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

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

《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

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

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

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

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

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

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

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

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

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

《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

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

”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

《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各组中不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A.举匏樽以相属//拘于虚也B.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人卒九州C.冯虚御风//心不地则物不必载D.击空明兮溯流光//不辩牛马【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尊,通“樽”,酒杯。

属,通“嘱”,嘱咐,在这里指相互劝酒;虚同墟所居之处。

豪通毫,动物身上的细毛;卒通萃,聚集。

冯,通“凭”乘;必,通毕,完全。

辩通辨,辨别。

通假字一般有以下规律:“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被”代替“披”,“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材”代替“才”,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互相代替如“板”代替“版”,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如“要”代替“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帝乡不可期期:日期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绕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诏书切峻峻:急切C.舅夺母志夺:强行改变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背叛我D.腹犹果然果然:很饱的样子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题干要求选出“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 项,“帝乡不可期”中的“期”从语法结构上来看,应为动词,因为前面有情态词“可”,故解释为“日期”是错误的,应解释为“期望,期待”。

B项,“诏书切峻”中的“峻”应解释为“严厉、严峻”。

C项,“慈父见背”中的“见背”应解释为“离开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技巧点拨】一、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二、不知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而仍按原字去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三、不明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集。

C.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D.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小说。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C. 苏轼的《水调歌头》D. 李清照的《如梦令》5. 以下哪项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7.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离骚》C. 《出师表》D. 《岳阳楼记》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陆游的《游山西村》B.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C. 苏轼的《江城子》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A. 杜甫的诗句B. 李白的诗句C. 李商隐的诗句D. 王之涣的诗句10. 以下哪项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项羽答案:1. A2. D3. B4. C5. D6. C7. A8. A9. C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__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4. “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名言名句填空(6分)⑴悟已往之不谏,。

(《归去来兮辞》)⑵,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⑶潦水尽而寒潭清,。

(《滕王阁序》)⑷,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⑸,形影相吊。

(《陈情表》)⑹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二、语言表达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⑴会有四方之事会:⑵景翳翳以将入景:⑶曷不委心任去留委:⑷遥襟甫畅甫:⑸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⑹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⑺腹犹果然果然: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⑼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夙: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拜:2.按要求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归类(填序号)(3分)①眄庭柯以怡颜②或棹孤舟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窜梁鸿于海曲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⑴名词作状语:⑵名词作动词:⑶使动用法:⑷意动用法:3.分别写出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

(4分)⑴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⑵睿智的他不仅思想活跃,而且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4.写出下列各短语的名称(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介宾短语)。

(4分)①喧嚣浮躁②五名学生③敬畏自然④朝着这个方向⑤刻苦学习⑥推波助澜⑦精神抖擞⑧抖擞精神①②③④⑤⑥⑦⑧5.参照示例,用符号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6分)示例: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①作家梁晓声在小说创作方面继承了高尔基的传统。

②根据自己的经验,你简要谈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6.参照示例,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4分)示例:这样的帮助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

(并列关系)⑴与你为邻,我们要向你学习优秀的成果,因为这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⑵只有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工作,世上许多看起来无益的事与物,才会变废为宝为我所用。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暗然失色B. 崭露头角殚精竭虑C. 一愁莫展一诺千金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C. 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D. 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勤奋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他难道没有努力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

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

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隔/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陇间,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

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

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揭)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迹,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

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沉重)落叶的大地上。

然后是等待。

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1】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犁铧连绵不绝B.陇间磨砺C.根茬冰雪融化D.凹陷浮现【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分割揭沉重B.分割拱厚重C.分隔揭厚重D.分隔拱沉重【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破土而出的禾苗冰花般美丽的童话B.禾苗的破土而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C.禾苗的破土而出冰花般美丽的童话D.破土而出的禾苗童话般美丽的冰花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菲律宾总统访问日本期间就南海问题大放厥词,言辞充满挑衅,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中方厉声告诫阿基诺找回理智,不要玩火自焚。

B.李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即使是寒冬腊月,也坚持让学生早起跑步,避免他们养尊处优、体弱多病。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滟滟(yàn)扁(piān)舟子钗擘(qíng)黄金临邛(qióng)道士洪都客B.殷(yǐn)岩泉东南坼(chè)栖(xī))隐处雕栏玉砌(qiè)应犹在C.将(qiāng)进酒恣欢谑(xuè)捣衣砧(zhēn)上惟觉(jué)时之枕席D.芙蓉浦(fǔ)消溽(rù)暑小楫(yī)轻舟梦入神山教神妪(yù)2.下列关于课内诗句字词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踯蹰镜中衰鬓岩扉松径常使英雄泪满襟B.燎沉香江流宛转芙蓉泣露夷歌数处起渔樵C.霁寒宵乾坤日月浮皓腕凝霜雪栗深林兮惊层颠D.江娥啼竹钟鼓馔玉同消万古愁一夜飞渡镜湖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羡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B.烟涛微茫信难求信:音讯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C.主人何为言少钱何为:为什么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到处D.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凭轩涕泗流涕,鼻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一生中漫游过许多地方,许多经典的诗歌都是他在漫游时所创作的,如《将进酒》就是李白应邀到嵩山作客时所写。

B.2012年,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C.李清照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有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甚至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

D.“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悠悠钟声中,皎皎月光下,孟浩然缓缓独行,恬然洒脱,渐渐地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与大自然化为一体。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陨首(yǔn)切峻(jùn)猥以微贱(wèi)B.矜育(jīn)宦达(huàn)刘病日笃(dù)C.希冀(jì)优渥(wò)过蒙拔擢(zhuó)D.盘桓(yuán) 侥(jiǎo)幸气息奄奄(yǎn)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下列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4.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5.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àng)胸无点墨(diǎn)B. 雅俗共赏(shǎng)青出于蓝(lán)C. 水落石出(shí)汗牛充栋(dòng)D. 雕梁画栋(diāo)碧血丹心(dān)答案:D解析:A项中“落雁”应读作“luò”,B项中“雅俗共赏”应读作“shǎng”,C 项中“汗牛充栋”应读作“dò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行业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对于这个成果,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答案:B解析:A项中“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分残缺,应改为“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C项中“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们终于把这个项目完成了”;D项中“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语序不当,应改为“她不仅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句是:A. 雨后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B.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树叶上,闪着金色的光芒。

C. 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D. 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平实的描述,而D项“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作《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B.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C.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D.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答案:A解析:在选项A中,所有加点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蹉跎”的“蹉”读作cuō,“恣意”的“恣”读作zì,“箴言”的“箴”读作zhēn,“舶来品”的“舶”读作bó。

其他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的榜样。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而其他选项中,A项缺少主语,B项语序不当,C项否定词使用不当。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答案:B解析:选项B中,鲁迅的代表作《呐喊》《彷徨》是正确的,但鲁迅并非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A. 诣:前往B. 谒:拜见C. 诘:追问D. 谤:批评答案:(1)A. 前往 B. 拜见 C. 追问 D. 批评解析:在文言文中,“诣”通常指前往某地,“谒”指拜见某人,“诘”指追问,“谤”指批评或指责。

高二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人家绕”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阕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

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苏轼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1】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伤春之情。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语文期末试卷说明:本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给.(gěi)予嫉.(jí)恨豁.(huò)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òu)攒.(zǎn)射夔.(kuí)门C.长歌当.(dàng)哭桀.(jié)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啃噬.(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知灼见气势汹汹不可思议言不由衷B、义无返顾意气用事书生意气责无旁待C、别具一格变幻莫测漠不关心开诚布公D、讳莫如深讳疾忌医一筹莫展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__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③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勉力作客自治伤害 B.、勉励作客自制损害C、勉力做客自制伤害 D.、勉励做客自治损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

B、他俩从小学到高中同窗十二载,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琐事而吵架。

C、在国庆节前的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市直机关干部倾巢而出....,分片参加了集体劳动。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里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高二语文现代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现代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现代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作者:张晓风时间,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它无声无息,却又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任何事物的变迁而停留。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我们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力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

1. 文章中提到的“时间的重量”是指什么?(5分)答案:文章中的“时间的重量”指的是时间所承载的历史和生命的意义,以及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2. 作者认为时间具有哪些特性?(5分)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具有不可抗拒、无声无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

3.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答案:作者对时间的态度是敬畏和珍惜,认为时间是宝贵的,人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去感受、体验和创造。

4. 文章中提到的“匆匆的过客”是指什么?(5分)答案:“匆匆的过客”是指在时间长河中,每个人都是短暂存在的,无法长久停留。

5.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关于时间的观点?(10分)答案:作者提出了时间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生命去体验和创造;时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对个人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文翻译(共20分)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表现吗?”三、作文(5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也有人担忧,科技的发展会不会使人们变得懒惰,甚至导致人类能力的退化。

作文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 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3. 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例文:标题:《科技与人类能力的进化》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

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

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①明主不厌人②故兵无常势③七月既望④仲尼亟称于水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⑥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答案】①同“餍”,满足②固定的③农历每月十六日④屡次,一再⑤使……谬误,把……弄错⑥十分之一【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偏重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活用现象重点关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及形容词作动词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长吾女与汝女C.函梁君臣之首 D.驼业种树【答案】A【解析】名词作状语3.以下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刘病日笃②而后乃今将图南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屈贾谊于长沙⑤乐琴书以消忧⑥谨拜表以闻⑦宾主尽东南之美⑧察臣孝廉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常见的有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

①“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②“南”,名词作动词,南行、南飞;③“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④“屈”使动用法,使……屈;⑤“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⑥“闻”使动用法,使……闻;⑦“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⑧“孝廉”名词作动词,为孝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技巧点拨】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

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

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

如果这个句子没有别的动词,那么,从结构关系看,具有动作意义的那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2),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3),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4)使负栋之柱,。

(杜牧《阿房宫赋》)(5),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子厚诗序[宋]朱熹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

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

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

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

既而子厚一再徙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

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子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

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

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日,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

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

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

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

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4)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2),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3)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填空。

(6分)(1)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

(2)白居易的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3)与温庭筠同为“”词人代表作家的韦庄,写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4)南唐后主,国家灭亡后被俘遭禁,失去自由,心境凄苦悲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他写愁的名句。

(5)清人方扶南把李贺的《》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6)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的作品。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B.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吾与点也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表意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B.不抑耗其实而已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田父绐曰“左”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D.径须沽取对君酌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项王军壁垓下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5.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异乎三子者之撰A.故不我若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6.下列各项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被押去受审的途中,马斯洛娃受到路人普遍的关注,对此她暗自高兴;街上春天清爽的空气,也使得她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试卷类型:A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

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l—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l3一l5小题答案用28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l—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刘长乐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一一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

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

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

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

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

他对儒学以外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确实有大家的风范。

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

“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

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希望参与到世界文明的对话中,希望在文明的对话中找到和谐,找到中国未来文明发展的坐标.,世界应该感觉到了中国人对于文明对话的自信和迫切。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最终将使东西方文化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路径,也将是殊途同归,长安罗马,大道相通。

用平等铺路,无差别尊重。

与人为善,尊重个性,交换立场,平等众生——那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那就是多赢共和的结局,也就是包容智慧的体现。

(有删改)1.下列对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容是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它能为解决“文明的冲突”、消弭人类的隔阂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B.郑和下西洋、接纳遣唐使、洋务运动以及百年来大规模的留学潮,都显示出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包容心态。

C、中国儒家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注重对其他各派思想的吸收融合,但这种多元开放并不意味着儒学就具有包容性。

D.“和而不同”在强调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是一种富有中国智慧的古老理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具有必然性,是中国愿意融合世界、包容世界的反映。

B.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C.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多元开放,这使中国文化得以绵延不绝,并进而形成了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点。

D.开放的中国之所以渴望与世界对话,并拥有相当的自信心,是因为它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文化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使其歉收并蓄,绵延不绝。

B.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并没有删掉其中的齐诗,是因为他对儒学以外的文化传统采取了积极的继承和吸收的态度。

C.中国古人倡导“仁的观念,亦是对“和”的肯定,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它对人类在2l 世纪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D.东西方文化最终的相互融合,有赖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也依靠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等包容的智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4—7题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

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

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

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

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

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

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

”起家梁太学博士。

晋安王为丹阳尹,引为主簿。

出为鄴令,丁母忧去职。

服阕,历曲阿、安吉令。

普通中,初置司文义郎,直寿光省,以弘正为司义侍郎。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

大同末,尝谓弟弘让曰:“国家厄运,数年当有兵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

”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

”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元帝在江陵,遗弘直书曰:“适有都信,贤兄博士平安。

但京师搢绅,无不附逆,王克已为家臣,陆缅身充卒伍,唯有周生,确乎不拔。

言及西军,潺湲掩泪,恒思吾至,如望岁焉,松柏后凋,一人而已。

”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元帝手书与弘正曰:“獯丑逆乱,寒暑亟离,海内相识,零落略尽。

韩非之智,不免秦狱,刘歆之学,犹弊亡新,音尘不嗣,每以耿灼。

常欲访山东而寻子云,问关西而求伯起,遇有今信,力附相闻,迟比来邮,慰其延伫。

”仍遣使迎之,谓朝士曰:“晋氏平吴,喜获二陆,今我破贼,亦得两周,今古一时,足为连类。

”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

俄迁左民尚书,寻加散骑常侍。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注]①獯:獯鬻,我北方少数民族名。

②耿灼:忧思焦虑。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舍每与谈论,辄异.之异:认为……奇特B.虽日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俟:等待C.弘正谓弘让日:“乱阶.此矣。

”阶:官阶D.元帝手书.与弘正日书:写信5.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均能表现周弘正“博学”的一项是(3分)①齐中书侍郎,领著作②年十岁,通《老子》《周易》③仍于国学讲《周易》④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⑤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⑥俄迁左民尚书,寻加散骑常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弘正是晋光禄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孙,是梁的司徒祭酒周宝始的大儿子,周宝始在周弘正年幼时就已经亡故,周弘正兄弟被伯父抚养。

B.周弘正十五岁时就以国子生的身份在国学讲《周易》,他应举时,学司认为他年龄小,不同意,博士到洽认为他曾自讲经,都可以做老师了。

于是周弘正得以任职。

C.周弘直在衡阳担任内史时,侯景攻陷京城健康,当时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写信给周弘直称赞他的哥哥周弘正。

D.王僧辩率领西军讨伐侯景,周弘正兄弟俩逃出建康奔向西军,拜见了王僧辩,王僧辩立即派人告知了梁元帝,梁元帝亲自写焦给周弘正。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1)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2)轮台东门送君去,。

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

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①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

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

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

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

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