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语文学习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格塑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现代人的语文学习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学习环境逐渐恶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急需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优质的语文教育,培养出优秀的语文素养。

回归本真,就是要让语文学习回归其最本质的价值,即言传身教、传承文化、培养品德。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需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领悟文化内涵,感知文字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是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引领者和组织者。

他们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师德情操,能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语文学习共同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场所。

家庭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陪伴孩子一起朗读课文、一起欣赏古诗词,让语文学习成为亲子共同感受的美好时光。

家长也应该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而社会,则是语文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语文学习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

社会也应该多加关注语文教育,提高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倡导尊重人文精神、坚守语文传统,让社会风气浸润文化的滋养。

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了这样一个共同体,才能够真正让语文学习回归本真,成为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幸福体验和珍贵财富。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语文素养是指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品位、文学素养等。

它是一种全面的素养,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更包括了对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语文素养的提升备受重视,因为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想做到有效的语文素养提升,就必须立足于语文本真,才能真正实现素养提升的目标。

立足于语文本真,意味着要注重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够准确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语文课堂,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深入理解每一个句子,掌握每一个语法规则。

只有扎实的基础功底,才能够在语文素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立足于语文本真,也意味着要注重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理解。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

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更可以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应该多读好书,多品文学名著,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理解,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立足于语文本真,也意味着要注重对社会人文的了解和思考。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社会人文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学习社会人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我们应该多关注社会,多思考人文,多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文现象。

通过社会人文的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加深自己的社会认知。

让中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中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中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回归本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本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中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工具,而语言能力是掌握语文的基础。

现在许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无法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了解和感受人生的重要途径。

但在现代社会,因为忙碌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许多学生缺乏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应该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让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

中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学生需要具备辨析和思考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阅读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应该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我们应该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语文教学中存在功利性教学、应试教育倾向、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等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和抵触情绪。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到本真的轨道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本真的语文教学。

本真的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语文课文的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提升思维水平。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3.关注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

要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语文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倡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汉字、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并结合实际,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素养?素养,指的是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它与学科知识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更多的与个体的综合素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相关。

当我们谈论素养提升时,我们需要从这些维度来考虑。

其次,在进行中文素养提升时,我们需要立足于语文本真。

所谓语文本真,指的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时,不能忽视语言的真实性、生动性、情境性。

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学过于重视概念、规矩,而忽略了语言的真实、生动、有趣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

因此,在进行素养提升时,我们需要寻找真实、有趣的素材,例如儿童文学、实践活动等,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学生成为语文的实践者。

常言道“真正的学习在实践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应该通过实践的形式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中文文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感受式阅读,寻找自己身边有趣的事物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语感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进行中文素养提升时,我们需要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语言应用能力,指的是个体在语言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而非纯粹的语言知识。

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语文实践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例如,针对学习文字写作的学生,可以设计用清新、真实、趣味的语言进行写作的实践活动,如作文大赛,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

总之,做有效的素养提升需要我们立足于语文本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方配合等形式来推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借助素养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更有意义的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人们对于教育教学模式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和情感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回归本真语文教学的意义、特点和实施方法。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培养学生的情感境界。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愈发功利化,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淡化现象。

而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正是试图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拓展他们的认知边界。

通过中华传统经典的学习和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境界,让他们在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内在修养都会得到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独特魅力的挖掘。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而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正是将这一瑰宝传承和发扬光大。

通过学习古诗词、古典文学、经典故事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还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独特魅力和才华,并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这种独特的教学特点使得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育方式。

在实施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可以通过古诗词研习、古典文学阅读、经典故事讲解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和发挥自由,鼓励他们通过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情。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语文素养提升,是指通过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过程。

在当代社会,语文素养提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受益于良好的语文素养。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和表达。

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提升语文素养,首先要立足于真实的语文文本。

真实的语文文本是指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只有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

要想提升语文素养,就必须立足于真实的语文文本。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多思。

通过多读书籍、报纸、杂志等真实的语文文本,我们可以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写作文、日记、读后感等,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多听、多说,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多思考,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思维品质。

只有真正立足于真实的语文文本,我们才能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要做有效的素养提升,我们还需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语文素养提升。

语文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修辞、修辞和修辞等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要做有效的素养提升,还需要注重语文素养的跨学科学习。

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语文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持。

在当今社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只有通过跨学科学习,才能够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语文素养。

通过跨学科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

因为为了适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语文教学变得越来越功利化,追求的是答题技巧和应付考试。

有时候忽略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导致了语文教育走向了误区。

回归本真语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真正学到语言文化。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最为丰富与精华的部分。

语言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

如果我们真正将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拯救出来,让它回归本真,发掘它原有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学到的不单单是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一门交际的技能和一种领略人类文化的体验,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可以恢复它应有的威严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底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形式、用法、修辞等方面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我们如果想要真正领略语言的美感和文化意蕴,就需要依据语言的文化背景去学习。

语言有千万种表达形式,但如果我们了解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

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应加深学生对于“胡蝶之梦”、“鳌之鳖”、“九州之大”、“雁之群”等相关文化传承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萧条”和“欣欣”的对比及突破文学史诗固有的形式表达。

其次,我们需要强调语文交际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语言的应用能力。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应用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语文交际的实践。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语言的技能训练,比如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

最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体会语言的美感。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更是人们思想、文化、素养的载体。

要想提升自身的素养,立足语文本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做到真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素养。

立足语文本真,就是要对语文文本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思想、传承文化的过程,因此语文文本是具有丰富内涵的。

只有真正理解了语文文本,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素养。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隐含意义,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思想,甚至是社会、历史的背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

立足语文本真,就是要通过语文文本来进行思辨和表达。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语文文本的思辨,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对语文文本的表达,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素养。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的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就是要通过语文文本来进行情感感悟和情感熏陶。

语文文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其中既有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也有对人生、对世界的情感体验。

只有通过对语文文本的情感感悟,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和人格魅力。

在阅读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时,我们要通过对其中情感的感悟,来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洗涤。

只有这样,我们的情感世界才会得到丰富和提升,我们的情感素养才会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加强。

立足语文本真,就是要通过语文文本来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文涵养。

回归语文本真建构文学素养

回归语文本真建构文学素养

回归语文本真建构文学素养摘要〕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三步走”模式,重视对学生基本文学素养的培养,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语文,是形成文学素养的基础。

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是形成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生活体验中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是形成文学素养的源泉。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素养阅读情境生活语文学习是一个由文字到文章、由文学到文化的个体思想形成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细观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普遍做法基本上还是典型的“三步走”教学模式:一是解析生子新词、了解作家与时代背景,二是分层分段理清情节结构、重点句难句解析语法分析,三是概括中心思想、评鉴艺术特色。

这种教学模式把文学作品进行技术解构,对课文进行知识点化学习、考核,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主要借助于方法的形成、知识点的记忆,真正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突出了工具性,忽视了思想性。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生字新词的解析,语法的分析,死记硬背作家与时代背景、中心思想、艺术特点等语言要素的学习,更要把语文学习放在语言文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文字的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将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钻研其它科学和社会学的基础。

1 积极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学习语文语文的学习与教育的核心应是引导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提高,语文教学的技巧应是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与文字发生亲切感,使其喜欢上文字,而这个,只能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形成。

首先,正确处理课本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争取以课本为范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重视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只有阅读的经验与积累多了,才能找到对文字的感觉,以致产生对文字的喜爱、进而真正理解。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是否忽略了语文教学中最本真的东西呢?本文将围绕回归本真语文教学展开讨论。

回归本真意味着回归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素养则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评价和运用的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打牢语文基础;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回归本真意味着回归语文教学的精神内涵。

语文教学的精神内涵是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

回归本真意味着回归语文教学的方法手段。

语文教学的方法手段应该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主学习,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愿;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就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本源,关注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精神内涵、方法手段和价值追求。

只有回归本真,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培养出优秀的语文人才,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回归本真语文提升学生素养

回归本真语文提升学生素养

回归本真语文,提升学生素养——郑州82中中考经验汇报材料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很荣幸代表82中语文组跟大家交流我们一些做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我校是位于二七区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年轻的学校。

生源主要是附近冯庄、邱砦等都市村庄的孩子和周围市场务工人员子弟,语文基础较差。

当时仅有的几个语文教师也很年轻,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年轻的老师们没有经验,但极有热情和干劲,很拼。

我2010年调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就很震惊于她们的努力。

努力终会换来成果。

如今我们学校成绩在二七区名列前茅,在全市也位居前列,语文更成为我校的优势学科。

中考成绩只是结果,是平时教学过程的最终呈现。

语文三年教与学的历程,才是最关键的,平时做到位了,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所以我校的基本定位就是立足课堂教学,尽可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养提升了,复习考试只是把平时的教学内容、方法集中梳理、训练,是比素养更好解决的事儿。

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可能也会较多地谈及日常的语文教学,当然也希望通过对中考的反馈分析更好地指导日常教学。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升语文素养1.明确教学方向《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只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还包括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促进发展,提高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多方面的内容。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标准,也是最终评价的标准,应该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习惯于更多地分析考卷,把考卷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并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甚至用它来指导规范我们的教学。

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本来应该是语言文字运用,是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是读写文章与文学”。

这一点,我们市、区教研室在教研中也一直渗透这样的理念。

譬如语言素养这一块,就包括基本概念、语言规则、语境语用等知识与规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文化积淀、审美情趣、思想修养等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课的本真

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课的本真

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课的本真第一篇: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课的本真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课的本真作者:唐光彩点击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承载着特殊使命:即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从目前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来看,不是教学内容选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异化——不是从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体验出发,而更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语文。

比如:语文课不是以训练为中心,解读作品不是从作品本身出发,而是机械地沉溺于对“中心思想”的提炼与解读;看待作家,不是从作家的时代背景和完整人生出发,而是在只言片语中随社会思潮而摇摆,要么“微言大义”,要么“只抓虱子”;训练写作,不是从语言文学、生活实际、写作艺术的角度去启发引导,而是拘泥于类型文体。

教材教法固然重要,但优化教学更重要,因为教材是死的,而教学是活的。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语言文学入手,以培养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

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从“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中解放出来,将死沉沉的教师单一讲授转变为快乐、对话、开放、生动和探究性、训练型的语文课堂,真正“直面文本、直面语言、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实现“文从心出,文在心中,循文会心,实现心灵的相遇相通”,让学生在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善用语文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语言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培育”。

文以载道,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识字读书,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理。

但是,除了现在的语文教材议论性、思辨性的选文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外,较多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直奔“应试”的主题,侧重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忽略了语文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语文课要以训练为中心,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语文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学教学,更是艺术教学。

因此,语文教学应从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出发,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更深刻地领会生活;语文教学应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去引发,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去领悟语言文字的奥妙;语文教学应从生活艺术的角度启迪,让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去感悟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价值。

回归语文教学本源 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回归语文教学本源  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叶圣陶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可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这是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回归,是实施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

因此,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想象,去感受,去体味,以使语文教学回归本源,富有情趣,充满活力。

一、凭借生活积累,促进阅读感悟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限制。

一个人的生活体验,在语文阅读时,一旦遇到的生活中相关语言,就可以与生活的联系,以他们的生活体验,道德情感体验,相对平稳地缩小自己和文本中人物本身心理和情感距离,以及作者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差异,从而与编者的意图想在一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增加生活的积累,情感积累,积累实际的前提下,根据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巧妙地使生活进入阅读,帮助学生构建现实生活与语言阅读的联系,让他们凭借生活基础去感悟语言。

一是指导朗读,在生活形象的再现中感悟。

在学习这句话时,我注意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互读、指名朗读、大家评读、教师范读等方法,再现爸爸对“我”说话时的情境,尽力引导把爸爸说的话读好,把爸爸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中语气的把握,语音的高低,心理的外化尽力表达出来。

通过不断揣摩,反复练习,学生一个个都能“意味深长”地“说”这句话了,这就从语言内涵的表达上具体理解了“意味深长”的意思。

二是合理的引导,在生活形象的列举中感悟,在学生凭借生活形象,通过朗读基本感悟词义后,我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根据现象,想象人物“意味深长”的话,从而在生活形象的构造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王防刚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本真语文要求教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朴实的语文.因此,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形式、虚假的热闹和纷乱的状态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抓住"读和写"这条教学主线不放松,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王防刚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峰影小学 214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大浪淘沙,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r——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几种现象的微思考
2.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读《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有感
3.本真教育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实践
4.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本真建构
5.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本真建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1. 引言1.1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忽视语文学习的本质,只注重应试教育和知识点的灌输。

我们需要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重视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的基础。

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不仅仅是强调学生的个体表现,更需要关注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语文学科发展。

只有回归到语文学科的本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和成长。

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升语文教育质量,打造人文关怀的学校环境,加强合作共建,促进语文学科发展,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我们可以让语文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深入,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不断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繁荣发展的语文学习共同体,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和指引。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而奋斗!2. 正文2.1 重塑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重塑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道德观念。

通过重塑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入手。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词歌赋、经典文学和传统价值观念,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体验和理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传统节日文化体验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学校和家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戏曲表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是指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提升其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本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使其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在本真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语文基本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听懂他人的表达,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进行口头表达,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能够用正确、流利、生动的语言书写文章,还要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

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语言交流的情境。

在本真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追求记忆和模仿,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应该学会用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做到“会思考、会学习”。

在本真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的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理解和表达事物,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本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

立足语文本真,做有效的素养提升素养是人类智慧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指人们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素养提升是一种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学习过程,需要以真实的语文本作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

首先,立足语文本真是进行有效素养提升的前提。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是民族思想和精神的重要源泉,是实现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因此,真实的语文本必须成为素养提升的基础。

真实的语文本强调的不仅是语言准确,更重要的是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只有真实的语文本才能起到有效的素养提升作用。

其次,有效的素养提升需要不断学习。

学习是永远不会结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

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阅读、写作、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使自己的素养水平逐步提升。

第三,素养提升需要思考和实践。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和实践,思考和实践是实现素养提升的实质。

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的素养。

最后,反思是实现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

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好地改进自己。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线和方向,更好地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目标。

因此,立足语文本真,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才能够成为一个具备高度素质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体现个人价值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摘要]本真语文要求教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朴实的语文。

因此,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形式、虚假的热闹和纷乱的状态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抓住“读和写”这条教学主线不放松,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本真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3-0014-03三年前,教育部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随即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笔者依托“核心素养”研究这一东风,立足一线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何为本真语文?本真语文要求教与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的、朴实的语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来面目,离不开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

一、明晰核心,摒弃虚浮之象与语文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发展起来的教师,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激发了课改热情。

他们用生动的课例诠释了新课程理念,演绎了新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研究与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抓住“读与写”这条教学主线不放松。

只要做到位了,相信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都会学好语文。

本真语文要求明确教学核心,努力摒弃虚浮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语文真正扎下根来有效发展。

(一)摒弃繁琐形式语言实践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就会花里胡哨多,没有实际效果。

内容多而杂,课件随意呈现是教学繁杂的体现。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海底世界》时,用了大量的词卡、图片、模型等教具,整节课形式多种多样,令人应接不暇,但收效甚微。

在课堂上,这位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不抓词、不扣句,甚至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淡化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该认的不认、该读的不读、该写的不写、该练的不练、该积累的不积累,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摒弃虚假热闹有些课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质疑的机会。

还是《海底世界》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学小狗、小猫、小猪等小动物叫,一会儿又让学生戴上海参、梭子鱼、乌贼等海洋动物的头饰,模仿它们的动作进行表演。

学生时而怪叫不断,时而手舞足蹈,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种因“假主体行为”所形成的表面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实目的。

吵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始终打不开,没有不同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见解,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自我、缺失了个性,取而代之的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

(三)摒弃纷乱状态在一些语文课堂上,语言实践不落实,牺牲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张扬所谓的人文性,这成了语文课堂上另一道“缺失的风景”。

就《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教学而言,教者只要抓住“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一中心句,尤其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教学,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就能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绝不会产生杂乱无章的教学现象。

另外,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吹拉弹唱尽显其能。

这些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关系,有的只是教师的才艺展现。

还有些课堂,活动繁多,如“记者招待会”“辩论赛”“电视访谈”“实话实说”等。

这些活动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摒弃零碎低效每一篇相对独立的课文都是一个整体,是内容上的整体、语言形式上的整体。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课被人为地分割、肢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

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单个语段的重点剖析,或者,最后又不返回文本整体,这严重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课件,课本被冷落在一旁。

脱离课文整体的现象屡屡发生,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部分教师轻视“双基”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严重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智慧”就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正因为有些教师产生轻视基础知识的观念,导致轻讲解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立起来,这是教学理念的偏失。

二、构建核心,生发成长之根在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在各种教育报纸杂志、教学观摩、专题研讨中时常会听到这样一些热词:情境语文、生态语文、情智语文、工具语文、人文语文、诗意语文、儿童语文、情感语文……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比如,以于永正、孙双金、薛法根、管建刚、周益民、王崧舟、贾志敏等名家为代表的小学语文教学各有特色、各具风格。

每次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总感觉他的课堂是唯美的,仿佛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而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显得扎实、有效,注重过程,比较接地气,走的是群众路线。

针对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但切不可机械模仿。

在这里,我要说的,从宏观上来讲,语文就是语文,本身已经包含了一切,不需要在它的前面加上什么修饰语。

人为地贴上各种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没有丰富语文的内涵,也没有拓展语文的外延,相反是对语文本身的一种弱化和异化。

怎样才能做到本真语文呢?(一)做到“五问四好”常有人问我:“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标准是什么?”我是这样回答的,先自我五问:一是我的学生的字写得好吗?二是我的学生喜欢读书吗?三是我的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行吗?四是我的学生爱学语文吗?五是我的学生喜欢我吗?如果其中有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如果有四个是肯定的,你就是一位比较好的老师;如果五个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语文老师。

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又有老师问我:“小学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做到“四好”:一读好书,二写好字,三说好话,四写好文。

这样既简单又明了,谁都知道,但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贵在落实、贵在坚守。

另外,评价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仅仅看分数,当然也不能不要分?怠V柿坎坏扔诜质?,可是质量又离不开分数。

如果你真正做到“四好”,你的分数就不会比别人差。

(二)体现学科特点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要教给学生语文本身的一些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如遣词造句、描写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的技能等。

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思品课或科学课等。

语文的魂不能丢,语文的根不能放。

语文课程改革,不能是喊口号,关键在落实,具体措施要务实,要追求实效。

比如,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品读感悟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我们要多学习、多取经、多交流,没有最好的,但肯定有更好的、更适合的。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具体落实。

这些年来,新课标一直在调整、修改和完善,专家也在不停地解读。

比如,对比喻、排比、夸张、借代等修辞方法,新课标要求“不要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就拿拟人句的教学来说,如果教师讲不清楚以下几特点,学生是学不好的,不能真正掌握这种修辞方法。

一是将事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神态和情感。

如:小溪在山间唱着清脆的歌向远方跑去。

二是所写的事物不是人所特有的动作、神态和情感。

如:小松鼠在树间自由的蹦来跳去。

这里的“蹦来跳去”不是人所特有的动作,所以不是拟人句。

三是不要出现“好像”“犹如”“仿佛”等比喻词。

如:微风中,嫩绿的叶子好像在向我们招手。

这是比喻句而不是拟人句。

四是写的事物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

如:清晨,微风吹来,柳树高兴地跳起舞来。

柳树能离开地面跳舞吗,不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

五是不能用“说”,这是童话的语言。

如:桌子说:“等主人回来了,看你怎么办?”语文课程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发展儿童个体的生命。

本真语文的核心内涵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过程中发展语文、建构语文,从而促进语文自身的不断成长。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什么都由教者课前准备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上,而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开发和评价中,将学生个体的经验、学习语文的方式、对语文知识的建构等有机融入语文课程中。

三、回归核心,助推朴实之风本真语文教学核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读读、讲讲、写写、练练。

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怎么练,却是大有学问的,而不是简单的、随意的、盲目的,读不是枯燥地读,写不是机械地写,讲不是乏味地讲,练不是单一地练。

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而严格的练习巩固,更需要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练习拓展。

(一)平实中见本真本真语文课堂教学不必花哨、不刻意雕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有心灵的碰撞、有自然的互动,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本真语文课堂讲究平实、平淡,但不是枯燥乏味,更不是平庸无奇。

在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灵活应变,充分利用,不可视若不见,仍按自己课前的预设固执地一走到底,僵化不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气定神闲、淡定从容,在行云流水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简单中见真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念好字、词、句、段、篇“五字真经”,又要?他们练好听、说、读、写“四字内功”。

实际教学中,不要人为地给语文课加重任务,不要脱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不要一味求全、求新、求美。

语文课堂教学不宜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教学方法不需要花样百出,不需要让纷繁的课件充斥课堂。

有位专家说得好:“课堂教学对话主要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三)扎实中见底蕴本真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母语的基础训练。

品词、析句、赏段、谋篇,包括标点符号的学习,都需要扎扎实实的实践。

教师还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习惯培养的过程,努力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由各个学习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在课堂中不断推进,力求做到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如果发现学生学习有错误或偏差,就要及时纠正;如果发现学生的知识有脱节,就要及时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