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示..,是应对一切变化、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
①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应变局、化危机,我们之所以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____的人间奇迹,关健..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前路,____向前进,②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智、应变求变之力、攻坚克难之勇。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更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今天,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广泛凝心聚力,越需要各方面____。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④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____、仰帆远航....。
1.文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标示B.关健C.辉煌历史D.仰帆远航2.下面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翘首以待风雨兼程同仇敌忾劈波斩浪B.刮目相看风雨无阻勠力同心乘风破浪C.翘首以待风雨兼程勠力同心劈波斩浪D.刮目相看风雨无阻同仇敌忾乘风破浪3.文中有四个标序号的语句,其中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的一句是()A.①B.②C.③D.④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丽水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二语文试题卷(2024.6)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写诗、作画、谱曲、跳舞、开演唱会、当主持人……近年来,人工智能(AI)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在丰富文艺创作手段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文艺观念、艺术形态等产生巨大影响。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清新的文艺风景,但人工智能文艺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人工智能依赖海量数据,基于特定算法,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程序进行创作。
人工智能文艺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创作”,其对于人类文艺作品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数据库收集的样本越是全面丰富,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模仿和创作。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诗歌、书法、油画、音乐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但跟人类作品相比,它们创作的所谓作品要稚嫩得多。
以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诗歌创作为例,如果我们对相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朦胧模糊、似是而非、意指不明、所指不清、解释多样、歧义纷出、缺乏个性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
它们跟人类创作的朦胧诗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而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作品,生成机制和程序则完全不同,它缺乏基于社会实践的情感基础,实质是围绕关键词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所进行的字词组合,这反映出人工智能文艺自身固有的局限。
人工智能在各文艺门类中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某些模仿性和规律性较强的领域(如舞蹈艺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更富独创性、更复杂的文艺领域(如长篇小说),人工智能显然还没有值得称道的优秀作品。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许多开车的人经常听到导航提示“您已进入绿波路段”,继而就会在遇到一个绿灯后,享有“一路绿灯”的幸运。
那么,畅享“一路绿灯”仅仅是靠运气吗?“绿波”交通,是一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旨在通过调整一系列交叉口上的交通信号灯,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尽量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停歇,从而提高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就可能会“一路绿灯”。
实现绿波的路段称为“绿波带”。
绿波带的设置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流量、时间段等因素,绿波带的实现需要依赖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和交通流量预测技术。
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交通管理部门操控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对车流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确保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从司机的视觉角度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行。
换言之,这一段路上信号灯变换是有关联的,变化时间都做了调整,车从第一个路口出发,以规定的车速行驶到达每个路口都会是绿灯。
合理的绿波带设置,可以增强路段与路段之间的联动性,提升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
驾驶者想体验在绿波带上一路绿灯的畅快,需要保证驾驶的速度与绿波车速相符合。
绿波车速是指车辆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能够连续绿灯通过绿波带上一系列路口的速度。
数据显示,绿波车速通常设置在每小时30到50公里之间。
具体的绿波车速需要根据道路结构、车流量、行车速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定,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通行。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在红绿灯路口设立显示绿波车速的标志牌,来提醒驾驶员按照绿波车速行驶,让车辆一路绿灯地通行,从而提高通行效率。
在绿波带上按照设计好的绿波车速行驶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受实时路况的影响,车辆有时很难按照设计的速度行驶。
如路边乱停车、行人乱穿马路等,都会对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一定干扰,迫使车辆改变原来的行车速度,破坏绿波效果。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二语文(上)10月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二语文(上)10月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
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
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
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
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
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的。
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
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
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
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
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
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
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
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作家如何选择和书写细节?首先必须准确。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写作的道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表达在根本上是否准确。
”我读许多小说,时间一长,会忘掉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但能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常常折服于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他们目光如炬,不耍花招,像技艺高超的渔夫,一叉下去就是一条鱼,鱼身上水淋淋的,散发出腥气,鱼还在挣扎,但已经被捕获了。
许多人描写细节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花哨的比喻,看上去很美,让人感觉作者有才华,却华而不实,词不达意,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也有人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翻开许多杂志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细节准确但无聊、无神。
好作家不这样写细节,他们描述的细节往往是真实的细节,生活中确实存在,还能打动你。
一般作家就捕捉不到,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看上去不够美,也不够感人。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小说的现场感才更强,让读者感觉写什么都像是真的。
这类细节,是优秀小说的基础,使小说具有了真实性。
好作家描述的细节除了来源于真实生活,还有一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呈现。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内容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骑士》中的骑士没有身体;《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永远待在树上不下来;《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子爵被打成两半活了下来,一半代表善良,一半代表邪恶。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类总是生活在“意义”之中。
我们并非体验纯粹的环境,而是在体验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意义。
即便是最原初的体验也受控于我们人类的视角。
“木头”指的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则意味着“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
任何试图抛开“意义”来探讨环境的人都必将是如此不幸:他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他的行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任何人都将是无用的——一言以蔽之,这些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
我们只能通过自身所归因的意义来体验现实——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经过解读的某物。
因此,可以自然地做出推论:意义永远是不完整的,解读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未完成,甚至它可能是永远也无法被恰当而完整地阐述出来的。
也就是说,意义的国度就是各种错误存在的国度。
如果我们询问某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很可能无法回答。
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用这样的问题来困扰自己,更遑论寻找答案了。
与其听其言,不若观其行,人们必定会在各自的行为中提出他们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而他们所有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志向、习惯和个性特征都与这一意义紧密关联。
每个人都表现得好像他们能够依恃某种对生命确定无疑的阐释。
不言而喻,人们的一举一动中都蕴含着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总结,一个“我就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的论断,一种赋予自身的意义、解释生命的意义。
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意义。
没有人知道生活的绝对意义,也正为此,任何一种能够有所裨益的解读都不能被判定为绝对错误。
择善取优,我们可以在多种解读中分辨出切实有效的和乏善可陈的,发现较好的解读所具有的要素,并据此寻找到一个关乎“真实”的公共尺度,一个普世的意义,从而获得解密人类现实的能力。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集。
C.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D.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小说。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C. 苏轼的《水调歌头》D. 李清照的《如梦令》5. 以下哪项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7.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离骚》C. 《出师表》D. 《岳阳楼记》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陆游的《游山西村》B.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C. 苏轼的《江城子》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A. 杜甫的诗句B. 李白的诗句C. 李商隐的诗句D. 王之涣的诗句10. 以下哪项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项羽答案:1. A2. D3. B4. C5. D6. C7. A8. A9. C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__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4. “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
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
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
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
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
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
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
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
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
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
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
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暗然失色B. 崭露头角殚精竭虑C. 一愁莫展一诺千金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C. 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D. 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勤奋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他难道没有努力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在于其精湛的艺术技巧。
其中,“意象”艺术是《红楼梦》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
1. 下列关于《红楼梦》中“意象”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意象”艺术在《红楼梦》中表现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氛围的营造。
B.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C. “意象”艺术是《红楼梦》独有的艺术特色,其他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
D. “意象”艺术在《红楼梦》中起到了丰富情节、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案:C解析:《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并非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常见“意象”的使用。
2. 《红楼梦》中“意象”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红楼梦》中“意象”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赋予人物以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②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和场景,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③情节的丰富和主题的深化:通过“意象”艺术的使用,使得情节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
3. 《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说明。
(3分)答案:《红楼梦》中的“意象”艺术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启发了后世作家在创作中更加注重“意象”的使用,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②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③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6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高二语文新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有一种名叫“藏羚羊”的珍稀动物。
它们生活在高寒缺氧、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高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请简要概括藏羚羊的生存环境特点。
(3分)(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藏羚羊顽强的生命力的表现。
(3分)(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藏羚羊成为高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4)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力的顽强”的理解。
(3分)答案:(1)高寒缺氧、恶劣的自然环境。
(2)藏羚羊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不畏严寒,不畏艰险,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3)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明了藏羚羊的生命力对人类的启示,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4)生命力的顽强体现在面对逆境时,不放弃、不屈服,坚持生存下去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人类应该学习的,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草《醉翁亭记》以自娱。
既而遭贬斥,慊然负土,以葬先人墓,因之以为亭,名之曰“醉翁亭”。
既成,坐而言,曰:“噫!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盖闻劳动之乐,不如休息之乐;休息之乐,不如饮酒之乐也。
于是疏其藩,凿其垣,为亭于台上。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既成:已经完成B. 疏:打通C. 负土:背土D. 寓:寄托(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
高二语文试卷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悍(hàn)混淆(xiáo)颔首(hàn)狡黠(xiá)B.摩挲(suō)哺育(bǔ)陨落(yǔn)谄媚(chǎn)C.神采奕奕(yì)呱呱坠地(zhuì)屏气凝神(bǐng)杞人忧天(qǐ)D.挑拨离间(jiàn)既往不咎(jiù)恍然大悟(huǎng)脍炙人口(kuài)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暴殄天物汗流夹背惊慌失措自强不息B.和颜悦色惊弓之鸟恍如隔世艰苦备尝C.专心致志闲情逸致胜不骄败不馁振聋发聩D.殚精竭虑眼花瞭乱精兵简政举世闻名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答案:正确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离骚》。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
答案:《论语》2.《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著作,其中“”篇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答案:梁惠王上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请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离骚》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艺术特色: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通过瑰丽的辞藻和比兴手法,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请分析《庐山谣》中“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诗人与仙人相遇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神仙生活的憧憬。
2.请阐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含义:学习知识并经常温习,是令人愉悦的。
当代社会意义: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遥感意为“遥远的感知”,是指搭载在各类移动或静止平台上,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从一定距离对目标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被观测对象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多方面信息的技术。
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物质作为其固有的性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
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
遥感就是据此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物体信息并完成识别。
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特点:第一,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为人们宏观掌握地面事物现状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遥感探测能周期性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第三,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数据综合展现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军事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全面地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现代遥感技术起源于 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卫星遥感存在时效性不强、缺乏机动灵活性、很难获取云下影像等不足,需要开拓更多遥感平台,与卫星遥感形成互补,使遥感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前进。
进入21世纪,遥感科技显现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新特征,并开拓了更多的应用新领域,比如高光谱技术获取的信息分辨率很高,甚至能分辨出观测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由此在医学、刑侦、文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性应用;光谱分析技术还与智能手机融合,诞生了面向普通民众的高光谱应用。
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3分X6=18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炮烙p句呜咽y中.写t小gB. 祈祷qi拗开oo疯毙yuC. 新汇zh句g城昙yu句谄笑ch an.D. 敕造chi监生ji句攒聚cu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喧撮合陶冶莫根祸胎B. 脸颊踌躇惆怅面面相觑C搭汕形骸诉骂轻手摄脚D. 炫耀陪偿核心热不可当打衅Y m g 偏裨bi 崎角j i 放诞den .3、依次填入下面旬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也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与老师应经常情况。
@华老栓擦着火柴,点上油灯,屋子里便了青白的光。
A. 以至沟通弥满B. 以致勾通弥漫C. 以至勾通弥漫D. 以致沟通弥满4、下列各旬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巳置之度外了。
B.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巳经死去几小时的眼晴立刻复活了,熟视无睹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
D. 陈奂生看着那冷若冰霜的肣,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
5、下列旬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为了杜绝这类错误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
B. 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一个董要标准。
C. 经过组织的培养教育,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支部吸收他为预备党员。
D. 小王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6、排序填空正确的一项是()她,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1)陶醉于成功的光荣(2)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3)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A. (1) (2) (3)B. (3) (2) (1)C. (3) (1) (2)D. (2) (1) (3)二、文言文闵读: (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新高考语文高二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沉默不语悲从中来B. 炽热如火瞠目结舌C. 腥风血雨喜出望外D. 拔地而起腹背受敌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宇宙的奥秘越来越感兴趣。
B.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B. 落叶纷飞,犹如蝴蝶翩翩起舞。
C. 野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D. 月亮升上了天空,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B. 她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件事他已经处理得非常妥当,让我们放心。
D. 我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他笑而不答。
5.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是()A.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让人看了回味无穷。
B. 她聪明伶俐,学习上一直很优秀。
C.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
D. 他身体强健,工作能力出众。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人类的语言中,数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它们不仅仅是用来计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数字“一”在汉语中象征着唯一、独一无二。
比如,“一心一意”表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帆风顺”表示顺利无阻,一帆风顺。
在西方文化中,“一”也具有类似的意义,如“一加一大于二”表示团结合作的力量。
数字“二”在汉语中象征着阴阳、对立和平衡。
比如,“阴阳五行”中的“二”表示阴阳平衡;“二龙戏珠”中的“二”表示龙与珠的平衡。
在西方文化中,“二”也具有类似的意义,如“二分法”表示将事物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
数字“三”在汉语中象征着天、地、人,表示宇宙的和谐。
新高考高二语文试卷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shén mò)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炽热(chì rè)炽烈(chì liè)炽手可热(chì shǒu kě rè)C.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踽踽而立(jǔ jǔ ér lì)踽踽不前(jǔ jǔ bùqián)D. 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蹉跎蹉跎(cuō cuō cuō cuō)蹉跎时光(cuō cuō shí gu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比赛,他充分展示了我国运动员的高超技艺。
B. 她不仅唱歌好,跳舞也好,是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C. 我们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D. 在我国,保护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改后: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
B. 原句: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改后: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C. 原句:她虽然年纪小,但很有主见。
改后:她年纪虽小,但很有主见。
D. 原句: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改后: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神如鹰,锐利而坚定。
B.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C.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国的大地上。
D. 那个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5. 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在这个比赛中,他表现出色,堪称楷模。
高二语文现代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现代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作者:张晓风时间,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它无声无息,却又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任何事物的变迁而停留。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我们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力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
1. 文章中提到的“时间的重量”是指什么?(5分)答案:文章中的“时间的重量”指的是时间所承载的历史和生命的意义,以及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2. 作者认为时间具有哪些特性?(5分)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具有不可抗拒、无声无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
3.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答案:作者对时间的态度是敬畏和珍惜,认为时间是宝贵的,人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去感受、体验和创造。
4. 文章中提到的“匆匆的过客”是指什么?(5分)答案:“匆匆的过客”是指在时间长河中,每个人都是短暂存在的,无法长久停留。
5.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关于时间的观点?(10分)答案:作者提出了时间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生命去体验和创造;时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对个人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文翻译(共20分)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表现吗?”三、作文(5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也有人担忧,科技的发展会不会使人们变得懒惰,甚至导致人类能力的退化。
作文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 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3. 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例文:标题:《科技与人类能力的进化》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本试题卷共6页,四部分,24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墙垣.(yuán)折.射(zhé)镣.铐(liáo)悲天悯.人(mǐn)B.恫.吓(dònɡ)崛.起(jué)萌蘖.(niè)纵横捭阖.(hé)C.犁铧.(huá)白芨.(jī)渣滓.(zǐ)佶.屈聱牙(jié)D.攒.射(cuán)桎梏.(kù)濒.临(bīn)桀骜.锋利(ào)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们看到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被时光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春风,还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B.镜头推进,接着迅速仰拍,在镜头中略显夸张的高大的典狱长在演讲台上信口开河,其颐指气使、指高气扬的神态显露无遗。
C.王洛宾说:“如果你的歌是从一千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么它肯定是精华。
”融汇贯通,厚积薄发,这是他恪守的创作原则。
D.一个知识增长到如此程度,以至感到自己直言不讳的人,可能会迫不急待地想要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评价、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11月14日欧盟举行了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届时..会议达成一项安全和防务计划,提出安全和防务领域三大优先事项。
B.东京都新知事小池百合子,这个堪称日本权力最大的女子,现在捅了一个马蜂窝...——让世人看到东京都政府马虎而无序的一面。
C.前天,王先生进超市购完物品后,发现放在存包柜里的东西已不胫而走....。
警方提醒,节前类似案件较多,市民购物需加强防范。
D.老李与老郑都是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两人同租一地,算是相敬如宾....多年的老邻居了,现在却为一点琐事吵嘴,还招来警察调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何湾镇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围绕以“清线、美边、打造亮点”为中心,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工作,致力打造文明生态镇。
B.教育部定下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多元的现代化外语测评,同时进一步推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
C.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它的使用,不仅能降低流通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效率,增强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
D.G20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好客与包容,展示了中国的博大文化与发展成就,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诗句。
(4分)春天的树林,▲, ▲。
夏天的树林,是一场热闹的歌会,蝉儿欢快地浅唱高歌。
秋天的树林,是一间充实的宝库,果儿激动地摇曳盼收。
冬天的树林,是一个欢乐的广场,雪儿尽情地追逐嬉戏。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第十八届中国教育年会于9月1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上,蚂蚁优选课堂一举夺得最具良心教育奖。
据悉,该奖项为中国教育年会第一次设立,也就意味着,蚂蚁优选课堂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教育项目。
如今,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越来越大,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支出是用在子女课外辅导培训上。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蚂蚁优选课堂汇集全国优秀师资,优选出全国知名老师,把他们的精品课程放到网络上,又以超低的价格向学生开放,让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蚂蚁优选课堂师资优良,课程质量过硬,产品价格亲民,因而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最终捧得良心教育大奖,实属众望所归。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有些人认为欣赏音乐就是听音乐,事实并非如此。
“听”这一活动往往只是对某一存在物的感知,是对某种刺激物的一般认识反应。
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它是需要通过听觉去感知音乐,但与一般听觉的认识反应有着本质的不同,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审美的聆听”。
人们从这种聆听中所要获得的并不是对某一外在客体属性的认识,而是要借助这个客体,把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释放出来。
如果听一首乐曲时你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一般认识反应这一层次上,你就不是在欣赏音乐,也往往没有审美感受可言。
虽然你听到的是一首乐曲,但这一对象对于你来说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你感知到它的存在并了解了它的某些特征,仅此而已。
这同听到雷声而知天降大雨,听到马达轰鸣便知汽车驶过等情形并无两样。
音乐欣赏是一个主体与客观相交融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作为客体的音乐作品以丰富多变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将自身的感性特征呈现给欣赏者;与此同时,作为主体的欣赏者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投放到作品中去,用幻化的臆想去充实音乐的内涵。
人们常说,音乐中包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其实这情感的源头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
不是音乐在激动,不是音乐在幻想,而是音乐使我们激动,让我们幻想。
爱的喜悦、恨得愤然、胜利的豪情、失败的悲怆,这些具体的情感在个性、阅历、修养各不相同的欣赏者心中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容,当他们把各自的情感带到对同一作品的欣赏过程中的时候,这个作品实际上已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
我们在音乐的想象中上天入地、望月观潮,这其中的感受只有在我们各自的心灵中才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其他人无法共享的。
当然,我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或想象,是以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为基础的,音乐作品的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主体的意识活动。
例如,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中,当然不可能产生欢乐或豪迈的激情,乐曲的音调使我们心头涌起一种凄楚、哀怨乃至愤懑的感受,然而在不同的欣赏者心目中,具体的感情却是千差万别的。
人们可以听到同一首乐曲,但却不会体验到完全相同的感受,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
离开了这种创造,就不会有音乐的欣赏而只有声音的识别;离开了这种创造,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就会变得贫乏而空洞;离开了这种创造,人们就不会领略音乐欣赏的乐趣。
(选自《文艺生活》2015年第9期,有删改)7.下列对“音乐欣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与听觉对某种存在物的感知,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不同的聆听过程。
B.是音乐作品以丰富多变的音响将自身的感性特征呈现给欣赏者的过程。
C.是欣赏者将情感和想象投放于音乐并用幻化的臆想充实其内涵的过程。
D.是以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为基础,将音乐变为主体独特感受的创造过程。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音乐欣赏虽与一般听觉的认识反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离不开听觉对音乐的感知。
B.文中用听雷声知降雨等情形类比,说明仅感知乐曲某些属性和特征不是欣赏音乐。
C.音乐对个性、阅历、修养不同的欣赏者来说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和含义,无法共享。
D.第三段以“二泉映月”为例说明音乐欣赏一定程度上受作品感性特征制约和引导。
9.下列所述,属于“音乐欣赏”的一项是A.在安静的教室里,你边在纸上演算着数学作业题,边带着耳机听轻柔优美的音乐。
B.你沉浸在乐曲婉转的旋律中,脑中闪现故乡的小径和母亲期待的眼神,热泪盈眶。
C.一人唱着歌从你身边走过,一句歌词触动了你,让你整天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D.夜晚,你听到有人在不远处吹笛,一下子就判断出演奏者所在位置和演奏的曲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1分)故乡行冰客这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具有多重意义的故乡。
20多年前到外地,求学、生存、生活、工作,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也很少回到故乡。
尤其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这些亲人一个个离去,回故乡的日子就变得更加稀少,回乡的路也变得更加艰难。
清明前夕,回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祭祖,也看看老家的模样。
老家的门前是一条大河,年少时我们总是守望着这条大河,在河边嬉戏玩耍,日日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
那时由于乡村没有公路,出行只有靠水路,客轮是村人的首选,航运一片红火。
而我老家由于人烟集中,家乡门前就是一个较大的码头,每当客轮到来,年少的我们便跑到河边,看南来北往、上上下下的客人,煞感稀奇。
那时的码岸上留下了我们童年的欢乐和记忆。
后来随着公路的开通,家乡有了通村客车。
加之水枯,河流已干涸,航运市场因此萧条,多年来已不见客轮踪影,河面也不知何时断航了。
回乡的车子穿行在公路上,原本来来往往的行人怎也不见踪影,只有死一般的沉寂。
偶尔能看到一两个人在田间劳作,都是老人或村妇。
车子经过曾经启蒙我成长的母校时正是上课时间,校园内却是一片荒凉。
下车上去,一把生锈的铁锁将栅栏锁着,苔藓爬满了围墙。
昔日热闹的、洒满我们童年欢乐的操场,长满了没膝深的野草,就是不见一个人影。
一间间教室门破破旧旧,都用铁锁锁着。
原来村小学由于生源稀少被撤了,适龄儿童只有到离村20里外的乡上就读。
上坟祭祖要买火纸、鞭炮,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商店,店主在低头打盹,看到有客人光顾,煞是稀奇。
打听得知,平时很少有人来买东西,除了偶尔的行人,再就是村里的人们会来买些日用品,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孕的,所以商店一月半月才进一次货,我要的货物也样样断货。
到了老家,离上坟的时间尚早,先放下纸炮,来到昔日充满欢乐的大河边,大河已不是宽阔的大河,像条小江;水枯仅没膝,可涉水而过。
河流也改变了流向,可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而家门前的一些船只则条条裸摊在岸边的沙滩上,偶尔传来一声鸡鸣或狗吠,证明着村庄里还有人家。
而回头望岸,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都关着。
上了岸,想试着敲敲村邻的家门,走了一大圈,所见的都是铁锁把门,门前的稻场荒草丛生,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
好不容易见到几个村邻,或是老爷爷、老太太,或是留守妇女,或是在家陪着爷爷奶奶的小孩,几乎见不到年轻人,荒凉、萧条包裹着曾经繁华热闹的村庄。
好不容易见到一个童年的伙伴,因为家里要建房,这年没有外出打工,晚饭就确定在他家吃。
黄昏时分,祭祖完毕,来到童年伙伴家中,家乡柴火饭菜的浓香味,又勾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
丰盛的家乡菜很快端了上来,与伙伴推杯换盏,一人半斤土家老烧下肚,话语渐多。
从年轻人外出打工,伙伴及乡邻们的去向,谈到村庄的现状、村庄的未来,也谈我们的担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出门看看村庄漆黑一片,难得有一星半点的灯火,从一家两家窗户里透出来。
没有去处,只有躺下休息,酒劲伴着疲劳催人进入梦乡。
村庄里静得连狗吠声都没有,城市夜晚的喧闹和这里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
闷头而睡,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披衣起床,洗漱完毕,和乡邻们道别,踏上返程,只是感到春天的乡村空气是那么清新,如同水洗一样。
走出村子,沿途看到山花烂漫,层层簇簇,而粉红的桃花正竞相绽放,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