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上学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开篇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一年级新生开启学习之旅,包括认识学校、了解学习常规及初步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和意识,通过丰富图片、有趣活动和亲切语言,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数学抽象(1)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场景和学习用品,抽象出数学中的数量、形状等概念。

(2)通过对校园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逻辑推理(1)在认识数字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推理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2)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简单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三)数学建模(1)帮助学生建立简单数学模型,如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用图形表示物体形状等。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数一数教室桌椅数量等。

(四)直观想象借助教材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直观感知能力,使其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取信息。

鼓励学生在脑海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想象和构建,如想象数字形状、物体排列方式等。

(五)数学运算通过数数、认数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1 -10 这些数字的运算基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组织简单数学游戏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六)数据分析观念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如统计班级男女生人数。

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数据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引导学生认识1 - 10 各数,理解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理解数的抽象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但也可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生动、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

小学我上学啦教案设计及反思

小学我上学啦教案设计及反思

小学我上学啦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小学我上学啦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2. 提供学习内容和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成长。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

2. 学习认识和书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

4. 学习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学校生活介绍: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室和教学设施、课间活动等。

2. 个人信息认识与书写: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

3. 学习习惯的培养: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保持教室整洁等。

4. 自我介绍和交流:学习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与同学交流。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学校的组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2. 学校生活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室和教学设施、课间活动等,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3. 个人信息认识与书写: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和书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通过练习巩固记忆。

4. 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习惯的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保持教室整洁等,并进行实践演练。

5. 自我介绍和交流:教师示范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进行自我介绍和交流,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学校环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生活。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两两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教学法:结合游戏和竞赛元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通过学生的书写作业和口头表达来评估他们对个人信息和学习习惯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自我介绍和交流进行评估,包括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和内容的准确性。

部编人教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001]

部编人教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001]

部编人教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1. 引言《我上学了》是教育部推出的素质教育教材,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本文是针对此教材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2. 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1.了解“上学”的意义与重要性;2.学习“上学”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3.提高学生对健康、安全、文明等方面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理解与分析;2.上学的注意事项、正确方法及相关知识;3.绘画活动。

2.3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上学是为了学习,健康及安全;2.强调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2.4 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2.让学生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意识。

2.5 教具准备1.教材《我上学了》;2.大屏幕及投影仪;3.电脑、音响;4.绘画纸及颜料。

2.6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听写、口头答问;3.组织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互相交流;4.绘画活动。

3.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教材《我上学了》作为素质教育教材,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更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希望让学生懂得在上学途中保护好自己,增强安全意识。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维持的情况,本人更多地采用了“提问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上学的重视程度。

同时,在感性和认知方面进行了统一协调,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

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本人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综上所述,在《我上学了》的教学中,本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实际学习体验,领悟了上学的意义及重要性,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3.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学习”和“例题讲解”环节。
4.作业设计中的“学唱歌曲《我上学了》,并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一、教学目标解析
1.学会演唱歌曲《我上学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达到独立演唱的水平。
2.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并表达出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我上学了》,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合唱部分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等。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在评价学生视频时,应注重鼓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速要适中,吐字清晰,确保学生能听懂。
2.语调要富有变化,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在提问和回答环节,尽量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3.例题讲解(10分钟)
a.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节奏型,并进行拍手练习。
b.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个音高,引导学生用手指在钢琴上找到相应的音,并进行演唱。
4.随堂练习(10分钟)
a.学生自主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教师巡回指导。
b.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总学生在家中自主练习,达到熟练演唱的水平。
-学生可利用音乐课本、网络资源等途径,反复听唱歌曲,提高演唱水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三篇

【导语】《我上学了》是初⼊校园的⼩学⽣的第⼀个语⽂学习内容,设置⽬的是帮助⼩学⽣了解学校⽣活,对学校⽣活产⽣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到学⽣的⾓⾊转换。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我上学了》教案 教学⽬标: 1、让学⽣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有礼貌、爱惜新书。

3、动⼿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活动时间约32分钟) ⼀、导⼊。

1、师⾃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名⼩学⽣了,欢迎你们。

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击⿎传花”——介绍⾃⼰。

(让每个学⽣都有进⾏⾃我介绍的机会。

) ⼆、点播课⽂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课⽂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朋友们在⼲什么? 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礼貌教育。

) 3、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请跟我来,翻书到5页,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呢?(联系实际指名发⾔) 4、参观完教室,⼩朋友快坐好,⽼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结) 5、上学了,我们的⽣活发⽣了什么变化呢?(⽣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结) ⼆、动⼿制作课程表。

1、电脑出⽰课⽂插图,⼩朋友看,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来⼲什么的? 2、⽼师⽰范做课程表。

3、学⽣动⼿制作。

三、总结全⽂。

活动延伸: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通过做名⽚、交换或佩带名⽚以及多种游戏⽅式来交往。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我上学了》教案 教学⽬标  1、通过看图说话、⼉歌诵读等⽅式帮助学⽣了解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激发⼉童学习语⽂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我上学了教案(优秀7篇)

我上学了教案(优秀7篇)

我上学了教案(优秀7篇)《上学了》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为自己既将成为小学生感到自豪。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用清楚、简洁的语言讲述有关上小学的事情。

2、难点:归纳整理谈话内容。

活动准备:活动前幼儿已经与父母交谈过有关小学的话题。

活动过程:1、表达想法:“我们已经在家和父母一起交谈了自己想要了解有关上小学的事情,你想知道些什么?请你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

”(1)幼儿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想法。

(2)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2、归纳汇总“我们是否可以将大家的想法归纳为几个方面?”(1)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大家的`想法:有关生活方面、有关学习方面、有关人际交往方面。

(2)依据归纳的问题,教师与幼儿一起分别做好记录。

活动名称:我要上小学了活动目标:学习表现背面人的行走动态。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表现出背面人的动态。

2、难点:表现出人行走的四肢变化活动准备:绘画用纸、水彩笔、剪刀、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1、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你在小学里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讨论:(1)“你会买怎样的书包?什么式样?什么颜色?”(2)教师演示背面背书包人的动作,重点是人行走的四肢变化。

3、幼儿表现:(1)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要将人画得大一些。

(2)幼儿用剪刀沿着人物的外轮廓线剪下(要留白色的边线)。

4、分享:(1)欣赏同伴的作品。

(2)介绍作品的内容,为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自豪。

小百科:事情,一种对过程的描述。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 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

’” 高诱注:“谒,告也;情,实也。

言义渠君道里长远,不能复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

”《上学了》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通过回忆、谈话,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小学生学习、生活。

2、进一步激发幼儿期待上小学的欲望。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2024)《我上学啦》是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它主要围绕着学生刚入学的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同时引入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初步认识数字并建立数感。

教材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与运算:介绍数字的认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规则。

2. 图形与空间: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

3. 量与度量:学习长度、重量、容量等基本量的比较和初步度量。

4. 数据与概率: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

5. 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

教材通过游戏、故事、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在教授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成功之处:1、情境创设与兴趣激发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如认识新朋友和数字游戏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

2、数感培养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数数和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和建立数感。

例如,在认识数字时,不仅让学生认读数字,还通过顺口溜、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形状和发音,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多样化教学与个体关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024年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2024年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2024年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我上学了”这个短语中的汉字,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式学习和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对上学的积极态度,明白上学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我上学了”中汉字的正确书写和基本含义。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汉字书写的规范性,特别是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的掌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欢快的上学歌曲或展示相关图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上学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

2. 呈现新知识使用大字体展示“我上学了”这个短语,让学生跟读并观察汉字的构造。

通过故事或情境模拟的方式,介绍“我上学了”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小明今天很高兴,因为他第一天上学了。

”3. 学习与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小明,其他学生扮演小明的同学或老师,模拟上学的场景。

开展汉字书写练习,教师示范正确的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学生模仿并练习书写。

4. 拓展与运用组织学生讨论:“上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上学的意义和价值。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一起制作一张关于上学的海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上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我上学了》教学后思

《我上学了》教学后思

《我上学了》课后反思《我上学了》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是小学生”等语句,初步了解了自己的身份和祖国的名称。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唱《上学歌》,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上学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学校生活和祖国的风貌。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同时,学生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亮点情境创设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和展示一些美丽的校园图片,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风貌和学校生活的美好,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学校生活的期待。

三、教学过程的不足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有些环节的时间过长,有些环节的时间过短。

例如,在学习《上学歌》的环节,由于我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学生唱歌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全面。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我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洁明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部编版

《我上学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是一名小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上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3. 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友好交流。

4. 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控能力,学会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2. 学习基本的课堂礼仪,如起立、问好、排队等。

3. 学习基本的交际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4. 学习基本的自控能力,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课桌整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际能力和自控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环境中学习。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课堂礼仪和交际用语。

3. 采用榜样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 采用鼓励表扬法,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功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堂礼仪: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上课场景,学习起立、问好、排队等课堂礼仪。

3. 学习交际用语: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你好”、“谢谢”、“对不起”等交际用语。

4. 学习自控能力:教师讲解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课桌整洁等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学校,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快乐时光。

2. 家长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课桌整洁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上学了》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旨在通过富有童趣的图画和语言,帮助刚入学的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介绍学校生活的基本场景,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上”、“学”等生字,会写“上”、“学”等简单汉字。

-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上课、下课、课间活动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插图、听老师讲解、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上课、课间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初步建立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简单的汉字。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学校生活相结合,形成对学校生活的初步认识。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

他们渴望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老师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生动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开场问候:老师与学生互相问好,营造亲切友好的课堂氛围。

- 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活动,放松身心。

- 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感觉怎么样?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我上学了》这一课,看看在学校里我们会做些什么。

”2. 探究新知- 认识学校:老师展示学校的图片或视频,介绍学校的名称、位置、主要建筑等。

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学校的图书馆在哪里?”“你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 课堂礼仪: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课堂上的基本礼仪,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等。

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我上学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音符、学习简单的节奏,学唱歌曲《我上学了》,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培养音乐素养。

2. 学会歌曲《我上学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音符,学习简单的节奏,学唱歌曲《我上学了》。

难点:音符和节奏的掌握,歌曲演唱的音准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PPT。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①认识音符:教师通过PPT展示音符,讲解音符的名称和用途。

②学习简单的节奏:教师演示简单的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3. 歌曲学唱(10分钟)①教师播放歌曲《我上学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②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③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等,进行反复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①学生分组练习歌唱,教师巡回指导。

5. 歌曲演唱展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我上学了》,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音符、节奏示意图。

2. 歌曲名:《我上学了》。

3. 歌曲中的重点节奏、音高标记。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我上学了》,并记录演唱过程中的感受。

2. 课后练习: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提高歌唱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动画片、电影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学习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音符和节奏的掌握2. 歌曲学唱过程中的音准和情感表达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音符和节奏的掌握1. 通过直观的PPT展示,让学生对音符有直观的认识,了解不同音符的形状和名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如“我”、“上”、“学”等,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并描述“我上学了”的场景。

4.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明白上学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要珍惜学习机会。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学习:“我”、“上”、“学”等字的书写和读音。

2. 课文学习:《我上学了》的朗读和理解。

3. 课堂活动:观察图片,描述“我上学了”的场景。

4. 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上学了》。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上学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汉字学习:教师教授“我”、“上”、“学”等字的书写和读音,让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我上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课堂活动: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汉字,表达自己上学的经历。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

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培养集体意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上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长。

四、作业布置1. 书写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所学汉字书写《我上学了》这篇课文。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向家长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所学汉字。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我上学了》这篇课文的内容。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上学经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上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我上学了活动教案大班反思

我上学了活动教案大班反思

我上学了活动教案大班反思活动名称:我上学了目标年龄段:大班(4-5岁)活动目的:通过参与“我上学了”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学校、上学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学校的思考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1. 图书:《小猫上学了》、《我好棒,我上学了!》等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

2. 墙面展板:贴上学校的图片,以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标志,帮助幼儿认知不同学校的名称和外观。

3. 扮演角色道具:学生背包、书包、铅笔、文具盒等。

4. 幼儿参与道具:纸板、颜料、画笔、贴纸等。

5. 幼儿个人照片:幼儿在家或幼儿园为参考。

活动过程:1. 导入(10分钟):- 聚集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我上学了。

”- 引导幼儿谈论并分享他们对学校的想法和了解。

- 展示相关图片和道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探索(15分钟):- 阅读绘本《小猫上学了》或其他类似的绘本,帮助幼儿理解上学的概念。

- 运用墙面展板,让幼儿观察不同学校的图片和标志,围绕这些图片引导幼儿思考和谈论不同类型的学校。

- 角色扮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扮演学生、老师和校长等角色,模拟上学的场景。

3. 实践与创作(20分钟):- 分发纸板、颜料、画笔等材料,鼓励幼儿绘制和描绘自己上学的场景。

例如,他们可以画自己走进学校的情景、与同学一起学习和玩耍的场面等。

- 轮流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上学的喜爱和期待。

4. 总结(10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帮助他们总结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学校的名称、上学的概念等。

- 对幼儿进行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教学延伸活动:1. 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引导幼儿模拟学校内不同的场景,例如课堂、食堂、图书馆等。

2. 家庭合作: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小型学校模型或绘制家中的学习角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校环境。

3. 继续阅读:推荐给幼儿其他与上学主题相关的绘本,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年级综合实践我上学了教案

一年级综合实践我上学了教案

一年级综合实践《我上学了》教案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学习环境,了解学校的一日常规,适应新的生活。

2.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1. 照相机、教学用录音机。

2. 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参观校园
1. 观看校园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丽。

2.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各个角落,了解各室的用途。

3. 组织学生参观食堂、厕所等辅助设施。

二、开展入学教育
1. 师生自我介绍,互致问候。

2. 听教师讲“开学第一课”。

3. 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知道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4. 指导学生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5. 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要提高警惕。

6. 制定新学期新目标。

7. 布置作业: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准备一个日记本;准备学习用品等。

三、活动总结
以“我上学了”为主题,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描绘美丽的学校,增强对学校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001]

部编人教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001]

部编人教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001]教学背景在小学三年级上的语文课堂上,我担任了《我上学了》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

该课程是由部编人教版出版,属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的一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同时能够启迪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加深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教材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描述,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并介绍自己的。

第二步:预学和讲授1.老师以图片和文字提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分别提取“我上学了”和“我下学了”两个特定时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上学和下学的区别,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有效地开展阅读。

3.向学生讲解词语“街角”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周围事物。

第三步:合作探究1.分为小组合作,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整篇课文,老师在旁边进行正确性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内容,并带领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探究,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步:拓展延伸1.借助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观察街景,并进行图像描述。

2.引导学生前往环境优美的地方亲自进行观察和描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第五步: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应该在授课之前对词汇进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需要认真阅读,发现课文中的规律性等特点,以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3.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课堂合作精神,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一起加强互动式教学,并持续推动这种学习方式的氛围。

小学语文《我上学了》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语文《我上学了》教学反思三篇

《我上学了》教学反思(一)《我上学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开端,主要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帮助一年级新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体会上学的快乐和学语文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

帮助学生通过图画、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减轻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感。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了解和相互认识,减轻陌生感和不安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通过歌谣、看图说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及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倾听的正确方法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寓教育于活动中。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开展了做自我介绍、认识班上同学和参观校园的活动,切实帮助学生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交流合作,不仅尽快熟悉班上同学、班级和学校环境,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到美丽的校园环境及作为一名小学生的骄傲,引导其热爱学校,好好珍惜优良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二、不足之处:1.对于纪律的全面、反复强调欠佳,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随意说话,交头接耳的现象。

由于是刚开学的过渡课程,班级常规的训练还有一定的欠缺。

2.教学内容还不够生动有趣,教师语言不够声情并茂,不够儿童化,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所欠缺。

以后应更多地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进行授课。

《我上学了》教学反思(二)《我上学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开端,主要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帮助一年级新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体会上学的快乐和语文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

帮助学生通过图画、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减轻心理上的焦虑感。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了解和相互认识,减轻陌生感和不安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我上学了中班教案反思总结

我上学了中班教案反思总结

我上学了中班教案反思总结教案标题:我上学了中班教案反思总结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适应中班学习环境,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

3.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案内容:一、课程主题:我和我的家人1. 教学目标:-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家庭成员。

- 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

-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和珍惜之情。

2.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

- 学习:教授家庭成员的词汇,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帮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 拓展:让学生描述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特点、爱好等,鼓励他们进行口头表达。

- 总结:通过游戏或绘画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二、课程主题:认识数字1. 教学目标:- 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 进行简单的数字计数和排序。

2.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数字卡片或数字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 学习:教授数字的书写和发音,并进行反复的模仿和练习。

- 拓展:通过数字游戏或实物进行数字的计数和排序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 总结:通过数字歌曲或数字拼图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课程主题:探索自然1. 教学目标:- 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 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学习:教授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并进行简单的特点介绍。

- 拓展: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并鼓励他们进行口头描述。

- 总结: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教案反思总结:在中班的教案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积极的学习体验。

我上学了活动教案中班反思

我上学了活动教案中班反思

我上学了活动教案中班反思教案标题:我上学了活动教案中班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加深对自己上学的理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学校、教室、老师、同学等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2. 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的作品或照片,展示学生在学校的活动成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5分钟):- 展示学校、教室、老师、同学等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场景和感受。

- 提问学生:“你们上学了吗?上学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上学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活动反思(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学校活动,如上课、游戏时间、午休等。

-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为什么?你们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吗?”-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他们对上学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 提问学生:“上学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们喜欢上学的哪些方面?你们希望在上学中学到什么?”-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语言和思路。

4. 学生表达(15分钟):- 让学生用绘画、剪纸、写作等方式表达他们对上学活动的反思和感受。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

-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展示墙、小组展示等形式。

5. 总结和展示(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学生对上学活动的反思和感受。

- 展示学生的作品或照片,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

- 鼓励学生分享对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想。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让学生向家长展示他们的作品和学校的活动成果。

2. 学校活动规划:根据学生的反思和意见,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规划更多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教案设计课前准备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

(教师)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

(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我是中国人)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

(板书)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

(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

(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

5.齐读整首儿歌。

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

(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

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

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3.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

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

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

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

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

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

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合作交流。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

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注重合作交流,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附赠资料: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高效)6.多微笑。

(高效)7.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很严肃。

(低效)8.教学实践中大量罗列文字。

(低效)9.处理学生问题时,声调提高并且表现出失望沮丧的情绪。

(低效)10.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冷静、专业。

(高效)11.在课堂上多次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高效)1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效)13.测试中出现的题目不超出课堂教授的内容。

(高效)14.测试中出现令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题目。

(低效)15.和学生陷入激烈的争吵。

(低效)16.私下里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高效)17.当众令学生难堪。

(低效)18.详细地准备教学细节,以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效)19.重复使用同一套教学计划。

(低效)20.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教学法。

(高效)21.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高效)22.拒绝改变。

(低效)23.勇于接纳并追求成长和进步所必须的变化。

(高效)24.经常和学生谈论积极向上的话题。

(高效)25.经常和学生谈论负面的话题。

(低效)26.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

(高效)27.尽自己所能和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

(高效)28.重视学生的长处。

(高效)29.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学。

(高效)30.认为教学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低效)31.经常抱怨。

(低效)32.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促进提高。

(高效33.为了学生的成功奉献一切。

(高效)34.认为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高效)35.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高效)我相信你看完上面的教学方式后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

但如果你能无所畏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在实践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的做法。

有效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做出某些出格的行为时,他往往心里清楚教师将会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他也知道自己有很多观众(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因此,他会更卖力地表现以哗众取宠。

很多教师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即当众处理某个学生的不当行为。

这么做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当然,那些优秀教师已经掌握了有效应对这种学生的方法。

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会私下里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以消除个别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那旺盛的表演欲.在上一堂课中,相信你已经知道了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

当然总会有一部分资质平平的教师不断抱怨学生根本不按规则行事他们不断抱怨自己的学生是学校里最不听话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