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2.7《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word教案 (14)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北师大版一、设计意图本课完成三大目标:一是学法目标:包括历史要素的提炼、记忆方法的展示、系统知识的整理与记忆、史料解析关键词的把握;这对培养学生个体自学能力很有好处;二是知识目标,主要是课标规定内容;三是学生史料阅读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说出或概括与维新变法相关的史实;学生从视频或文字、图片等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演示,学生感受改革派和守旧派主张的不同以及力量对比的强弱,为分析变法失败原因埋下伏笔通过史料解读,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目的、内容、影响。
通过课本图片,再现历史人物,加深学生对史实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变法维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树立拥护改革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革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并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了解维新人士四处奔走,为救亡图强而进行的活动,从小树立爱国、强国思想。
通过视频,学生感受改革派和守旧派主张的不同以及力量对比的强弱,认识到资产阶级改革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戊戌政变》视频,提问:视频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视频中人物分为几个派别?各自观点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哪个政治派别力量强大?由设问:“斗争的结果如何呢”导入新课。
2.目标导航学生根据不同颜色字体知道所需掌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内容、影响3.预习测试学生完成知识填空,教师引导学生就文字内容分析所包含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要素,并就目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阐述讲解,在讲解中强化史实的记忆方法4.记忆目录这一张幻灯片主要是根据课标带领学生解读史实,建立知识结构,让学生有重点的系统的记忆史实,防止知识的混淆以及知识的遗缺。
5.史料研读学生分组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教师授课中强化史料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材料的关键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以及史料与史实相联系的能力。
北师大课标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共21张PPT)
主张: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结果: 没有达到目的
公车上书图
影响: 揭开了维新 变法的序幕
拒 和
变 法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2:23:44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梁有何 反应?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2.“公车上书”失败后,以康、梁等 进行了哪些活动?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作 品是?主要观点是?进步意义?顽固派如 何看待风起云涌的维新变法思潮?他们的 论战有何影响?
康有为
康有为
梁启超
一、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为民族大业不惜牺 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 神。
拓展: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除料慈一禧:控变制慈法的禧遭朝太到廷后守外为旧,首势各的力省顽的督固强抚派烈大势抵多力制持强和观大望反对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 好把希望寄托袁在世袁凯的世出凯卖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 卖。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北师大历史八年级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模块二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变法的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变法的标志: 3.变法主要内容: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4.变法的结局:
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 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作用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到当地官
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
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 D.雍正帝 )。
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
7.维新变法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 和得失,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的有效信息, 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提高军队作战力。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
人才;科举考试废除 八股文;创办报刊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 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为变法而牺牲 的第一人—— 谭嗣同
课前预习: 本课主要内容有什么?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梁启超的话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2)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与设计。
首先是教材分析:1985-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是康有为等人在民族危机加深情况下掀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虽然失败却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它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但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到了良好的启蒙作用。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和本册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严复思想和维新变法运动,掌握戊戌变法影响和失败原因。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习康有为等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的重点是: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维新变法内容难点是:戊戌变法影响和失败原因。
二,教法学法教法是: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特点,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采用自主探究法,史料教学法,实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成果留给学生,把情感传播给学生的教学任务。
学法是: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不仅让学生学会历史,而且达到会学历史的目的。
三,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大屏幕展示康有为梁启超图片,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跟他们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进入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学习。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个标题: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2 警世洪钟天演论3短暂的百日维新我们首先学习第一个问题: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大屏幕显示阅读提纲,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提纲中的空白,再配合教师的讲解。
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又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通过探究我们得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等人为反对议和,发起了“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拉开帷幕。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上册《维新变法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搜集与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Fra bibliotek分体现了以下五个突出亮点: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再现、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激发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包括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方面。
2.详细讲解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阐述双方的主张和立场。
3.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举措,如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政策调整、文化教育改革等。
4.讲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以及这场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维新变法运动,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再现等方式,将学生带入19世纪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例如,在课堂上,我可能会播放与维新变法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国家民族的危亡和社会各阶层的焦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站在维新派或守旧派的立场上,体验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兴趣。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导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主要内容的异同,发现维新变法的进步之处。
2.能说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近代社会的影响。
4.能说出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它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一、预习方法指导1、查看第3课导学案,温习阅读六字诀,并应用这种方法阅读教材。
3、实验班在“微课/测试”中写下你的疑问;非实验班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写下你预习后存在的疑问、希望了解的内容.二、自主学习1-13班:请登陆网班个人账号,完成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在线微课。
14-16班:完成本纸质导学案。
2、阅读教材P38“每课一得”,思考:(二)维新变法的发展与高潮(重点)1、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宣传活动:严复: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C.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6.“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从除旧的政治角度看,戊戌变法的哪项措施具有革命性( D )A .发展农工商业 B.创办新式陆海军C. 废除科举考试D.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7.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虎门销烟D .义和团运动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B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word教案 (15)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
因此,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机地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感性认识,以免使教学变得枯燥。
1.导入请学生阅读导言部分,知道“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的。
提问“‘维新变法’,要变的是什么,要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后,指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思考回答问题,以对变法运动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加深对其“救国”目的的理解。
然后以“这场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学生看书,了解“公车”的含义。
背景。
回忆<马关条约》的影响,认识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简单经过。
关于时间、地点、发起人,让学生了解即可。
对于上书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答出后,进一步提问“拒和”“变法”的含义(“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抵御外悔、救亡图强的心声,加强思想教育。
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5.作用: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6.性质: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7、作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四.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慈 禧 太 后
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帝的 中南海瀛台涵远楼
戊戌六君子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历史证明: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贼”是指什么人?他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谭嗣同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 民族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是值得 的。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正反映了其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感。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 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 而空洞 政治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无用的官职.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养人才,科举考试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废除八股文
◆主张: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 械,更在___,中国只有实行_ __,才能“自强保种” ◆作用:震动了 ,推动了_________运动的发展。
◆地位:他是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___.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的话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光 绪 帝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2.7《维新变法运动》教案(4)
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
讲授,启发,引导 分析,讨论,识记等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1.洋务派代表人?创办的工业有哪些?
2.京X铁路的设计者?(提问)
导言:(略)
提问:何谓“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地点?
发起人是谁?
四、
课堂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布置作业一 填空题 ﹝﹞年的﹝﹞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二选择题 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
学生课后完成
板
书
设
计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运动
一 公车上书 三 短暂的百日维新
1背景
1 背景 2经过 2时间
二 《天演论》
严复《天演论》 3内容 影响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3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体思想及变法影响
教
学
反
思
回答:
了解要学习的基础知识
回忆《马约》的影响
“拒和”“变法”的含义
阅读比较“洋”与“新”区别
二、
尝试
探究
解决
问题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1.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梁启超文章《少年中国说》,只是一篇耳熟能详的爱国文章,读后,有何感想?反映作者什么心声?你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政治局、教育家,清光绪举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就是梁启超先生政治生涯中很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维新变法运动》(课本第102页)二、教与学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说“中国老朽之冤业”,理解为“中国衰老腐朽的罪孽”,而梁启超先生就经历了那么几次。
“中国老朽之冤业一”在梁启超23岁时,1895年,泱泱大国就历经这一屈辱事件,出示“漫画”。
反映什么事件?(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马关条约》)补充文字材料。
如果你生活在这一时期,对于这一事件有何感想?(生回答)而血气方刚的梁启超就此作词抒情《水调歌头—甲午》。
(展示)(你们的情感如出一辙,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梁启超在感慨之余,有无行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上书。
“中国少年之责任一”1、公车上书看书,完成填空。
(阅读卡)影响?(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但由于清朝廷中顽固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
以“国强为己任”的梁启超有没有灰心?“中国少年之责任二”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全国各地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设学堂,大力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结合书本103页,梁启超在《时务报》中的言论,严复在《国闻报》中的观点)谈谈立学会、办报纸的影响?(启发民智、制造舆论,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但在梁启超25岁时,再一事件让梁启超康有为他们认为不变法不行。
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2.7《维新变法运动》教案(3)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二、知识构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的主要知识机构(5分钟)背景时间公车上书地点发起人主要内容影响背景严复与《天演论》主要思想影响起因短暂的“百日维新”开始标志主要内容影响结局评价三、问题探讨1、简单的比较“维新派”和“洋务派”,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你认为“维新派”和“洋务派”哪个更进步?2、公车上书”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但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维新派都有哪些活动?4、《天演论》是一部什么方面的书?它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严复思想的先进之处在哪里?为什么?”5、为什么光绪皇帝下决心变法?6、将“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洋务派的措施加以简单的比较。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严复与《天演论》,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那些代表人物的所作所为,从中感受改革的艰难与改革者的勇气,学习这些代表人物的伟大精神,理解近代中国进步的艰难步伐与革新气象。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对于中国进步的作用与意义。
教与学双边流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新课的方法导入新课内容。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起立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最后依然以失败而告终,在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人又进行怎样的探索呢?讲授新课: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正文部分内容,了解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代表人物及结果,大体了解这场运动的概要内容。
(1)背景: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举国震惊和强烈抗议,一些在北京参加科考的举子联合向清政府上书,表达改革的意愿。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简要过程与结果:此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主阅读掌握。
(4)影响:维新变法运用由此拉开序幕。
二:严复与《天演论》(1)维新思想的传播与宣传: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班学堂,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
(2)代表人物:严复。
(3)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宣传载体:《天演论》。
在这部分内容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他的主要主张及地位和影响。
三:戊戌变法运动:(1)背景:1895年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到了极度危险的边缘,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清政府改革图强;光绪帝的积极推动。
(2)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
(2)主要内容:本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的掌握:经济措施;军事措施;教育与文化措施;政治措施。
(3)变法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阅读教材33页第一段大字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
教师: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永远的谭嗣同:出示幻灯片──谭嗣同和他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互动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教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师生分析总结论战的是议题:要不要变法(还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
教师: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
学生补充:还创办了《时务报》,各地组织了学会、学堂等等。
教师总结: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师: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学生:阅读教材33页中间部分小字。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出示幻灯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学生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学生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学生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教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变法的具体措施: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教师:变法的结果如何呢?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出示幻灯片──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教师出示:第7课 戊戌变法
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
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教师出示幻灯片──公车上书记(书影和第一页)
- 1 -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根据变法的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
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教师: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生分析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学生观察、思索。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梁启超。(了解: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