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合集下载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1.科学是……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包括过程与结果。

2、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3、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4、了解科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板书:科学)(二)了解科学是什么1、提问: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2、出示教科书上的图,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3、小结:刚才大家说的和在图上看到的都是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

那么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4、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提问: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交流)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5、谈话:好奇心让我们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6、活动:请大家来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7、谈话: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还有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也有重大的发现,我们来看一看(讲述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

8、师生总结:按照教科书提示的4个环节,找出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共同的地方(比如可以这样启发:琴纳提出了什么问题?居里夫人提出了什么问题?以此类推)(三)做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

讲解如何“玩”。

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小人动起来了)。

4、读教科书,了解罗杰特的发现。

5、小结:只有像罗杰特那样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

(四)全科总结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立于手指或纸环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3、能将探究的结论应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目标: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3.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1、我们都是科学家教学目标:1. 知道科学包括过程和结果。

2. 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 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4. 了解科学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教会学生知道科学是什么。

2. 了解科学家工作的四个步骤。

3. 了解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现象。

教学重点: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科学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1. 同学们以前学习过科学这门课程吗?2. 生回答(没有)。

3.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4. 生回答。

5.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进行点评。

二、教学新课:1. 新的学期我们来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2. 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

3.“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

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doc

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doc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教学目标: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

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

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课题一.1科学是……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重点难点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2、能从吹泡泡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知识和技能: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二、教学准备:肥皂水、洗涤剂、甘油等配制吹泡泡的液体,塑料吸管,铅丝或铁丝。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科学是……”二、新课1、教师提问:当你听到“科学”一词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并作说明。

(学生写或画,教师巡视)2、学生把写的或画的“科学”向全班作说明。

3、阅读给小朋友的一封信。

4、看爱因斯坦的图,并读他的名言。

(1)有谁知道爱因斯坦的故事?(2)他有什么功绩?5、看书本上第2、3页的卡通画。

(1)他们在做什么?(2)这幅画中哪里有科学?(3)你认为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有科学?6、阅读并观察书本第3页上半页的内容。

(1)让学生自己说出内容。

(2)有谁知道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三、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吹泡泡。

(1)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

(2)想一想为什么别人吹的大?(3)在吹泡泡的过程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提供材料,学生游戏,并且观察提问)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吸管、肥皂水、灯泡、各种玩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什么是科学?3、你知道哪些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你又发现了哪些科学?二、新课1、老师出示灯泡,问:(1)这是什么?(2)有谁知道是谁发明了灯泡?2、介绍爱迪生:(1)学生介绍。

(2)老师补充。

3、教师提问:我们吹泡泡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成功率、外形、色泽等方面进行比较)4、完成书本上第24页的表格。

《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

《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

一、教案概述《我们都是科学家》教案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1. 科学家的定义与作用2. 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贡献3.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 学生实践环节:科学小实验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实验演示等。

2. 实验材料:各种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

3. 作业纸: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科学家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以及科学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科学家事迹:介绍一位或几位著名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敬仰之情。

4. 科学探究方法: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思考、实验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5.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收获,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果。

2.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在课后思考题中的表现。

4. 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同和敬仰程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有趣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和魅力。

3.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理解科学家的精神内涵。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科学是……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答:我想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我们的学习有关,还想到很多科学家等;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什么答: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3、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答: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4、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答: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5、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实验制作制作名称:让小人动起。

制作材料: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彩笔、铅笔。

制作过程:1)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将白纸对折。

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大小相同、神情不一的小人。

(简单的小人)3)把上面的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支铅笔上。

4)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地伸展、卷曲。

实验结论:人眼具有暂时记忆做一名小科学家1、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实验制作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刀、曲别针、夹子、铅笔、金属丝等。

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子。

2)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自己的指尖上。

3)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结论: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J)水稻之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3、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⑵ 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6、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会动小人〃的有趣的活动,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7、纸鹦鹉“站立〃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8、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上重下轻B、放在矮处C、下轻下重D、上下一样重9、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C)A解决问题B作出猜测C提出问题10、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A挡风B保持平衡.11、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J)12、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X)13、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X)14、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J )15、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J)16、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o (x)17、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X)18、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会说话,能直立行走,大脑发达有思维,而黑猩猩却没有这些特征。

8、水有什么重要作用?答:①水是生命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占的比例很大;②人体、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必须有水才能完成。

9、水有哪些特点?答:水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一定的形状,能流动,有毛细现象,表面有张力,有压力,有浮力,能溶解其它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 1 科学是... ...课程标准: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喜欢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科学”。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2:学生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层次3:学生能将我们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探究能力:层次1: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2: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会积极寻找原因。

层次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骤:课题: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初步体验探究。

●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学习用多种形式交流收集的资料。

●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心。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层次2知道科学是什么,但不能将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相联系。

层次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探究能力: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足感。

层次1:学生不能从找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

层次2:学生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发明创造相系。

层次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教学步骤: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过程与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的内容: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4、植物动物人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程标准:1 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

层次2: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不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层次3: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探究能力: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层次1:不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层次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教学材料: 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

教学步骤2、校园里的植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能够自定标准给身边的常见植物分类。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植物的美,爱护植物。

2.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 不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2: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但不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层次3: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探究能力:层次1: 不能够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层次2: 能够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层次3: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材料:一株常见的、易找的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的图片。

教学步骤:3、校园里的小动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2.体验到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