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利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2.应用能量流动的规律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并能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重视生态学观点的培养。

2.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重难点及其突破1.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向。

2. 让学生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能。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能量流动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向、传递和转化过程。

2.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能量流动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2. 实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实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3. 讨论问题:提前准备与能量流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剩余部分(六、七、八、九、十)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片或动画,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产生兴趣。

2. 讲解能量来源:讲解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 讲解能量流动过程:介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以及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4. 分析实例:选取具体的生态系统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加深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5. 讨论能量流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探讨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等。

七、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解答疑问: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原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示范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1.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3.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金字塔。

【教学难点】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呢?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为什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A,第五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多少能量?最少可以获得多少能量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上述问题,结合第1课时的知识进行解答。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消耗的能量越多。

A×(20%)4 =A/625;A×(10%)4 =A/10000。

【新知讲解】一、生态金字塔【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7~58页生态金字塔的内容,认识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成面积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得到的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图形叫作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得到的叫作数量金字塔。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数据,指导学生构建能量金字塔的模型。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据构建能量金字塔模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分析。

资料1:夏季某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统计表,单位为个/hm2。

资料2: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表,单位为g/m-2。

【学生活动】根据数据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以及能量流动的过程。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学生为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生物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还不够熟悉。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参与度高。

但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尝试应用模型方法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生态金字塔,表征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2.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归纳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观、能量观与系统观。

3.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对其合理改造,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在参与构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择性必修2《种群与环境》中第3章第2节的内容,需1课时完成。

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

由于本节课在八年级下册中已经有所学习,故内容较容易掌握,但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难度。

本节与其他内容的联系,第4章种群与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同时与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一定联系,又直接与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问题探讨。

教师: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提问: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选择A。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麻城一中:徐世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内容1.知识地位分析(1)在章节中该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该知识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它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

另外,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二者本身又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正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核的整体。

(2)在整个模块(稳态与环境)中,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和人及高等动物涉及的稳态的维持是有差别的。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稳态需要与外界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外界环境要提供物质保障;而生态系统稳态维持需要外界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需要的是能源保障。

从整体上看,生态系统是高层次的生命系统,前面学习的是个体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的维持要以个体生命系统的维持为基础,所以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以研究个体能量利用为基础开始对群体进行研究。

另外,该内容也是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3)在整个学科中,该内容以细胞的代谢为基础,它又是选修内容生态工程的基础。

(4)从难易上,该知识在整个必修3中属于重难点内容,学习时涉及到过程分析,理解上的困难。

2. 教材知识体系 。

(教材按顺序依次进解了如下内容)(1)问题探讨,引出与能量相关的话题。

(2)拿出概念,并提出本节聚焦:①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③什么是能量金字塔?这是本节学习中应重点突破的核心问题。

(3)能量流动的分析(介绍研究方法,从个体入手分析,抽象出一个从群体上研究的模式。

)(4)能量流动的过程:①光能−−−→−光合作用输入第一营养级,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②图示形式重点说明了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既一目了然地说明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在各营养级的变化,又避免了文字上的重复,同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设计作者:河南省周口市大庆路周口一中李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教学背景】1.知识目标: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生物3.课时:一节4: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两个成员组成一个评委小组。

2,:课前布置预习,并试做预习作业。

3:百度搜集资料,并有自己的分析和思索。

二:【教学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提高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体验用普通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探究能量流动传递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探究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参加一些生物知识的讨论,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远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提高应用互联网搜集筛选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围绕教学目标和互联网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

:2: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极其形成的原因“4:教材分析:教材概括性地指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那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如何输入、传递和流动的,就成了能量流动这一问题的切入点,也就引出了本小节的三个探究问题: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材以“光合作用”知识为基础,清楚地讲述了生态系统中用于能量流动的“能量”来源,并详细地分析了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获得能量的全过程,定性地阐述了该营养级的能量变化。

又以图示的形式重点说明了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总第45课时时间:2012年月日备课人员:何淑芬张明兰张丰兰李标主备人:朱登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讨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

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板书〗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

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

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特点〖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和2营养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输入后一个营养级)出入比生产者464.6 62.813.5 2%植食性动物62.8 12.620.06%肉食性动物12.6分解者14.6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使学生明白得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二、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程和特点,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份教学内容要紧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进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缘故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冲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份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那个实验数据的进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表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进展的基础。

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进程,叫做能量流动。

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表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程和特点的进程,也确实是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进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进程和特点,一方面能够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效劳于人类自身(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份)打好基础。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二生物优秀教案生物教案的制作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生物组:赵少强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荒岛求生”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问题埋下伏笔并引入课题。

首先,以草原生态系统最常见得食物链为探究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理解并归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然后充分依托和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解等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特点的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能量流动特点时,先是根据教材示意图形成定性认识,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整个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从根本上把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探究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加强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体验能量守恒定律。

(2)感受通过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发现生物学规律的探究乐趣。

三、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其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的学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

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出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什么?讲评: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和数量的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随堂优化》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3、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散失”的?间3分钟):二、能量流动的过程以“草→兔子→老鹰”的食物链为例子,说出食物链中各生物所属营养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成分。

回忆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请学生回答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教师:以食物链中以“生产者”为例,分析该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提问:1、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小草吸收?这些能量都被小草吸收了吗?3、小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总结:多媒体课件演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学生讨论回答1、固定的太阳能2、光合作用,1%左右。

3、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提问:4、兔子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吗?5、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归纳:【PPT】食物链整体的能量流动图。

人教版高二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我们根据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去路,可以构建这样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①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②输入某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粪便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那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进行传递的呢?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呢?对我们的生产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分析与推理
在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选择了赛达伯格湖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在众多生态系统中,如森林、草原、荒漠、苔原等,选择了赛达伯格湖作为研究对象,请你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一下他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
(4)能量流动是针对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个体。
(5)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是能量的利用率提高。
(6)一般来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可变,人为能够提高的是能量利用率。
(7)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即为桑树的同化量;桑树的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以b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为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所以A选项错误;未利用的能量并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应为桑树的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所以B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蚕为第二营养级,其同化量为e+f+g+h的和,桑树的同化量为A,所以C正确;桑基鱼塘为人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小,稳定性较低,但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其次节的内容。

本节支配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讨论的学问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1.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力量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学问目标】: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力量目标】:ⅰ、指导同学构建能量流淌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同学定量地分析某个详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过程和特点,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

【情感目标】: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育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同学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进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预备。

二、教法分析2.1教学方法:依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纳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争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很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

针对本校高二同学有较多小组合作阅历等状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争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

3.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
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2.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略。

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

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
.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学生带着问题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测一匡正的过程中。

2.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人为什么吃鸡?鸡为什么吃玉米?
人吃鸡得到鸡的物质,同时获得能量,理解能量流动离不开有机物这个载体。

能量是抽象的,但是能量以物质为载体,此问题的设计是必须且必要的,得出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由环境流入绿色植物。

通过呼吸作用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部分用于生长。

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学生发现、讨论式学习,板书展示学习结果,评价展示,进行批判式学习,建构能量流动模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ppt归纳能量流经种群的共性
输入种群的能量,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其余的以可见有机质的形式储存到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被其他种群利用。

生态系统的其他种群也有类似的能量流动过程,玉米可以是生产者的代表,鸡代表初级消费者,人代表次级消费者。

用文字条(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替换板
书上的玉米、鸡、人,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思考回答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几个细节,交流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能量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要尽可能从分析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初步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这个环节设计意图是要充分暴露学生很多认识上的问题,正是有了问题的充分暴露才有有价值的辨析。

这样既能降低难度又能温故知新,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的思考回答落实了知识目标。

3.建立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模型
被初级消费者吃掉的生产者能量,称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它们都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吗?
学生认真研读教材p94图5—6,借助卡纸展示学习结果。

动物同化的能量是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被呼吸作用分解释放一部分,剩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尸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

这一部分难在理解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如果讲述式教学,会听得很顺,但是不能理解。

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所以生物课堂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以提高课堂效
率。

4.进一步细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生产者方框代表生产者什么的能量?含义一以贯之的观点,消费者方框代表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那么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在图中那个箭头。

理解、分析、回答,交流展示ppt问题,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

原因:
(1)呼吸作用散失
(2)被分解者利用
(3)未被利用
单向流动:不可逆向、不可循环,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同化作用、生产者的同化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要能获得和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如果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自然生成概念,不仅解决生物教学的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要求,更是落实新课标的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要时时处处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5.能量流动的概念
借助ppt能量流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最后学生分析解决引入环节的问题,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维、体验和内化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以旨在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

教师创设情景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在批判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严谨、开放的思维品质。

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开放性较大,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时间不好控制。

学生的自主学习后要有必要的总结分析,以明确学习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