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全一册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精品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精品课件(五四制)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0g×25%=x×10%
100g×25% x=------------ = 250g
10% 需要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 答:稀释时需要水的质量为150g。
二、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
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进行选种,需要氯化钠和水各 多少?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解的质量随溶剂质量变化的情况?
活 动 探 究 一 20ml水
加5g 硝酸钾
搅拌 溶解
再加5g硝酸钾 再加5ml水 部分溶解 又溶解
T ℃定 量的水
饱和溶液
不能再溶解 该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 溶质的饱和溶液。
像洗洁精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 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 做乳化现象。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多识一点
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洗发液中含表面活性剂,其分
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 水分子。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 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 中,经多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 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
现欲配制这种氯化钠溶 液,请思考该如何操作?并请 归纳实验步骤及相应的所用 仪器。
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 (1)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要的溶质和溶剂的
量。(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计算出体积)
(3)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4)装瓶存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 签。
“10%”的含义是( B )
A.100克醋酸中含醋为10克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课件
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你认为应该用下 列的那一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结果C( )
• A.调查取证
B.上网查资料
• C.做实验
D.组织讨论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
检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红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无 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①观察火焰
•A.猜想和设计实验 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 论
•C.猜想和反思评价 D.猜想和进行实验
课堂小结
化学 是一 门以 实验 为基 础的 学科
实验
化学学科的基础 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蜡烛及其 实验现象观察与述 燃烧的探究 化学学习的特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科学探究的步骤 实验结论
2023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空 气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反思与评价
知能训练
• 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 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 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 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 就是蜡块”妈妈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A 探究过程中的( )
同组人______ 日期_______
步骤和方法
结论: 问题和建议: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解释
交流讨论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学 习有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 的性质。
2.关注物质 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 的过程以及对结 果的解释和讨论。
程 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②验证火焰每部分的温度 最高 最低
③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仪器学会进行物质的称量、溶解、加热等操作1.3 物质的分类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物质的分类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现象学习热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守恒定律2.3 燃烧与爆炸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爆炸的分类和原理第三章:原子和分子3.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电子排布掌握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元素周期表3.2 分子与化合物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判断分子和离子的存在3.3 化学键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力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4.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巧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五章:溶液与浓度5.1 溶液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5.2 溶液的制备与稀释学会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和计算5.3 溶液的平衡与沉淀掌握溶液中溶质溶解度平衡的原理学习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方法第六章:空气与水的污染6.1 空气质量与污染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学习空气质量指数和空气质量评价6.2 水污染与水资源保护掌握水污染的途径和危害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6.3 环保意识与化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贡献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7.1 金属的性质与冶炼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应用7.2 非金属元素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学习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7.3 半导体材料认识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探索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8.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会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并进行相关实验8.2 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原理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8.3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可逆性探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限度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电化学与电池9.1 电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电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9.2 电化学反应了解电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学会电化学反应的分析和应用9.3 电池的种类与应用认识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其特点探讨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第十章:生活中的化学10.1 食物与营养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10.2 药物与健康认识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探讨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的重要性10.3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酸碱与盐11.1 酸碱理论基础学习酸碱的定义和酸碱理论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1.2 酸碱反应了解酸碱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学会判断酸碱反应的进行方向和程度11.3 盐的性质与溶解度掌握盐的分类和溶解度规律学习盐的溶解度与反应的关系第十二章:有机合成材料12.1 合成材料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12.2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学习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制备方法探讨这些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2.3 有机合成反应认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会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能源13.1 化石燃料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和环境影响13.2 renewable energy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3.3 新能源技术认识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和前景探索新能源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4.1 生物大分子学习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4.2 蛋白质与酶了解蛋白质和酶的定义和功能探讨蛋白质和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4.3 遗传与DNA认识遗传的概念和DNA的结构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技能15.2 化学与社会探讨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3 化学与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创新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涵盖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有机化学基础、溶液与浓度、空气与水的污染、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与电池、生活中的化学、酸碱与盐、有机合成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九年级教师:***班级:九(1、2、3、4)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

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发展历史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道尔顿、阿附加的罗)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门捷列夫)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初三)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初三)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物质的用
物质的 性质 资源 价格
途由哪些因素
决定呢?
是否 美观 对环境 的影响
物质的 用途
使用 是否 便利
废料是 否易于 回收
知能训练 金属材料在人类生活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固体 D.常见金属的密度一定都大于1
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的光泽和颜 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性质 比较 光泽 和颜色 硬度 结论
现象 黄铜 铜 亮、紫 红色 硬铝 暗、银 灰色 铝 亮、银 白色
暗、黄色
黄铜比铜硬
硬铝比铝硬
合金与纯金属有不同的性质。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纯金属 铅 熔点/0C 启示 327 镉 321 铋 271 锡 232 焊锡 183
③X+H2SO4 =XSO4+H2 ↑ B.Z>Y>X D.X>Z>Y


49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铁矿、铝矿 等)及其主要化学成分;
2.了解从铁矿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认识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及设备; 4.掌握不纯物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大山里的“财富”
在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4Al + 3O2 == 2Al2O3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现象:铜片表面由红色变为黑色。
2Cu + O2 ===

2CuO
金属活动性:镁、铝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交流讨论 1.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吗? 2.什么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

性 发生化学变化就
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请列举一些实例。 水变为水蒸气或冰
铁 生 锈
木 柴 燃 烧
食 物 腐 烂
从化学角度看,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水的沸腾
现象:加热后有 水蒸气放出,水蒸气 遇玻璃片变为液体。
无新物质产生
(2)胆矾的研碎
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3.设计实验
4.实验验证
收集证据 ①空气的组成;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③燃着的木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等。 解释与结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空气 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反思与评价
知能训练
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 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烛, 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 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妈妈 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 )
为什么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性质
决定 体现
用途
知能训练
(2016•邵阳)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 质物理性质的是A( ) A.石墨用于铅笔芯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课堂小结
谢谢

初中化学目录

初中化学目录

初中化学目录
八年级全一册
1-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真奇妙
2、体验化学探究
2-探秘水世界
1、运动的水分子
2、自然界中的水
3、水分子的变化
3-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2、元素
3、物质组成的表示
4-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
2、氧气
5-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2、化学反应表示
3、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6-燃烧与燃料
1、燃烧与灭火
2、化石燃料的利用
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九年级全一册
1-溶液
1、溶液的形成
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3、物质的溶解性
2-常见的酸和碱
1、酸及其性质
2、碱及其性质
3、溶液的酸碱性
4、酸碱中和反应
3-海水中的化学
1、海洋化学资源
2、海水晒盐
3、海水制碱
4-金属
1、常见的金属材料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钢铁的修饰与防护5-化学与健康
1、食品中的有机物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远离有毒物质
6-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开发
2、化学与材料研制
3、化学与农业生产
4、化学与环境保护。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后
点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燃 前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燃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着 时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熄 灭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后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化学改变世界
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衣 材料、 概 基 与物 能
食 能源、 念 本 理变 量
住 环境、
特 化的 变
行 健康
征 区别 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课题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课题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
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氢H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C
氦 He 氮
N
锂 Li 氧
O
铍 Be 氟
F

无新物 质生成
图1-2 胆矾的研碎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水的沸腾: 液态水 气态水 液态水
胆矾的研碎: 块状
粉末状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2)现象:物质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演示实验1-3】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 变化后的
物质
生的现象 物质
蓝色的硫酸 铜溶液、
不同,这种变化是( D )
A.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B.粉碎矿石(物理变化) C.水变成冰(物理变化) D.木材燃烧(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无 其他物质生成
有 其他物质生成
变色、生成沉淀、放出 外观现象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气体、发光、放热、吸

微观区别 无 新分子、新原子生 有 新分子、新原子

生成
二者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形成溶液。
溶解度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指在一定量溶剂中能够溶解该
物质的最大量。
溶液的浓稀
溶液的浓稀取决于溶质在溶液 中的含量,含量越高,溶液越
浓。
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需要使用 精确的测量工具和合适的溶剂

第六章:酸和碱
酸和碱的概念
酸是能够解离出氢离子的化合 物,而碱是能够解离出氢氧根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汇报人: 202X-01-04
目录
• 九年级化学上册 • 九年级化学下册
01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总结词
了解化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 及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总结词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详细描述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取用药品、加热、搅 拌、过滤等,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总结词
理解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化学式的定义、书写规则和读法,以及化合价的概 念、确定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总结词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01
详细描述
02 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
的含量和性质,以及空气污染 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结词
03 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
用途
详细描述
04 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详细描述
学习元素的概念、种类和在地壳中的 分布情况,以及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 义。
总结词
了解离子和化合物的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离子和化合物的定义、形成过 程和性质,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规 则。
0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课题3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计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课题3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计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计算1.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

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A.4 gB.8 gC.192 gD.200 g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将2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 g 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3.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1)的浓硫酸配制500 mL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mL-1),稀释时需用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B.453.7 mLC.456.0 mLD.458.3 mL4.★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C.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D.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5.20 ℃时,对100 g 5%的食盐溶液作了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假设每次所得溶液中无溶质析出或剩余)。

(1)蒸发1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加入10 g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增加10 g食盐和1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加入100 g 1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

右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该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侧全一册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侧全一册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侧全一册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侧全一册是中学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一门课程。

在这一册中,学生将会学习到许多有关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室操作技巧和化学计算等内容。

本篇文章将概述全一册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全一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溶液与酸碱、化学反应、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化学与生活。

下面我将对每个单元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计量方法等基础知识。

其中,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是化学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命名规则等内容。

第二单元是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等内容。

第三单元是溶液与酸碱。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以及酸碱的定义、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重点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实验。

第四单元是化学反应。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内容。

重点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第五单元是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内容。

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实验。

第六单元是化学与生活。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安全用药与毒副作用等内容。

重点掌握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食品安全等关系。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侧全一册的主要内容介绍。

通过学习这一册化学课程,学生将会对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所以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总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总知识点

初中化学公式概念方程式汇总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21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注意加上原子系数计算)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中子质子中子质子中子中子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能够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4.能够通过制作分子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元素,初步建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教学过程】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3.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活动的反思。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反思及实验报告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烧杯、蜡烛、秒表、火柴。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实验探究(4)解释与结论复习: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同学们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对猜想与假设作出初步的论证。

实验探究包括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和搜集证据等要素。

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判断事实与假设的关系,在教师的指点下或通过与他人论证,对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复习、总结整理。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5)反思与评价(6)表述与交流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全一册共19个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全一册共19个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目录友情提示: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后,鼠标点击下列蓝色字体,即可到达所需要的实验报告单0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0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0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04、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05、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06、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07、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08、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09、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10、加热蒸发食盐溶液11、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12、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13、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4、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15、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16、用实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7、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18、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19、氮肥的简易鉴别20、化学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疑问讨论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全一册)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全一册)

虹桥二中化学中考专题讲座(元素及其化合物)初三姓名:(一)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①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O2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

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明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时,则说明含有;再通过,当观察到,则含有,接着通过,当观察到,则说明含有。

(二)空气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酸雨-----来自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点燃2P 2 O 5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ppt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ppt课件(五四制)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其目的是为了验证
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
说明白烟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
白烟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可排除假设
B.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一秒钟,取出观察,能说明什么问题?
C.用干烧杯罩住火焰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D.注入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熄灭蜡烛:能否点燃白烟?
➢制定方案、进行试验
实验探究步骤
1.观察蜡烛的制 作材料
2.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 色、状态、气味
②用小刀切下一 块放入水中
现象
1.39 ×1018m3,约占 地球表面的71%

大气水
生物水
珍惜水资源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海洋是最大的储水库, 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 水量的96.5%。
浩瀚的海洋中不仅繁衍着无数的水生生物,还蕴藏着 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 素有80多种。
珍惜水资源
➢ 淡水危机
紧缺性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如果10亿人都来数一滴水中的水 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24
小时不停的数,需要数多少年? 三万多年
➢ 分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间有间隙
这个实验说 明了分子具 有什么性质?
➢ 分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间有间隙
固体
液体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全一册
第八章酸碱盐第一节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教材分析:
教材在上一章溶液基础上,引出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从某些物质导电性实验引出电离,及电离过程中的化学用语——电离方程式。

并以离子概念为中心,介绍了酸、碱、盐的概念,为学好本章知识作了铺垫。

教材在编排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如牛乳里含有乳酸、烟碱(尼古丁)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干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可导电。

2、从有些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的现象了解电离。

3、由电离概率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想认识发展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在固体导电的基础懂得溶液导电性原理,建立统一规律。

教学重点:电离
教学难点:溶液导电性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讲读法、启发式
学法指导:
通过前后知识串通产生联想,启迪思维、激发兴趣。

利用实验事实和现象,演绎推理得出溶液导电性原理,通过讨论使目标得以检测。

教具:
实验仪器:直流电源、灯泡、石墨电极、广口瓶。

药品:氧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酒精、蔗糖固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教学挂图: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和电离。

①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磷酸、酒精、蔗糖几种溶液的导电性。

②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蔗糖几种固体、酒精及蒸馏水的导电性。

设疑: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够导电?在金属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是什么?
设疑过渡:
既然有些溶液能够导电,在溶液中存在带电微粒又是什么?氯化钠、硝酸钾等物质无水、不导电,而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这又是为什么?酒精、蔗糖等物质无水时不导电,水溶液也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设疑:自由移动离子是怎样形成的?
由电离概念引出电离方程式。

讲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问题。

小结:1、溶液导电性原理。

2、电离概念。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亮→电流
不亮→无电流
学生回答。

阅读课文P150挂图讨论:氯化钠晶
体及溶液的导电性。

师生讨论:
形成电离概念
学生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KNO3、NaCl、
H2SO4、MgCl2
学生讨论:
溶液不显示电性的原因。

导电,有的溶液不能导电。

金属能够导电是由于金属中存在着
能够自由移动、带负电的电子。

溶液的导电性
原理——自由移动的离
物质溶解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
的过程叫电离。

发现问题并纠正。

正电荷总数二负电荷总数。

作业布置:1、阅读本节课文。

2、预习下节内容。

3、习题1题(4)(5)小题2题
教后记:
本节课是在验证溶液实验基础上形成电离概念。

而概念本身要落实在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上。

目标检测应通过强化训练得以落实。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进一步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
2、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从酸、碱、盐概念的自我总结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酸、碱概念中“全部”二字含义进行抓住事物本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离子观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引导→归纳→对比
学法指导:
学生在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过程中探索酸、碱电离的特点,通过分析,学生自己给酸、碱下定义,结合具体定例理解概念中“全部”二字的重要性。

教具:
实验物质导电性装置:盐酸、硫酸、硝酸溶液、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硫酸镁、氯化钡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复习]判断正误
①NaCL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直流电通过产生了Na+和CL-
②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相等。

③能溶于水的物质其水溶液都能导电。

[引言]:
某些物质在溶液中因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能够导电。

本节学习几类在溶液能够电离的重要化合物。

(板书课题)。

[新课]
演示:实验8-2、8-3、8-4
提问:上述溶液具有导电性,在这些溶液中含有什么带电微粒?
讲解:说明各自分类给出标题。

指示: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重要性。

设疑:酸,碱溶液是否显示电性分析;
酸: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酸分子电离生成氢离子的个数。

碱:跟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OH—离子目=金属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分析:盐:学生回答
引导:分三组实验观察灯泡亮度变化。

学生答
学生写出三纲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三个学生上
黑板)
1.HCl、HNO3、H2SO4
2.KOH、Ba(OH)2、NaOH。

3.Na2CO3、MgSO4、BaCl2、NaCl。

学生讨论:
分二组讨论酸、碱电离子共同的离子是什么?
学生试从电离角度给酸、碱下定义,对照课本
找出存在问题?
举例讨论:
NaHO4=Na++H+
+ 是否属于酸
师生共同分析
讨化:盐的电离方程式给盐下定义。

学生讨论:
根据酸、碱、盐定义你曾用过或见过哪些酸、
从本质上认识了溶液
的导电原理。

学会了电离方程式的
书写。

学生虽然总结酸、碱
概念,但很难给出“全
部”二字。

正确理解了酸、碱概
念。

结论:酸碱溶液呈电
中性。

盐溶液也呈电中性。

加深对酸、碱、盐概
念的理解。

[作业]:1、家庭小实验。

2、习题1题①②③
3、4题。

教后记:
本堂课是在复习电离知识基础上从离子观点建立酸、碱、盐概念。

根据学生对定义很难给出“全部”的欠缺,及时给予举例讨论。

盐的概念教学,应使学生对盐和食盐的区别与联系留下印象,无论怎样教都必须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