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新古典、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运行的科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政策,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
在经济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学派,它们对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框架。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函数的分析,即将产出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相联系,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限制,使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时期,这种理论的解释力有限。
随着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冲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积极角色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需求决定供给,并认为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无效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根据这种理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高就业和经济稳定。
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周期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如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等。
这些政策被认为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虽然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政策建议和观点上存在差异,但两种理论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手段和方法上有相似之处。
两个学派都使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政策效果。
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经济思路和研究角度。
在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经济学理论将对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货币、新古典、新凯恩斯主义.
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争论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出现旨在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及理论进行批判。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使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
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 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 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 [2],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从而在政策上,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主张使用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决定于货币数量; 反之, 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
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 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 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货币主义试图在使货币数量理论在复杂假设的情况下重新得到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 从长期的观点讲, 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另一方面, 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17供给学派的理论是针对凯恩斯主义强调社会经济的需求方面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 只有采取措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才能医治美国经济中的疾病。
18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仍然是在传统研究范式内进行的, 这就不同于前面介绍的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因此在效果上不如前者。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 p 、 y 条件下 ,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 p 、 y 稳定的条件下,由于金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序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
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
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是两种经济思想流派,分别代表了市场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经济理论的观点。
虽然它们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下文将讨论它们各自的核心理论和立场,并简要探讨它们对于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主导经济学的流派,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理性行为。
其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自由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
他们相信,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可以在经济中产生均衡状态,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分配。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即市场不能完全自我纠正的情况。
新古典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可能导致对市场冲击的无法处理,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新凯恩斯主义才崛起。
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它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凯恩斯主义还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因此应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消费者和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凯恩斯认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自身无法自我调节,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开支、减税或贸易保护等手段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批评者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此外,政府干预的实施和效果也往往受到政治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局限于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持竞争秩序,保护产权,并提供宏观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应该更积极地干预经济,通过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凯恩斯、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异同点)?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1.实现充分就业需要以利率为杠杆,刺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因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
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局限。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再危机时期,会被流动性偏好吸收。
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特点:1.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其目标不是保持经济的均衡,而是改善经济的失调;2.把社会政策放在首位,并注重财政政策,轻视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多重目标论。
利率中介指标论和货币政策资产传导论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同时实现,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或者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者视经济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权衡主次,这便是相机抉择,利率中介指标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也可以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为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续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新凯恩斯注意经济学派在货币最终目标的选择上,与老凯恩斯主义一样,都主张应该放在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上,特别是在市场长期非均衡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运用货币政策,利用货币的非中性来影响实际变量,促进市场均衡和经济增长,而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取方面,新凯恩斯注意经济学派主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
标不能仅仅盯住利率,还应该把信贷配給量的增长率作为中介指标。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现代经济学派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两大学派。
两者在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共同致力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以及提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观点,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在上世纪中叶至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其核心理论是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概念,如效用边际递减、供给曲线、需求弹性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也被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学派。
梅纳德·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这一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处于不完全就业状态,因此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来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因此经济政策的干预是必要的。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并通过适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政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对于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的应对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就业。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对比与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存在分歧,如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政策的作用等。
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Y(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凯恩斯和新古典的区别;新古典对传统凯恩斯的批评;新凯恩斯主要的贡献
1.凯恩斯和新古典的区别;新古典对传统凯恩斯的批评;新凯恩斯主要的贡献。
答: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
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
简要评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从经验检验和理论一致性两个方面展开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一)从经验检验方面。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进行了充分的检验,以便否定凯恩斯理论。
由于滞胀现象的存在,检验结果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利。
(二)从理论方面。
首先,先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注意经济理论三大错误:1不合理性的预期。
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
这就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消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
2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
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给时,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但在宏观消费理论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既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
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
3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欺骗公众的基础上的。
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时常结果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
经济思想总结
经济思想总结经济思想是指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分析和解释的思想体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选择与实施。
以下是对几种经济思想的简要总结。
第一,古典经济学思想:古典经济学思想主要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思想。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原则,强调市场自由、经济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亚当·斯密关注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张市场自由竞争能有效配置资源。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相对稀缺性理论,强调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第二,凯恩斯主义思想:凯恩斯主义思想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的问题。
第三,新古典主义思想: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源于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和修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主张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等概念,强调个人自主选择和市场竞争。
第四,制度经济学思想:制度经济学思想主要由道格拉斯·诺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经济行为受到制度差异的影响,强调制度设计对经济效果的重要性。
他们提出了“事务成本”、“合作成本”等概念,认为制度的有效性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发展经济学思想:发展经济学思想主要由罗斯托和阿米蒂·森等人提出,关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殊问题。
发展经济学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贫困、不平等和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制度性陷阱”和“资源诅咒”等理论,试图找到推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上只是对几种经济思想的简要总结,每种经济思想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经济思想也可能相互混合和创新,以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和需求。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中,有多种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
1. 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早期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亚当·斯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斯密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分工合作、互相交换,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2.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关注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可以改变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凯恩斯认为,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政府应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刺激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和市场失灵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增加政府干预的观点。
4.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索洛。
该模型将资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纳入考虑,并通过资本积累和创新来解释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投资来提高资本积累,并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来推动经济增长。
5.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它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创新和管理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为研究和实践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
新古典、新凯恩斯与其他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2)长期中,货币数量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3)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稳定性。
※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派(1)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2)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市场出清: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不同流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不同流派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揭示了在短期内经济中存在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在不同的经济流派中,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解和解释略有差异。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流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1.新凯恩斯主义流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来影响。
他们认为,在短期内,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使失业率降低,但这可能会导致通胀的上升。
他们主张通过扩张性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但也承认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会变得平坦或消失。
2.新古典主义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既存在短期关系,也存在长期关系。
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由于通过货币政策和供给冲击等因素引起的短期经济波动所导致的。
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胀之间没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他们主张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而不会采取主动干预就业和失业率。
3.新古典合成流派:新古典合成经济学家试图综合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在短期,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也承认该关系在长期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还认为,经济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体的结构和制度环境。
他们主张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达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率。
4.新古典现代货币理论流派:新古典现代货币理论(MMT)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无关。
他们认为,货币的发行和分配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来实现,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不是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不同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这些观点都试图解释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各自的经济政策建议来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意识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凯恩斯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意识凯恩斯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得货币意识在凯恩斯和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策得相互争议中,对货币政策得使用是持以截然相反得态度得,这种强烈得反差首先就体现在二者得代表性观点中.一、观点及目标得阐述(一)凯恩斯凯恩斯认为经济得变动来自于需求得变动,从而提出改善经济状况应该提高有效需求得观点,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投资——有效需求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不稳定是导致国民收入不稳定得根源,其不稳定性要紧来自于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因此,当政府采纳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利率时,也就间接地增加私人部门得投资,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其表达式为:m/p=l(y,r).尽管货币政策有这一功效,但其在凯恩斯主义中所发挥得作用仍然是非常小得,由于增加得货币非常可能被同时增大得流淌偏好所汲取,从而对利率得妨碍无效,对投资不起作用.因此,政府得财政政策才是操纵国民收入最直截了当有效得方式.以此为基石,凯恩斯主义认为,由利率变化导致得货币需求得不稳定使得货币供给不论在长期依然短期都会妨碍到产出,即货币非中性.这种反二分法与动态分析得方法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得二分法和静态及比较静态法形成鲜亮得对比.(二)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古典主义认为经济得变动来自于实体经济得变化,比如实际得冲击——技术、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动等,因此其强调二分法,即货币中性.wM也确实是,货币数量变动得后果是价格水平得变动而非国民收入得变动.其闻名得表达为古典货币数量论:mv=py,及费雪方程式:m/p=ky.针关于自由市场机制得古典经济学反对政府得财政政策,从而支持货币政策得效果.这也沿用到新古典经济学中.但新古典经济学并不完全排除货币数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得妨碍,尽管在长期中与古典经济学观点一致,但在短期中,它承认货币得数量变动会对国民收入造成妨碍,如今弗里德曼引入其新货币数量论得表达式:m=f (p,rb,re,1/p?dp/dt,w,y,u),即货币数量要紧取决于总财宝、非人力财宝在总财宝中所占得比率、各种非人力财宝得预期收益率、其他妨碍货币需求得因素.依照新古典经济学采纳得多目标分析法,其使用货币政策得最终目得是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二、差不多假定与凯恩斯用财政政策操纵国民收入不同,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应该用货币政策稳定国民收入.二者在货币政策得使用上得差异要紧来自于他们各自得差不多假定条件得不同.(一)凯恩斯凯恩斯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得黏性以及交错工资论产生了向上倾歪得供给曲线.且在工资和价格相对缓慢得调整过程中,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得状态需要一个非常长得时刻,从而市场出现非均衡.反映在is-lm模型中就论文联盟是,由一个相对陡得is曲线和一个相对平坦得lm曲线所组成.即货币政策导致得lm曲线得移动对产出y得妨碍非常小,而财政政策导致得is曲线得移动对产出y得妨碍非常大,进一步讲明货币政策得无效性和国家干预得有效性(见图1、图2).(二)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得假设为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这能够非常好地解释货币中性.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中,由于人们对一般价格水平和相对价格变化得混淆,即市场分割带来得货币传导机制得信息障碍,使得人们得预期与货币当局得执行政策不同,造成货币政策得有效性.假如在理性预期下人们得信息完全,即人们与货币当局拥有相同信息,那么货币当局制定得任何货币政策基本上无效得,即随机货币中性定理.当理性预期中得信息障碍——这与古典主义得传导机制畅通无阻不同——发生时,产出和就业就要进行临时调整,也确实是短期得不均衡.但在长期,新古典经济学仍然认为自由市场是出清得.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反对政府干预得另一个缘故即是自然率,他们更相信市场自我调节得有效性,因为政府干预有滞后性,且面对通货膨胀还会产生牺牲率,这基本上不良后果.这一学派得经济学反映在is-lm模型上,即由一个相对平坦得is曲线和一个相对陡得lm曲线所组成.即货币政策导致得lm曲线得移动对产出y得妨碍非常大,而财政政策导致得is曲线得移动对产出y 得妨碍非常小,进一步讲明货币政策得有效性和国家干预得无效性(见图3、图4).三、政策含义和评析(一)凯恩斯依照上述得凯恩斯得观点和假设,为达成目标,在货币政策有效得条件下,必定行使扩张性得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从而落低利率.这种扩张性得货币政策事实上正反映出凯恩斯赞成通货膨胀得观点——尽管他是以半通货膨胀得讲法来涵盖.由利率落低而扩张得信贷,加上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带来得人为得商品价格得上涨,使得人们放弃储蓄而选择投资和当期购买,最终达到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得目得.凯恩斯认为,如今由于小于充分就业,如此得措施能够增加产出和收入,促进就业,从而抵消部分得通货膨胀得恶果,达到半通货膨胀得积极状态.尽管凯恩斯得增加有效需求得措施在短期内能够产生明显得效果,但这种以增加投资来猎取今天得均衡,却增加改日应得得均衡得做法,在长期内必定因恶性循环导致严峻得恶果,即使以半通货膨胀得讲法来避重就轻,也无法幸免以后得滞涨,这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批判其“增加了经济波动”得缘故.此外,在过分落低利率得过程中产生得流淌性偏好陷阱,也不断削弱凯恩斯政策得效果.同时,在存量与流量得相习惯得关系中,依照凯恩斯得分析,资本主义中是无法存在充分就业得状态得,这也就意味着货币稳定与充分就业得关系是不成立得,存量与流量即发生矛盾.(二)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在上述差不多假设阐述中,货币经济周期学派运用理性预期解释了货币中性,这要紧是从经济人得角度动身.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运用博弈论来解释货币中性,要紧是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动身,即在有限回合会产生政府违规得可能,而无限回合则能够进行系统性得合理预期.也确实是讲,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是新古典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得假设,也正是因为人们能够进行理性预期,使得政府政策得妨碍效果难以界定,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在认为自由市场能非常好发挥功能得情况下支持单一货币政策.因为货币中性得观点,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更关注与实际因素对经济波动得作用,而非货币,依照他们得研究,是产出得运动带来了存款——内生货币——得运动.这与货币不论在长期依然短期都对产出造成妨碍得凯恩斯得货币非中性论形成了鲜亮得对比.四、总结综上所述,货币中性与货币政策得效力是凯恩斯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对货币得认识得要紧不同之处.在对长期和短期得货币数量与产出关于得动态分析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非中性,并指出财政政策得有效性和货币政策得无效性.而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以瓦尔拉斯得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进行得是供求均衡得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因此以货币中性论为理论基础.但与古典经济学中,货币不管在长期依然短期都对产出无妨碍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同意凯恩斯在短期中得分析——存在价格和工资得粘性,因而货币在短期内非中性;而在长期,供给和需求仍然会达到自然得均衡,如今货币得扩张性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得提高,因此为货币中性.尽管在货币中性得分析上存在差异——显然新古典是更先进得,但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均指出货币政策得有效性和财政政策得无效性.尽管两种理论各有争议和优缺点,但随着理论得更新和进步,明显能够看到二者在不断地取长补短和相互融合.由于二者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且方法使用上得不完善,以及预期理论得不确定性得存在,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考虑得地点得.。
宏观经济学模型总结
宏观经济学模型总结宏观经济学模型是用来描述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工具,通过对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有凯恩斯主义模型、新古典主义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等。
以下是对这些模型的详细总结:1.凯恩斯主义模型:凯恩斯主义模型是基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思想和理论建立的。
该模型认为,总需求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核心概念是“有效需求”,即总支出等于总产出。
该模型着重分析储蓄、投资、消费、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政策推导是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最大化就业。
2.新古典主义模型:新古典主义模型是基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建立的。
该模型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古典主义模型的核心概念是供求关系,即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动力的供应和需求决定价格。
该模型着重分析劳动力供给、资本投资、产出和价格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古典主义模型的政策推导是通过减少政府干预、降低税收和扩大市场开放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福利。
3.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改进和扩展。
该模型认为,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存在摩擦和不完全信息,因此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资源有效配置。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核心概念是价格粘性和不完全竞争。
该模型着重分析工资和价格粘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短期经济波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政策推导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整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最大化就业。
总的来说,凯恩斯主义模型注重总需求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新古典主义模型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将价格粘性和不完全竞争考虑进去。
这些模型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下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理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家的角度,探讨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他们认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使市场在自由竞争中自我恢复平衡,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流派,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当私人部门投资不足时,通过刺激需求和增加公共支出来解决失业问题。
货币政策在凯恩斯主义中被视为调整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工具,主张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三、新古典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另一主要流派。
新古典主义对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的建设和市场的运作机制上。
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主体的预期和市场信号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信号和预期,从而调整经济活动。
四、供给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供求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通过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在货币政策理论中,供给学派强调货币政策调整对市场信号和供求平衡的影响,并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相结合。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为复杂,对未来的预期和市场信号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结合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通过逆周期调节和灵活性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争论
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出现旨在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及理论进行批判。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使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
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 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 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 [2],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从而在政策上,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主张使用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
(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决定于货币数量; 反之, 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
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 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 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货币主义试图在使货币数量理论在复杂假设的情况下重新得到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 从长期的观点讲, 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另一方面, 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17供给学派的理论是针对凯恩斯主义强调社会经济的需求方面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 只有采取措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才能医治美国经济中的疾病。
18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仍然是在传统研究范式内进行的, 这就不同于前面介绍的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因此在效果上不如前者。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 p 、 y 条件下 ,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 p 、 y 稳定的条件下,由于金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
这种观点差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V 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变动,从而货币供给 M 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
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可能变动的。
而长期中是稳定的, 从而货币数量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2在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上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无论货币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认为需求是波动的主要原因, 应该从需求管理上控制经济波动。
但是两者在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的看法上有所差别。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 (总支出中的投资是极不稳定的支出, 容易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如利润的预期、利息、收入而发生波动。
政府的财政行为是抵消私人部门投资波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从而财政政策是控制国民收入变动的最有效的方式。
另外,由于私人部
门的投资是利率的函数,政府的货币供给行为可以改变利率并间接地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 所以货币政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稳定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 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货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取决于货币供给或信用水平, 从而货币供给或信用的变动是造成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货币政策是稳定总需求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3货币主义认为利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较大,从而 IS 曲线趋于一条水平线;相反 L (r 受利率的影响较小,从而 LM 曲线趋于一条垂直线。
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投资受利息的影响不大,而 L (r 受利率的影响大。
从而 IS 曲线趋于一条垂直结(改:垂直线 , LM 曲线趋于一条水平线。
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控制总需求效果不大,而货币政策效果明显。
反之,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的效果不大,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两种理论试图从 IS 及 LM 曲线特征上进一步论证各自的政策主张。
(4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
最基本的理由是资本主义经济
本身无法自行达到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而货币主义则提出自然率假说 [3]。
试图重新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及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能力,从而主张政府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并指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不仅没有控制经济波动,反而可能是造成经济波动的
原因之一,因为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效应。
上述分歧使得货币主义提出的经济政策是使货币供给保持稳定, 并在稳定中有所增长。
增长的比例等于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其目的是使货币供给量不要限制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于自由经营还是国家干预的争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中两个最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 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 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 使供给量
与需求量相等, 市场连续出清。
总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
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4]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
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 一个经济社会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
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 z 和资本存量 k , 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δ,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 即总资源函数为 zf(k+(1-δf(k。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
现在假定由于技术进步使 Z 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数向上移动, 且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 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的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 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 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 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但其基本思路可作如下概括:首先,
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 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微观基础理论, 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
其次, 新凯恩斯主义从这些微观理论出发导出了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最后, 利用短期总供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 (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 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
所以, 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
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 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 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
理性预期学派的继承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进一步通过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理性预期博弈理论强调:为了避免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