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腹泻症状的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猪传染病鉴别诊断(独家整理)

猪传染病鉴别诊断(独家整理)
②仔猪:呼吸困难、打喷嚏、肌肉震颤(抖)、后肢 麻痹、共济失调、嗜睡,耳—发紫;皮肤—发绀
①主要病变为弥漫性间质肺炎。 ②肺—大理石样变,肝—肿,胃—出血水肿,心内
膜—充血,肾—针尖大出血点。 ③仔猪:皮下水肿,淋巴结/脾肿大,肺淤血、肉变。 ④流产胎儿—动脉炎、心肌炎、脑炎。
1
猪伪
T 升高
①呼吸道及扁桃体—出血、水肿。
①胎儿自溶、水肿、出血,体腔积液。 ②母猪——胎盘炎、子宫内膜炎。 ③睾丸、附睾——化脓坏死灶。
链 链 ①人兽共患,各龄
无发热
球 球 ②地方流行,无季节性
脑膜炎、败血症(化脓性脑炎)


内脏器官出血,脾肿大,关节炎,淋巴结化脓。 ③条件致病菌—饲养管理、卫生 多在急性暴发时发生大批流产,可见于妊娠各个时

脑 ③感染%高,发病%低,多为隐性 显的 N 症状,最后麻痹死亡。
②流/早产胎儿:木乃伊化,脑水肿,脑膜、脊髓充
脑 炎 感染。
②怀孕母猪:流、早、死、木
血,非化脓性脑炎,脑发育不全,皮下水肿,体
炎病
③公猪:睾丸单侧性肿胀、发热、疼痛。
腔积液,肝脾坏死。
毒 黄病毒科/属
细 小 病 毒 病
细 小
①only 猪—初产母猪
病 毒
②水平(消、呼吸道)&垂直 ③流行期长。
不发热 ①母猪:不同感染期不同症状。
早—胚胎死亡;中—木乃伊胎;后—产仔正常。 ②公猪—受精%或性欲无影响 ③仔猪—倦怠、食欲不振、呕吐、下痢、跛行
①母猪:子宫内膜—轻微炎症,胎儿在子宫有被溶 解、吸收的现象。
②胎儿:充/出血、水肿、体腔积液或木乃伊化。 ③在大脑灰/白质和软脑膜—以增生的外膜/组织/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分布地区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为区别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swine,TGE),Avon称之为“流行性腹泻”(Ⅰ型)。

1976年Wood报道了在英国各年龄段的猪群(包括乳猪)中暴发了类似TGE的急性腹泻,被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其与Ⅰ型腹泻的区别在于暴发时可侵害哺乳仔猪。

1978年Chasey和Cartwright在Wood送检的病料中检出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与Ⅱ型腹泻暴发有关。

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从四个猪场病料检测到的原发性致病因子是冠状病毒样颗粒,并肯定地排除了TEGV病毒感染的可能,这种病毒被他们称为猪“类冠状病毒因子”(coronavirus-likeagent,CVLA),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CV777(比利时株)[5-6]。

从而证实1978年流行于比利时和英国的流行性腹泻由PEDV(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

因Ⅰ型和Ⅱ型腹泻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

1980年,西德Hess等报道了相似的猪下痢病例,并与Witte等合作,于1981年指出西德的猪下痢与比利时、英国的PED一致,从而最终证实PEDV导致了PED的发生。

几乎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都相继报道了这种疾病。

然而,目前关于Ⅰ型和Ⅱ型腹泻暴发的临床差异的基础仍然未知。

PED在亚洲已成了地方性疾病,这种严重的病情并非由于病毒发生了变异,而可能与受害猪群缺乏免疫力有关。

1973年,在我国上海首先发生了猪群类TEG的急性腹泻,最终于1983年证实该病的病原是PEDV。

1984年,宣华等PEDVJ株(吉毒株)及其它地方分离的H株、CH株(川毒株)培养于猪胎肠单层细胞,并经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我国猪群中确实存在PED。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致病力、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其病原体为PED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病死率高达90%。

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对于猪类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猪类繁殖场、育肥场和放养场中,易于发生小型或大型的疫情暴发。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和粪口途径,也可通过粪便、尿液和环境等媒介传播,潜伏期为24-72小时。

感染本病后,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仅为1-2天,病死率高达90%。

临床特征:该病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忽冷忽热和颓废无力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腹泻,粪便呈稀水样,淡黄色或灰白色,有时伴有黏液和血丝,常伴有呕吐和发热等症状,猪只严重脱水、呼吸急促、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皮肤及黏膜干燥、口渴等等。

临床上,本病需与猪瘟、伪狂犬病、副伤寒、口蹄疫、猪链球菌病、麻疹、猪肉中毒等疾病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RT-PCR、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RT-PCR检测为主要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对血清学抗体进行半定量检测,以排除本病和其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包括:①坚持周密的卫生消毒措施:对于养殖场、圈舍、运输器具、人员和猪只等重点消毒,加强动物卫生管理,保证饲料、饮水、环境卫生干净卫生,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②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执行入场检疫制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③加强疫苗接种:研制安全、有效的PED疫苗,开展规范化、集中化、计划化的免疫接种,增强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总之,只有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管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病毒性腹泻,减少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风险,为猪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PED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猪的死亡。

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PED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要介绍。

一、PED的诊断1. 临床表现PED的主要症状是猪的急性腹泻。

刚开始时,粪便呈黄色或浅黄色,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后期变为稀水状或泥状,有时会夹杂着血液。

猪可能还会表现出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猪只有一到两天的潜伏期,症状来得异常迅速。

另外,PED的病猪通常不会瘦削,仍然能够保持食欲和水分摄取。

2. 病毒检测PCR技术能够对PED病毒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性检测,可利用肠道或粪便样品进行检测。

3. 组织学检查猪的肠道组织样本能够用来进行组织学检查,该检查可以帮助鉴别PED和其他猪的肠道疾病。

目前,治疗PED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1. 对症治疗饮食疗法: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麸质、大米、米汤等。

在恢复期应该逐渐将正常饲料混合进饲料中,以帮助猪的肠胃适应。

水分和电解质治疗:腹泻病猪经常脱水,所以要保证水分的摄取。

另外,电解质平衡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补液。

抗生素治疗:PED是一种病毒性感染,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但对于继发细菌感染或复杂的临床情况,可适当地使用抗生素治疗。

2. 预防措施疫苗预防:PED病毒疫苗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突变性强,疫苗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消毒措施: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粪便清除和饲料和用具的消毒。

PED病毒能够在环境中存活数周、甚至数月之久,因此消毒需要足够彻底。

检疫措施:猪场应该对来自其他猪场或国家的猪进行检疫,防止病毒的传播。

总之,在预防PED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疫苗、清洁消毒、检疫等措施,以减少PED的发生。

在PED发生时,及时对症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猪痢疾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猪痢疾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 为猪痢疾。
治疗措施
使用抗菌药物和补液治疗,缓解病情 ;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提高猪只免疫 力;对全场进行彻底消毒。
治疗效果
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该个体养 殖户的痢疾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 病情进一步恶化。
案例三:某猪场对痢疾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预防措施
该猪场建立了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对 进出场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定期 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使用 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猪痢疾的治疗方法
04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痢菌净、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猪痢疾。这些药物能够抑制或 杀灭病原菌,缓解症状,减少死亡。
中药治疗
中草药如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 猪痢疾。但是,中药治疗效果较慢,需要连续使用几天。
生物治疗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缓解腹泻症状。例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可以 用于猪痢疾的治疗。
治疗效果
立即隔离患病猪只,对全场进行彻底消毒 ;使用抗菌药物和补液治疗,缓解病情; 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该规模化猪场 的痢疾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 爆发。
案例二:某个体养殖户的痢疾治疗
症状识别
该养殖户的猪只出现剧烈的腹泻、血 便和腹痛症状,伴有食欲不振、精神 萎靡和体重下降。
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促进猪群的健康生长。
猪痢疾的治疗案例
06
案例一:某规模化猪场的痢疾治疗
症状识别
诊断方法
该规模化猪场出现严重的腹泻、血便和腹 痛症状,猪只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和体重下降。

浅析几种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浅析几种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血块 , 后期粪便呈黑色 , 猪只消瘦 、 贫血 , 生长停滞 , 病程 7 l 天。 一0 猪 增 生性 肠 炎 :猪 增生 性肠 炎 的潜 伏期 为 2 3 — 周, 临床上 可分 为 以下 三种类 型 : 急性 型表 现为血 色
水样下 痢 ,排沥 青样 黑色粪 便或 血样 粪便 并突然 死
发生 。
猪伪狂 犬病 : 由伪狂犬病毒( 猪疱疹病毒 I ) 型 引起 , 仔猪发病多 ,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 以冬春寒 尤 冷季 节 多发 。 从 临床症 状上 鉴别
猪 痢 疾 : 征 症 状表 现 为食 欲 减少 , 烈下 痢 , 特 剧 开始 拉 黄灰 色软 粪 , 后转 为 水 泻 , 含有 黏 液 、 液 或 血
积 液 , 脏充血 水肿 ; 肺 怀孕 母猪 可 引起死胎 、 早产 、 产 弱仔 猪 ; 性病 例在结 肠 回盲瓣 处可 见纽 扣状溃 疡 。 慢 猪 副伤寒 : 急性 型病猪 脏器 呈败 血症 变化 , 全身 淋 巴结肿 大 、 出血 , 内外 膜 、 心 喉头 、 、 胱黏膜 、 肾 膀 肠
5 7天 死 亡 。 —
多发 ,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 以冬春两季气候寒冷 、 尤
头 用 汉 小
猪瘟: 体温升高到 4 ℃以上 , 1 高热稽 留, 可视黏
膜 和腹部 皮肤 呈针尖 大小 的 出血点 ;眼角有 黏液 随 病程 逐长转 为脓 性分 泌物 ;病初 便秘并 附有 带血 黏
浅析几种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临翔 区农业局兽 医站 王 旭
内容摘要: 近年来 , 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经常侵袭 猪场 , 由于病原较多, 常见 的多达 1 余种 , 0 所以诊断 病 因 比较棘手 ,特 别对设 施条 件较 差 的乡镇兽 医来 讲尤为突出。常因诊断滞后 ,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 机, 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 对引起生猪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
慢性:
慢性肺炎、慢性胃肠炎、关节炎: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常食欲不振、腹泻、营养不良,间有关节炎。
最急性型:
①败血症变化:全身粘、浆膜、皮下、心包、心外膜、胃肠粘膜出血;脾、淋出血;肺水肿。
②咽峡炎: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炎性水肿,切开时流出淡黄色胶冻状水肿液。
病变(急性型):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坏死性肺炎):
③极度口渴、脱水、消瘦
幼猪、成年猪:
①厌食、少数呕吐
②腹泻呈喷射状,粪便恶臭,水样灰色或黄绿色
③体重减轻、死亡率低
④母猪可能只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腹泻
①胃底黏膜发炎、增厚、轻度出血
②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管扩张,充满液状内容物,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小肠上皮细胞脱落,绒毛变短萎缩。
③初便秘,后下痢,粪稀烂恶臭,常带黏液或血液
④眼结膜炎,有多量脓性分泌物,后期眼睑粘连
⑤口腔黏膜发绀或苍白,齿龈、口角等处有出血点
⑥皮肤初期充血,末期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有出血点
⑦公猪包皮积尿,流出白色液体、恶臭
①皮肤:有出血点出血斑
②淋巴结:肿大暗红色、切面弥漫性或周边性出血,中心部位仍有白色区域,如大理石样
病名
病原
流行特点
主要临诊症状
特征病理变化














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也可垂直传播,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本病流行。
①母猪:表现为突然厌食、发热、沉郁、昏睡,并出现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但通常不显高热稽留。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养猪技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都属于高度接触性的消化道传染病,分别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和类冠状病毒而导致。

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般潜伏期很短,传播速度快,数日内可蔓延到全群,在治疗方面常用药物没有疗效。

猪流行性腹泻有一定的季节性,对仔猪进行治疗后可痊愈。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1、发病特点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至第二年的3-4月份发生,夏季有时也会出现发病,但发病率相对较低。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以及育肥猪感染病毒后都会出现发病,而成年母猪较少出现发病,发病率大约只有15% -19%。

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最严重的危害,死亡率平均能够达到50%左右。

一般有1头猪出现发病,就会在1周内导致同圈或者相邻猪出现发病,2-3周之后就会终止。

猪流行性腹泻,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能够发生该病,其中哺乳猪以及生长期、育肥期猪都能够发病,而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变化。

小于2周龄的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能够达到100%,而大于10日龄的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往往越小日龄患病越容易发生死亡。

病猪和康复后病猪排出的粪便都存在大量病毒,从而传播该病。

2、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

哺乳仔猪通常突然出现发病,先发生呕吐,往往在哺乳后吐出黄色黏稠乳块或者含有没有消化食物的呕吐物,接着经常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白色、淡绿色或者黄色粪便,且其中含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

精神沉郁,快速发生脱水,体质严重消瘦,体重减轻,被毛粗乱、逆立且失去光泽,往往经过2-5天发生死亡。

对于小于10日龄患病的仔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往往会全部死亡。

而随着猪日龄的增长,机体耐受力不断增强,从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抑制生长发育,甚至形成僵猪。

幼猪的发病率要比哺乳仔猪低,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褐色和绿色的稀糊状粪便,食量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少数猪在腹泻初期会伴有呕吐,病程可持续1周左右,如果没有发生严重失水且没有出现继发感染,能够逐渐康复。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养猪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

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目前认为,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病猪粪便中。

通过病猪排粪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交通工具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而感染动物。

2%-3%火碱溶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该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流行情况该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青年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较大,通常为15%-90%。

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有经呼吸道传染的。

多发生于冬季,夏季极为少见,我国多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生流行。

该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

3、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8-30 h。

病初,患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随后,病猪排出水样粪便,呈暗绿色或灰色,腹泻之间有呕吐,即先腹泻后呕吐,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临床症状。

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度腹泻,3-4天可自愈。

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发生后的几天内,因机体严重脱水而致其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

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可持续4-7天。

若不出现继发感染,患猪可能会缓慢恢复正常。

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病死率为1%-3%。

4、诊断要点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多发)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先腹泻排出水样便,后呕吐),可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腹泻性传染病是指猪群中发生的一类传染性腹泻疾病,常见包括猪痢疾、猪轮状病
毒病、猪松江病、猪肺炎结肠综合征、猪冠状病毒腹泻等。

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非
常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猪群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一、猪痢疾:
猪痢疾是一种由气单胞菌引起的猪肠道感染病,主要特点是水样便、脱水、消瘦等。

鉴别猪痢疾主要通过症状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疫苗防治是有效控制猪痢疾的主要措施。

二、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

猪轮状病毒的感染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

猪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脱水、食欲不振等。

鉴别猪轮状病毒病
关键是通过病原学检查,如电镜检查或RT-PCR检测。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等。

三、猪松江病:
猪松江病是由松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炎。

该病以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
腹胀、腹痛、发热等。

确诊猪松江病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方法。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猪群
的管理和消毒,同时可以适时接种相关疫苗。

四、猪肺炎结肠综合征:
猪肺炎结肠综合征是一种由克雷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炎。

该病常表现为腹泻、贫血、消瘦等症状。

鉴别猪肺炎结肠综合征需要通过细菌学检查,如血清凝集试验和细菌培养等。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改善环境卫生等。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是保障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只有正确诊断和采取
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猪群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常见仔猪腹泻疾病及鉴别诊断

常见仔猪腹泻疾病及鉴别诊断

常见仔猪腹泻疾病及鉴别诊断作者:王彦丽,卓卫杰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5期仔猪腹泻是猪场常见的一类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但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腹泻。

其中由病毒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常见的为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由细菌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常见的为仔猪黄、白痢和仔猪血痢;另外猪球虫病也是常见的仔猪腹泻疾病。

一、常见仔猪腹泻疾病1. 传染性胃肠炎(TGE)。

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各阶段的仔猪都容易感染,但是10 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明显,病死率甚至可以达到100%,本病易发生在冬春季节,一旦发病,传染迅速。

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仔猪发生呕吐,水样腹泻,逐渐脱水消瘦,多在1 周内死亡,仔猪粪便多呈现白色、灰色或黄绿色。

3 周龄以上的仔猪常常耐过,但是此类仔猪常伴有发育缓慢等症状1。

解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病死仔猪的肠绒毛膜呈现卡他性炎症变化,同时伴有小肠绒毛的萎缩。

2. 流行性腹泻(PED)。

流行性腹泻(PED)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各阶段仔猪都容易感染,但10 日龄以内的仔猪更容易感染,该病相对于传染性胃肠炎而言病死率较低,7 日龄内发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50%。

本病多发生于冬季,一旦发病,传播也比较迅速。

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解剖学特征与传染性胃肠炎均类似,只是症状相对较轻2。

3. 猪轮状病毒腹泻。

猪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其可以感染各个阶段猪只,但以2 ~ 5 周龄仔猪容易感染,感染仔猪多为隐形感染,只有当仔猪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呈现相应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或早春等寒冷季节;本病临床特征主要呈现排黄色或灰白色粪便,腹泻症状较温和,发病率较高,但是病死率较低。

病死仔猪大小肠壁常呈现弥漫性出血,小肠内充满大量液体。

猪传染病鉴别诊断要点

猪传染病鉴别诊断要点

猪传染病鉴别诊断要点
猪传染病鉴别诊断要点:
一、胸膜肺炎
1.疫情特点:多见于秋冬季,呈散发性,发病快,病死率高。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厌食、倦怠等。

3.病理特点:肺部表现为肺实质出血、肺水肿、肺间质炎症及
纤维化。

4.实验室检查:肺部病变可见胸腔积液、酸碱失衡、电解质紊
乱等。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
1.疫情特点:多发生在仔猪阶段,易在猪群中蔓延,经口传播。

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呈急性胃肠炎症状,如呕吐、腹泻、
腹胀等。

3.病理特点: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壁出血、坏死,肠道腔
内见大量黏液和血迹。

4.实验室检查:粪便样本可发现抗原,新生仔猪可检测到DNA。

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疫情特点:常见于猪群中,易在冬季流行,可导致流产、妊娠母猪呼吸道感染等。

2.临床表现:母猪流产、胎儿畸形、发热、咳嗽等。

3.病理特点:受感染母猪可有胎盘受损、胎儿死亡,呼吸道病变表现为肺炎、支气管炎等。

4.实验室检查:妊娠母猪血清可检测到抗体,呼吸道样本可检测到RNA。

附件:本文档涉及猪传染病鉴别诊断的相关图片和实验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疫情特点:指疫情发生的时机、地点、方式等特征。

2.临床表现:指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3.病理特点:指病原体在机体内引起的病变的特点。

4.实验室检查:指通过化验、检查等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病理诊断的依据。

猪季节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及预防

猪季节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及预防
2 克 以上 猪 2毫升 / 。 5千 头 冬 季要 注 意提 高饲 料 中 能量 饲 料 的供 应 ,选 用
有些病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 , 粪便由稠到稀 , 粪色灰 黄或灰黑 、 恶臭, 后期粪便如水或糊状 , 体温下降 , 一 般 23 — 天衰竭死亡 。 断奶后仔猪 、 育肥猪和种猪的临 床症状较轻 , 粪便稀薄 , 粪色如黄酱 , 中常混有未 粪
度快, 但病死率较低。
23 其 他 .
很多传染病都伴染 性 胃肠 炎 . 2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 。仔猪病死率高, 大猪很
少死亡 。常见 于寒 冷季节 , 传播 迅速 , 初呕 吐 , 灰 病 排 色 或 黄色 水样 稀粪 ,仔 猪粪 便 中 常有 未 消化 的乳凝 块 , 味腥臭 。发病持 续 时间 和死亡 率 随 日龄 增大 而 气
每年 的 1 月至翌年 的早春是初发的流行季节 。 1
多 为急 性 突 发 型 , 要 发 生 于 哺乳 仔 猪 , 主 日龄 越 小 , 发 病越 多 ,如果 l窝猪 中 I 头有病 , ̄ 则全 窝 皆 I2天 病 。病 初体 温在 4 一 l O 4 ℃左 右 , 没有 食 欲 , 现 口渴 , 表
( 活性 炭 ) 如 果 一 时 找 不 到药 用 炭 , 可 以使 用 锅 , 也 底灰 或 将木炭 研 成粉末 状 。腹 泻严重 时 , 尽早大 量供
2 鉴 别 诊 断
21 一般 条 件 因素 . 猪病毒性腹泻传染性发病 , 一般表现为群发性 ,
而一般条件 因素引起的腹泻与季节关系不大 ,多呈 散 发 , 有条 件 的 改变 , 伴 如温 度 的突然 改 变 , 换料 、 断
染发病 , 多发 生 于 冬 季 , 别是 1 份 和 1月份 最 特 2月 多 。成年 猪 呕 吐 、 食 和持 续 3 7天 的腹 泻 , 播速 厌 ~ 传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腹泻性传染病是猪类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该病病原体主要为猪冠状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V)、猪肠炎病毒(PEDV)等。

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猪腹泻、呕吐、腹痛、脱水等症状,病程短暂但病死率较高,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猪腹泻性传染病的致病菌种较多,且临床症状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和防治上面临一定的难度。

下面将对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猪冠状病毒(TGEV)病TGEV感染猪只,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脱水、呕吐等临床症状,尤其是仔猪。

但TGEV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猪腹泻性传染病类似,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鉴别方法主要包括TGEV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以上几种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通过对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来确定病因。

在临床诊断中,还需要结合病猪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

在疫情监测和防治中,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和设备,以便及时准确地对病原体进行检测,确诊疾病,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加强疫情监测对疫情高发区域和重点猪场,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温测定、粪便检测等,及时发现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定期组织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数据和依据。

2.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疫情高发区域和重点猪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猪养殖场的入场消毒、隔离管理和人员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通过外部输入途径传播。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在环境中滋生繁殖,造成疫情的传播。

3.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猪场应定期对猪舍、器具、设备和用具等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减少疫情的传播。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科学的消毒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10种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10种生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仔猪 高度腹 泻 , 严重 脱水 , 泻 随断 奶 而增 强 , 亡 腹 死
率3~1 % , 7天 后死 亡 。 0 3~ 猪 流行性 腹 泻 :特 征症 状运 动 僵硬 、呕吐 、 腹 泻, 2~4天后 死亡 , 病死 率 2 0~3 %。 0
肠坏 死性 炎症 , 壁 增厚 , 面 呈糠 麸样 伪膜 , 成 肠 表 形 圆形 或 椭 圆形 溃疡 , 巴结 肿 大 、 淋 出血 、 生 , 脏 增 肝
腹泻病 毒 , 流行有一 定 季节性 , 多在冬 季 , 种 日龄 各
均可 发病 。
性 型病猪 体 温升 高至 4 . 4 .℃, , 泻物 呈 05~ 1 5 消瘦 腹
猪伪狂犬病 : 由伪狂犬病毒( 猪疱疹病毒 I 型) 引起 , 发病急 、 传播快 、 死亡率高 , 一年四季都可发
生 , 以冬 春寒 冷 季 节多 发 , 毒 主要 通 过 已感 染 尤 病 猪排 毒直接 或间接 传给健 康猪 。 猪 痢疾 : 又称猪 血痢 、 黑痢 , 猪 病原 为猪 痢疾 蛇
灰 白色或黄绿色 , 带恶臭 , 粪便呈水样 , 便中混有大
量 坏死组 织碎 片或纤 维 紊 I分 泌 物 ,形 如糠 麸 ; 生 皮 肤 有痂状 湿疹 , 病程 长 的会 变为僵 猪 。 猪传染 性 胃肠炎 :特 征症 状表 现为 病猪 口渴 、 呕 吐 、 泻 ( 射状 )脱 水 , 便 呈黄 绿 或 白色 , 腹 喷 、 粪 有
恶臭。
形螺旋体 ,流行季节为每年的 4~ 5月份和 9 0 ~1
月份 , 发病 日龄 以 1 4月龄最 为常见 。 ~
猪轮状 病 毒病 : 特征 症状 表现 为 1 0 日龄 的 ~1
4 中 国动 物保 健 C i n l e l 0 0年 7月 2 h aA i ah2 1 n ma H t

动物传染病鉴别诊断

动物传染病鉴别诊断
呈败血症特征;脾肿大,色暗带蓝,质地似橡皮;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肾肿大、充血、出血;全身黏膜、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
猪丹毒(亚急性疹块型)
猪丹毒杆菌
3~6月龄的猪多发;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夏秋季节多发,病死率高
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起于皮肤表面
淋巴结肿大、出血,大理石样变;肾色泽变淡,皮质部、肾盂和肾乳头出血;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心外膜、心冠脂肪、扁桃体、膀胱黏膜等出血;回盲瓣有扣状溃疡
猪沙门氏菌病(败血型)
沙门氏菌
多发于断乳前后的猪;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鼻盘发绀,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排淡黄色的稀粪;耳根、胸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
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程度不同的黄疸;水肿型在上下颌、头颈、背、胃壁等部位出现水肿
五、以皮肤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猪传染病鉴别诊断
病名
病原
流行特点
症状特点
病变特点
猪瘟
猪瘟病毒
仅感染猪,无性别、年龄和品种差异;无季节性,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呈流行性,可垂直传播
耳、鼻端、腹下、四肢内侧、会阴等部位皮肤,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包皮积尿,母猪流产或产弱仔
3周龄以内的猪高热、神经症状,表现共济失调;断乳猪和育肥猪呼吸困难、腹泻;母猪流产、死胎多见;公猪睾丸炎
呼吸系统病变和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流产母猪呈轻度子宫内膜炎;公猪可见阴囊水肿和渗出性鞘膜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日本脑炎病毒
多种动物共患;幼龄动物易感性高;夏秋多见,与蚊虫叮咬有关,散发
稽留热,有的猪后肢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妊娠母猪多在后期突发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呈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五、设计技术原理和规范1.做好生物预防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的传入该种疾病很容易在猪场大范围传播,因此必须要求猪场做到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从外引进新型猪种,应该避免从疫区或者易发病区域引进猪种,引进猪种前应该对猪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以及隔离观察,一个月之后,确认该猪健康情况之后才可以混群。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采用封闭式养殖,禁止闲杂人员和外面的车辆进入到猪场内部,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和杀虫工作,并对疫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做好猪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的抵抗能力母猪在产前45天以及产后的两周左右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注射4ml,这样猪仔可以通过食用母猪的母奶而获得相应的抗体,有效的预防该种疾病发生,对曾经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应该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及夏季炎热时期对保育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猪接种2ml。

3.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该种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养殖过程中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应该注重圈舍保温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冬季寒冷时节,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一定要注意对猪仔的温度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该保证圈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营造一个干净、干燥、卫生的养殖环境。

幼猪出生之后,尽量让猪仔吃足初乳,一周之后开始训练猪仔进行饲料采食,保证猪仔在断奶之后能够正常进食。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不存在霉变现象,并且在喂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猪仔实际生长状况向饲料中添加相应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过程中,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种疾病发生的几率。

首先,母猪保健,在母猪产前一周以及产后一周之内,每吨饲料中添加盐酸林克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公斤左右,与饲料进行混合喂养;其次,猪仔的保健,1~3日龄的猪仔每头猪注射富来血2ml,5日龄的猪仔灌服百球清1ml,对于一周以上的猪应该每头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6月龄以下(尤其1-4月龄多发),病猪或带菌猪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饲料经消化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急性型死亡率较高。

症状
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不振,腹泻,耳和四肢末端皮肤发绀,病死率较高;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5℃,消瘦,腹泻,粪便呈水样,恶臭,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长的会变为僵猪。

病变
急性型:
①脾肿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

②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全身其他淋巴结也不同程度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

③肝、肾肿大、充血和出血。

④全身浆膜、(喉头、膀胱等)黏膜有出血斑点。

⑤胃肠黏膜卡他性炎症。

亚急性和慢性型:
①特征性病变是盲肠、结肠,有时波及至回肠后段坏死性肠炎,肠壁增厚,粘
膜上覆盖着一层灰黄色弥漫性坏死性和腐乳状物质,剥开见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

②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部分呈干酪样变。

③脾稍肿大,有时肝可见黄灰色坏死小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季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多在2周龄以内发病。

症状:先呕吐后水样腹泻,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极度口渴,明显脱水,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病程2-7天。

耐过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病理变化:
①胃内有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
②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使肠管扩张,肠壁菲薄而呈半透明状,缺乏弹
性。

③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④镜下可见小肠绒毛萎缩而变短.
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多在冬季,各种日龄均可发病。

症状:呕吐、腹泻,2-4天后死亡,病死率20-30%。

病变:小肠肠壁变薄并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个别猪小肠黏膜有点状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小肠绒毛变短。

胃经常是空的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

猪轮状病毒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流行季节晚冬至早春,2月龄以内多发。

症状:先呕吐后腹泻,严重脱水,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死亡率3-10%,3-7
天后死亡。

病理变化:表现为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半透明,空肠、回肠内容物呈水样,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症状和病变相似。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I型)引起,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直接或
症状: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100% ;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病变:
①呼吸道及扁桃体出血、水肿。

②肺水肿、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③出血性肠炎、胃底部出血。

④肾脏针尖状出血。

⑤肝和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⑥脑膜出血、充血,非化脓性脑膜炎,脑组织有核内包涵体。

仔猪黄痢:病原为大肠杆菌,一年四季流行,黄痢发病日龄出生后几小时至一周,以1—3天常见;
症状:仔猪出生正常,后腹泻、消瘦死亡;黄色浆状粪便、内含凝乳小片
病变:
①尸体严重脱水
②颈部、腹部的皮下常有水肿
③肠道膨胀,有很多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症,十二指
肠尤严重
④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小点出血
⑤肝、肾凝固性小坏死灶
仔猪白痢:白痢发病多在10—30日龄
症状: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或糊状粪便。

病程2-3天,长可达1周左右。

同窝发病率约50%,可自行恢复,死亡低。

病理变化:尸体外表苍白、消瘦。

肠粘膜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四季流行可发,以1-3日龄初生仔猪最常发病。

症状:表现为突然排出血便,病程长者排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呈红褐色液状粪便,极度消瘦和脱水,一般在出生后5-7天死亡。

病变:主要病变在空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空肠外观暗红,内充满血液,粘膜弥漫性出血.病程长的以坏死性炎症为主,有时有伪膜,容易剥离。

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猪黑痢,病原为猪痢疾短螺旋体,流行季节为每年的4-5月份和9-10月份,发病日龄以2-4月龄最为常见。

症状:个别猪突然死亡。

随后很快下痢,先为黄、灰软便,再为水样,1-2天后出现血便,时久则带纤维性渗出物和组织碎片(肠粘膜上皮)。

弓背、缩腹、脱水、消瘦、1周左右死亡。

病变:大肠黏膜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

大肠黏膜肿胀,覆盖着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严重时,黏膜表面坏死,形成假膜。

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发病急、传染强、死亡率高,通过直接、间接或经胎盘垂直感染,不分大小和性别,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急性猪副伤寒与该病相似。

症状:
①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停止,喜饮水。

②精神高度沉郁、畏冷、嗜睡、发抖。

③初便秘,后腹泻,粪稀臭,常带血。

④眼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

⑤口腔黏膜发绀或苍白。

⑥皮肤初期充血,末期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有出血点。

⑦公猪包皮积尿。

病理变化
①皮肤、黏膜、浆膜广泛出血。

②淋巴结:肿大、切面周边出血,如大理石样。

③脾:出血性梗死。

④肾、膀胱:有出血点,呈麻雀蛋样称雀斑肾。

⑤肠:坏死性肠炎,慢性病例回盲肠形成纽扣状溃疡。

⑥孕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死胎全身水肿,小脑、肌肉、肺发育不良。

皮肤有红斑的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猪瘟 猪肺疫 仔猪副伤寒 猪链球菌病 猪丹毒
流行特点 不分年龄和季节均可发生,死亡率高,呈流行性 中小猪和气候骤变时多发,常为继发感染,多为散发 1~4月龄的仔猪发病,饲养条件差为诱因,急性死亡率高,呈地方流行性
仔猪、成年猪、怀孕母猪多发,发病急,死亡快,夏秋多发 3~6月龄多发,
夏季多发,死亡
率较猪瘟低,病
程短,散发或地
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高热,化脓性眼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皮肤有出血点,母猪繁殖障碍 高热,咽喉肿胀,呼吸困难,犬坐姿势,口鼻流沫,皮肤红斑 高热,持续下痢,皮肤紫斑 高热,皮肤紫斑,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淋巴结脓肿 高热,皮肤红
斑,指压退色,
眼无分泌物,突
然死亡;亚急性
皮肤疹块
病理变化 以小点出血为主:淋巴结外观紫黑,切面大理石样;肾色淡皮质出血明显;脾边缘出血梗死;喉头、膀胱黏膜出血;回盲瓣纽
咽喉水肿;淋巴结肿大出血;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切面大理石样;脾不肿大 大肠黏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肝有灰色坏死灶 全身浆膜、黏膜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肿大、出血、暗红;肾肿大、出血;关节腔
有脓液
淋巴结肿大,切
面多汁;大红
肾;脾呈樱桃红
色;胃、十二指
肠黏膜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