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盛唐文化

合集下载

唐代盛唐文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唐代盛唐文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唐代盛唐文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被称为盛唐。

在这个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词之魅盛唐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李白和杜甫。

他们的诗作不仅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丰富的情感。

李白的豪放洒脱和杜甫的忧国忧民,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追随的楷模。

这种盛唐时期的诗词风格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二、士人之道盛唐时期的文人,尤其是进士,被推崇为社会上的精英。

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成为朝廷的重要一员。

他们注重礼仪,修身养性,尊儒重道,以文化和才学来决定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社会风气由盛唐时期开始,对后世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现在,中国社会仍然重视教育和文化,注重人的修养和品德。

三、科技之盛盛唐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通过对农业、手工业以及水利工程的改进,社会的生产力得以提高。

同时,盛唐时期也见证了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

例如,韩愈发明的蚕茧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陆羽的茶经成为茶文化的基础,杜牧创造了花鸟画的新风格等等。

这些科技所带来的进步不仅对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之交流盛唐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往亦十分频繁。

这种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对外影响,也是对内的促进。

通过与西域、东南亚以及中亚等地区的交往,中国汲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科学、艺术以及哲学等方面都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盛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开放和宽广,留下了丰富而广阔的传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盛唐时期的文化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诗词之魅、士人之道、科技之盛以及文化之交流都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影响对于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让人们对唐朝时期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无尽的崇敬和向往。

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

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

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笔下的文学作品以豪放、奔放为特色,其中,他创作的《将进酒》、《庐山谣》等诗篇都是经典之作。

而李白为我们描写的盛唐繁华也是其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繁华盛世的景物和气氛,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魅力。

以下是我对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的一些解读。

首先,李白在《将进酒》中为我们描绘了繁华的盛唐景象。

这首诗以喜庆的气氛开始,通过饮酒、怀旧,交替叙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令人沉浸在那一片兴旺的景象之中。

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描写,道出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兴旺,同时也透露着人生苦短的哀怨。

其次,李白的《将进酒》和《庐山谣》中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丰富多彩和兴旺发达。

在《将进酒》中,他写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描绘出了当时的人们豪胆畅饮,逍遥自在的情况。

在《庐山谣》中则写到了庐山的风光和山上众多寺庙中的法师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寺庙中还有大量的香火和供奉,为那个时代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最后,李白在其诗歌中强调人生的短暂,抒发了他对兴盛时代的追思和怀念。

《将进酒》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措辞将人生的苦亦转化为了那个辉煌的时代的光芒,人们时刻在回忆过去,让后世见证了那个繁荣年代的辉煌。

总的来说,李白在其诗歌中描绘的盛唐繁华以及这个时代的电创气氛,正如他的一段名言所说:“庐山谣是我写给庐山的文章,将进酒是我写给全世界人民的!”在他的文章中,李白热爱这个繁荣的时代,他用诗歌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美好和辉煌,也让后人能够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这些诗篇的传唱和流传,也成为了中国文化旅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李白与盛唐文化

李白与盛唐文化

豪 迈五飘、参逸考书目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春日忆李白》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严羽《沧浪诗论》
“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脾,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
—— 任华《杂言寄李白》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
马鞍山李白墓园
峨 眉 山
第二节 李白的诗歌创作
一、李白诗的体式选择: 各体兼备,但最爱使用的诗体是乐府歌行和五七言
绝句 。 二、李白的乐府诗: 特点、代表作品分析 三、诗歌行体诗 特点、代表作品分析 四、李白的绝句: 特点、代表作品分析
—— 任华《杂言寄李白》 ——《赠裴十四》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 岩不可攀。 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深受儒、释、道、侠思想的影响,成为盛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 裴斐主编 《李白诗歌赏析集》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狂风吹我心,直挂咸阳树” 歌行体 《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4、语言清晰明快,词汇清丽爽朗。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地位:“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 1、关于李白的生平问题研究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估取对君酌。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合也是大跨度的。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詹福瑞 《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宋刻本《李太白集》 与尔同销万古愁。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 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化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题乐府诗 《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赵昀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盛唐气象。

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

一、政治抱负诗——自信豁达昂扬,乃盛唐气象的最强音李白在诗中歌唱理想,赞美时代,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又不愿走科举入世之路或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扺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归隐江湖。

诗歌《出山》中“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四方之志。

在《驾去温泉宫赠杨山人》中诗人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诗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中说“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侯”,充满了自信昂扬。

二、山水田园诗——万千磅礴气势,展现盛唐昂扬气概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地热爱,他写了很多山水诗。

在诗中,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性格借歌颂祖国壮丽山川极好地得到表现。

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与前代以及后来的山水诗相比,明显体现出他的个性特色和盛唐气象。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这样写庐山飞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热爱山河的壮丽以及自然界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中蕴含的那种气势,是吟风弄月者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胸气势也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

又如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德阳赵昀就个人与社会而言,个人的生存发展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制约和影响的,在其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时代的特点,并且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与个人的思想情绪是不同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特点。

主要生活在盛唐时代的李白,时代精神,文艺风格,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加上个人的思想性格与非凡的文才,使他成为了盛唐时代杰出的诗人。

在李白身上,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侠客精神可谓交织融合,难分彼此。

他二十五岁出巡远游,隐居安陆,客鲁郡。

期间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而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又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受囹圄,长流夜郎。

途中遇赦东归,往依族叔李阳冰,不久病逝。

在他六十二年的生命里,李白足迹踏遍祖国大好河山。

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多舛,再加上诗人横溢的才华,至今有存诗九百余首,内容及其丰富,而由此而生的万千气象,也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折射吧。

他的诗歌充分地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神来气来情来”,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杜甫说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言概之,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丰富了盛唐气象。

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

盛唐气象继承北朝体系建立的唐王朝,在开疆拓土稳定边疆国内的政治秩序以后,将重心转向如何构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比较适应当时生产力的措施。

同时社会风气开放,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这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意义。

唐朝强大的国力为唐士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

使其有更为恢宏的胸襟、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这种怀着繁荣时代强盛民族的优越感、自信心和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远大的政治抱负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中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情调;再者,经过初唐四杰的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陈子昂的高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的大旗,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和瑰丽的文学。

李白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艺术成就
李白为盛唐浪漫诗派的代表,把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推向高峰。

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诗仙”之誉。

再者,李白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创作性的发展。

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想像超绝而且取材宏富。

李白曾批评诗歌:“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扫六朝以来的浮诗风。

李白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的特征,即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

李白广泛吸取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合百家之说,形成了他复杂独特的思想面貌。

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感。

如《丁都护歌》、《秋浦歌》等。

道家的批判意识和变化观,使他透过社会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变衰的种种迹象和隐藏的弊病。

在长安的一系列诗歌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忧虑。

墨家任侠的博爱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他的《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侠精神的写照。

杜甫对李白评价甚高,称赞他的诗“惊风雨”、“泣鬼神”[5],而且无敌于世、卓然不群。

韩愈对李白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石鼓歌》又叹“少陵无人谪仙死”。

盛唐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盛唐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盛唐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盛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而李白则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盛唐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盛唐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李白在盛唐时期成长和创作,深受盛唐诗歌风格的影响。

他的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这与盛唐诗歌风格的张扬豪放是一致的。

二、盛唐诗人的启发
盛唐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独特的风格,而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李白在盛唐时期接受了这些诗人的启发,得到了创作上的帮助和指导。

三、盛唐文化的熏陶
盛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李白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思想,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总之,盛唐时期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诗歌更加奔放、自由和富有创造力。

同时,李白也通过自己的创作,为盛唐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李白浪漫主义、乐观、自信、豪迈公元八世纪的前半个多世纪中,唐帝国以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称雄与世,巍然屹立与亚洲的东方。

在这百年前后,中国诗坛出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

有以李白、杜甫“双子星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巨人,初唐四杰,白居易、无瑱的新乐府运动,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时种流派迭起,或仿效古人、或改革新、编著立说。

遂名人辈出。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光芒照耀着国内诗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保存下来的诗约有千余首,这些诗篇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一个作家在同时代所产生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上没有谁可与李白相匹敌,李白就像一把火炬,一股狂风,挟着惊天泣地的文势,以流畅的文笔,虚异的想像,诗画的语言震撼着同时代的读者。

他的诗各体背工,乐府、古诗、咏怀、送行、临别、寄赠等都不乏精美绝伦之作,既有雄奇奔放的阳刚之美,又有平淡秀丽的阴柔之美,都被以效仿和推崇。

在李白二十多岁时,就以文章渴见益州长史苏颋,苏见文章后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以学,可以相如经肩也”。

杜甫在赴长安的途中与李白相遇竟改变路线,随之车下。

别后终身念念不忘,赞之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廋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晁公武云:“白天才英丽”,其辞旬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

王屋山人魏万国固慕其才,追踪数千里,后于广陵相见,頌其人为“横海鲲,负天鹏”,誉其诗为:“鬼出神入”。

就连八十高龄名振朝野的贺智章一见李白“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些赞许,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白诗的崇拜。

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

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

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引言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广泛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象。

通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辉煌。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白诗作中描写盛唐繁华的元素,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一主题。

李白诗作中的盛唐繁华李白的生平背景李白生活在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时代。

唐朝的繁华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李白作为一位诗人,深受这个时代的熏陶,他的诗作充满了唐代盛世的风貌。

诗作《将进酒》中的繁华景象《将进酒》是李白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富丽堂皇的词句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象。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描写: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暗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流动。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李白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象征着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辉煌,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和变革。

诗作《静夜思》中的城市繁华除了《将进酒》,李白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静夜思》也描绘了盛唐时期的城市繁华。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描写: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表达了李白身处都市生活的心情,同时描述了城市夜晚的光明和繁华。

2.“城头倚楼看大国,河畔风起帆影多。

”这句诗描绘了城市的繁忙和热闹,人们在这里追逐梦想、开展商业贸易。

盛唐繁华的原因盛唐时期的繁华不仅仅是因为李白诗作中的描绘,而是有许多原因的综合结果。

政治稳定和开放政策唐朝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统治者普遍采取开放政策,鼓励外来文化和商业交流。

这种开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融,使得唐代成为繁华的时代。

经济繁荣和商业活动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活动蓬勃发展。

贸易与商业的兴盛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物质文明的提升,使得社会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文化繁荣和艺术成就盛唐时期,文化繁荣,艺术成就卓越。

初中语文 文化美文 李白,漫游在盛唐的路上

初中语文 文化美文 李白,漫游在盛唐的路上

李白,漫游在盛唐的路上李白,漫游在盛唐的路上李白离开故乡来到更广阔的世界,第一次见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富庶繁华的时代,而在青春浪漫的年纪,那些无穷无尽的人生享乐、世俗欢愉,也给李白带来了一段无比快乐的日子.公元725年,即开元十三年,春天,巫山脚下,岸边盛放的桃花,在又一次生命轮回里,被东风吹散飘零,一片片浮落在清澈流淌的江面上。

这一天,一艘孤舟轻捷地划过水面,朝着下游行驶而去,船头上迎风站立着一位英姿俊逸的青年,他一身华服,袖藏短刀,一双炯然有神的眼睛眺望着远方广阔的山河。

这位从天险雄秀的三峡里渐渐走来的远游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他名叫李白,当日还是默默无闻的青年。

从他尚在的侠客气概里,不难看出一段曾经任侠尚武的经历。

其实在此之前,他在蜀地受到的成长教育本身便极富奇异的色彩。

他很小便接触道教的书籍,后来还曾跟随一位叫赵蕤的奇士在岷山隐居修道数年.渐长后,喜欢剑术,又好读百家奇书,尚纵横之学。

十五六岁时,他开始模仿司马相如作赋——多数场合下这是一种因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而张扬才华的文体.虽然李白少年时所写的赋,都是些堆砌词藻没有内容的作品,但却透露出其不甘局促于蜀地一隅的心迹,他向往着出川建功,名动天下。

然而,从幼年随父迁家入蜀,直至生长到24岁,李白依然还生活在四川,足迹尚未出过故乡绵州的附近州县.一个年轻人豪迈的心怀,已渐渐不能忍于这么狭小的山水,在24岁时,李白终于决心要出川闯荡天下了。

他说:“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于是,那年秋天,他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成都、峨眉,短暂游赏后,便买舟东下,到达渝州.第二年春天,又紧接着东出三峡,开始了一段漫游大唐的历程。

而此时,命运给予青年李白最大的机缘,一个气象万千的盛唐,铿锵有力地朝着他扑面而来。

■下扬州长江走出三峡,流入楚地后,骤然开敞,浩荡壮阔的江面激起了李白跃动的心情,他在渡过荆门时,以豪迈开阔的气象写下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篇一:李白论文--开题报告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开题报告高一(1)班孟津侨 XX10117一.选题来源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被杜甫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自己独特的人身经历,另一方面则是源自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对前人的学习是全方面、多领域的。

李白的古风、乐府诗重新兴起了春秋时期诗风的自然平和之意境,继承了《诗经》的劝谏、讽喻和美刺的传统;他还发扬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并将其发展为奇丽的逸兴壮思;他传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俊逸的诗风,并实现了山水诗从清丽到壮丽的转变;他的乐府诗更是推陈出新,将汉乐府的古质朴拙,不论粗犷豪放,亦或清新婉约,皆熔于一炉,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境界。

探讨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更深刻地认知从春秋到盛唐时期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不断发展的潮流里程,能够深层次地分析一代诗仙——李白取得至高艺术成就的因素及经验,对研究后世古体诗、近体诗的发展创作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文思路《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之论文计划以诗歌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依次分析春秋《诗三百》、战国楚辞、两汉乐府诗、晋代山水诗等艺术风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首先论述春秋时期诗歌作品“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之自然淳朴对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清雅洒脱的影响;再述李白独特浪漫主义、飘逸奔放诗风的形成中对战国楚地以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的继承发展;接着又论述汉代乐府诗对李白古体诗创作提供的经验借鉴;最后分析自谢灵运以来两晋的山水诗对李白以新奇立意,夸张笔触写山水诗词的熏染及李白在山水诗领域广集经验于前人的客观体现。

从而总结前朝诗歌对李白的塑造性影响及李白对前诗的继承发展。

(文章脉络:(一)开篇总述(二)李白对春秋时期清雅自然诗风的继承与发展(三)李白对战国时期楚辞骚体的继承与发展(四)李白对汉代乐府诗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五)李白对两晋山水诗的继承与发展(六)总结)三.参考文献/view/1b6c112a7375a417866f8f6 7.html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view/ed13d681bceb19e8b8f6bac 8.html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subview/2133/5052678.htm?fro mId=2133&from=rdtself 百度百科--李白/view/4976.htm 百度百科--诗经/subview/1646/5381586.htm?fro mId=1646&from=rdtself 百度百科—屈原/view/14474.htm?fromId=7652百度百科--汉乐府/view/7545.htm 百度百科--谢灵运篇二:李白开题报告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开题报告高一(1)班孟津侨 XX10117一.选题来源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被杜甫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赏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赏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若论比喻的新鲜、想像的奇特、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范传正说得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

瑰奇宏廓,拔俗无类。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

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和《大戴礼记》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曹丕写《典论•论文》开始以气论文。

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中也运用了气的概念。

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

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

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

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析而论之,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

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这在当时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都已得到了证明。

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

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

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他想像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

浅谈李白的人生经历及其诗词风格

浅谈李白的人生经历及其诗词风格

浅谈李白的人生经历及其诗词风格摘要: 李白是盛唐的天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性格是旷世少有。

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

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旷世奇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李白的魅力的展现就是盛唐魅力的展现。

Li Bai is 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s talent poet, is after Qu Yuan's romantic poet, his life has been full of t he legendary color, his thought disposition was unrivalled unusual. Li Bai's creation style may from his jueju poem, t he musical conservatory, the style of ancient poetry charac terized by freedom from rigid patterns three kind of litera ture styles manifest. Expresses feelings the way often is t he eruption type, once sentimental Xingfa does not control rushes wells up, and gushes out the volcano just like the h orizon hurricane. In the Chinese poetry history, Li Bai is the unrivalled rare talent, has the unreplaceable status, m ay say that Li Bai's charm's development is the glorious ag e of Tang poetry charm development.关键词:李白的生平、思想品格、创作风格及影响正文: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与唐朝文化的关系

李白与唐朝文化的关系

李白与唐朝文化的关系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如下。

首先,李白的诗歌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开放。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诗歌被视为最高形式的艺术表达。

李白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秉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如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而且在内容上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他的诗歌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还有对友情和爱情的赞美。

李白的诗歌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李白的诗歌表现了唐代文人的豪放和浪漫情怀。

唐代文人崇尚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追求个性和情感的宣泄。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饮酒作乐、游山玩水的场景,他以自由不羁的形象示人。

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他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豪放和浪漫的情怀,成为了唐代文人豪放情感的代表。

此外,李白的诗歌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学识和修养。

唐代文人崇尚文化修养,注重文学和诗词的研究。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典故和古代文化的引用,他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广泛而深入。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如《诗经》、《楚辞》等,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研究。

李白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内容上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学识和修养。

最后,李白的诗歌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在唐代广为传颂,被誉为“诗仙”,他的创作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自由,独具一格,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认为,他的诗歌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开放,表现了唐代文人的豪放和浪漫情怀,展示了唐代文人的学识和修养,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

李白乃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

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

曹丕创作《典论·论文》开始以气论文。

此后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也运用了气的概念。

气是指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

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

读者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

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就是指李白的诗歌表明了非凡的创造力,缔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并使人吃惊、赞叹。

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唤起了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强劲。

他既认同传统,自学前人,又勇于创新,跑自己的路。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他最为不齿。

他的艺术风格就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读法也就是前人不敢想象的。

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作诗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存有了代莱缔造,沦为代莱意象。

海就是这样。

自《诗经》已经开始,写下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回到人们记忆中的并不多,写下海而能够写下海的气魄的,必须发推李白。

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好像蓬壶”、“半壁见到海日”这些诗句中,海与风、日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幅幅壮丽的图画。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做大鹏。

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也不同于报晓的天鸡。

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

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

部编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赏析

部编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若论比喻的新鲜、想像的奇特、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范传正说得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

瑰奇宏廓,拔俗无类。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

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和《大戴礼记》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曹丕写《典论•论文》开始以气论文。

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中也运用了气的概念。

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

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

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

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析而论之,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

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这在当时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都已得到了证明。

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

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

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他想像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

伟大的诗人李白

伟大的诗人李白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李白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在政治上他有远大的抱负,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权贵势力,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绊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正式他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

首先,国家的强大鼓舞了李白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之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这是李白《上李邕》的诗句,李白把自己比作大鹏,透露出他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

在他的诗歌中曾借助历史人物来表达他的政治抱负。

他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梁甫吟》);羡慕诸葛亮:“雨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羡慕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抒情赠蔡舍人雄》)。

②又如:《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憧憬和希望。

③其次,政治的黑暗,让他对仕途产生了愤懑,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活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地影响。

当权的宦官外戚暗中对他谗毁打击,使他不得不在诗歌中抒发他的痛苦之情,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与黑暗现实的激烈冲突。

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与唐代文化
[1]葛景春.李白诗歌与唐代文化精神[J].河南社会科学,1995,01:37-39.
[2]黄睿.对李白诗歌的文化审视——评《李白与唐代文化》[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45-46.
[3]周熹.对李白诗歌的文化审视──评《李白与唐代文化》[J].天府新论,1995,05:92-93.
[4]杨海波.盛唐骄子诗史巨人——试论李白及其诗作的“时代高度”[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2,01:38-43.
李白与盛唐文化
[5]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J].文学遗产,1986,01:3-11.
[6]吴企明.李白与盛唐绘画艺术[A].中国李白研究会、安徽马鞍山李白纪念馆.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李白研究会、安徽马鞍山李白纪念馆:,1991:8.
[7]谢建忠.李白诗中的西域文化述论[A].中国李白研究会、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李白研究会、马鞍山市人民政府:,2001:14.
[8]谢思炜.李白与盛唐山水诗——《蜀道难》再解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43-47+62.
[9]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许齐娟.李白与佛教文化[D].西南大学,2010.
[11]葛景春.李白歌诗与盛唐草书[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
[C].:,1987:13.
[12]葛景春.李白歌诗与盛唐草书[J].李白学刊,1989,01:7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