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如东县马塘中学徐文彬一、课标要求: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了解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理学观点。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认识理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识理学对人生修养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找中心句、缩句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明理学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

导入新课一、“理”由,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二、“理”解,理学的含义及主要思想1.程朱理学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汉代儒学在内容和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教材回答“魏晋至隋唐我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1).阅读教材,回答宋代儒学有何新发展,代表人物有哪些?“理学”的含义是什么?(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追问:汉以后儒学地位和内容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学习“宋明理学”。

总结: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为了复兴儒学。

(2).结合四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快速推进,非重难点。

(2).与学生共同研读史料,教教材,并结合史料,找一找,归归类,看看程颢、程颐、朱熹提出了哪些主张?(列表)(史料见课件)代表二程朱熹主张(3).阅读学思之窗思考:“格物致知”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4).思考程二程和朱熹的基本主张,对史料阅读的基本方法进行指导。

(4).教师总结提升:从本原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角度归纳程朱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继承师作适当解释,注意与表中观点联系,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与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遗址,加深他们对理学的理解;
(2)开展课堂外的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及影响。
2.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3.强调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宋明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理解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难点:宋明理学的抽象概念,如“天理”、“人性”等;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政治、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等领域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的简短论文,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宋明理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600字左右。
3.制作一份关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手抄报,要求包括人物简介、主要思想、影响等内容,图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课件(共21张PPT)

C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
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C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更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核心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2、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
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2017届第一轮历史复习
(必修3·1)
第3讲 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宋明理学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知识结构 重点探究
巩固练习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学的发展。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知识结构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
背景: 三教
合一
神有了新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程朱理学的影响(1)适应统治需要,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集注》成为后世教科书。

(3)朱熹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朱子学”派。

学会了吗?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二、陆王心学学什么?王阳明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

怎么学?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联系和区别,程朱理学属哲学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演变,说明理学走向极端。

学会了吗?结合以上所学,请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1)提出对的看法和多种,儒学进一步化(2)更加突出(3)儒学更多的吸收、因素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①理学主张家庭社会和谐稳定、重视道德操守、崇尚知行合一,对培养现代社会的诚信观念、进取精神、务实作风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②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博学慎思、明辨善问的学习方法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消极:①用三纲五常来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②理学宣传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重礼轻法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合作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当堂检测】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检测)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检测)课件(共34张PPT)

1.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 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 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 、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C )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南宋
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 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 出发点是( C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走近王阳明
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谁
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 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陆王心学内容
地位
陆九 心学的 开创者 渊 心 心学的集 王阳 学 大成者 明
世界本原
“心”即理
“心”即理
方法论
反省内心 “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 ──鲁迅
“一种奴隶精神统治着亚洲, 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在那 个大陆的全部历史中,不可 能找到任何一点自由精神的 痕迹,只能看到奴隶制的耀 武扬威”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 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
1.消极影响: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 然欲求。 2.积极影响: ①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 宋 明 理 学
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朱理学及陆王心学的主张。 2.理解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变化的 原因和影响。 3.认识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 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无答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无答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2)理解: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②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③儒学到明朝中期,以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3)运用: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主要思想的内涵,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查阅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探究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如何评价程朱理学。

(3)展示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4)搜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及儒学在国外影响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理念对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内涵采用展示相关材料和名言名句,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课中围绕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银川九中朱维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3课,课题为宋明理学。

教材原来分为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笔者从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出发,将教学立意定位为“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场自救运动”。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秦朝初建,始皇帝重用法家,为加强思想统治,焚书坑儒,直到西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重现大放异彩,甚至一跃成为官方倡导的正统的思想,可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家的第一次自救运动。

儒学的第二次危机,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和道教思想盛行,这给儒家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儒家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自唐初韩愈提出“三教合归儒”,到北宋五子、二程兄弟、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同时心学经由陆九渊提出到王阳明总结和“世俗化”,终于使得儒学重新回归官方和民间的主流地位。

纵观历史,宋明理学可谓儒家思想的第二次自我救赎运动,而这次救赎,可谓承前启后,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可谓“成也理学、败也理学”。

本课围绕“儒学自救”的主题,引导学生梳理宋明理学的产生的背景、救赎历程、内容、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宋明理学的概念和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三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能力。

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难于理解,一则涉及内容比较低多,二则有诸多哲学知识,所以通过“儒学的自救运动”的这一教学立意,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儒学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存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遭遇的危机,和儒学家面对危机时的自救运动,感受中国儒家思想蕴含的积极入世、不断进取的精神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3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18张)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3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18张)

A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 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 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8年广东卷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 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 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陆九渊: 心即理也:本心就是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 “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 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传习录》上
“理”不仅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主宰, 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源泉,一切封建道德 的原则。
什么是理学?
理学的基本内涵: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 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那么怎样获得“理”呢?
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1175年)
中华民族向钱看,到了最缺德时候 ?
超市染色馒头销售多年 上海超市染色馒头含防腐剂色素 [图片] 回收馒头+着色剂=“玉米馒头” 每天三万问题馒头进超市
“毒豆芽”非法使用添加剂。
双汇卷入瘦肉精事件
对于当前重塑道德信仰,你有什么建议?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为 万 世 开 宋 太 平 张 。 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影响 明朝中 期后, 陆王心 学得到 广泛传 播
阅读教材第 14 页【历史纵横】 :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表明 了他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观 点? 【提示】
王阳明在这里是强调树立思想道德标准、强
化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的重要性。在今天,这句话对于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书章句集注
》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
3.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 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 统治。 (2)
纲常名教
把人束缚得更紧了。 ;在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 欧洲 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阅读教材第 13 页【学思之窗】 :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 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提示】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
3. 唐朝 (1)统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 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2)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 大师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启发:首先要脚踏实地 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 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陆王心学
人物 时代
思想主张和成就 ①“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陆九 “心”即“理” 南宋 渊 ②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只需 反省内心 就可得到天理 ①宣扬“心外物”“心外无理” 王阳 的命题 明朝 明 ②提出“ 致良知 ”“知行合 一”的学说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2.隋唐时期儒学的辉煌发展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二程”及其理学思想2.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三、王阳明的心学重点:程朱理学难点:如何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主张及历史地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问题分析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结合本节课人物图片较多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来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本图片描述的是哪里?这是一幅庐山白鹿洞书院的照片。

书院。

原指中国古代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全院占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现存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到建筑群落组成。

建筑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800多年前南宋时的大儒朱熹曾与其主要论敌陆九渊在此的进行过一场争论,这场中国儒学史上的盛会,由此引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学的新发展──“理学”新体系的出现和形成。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着重的挑战。

面临严重挑战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概括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从而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教义有益的内容,形成理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作用。

(3)儒学到明朝中期最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变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为主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1、过程:把探究学习引入课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发现问题→探究式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2、方法:①布置学生分组探究,通过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在课下完成课本背景知识的认知,内容包括:佛、道教的兴起、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生平及主张。

②课堂设置启发性思考题,鼓励学生讨论、争鸣,在探究中加深认识与感悟。

③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诗词、名言,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思想发展的规律。

④教师驾驭课堂,积极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介绍,名词解释等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儒学发展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意识,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2)三教合一的局面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也说明不管外来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宋明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扼杀知识分子的自然欲求,但它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的形成也有积极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2、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两张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明治天皇、王阳明,及梁启超的一句话:“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3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主要线索
春秋 兴起
战国 形成
秦朝 西汉汉武帝 遭到打击 正统
魏晋南北
宋明
危机 高潮----理学
明清 批判
新的儒学体系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目录
一 宋中明央理集学权之的历发史展背景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三三 宋明理学之历史影响
张载 (1020—1077)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 太平。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4)二程理学(北宋)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 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 理。” ——《二程遗书》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 宋明理学之历史影响
(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邵雍是“北宋五子”中最喜欢写诗 而且流传作品最多的理学家,也是对后 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学诗人。
邵雍 (1011-1077)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3)张载
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 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 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 成为无形的“太虚”。开创理学中的“气学” 一派,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以及影响都很重要,而宋明理学又是儒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将儒家思想推进到了哲学的高度,同时又成为了第五课明清思想家批判的对象,本课承上启下,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列举程朱、陆王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领悟理学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问题引领、情景再现、,材料拓展、联系实际等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体现理学对儒学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设问、引领、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种挑战。

另外,宋明理学带有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所以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讲授,利用情景再现,师生互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的能力,我还在授课过程中配合以比较发现式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 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 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 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 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 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 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 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儒家强调入世,根 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 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 格物 —— 致知 —— 修 身——齐家——平天下。
留人 ——取 生
宋丹自
文· 天 祥
心 照 汗 青
古 谁 无 死
??
“积先极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重视主观—意—志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清注白重在气人节间品。德, “讲天求下自兴我亡—节,—制匹明夫,·有于谦 责强”调。责任使命,
——顾炎武
凸显人性庄严。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 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 “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理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二: 天理即“三纲五常” 其实质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
—唐 杜牧
二问:当时儒学理论体系有何缺陷?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 未能 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问:面对危机,儒家学者如何应对?
张融《遗令》:“……左手执《孝经》(儒)、《老子》(道),右手执小 品《法华经》(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2.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4.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提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分享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魏晋玄学等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朱熹、王阳明等代表人物为例,具体剖析他们的理学思想。
4.运用历史背景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加深对其理解。
5.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2.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宋明时期的书院、考场等图片,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3.播放音乐:播放宋明时期的古琴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4.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4.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材整理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1)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误区警示]对“三教合一”的认识“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教材整理2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张(1)“二程”①哲学观(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2)朱熹①道德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地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4.影响(1)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提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深入细致地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启发: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教材整理3陆王心学1.内容(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格物致知。

2.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3.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点一程朱理学史料解读史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注意“天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史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由史料中关键语句“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来总结朱熹的主张,进而分析其目的【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二程”的主要观点。

【提示】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根据史料二,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的主张。

目的何在?【提示】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

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史论拓展】程朱理学的三大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

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化、道化的特点。

程朱理学把佛化、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探究点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1)根据史料一,分析“二程”和朱熹在认识论上提出的主张。

有何进步作用?【提示】主张:“格物致知”。

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2)根据史料二回答,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在哪一方面产生了矛盾,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提示】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史论拓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理”的具体认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心”即“理”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导学号:71640004】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解题模板】抓关键题干中“不用求人更问人”“致良知”“漫从故纸费精神”是解题的关键语句,然后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排易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反省内心而不是向外部世界探求,故B项错误;“漫从故纸费精神”说明王阳明不主张从书籍中增长知识,故C项错误;“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说明王阳明不主张向人求问,故D项错误验结论由题干中“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体现了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故A项正确1.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A.致力于复兴儒学B.主张儒、佛、道并重C.创立了理学体系D.提出“致良知”学说【解析】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开启了宋代学者复兴儒学的新局面,为理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B项与韩愈主张不符;C 项发生于宋代;D项是心学家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答案】 A2.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A项是隋唐时期的社会风气,排除;B项在明朝时期较为流行,排除;D项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的,排除。

C项符合两宋时期思想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答案】 C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答案】 C4.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解析】A、C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内容,故排除;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排除B项;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所以要遏制人的私欲,以做到“存理去欲”,故D项正确。

【答案】 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材料三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概括为“三教合一”。

第(2)问应紧扣朱熹“格物致知”作答。

第(3)问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王阳明“致良知”的观点。

【答案】(1)三教合一。

(2)观点:格物致知。

最终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很重要怎么学好高中历史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

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