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形象传播
公共关系学对政府形象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公共关系学对政府形象传播的影响和作用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政府形象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机构,其形象对于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探讨其对政府形象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公共关系学通过建立和维护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作为一个权力机构,其形象往往容易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
公共关系学强调建立双向沟通和互动,政府可以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来了解公众需求和关切,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批评,从而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开展意见征集等方式,主动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从而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其次,公共关系学通过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形象的塑造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政府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积极正面的形象和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公共关系学强调建立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渠道,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向公众传递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回应公众关切,消除公众疑虑。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形象广告、形象宣传片等方式,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和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公共关系学还强调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好关系,提升政府形象的传播效果。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政府形象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媒体传播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政府形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公共关系学强调建立媒体关系的基本原则,政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记者招待会、与媒体进行定期交流等方式,与媒体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增加政府形象在媒体中的曝光度和正面评价。
此外,公共关系学还强调建立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提升政府形象的传播效果。
政府在决策和实施政策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和协商。
公共关系学强调建立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政府可以通过与企业、非政府组织、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推进政府的政策和项目,增加政府形象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危机公关是指组织或个人因为某些事件或情况而面临着公众舆论的负面压力或危机。
在危机公关中,政府形象传播尤为重要,因为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特殊,其形象对公众信任和支持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府形象传播在危机公关中的角色不言而喻,它不仅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还关系到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效果和成败。
政府形象传播在危机公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在危机公关中政府形象传播的作用和策略。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首先需要重视公众关系的维护和管理。
政府的形象传播是建立在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上的,因此政府在危机公关中应该重视公众关系的维护和管理。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增加和巩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及时公布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认可。
在危机公关中,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塑造良好的形象。
媒体是政府传播形象的重要渠道,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塑造良好的形象。
政府应该重视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公布信息,向民众传递真实的信息。
政府需要主动向媒体发布积极的消息,传递正能量,增加公众的信任感。
政府需要在危机处理中透明、及时地向媒体和公众公布相关信息,主动回应公众的疑虑和质疑,避免出现信息不透明、瞒报或者虚假信息等不利于政府形象的行为。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还需注重危机应对的策略和技巧。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需要针对不同的危机类型和情况进行灵活应对,避免因为应对不当而导致形象受损。
政府需要根据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制定灵活、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案,采取积极的危机处理策略,及时遏制危机扩大,尽可能减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政府需要借助专业的公关公司或者媒体人才,制定专业的危机公关方案和传播策略,积极应对和化解危机,保护政府形象。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应该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公关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和团队,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浅谈政府形象传播
浅谈政府形象传播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与媒体,媒体与政府,政府与人民,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媒体作为这两者之间的纽带,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达到作为人民政府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政府政府形象媒体危机事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基层政府越来越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迎接着十八大换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需要,而且公众也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处理危机事件,政府形象在这时就显的尤为重要,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政府形象现在成为了衡量政府绩效和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政府形象传播的相关概念政府形象就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1。
政府形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政府的客观实在即政府本身,因此政府应从自身做起,提高政府的整体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创造良好业绩。
政府形象首先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二是公众的认知和评价,公众的认知和评价与政府对公众的传播和沟通有关,如果政府与公众缺乏沟通、传播不力,公众就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就可能得出错误的评价,从而影响政府的形象。
可见,光“做”不“说”也不行2。
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的“说”和“做”的一致性。
政府是政府形象传播的主体,所以政府形象的传播既依赖于政府的传播,又依赖于政府的职能发挥,最终实现政府的实际行为与公众的主观评价的统一。
政府行为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实现政府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公众认知政府形象的主要依据。
作为权威性的政府,政府行为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在众多的政府行为之中,政府的政策制定对于政府形象的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
政府通过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法规,再通过传播,确保政策的实施。
但是有时执行时却背离了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为规范,那么政府仍然无法传播良好的形象。
只有制定的科学、合理、合法的政策得到了严格地执行,才能保证政府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同。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危机公关是指在组织内外发生可能损害其声誉和利益的突发事件时,采取一系列合理合法的公关策略和手段来控制和应对,以保护组织形象和维护利益的一种特殊公关活动。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机构和决策者,在面临危机时,其形象传播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传播学和危机管理的理论,探讨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策略。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策略,首先需要做到“信息透明”,即在危机发生后,政府应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包括危机的起因、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
信息的透明和及时传播可以有效缓解公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增加政府的公信力。
在信息透明的前提下,政府应当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包括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更新。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需要注重“情感沟通”。
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困难和伤害,政府应当表现出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同情,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凝聚力。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慰问活动、提供心理援助等方式,积极参与受灾区域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传递出政府的真诚关怀和责任担当,从而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还需要注重“危机预警和危机应对”。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提前预判和准备,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一旦危机发生,政府需要迅速组织应急处置,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减少危机的扩散和影响,展现出政府的决断和执行力,树立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还需注重“形象修复和危机后续管理”。
危机发生后,政府面临形象受损的情况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形象修复。
政府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形象修复,如向公众道歉、进行严肃调查和处理责任人、开展改善工作等,以回应公众诉求,弥补受损的形象。
政府还应当对危机的后续管理进行有效规划和执行,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稳定和恢复,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政府传播与政府形象塑造——以白山市政府“节庆”传播为例
政 府传播 与政 府形象塑造
以 白 山 市 政 府 “ 庆 ” 播 为 例 节 传
吉林 大 学广 告 学 系 高尚 葛 宇 田 田苗 苗 刘 琦
【 要】 摘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 府形象塑造 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 塑造良好 的政府 形象. 政 要 政府传播
需要 承 担 起 更 加 重 要 的 责 任 。本 文 从 传 播 学 的 角度 , 立足 于“ 府 传 播 的 广 告 理 念 —— 以深 圳 、 州 、 政 郑 白山 、 水 四地 的政 府 标 沂 语 t 为例 ” 科研 项 目 , 白 山市 政 府 “ 庆 ” 播 为 研 究案 例 , 讨 立足 于 当地 实 际 , 有 地 域 特 色的 政 府 传播 在 政 府 形 象 2号 的 以 节 传 探 富
政治( 政府)—~ l 媒介 I — r — l
, , 厂]
公众 『
在 新 的 社 会 背 景 下 , 着 政 府 新 闻发 言 人 制 度 的 不 断 完 善 . 会 随 社
信 息 传 播 中介 的 日益 发 展 , 地 政 府 传 播 的 理 念 与 形 式 都 在 不 同程 度 各 上 发 生 着 改 变 。 而 , 地 政 府 传播 手 段 相 似 化 、 播 内 容 同 质化 的 问 然 各 传 题 也 逐 渐 凸显 出来 。在 对 深 圳 、 州 、 郑 白山 、 水 四地 开 展 的政 府 传 播 沂 调 研 中 , 们 发现 各 地 传 播 方 式 以标 语 口号 为 主 , 中 , 复 ( 括 含 我 其 重 包 义 重 复 或 语 言 重 复 ) 现 的 标 语 口号 占 半 数 以 上 , 出 富有 地 域 特 色 的 传 播 则 少 之 又少 : 公 众 心 日 中 . 政 府 传 播 效 果 联 想 度 词 频 较 高 的 形 在 与 容词为 : 漠 、 硬 、 板 、 调 、 冷 生 刻 单 高高 在 上 等 , 众 对 于 传 统 的 传 播 方 公 式 ( 出表 现 为 报 纸 、 视 薪 闻 ) 传 播 内 容 ( 要 体 现 在 语 言 模 式 上 ) 突 电 和 主 普 遍持 有 被 动 接 受 的 态 度 , 反 的 , 于 立 足 于 本 地 实 际 , 有 特 色 的 相 对 富 传 播方 式 和 内容 大 多 怀 着 较 高 的 兴趣 和肯 定 的态 度 。 如何 立 足 本 地 实 际 , 分 利 用 传 播 资 源 , 展 行 之 有 效 的 公 众 互 充 开
政府形象传播的舆情分析
政府形象传播的舆情分析曹劲松内容提要在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树立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良好认知,是各种政府传播活动的内在诉求。
引导舆论的前提是掌握舆情,建立科学的舆情分析机制,形成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的制度化安排。
因此,应在梳理政府形象舆情监测关键点的基础上,对涉及政府形象传播的舆情特征加以分析和归纳,并通过舆情机理的构建,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而提出对政府形象的舆情预警。
关键词政府传播形象认知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预警社会舆论包含了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与评价,政府形象在公众认知中的好与坏可以直接通过舆论呈现出来,因而,公众对政府舆论评价的集聚与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公众形象。
政府形象传播必须依靠正面的、积极的舆论支撑,或是在负面的舆论压力下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舆论被动为主动。
引导舆论的前提是掌握舆情,因而建立科学的舆情分析机制,形成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的制度化安排,能够为政府形象的管理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舆情实时监测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媒介所构建的传播环境中,政府形象的舆情监测应当是实时进行的。
因为从信息源头到达广大受众那里的传播时间与传统媒介环境下相比,已经大大缩短,并且传播路径也日趋复杂,很难通过传播路径干预的方法去控制舆情。
只有建立全媒体的舆情实时监测系统,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与政府形象有关的舆情信息,为及时分析和有效应对创造条件。
形象维护的舆情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民意沟通及舆论引导有着共通之处,就是积极主动地根据涉及政府主体的社会舆情态势,进行甄别、梳理和归类,特别是要重视与形象认知直接关联的舆情热点、舆论燃点、形象“坏点”和认知“死点”,做到及时发现、及早甄别、及速处置。
1.舆情热点舆情热点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症候的反映,表现为民众在某一阶段较为关注的舆论话题,既具有全局性、共同性的社会认知特点,也具有地域性、复杂性的社会心理特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社会焦虑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出现多元化、功利化、感性化的色彩,与政府主体相关的舆情热点频发。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宣传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政府形象的需求,政府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来进行形象塑造和传播。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性、挑战和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对于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至关重要。
新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快速的传播速度,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公众传递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解释政策等,从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帮助政府与公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强政府的亲民形象,提高政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二、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挑战然而,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政府需要及时回应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舆情,否则可能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其次,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强,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和评论,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否则可能会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抵制。
此外,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政府需要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避免虚假信息对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策略为了有效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政府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政府信息、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等,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政府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倾听公众的声音,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增强政府的亲民形象。
3.提高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政府应该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及时辟谣、澄清谣言,避免虚假信息对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
4.加强新媒体团队建设:政府应该加强新媒体团队的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确保政府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顺利进行。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无论是大型的传染病疫情,还是社会问题的突发事件,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都至关重要。
政府在危机中所展现的形象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安全感。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形象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形象传播,首先要关注的是政府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在危机处理中,政府需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包括疫情数据、政府应对措施、疫情防控措施等。
透明公开的信息能够增加政府的公信力,消除民众的恐慌,让民众更加理解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例如在疫情爆发时,政府需要及时公布疫情数据和防控情况,不断更新疫情信息,让民众了解到真实的疫情形势,增强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需要展现出冷静和果断的形象。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政府需要冷静应对,果断采取措施,展现出对危机的主动应对和控制能力。
政府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引导舆论,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
在疫情防控中,政府需要果断采取封城、隔离、大规模检测等措施,积极应对疫情,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让民众看到政府的决断和行动力,稳定社会秩序。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需要展现出同情和关怀的形象。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需要表达对受灾民众的同情和关怀,及时给予援助和支持。
政府需要积极开展救灾行动,保障受灾群众的安全和生活,让民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力量。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要组织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地区及时提供物资和资源支持,展现出对受灾群众的关怀和支持。
政府在危机公关中需要通过积极的形象传播,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
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及时发布自身在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和成果,展现政府的工作成效和对危机的有效应对。
政府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等社会公信力人士,集中展现在危机中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例如在疫情期间,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和应对措施,加强舆论引导,提升政府的形象。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现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社会中对国家形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一个国家的形象既是其国内发展和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首先,塑造国家形象要从内外两个层面综合考虑。
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外部的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竞争等都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因此,国家应积极改善国内的发展环境,提高国内的发展水平,以增强国家形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应关注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可。
其次,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国家应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不同国家存在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时,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传播渠道、内容和形式。
比如,对于西方国家,可以通过大型宣传活动、媒体报道等形式,展示国家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对于亚洲国家,可以重点强调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等。
在传播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开展有效的信息传播,以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
此外,国家形象的塑造应注重实现外部和内部塑造的一致性。
外部塑造主要是通过国际形象的传播来影响和塑造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识和评价。
而内部塑造则主要侧重于国内舆论的引导和公众认同感的提升。
在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国家应注重从内外两个层面的塑造切入,使得内外形象一致,既给国际社会留下积极的印象,也能在国内树立起良好的国家意识和认同。
此外,国家的形象建设和传播不能忽视纪律、诚信和透明度等方面。
这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条件,也是获得公众认同和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保障。
国家应加强内部治理,规范政府行为,确保政策的正确和公正执行。
政府形象传播中短视频的应用及效果探究
政府形象传播中短视频的应用及效果探究1.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政府工作成果政府工作常常有许多繁杂的内容和复杂的信息,而且很多工作成果并不容易直接展示给公众。
利用短视频平台,政府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成果,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2.展示政府形象和工作风采通过制作政府形象宣传片或者政务短视频,可以展示政府领导的形象和工作风采,让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政府领导的亲民形象和务实作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3.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政府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关于公民生活、社会热点等内容的短视频,引导公众关注政府的政策、规章制度,同时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回应公众关切,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4.宣传普法知识和传播正能量政府可以结合普法知识和正能量内容,利用短视频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1. 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短视频形式生动、直观,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
通过精心制作的政府形象短视频,政府能够展示出更具亲和力的一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 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感连结短视频可以充分利用画面、声音等手段,营造出更加真实、鲜活的情感体验,更容易触动公众的内心,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感连结,使政府形象更加亲近民心。
3. 提高政府政策和信息的传播效果短视频形式语言简洁、内容生动、互动性强,更容易吸引公众的关注和持续关注,对政府政策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更为立竿见影,使政府政策和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4. 增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力政府形象短视频如果结合社会正能量内容,如扶贫、帮扶、救助等,不仅可以引导公众正面思考,还可以传递出政府的良好形象和正能量,提升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政府形象传播中短视频的应用和效果不可忽视。
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这一新兴媒介,通过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展现政府形象、传达政策信息,并引导公众关注关心社会正能量,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加强政府宣传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品牌
加强政府宣传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品牌在当今社会中,政府的形象和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加强政府宣传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品牌成为当务之急。
一、深入了解目标受众,寻找突破口要加强政府宣传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品牌,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找到传达信息的突破口。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只有站在受众的角度,精准地传递信息,才能有效地塑造政府形象。
可以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以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调整宣传策略。
二、建立全方位的媒体传播渠道在传播信息时,政府应该建立全方位的媒体传播渠道。
除了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广播等,政府还应该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和短视频等。
这些新兴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与公众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树立政府的权威形象。
三、讲好真实动人的故事政府宣传不应仅限于提供冷冰冰的数据和政策,还应该讲好真实动人的故事。
政府可以积极挖掘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将他们的故事传递给公众。
这样做既可以具体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又可以引起民众的共鸣和认同,进而提升政府的形象。
此外,政府还可以邀请公众参与宣传活动,让他们成为故事的主角,增强宣传的互动和感染力。
四、建设政府形象示范区政府可以选择一些地区作为政府形象示范区,在这些地区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展示政府工作成果。
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向其他地区推广,帮助更多地方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品牌。
政府形象示范区不仅可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塑造政府形象的长期工程加强政府宣传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品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持之以恒地进行。
政府应该定期评估宣传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国家形象传播的四大原则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形象的树立,取决于其对外传播媒体的宣传活动是否富有成效。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对外传播媒体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主动性原则。只有这样,对外传播媒体才能形成自己的公信力,国家的良好形象才能借由对外传播媒体在对象国家的目标受众心目中树立起来。
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义之邦,也是国际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我们对外传播媒体的宣传应该是绝对真实的。或许在有些时候,某些事实真相的传播会暂时损及国家的形象,那只要适当控制事件发布的节奏就可以了,用不着凭空杜撰那种看起来有利于我们
的故事。真实、客观的对外传播是对于未来的投资,在目前一段时间内,可能只看到付出,但在不久的将来则会取得巨大的收获,那就是对象国家目标受众持久的信任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坚持孟子倡导的诚信原则: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诚信记录,对外传播媒体才能挥发出征服目标受众的公信力。
其次是一种声音与多种声音的平衡。对外传播媒体应该传播一种声音还是多种声音?以一种声音为主,还是多种声音并重?这是国家形象传播必须慎重解决的问题。所谓一种声音,在国内一般指官方声音,在国际意义上则是指本国的主导性意见;而多种声音,在国内指官方意见和民众的声音,在国际上则是指本国、中立国、盟国、敌对国家等相关国家的意见。从对外传播演进的历史过程来看,各国的对外传播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一种声音即本国的官方的意见影响对象国家的目标受众;另一类别是以多种声音(以一种为主)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理论上看,不管是宣传一种声音还是多种声音,理由都相当充分。通过宣传媒介对外传播本国的一种声音,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各国的对外传播机关,没有例外都是由政府出资开办,其运营开支亦由财政作为保证。既然对外传播机构由政府创办隶属于政府,自然应代表政府官方的意见,作为政府的喉舌;既然对外传播媒体的经费来自于政府的拨款,最终来源于国民的税金,它当然应该反映本国的声音,作为本国利益的代言人。如果叫直属政府的对外传播媒体传播民众的声音,或中立国家、敌对国家的声音,至少对于那些实行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的国家的领导人,是难以理解、无法接受的。 #p#分页标题#e#
国家形象传播的内涵、基本原理
第四,国家形象具有概括性
过滤和提炼、简化、浓缩。 以偏概全,刻板印象,以讹传讹
第五,国家形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效信息累积性、滞后性。 非一朝一夕之功
国家形象的立体分析
经济形象
经济形象首先表现为经济总量。(软实力?硬实力?) 国家‚品牌形象‛是国家经济形象的浓缩和代表。(指
狭义的国家形象仅指‚特定国家的外部国际公众通过复 杂的心理过滤机制,对该国的客观现实(政治、经济、文 化、地理以及所作所为)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
定性
的主观印象‛。
我们基于现实需要,主要着眼于狭义的,即基于国外
公众的国家形象的研究。 在某种意义上,这里的国家形象就是国际形象。
直接印象与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的内涵分析
第一,国家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主体
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是自发的、零碎的、不系统的; 国家战略层
第二,外部国际公众是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
认知心理、文化 、信息→思想观念结构
第三,国家形象的相对可塑造性
它是指作为国家形象塑造主体的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国家形 象定位以及国家形象战略,进行全面的国家形象塑造。(有 所作为、主动作为) 国家形象感受主体根据自己的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 有意或无意地美化或丑化、强化或弱化某国形象。 可塑性是有限的
普通人一举一动都在不经意之间传达或感受着一国 的信息,对国家形象建构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 时也在不经意之间,把地球真正变成了一个相互联 系的‚村落‛。
所以,每一个具体的人、行为、产品或服务,都 在不断地为各自的国家做着事实上的国家形象广 告,并使抽象化的、模糊化的国家形象具体而生 动起来。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并不等同于国家形象, 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却事关国家形象的建构、提 升、修补。强化国民的国家形象意识,对于维护、 建构一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
新闻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作为公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形象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效的政府形象建设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效果。
而在政府形象建设中,新闻传播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在政府形象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
一、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新闻传播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最直接的桥梁,起到了传递政府信息、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引导舆论等作用。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政府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达给公众,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举措和政策的实施情况。
同时,新闻传播还有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度。
二、新闻传播在政府形象建设中的作用1. 传递信息:新闻传播是政府与公众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提供政策解读、新闻发布等信息,使得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和决策过程。
2. 塑造形象:新闻传播可以帮助政府树立正面的形象。
通过及时向公众传递积极的信息、宣传政府的成就和突破,政府可以增强公众对自身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3. 引导舆论:新闻传播也具有引导舆论的作用。
政府通过掌握新闻舆论的导向,可以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和影响,塑造有利于政府的舆论氛围,进而提高政府形象的建设效果。
4. 互动交流:新闻传播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与公众进行对话,倾听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加强新闻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的建议1. 守正创新:政府在新闻传播中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
既要传统传播方式的延续,又要及时采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公众媒体消费的需求。
2. 透明公开:政府在新闻传播中应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在决策过程中,要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 主动互动:政府在新闻传播中要主动与公众互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如举办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主动了解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并根据公众的反馈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
播新技术还 为政府媒介形象的即时传播提供了媒介 注重形式的传播 内容 ,避免视像传播的不客观、虚 支撑 , 并能将 口碑传播和 自上而下的传播进行勾连 , 假性 ,也应基于视像符号构建社会 中公众对视像信 从而提升政府媒介形象传播 的辐 射力和扩散力 。受 息依 赖的事实 ,制定政府媒介形象视觉化传播的策 众又获得 了充分 的话语权 ,能够 自主地接收和传播 略。 信息 ,尤其是 网络 、手机等新媒体平 台便利了信息
共生活的见解 ,在相 当程度上拓宽 了公众在公共治 象宣传”的新型传播方式。与传统的影视剧植入相 理领域里 对事物进行 合法讨论 、参与维护 的范 围, 从其诞生起 就赋予普通 民众信息传播交流 的权利 , 受众的主体地位 ,给予其 自由参与的空间 。受众由
赋予每个 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且尊重每一个 的制作水准 引人人胜 ,往往易被大量分享、转载和
一
1 . 政府媒介形象视觉化传播的核心思想
的格局被弱化 ,“ 把关人”作用被淡化 ,
三是 传播效果得以 复合扩散 。视觉化传播强调
以数字视 像媒介为载体 ,以具象的 、直接 的、多维 信息来源更加丰富 。政府媒 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模 的 、动态的视觉影像为表现方式 ,构筑政府媒介形 型融合了多种传播 内容和形式 ,是一种集文字、声 象传播效果的时代特征 ,提高同步加工多媒体输入 音和 图像为一体的 多媒体互动交流平台 。传统媒介 的能力 ,将大众 传播 、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人 际 之外 ,门户网站、论坛、B B S 、博客、微博 、播 客、 传播糅合在一起 , 在短时间内形成放射状的影响流 , 网络相册 、手机视频等各类新媒介均可成为政府媒 无疑将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效果扩 大了 。视觉化传
政府形象管理中的形象传播
只 有拥 有 良好 的形 象 ,才 能 赢 得 公 众 的衷 各 种 先 进 的 理 论 和 技 术 手 段 来 达 到 目 的 . 众 确 立 了对 政 府 形 象 的 直 观 认 识 和 感 受 . 心 拥 戴 和 支持 。一 个 有 威 信 的政 府 能 使 社 增 强传 播 的有 效 性 。政 府 拥 有 相 当优 越 的 并且 在一 定 范 围 内传 播 。 因此 , 通公 务员 普
用 蕴 涵 着 政 治 理 念 的 国旗 、 徽 、 传 国 宣
帮 助 与保 护 ; 样 在 政 府 陷 入 困 境 时 , 会 图 片 、政 府 建 筑 艺 术 等 符 号 把 政 府 的整 体 同 也
个 拥 有 高 度凝 聚 力 的政 府 ,能 广 泛 获 得 的重 要 手 段 。 它 们 因 其 直 观 性 往 往 能 对 公
的 主观 认 识 , 对 政 府 各 方 面要 素 总 体 的 、 有 效 地 集 中 各 方 面 的 力 量 去 进 行 经 济 建 想 感 情 ,使 其 在 不 知 不 觉 中发 生 着 情 感 及 是 抽 象 的 、 括 的 印 象和 评 价 。 形象 管 理 则 设 , 实 现 既定 目标 , 且 凭 借 国 内各 方 面 价 值 上 的改 变 。而 动 态 的活 动 如 升 国旗 仪 概 而 去 并 最 政 式 、 国 庆典 礼 及 其 他 政 治 仪式 也 能 起 到情 是 指 当 一个 组 织 自觉 认 识 到 自身 形 象 资源 力 量 的 支持 获取 有 利 的 国际 地 位 。 后 ,
维普资讯
管理 论评
政府 形象管理 中的形象传播
张 勇
( 湖北 经济 学院 湖 北 武 汉
摘 要
40 0 ) 3 2 5
浅析政府形象的品牌传播策略之道
政 府 在 进 行 公 关 时 必 须 把 握 此 项 重 点 。对 于处 在 职 能 转 型
豳
口 陈 实 四 川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新 闻传 播 学 所
。营略 经谋 ・
浅析政 府形 象 的品牌传播策 略之道
摘
要: 市场 化 经 济 体 制 下 , 牌 形 象成 为 市 场 竞 争 中最 为 重 要 的 法 宝 。在 现 有 情 况 下 , 府 也应 把 品牌 传 播 策 略 当作 公 共 服 务 品 政
是 开 展 私 人 银 行 业 务 必 不 可 少 的元 素 , 私人 银行 业 务 开 展 的 重
“ 财 管 理 师 ”要 了解 客 户 的 方 方 面 面 需 求 爱 好 , 识 面 要 求 非 理 , 知 常 广 。 高 素 质 的专 业 人 才 缺 失 是 目前 我 国 私 人 银 行 领 域 面 临 的
先 进 理 念 和做 法 ,应 当 确 定 一 揽 子 金 融工 具 所 采 用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标 准 的会 计 准 则 ,尤 其 是 对 个 人 资 产 经 营 运作 过 程 中 的 会 计 处 理 方 法 和 相 关 的税 收 标 准 。
( ) 全 个 人 信 用 制 度 , 善 个 人 证 信 系统 : 人 信 用 基 础 五 健 完 个
行政能力 。 3品 牌 的产 生 来 自于公 众 的 认 识 .
( ) 一 品牌 内涵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品牌 研 究 所 所 长余 明 阳教 授 对 品牌 概 念 的 表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形象与公共传播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形象与公共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政府形象和公共传播则是构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形象与公共传播不仅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还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形象与公共传播的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政府形象在公共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认知。
政府形象的建设是政府深入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形象良好,可以树立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增强政府的公共支持度。
一个具有强大的政府形象的政府,开展各项政策和措施时将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接受。
另一方面,政府形象良好也有助于吸引人才和资源,提升政府的效能和治理水平。
其次,公共传播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传播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公共传播的目的是将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传达给公众,同时也收集公众意见和反馈。
公共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通过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
公共传播的有效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只有进行良好的公共传播,才能与公众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然而,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形象和公共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对等。
政府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公众往往处在信息不对等的劣势地位,难以获取到真实准确的信息。
政府需要通过公共传播渠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等所带来的不信任和怀疑。
其次是传统与新兴媒体的并存。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政府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进行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公共传播,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最后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面对虚假信息的泛滥和网络舆情的影响,政府需要加强对信息的验证和监测,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给公众,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以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公共管理的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
公共管理的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通过组织资源和行动来推动公共利益的领域。
而政府的形象塑造与传播在公共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政府的形象塑造与传播关乎政府的信誉度、民众的信任度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能够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政府的形象越正面、亲民和高效,就越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塑造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能够建立起与民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决定了他们对政府相关政策的接受程度,也决定着政府在推动热点议题上的成功与否。
因此,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是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其次,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进政府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的形象塑造应该与政府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便更好地传达政策的目标和意义。
当政府形象塑造与政策目标一致时,民众更容易理解政策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支持政府的决策和行动。
同时,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一个被视为高效、亲民的政府形象有助于增加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应变能力,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
要塑造和传播合理的政府形象,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个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系统能够为民众提供便利,并在民众中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对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透明的运行机制展示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
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运用新闻媒体来传播政府政策,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政府的决策,增加政策的可信度和公众参与度。
另外,政府在形象塑造与传播中也应该注意与民众进行多元化的沟通。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民众进行互动,例如举办公民论坛、开设在线问答平台等。
这样能够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关切,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解决社会问题。
浅谈政府形象传播——政府对危机事件处理角度分析
、
引言
在现 代社会 ,基 层政府越 来越扮演着 比 较 重要的角色 ,迎接着十八 大换届 ,社会 主 义 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政 治民主化的需要 ,而 且 公众也对政府 的要求越来 越高 ,特别 是处 理 危 机 事 件 , 政 府 形 象 在 这 时 就 显 的尤 为 重 要 ,得到 了大 家的关注 。政 府形象现在 成为 了衡 量政府 绩效和 能力 的一项重要指标 。
传 播 不 力 , 公 众 就 不 能 获 得 正 确 的 认 知 ,就 可能得 出错误的评价,从而影响政府 的形象 。 可 见 ,光 “ 做”不 “ 说 ”也 不 行 。所 以这 就 要求政府 的 “ 说 ”和 “ 做”的一致性。 政府 是政府形象 传播的主体 ,所 以政府 形象 的传 播既依赖于政府的传播, 又依赖 于政 府 的职 能发挥 ,最终实现政府 的实际行 为与
公众 的主观评价 的统一 。政府行 为是政府 运 用 公共权 力实现政府理念 的具体表现, 同时也 是 社会 公众认 知政府形象 的主要依据 。作 为 权 威性的政府 ,政府行为在 现实社会 中具有 多种表 现形式 , 而 在众 多的政府 行为 之中, 政 府 的政策制定 对于政府形 象的传播具有 重大 的影响 。政府 通过 民主决 策和科学决策 制定 了正确的政策 、法规, 再通过传播 ,确保政策 的实施 。但 是有时执行 时却背离 了社会 公众 认可的行为规范, 那么 政府 仍然无法传播 良好
的 形 象 。 只 有 制 定 的科 学 、 合 理 、合 法 的 政
策得到 了严格地执行, 才能保证政府形象得到
公 众 的认 同 。 发 挥 了政 府 的 基 本 职 能 , 显 出 原
因
现在各 级政府都面 临着公信 力下降 ,政 府和人 民关系紧张 ,网络舆论 导向,政府 的 职 能不 能很好 的发挥 等 问题 。特 别是应对危 机事件 ,如 2 0 1 1年 6月 2 O 日的郭美美事 件 ,她 在微博上 公然炫耀其 奢华生活 ,并称 自己是中 国红 十字会商业 总经理 ,在 网络 上 引起 轩然大波 。事件涉及 中国红十字会 、商 业 红会 、中红博爱公 司及 相关负责人 。但是 在事件发生后 , 由于这些 单位、公司 闪烁其 词、回避责任 ,加上之后中华慈善总会 的 “尚 德诈捐门” 、中国青少年 发展基金会 的 “ 中非 希望工程” ,引发全社会 对中国红十字会 的质 疑狂潮 ,社会捐款 数以及慈善组 织捐赠数额 均 出现锐减 。 再如 2 0 1 2年发生的反 日货暴 乱。 政府 只是在不 同的场合表 明对 日本侵 占钓 鱼 岛不 满的立场 ,没有及 时地采 取一些措 施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府形象传播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与媒体,媒体与政府,政府与人民,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媒体作为这两者之间的纽带,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达到作为人民政府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政府;政府形象;媒体;危机事件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基层政府越来越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迎接着十八大换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需要,而且公众也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处理危机事件,政府形象在这时就显的尤为重要,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政府形象现在成为了衡量政府绩效和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政府形象传播的相关概念
政府形象就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
政府形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政府的客观实在即政府本身,因此政府应从自身做起,提高政府的整体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创造良好业绩。
政府形象首先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二是公众的认知和评价,公众的认知和评价与政府对公众的传播和沟通有关,如果政府与公众缺乏沟通、传播不力,公众就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就可能得出错误的评价,从而影响政府的形象。
可见,光“做”不“说”也不
行。
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的“说”和“做”的一致性。
政府是政府形象传播的主体,所以政府形象的传播既依赖于政府的传播,又依赖于政府的职能发挥,最终实现政府的实际行为与公众的主观评价的统一。
政府行为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实现政府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公众认知政府形象的主要依据。
作为权威性的政府,政府行为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在众多的政府行为之中,政府的政策制定对于政府形象的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
政府通过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法规,再通过传播,确保政策的实施。
但是有时执行时却背离了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为规范,那么政府仍然无法传播良好的形象。
只有制定的科学、合理、合法的政策得到了严格地执行,才能保证政府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同。
发挥了政府的基本职能,显出了政府的本质。
三、政府形象传播遇到的困境及原因
现在各级政府都面临着公信力下降,政府和人民关系紧张,网络舆论导向,政府的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等问题。
政府形象如此不断下降,原因可以归结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政府所要传播的形象不是人为“塑造”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形象传播的期待与公众的现实价值认同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反差,造成公众的认知前提缺失。
一方面,在形象传播中,政府希望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发挥好政府的职能;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中,因为各种原因和困境,政府却无法解决自身问题,服务公众需求。
短时期内公众可能会接受政府人为塑造和
传播的形象,一旦发现政府传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背离,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会出现负面反弹,甚至很严重。
政府的问责制和政府官员的担当也是一部分因素,政府和官员越是怕出现危机、承担责任,越是会引发危机。
对于政府机构存在着这样一种弊病,有利益的时候,官员们争相去取。
如收受贿赂、暗箱操作、滥用公共权力。
出现了危机事件,官员就互相推诿。
并且有些地方出现了事故隐瞒不报,上访人民不断增加,人民唉声载道。
政府缺乏一套完整的问责机制,没有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好工作分工,责任规划。
官员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政府没有相应的措施提升官员的素质。
政府层级间的互动或者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的缺失也是一部分
因素。
有时候政府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出现问题,可能并非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不足,而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缺乏沟通机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危机信息传播应急预案。
遇到突发事件时,基层政府如果把突发事件报道简单地等同于负面新闻而不公开,而且不及时与上级报告,导致新闻的时效性丧失。
特别重要的是,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有可能会带给公众猜忌,产生谣言,而事件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四、提升政府形象的策略
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的本质要先认清楚政府形象的本质,政府形象传播的是什么,不应该传播什么,怎样传播,同时也要认清不良
的形象表现在哪。
确定政府的权限,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失败的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
特别是发生各种不同的危机事件时的处理态度、处理方法。
政府的公众形象是由本位理念、行为传播和认知评价构成的体系,可以通过符合实际的形象管理、公共传播的整体构建、公民理性的积极引导和公共权力的有序回归来塑造和传播。
困境之破解,关键在于政府形象传播中立功立言立德立行。
所谓立功,是指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所谓立言,是指与民交流,倾听民意;所谓立德,是指彰显形象,树立口碑;所谓立行,是指实事求是,接受监督。
始终记住政府是人们的政府,以民为本,为民服务。
宪法首则就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执政为民,在应对危机事件时,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路线不动摇、群众工作制度化,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立言就是要与民交流,倾听民意。
“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
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顺民意、合民心,善于驾驳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政府要放下官腔、官架子,展现出亲民形象,政府
形象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公众的大力支持。
公众的大力支持代表着民意,顺应民意是政府最基本的任务,及时地了解民意,利用舆论导向,更改政策方针,这是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传播成功的重要因素。
立德就是要彰显形象,树立口碑。
政府要不定时的宣传,要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好关系,强化政府运用媒体的公关意识,塑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政府形象。
制定一定的法律,确保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走进法制轨道,最终实现目的。
就小的方面讲,提升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形象,提升官员适应媒体多变的环境的能力,增强与媒体的合作,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勤于政事、廉洁奉公、诚以待人。
立行就是要实事求是,接受监督。
推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接受公众的监督,把监督作为动力,实事求是的做事,不弄虚作假,与公众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地反馈公众的舆论导向,使之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政府做的不合理之处,指出后要及时调整决策,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向民众传播一个负责、务实、透明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第28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2]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3]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4]刘小燕:《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