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提取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红霉素的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①目标产物浓度低。在发酵液中,红霉素的浓度很 低,约占0.14%、0.18%。分离对象的初始浓度 越低,分离提纯的成本就越高; ②红霉素的性质不很稳定,且发酵液容易被污染, 这就对能够采用的分离技术手段造成了严格的限 制; ③红霉素发酵液中杂质的浓度相对较高,其中一些 杂质的性质和红霉素很相似,用一些常规的分离 技术无法将它们分离以获得高纯度的红霉素产品 ④红霉素往往直接作为医药用品,需要符合特殊的 质量和安全要求。
(4)酸化缓冲液的处理:经中和的酸性缓冲提 取液保温35-45℃,加醋酸丁酯萃取,用10%NaOH 碱化,调pH至10.2-10.5,二次分级萃取,静置分 层,得到醋酸丁酯萃取液。经冷冻干燥,分装。
3、浓缩与结晶
在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冷却至-5℃,放置
wenku.baidu.com
后析出红霉素晶体。
结晶是指溶质自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形成新相
2、提纯方法简介
2.1离子交换法 由于红霉素为大分子的碱性化合物,在水溶 液中能电离为带正电的阳离子化合物,故可采用 阳离子交换树脂来提取红霉素。一般先将树脂转 为钠型或铵型,在接近中性条件下进行吸附,因 为红霉素在pH5.5-7.0的范围内几乎全部电离。 再用碱性的醇溶液自树脂上解吸红霉素,解吸前 先用水、30%及60%的甲醛溶液进行洗涤,洗脱 液再经减压浓缩后进行结晶等。
红霉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一.红霉素简介
1.分子式 C37H67NO13 2.分子量 733 3.理化性质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培养液中同时产生红霉 素B及C等几种类似体,利用其对溶剂溶解度的不同加以除 去。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空 气中有吸湿性,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及醚等,微溶于 水。成盐后溶解度增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水溶液在 冷藏下较稳定,室温时效价即逐渐降低。遇酸不稳定,在 微碱时较稳定,在pH4以下效价显著降低。
的过程。同时由于表面分子化学键力的变化使分子
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的晶格中,形成固体。 结晶过程的步骤 (1)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2)晶核的形成 (3)晶体的成长 影响晶体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溶 液的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等。
4、成品干燥
干燥是指采用气化的方法以除去产品中水分或
溶剂的操作过程,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来实现。干
四.红霉素的分离提取工艺
1.发酵液的预处理 2.红霉素分离提取的方法 (1)离子交换法 (2)有机溶剂萃取法 (3)膜分离法 3.浓缩与结晶 4.成品干燥
1、发酵液的预处理
在发酵生产中,发酵液中存在大量菌丝体、菌 种代谢产物、剩余培养基以及抗生素主要组分以 外的其他复合组分。所以,在抗生素提取、精制 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过滤,以除去这些干扰 物质。 预处理的方法完全取决于可分离物质的性质, 如对PH和热的稳定性、是蛋白质还是非蛋白质、 分子的质量和大小等等。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 种:
4.加入助滤剂
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 松,滤速增大。悬浮液中大量的细微胶体粒子被吸附到 助滤剂的表面上,改变了滤饼结构,降低了过滤阻力。
5.加入反应剂
加入反应剂和某些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 淀,如CaSO4,AlPO4等。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粘结, 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可作为助滤剂,且能使胶 状物和悬浮物凝固,改善过滤性能。
有机溶剂萃取法是利用红霉素在不同的酸碱度 下有不同的溶解性,在碱性条件下,红霉素易溶 于有机溶剂,而在酸性条件下能使红霉素红有机 溶剂中转移到酸性的缓冲液中,可以经过反复的 萃取,达到浓缩去杂的目的。 (1)发酵液处理:加0.1-0.2%甲醛溶液,4-6%的 硫酸锌,用15-20%的碱液调pH至8.2-8.8,过滤。 (2)滤液处理:加入适量醋酸丁酯,碱液调pH至 10-10.2,边加边搅拌。加入适量消乳剂。
2.2有机溶剂萃取法
发酵液预处理、过滤 将滤液pH调节到10-10.2,用醋酸丁酯萃取
提取液用pH5-5.5的酸性缓冲液反萃取
将pH调节到10.2-10.5,用醋酸丁酯二次萃取 提取液加入一定量丙酮,冷却至-5℃,放置后析出红霉素结晶 过滤,干燥,得成品
(3)醋酸丁酯提取液处理:加适量磷酸盐缓冲 液,10%醋酸调pH至5-5.5,分层,去废醋酸丁酯 ,10%NaOH调pH到7-8,同时加适量醋酸丁酯。
燥是生物合成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在于
除去水分或有机溶剂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有利于 加工、贮存和运输。 常用的干燥方法:减压干燥,气流干燥,喷雾 干燥,冷冻干燥。
二.红霉素的产生菌及育种
• 1950年,Lily研究室首次从菲律宾的一个土样中 筛选到了一株产生红霉素的红色链霉菌(现称为 红色糖多胞菌)。该菌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时, 气生菌丝为白色,孢子丝呈不紧密的螺旋状,孢 子呈球状。 • 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红色多糖胞菌为菌种开始红 霉素的工业生产,该菌的发酵效价低,且易感染 噬菌体。随后,国内学者不断以该菌为原始菌进 行了诱变育种,获得了生产性能良好的菌株。
1.发酵液预处理
(1) 加热法
加热可降低液体的黏度,从而提高过滤的速率
(2)调节悬浮液的pH值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因 此适当调节发酵液的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3)凝聚与絮凝
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地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 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聚集起来,增大体积,以便于过滤。
4.红霉素的适应症 临床主要应用于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猩红 热、白喉及带菌者、淋病、李斯特菌病、肺炎链 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以上适用于不耐青霉素的患 者对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本品可作为首 选药应用)。尚可应用于流感杆菌引起的上呼吸 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梅 毒、肠道阿米巴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