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校一年级法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质量 。例如 现在 给我校法学 院行政 管理 专业大 一学
生所 授法学 概论课 程 , 就要运用 以讲 授为 主 , 学 生 问答 解疑 、 对学 生问卷 调查 、 与学生 座谈 相辅 助等多种 教学
的集体 教学 就是一 种 以组织 教学方 式 为标准 的分类 方 法 ,也可 以以实施 教学的具体方 法分为教 师讲授 型 、 学
直工 作在教 学第 一线 , 讲授过 多 门法 学课 程 , 切 身体会
到不 同课 程必须 使用适 合本课 程 的教学模 式才 能提 高
生互动 型等 ; 根据教学媒 体的运用程度 可分为单 一教学 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方法
的不 同分 为多种类型 , 因材施 教的个别教 学和统 一集 中
生 讨论型 、 问答 解疑型 、 实践型等多种教学模式 。这些教 学模式各有其特 点和优势 ,关键 在于合理定 位课堂 、 根 据 不 同的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对象 选择 一种 或多种 教学模 式 相互 补充运 用 , 以达 到最佳 的教学 效果 , 这一 点 已经 是 教育界 的共识 , 也是现代教育制 度改革所取得 的重要
学 校的定 位。《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 提
出“ 促 进高校办 出特 色” , “ 引导高校合 理定位 , 克服 同质 化倾 向 , 形成各 自的办学 理念和风格 , 在不 同层 次 、 不 同 领域办 出特色 , 争创一 流” 。目前 国内高校有研究型大学
和应用 型大学之分 , 不 同定 位的大学办 学 目标和人 才培
嗝
2 01 4 年 1
Un i v e r s i t y Ed u c a t i o n
J a n u a r y 2 0 1 4
以角色入住课堂的法学教学改革
以角色入住课堂的法学教学改革p引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法学教育慢慢脱离了当前社会的要求,其缺陷越来越明显。
法学方面的理论脱离了实践,两个方面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注重法学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法学研究最开始是想要分析社会法律现象从而总结和运用规律,来制定以规律为基础的相关理论,从而达到法律体系的完善,指导实际情况的发展。
在以前的法学教育方式里面,各种问题如今也慢慢显现出来。
所以,有必要进行法学教学的改革,及时对教育方面的思想和观念进行改变,保证最佳的教学质量,在法学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传统法学教育的问题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传统讲授法一直占我国法学教育的主导地位。
传统讲授学只是将知识机械地教给学生,纸上谈兵、墨守成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只教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
在法学的教学改革中,角色入住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角色入住课堂是在法学教学中把生动形象的案例带入课堂当中,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又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举例子。
在法学教学中,角色入住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角色入住课堂能够营造轻p(一)降低了法学教师的全面素质发展在传统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成不变地讲述法学的抽象理论和概念知识,使其框架化和结构化,而没有给予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以足够的重视。
这就像一项工程,只做好基础结构,而没有建筑的装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教授法学时,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原本照搬,缺乏灵活的运用,也不用想方设法将法学知识以各种各样更加有效、有趣的方式演绎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各个方面素质也止步不前了。
(二)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思维创新在如今的课堂上,教师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述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还有教授法学方面的原理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学知识结构,能够分析法学现象、发现问题从而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像纸上谈兵,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实际上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灵活运用。
润物无声,融课程思政于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课堂
润物无声,融课程思政于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课堂作者:冯曙霞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21年第08期摘要:融课程思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国新时代高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明确指向。
中国法制史属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国法制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外考察、课后阅读、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能,既是切实落实我党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需要,又是提高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现状分析;实施路径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梳理和升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传递到学生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得到相应提高,从而更好地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全面双赢。
所以,课程思政教学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对此认真探讨、深入研究,使课程思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获得应有的教学实效。
一、中国法制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融课程思政教学于课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個专业、每一个学科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的确,对每一个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融课程思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课堂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法学专业也不例外,甚至更为迫切。
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法治建设保驾护航,而法治建设的进程快慢是由法治人才质量的优劣决定的。
高校法科作为培养法治人才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该充分利用法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在到未来,全方位、多环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而中国法制史属法学专业的基础必修核心课程,其自身蕴含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秉公正、向廉洁、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闽江学院法律系教师掠影
闽江学院法律系教师掠影资料来源截止2011-7-7;更新于2013-5-20(更新还不到位)本文结构:教师掠影——读书推荐——办学成就站着的左起依次为:叶灵(美丽的叶灵姐),陈轩,陈雄,王东,郑净方,李付伟,陈冰峰,郭华,张焕明,纪智媛,江伟,林国荣,刘巧兴,张正金,李宁。
图片选自法律系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主办、法律协会承办的第三届模拟法庭集体照。
师资概述截至2012年9月,闽江学院法律系已有教职工32人。
其中行政人员5人,专任教师27人,分属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教研室。
在专任教师中,20人获得硕、博士学位,占总数的74%;11人具有高级职称,占总数的40.7%;年龄40岁以下的20人,占总数的74%;学缘上最后学历(位)属重点大学的19人,占总数的70%。
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同时,还聘请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导为法律系客座教授。
教师简介系主任:张焕明,南京大学博士。
教授伦理学,很幽默,就是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
记得有一次考试,他监考,我们俩个居然撞衫了,我看一看他,他也不好意思的看一看我。
系党总支书记:郭华,毕业于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宪法学。
刚来学校的时候,整天都笑容可掬的,你绝对会被她的和蔼可亲震撼!办公室主任:刘江翔,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
本人自己认为这个老师很不错,课教的出色,对待学生很平等,不仅教大家书本知识,而且经常教你怎么样为人处世以及就业方面的信息。
团委书记(上一任):陈剑峰。
(注:剑峰老师去长乐挂职一年,后由刘巧兴老师代理。
2012年起,法律系11级辅导员彭发添接任。
)复旦大学硕士,讲师。
08级辅导员这是我们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一般学生们对他印象不佳,因为他每周三晚上给系里的学生干部开例会总是,“抓紧时间开个短会”往往能持续2个小时以上,可是你要真的多接触剑峰老师话,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以后进入社会,怎么样为人,怎么样待人接物,而且你要做公务员以后,他教会你的东西,你就更倍感珍惜了。
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法学教材为例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科教园地:,;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法学教材为例阚明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8)摘要:高校教材是教师授课教学、学生学习考试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高校教材建设主体不明确,出版单位在高校教材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不清晰,制约了高校教材建设的质量。
高校教材建设应当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不断创新建材建设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材建设之路。
关键词:高校教材建设;主体;出版单位;理念;法学教材中图分类号:G239.2;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21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47一、前言高校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高质量的高校教材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因此,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高等学校,都越来越重视教材建设工作。
二、高校教材建设的主体高校教材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不仅包括教材编写人员,还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务部门、出版单位以及教材使用人员。
高质量教材的建设,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但是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索整理,发现我国对于教材建设的研究大多立足于编写人员这一主体,鲜有研究提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务部门、出版单位等主体对教材建设的作用,尤其是对出版单位的职能研究仅仅局限于选题审查和文稿编校等编辑出版环节,这种认为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质量的提升完全取决于编写人员的观点,以及将其他参与主体尤其是出版单位和编写团队割裂的做法,都不利于高校教材建设和教材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出版单位作为教材建设的重要主体引入教材建设研究,有助于明确出版单位在教材建设中的定位、职责和作用,发挥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编写人员遴选、体例结构安排、教学辅助资源的配套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论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论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摘要]单纯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有利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正确实施。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我国是成文法国家。
在法学教育上一直比较注重运用讲授式教学法,即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论体系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然而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具体认知。
更需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法已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
为了使法学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培养复合型的法学人才,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家学者强调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引入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在课堂中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法律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精选案例,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法律环境,提供进行法律分析的素材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渊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开启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先河。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又有互相辩论,通过互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法律规则,而且能够使其通过法院判例探索和发现新的法律原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浅析“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摘要: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互联网+教育”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促进教育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法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因此,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变革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法学教育;挑战与变革引言“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拓展和丰富教学途径,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各大高校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纷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使得法学教育体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现状发现,为了缓解社会就业问题,各大高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使得法学专业学生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
但是法学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导致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另外,法学专业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在利用“互联网+”实现对法学教育的改革中带来了挑战。
1 “互联网+”法学教育现状分析以往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在落实“互联网+教育”计划后转变了教学活动的传播形式以及拓展学生学习路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全校师生成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传播者,打破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各个领域对“互联网+”的应用效果看,“互联网+”理念成功的解决了以往信息传播和获取不及时的问题,推动社会各大行业发生重大变革。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法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法学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其构建完善的法学知识框架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7级法学课堂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于17级法学班新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几天来的微信qq等方式我搜集了同学们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对大学课程讲授方式的适应状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很中肯,表达了一定合理的诉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经过整理,将这些简要汇总报告如下。
一,关于同学学习状态:在几个月的假期中同学们已经把学习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面对新的大学学习,有一部分同学稍微有些不适应,例如,有的同学在上课的同时会分心,假期里连续玩了很长的时间,大家的心难免有的没有收回来,心里还想着假期娱乐的时光;产生分心的情况。
虽然如此大家也在尽力调整自己。
还有的同学感觉自己状态不好,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于周围未知的环境有的好奇,有的对新的课程的陌生,从而学习状态会进入的很慢。
当然也有同学感觉自己状态不错,在经历了高考备考后,有的同学心中始终有一根弦绷着,还在高中复习备考的状态,十分的努力。
有的同学心中有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些压力,将压力又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向前,感到斗劲十足。
总体上同学们的状态都感觉可以二,关于教师的教学状态:老师的教学状态都很好,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邓老师非常重视细节,开课前讲了上他的课的各种细小的要求,讲授的内容十分详细。
教授法理学的雷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她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让同学课下思考,形成一些思维模式。
教授宪法学的龚老讲课十分有意思,他会讲述许多有名的案例,引导大家思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
教授英语的吕老师讲课时注重教授方法,并且鼓励教育大家,让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拥有信心,让一些基础好的同学不断向前。
教授刑法学的易老师讲课十分直截了当,讲课时直接拿出刑法典,让我们弄懂他所讲的内容。
三,关于大学讲授方式的适应状态:一些同学对大学的讲授方式适应的并不太好,有的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有些快,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比如讲一些历史事件时有些快,有的同学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跳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时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认为老师纯英文教学时说的有点快,有点跟不上节奏。
高师“法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高师“法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法学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之一,是阐述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国际法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探索“法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提高未来中等学校教师自身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形成现代法治精神,进而培养中等学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速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需要。
一、项目立项过程本教学研究成果,是《安庆师范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法学概论”》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该项目经焦少林副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课题组集体申报,于2000年3月由安庆师范学院《关于公布我院首批重点建设课程验收和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评选结果的通知》(院字[2000]27号)正式立项的。
项目立项后,课题组立即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研究计划。
在校、院(系)的支持下,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至2004年9月,经过四年半的建设,该项目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二、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精神”相统一的综合法律素质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性质和总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是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选定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法学概论”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我们研究认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法学概论”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要性、迫切性和渐进性的认识,增强遵纪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担负着培养人的重任。
他们对法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关系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后备人才法律素质的重要问题。
“四个回归”背景下的法学专业课堂教学创新——以“刑法各论”教学实践为例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院+报Joornai of Heiloogjiana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ee of Politico And Law 2025年第3期(总第150期)No. 3 2025(Sum No. 150)“四个回归”背景下的法学专业课堂教学创新——以“刑法各论”教学实践为例周立刚(温州理工学院,浙江温州345735)摘要:创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驱动力。
高校课堂教学创新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 重要举措0法学专业课堂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化解专业教师的学科认识与学科实际定位的矛盾、教师教学组 织与学生冷漠回应的矛盾和教学内容与实务部门需求相脱节的矛盾o 法学课堂教学创新应遵循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法学专业职业教育定位,寻求在教学设计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 的。
关键词:“四个回归”;法学;课堂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28 -7766(2221 )23 -2144 -24一、创新课堂教学是实现“四个回归”的重要举措22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组织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 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个回归”是指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 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高校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回归常识”的主渠 道,是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回归本分”和高等学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倾心培 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初心”的主阵地,也是所有投身于高教事业为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想的追梦 人“回归梦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试论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方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
求 是 教 师 改 进 和 完 善 课 程 建 设 任 务 的 推 动 力 。为 此 应 该 重 新 审 视 定 位 高等 院校 的 教学 工 业 门类 ,具 有 实 践 性 强 的特 点 ,我 国 高 校 目前 法 学 类 教 育 专 业 采 取 的 教 学 方法 中 ,传 统 的教 学 方 法 仍 占很 大 的 比 重 , 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 ) 过 分 强 调 基 本 理 论 的 传 授 一 说 教 教 学 法 。很 多 高 校 法 学 专 业 教 授 过 程 中 ,过 分 强 调 概 念 与词 语 间 、条 款 间 的 差 别 的 区 分 ,将 课 程 重 点放 在 对 文 字 的 理 解 上 ,淡 化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授课 内容陈 旧,缺乏实践性操作和 应用类学习 。学生枯燥 的学 习降低 了学 习 的 效 率 , 同时 无 法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学 标 准 , 更 离不 开对 教 学 标 准 的认 真 执 行 。即教学 目标 的落 实是 否 到位 、教 学 内 容 的安 排是 否全 面具 体 、课堂 教 学 的组织 是 否合 理 高效 、教学 方法 手段 的运 用 是否 恰 如其 分 。法学 深入 渗透 到人 类 生活 的各 个 环节 , 与人类 的生 活息 息相 关 , 由于人 们 法律 意识 的提 高 ,在处 理人 与 人之 间关 系 中 ,法学 起到 越来 越重 要 的作用 。然而 法 学具 有 教学语 言严 密 、教学 内容 一 丝不 苟 、教 学氛 围气 氛严 肃 、理论 性 强 、内容 抽 象 、涉及 到 专有名 词多 、法 律 内涵 难 以 界 定区 分等特 点 ,使 得学 生学 习过 程 中感 觉 困惑 ,甚 至枯燥 ,反应 此类 课程 学 习难 度 大 。对 于这 样 一 门既重 要又 难学 的专 业 基础 类课 程 ,如何 保 证和 提高 教学 质 量是 摆在 教 师面 前 的一 大 难题 。我 们必 须 明确 的 认识 到 ,该课程 的 改革 是一 个循 序渐 进 的 过程 ,是一 项长 期坚持 完善 的工 作 。
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是如何学习的?
在探讨传统教育和学校学习的时候,学习主要 意味着对于已有知识的掌握,常常是指去接受 灌输过来的知识以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或者替 代自己已有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而 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在自己已有知 识和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合作和协 商有助于知识的建构等。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
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思维五步”: 一是疑难的情景;二是确定疑难所在,并从疑难中
提出问题;三是通过观察、搜集资料等,提出解决 问题的种种假设;四是推断哪种假设能解决问题; 五是通过行动验证或修正假设。
“教学五步”:
一是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跟现在生活相联系的情 景;二是把在情景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思维刺激物; 三是为学生资料的应用、观察的方法及思维活动 提供帮助,以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四是让 学生把这些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使其秩序井然; 五是让学生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并对它们 是否有效做出自己的判断。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将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 的概念,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和模式。
“张军-数学 6:13:12 AM
再给你普及一下加州理工的知识
张军-数学 6:13:18 AM
学生中心、学生发展 创新、创造力 问题中心、探究式、研究性 自主、民主、合作
核心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最终目标:
发展出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同时又适合教师 的教学特质,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方法的构成是丰富多彩、变 化多样的,而且总包含着体现其个性特色的独创 性因素
“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是由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观摩审判、模拟审判和法律实习五-种各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适应我国法学院系的实际情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法学实践教学法。
但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合理协调其内部关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学教学;法学教育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门很重视引入实践教学,但我国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仍不容乐观,很多流于形式,各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功能发挥不够,也有其固有弊端。
如何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为了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借鉴美国的判例教学法,我国高校法学院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
以此为开端,实践教学不断创新,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相继出现,加上传统的法律实习、毕业论文等,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初步形成。
各种实践教学法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的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普遍推广,如法律诊所;有的管理方面有困难,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如实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等;案例教学虽说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良好教学形式,单纯的课堂案例教学显然无法承载法学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没有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客观条件,进行适当的优化组合,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
实践性教学形式并不应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有一个规范的体系。
构建这个体系的依据要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特点,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依次按照“认识一模拟一实践”的顺序开展,前后有序,不能颠倒。
另外,采用何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还需要考虑到国情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如司法制度、师资、经费等。
清华大学的章程教授最早提出“五位一体”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审判观摩、模拟审判、法律实习五种各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论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与方法
论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与方法【摘要】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法学的兴趣。
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教学在法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实践能力。
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精神,法学课堂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激发他们对法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为未来的法律实践做好准备。
【关键词】法学课堂教学、基本精神、基本方法、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激发兴趣、结论1. 引言1.1 引言法学课堂教学是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法律理论以及法律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法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探讨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和方法、案例教学在法学课堂中的应用、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中,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是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为手段。
通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未来的法律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与方法,为提高法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论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还包括注重实践性教学和互动性教学。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多媒体在高校法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探究
多媒体在高校法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探究摘要:教学环节是教育事业最关键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教学也是一种集技术性、专业性、目的性的活动。
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就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它涉及到了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多媒体工具等的使用和研发工作。
文章拟对多媒体在法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从而思考探索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教学改革应用研究的意义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331 教学方法的研究探源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历来各国各地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首选对象之一,不少国家在改革教程的同时也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力求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首先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旨在提高教育的科学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改革运动。
这一改革很快便波及欧美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
纵观国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不难发现,其主要突出实践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顺应世界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尤其是法学教学改革在近年来,不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面对当前法学领域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现有的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性与社会需要衔接不够,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不强等挑战。
因此,在法学的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在法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的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法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有同样重要的比重法律是一门理论必须和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工具。
对此培养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性教育模式的途径。
对法治学习指导实践不足
对法治学习指导实践不足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马加爵案、付成励案、药家鑫案等,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与法治素养的担忧较之于其给社会造成的实际损失更值得反思。
目前,大学生不能较好践行法治素质要求的现象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成功地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既是加速法制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精英层、中坚、骨干力量打造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一支通过多种途径、运用不同形式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重要力量[1]。
关注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法治教育是指通过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法治素质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活动。
高校法治教育主要依赖于相关法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延展性法律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园系统的多维度功能拓展。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简单化等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不相匹配,缺乏科学性高校法治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可谓贫乏,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零散的法学类课程,而其他工程类专业基本没有开设法学类课程。
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效果能否发生实质性改观需要依托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科学性论证。
现实中一个极为普遍现象是,全国各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教材基本与法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一样。
此外,由于从事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是法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将自身的学习经验具体化为教学内容选择。
法治教育需要科学规划并应当积极探寻适合普通大学生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大学生熟悉且与专业相关的教材。
关于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法学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探讨摘要:“课程思政”是当下教育中具有创新性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其主要指的是在各科专业课程的教育的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与政治”的相关内容,以此加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
而法学作为一个培养未来检察官、律师等高素质、高品德的专业,在自身的专业课程中不断利用“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法学专业的课程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因此本文主要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为加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策;探讨一、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分析(一)课程缺乏对思想政治观念的认识在法律课程的教学中,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因素没有正确的认识。
这门课程主要内容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虽然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
这对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完善的。
因此,有必要提高学校和教师对思想政治观念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许多法学专业的教授都认为只要在教学专业课程时执行一个教学任务,只需要完成一个专业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就已经可以了,因而这样的想法是无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价值观的。
(二)专业课程涵盖的"课程思政"内容较为单一很多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丰富,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仅仅是对法律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而法学教育很多时候都需要运用大量的对材料进行了案例分析,但是在解释案例时,老师没有深入研究思想和政治因素。
而且,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非系统性,不能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简而言之,法律的主要主题没有某些思想和政治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对学生全面实施法律和思想政治教育。
所以导致法学专业无法有效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法 本 课 教 模 改 的 考 张丽娟 J 学 科堂 学 式革 思 I
喃 要】 改革法学教育,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是法治现代化的要求。法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法学教育改革系统工程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学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提倡启发式教 学、案例教 学和课堂辩论教 学多种
模式。
【 关键词 】课 堂教 学 启发 点就在于研究课 堂,因为课堂教学是 课堂讲授 中教师不应简单地将结论性的知识告诉学生 ,或是 学校教育最 重要 的 日常工作和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实施先进 先告诉结论再举例说 明,而应从各种教学素材 出发 ,引导学 教育理念 的主要场所 ,高校的法学教育改革也不例外 ,特别 生 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 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培养法学人 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环 对于学生来说 ,要达到启 发式教学 的效果 ,就应按照教 节的教 育体制下 ,如何改革 法学本科课堂教学 ,做到法学教 师布置 的任务 ,在课 前 自学下一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 ,以及 学与素质教育 的融合 ,对 培养学生 的法律素养 和实务能力 , 阅读必要 的课外资料 ,甚 至可以写 出阅读笔记 ,以保证课堂 是 至关重要的。 上能够启而有发 ,再通过 学习课堂上的基本原理及原理产生 法学本科 课堂教 学 的现 状 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 以然 ,为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一直沿袭大陆法的法学教育传统 , 其今后的法律学习奠定坚实 的基础 。所 以启发式教学要想取 注重法律概念、规则 、原则和原理的讲授 ,法学课堂教学基 得较好 的效果 ,必须是教师 、学生共 同努力。 在启发式 教学 过程 中 ,教师角 色 的转变其 根本点是 从 本停 留在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的方式 上。教师们热衷于 ‘ 堂灌” 瞒 ,采 取 ‘ 鸭式” 填 ,搞 “ 言堂’ 一 ’ ,形成 了 “ 教师讲 、 ‘ ”学 生 ,转变为 “ 教 导” 学生 ,让学生 自己掌握学 习的命 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抄 ,教师考 、学生背” 的教学模式。 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指导应是平等对话式的指 教师在课 堂上完全起着 支配课堂 的作用,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 导 ,教 师和学生都处于独立的地位 ,双方不必追求对 同一问 的 “ 接受者” 的地位, 。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 ,学生多 ,教师 题 的共 同见解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要轻易做 出对与错的判 少 ,现在高校的法学课 程多是大班教学 ,教师尽管也试 图让 断,让学生最大潜能地发挥 自己的理解能力 、判断能力、创 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但 在这种环 造 能 力 。 境下 ,教师的努力 非常有 限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 而知 。这 2 .开展课堂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独立思考 和解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 、实践性学科 ,法学教育者就不应 当 决具体问题 的能力 ,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忽视案例在法学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地位。案例教学法在英美 近年来 ,司法改革 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就是要求所有法 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 中十分流行。近年来 ,我 国法学教育 已 律从业人员必须参加 国家统一组 织的司法考试 。为适应这种 普遍接受这一观点并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地采用 。案例教 需求 ,高校 的法学教学也把司法考试作为一个重点 ,这体现 学方法 的引入有利于法学理论课程教学 目标 的实现 ,提高学 在教师的课堂授课 内容上就会有 针对性 ,有 的学生也会围绕 生运用法律 的实际能力 ,对培养学生 自主发现和归纳规律性 司法考试来规划 、运作 自己的大学学 习生活 ,防碍了他 自身 原理 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 的优势。 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 法律思维和综 合能力 的提高 , 导致出现应试教育的严重弊端 。 认 为课堂案例教学可分为案例讨论课和案例教学两种。 高校 的法学教学如何在注重提高 司法考试通过率的同时 ,通 案例讨论课 ,其 主体主要是学 生 ,即 以学生参 与分 析、 过不断加强课 堂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形成 ,成 为 讨论为主的模式 ,教 师只是教学活动 的组织者 、引导者。事 从事法学教学 的教师认真思考 的一个重要问题 。 先教师会精 心挑 选案例 ,一般选择相对来说争议比较大 ,即 现在 高校 的法学教材越编越厚 ,教学大纲在不断增加 内 使 已经判决仍然 存在许多 问题 的案 例 ,让学生在课下准备 , 容 ,受严格 的课时 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讲新理论 、新 到课堂上由学生来 阐述案情和要探讨的问题 ,然后 ,推选部 知识 。而实践 中的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形却不能进入课堂 。最 分同学 阐述不 同的观点 ,其他 同学进行反驳 ,最后 由教师逐 终造成学生的分析 、推理 和演绎能力缺乏, 面对实际 的法律 进行点评 ,给 出比较客观 的案例解答 ,案例讨论结束后 , 问题时往往是束手无 策 ,这样 的课堂教学教 出来的学生 ,经 每个 同学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案例讨 论课是在解决 问题的行 不起社会现实的推敲 。 为 环境 中 ,形成学生行 为能力 的一种方 法 ,通过案例分析 , 法 学课堂教 学模 式改革 初探 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 , 存在着多种选择 ,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 、永恒 的命题 ,需要 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身临其境 ,如如何认识 、如何深入 、如何 我们去不断探索 和研究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 目前 解决等 ,并最终得出相应 的结论 。案例讨论可培养和发展学 的课堂教学提出几点 的粗 浅看法 ,愿与各位 同行共 同探讨。 生决策的能力 ,以及从丰富 的资料 中获取解决问题 所需 的信 1 倡 导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 . 息与学习理解 内容 的能力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参与精神 和主 教 师的职业特征决定 了他在教 学过程 中的导 向和组织作 动思考精 神的效果 。不过这种案例讨论课应该 安排在下半学 用 。满堂灌 的教学体系让 学生失去 了思考能力 ,学生 “ 上课 期进行 ,因为学生对本课程有了基本的理论知识 ,讨论起来 记 笔记 ,考试背笔记 ,考后全 忘记”成为大学教育的典型写 才能言之有物 。 照 。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教学活动 中心 ,学生被动地 接受 知 课堂教学案例 ,教师主要解 决的是如何把案例结合到所 识 ,而启发式教 学则是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 ,教师围绕调 学 的法律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 中去 ,是 以教师讲 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展开教学 ,学生主动地学习知 识。实现启 授为主 、学生参与讨论为辅 的课 堂讲授模式 ,通过在课堂教 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 内容时 ,注意引导学生 由浅人 学 中对一些案例的讲解 ,用 案例来解 释法规法条 ,深化大家 深 的领会基础理论 知识 ,并将其 引入更 深层次 的理解应 运 , 对一些概念的认识 ,加深对 一些 理论 的理解 ,这就要求每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师 上课 要 充 满 激 情 、全 , 入 ,使 课 堂 充 满 生 t投 l
命 的 活 力 ,使 学 生 的 智 慧 得 以启 迪 ,潜 能 得 以挖 掘 。
法 学 是 由很 多 特 有 的 术 语 、概 念 、原 则 、规 则 等
构 成 的 制 度 体 系 ,初 学 者 往往 难 以 理 解 ,需 要 通 过 实
个 重 要 环 节 ,注 重 课 堂 教 学 艺 术尤 为 重 要 。 法 学 是 一
专 业 精 神 的 膜 拜 ;源 于 对 教 师 职业 的 深 深 挚 爱 ;源 于 对 学 生 的炽 热 情 怀 。法 学 教 师 应 以 法 治 的 实 现 为 崇 高
理 想 ,不 仅 要 为 法 治 立 言 , 更 要 为 法 治 树 人 ; 法 学 教
从 以下 几 方 面进 行 修 炼 :
一
题 。 在 法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不但 要 准 确 地 讲 解 法 学 理 论 知识 ,而 且 要 辅 之 以适 当 的 案 例 教 学 ,特 别 要 注 意两 者 的 有机 结 合 ,找 准理 论 与 实践 的结 合点 。
、
充 满 激情 、全 心 投入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 _.
】- _ L.
C=1
同
校 法 学教 师 的课 堂教 学 艺术 术
曹 艳 芝
【 摘 要 】教 学既是 一 门科 学 ,也 是 一 门 艺术 。在 目前 法 学教 学模 式主 要 以课 堂教 学为 主 的前提 下 ,讲
究课 堂 教 学 艺 术 尤 为 重要 。 法 学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艺 术 要 特 别 注 重 从 三 方 面 修 炼 : 一 是 充 满 激 情 、 全 心 投 入 ; 二是 厘 清理论 、贴 近 实践 ;三 是 生动 形 象 、通 俗 易懂 。 [ 键 词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激 情 ;教 学 艺 术 关 人 们 常 说 ,教 师 要有 一 桶 水 ,才 能 给 学 生一 滴 水 。 知 识 的 奥秘 作 为 毕 生孜 孜 不 倦 的事 业 追求 。 课 堂 呼 唤 激 情 ,需 要 教 师 全 身 心 投 入 。法 学 教 师 的激 情 ,源 于 对 “ 浩 然 正 气 、铸 法 治 精 魂 ” 的 法 学 养
■
要 件 和 主观 要 件 两 方 面 体 现 ,客 观 要 件 的表 现 ,如 选 择 合 适 的讲 解 内容 、制 作 富 有 美 感 的动 漫 课 件 等 ,客
观 要 件 是 相 对 稳 定 和 静 态 的 , 教 师 到 ;而 主 观 要 件 ,如 富有 亲 和 力 的 语 t l , 言 表 达 以及 情 感 交 融 的 和 谐 教 学 氛 围等 ,则 是 一 个 长 期 修 炼 的 动 态 过 程 。 法 学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特 别 要 注 意
说 的 是 教 师 要 有 渊 博 的 知识 ,才 能 教 好 学 生 。但 如 果
教 师 不 注 重 课 堂 授 课 的 艺 术 , 即 使 有 丰 富 的 知 识 ,也
很 难 使 学 生 有 所 收 获 。这 也 是 时 下 自认 为 博 古 通 今 、
满 腹 经 纶 的 教 师 , 而 教 学 效 果 欠 佳 的 缘 由所 在 。 教 学 既 是 一 门 科 学 ,也 是 一 门 艺 术 。 教 学 艺 术 始 终 贯 穿 于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课 堂 教学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的一
师应 当热 爱 教 育 事 业 ,把 课 堂 视 为生 命 活 动 的 重 要 场
所 , 投 入 自 己 全 部 的 理 想 和 情 感 ; 法 学 教 师 应 当 热 爱 学 生 ,为 学 生 无 私 地 奉 献 自 己 的 知 识 和 热 情 。 一 个 对
门 理 论性 和 实 践 性 都 非 常 强 的学 科 ,并 且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联 系非 常 紧 密 ,因 此 法 学 教 学 的要 求 相 对 较 高 。在
法 治 缺 乏 神 圣 信仰 ,对 学 生 缺 乏 慈爱 之 心 ,将 教 学 只
是 视 为谋 生 手段 的法 学 教 师 ,上 课 自然难 以产 生激 情 。
法 学 教 师 激 情 的 产 生 不 但 要 靠 自 己长 期 的 自觉 修 炼 , 同时 也 依 赖 于教 学 单 位 为 教 师 构 建 产 生 激 情 的 教 学 氛 周 和 环 境 。教 师 本 身 乐 观 向上 、淡 泊 名 利 、热 爱 生 活 的 健 康 心 态 ,教 学 单 位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民 主 、平 等
中 国传 统 的 法学 教 学 模 式 主 要 是 通 过 课 堂学 习 的 前 提 下 ,课 堂 教 学 的 成 败 直 接 影 响 到 学 生 对 法 学 学 习 的 兴 趣 、法 律 实 践 的 效 果 以 及 对 法 律 职 业 生 涯 的 规 划 和 追 求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法 学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肩 负 的 使 命 重 大 ,切不 可 懈 怠 。 法 学 课 堂 教 学 艺术 主 要 从 客 观
教 师 上 课 没 有 激 情 ,课 堂 犹 如 一 塘 死 水 。难 以激 起 学 生 心 底 的 涟 漪 ,教 师 中规 中矩 ,学 生 昏 昏欲 睡 , 即使
教 师 用 再 华 丽 的 语 言 , 用 再 先 进 的 教 学 设 备 , 也 打 动 不 了 学 生 的 心 灵 , 与 学 生 产 生 不 了 共 鸣 , 自然 不 能 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浩 瀚 的 法 学 知 识 海 洋 , 有 限 的 上 课 时 问 触 动 的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