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
1让语 文教学 回归生活
下一 次 习作是 采 访 优 秀 个人写一 篇 记 叙 文 。 于是 , 者 就 笔
以往 的语文 教 学只注 重 知 识 的传 授 、技 能 的训 练 , 是 设 计 这 样 一 堂 课 :“同 学们 ,我 们 班 的 同 学 自己不 会 游 却 在教 语 文 课 本 , 少 站 在 学 生 生 活 的 高 度 来 审 视 教 学 活 泳 , 冒着 生命 的 危 险奋 力救 起 一名 落水 小朋 友 ,我 为 我 很 动, 致使 语 文 教 学 成 了学 生 生 活 的 一种 负担 。因此 , 语 们班 有这 样 舍 己为人 的 好 同学 而感 到 骄 傲 。 么 , 们想 在 那 你 文 教 学 中渗 透 学生 的生 活 , 走语 文 教学 生 活化 的道 路 , 让 不 想 知 道 事 情 的 经 过 ?想 不 想 了解 这 位 同 学 当时 心里 是 语 文 教学 回归 生 活, 该 是语 文 教学 的返 璞 归 真 。 应
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 要提倡 自 主合作学习。 1 纪的 实践 能力 为核 心 的素质 教育真 正 落到 实 处 。 文课 堂 教学 2世 语
开花 、结果 ; 只有让 学生应 当学会 合作、 学会生活, 来才 能得以生存 。 将 要注 重实 只有扎根 于生 活这 一片 沃 土才 能 发芽 、 生活 的清 泉在语 文课 堂 汩 汩流 淌 , 文教 学才 能 摆脱 干枯 语 践体验 , 扩大视 野, 增长 见识 , 提升 能力 , 养素质 , 励创 培 鼓 从而焕 发 生机 , 呈现 出一派 鸟语 花香。 新, 加强阅读 写作训练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 把部分语文教学 和乏味 , ( 者单 位 :河北 省唐 山市丰 润 区七树 庄 中学 ) 作 内容 加以改革 , 适当加 以开放 , 让学生倾 力向生活 拓展, 出 走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摘要:课文教学生活化,是指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综合性学习活动,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良好范例,语文训练要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明白易懂,有利于启发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穿插语文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训练语文的习惯,也能使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迅速提高,真可谓一箭双雕。
课堂上也要再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探究不断深化。
同时由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新的问题和新的学习需要将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后生活延伸拓展。
关键词:课文教学学生生活联系回归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我们生活的工具,也是工作的工具,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那么,如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行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让课文教学生活化,走进生活,丰富生活课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
如教学《化石吟》,我考虑到学生对化石很生疏,理解课文难度很大,于是我就到生物实验室借来几个植物和动物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化石的特点,探讨化石的形成过程,再对照课文中的抒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平凡的真理”、“珍贵的密码”、“生命的档案”、“卓越的雕刻家”的含义,品味作者对化石的深刻感悟和用语的精准。
这样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难懂为具体可感,让学生轻松而准确地领会了这首科学诗的深刻含义和写法。
这正是教学联系生活的功效。
2、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联系生活,感受生活新课改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这是新教材的最大亮点,,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良好范例。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摘要: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
因而,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
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语言的表达运用的能力较差等等。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在仅有的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笔者对生活化语文教学作了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
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提供了满足,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上课的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赞许的目光,一阵热烈的掌声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鼓励、赞美,这些愉快的情绪体验消除了孩子对于新环境的焦虑感,能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
二、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与教室,无论是学校的诗歌长廊、文化走廊,还是教室里摆放整齐的课桌椅子、优秀作业栏、评优栏、图书角、队角等等都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
可以说,在人性化、科学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已不仅仅是学生,他们同时还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因此有了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充满了不竭的生命活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1.立足家庭,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生活化一目前在教育界,抨击“教育脱离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只重书本,只重知识的传授,把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分离开来,以学校教育代替生活教育……长期以来,在学校内部,由于灌输式的‘分科教育’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和以考试为目的,导致了学生与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分离”。
由于这种疏离,仅仅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长期以来,便导致知识与生活相悖离,使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内在关联,知识的引入和应用没有切实联系各种实际,知识的接受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教学过程仍停留在认识层面,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沟通、理解、合作、互动等,忽略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现代人失去活力。
这样的人面对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日趋激烈的21世纪,是无法寻得其生存的空间的。
于是,“进入日常生活”、“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理解日常生活世界”的呼声越来越高。
反思现在的语文教学,陷入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困境之中,具体而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割断了语文教育同生活的联系,造成了小学生对母语的疏离。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会挫伤小学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将他们固有的创造性思维钉死在课本上、禁锢在课堂里,使得高分低能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上成为现实。
其次,课堂教学模式化,程度不同地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
如阅读教学的知识化、模式化导致思维的“机械化”,割断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原本在“习得阶段”中丰富多彩的母语学习变得平淡乏味,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忽视引导学生搞清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不在积累语言、积累生活上下工夫,而重视各种写作方法与文章套路,让学生入“套”及“格”,远离五彩缤纷、矛盾复杂的现实生活,习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失去童稚的纯真,导致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
语文就是生活本身——例谈语文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圈 吗 ? ” ( 意 突 出 了“ 由 自主” 注 不 )
师 : 又 在 “ 由 自主 ” 边 打 了 个 更 大的 ( 不 旁 问号 , 么也 没 说 , 什 等待 学 生发 言 ) 生 : 罗 发 现 这 个 小 男 孩 与 一 般 人 的 想 法 保 不 一 样 , 继 续 了 解 他 , 以 不 由 自主 地 邀 请 想 所 他上车兜风 。 生 : 不 这 样 认 为 , 果 只 是 想 继 续 了 解 我 如 他 , 以再 说说话 什么 的 , 没必要邀 请他兜 可 也 风 。 更 不 会 不 由 自主 了 。 众 笑 , 生 自发 地 讨 ( 学 论 , 师等 待 学 生 发 言 ) 教 生 : 先 保 罗 是 非 常 吃 惊 , 没 想 到 小 男 首 他 孩 会 说 : 我 希 望 我 将 来 也 能 像 你 哥 哥 那 “ 样。 ”… … ( 塞 ) 了 。 众 笑 ) 语 没 ( 师 : 了, 有吗? 没 你 生 : 罗十分 惊讶 , 惊讶这 个小 男孩并 保 他 不 是 想 要 索 取 , 是 想 要 给予 , 一 点 , 令 保 而 这 也 罗十分佩服。 生: 小男孩 也想像保罗的哥哥 羊, J 能送—辆新 车给 自己的弟弟 , 而不是 自己想要—辆新 车, 小 说朋 男孩 更 A是别人 , q 这让保罗很意外 , 也很感动。 生 : 补 充 一 点 , 是 因 为 保 罗 被 小 男 孩 我 正 感动 了 , 自己 觉 得 要 做 点 什 么 , 以 不 } 所 打自主 地 问 了一 句 :你 愿 意 坐 车 兜 一 圈 吗 ? “ ” 生: 他们说得很有道理 , 不过我觉得保罗也有 想进一步了解小男孩的想法 。两者合起来更好。 师 : 说 的 也 有 道 理 。 自 由练 练 , 这 段 你 把 对话读好 , 注意 , 你一 个人 可要读 出两个人 的 语气来 , 做 到 吗 ? 生 齐答 , , 能 ( 能 自由 练 习 朗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法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法探究众所周知,语文源于生活,因生活而存在。
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育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显而易见,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回归生活,怎样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探究的课题。
在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上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要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进历史,走向社会,接触生活,开展专题性语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识字、阅读、掌握口语交际,学习采访写作,学习商业文化和市场文化,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和社会性。
二、要渗透学生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轻松愉快而有趣味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
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应重视教法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常见的教学设计有:1、设计认知回归历史生活,开展语文教学。
例如,教学《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宝玉挨打》(原题为“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时,由于课文的某些人和事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差距大,学生学习类似课文时,在认识和理解文意、细节上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生活角度出发,设计引导学生循序回归认知历史生活,了解社会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所述知识与生活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原著或“红学”研究成果资料等,引导学生回归认知历史生活,了解“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认识“宝玉挨打”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地位及其社会背景意义。
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一些“红学”专家、学者,从而加深对课文精髓内涵的理解。
实践证明,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再现生活场景,促进情感体验,开展语文教学。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创新的过程,走进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体现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
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因此,教学应让学生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语文教学和学习走向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领域。
一、寻找源泉,汲取知识课堂上,老师教给了学生字词句篇,教学生感受酸甜苦辣,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动物、植物,什么是月亮和星星。
的确,课堂是学生系统摄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在这里,学生学会了写“人”字,认识了人,也将众多关于人类的知识和信息贮存于大脑。
然而,课堂上接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理论存于自己的大脑。
然而,课堂上接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理性的,没有质感的,大自然,社会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地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比如教学《燕子》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燕子的外形、飞行特点等。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就会很容易理解。
这样既巩固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知识的内涵,这样就会进一步丰富知识的仓库,视野也就更开阔。
二、抓住契机,培养能力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是的,在语文课堂上,不仅教给他们识字写字能力,还培养他们阅读、理解、表达等各种能力,尤其是低年级,这种能力的培养更进一步得到了证实。
语文教学回归实际生活
语文教学回归实际生活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源泉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为此,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实现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方面的生活化。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实践工具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识字教学的生活化“人生聪明识字始。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
学生只有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才能进行阅读、写作;我们才好进一步展开别的语文教学活动。
但字词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中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让学生不堪重负。
如何使识字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课堂,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如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睑;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冲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打出的字幕……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题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而在以上也提过目前我们江苏徐州的培智学校教材一直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知识,也就是课本知识过难,同时脱离实际,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就更难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这就要我们将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去。
因为生活中都是学生每天要接触的东西,只讲给学生听不如让学生亲眼看到并融入进去。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智障儿童,还有一部分是自闭症儿童。
让他们学课本知识显然是不适合,对于儿童天性就是会玩,玩就是他们的生活一部分,那么我校利用教育厅为我校配备的启智博士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会比如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长,什么是短。
这样的概念。
还有部分轻度弱智的学生我们使用教材。
然而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校做到以下几点:观察生活虽然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毕竟我校学生不同于普小的学生,他们往往又是熟视无睹或只之甚少的,我们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他们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比如《红绿灯》这一课,课文让学生认识交通灯和人行横道。
我们的任课老师则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去观察交通灯和人行横道,让学生观察红灯亮时车子和行人是怎样的,绿灯亮时又是怎样的。
这样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学习语文。
从而使他们更能认识和理解这些生活中的交通设施的用途。
回归生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生活是 什么? 什么样 的生活才有意义? 人们 的生活都不 是一 帆风顺 的. 而是 曲曲折折的 。要让学生在课文 的学 习中
感 受 到 生 活 的酸 甜 苦 辣 , 领 会 生 活 的 真 谛 。“ 生活是 五味瓶 , 生 活是 万花筒 ” , “ 生活是 深一脚 浅一脚 的旅途 调味 品” , “ 生
切” . 这 样 就 能 更 好 地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增 强学 生 的 内驱 力 , 使 学生 变 “ 被动学习” 为“ 主 动学 习 ” , 提 高 学 习 效率。 现在 的 巾学生 , 独 生 子女 多 , 有严 重 的依赖 性 。 在语 文学习中 , 让学生学会生活 , 提 高生 活能 力 , 这 是 语 文 教 师 义不容 辞的 责任 , 也是 充分 发挥 语 文课 程在 促进学 生发
关 键 词 :回 归 生 活 语 文 教 学 教 学 理 念 学 生一定 会更 孝敬 母亲 、 体谅 母亲 。
2 . 让 学 生 认 识 生活 。
新课程 改革 旨在 全面 培养人的素质 和全 面注重人 的全
面 发 展 .最 终 的 目 的是 让 学 生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内 学 到 更 多 的 东西 和更快乐 地学 习 、 更健 康地 成长 、 更 深 刻 地 思 考 。 新 课 程 的核心理念 强调指 m : “ 以人 为 本 ” 是课 程改革 的出发 点 , 回 归 生 活 是 课 程 改 革 的 必 然 归 宿 。我 国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叶 圣 陶致 力 于平 民教 育 , 提 出“ 生活 即教育 ” 、 “ 社会 即学校 ” 、 “ 教
学 做合一 ” 等 主张 。 形 成“ 生活教 育” 思 想体 系。作 品内容是
作者生 活的积 累 、 情感 的积淀 , 作 品 是 生 活 的 典 型 化 。 在 作
读朱永新《致教师》中“让语文回归生活”有感
读朱永新《致教师》中“让语文回归生活”有感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呀,我在闲暇之时,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中的“让语文回归生活”,我受益匪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这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
《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说训练纳入教学目标,摆到了与读写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教学规律的回归,为我们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指明了方向。
下面就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语文学习成绩,与语文学习能力有很高的相关性。
而语文学习能力,又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听,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评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
而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听的重要性。
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在听的方面至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文磁带,听教师及同学们的朗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行规定读课文的遍数,但每课上过之后,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这就是认真听的效果。
听的基础打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
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如黄诗雨、汪航等同学,听的能力提高后,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
第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
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神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话者进行及时的反馈。
要让学生明白,会听,也是一门学问,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要让学生通过听学会交流,训练大家及时捕捉老师讲课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首先我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要“专心”;二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有“耐心’;三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要“细心”;四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接受并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要“虚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要“用心”。
回归常态,让语文教学切合生活
回归常态,让语文教学切合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切合生活,回归常态,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
语文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沟通工具和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桥梁。
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材内容来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现如今,很多学生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古代文学作品等感到难以理解和乏味,这导致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本作为教材内容,例如关于校园、家庭、友情等主题的文章和小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我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写一封给父母的信、编写一段对话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运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切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习惯于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和娱乐,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喜好相关的文本和话题,例如流行歌曲、网络热点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一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例如写作、口语表达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阅读理解、逻辑思维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浅谈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摘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部活书,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这不活书?本人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的课程,因为它是“母语”,这就提供了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
提供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
听说读写本身就属于他们的生活形式,本来就是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主要渠道,因而可以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变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一.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
而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中交流,表达感情。
例如,在在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让可爱的小动物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盆花葱茏的绿叶成为学生休息的话题;让各式的航模、车模玩具等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
另外,课堂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模拟布置为“春色满园“夏日蛙鸣”“硕果累累”“雪花飞舞”等。
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到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
二.让教学内容闪烁生命活动的特质新课程教材无不紧紧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遵循“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原则,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贴近生活,联系生活。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诠释本文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解读文本。
(1.)走进生活,感悟文本语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的不全面,甚至出现一些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是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应指道学生去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归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必然选择论文
回归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观点的提出所谓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探究创新、走进生活的过程。
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而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二、堪忧的现状1.教学方法单调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被否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满堂灌”、“满堂问”、“填鸭式”还仍严重地存在着。
尽管教师们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总是收效甚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忽视的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学生无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介入自己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体验不到语文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的意义,当然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的建构。
很多学生认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教师分析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然后把教师要求划的重点词句划起来,把教师要求摘记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做做练习册,与教师对对答案,考试时背一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语文知识和技能应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进行组织,形
成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有序地掌握语文知识。
2.回归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综合性原则:语文教学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包括讲授、练习、讨论、分析、阅读、写作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启发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
发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6.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应按照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的顺序进行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7.兴趣导入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
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8.合作交流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
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
9.德育情感培养原则: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向
上的情感,并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反思评估原则: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应主动参与
教学评价,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将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
、
、
、
,
的场所
都是我们教育
.
的场所
。
1 .
把教室移到操场上 。 为 了让儿
童感受学语 文 的快乐 感悟 中国乃 至世 .
界 文 化 的博 大 同学们 可 以 回家 了解 长 .
辈们小时候玩 的游戏 去搜集 记 录古
。
、
代 的童 谣 童诗 去 寻找父 辈 当年 的玩
、
,
具 利用 空旷的场地举行游戏文化大汇 .
展 学生在游戏文化 的海洋里徜徉 感
。
.
受到的是游戏给大家带来的身心 愉悦 .
享 受到 的是 童 年生 活 的多姿 多彩 。
2 .
把教室搬到蓝天 下 。 根 据季 节
的不 同 我们可 以把孩子 们带到河边
。
、
田 野 树 林 果 园 让 他 们 和 大 自然 亲 密
、
、
,
接触 热烈拥抱
.
。
在教 学《找 秋 天 》这 一 课 时 , 我 与 学
、
、
况
”
“ 、
菜市场物价”
等社 会 热点 调 查
;又
如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围绕一 个 主题
。
,
.
展 开 一 系列 活动 并 以 各种 文体表现 自 .
己
的感 受
(可
写成故事
广告语
、
诗歌
、
、
小散文等) : 也 可 以 引导学生深入 角色
体验 如 “ 今 天 我 当家” “ 我是 小 小 推销
.
、
员 ” “ 我 是 小 交 警 ” “ 我 是 小 导 游 ” 我 “
主地
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四十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
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