,占48.2%。

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3学分,纳入社会实践环节。

注:①课程学分数包括理论教学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

②表内“实践教学”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英汉双语语言基础和翻译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专业笔译和口译技能,具备较强的逻辑、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外事、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翻译工作、为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通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翻译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从事英汉双语转换活动所必需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

2. 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中外百科知识,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历史、文学、科技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翻译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一般应用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4. 本专业学生应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CA TTI)。

掌握以上考试所涉及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5.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二)能力要求1. 掌握口译及笔译基本技能和方法、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4.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8学分。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的英语人才,具有强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文化机构以及外资企业等上岗位,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文化、历史等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够翻译各种英语文献。

2.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和独立学习能力,能够运用英语查阅资料和进行独立学习。

3.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熟悉中西方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4.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境、表达出清晰的英语思想和观点。

三、培养内容:1.英语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英语阅读、英汉互译等。

2.英语文学、文化、历史课程:包括英语文学、英美文化、英国历史等。

3.翻译与写作课程: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实践、英语写作、交际文写作等。

4.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实践等。

5.选修课程:包括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报刊阅读、商务英语、留学指导等。

四、培养方式:1.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加强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等。

2.充实课外实践:通过参加英语学术、文化活动,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英语角、读书、辩论、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翻译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拓展英语国家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英语夏令营、国际深度游学、境外培训或访问,并考察英语国家的商业文化与生活习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化视野。

五、评价方式:1.学业成绩评价:采用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笔试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践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

2.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成绩、学科竞赛、学生干部、社团活动、实践经历等多个方面的考核。

1.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和特殊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明确的专业观念和良好的专业品格,具有英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英汉互译能力,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及方法,能在教育、文化、经贸、科技等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就业目标中学、培训机构英语教师;涉外翻译;考研、考公、出国深造。

(二)职业发展目标大学教授;外企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翻译。

二、培养规格(一)专业核心素质1.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2. 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巧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3. 熟悉英美文学的基本流派及其代表作品;4.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专业前沿动态;6.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非专业核心素质忠诚守信,敬业勤奋,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三、培养模式与特色(一)培养模式实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1.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全真环境教学;(2)小班授课;(3)“五项”技能强化训练;(4)外教沙龙教学;(5)一对一的口语训练;(6)“3+1”或“(2+2)”模式;(7)国外游学。

2.非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渗透非专业素质教育;(2)在专业素质教育的测评中体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3)“思政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特色理论课程实行开发内化教学;(4)实训项目和行为表现加强测评环节;(5)素质导师强化对学生的“五导” (观念引导、品格引导、知识引导、能力引导、方法引导);(6)成功内省;(7)成功案例库;(8)成功论坛;(9)头脑风暴。

(二)培养特色1.专业素质优势超强的英语听说能力。

2.非专业素质优势特别敬业;特别勤奋;特别诚信;特别能吃苦;组织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知识广博。

3.特殊素质优势具有出色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

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教育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教育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专业代码:670202专业方向:商务英语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弹性学制不超过6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立足岗位和职业的要求,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国际商务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辩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懂商务礼仪、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涉外商务接待、商务会谈、函电往来、开展涉外贸易、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面向商务贸易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72670202L722-09-99-004-99-00-00其他教学人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高级国际商务单证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证书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身心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具有适应外事工作需要的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2020级英语(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

2020级英语(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着“打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尊重个性,突出特色,追求应用”的思路,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与知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和相关的翻译理论,掌握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相关知识,能胜任外事、法律、商贸、文化、新闻、教育、旅游等行业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做到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会”;通过课堂教学和其它途径认知词达12,000个。

2. 了解英汉翻译理论,掌握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积累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具备较好的口笔译能力。

3. 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相关知识,熟悉文秘工作以及外事礼仪,能够处理办公室有关的中英文文件以及接待外宾等涉外工作,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三、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四、相近专业翻译、汉语言文学、经济管理。

五、专业主干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泛读、英语时文选读、中级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写作与修辞、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译汉理论与实践、汉译英理论与实践、交替传译、商务与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等。

六、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七、总学分、总学时及构成表八、毕业规定1、至少获得166.5学分(其中必修课138.5学分,选修课28学分)。

选修课中经管类、艺术类及自然科学与工程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表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签字(盖章)时间:年月日。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国际化,较好地掌握英语语音、语言、文化以及翻译技能,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能适应英语专业领域内各种语言运用和交际活动的应用性人才。

二、培养内容1、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语言学、实用英语、翻译等学科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强化提高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能力。

2、跨文化语言交际及实践: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需求和具体情境,能准确无误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活动,采用适当的语言和交际技能来表达思想观点、解释知识、传递信息、开展学术研究等。

3、英语现代翻译及文化传播:本领域的学科基础学习和培养,包括如何选取翻译内容,如何分析翻译对象文化等。

三、培养模式1、以学术导向为主:强调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深入掌握,追求学生的学术创新和科研实践,逐步提高所学内容和职业道德理念。

2、以教育导向为主:强调英语语言能力和跟国际接轨的文化素质,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具体方案1、教学内容1)语言基础课程:英语语音与音韵、英语语法与句型、英语词汇、英语听力与口语、英语阅读与写作等。

2)专业基础课程:实用英语、英语翻译、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口译与笔译、跨文化交际等。

3)实践性课程:口译实践、翻译实践、文化交流等。

2、教学方法1)教材为主:注重教材的选择和革新,配合学科门类和特点,邀请学术界和业界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共同合作编写大量更新和实用的教材和参考读物。

2)教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探究教学、案例教学、独立学习等,应用各类资源,创造多彩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机会。

3)教学与实践结合:学院的实验设备和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基础,着重营造课外实践的机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发掘自己的学科特长和爱好。

3、教学质量保障1)鼓励师生双方的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及其他专业相关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等部门从事外事、商贸、翻译、教学、培训、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

二、毕业要求及知识、能力、素质实现矩阵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六、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一)、综合英语(二)、综合英语(三)、综合英语(四)、高级英语(一)、高级英语(二)、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一)、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二)。

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安排表
说明: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表示,集中性实践课程以“★”表示,独立设置实验(含实训)课程以“■”表示,非独立设置实验(含实训)课程以“●”表示,素质拓展课程实践学分以“◆”表示。

2.每学分对应16学时。

3.模块课程选修17学分中必选一门二外4学分。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语言基础培养:包括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口语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2. 文学与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需要学习英美文学、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3. 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的知识,了解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以及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和技巧。

4. 翻译和口译能力培养:学生需要通过翻译和口译的实践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和口译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双向翻译和口译工作。

5. 文案撰写和编辑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学习文案撰写和编辑的技巧,包括新闻、广告、宣传材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案写作和编辑。

6.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和礼仪规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7. 实践能力培养:学校通常会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或实习活动,如在企事业单位、外语培训机构、媒体机构等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

8.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为学生今后在教育、翻译、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和能力。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中小学或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语言教学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的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7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中小学或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语言教学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的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
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
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7分。

其中选修课程共51学分,占30.5%。

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学分)67学分,占40.1%。

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3学分,纳入社会实践环节。

注:①课程学分数包括理论教学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

②表内“实践教学”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③“√”表示该项实践教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所在学期。

五、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六、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英汉口译、汉英口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导论、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英)、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

七、授予学位
本科总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的毕业生,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XX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八、实践教学
(一)“军事技能”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期末举行,时间一般为2周。

(二)“社会实践”3学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落实,团委和招生就业指导处协助开展具体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认定学分。

(三)“课程实践教学”4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9学分,大学外语教育课程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学35学分。

(四)“专业实践”6学分:学院在第二至第七学期的第19-20周由组织实施开展“实践教学周”活动,每学期1学分。

(五)“专业实习”3学分:在第八学期的第1至8周由学校、系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或者学生本人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提交《实习报告》,被评定为合格者取得3学分。

(六)“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在第七学期完成论文命题、材料准备及框架设计,第八学期第13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初稿、修改及答辩,合格者取得4学分。

(七)“创新能力”不作具体时间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科技创作活动,对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竞赛获奖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
学分,最高4学分。

附表一
通识教育课程
注:①“社会实践”3学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落实,团委和招生就业指导处协助开展具体工作。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社会实践1》,共1学分,于第二学期认定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团委组织《社会实践2》,共1学分,于第七学期认定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招生就业指导处组织《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1)、(2)》,共1学分,38学时,分别于第二、第七学期开设,每学期0.5学分,分别为18、20学时。

②《形势与政策》课在第1-4学期每学期开设8学时,共32学时,每个学期安排考核并录入成绩,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

③《体育》课1学分/学期,2学时/周。

有较高的专项技术技能并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校运动队队员,可由体育俱乐部考核冲抵相关体育学分,由公共课教学部负责。

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2学时/周,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

⑤通识教育选修课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4学分。

其中,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社会
科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少于2学分。

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Flash 动漫制作》、《Office高级应用》五门课程中任选修一门,每门课程2学分/学期,3学时/周,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达到二级水平,可计自然科学类课程2学分。

具体实施方案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负责。

附表二
大学外语教育课程
附表三
注:①专业选修课程须修满37学分。

②课程名称前带“*”为考试课程,其他为考查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