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研究
针对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
的一种 衍生 物 药品 。 但相 较 于红霉 素其 外抗 性 与其相 持平 , 但 体 内抗菌 作用 却 高 出 红霉素 很 多倍 。 这种 药 物在进 行 口服 时具有 较好 的易 吸收性 , 服用 量不 大 便 能起 到很 好 的抗菌 效果 , 因此其 使用 效果 和服 用方 式都 优 良 , 其在 我 国 目前 临床 使用 中非 常的广 泛 。 对 其合 成工艺 进行研 究 , 从而提 高其 药品 纯度 , 提 高其
缓 冲体 系 控 制P H值, 结果 因在 肟化 过 程 中就 人为 的 加入 了水 , 反应 随着 酸 碱 反应 的发 生产 生水 , 增 加 了该 反应 体系 的水 分含量 , 破 坏 了原有 体系 的化学
反应平衡, 而降低了红霉素A肟转化率, 降低了相应的回收率, 这里改用试药 甲醇钠和无水乙酸 , 避免了原料差别而增加反应体系水分含量的因素, 提高了
理 论广 角
啊
I
郭 柳
( 哈药 集 团制 药六 厂 ) [ 摘 要] 全 球化 进程 的加 剧 , 各 个 国家之 间 的交流 越来 越多 , 各 种 药物 的流通 也 非常 的广 泛 , 虽然 我 国的 中药 事业发 展 已经久 , 但 西 药 以其 快速 的药 理效 果 , 及 稍佳 的服 用 1 5 1 感 及 便利性 , 在我 国 的医药 市场 中也 占据 了相 当大 的 比重 。 我 国也逐 渐 的引进 了大 量西 药的 生产 技术 , 并 在使用 的过 程 中结合 我国 的实 际情况 研 发 出更适 合 于我 国的 西药 生产 技术及 相 关工 艺 , 其 中针对 罗红 霉素 的合 成工 艺也 开展 了诸 多研 究 , 并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本文 主要针 对罗 红霉 素的合 成工 艺进 行 了研 究 , 并就 其如 何改 进 给 出了相 关建 议 [ 关键词 ] 罗 红霉 素 ; 合 成工 艺 ; 改进 ; 分 析 研究 中图 分类 号 : T V4 7 7 . 2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1( 2 0 1 5 ) o 4 — 0 3 7 3 — 0 l
罗红霉素生产工艺分析
罗红霉素生产工艺分析作者:韩忠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3期[摘要]目的建立罗红霉素干混悬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与验证。
方法薄膜过滤法,用含5%乙醇的0.1%蛋白胨溶液500ml分5次冲洗滤膜。
结果各控制菌回收率均在70%以上。
结论该方法可行。
[关键词]罗红霉素生产工艺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46-01罗红霉素干混悬剂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炙、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本实验采用薄膜过滤法,用含5%乙醇的0.1%无菌蛋白胨溶液冲洗滤膜,对该品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各控制菌回收率在70%以上,表明该方法可行。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HTY-2000集菌仪、集菌培养器(孔径为0.45μm),HH.BII.420电热恒温培养箱、LRH-250A生化培养箱、Sartorius BS 2002S电子天平、SA-1480-Ⅱ净化工作台。
1.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MUG培养基,均购于中检所。
1.3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以上菌株均为第三代),均购于中检所。
1.4 菌液制备1.4.1 取经30℃~35℃培养18~24小时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至每ml含菌50~100cfu。
1.4.2 取经23℃~28℃培养24~48小时的白色念珠菌改良马丁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至每ml含菌50~100cfu。
罗红霉素生产工艺分析
用含 5 %乙醇 的0 . 1 %无 菌蛋 白胨 溶液 冲洗 滤膜 , 对 该 品种进 行微 生物 限度 检 查, 各 控制菌 回收率在 7 以上 , 表 明该方 法可 行 。 1仪 器与 试 药? ? 1 . 1仪器 : HT Y - 2 0 0 0  ̄菌仪 、 集 菌培养 器 ( 孔径为0 . 4 5 ¨m) , HH. B I I . 4 2 0 电热恒 温培养 箱 、 L RH- 2 5 0 A 生 化培养 箱 、 S a r t o r i u s B S 2 0 0 2 S 电子 天平 、 S A-
1 . 4菌液 制 备
2 . 2 . 3评价标 准 试验 组应 显大肠 埃希 菌 的特征 , 阴性 对 照组不 得显 大肠
埃 希菌 的特征 。
1 . 4 . 1取经3 o ' c~3 5 ℃培养 l 8 ~2 4 小 时的大肠 埃希 菌 、 金黄 色葡 萄球菌 、 枯草 芽孢杆 菌营养 肉汤培养 液l ml , ) 0 1 1 o . 9 % 无菌氯 化钠 至每r n l 含菌5 0 -l O O c f u 。 1 . 4 . 2取 经2 3 ℃ ~2 8 ℃培 养 2 4 ~4 8 小 时的 白色 念珠 菌 改 良马 丁培 养液
2 . 2 . 2 . 2 阴性 对 照组 方 法同2 . 2 . 2 . 1 , 大 肠埃 希 菌改为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
1 . 2培 养基 : 营养 琼脂培 养基 、 玫瑰 红钠 琼脂 培养基 、 胆 盐乳糖 培养 基 、 营 养 肉汤培 养基 、 MUG 培养 基 , 均 购于 中检所 。 1 . 3菌种 : 枯 革 芽孢 杆 菌 C MCC ( B ) 6 3 5 0 1 、 金黄 色 葡萄 球 菌 C MCC ( B) 2 6 0 0 3 、 大肠 埃希菌 C MCC ( B ) 4 4 1 0 2 、 白色 念珠菌 C MC C ( F ) 9 8 0 0 1 、 黑 曲霉 C MC C ( F ) 9 8 0 0 3 ( 以上 菌株 均为 第三 代 ) , 均购 于 中检 所 。
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工艺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郎明洋
申请号:CN201610610199.9
申请日:20160729
公开号:CN106138009A
公开日:
20161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原料包括罗红霉素、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聚山梨酯、羧甲淀粉钠、二氧化硅。
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工艺,(1)、按重量份,称取罗红霉素1500份、淀粉430份、低取代羟丙纤维素86份,然后混合均匀;(2)、按重量份加入聚山梨酯20份;(3)、添加乙醇,再次混合均匀;(4)、通过18目筛制成颗粒;(5)、干燥;(6)、通过18目筛整粒;(7)、按重量份加入羧甲淀粉钠100份、二氧化硅42.7份,混合均匀;(8)、装入胶囊中得到罗红霉素胶囊。
本发明取原料方便,罗红霉素胶囊成本低,本发明工艺简单,可靠性高,生产效率高。
申请人:花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南马镇花园工业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豪靖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罗红霉素颗粒原研处方工艺分析
罗红霉素颗粒原研处方工艺分析1.概述罗红霉素由德国赫斯特制药公司在1987年开发。
,适应症为1.适应于敏感菌株引起的下列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
(2)下呼吸道感染。
(3)耳鼻喉感染。
(4)生殖器感染(淋球菌感染除外)。
(5)皮肤软组织感染。
2.也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病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
本品0.3g口服后,吸收较好,峰浓度较高。
其分布较广,肺、扁桃体等组织内浓度较高,消除较慢。
本品主要以原形药物从粪便中排出。
本品空腹服药吸收率高。
原料药性质解离常数:pKa = 12.45(强酸)pKa = 9.08(强碱)在各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pH1.2:未测定 pH4.0:未测定pH6.8:未测定水:0.187mg/ml在各溶出介质中的稳定性:水:未测定。
在各pH值溶出介质中:未测定。
光:未测定。
BCS分类:Ⅲ类2.上市情况国内罗红霉素颗粒(Roxithromycin Granules)41个文号,规格有25mg、50mg、75mg和150mg四种规格。
无进口产品上市。
无进口本地化产品上市。
FDA未上市。
澳大利亚只有片剂上市。
日本只有片剂上市。
未查询到国外罗红霉素颗粒上市信息,颗粒剂可能只在中国上市。
查询到国外有混悬口服液上市,但只在印度、越南能少数国家上市。
赛诺菲在澳大利亚有“Rulide D 50mg Tablets for Suspension”(混悬片)上市,用于40kg 以下儿童,用前将片在水中分散成颗粒后服用,与国内的颗粒剂类似。
3.原研情况颗粒剂可能为国内独有剂型,如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无同剂型的参比制剂。
4.处方工艺分析制剂处方(赛诺菲混悬片处方,规格50mg)包衣组成: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氢氧化钠,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和柠檬酸三乙酯。
片芯组成: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硬脂酸镁,富马酸,胶体二氧化硅,糖精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草莓香精。
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特性研究
3讨论在样品处理中,由于本品为液体剂型,所测成分盐酸小檗碱在甲醇中溶解性好,故可以直接用甲醇溶解,测定,其操作步骤简单,被测组分分离较好。
在流动相的选择上,本试验曾分别选用了乙腈- 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3070)∶[2],0.05 mol·L−1磷酸二氢钾(三乙胺调pH至8.0)-乙腈(7723)∶[3],乙腈-0.025 mol·L−1磷酸二氢钠-0.025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 (50∶2525)∶[4]等多种溶剂系统,发现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磷酸(70∶30∶0.08 )出峰时间合适,峰形尖锐,分离度及系统适用性较好,故作为本试验的流动相。
在色谱柱的选择上,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µm)时杂质峰溶剂峰较多,易受干扰;采用VP-ODS 柱(250 mm×4.6 mm,5 µm)的出峰时间太长,保留时间大约为17 min;而采用Inertsil C8-3柱盐酸小檗碱的保留时间为6.5 min左右,出峰时间合适,峰形较好,分离度达到要求。
本实验采用HPLC测定烫伤合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定量依据。
REFERENCES[1] XIAO P G. Moder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新编中药志)[M]. Vol 3.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 701. [2] Ch.P(2005)VolⅠ(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 2005: 58. [3] LIAO X W, LIU M, YU Q W,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content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in Qingyan syrup byHPLC [J]. Chin J Hosp Pharm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26(2): 230-231.[4] YU L, WANG X F, WANG 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content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in Shenshu granules byHPLC [J]. China Pharm (中国药师), 2007, 10(10): 996-997.收稿日期:2009-09-04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特性研究贾宝秀1,孙晓业2,李玉琴1*,肖玉良1,郝吉福1,夏成才1(1.泰山医学院药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
罗红霉素片包衣工艺制备及溶出度研究
罗红霉素片包衣工艺制备及溶出度研究摘要】目的:通过药品制备实验,对罗红霉素片(薄膜衣片)的制备工艺以及溶出度进行研究。
方法:借助正交实验方法,对罗红霉素片的最优包衣参数数值进行选择,选择最为合理的制备方法来使其呈现出包衣的状态,完成制备工艺之后,对罗红霉素片(薄膜衣片)的具体溶出度进行探究。
结果:通过本次药品制备实验可以发现,其最优的包衣参数分别为:溶液浓度为16%,进风的温度为65℃,蠕动泵的转速最好为每分钟20转,包衣机主机的转速为每分钟4转。
溶出度研究结果表明,罗红霉素片在pH5.5的溶出介质中,45分钟可以达到98%的溶出度。
结论:本次选择的药品包衣制备方法具有可用性,并且可以保证药品具有合理的溶出度,能够达到片剂应当具有的溶出度的基本标准。
【关键词】罗红霉素;薄膜包衣;制备工艺;溶出度罗红霉素属于一种抗生素类药品,属于大环内酯类。
医疗人员一般借助罗红霉素药品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这类感染疾病的共同特点就是由敏感细菌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感染情况。
虽然罗红霉素药品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效果,但是罗红霉素药品具有一个令患者难以忍受的缺点,是其食用时口感相对较苦涩,这种缺点使患者难以正常的服用这种药品,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以对罗红霉素片的基本状态进行改变,在药品的外部包薄膜衣。
虽然这种制备方法可以改变罗红霉素药品的口感,但是外部加上包衣会对药品原有的溶出度产生不良的影响,进一步对药品的疗效产生影响,为了使包衣罗红霉素片溶出度更加合理,本文对制备包衣罗红霉素片的具体制备方法进行分析,并在完成制备活动后对其溶出度开展研究,现有实验过程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本次药品制备实验选用的罗红霉素属于自制药品,其硬度达到标准素片要求,药品的表面是完整无损的,并没有磕边的不良情况,选用的包衣材料为薄膜包衣预混剂(胃溶型)。
为了提升至备实验的成功度,选用的仪器设备分别为高效包衣机,精准型分析天平,标准溶出仪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仪设备。
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的改进
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的改进作者:张喜强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05期摘要:本实验对罗红霉素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最佳的工艺为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摄氏度到6摄氏度,搅拌反应时间为40分钟,活性炭使用量为百分之一。
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关键词: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1-4]。
罗红霉素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
罗红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肺炎链球菌、C型链球菌、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痤疮丙酸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5-9]。
罗红霉素主要适应证为敏感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病等[10-12]。
本实验对罗红霉素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Waters510高效液相色谱仪;N2000色谱工作站;B03001-004在线脱气机(上海笛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Waters2487可变波长检测器。
AS-01无油隔膜真空泵(北京优晟联合科技有限公司);JΜLABO TW系列通用水浴槽(优莱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RE-501旋转蒸发仪(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Molchem化工行业用超纯水设备(上海摩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奥豪斯Explorer专业型分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L-820E 超声波清洗机(上海高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TΜ-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剂:红霉素肟(武汉鑫嘉林生物有限公司)、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广州市恒盛化工有限公司)、无水碳酸钠(扬州安平化工有限公司)、碳酸氢钠(南京盛庆和化工有限公司)、活性炭(扬州安平化工有限公司)、二甲基甲酰胺(广州市恒盛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南京盛庆和化工有限公司)、丙酮(南京盛庆和化工有限公司)、甲醇钠(广州市恒盛化工有限公司)、三乙胺(广州市恒盛化工有限公司)、无水醋酸钠(南京盛庆和化工有限公司)。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剂药物制取环节#可以采取微囊化技术#将片剂罗红霉素 的苦味降到最小#实现药物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但在实践中# 虽然药物苦味有所弱化#介于制备方法因素#致使药物储存期 限缩短#极易出现变潮问题#与其他药物结合会出现粘冲#药物 质量急剧下降$ 药物制备必须围绕质量第一的原则#针对上述 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弱化外界因素对其质量的干扰$ 对此低取代烃丙基纤维素粘合剂应运而生#药剂在片剂制作环 节对罗红霉素原料起保护效果#将药性干扰降到最小$ 同时提 升罗红霉素片剂质量"硬度的同时#对药物其他指标无干扰$ 介于药物制备缺陷#在本次实验中#采用了羟丙基纤维素"羧甲 基淀粉钠两种试剂#使药物得到质的飞跃')( $
!科技风 "#$% 年 & 月
理论研究 !"#!$%&$'(') *+&,-./&$01$21(3$&)%$4$$$0$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张5敏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摘5要目的探究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式 方法试验制备罗红梅素微囊筛选辅料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工 艺 结果罗红霉素微囊制备实现常规交联聚乙烯呲咯烷酮新型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基淀粉钠崩解剂间的转换同时采用新型 硬脂酸镁润滑剂新型乳糖微晶纤维素润滑剂 结论改进后的生产工艺合理且生产的罗红霉素分散片质量符合相标准对此 值得推广与使用
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
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罗红霉素肠溶片是一种广谱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膀胱炎等。
该药物能够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但是,研究表明,罗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其口服后的吸收率仅为35%左右。
为了提高罗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我们研制了罗红霉素肠溶片,并对其制备及释放度进行了考察。
一、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1. 原料的准备:罗红霉素、羟丙甲纤维素(HPMC)、麦芽糊精(Maltodextrin)、柠檬酸、葡聚糖、爱迪生红、微晶纤维素等。
2. 制备方法(1)罗红霉素肠溶片的核心药物罗红霉素需要进行增溶处理,即通过加入胰酶等酶类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核心药物可通过常规的湿法制备或干法制备进行,不过需要注意使用的溶剂及制备条件的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2)制备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外包衣需选用酸不溶解素材质。
在罗红霉素肠溶片的配方中,通常采用羟丙甲纤维素和麦芽糊精作为外包衣材料。
羟丙甲纤维素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水相质量,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麦芽糊精则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流变学性能,可使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罗红霉素肠溶片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湿法制备和干法制备相结合的方法。
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颗粒化、涂膜及干燥等程序,由此得到包衣完好、外观美观、溶解时间和溶解度适宜的罗红霉素肠溶片。
二、罗红霉素肠溶片的释放度考察1. 药物释放度的影响因素罗红霉素肠溶片的释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外包衣材料、药物种类、药物颗粒大小、涂膜及干燥的工艺条件、溶解介质等。
其中,药物颗粒大小和外包衣材料是影响药物释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颗粒大小越小、外包衣质量越好,罗红霉素的释放度就越高。
2. 药物释放度的测定方法药物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体外溶出法和体外仿生法。
体外溶出法即将罗红霉素肠溶片放入模拟胃肠道的溶解介质中,在一定时间内取出一定量的液体进行测定,以确定罗红霉素的溶出度。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研究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研究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研究
作者:岳鼎馥
作者机构: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科学与财富
ISSN:1671-2226
年:2017
卷:000
期:035
页码:202-202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分散片;罗红霉素;质量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科学的实验分析对罗红霉素药物分散片的制作工艺以及药剂质量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使用目前常规类型的罗红霉素药物的制造方式来进行药物制造,之后再运用HPLC方法对制成的罗红霉素类型药物的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使用试验方法制造的药物散片质量良好,在分析过程中,药物能在两分钟内完成药物的溶解,从数据方面来看,这种药物的均匀度以及口感都较为优秀,在药品制作阶段中向药品中加入了一定量矫味剂未对药品的品质造成影响。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研究
的就是 普通 片剂 , 分 散片 的形 式要 比其 他片剂 的疗 效 更好 , 同时其生 物 利用 的 优 势 也十分 的 明显 , 所 以在 医疗界 成为 了很 多医 生 比较推 崇的药 物 , 但 是我 国 的产 品 中还 存在 着 比较大 的 问题 , 就是 药品 本身 的苦 味非 常重 , 所 以患者 对 药 物的 好感 并不 高 , 本文从 降低 罗红 霉素 的苦 味作 为切人 点 , 选 择 了更 加 有优 势 的工艺 , 同时还加入 了一 定数量 的调 味剂 , 使得 片剂的 苦味大 大降 低 , 从而也 实 现 了大量 的生 产 。 在 罗红霉 素分 散片 制备 的过程 中, 传统 的 技术通 常是 微囊化 技 术 , 这种 技 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罗红霉素的苦味。 从实际的应用中看, 使用交联聚乙烯吡络 烷酮 药物 作为崩 解剂 在疗 效上 有一 定 的效果 , 但 是药 物本 身 的抗潮 性较 差 , 如 果遇到了一些树脂类的药物就会使得分散片出现严重的粘着现象。 此外在粘合 剂上 也做 出了一定 的调整 , 这样 就可 以保证 其在哦 承受压力 的情 况下 依然 可 以 保证有非常好的塑性 , 药片外观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药片的硬度也得到 了改 善 , 但 是在制 备 的过程 中还存 在 着一 定的 问题 , 所 以将 两种崩 解 剂混 合使 用就可以解决上述是的问题 , 药品的均匀性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 , 从而使其 疗 效也得 到 了显著 的提升 。 在对药 物制备 的过程 中一定 要对罗 红霉素 的工艺 进行改 进和 完善 , 从而也 使得 药品制 备 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 得 以普通药片的制备工艺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在生产设备上相差也不是非常大 , 因 此 是一 种 比较具有 实用 性 的剂型 , 在 药 品制备 的过 程 中 , 我 们通 常使 用 的是直 接压片的方式, 但是分散片在质量上要求更加严格 , 所以在制备工艺上也有更 严 格 的要 求 。 第一 , 药 物 的微粉 化处 理。 为加速 药 物的溶 出并使分散 片 遇水崩 解 后形 成 均 匀 的分散 体 , 药物 在制 各成 分散 片前 一般 要经 微粉化 处 理在制 剂 工艺 中 , 对 原 料药 、 辅料 进行微 粉化 处理 。 使其 达到一 定 的粒径( 要 求过 l 0 0 目筛 网) , 这样得 到的 分散片 可 以更细 腻 、 更均 匀 。 第二 , 药物 与亲 水性辅 料共 同研 磨 。 将小 剂 量 药物 与较 大数 量 的亲 水性 辅料 共 同研 磨 混合 时 , 由于后 者 的存 在可 防 止其 聚 集, 增加润湿性, 从而提高主药的溶出。 第三 ,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崩解剂加入方 法是非常重要。 在分散片中有的是一种崩解剂既内加也外加- 有的是内加一种 崩解剂, 外加另一种 从分散时间看 , 使用崩解剂羟丙纤维泰对, 外加法的分散 时间<内外加法 的分散 时 间<内加法 的分 散时 间。 第四, 采用一 步制粒 或真 空制 粒。 采用流化床一步造粒或T o l m真空造粒机制成的颗粒近似球形 , 力度小而均 匀, 而且颗 粒有 气孔 , 因而流动性 与可压 性均 较好 , 药物 溶 出也好 。 第五 , 颗 粒粒 径 的控 制 。 药 物 溶 出度 与颗 粒粒 径大 小有 关 , 粒径 越小 , 药 物溶 出越 快 。 分散 片 的 湿粒 要求 在 l m 以下 , 干颗 粒 整粒 要在 0 . 6 r a m以下 , 甚 至要 求 在0 . 3 0 5 r a m 以 下, 这远较一般片剂的颗粒要细。 这样细的颗粒除要求其本身的流动性较好之 外, 为适 应高速 压片 的要求 , 一般 均加 气相 微粉硅 胶为 助流剂 。 第六, 硬 度控 制 。 研究表明, 随着硬度增加, 崩解时间延长。 若压片压力太小, 在包装、 运输中易破 碎, 若 压力 过大 , 则 崩解 时 间又过 长 , 延迟 药物 的溶 出 。 故对 分散 片这 种特 殊 剂 型 来说 , 要求控 制 一个较 为适宜 的压片 压力 , 不仅 保证 其有适 宜的 硬度 , 而且 不 影 响分 散 片的 崩解 度 。 参考 文献
年产300吨罗红霉素原料药工艺设计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毕业设计年产300吨罗红霉素原料药工艺设计(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芜湖 241000)摘要罗红霉素为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合成路线基本上都是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经肟化成红霉素肟,再和甲氧乙氧氯甲醚反应得罗红霉素。
罗红霉素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肟化效率、产品收率、溶剂回收和减少“三废”是医药工业面临的难题 11]。
现在国内企业生产罗红霉素所使用的工艺,肟化率在63%-70%范围内,罗红霉素产品质量收率一般在80%左右,但是相比较国外先进工艺,生产成本高,产品纯度低。
更为严峻的是很多企业没有对溶剂等原料充分回收利用,选择了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参考国内外的文献,对罗红霉素工艺路线进行了设计,不但要获得较高的产品收率,而且要对溶剂进行回收,避免污染环境,达到清洁生产。
本文对300吨罗红霉素原料药生产进行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工艺流程设计及优化、物料衡算、工艺设备的计算和选型、能量计算等。
关键词:红霉素肟;醚化;罗红霉素;工艺设计。
- 1 -钟炜:年产300吨罗红霉素原料药工艺设计The technology design of the erythromycin produced300 tons per yearzhong wei(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Science The biochemistry engineering department wuhu 241000)AbstractRoxithromyein is a kind of semi-synthetical antibiotic drugs of large ring lactone. Roxithromycin is synthesized from methoxy ethoxy methyl chloride and oximido erythromycin that has been oximated from sulfocyanic acid and erythromycin. In the roxithromycin production line, how to raise efficiency of oximation reaction and the rate of roxithromycin, melting agent recovery are the problems the medicine industry to face. Now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produces roxithromycin, the rate is between 63% and 70%, the quality rate of roxithromycin is generally about 80%, but compare with foreign advanced craft, the production cost is higher, and the product purity is not high. More serious, a lo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didn't recover the solvent, and chose direct emissions. Not only resource is wasted, but also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Preparation referred to th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chnical course of Roxithromycin was designed, not only want to acquire a higher product rate, but also want to recover the solvent, avoid pollution environment, attain to sweep production.The scheme to the erythromycin produced 300 tons per year technological design proces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 the balance of calculation,technics calculation and equipment choosing,energy calculation etc.Keyword:erythromyein oxime;etherifieation;roxithromyein;technological design。
科技成果——罗红霉素结晶技术
科技成果——罗红霉素结晶技术
成果简介
罗红霉素不仅保留了红霉素等大环内酯所共有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口服吸收良好,组织穿透力强,血药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比较理想的品种。
在世界上已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国内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目前国产罗红霉素生产过程中的结晶收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产品主要为不定形的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相比进口罗红霉素十四个面的规整六边形晶体,产品主粒度小,粒度分布不均匀,产品流动性差,光泽和外观也不理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劣于国外同类产品。
技术原理
本研究开发出一种先进的罗红霉素重结晶工艺:先在丙酮-水混合溶剂中溶解罗红霉素粗品,过滤后仍在丙酮-水体系下共沸蒸发重结晶生产出罗红霉素晶体产品。
结晶过程收率达94%以上,产品洁白,主粒度大,产品流动性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
技术水平
在浙江绍兴震元制药公司2003年新建年产200吨罗红霉素工业生产线上实施见效,使罗红霉素结晶产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标准。
市场前景
采用本中心在“八五”、“九五”攻关过程中开发的新型结晶工艺
与设备以及全套的计算机辅助操作与控制技术,产品质量和收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开发的新型结晶工艺操作稳定,可靠。
目前罗红霉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适用范围
新型蒸发与溶析耦合结晶工艺,应用于无法单纯通过溶析或蒸发结晶得到满意晶体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研究
【摘要】硫氰酸红霉素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红霉素A-9-肟,红霉素肟与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反应生成罗红霉素。
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罗红霉素质量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为:甲醇钠及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的滴加时限为10min、30min,滴加甲醇钠的温度应在-5℃,滴加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的温度应控制在≤-10℃,该条件反应时罗红霉素的收率为105%以上。
【关键词】红霉素肟;罗红霉素;滴加温度;工艺研究
1 前言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为9-0-甲氧乙氧甲氧肟红霉素,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属于光谱抗生素,对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感染等也有较好疗效[1-3],而且罗红霉素对胃酸稳定,吸收率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目前已经在世界广泛应用,现有罗红霉素的合成工艺研究,对罗红霉素的合成副产物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品标准对罗红霉素杂质的限度要求愈加严格,因此质量因素决定着能否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笔者着重研究了罗红霉素合成工艺条件及投料比对质量的影响。
2 实验
2.1 仪器和试剂
仪器:红外光谱检测仪(天津)、高线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酸度计。
材料:三乙胺、盐酸羟胺、硫氰酸红霉素(含量≥82%)、甲醇钠、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氢氧化钠、甲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均为工业品)。
2.2 方法
2.2.1 红霉素肟的合成
在500 ml四口烧瓶中,投入甲醇90 g,三乙胺42.5 g,硫氰酸红霉素100 g,搅拌至溶解,加入盐酸羟胺43 g,升温至35℃反应30 h,然后升温至45℃反应30 h,降温至20℃以下,滴加水180 g,抽滤得肟盐。
将肟盐投入1000 ml四口烧瓶中,加甲醇150 g,搅拌加入20%氢氧化钠至完全溶解,测pH10.5~11.0;滴加水320 g,搅拌结晶1 h,温度18~24℃,抽滤,烘干,得红霉素肟77 g,含量96.1%。
2.2.2 罗红霉素合成
取50 g红霉素肟溶解于120 gDMF中,搅拌降温至-5℃,缓慢滴加甲醇钠14.8 g,搅拌10min,继续降温至-10℃于30min缓慢滴加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10 g,保温反应20min,加入冰醋酸5 g。
减压回收DMF(回收率≥90%),加入甲醇110 g加热至60℃搅拌至溶解,抽滤,于35℃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至pH10.5~11.5,缓慢滴加水130 g,降温至25℃以下结晶1 h,抽滤,烘干,得罗红霉素52.5 g,含量96.5%,收率105%。
2.3 检验
罗红霉素检测方法为液相色谱仪检测,采用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检验条件,条件如下:
色谱柱:迪马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孔径为10 nm,碳填充率为19%。
流动相A:0.067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5)-乙腈(65∶35);
流动相B:v(水)∶v(乙腈)=30∶70
3 结果与讨论
3.1 反应时间对罗红霉素合成的影响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分别考查反应时间对罗红霉素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甲醇钠和侧链的滴加时间分别是10min、30min时反应结果最好,甲醇钠滴加过快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杂质含量变大;侧链滴加过快也会造成杂质含量变大。
含量按液相图谱峰面积计算。
3.2 反应温度对罗红霉素合成的影响
按照上述条件考察反应对罗红霉素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可知,滴加甲醇钠时反应温度-5℃较好,滴加侧链时反应温度-10℃为佳。
4 结论
罗红霉素合成工艺条件如下:甲醇钠、侧链滴加时间为10min、20min,甲醇钠、侧链滴加温度分别为-5℃、-10℃为好,总收率可达105%以上。
参考文献
[1]覃宁.罗红霉素工艺研究.广东药学,2003,13(6):23-24.
[2]魏玮,陈向东.罗红霉素对临床感染常见致病菌的PK/PD研究.药学进展,2010,34(1):36-39.
[3]闫峰,马忠青.罗红霉素合成工艺改进.河北化工,2006,29(6):28-29.
[4]胡国强.罗红霉素合成工艺改进.中国抗生素杂志,29(10):588-589.
[5]陈小红.罗红霉素合成工艺改进.科技咨询导报,2007,4(09):8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