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文内控 失败分析

合集下载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2,郑百文重组方案有何特点?
郑百文重组案例特点分析
复杂,操作难度大
风险摆在明处
理性看待问题
浓重的政府行为
3,郑百文重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在:重组方案较好地平衡了多方的利益。
债权人 山东三联
郑百文员工
利益相关方
股东
政府
(1)山东三联集团:
• 第一,通过买壳,实现间接上市。不仅可 以实现上市融资的愿望,同时还可以节约 上市过程中的一些费用。 • 第二,有利于山东三联开拓郑州乃至河南 的市场。它不仅避免了重新开拓市场的不 确定性,而且还可以得到郑州地方政府的 支持。 • 第三,免费的广告效应。它获得了巨大的 社会注意力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山东三联 的品牌价值。
(4)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郑百文”是由盛到衰是典型的内部控制失 败史。郑百文从1996年着手建立全国性的 营销网络、急速、盲目地扩张,直接导致 公司总部对外地分支机构如同一盘散沙。 这些分支机构的领导滥用职权,招聘员工 数千人,却没对员工进行一次上岗培训和 考核。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建立管理 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重组方--三联集团简介
山东三联集团是一家以家电批发与零售为主营业 务的商贸公司 。 1985年在破产企业的基础上,吸收山东五县11个 乡镇204万元资金,加上张继升(厂长)的个人智 力投资,形成三方联合的股份制家电专营店。 三联是一个投资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公司经营 领域还涉及电子信息、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并 取得骄人业绩。该公司目前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 商用多媒体宽带光纤信息网络--“百灵网”,此 外目前公司还拥有紧密层以上企业160多家,主要 分布于中国的山东以及美国的旧金山。
3,盲目扩张,使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风险加 大

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原因分析

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原因分析

摘要 (2)Abastract (2)一、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3)1. 企业发展的历程 (3)2. 近年来企业的财务状况 (4)二、企业破产的原因分析 (5)1. 企业法规制度不完善 (5)2. 政府与监管的错位 (5)三企业内部控制运作失败分析 (7)1. 控制环境失败 (7)2. 风险意识薄弱 (8)3. 信息系统失真 (8)4. 内控监督虚无 (9)5. PT郑百文后继情况 (9)四企业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 (10)1. 对重组制度的考察 (10)2. 企业规范化管理及市场完善 (10)五企业从发展到破产的启示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4)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原因分析摘要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但由于上市前后通过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股本金不实,隐瞒巨额收益事项,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其中破产的原因,企业法规制度不完善,政府与监管的错位,企业财务混乱,同时也存在企业内控运作的失败,如控制环境失败、风险意识薄弱、信息系统失真、内控监督虚无等。

面对企业的危机,公司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实施重组制度的考察、建立规范化管理及市场完善体系、加强财务管理等手段。

关键词:企业内控;企业法规制度;重组制度;财务管理AbastractZhengzhou Baiwen Co., Ltd. is a listed company, but due to before and after the listing of the vain rebates, less cost, cross credited etc. means inflated profits, capital gold is not real, hide the huge gains matters, eventually leading to bankrupt enterprises, the reasons of bankruptcy, enterprise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dislocation of government and regulatory, corporate financial chaos, also exist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failures, such as failure of environment control, risk awareness is weak, the distor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supervision and nothingness. In the face of the enterprise crisis, the company has taken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tructur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market improvement system,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ther means.Key words: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law system;Recombination system;financial management一、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1. 企业发展的历程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前身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是一个国有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

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案例

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案例

财务风险案例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案例简介:2000年,造假历史悠久的郑百文公司遭到证监会的处罚。

据查,郑百文在上市前就采取虚提返点、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方法需增利润,并据此制作了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

上市后三年一直采取虚提饭点、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据悉,为激励员工,郑百文公以“实现"销售收入为考核指标,完成指标者封为副总,可以自配轿车。

结果各销售网点为完成指标,不惜购销倒挂,商品大量高进低出,最终关门歇业,留下4亿多元的未收账款。

而任职几年的分公司经理,却开上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上百万的宝马轿车,住上了价值几百万的豪宅。

案例分析: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郑百文的内部控制严重缺乏,因此也给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郑百文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缺乏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1)销售网点负责人为了增加销售额而搞购销倒挂,竟然没有人察觉和制止,说明其在销售定价方面的控制是相当薄弱的。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施行)》的规定,企业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并予以执行。

在该案例中,销售网点的负责人明显违背销售定价的规律,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可以损坏公司利益而中饱私囊。

(2)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

在案例中,由于没有建立涉小的审批和控制制度,许多形式上销售出去的产品实际上其款项的收回存在重大疑问,根本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条件,不应该确认为收入。

此外,对于郑百文留下了4亿多元的未收账款,在其内部控制如此薄弱、盲目扩大销售额的条件下,这笔庞大的未收账款究竟能收回多少实在难以预料,这将导致验证的资产和收入的虚增,最终将企业拖进了严重亏损的境地。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案例简介:据2010年10月5日的《新闻晨报》报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480万元人民币的元北京市第六市政工程公司水电工程处主人沈某实行,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郑百文内控 失败分析

郑百文内控 失败分析
0
改进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01、建立健全内控框架
02、建立内控披露机制
03、加强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约束和准则
规范
3、信息系统失真
0(1)会计处理不规范
0(2)账目混乱
0(3)造假帐
0
郑百文存在股金不实、上市公告书重大遗 漏、年报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 遗漏,同时还发现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为郑 百文出具了严重实施的审计报告。
4、内控监督虚无
0
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没有内部审计 的声音
0
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若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内 部控制制度,上市后迟早会出现问 题
失败原因分析:
01、控制环境失败
02、风险意识薄弱
03、信息系统失真
04、内控监督虚无05Fra bibliotekPT郑百文后继情况
1、控制环境失败
0(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0(2)管理理念混乱 0(3)经营方正失误 0(4)决策随意 0(5)人事管理不当
2、风险意识薄弱
0(1)盲目扩张,风险加大 0(2)信用销售,留下祸根
5、PT郑百文后继情况
PT郑百文(60898)4月30日发布重大事项公 告称,接上证所通知,上证所决定延长PT郑百文 暂停上市宽限期9个月,宽限期自2002年4月29日 起计算。PT郑百文撤回4月2日向上证所提出的股 票恢复上市申请。 0 PT郑百文重组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6月25日,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已办理了郑百文 股份过户手续,将67610个股东持有的83938776 股郑百文股份,过户至“三联集团郑百文重组专 用账户”。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PT郑百文重组 方案,在突破了重重障碍之后终于全部完成,取 得成功。

“郑百文事件”反思

“郑百文事件”反思

“郑百文事件”反思
曹明川
【期刊名称】《财税与会计》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郑百文事件”在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中央委员,已受到
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由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将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对郑百文巨额亏空问题展开彻底调查。

郑百文事件的发生,说明公司董事会在公司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责任意识弱化,公司内部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度,有法不依的现象仍较普遍。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玩“数字游戏”、粉饰报表的会计行为失当现象频频发生。

从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看,做假帐的并非郑百文一家,而在此之前,这些违法违规问题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很少,才使得“郑百文事件”一下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使现行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怎样才能杜绝郑碍文事件再次发生才是问题的关键。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曹明川
【作者单位】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5.5
【相关文献】
1.所有权控制:路在何方?——郑百文事件的启示 [J], 王婷
2.由『郑百文』事件引发的思考--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J], 周歆
3.市场呼唤退出机制--"ST郑百文"事件的深层思考 [J], 郭均盈;张炜玲
4.更新投资理念走出投资误区--对郑百文事件的理性思考 [J], 杜卓君
5.中国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以郑百文事件为例 [J], 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百文案例

郑百文案例

郑百文内控失败案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百文”),曾有过辉煌历史;1988年在全国同行业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成为全国商业批发行业龙头,1996年上市。

1997年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在所有商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然而神话很快破灭,1998年,郑百文每股净亏2.54元,1999年亏掉9.8亿元,两创沪深股市亏损之最。

郑百文的由盛而衰,是典型的内部控制失败史。

就其内部环境而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

郑百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4.64%,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占26%,流通股比例高达54%,第一大股东郑州市国资局将所持国有股股权划给与郑百文同一法定代表人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外部力量对公司干涉极弱。

郑百文却利用上市后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大行违背经济规律甚至违法乱纪之道:上市募集的资金数以亿计地被公司领导以投资、合作为名拆借、挪用,总计10多家公司拆借的近2亿元资金有去无归,公司陷入多起追款讨债的官司中。

第二,管理理念混乱。

郑百文的根本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善。

公司年报也承认:“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第三,决策随意。

1992年,以募股资金680万元参股组建郑州中意百文鞋业公司,但始终未正常生产。

又不顾资金紧张,在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投巨资设立40多个分公司,最后成为沉重“包袱”。

1998年,在困境面前,公司又以配股资金的600万元兼并了与主营业务毫无关联的郑州化工原料公司,这“鸵鸟政策”科学性何在?分支机构一盘散沙,控制无力,管理滞后,仅下属三家子公司合并时就产生未确认的投资损失286.97万元,其“松散管理”可见一斑。

第四,人事管理不当。

郑百文为激励职工,以销售收入为指标,完成指标者封为副总,可以自配小车。

《郑百文案例分析》课件

《郑百文案例分析》课件
组织文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从郑百文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品牌建设
郑百文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失败教训表明,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战略定位
郑百文案例表明,企业应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
渠道管理
郑百文案例揭示了渠道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加强渠道管控,提高00年的负债总额高达25亿元,流动负债17亿元,而其流动资产仅有10亿元,导致其流动比率低于1,表明其短期偿债能力极差。同时,公司亏损额高达1.5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表明其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详细描述
VS
郑百文的财务结构极其不合理,流动负债占比过高,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占比过低。
《郑百文案例分析》ppt课件
郑百文简介郑百文的财务状况郑百文的经营策略郑百文的成功与失败因素从郑百文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目录
CONTENTS
郑百文简介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总部地点:郑州市
成立时间:1987年
经营范围:百货零售、批发等
发展历程:从一家小型零售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百货集团
01
03
02
详细描述
流动负债是公司短期内的偿债压力,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则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然而,郑百文的流动负债占比高达80%,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仅占20%,这表明其财务结构极其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导致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极差,长期发展也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持。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看出郑百文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都存在严重问题。
市场定位准确
郑百文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家电销售为主的市场定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电市场需求旺盛,这为郑百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郑州百文”的兴衰

“郑州百文”的兴衰

“郑州百文”的兴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以下简称"郑百文"或"公司")现将本次资产、债务重组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一、郑百文重组的前提并未发生变化2001年1月18日,郑百文重组各方签订有关协议时一致认为"郑百文重组成功"的标志是:1.完成资产债务交接;2.三联获得约50%郑百文股份(含流通股与非流通股)。

公司与三联2001年11月30日签订的《关于资产交接的协议书》以及公司与百文集团2001年12月15日签订的《关于资产交接的协议书》中各方约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之一时,"重组郑百文的根本目的未能实现":1.重组涉及的资产、债务交接未能完成;2.三联未取得约50%乙方股份(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3.郑百文2001年未能实现盈利;4.其它无法预见的使郑百文不再具有上市公司资格的政策性因素。

公司认为,上述两种约定之间不存在矛盾,重组的前提并未发生改变。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参加重组各方所追求的重组结果的具体和完整的描述,理由如下:1.各方在2001年1月18号签订有关协议时,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有关规定并未出台。

重组郑百文,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上市公司,是重组各方的共识,也是各方参加重组的前提。

2.关于三联获得郑百文约50%股份(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的流通股,根据重组各方2001年1月18日签订郑百文重组有关协议的根本目的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客观情况,应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郑百文流通股,即三联所持有的应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郑百文的股权。

目前郑百文重组所涉及的股份过户尚未完成,根据上市公司退市的有关规定,如果郑百文2001年未能实现盈利,或其它无法预见的政策性因素使郑百文不再具有上市公司资格,郑百文将被终止上市。

三联在本次重组中将无法获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郑百文流通股,即无法实现上述三联取得作为上市公司的郑百文股权的结果。

因此,上述两者对重组成功和重组目的的表述,是一致的,完整的,相辅相成的,并无矛盾之处。

郑百文案例法律完善(3篇)

郑百文案例法律完善(3篇)

第1篇一、引言郑百文案例是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著名的造假丑闻,涉及公司财务造假、内部控制缺失、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该案例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不足,为推动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本文将从郑百文案例出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郑百文案例的法律问题1. 财务造假郑百文案例中,公司虚构销售、虚增收入、隐瞒债务等手段,严重违反了《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公司应当依法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郑百文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

2. 内部控制缺失郑百文案例中,公司内部控制严重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然而,郑百文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得以发生。

3. 信息披露不透明郑百文案例中,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经营、财务状况有关的重要信息。

然而,郑百文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遗漏,误导了投资者。

三、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不足1. 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漏洞。

例如,《证券法》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2. 监管体制不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力量分散,监管效果不佳。

在郑百文案例中,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公司的违法行为,导致问题恶化。

3. 法律实施不到位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实施不到位,执法力度不足。

部分违法者因利益驱动,敢于以身试法,导致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四、完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郑百文案例暴露出的法律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例如,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罚款金额,增加刑事责任。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郑百文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郑百文

• 不仅如此,郑百文破产 还将牵连众多的无辜者 例如:郑百文的2800 名职工将丧失工作机会 地方政府将面临安置失 业职工的压力,郑百文 相当一部分债权人将因 为债权损失而陷入困境
• 我国一些企业的破产试点证明 破产财产变现困难,变现成本 高,财产变卖所得大大低于帐 面价值,以至清算费用耗尽全 部破产财产并不是例外情况。 总之,郑百文破产意味着企业 参与者-股东、债权人、职工全 盘皆输。
注:此时三联集团成为郑百文集团新的债权人,并且此时信达 集团已经收回债权3+3=6亿元。
债权人三联集团与郑百文全体股东按以下 条件取得和解
过户50%的股份
郑百文全体股东
豁免15亿元债权
三联集团
三联集团并注入优质资产4.5亿元,其中包括2亿元无息 营运资金,从而使郑百文上市公司转亏为盈,并具有持续 发展能力。 三联集团的豁免的15亿元债权形成资本公积金,可冲减 上市公司累计亏损。
312146
39265
23053
4375
254819
-129942
247534
-136047
破 重 产 面对如此严重的亏损,郑百文该何去何从? 组 论 说
• 巨额亏损使郑百文丧失了清偿债务的能力 郑百文的资产质量极差,一旦破产,绝大 部分债权将永远丧失受清偿机会,而信达 将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债权人---信达近21亿 无担保债权只能在清算费用、职工安置费 用和担保债权之后获得部分清偿,郑百文 的资产优先清偿上述债务之后是否还有剩 余实属疑问。郑百文股东将损失每一分钱 投资,无望得到任何补偿。
1986——1996年,销 售收入增长45倍,利 润增长36倍。
郑百文历年的经营业绩
1995年 1996 度 年度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郑百文案再一次提醒我们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迫切性。 单纯依靠证券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 量,只有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人手才能做到“防患于 未然”。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必要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承受较其他类型企业更高 的风险,各种风险都会反映为公司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失。 其中财务风险即公司在筹资、投资和用资活动中所面临 的各类风险。 回顾郑百文的经营管理,不难看出其并未进行有效的财 务风险管理。
对郑百文而言,它得以脱胎换骨,赢得新生。
六、郑百文的启示
1、完善资本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郑百文案中不难看到资本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性, 而资本结构恰恰是相当多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渠道尚不完善,负债过高问题 的解决并非旦夕之功,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仍是公司 得以发展的前提。
3、内控监督虚无
在1998年开始出现亏损时,公司才进行全面 的内部审计。以前内部审计比较少,内部整 顿也是在公司出了事以后。
四、郑百文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拒绝表示 意见的审计报告的理由
1、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不一致 从公司报告上反映出郑百文内部存在主要问题是: “重经营、 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 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 硬件建设,轻网络 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在会计核算中公司必须遵循一致性的会计原则。 如果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前后期不一致,就很难正确 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当时的郑百文还被塑造成为当地企业界耀眼的改革 新星和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
神话的破灭
1998年,郑百文即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2.54元的 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 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 损之最。 由于郑百文的账目极为混乱,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保 证,1998和1999年度,郑州华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拒绝为其年报出具审计意 见。 2000年3月,上市公司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的最大债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中级人 民法院提起申请,称郑百文由于连年巨额亏损,无法 偿还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计人民币213021万元的债务, 现申请郑百文破产还债,被法院驳回,从此引发了在 市场上广受关注的郑百文资产与债务重组。

(郑百文____内部控制案例

(郑百文____内部控制案例

16
5、PT郑百文后继情况 • PT郑百文(600898) 4月30日发布重大事项 公告称,接上证所通知,上证所决定延长PT郑百文 暂停上市宽限期9个月,宽限期自2002年4月29日 起计算。PT郑百文撤回4月2日向上证所提出的股票 恢复上市申请。 • PT郑百文重组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6月25日,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已办理了郑百文股 份过户手续,将67610个股东持有的83938776股 郑百文股份,过户至“三联集团郑百文重组专用账 户”。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PT郑百文重组方案, 在突破了种种障碍之后终于全部完成,取得成功。


3
2、1996年4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上市申请
文件称:1986年至1996年,销售收入增45倍, 利润增长36倍;1996年销售收入41亿,名列 全国同行业第一。 3、1997年,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在所有 商业上市公司中排第一。
4

• • • • • •
(二)神话的破灭 1、1998年郑百文每股收益-2.54元(96 年每股收益为0 .37,净资产收益率15 .88%; 97年每股收益0 .448,净资产收益19 .97%; 98年8月中报每投收益0 .075元),净资产收 益率-1148 .46%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郑州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1999年亏损9.8亿,两创沪深股市之最。 (99年8月中报每股收益-2 .7元,每股净资产2 .98元),公司截止99年9月的贷款本金及应 付利息共计19 . 36亿元由中国建行转给中国信 达资产管理公司。
2)信用销售
郑百文高速发展的动力及最后陷入困境都 是与长虹、建行的三角信用关系。在此关系下, 厂商将销售风险转给郑百文。1998年春节过 后,建行郑州分行发现郑百文的承兑汇款已形 成巨额债权收回有一定难度,于是开始停止发 放新的汇票。1998年,长虹的降价及放弃单 纯依靠批发商经销,最终造成购销价倒挂。 1998年郑百文罚息达1.3亿。1999年6月30日, 公司应收帐款为76264 .万元,其他应收帐为 26973 .59万元。

6郑百文事件

6郑百文事件
20
4、内控监督虚无 内控监督虚无 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没有内审的声音。 郑百文的盛衰史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 钟,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若公 司内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上市后迟早会出现问题。 郑百文1995年就开始设立独立董事。 陆家豪:郑州大学副教授,民盟河南 常委 李新阳:郑州投资合作基金公司副总
18
2)帐目混乱 1998、1999连续两年被CPA拒绝出 具审计意见。 3)造假帐 2001年,中国证监会查明,郑百文 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 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 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 上市后三年采用虚提返利、费用挂 帐、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 入帐等手法,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
并且在1997年实施10送3的股本扩张方 案,1998年公司实施10配2.307股再度进 行股本扩张,公司总股本由上市初期 1.038亿变成为1.9758亿元。从二级市场 走势来看,该股由1996年5元低价起步, 短时间内被市场主力炒至22.70元的高价, 并被赋予高速成长的绩优股概念。各大 传媒载体对郑百文的评价是“高速成 长”、“适合长线投资”······
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阶段
1985年 1985年,由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全 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 等共同发起成立了 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 Treadway委员会)。两年后 委员会)。两年后, 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两年后,根据该 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成立了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组织, 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成立了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组织,即 COSO委员会 委员会。 COSO委员会。 COSO报告 三目标、五要素、十三原则) 报告( 1、 COSO报告(三目标、五要素、十三原则) 1992年 COSO提出了著名的 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的研究报告, 提出了著名的“ 1992年, COSO提出了著名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的研究报告, 1994年进行了增补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 年进行了增补。 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 1994年进行了增补。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1提高经 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2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遵循有 关的法规制度。 关的法规制度。 COSO委员会提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 委员会提出, 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 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 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 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 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 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 1)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 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 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是构成环境的 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 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 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 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 2)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财务 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 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 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1996年上‎市时的公告书‎中,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为“郑百文”前三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1996、1997年度‎的财务报告,该事务所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

1998、1999年度‎由于此时危机‎已现,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都拒绝对财‎务报告表示意‎见(公司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

由此可见,在郑百文上市‎过程中及其后‎的经营管理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舞弊和错误‎。

人们自然会问‎,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为什么‎没有把这些舞‎弊和错误揭露‎出来?他们要不要为‎此承担责任?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审计目标‎确定了审计责‎任的范围,即有无责任是‎由审计的目标‎决定的。

而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也就是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其并未要求必‎须查出企业的‎舞弊和差错。

这也反映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就是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因此他们没有‎责任专门实施‎审计程序去发‎现舞弊。

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显然,公众对此是难‎以接受的。

郑百文事件的‎会计责任给我‎们留下的法律‎思考加强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

如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时‎,应对资产重组‎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资产出售‎前的经营情况‎予以披露,如是出售或置‎换子公司,还应提供该子‎公司近两年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强制上市公司‎应对变更理由‎作充分陈述,并陈述在过去‎两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会计原则的‎运用、财务状况披露‎以及审计范围‎和程序方面存‎在分歧,如有分歧,应详细描述每‎一项分歧,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就上市公‎司的陈述同意‎与否发表意见‎等。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

郑百文案例分析郑百文曾经是中国股市上的一个“神话”,但最终却以惨败收场,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郑百文的兴衰历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郑百文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商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家电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郑百文作为一家主营家电批发的商业企业,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大规模的销售网络和灵活的营销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然而,郑百文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盲目扩张是郑百文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取得初步成功后,郑百文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盲目地进行大规模扩张。

不仅在国内多地开设了分支机构,还涉足了多个不熟悉的领域。

这种过度扩张导致了企业资源的分散和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运营效率大幅下降。

其次,郑百文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为了追求表面上的业绩增长,郑百文采取了虚构销售业绩、虚增利润等手段,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同时,企业的资金链也非常脆弱,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再者,内部管理混乱也是郑百文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管理层决策随意,员工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这种混乱的管理状况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无法迅速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郑百文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对于企业来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扩张。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竞争状况。

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

加强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企业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加强监督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对策一、序言(一)研究背景1938年,震惊世界的麦克森-罗宾斯公司舞弊案,开始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二十世纪后期,又相继发生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公司造假和商业欺诈事件,例如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和默克制药相继爆出会计丑闻,历史悠久的银行业巨人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三井住友银行爆出中行油巨亏事件,这些全都无一例外与公司的管理有着千万缕的联系。

而内部控制也正是公司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内部控制的失效,直接导致公司管理不善,经营出现问题。

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思想较国外起步晚,这也导致我国近年来公司丑闻更是频频曝光。

从早期的“郑百文”,“银广夏”,“麦科特”,“蓝田股份”,“东方电子”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到2005年,伊利股份董事长被拘留,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和金正数码及深圳石化董事长被捕,开开公司高层人员携款潜逃。

反省以上事件,问题无不出在公司的管理经营上,而内部控制不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我国现在内部控制理论还很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

因此,若要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研究意义管理实践证明,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应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

企业的一切决策和活动都应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下制定和执行,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

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任何组织,任何单位,无论其规模大小,盈利与否,都至关重要。

上述的公司舞弊事件已经证明,单位中的差错舞弊,经营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都是由内部控制的缺陷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都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经济安排。

其中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者和员工,或者说是法人治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

[1]公司的各项制度实质就是他们之间的权责划分,而责权利的实现则有赖于建立与公司内外环境相一致的具体控制制度。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控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控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控「摘要」郑百文于1996年上市,1997年各项经营指标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均名列前茅。

正当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学习“郑百文经验”之际,1998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首先对郑百文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然后,运用美国COSO报告提出的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五个方面(①控制环境;②风险评估;③控制活动;④信息和沟通;⑤监督)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力求寻找出供我国上市公司借鉴的制度建设方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一、公司发展基本状况ST郑百文(股票代码600898)前身是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于1987年6月在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1988年12月该公司进行股份制试点,改制后的公司定名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公司于1996年4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通过几次送、配股,截至2000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197,582,119万,其中国家股28,877,869万,占总股本的15.08%;法人股61,605,050万,占总股本的35.16%;流通股为107,09,200万,占总股本的54.20%.郑百文称:在1986——1996年间,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5倍,利润增长了36倍。

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全员劳动生产率470万元。

1997年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6.7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0.7%,这些数值均名列同行业前茅,并进入国内上市公司100强,成为当地企业界改革新星和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

1997年7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将其树立为全市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并将其经验大张旗鼓地推向全国。

然而,正当“郑百文经验”被轰轰烈烈地推广之际,戴在公司头上的数条光环突然消失了。

1998年郑百文亏损 5.02亿,每股收益由1997年的0.4649元一下子变为-2.5438元,净资产收益率变为-1148.46%,郑州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信息系统失真
0(1)会计处理不规范
0(2)账目混乱
0(3)造假帐
0
郑百文存在股金不实、上市公告书重大遗 漏、年报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 遗漏,同时还发现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
0
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没有内部审计 的声音
0
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若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内 部控制制度,上市后迟早会出现问 题
0
改进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01、建立健全内控框架
02、建立内控披露机制
03、加强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约束和准则
规范
失败原因分析:
01、控制环境失败
02、风险意识薄弱
03、信息系统失真
04、内控监督虚无
05、PT郑百文后继情况
1、控制环境失败
0(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0(2)管理理念混乱 0(3)经营方正失误 0(4)决策随意 0(5)人事管理不当
2、风险意识薄弱
0(1)盲目扩张,风险加大 0(2)信用销售,留下祸根
5、PT郑百文后继情况
PT郑百文(60898)4月30日发布重大事项公 告称,接上证所通知,上证所决定延长PT郑百文 暂停上市宽限期9个月,宽限期自2002年4月29日 起计算。PT郑百文撤回4月2日向上证所提出的股 票恢复上市申请。 0 PT郑百文重组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6月25日,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已办理了郑百文 股份过户手续,将67610个股东持有的83938776 股郑百文股份,过户至“三联集团郑百文重组专 用账户”。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PT郑百文重组 方案,在突破了重重障碍之后终于全部完成,取 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