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新部编本)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虞美人》的背景知识和作者。
2.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内容。
3.分析《虞美人》的主题和意义。
4.理解《虞美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虞美人》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教学资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简介等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虞美人》相关的背景音乐,营造浪漫的氛围。
2.引入《虞美人》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步骤二:背景知识介绍1.分享《虞美人》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背景。
步骤三:课文阅读与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针对每个段落,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3.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主题与意义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虞美人》的主题和意义。
2.指导学生发现诗歌中蕴含的爱情、离别、困境等主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3.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步骤五: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1.通过诗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于虞美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虞美人、柳枝子等。
鼓励学生从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培养多元思维和同理心。
步骤六:情感表达与创作1.引导学生表演《虞美人》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
2.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选择写诗、绘画、演讲等形式。
3.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分享。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组织文学鉴赏的讨论会或文学俱乐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和评价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项目,如对于《虞美人》的形象再现、背景资料的整理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情况,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虞美人》 教案新部编本

教学
重点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
难点
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
设想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词牌的由来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虞美人》
2、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
雕栏玉砌 朱颜
六、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虞美人》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虞美人》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虞美人》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词作的意境。
(2)让学生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词中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
6. 课后作业:(1)背诵《虞美人》。
(2)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虞美人》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能够鉴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2. 理解诗中的情感和主题,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
2.2 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对诗歌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对《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有深入的了解。
2. 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专业的分析能力。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虞美人》诗文。
2. 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阅读经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
2. 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讲解: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 解读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与思考: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对现代的意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1. 对《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对诗歌的鉴赏和解读的能力。
5.2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3.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表现。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预习《虞美人》诗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五、品味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虞美人》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九年级语文上册《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词牌特点、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虞美人的深厚感情,理解诗词中的人性美。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分析。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虞美人》。
2.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其韵律、节奏和意象特点。
3. 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虞美人》为例,分析古典诗词的创作特点。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鉴赏文章和感悟文章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分享和协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
2. 开展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词。
《虞美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虞美人》教学设计作者:陈艳辉安化二中
附: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亡国之痛
春花秋月依旧↑往事如烟
小楼东风又起愁故国易主
雕栏玉砌犹在↓朱颜已改
↓故国之思↓
宇宙永恒 对 比 人生无常
朗读提示: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
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
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前故事: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975年,那是一个烟雨迷蒙的早上,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阴云笼罩的宫殿里,伫立着一位愁容满面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求过了。
眼看着宋军的铁蹄就要践踏古老的金陵。
他缓缓的转过身,脱下那件穿了十五年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然后一路呜咽,被解汴京。
被封为“违命侯”,由一国之君沦为了阶下之囚。
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978年的七夕,这一天是他四十一岁的生日,心感归国无望,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最绝望的诗歌《虞美人》。
歌伎的演唱传到了宋太祖耳中,一怒之下,宋太祖命人赐来了毒酒。
在这个晚上,面对一弯残月,吟唱着这首悲情的心曲,喝下赐来的毒酒,倒地身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
(2)了解唐代诗人李煜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3. 诗歌表达技巧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含蓄意境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和参考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煜的生平背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李煜及其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李煜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分析诗文内容:意象、情感、哲理等。
(3)解析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学生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解读和欣赏诗歌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 写一篇关于李煜诗歌特点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煜的其他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虞美人》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虞美人》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课题:《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古代女性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3.学习诗歌的鉴赏和欣赏。
教学准备:1.《虞美人》全文。
2.板书:课题、教学目标、课文副标题、诗歌的鉴赏要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思考:你们平时喜欢听什么样的诗歌?生活中哪些场景或事件会引发你们产生共鸣?2.呈现课题和教学目标,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作者和背景,简单阐述诗歌的创作和流传。
2.教师朗读诗歌《虞美人》,寻找并阐述其主旨。
3.学生跟读诗歌,感受和体味其中的情感。
三、理解诗歌(25分钟)1.师生共同了解《虞美人》的内容和情节,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虞美人在诗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b.诗人通过《虞美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c.诗歌中有什么样的意象和景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用PPT展示,并归纳讨论结果。
四、鉴赏诗歌(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鉴赏要点,如:语言的音韵、形象的描写、意象的运用等。
2.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虞美人》中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3.学生针对《虞美人》的其中一段进行深入解读,用述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拓展阅读(15分钟)1.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虞美人》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翻译版本的诗歌、针对《虞美人》的评论或研究论文等。
2.学生选择一篇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分享,展示自己的拓展阅读成果。
3.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继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3.下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 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体会诗人的抒情情感。
4.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抒情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 诗的主旨的概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李煜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兴趣。
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朗读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3. 解释词语和意象(10分钟)教师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4. 分析抒情手法(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享讨论结果。
5. 概括诗的主旨(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的主旨,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包括朗读和背诵诗,以及写一篇关于诗的主旨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抒情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增强对诗的理解和记忆。
2. 讲解和讨论:教师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写作和分享:学生写一篇关于诗的主旨的短文,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新教材】8.2.3《虞美人_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
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
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
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
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一、导入新课: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二、词人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4.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煜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的时期。
2. 诗的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诗的背诵和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难点: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
2. 诗的背景介绍:简述诗人李煜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的时期。
3. 诗的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和默写: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3.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图片、音乐等。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春天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自主地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相关内容。
2. 教具:准备投影仪、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这首诗,了解诗的背景和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
2. 回顾与总结: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诗的背景和意象进行简要总结。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词的基本含义,掌握词中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理解词作中的愁绪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的愁绪与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介绍李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词作,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词人的情感氛围和艺术风格。
三、讲解词意,深入理解1.逐句讲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含义。
2.分析词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四、品味情感,体会愁绪1.引导学生讨论词人的愁绪来源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词人如何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深化对愁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1.总结词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词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业布置1.背诵《虞美人》词作。
2.撰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Teaching Objectives1.Knowledge and Skills: Comprehen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oem and grasp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it.2.Process and Method: Feel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stylethrough reading, discussion, and appreciation.3.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Appreciate the poet's nostalgia for hishomeland and understand the melancholy and patriotism expressed in the poem.Teaching Focus1.Understanding 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poem.2.Feeling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style.Teaching Difficulties1.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oet's melancholy and patriotism.Teaching ProcessI.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Lesson1.Guide students to review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Chinese imperial literature.2.Introduce Li Yu's life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background of "Yu Meiren".II. Initial Reading and Overall Perception1.Students read the poem independently, paying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intonation, and rhythm.2.Guide students to feel the poet's emotional atmosphere and artistic stylethrough reading.III. Explaining the Meaning and Deep Understanding1.Explain 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poem sentence by sentence,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oem.2.Analyze how the poet expresses his nostalgia for his homeland through thedescription of natural scenery.IV. Appreciating Emotions and Experiencing Melancholy1.Guid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source and expression of the poet's melancholy.2.Analyze how the poet uses metaphor, contrast, and other techniques to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lancholy.V. Summarizing and Extending1.Summarize the poet's artistic styl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2.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the poem.Homework Assignment1.Recite the poem "Yu Meiren".2.Write a reading review or appreciation article about "Yu Meiren".。
《虞美人》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1.1.2 分析《虞美人》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1.3 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悟《虞美人》的音乐美和韵律美1.2.2 运用意象分析法,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1.2.3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虞美人》与其他诗歌的异同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情感和审美风格1.3.2 领悟诗词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1.3.3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1.2 《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2.1.3 李清照的词风和李清照的词坛地位2.2 教学难点2.2.1 《虞美人》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2.2 李清照词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2.3 《虞美人》在李清照词作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词坛地位3.1.2 引出《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和词作特点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虞美人》,理解词意3.2.2 学生分析《虞美人》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虞美人》的背景和创作动机3.3.2 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3.3.3 解析《虞美人》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3.4 课堂讨论3.4.1 学生分享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3.4.2 师生互动,讨论《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和词风特点3.5 课后作业3.5.1 学生背诵《虞美人》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4.1.1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1.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4.2 作业评价4.2.1 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4.2.2 学生对《虞美人》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3 学习成果评价4.3.1 学生对《虞美人》的背诵情况4.3.2 学生对《虞美人》的鉴赏心得的质量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教材5.1.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2 参考资料5.2.1 李清照词选5.2.2 中国古代词选5.2.3 相关论文和评论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6.1.1 让学生预习《虞美人》及相关背景资料6.1.2 布置学生查找李清照其他著名词作,以便进行比较分析6.2 课中活动6.2.1 组织学生朗读《虞美人》,感受其韵律美6.2.2 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6.2.3 举办小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6.3 课后活动6.3.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诗词比赛或活动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7.1.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虞美人》的寓意和艺术特色7.1.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学习兴趣7.2 比较教学7.2.1 组织学生对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其词风特点7.2.2 引导学生比较《虞美人》与其他诗人的同类题材作品,拓宽视野7.3 情感教学7.3.1 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情感和审美风格7.3.2 通过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诗词创作8.1.1 组织学生尝试创作以“虞美人”为题材的诗词8.1.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评价、学习8.2 文化探究8.2.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8.2.2 组织学生探究《虞美人》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8.3 课外阅读8.3.1 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词集和其他著名词人的作品8.3.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词创作,了解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评估9.1.1 分析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提高情况9.1.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9.2 教学方法改进9.2.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9.2.2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9.3 教师自身提升9.3.1 深入学习相关诗词理论,提高自身文学素养9.3.2 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第一周: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词坛地位,导入《虞美人》10.2 第二周:分析《虞美人》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0.3 第三周: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10.4 第四周:讨论《虞美人》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总结词风特点第十一章:教学板书设计11.1 《虞美人》词牌的基本结构11.2 《虞美人》的韵律特点11.3 《虞美人》中的主要意象及其寓意11.4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第十二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2.1 课堂问答、讨论的参与度12.2 学生作业(包括背诵、写作)的质量12.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进步程度12.4 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第十三章:教学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13.1 强调课堂纪律,防止学生因诗词内容产生不良情绪13.2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3.3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防止沉迷于网络第十四章:教学大纲14.1 教学目标14.2 教学内容14.3 教学时间安排14.4 教学方法与策略第十五章:课后服务工作15.1 解答学生关于《虞美人》的疑问15.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诗词创作15.3 定期组织诗词比赛和文学社团活动15.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以及《虞美人》中的主要意象及其寓意。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案)统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虞美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板块中的第三篇。
词从李煜起,感慨遂深,李煜开创了“词”代的到来,使词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这篇课文作为新授课,它的重点是运用特定技巧,通过朗读、鉴赏等方式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
教学工具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一同学,他们经过了高一上学期半个学期的学习,对高中语文的课程特点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学习上也更加具有了主动性。
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的学习,由于初中所学内容过于零散和浅易,所以在教学上需要从基础讲起。
并且主要是要让他们学习如何去分析鉴赏古诗词,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任务的加重等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上课不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在授课时注意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和希沃白板就成了最佳选择,另外,名人品读视频和名师微课视频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愁”的深刻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尔的话“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引出“情”是诗词的灵魂的话题。
提问学生:如何把握诗词的情感?(一)利用腾讯问卷制定问卷,网上收集结果。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1.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你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运用到哪些现代信息技术?A、幻灯片B、多媒体C、希沃白板D、腾讯视频7人30人 15人2人2.、鉴赏古诗词,把握作品主旨作者情感时,会用到哪些方法技巧?A、知人论世B、情感词C、关键句D、修辞手法E、意象51人 47人45人48人53人3、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你可以读出哪些情感?A、儿女情长B、思乡念家C、国仇家恨D、壮志未酬23人49人51人7人(以上均为不定项选择题)二、学生朗读李煜的《虞美人》并讨论这首词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如何把握这种情感?(用希沃白版点出作品,播放朗诵视频,查找李煜的生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导入新课
忧愁之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里有许多写忧愁的名作。
宋初李煜的《虞美人》就是写愁苦的名作。
二、了解作者
【旧知回顾】学生回忆背诵学过的李煜词作,说说李煜的生平及词作特点。
【教师介绍】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在位十五年,史称李后主。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冬,宋大将曹彬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降宋,第二年正月被押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当年赵光义继位,改元太平兴国元年,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李煜被宋太宗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五代史·后主本纪》:“(李煜)为人仁德,有慧性,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
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
”完全是一副帝王相。
但是他生性软弱,特殊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决定了他特殊的命运。
正如《陈书·后主本纪》说:“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
”长于深宫决定了他有登上帝位的机遇,长于妇人之手决定了他没有经历战火考验,整天厮混在红粉佳人中,沉溺在诗词音乐陶醉中,缺少坚强的个性、政治胆识和军事才略。
他文艺才华出众,作个词坛帝王名副其实,但家庭环境将他推上帝王之位。
后人凭吊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李煜的创作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李煜前期过的是皇子、太子、帝王的生活,其词多写宫廷的享乐生活。
典型之作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后期沦为阶下囚,其词主要写被俘后的屈辱生活,抒发亡国之痛,将词推向更高的境界。
南唐灭亡,对于身为皇帝的李煜来说,是最大的不幸,对于文学家的李煜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正如杜甫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便始工。
”李煜亡国后作品,主要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望江南》(多少恨)、《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虞美人》等,被称为“千古词帝”。
清末民初的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后主之词,神秀也。
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宋初晏欧诸公,皆自此出也,而花间一派微矣。
”这是对李煜词的恰当评价。
三、背景介绍
《历代诗余·词话》引《乐府纪闻》说:“后主归宋后,与故宫人书云:
望江南二首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