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1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说明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登录规范解读
4)书法、绘画文物中如有多人合作者,定名时为避免字数过多,应以最著名者或前二、三名为主, 后缀“等合作”字样。
5)文物既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者,在器形前标质地。如: 商代玉刀、西周铜斧、战国铁犁。
古生物标本年代一般为其生存年代。
本次普查的年代信息表述
本次普查的年代表述应采用历史纪年、公元纪年、 其它年代和年代不详四种方式中的一种。文物一 般应在历史纪年、公元纪年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多个朝代并置时期的文物及其他不适合使用中国 历史朝代纪年的文物应选择公元纪年。化石一般 在地质年代中选择相应的年代范围。
•1949年以前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核变心革功及能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物品;反
映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宗教 等方面发展的物品;反映中国近现代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及民族关系、民族 团结、民族自治、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物品;反映中国近现代各民族的 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物品。 •1949年以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出 境审核标准》及《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 录的。 •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被确定为鉴定对象或文物,需符合以下条件: 古猿化石;古人类化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等。
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登录主要信息
文物基本信息(14项) 文物管理信息(11项) 文物照片信息
文物收藏单位信息
文物基本信息——14项
收藏单位
尺寸
总登记号(或辅助账号) 质量
名称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董馥荣李慧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
在对登记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的基础上,以期未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目前,普通古籍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古籍核查、古籍普查平台登记两个步骤进行。
古籍核查1.1目的为了配合《中华古籍总目·国图卷》的编撰工作,古籍核查工作优先保证《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的著录要求,同时满足普查平台登记各要素的著录需要。
1.2背景普查工作初期,综合考虑了多方因素,特增加古籍核查这一环节。
按照古籍普查的工作计划,2011年要求快速启动项目,古籍馆积极响应。
当时普查软件平台正处于调试阶段,普查工作要求先进行线下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考虑到我馆编目数据量大,已有的编目数据比较完备,部分数据甚至可以借鉴趋于成熟的书目资料,于是先开始古籍核查工作。
不仅如此,古籍普查是一次整合图书馆古籍工作、培养人才的有利机会。
考虑到我馆大规模的编目工作已经结束,近几年新入馆员工编目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希望借助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达成培养古籍编目新生力量的目标。
1.3前期准备(1)将《中华古籍总目》分类法与国图普通古籍采用的《中文普通线装书分类表》(即刘国钧的“十五大类分类法”)相对照,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对应关系,适应《中华古籍总目》的分类要求;(2)国图现有33万条普通古籍编目数据(MARK),由古籍保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于2011年3月份,进行了多次编目数据导入平台的试验。
对馆藏编目数据(MARK)的各类字段进行切分,借助唯一标识符(MARK的001字段)和特定的附加条件,实现了MARK格式与平台的有效对接与转换,将馆藏编目数据(MARK)顺利批量导入普查平台中;(3)选择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地志门类数据进行核查。
可以借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书目。
中国基本古籍库V5
中国基本古籍库使用指南出厂默认配置:1 背景音色:底图白色,音乐关闭。
2 字体设置:繁简字体字形大小颜色书名繁体楷书粗体小一黑色作者繁体楷书常规二号黑色标题繁体楷书粗体二号黑色正文繁体楷书常规二号黑色注文繁体楷书常规三号黑色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更改配置!1.进入1.1 打开开始菜单,在“程序”中找到“中国基本古籍库”,点击“客户端应用程序”。
1.2局域网版进入首页:,填写服务器、用户名、密码后,点击“进入”(软件默认用户名user,密码user)。
单机版进入首页:直接点击“进入”即可。
1.3 图标说明:返回首页;最小化;关闭2.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共有 4 条检索路径: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高级检索。
2.1 分类检索即按库、类、目的树形结构进行定向检索。
使用方法:在左栏双击“中国基本古籍库”,可见 4 个子库;双击子库名,可见 20 个大类;双击大类名,可见 100 个细目;双击细目名,可见该目所收书目;单击所选定的书名,此时在下栏可见该书的版本信息;双击此书名,即可进入正文:2.2 条目检索即限定书名、时代、作者、版本、篇目等条件进行目标检索。
使用方法:a) 要查找某一本书,可在左栏书名框中输入书名,然后点击“开始检索”,此时右栏显示所查询的书名、卷数、时代、作者;单击书名,下栏可见该书的版本信息;双击书名即可进入该书正文:b) 要查找某一位作者的全部著作,可在左栏作者框中输入作者名,然后点击“开始检索”,此时右栏显示所查询的书名、卷数、时代、作者;单击书名,下栏可见版本信息;双击书名即可进入该书正文:c) 要查找某一时代的书,在左栏时代下拉列表中选择时代,然后点击“开始检索”,此时右栏显示所查询的书名、卷数、时代、作者;单击书名,下栏可见该书的版本信息;双击书名即可进入该书正文:d) 要查找某一版本的书,在左栏版本框中输入版本名,然后点击“开始检索”,此时右栏显示所查询的书名、卷数、时代、作者;单击书名,下栏可见该书的版本信息;双击书名即可进入该书正文:e)要查找某一篇章或标题,在左栏篇目框中输入篇章或标题名,然后点击“开始检索”,此时右栏显示含有该篇章或标题的书名、卷数、时代、作者;单击书名,下栏可见该书的版本信息;双击书名即可直接进入该篇章或标题的正文:提示:除时代需从下拉列表选定外,其他如书名、作者、版本均支持模糊查询,只要输入其中一个字即可。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拟通过5年时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的信息普查、统计、建档备案。
普查工作包括清库调查、建档,和文物数据采集、汇总、审核、登录、统计、管理等,以调查登录原先未登记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内容。
登录内容包括每件文物的名称、年代、类别、级别、质地、数量、尺寸等基本情况及文物本体的保存管理情况。
2011年6月,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开发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以直接服务于普查工作,同时为收藏保管单位的藏品登记管理提供规范化和数字化支撑。
通过使用此软件,实现对文物信息本地采集、存储汇总、联网报送和动态管理。
该系统数据格式来源于《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登记表(试行)》和《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单位登记表(试行)》及相关标准规范,从技术层面保证采集的数据符合规范与标准,进而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经过紧张的前期调研、系统设计和程序开发,目前,所有模块功能已经开发完成,进行了初步测试,召开了两次专家征求意见会,并根据用户测试和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
根据该系统测试部署计划,现阶段即将开展用户试用测试工作,并根据用户测试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一、普查信息采集系统研发过程说明(一)第一阶段:调研与需求论证时间:2011年4月——5月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1、完成需求调研、需求方案及系统设计工作,完成系统建设方案;2、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就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原型进行技术讨论和需求确认;3、完成普查数据指标项及底层数据库设计,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原型开发。
(二)第二阶段:系统编码开发时间:2011年6月——9月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1、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软件开发及相关数据库设计,完成系统单元测试及整体测试,提交可供用户试用的系统;2、召开系统设计评审会,根据相关意见开展系统后续研发工作。
古籍普查登记表填写规范说明
等字。
西周、春 秋、戰
国别,一般按现通行规范国家简 名著录;无合适
國、秦、漢、三國 的现通行规范国家简名时,可按原书所题国别名称著
魏、三國蜀、三國 录。
吳、晉、南朝宋、
朝代/国别,均不加括号。
齊、梁、陳、北魏、
朝代/國別 *
東魏、西 魏、北 齊、北周、隋、唐、
五代、宋、遼、西
夏、金、蒙古、元、
明、清
公佈時間 *
公佈者 *
題名附注 *
著者附注 *
版本附注 *
其他附注 *
其
書名 *
他
書 名 書名依據 *
表
序號 *
用阿拉伯数字著录登记人员赋予 的第一级具有完 整书名的子目顺序号。
內部編號 * 子
用阿拉伯数字照录丛书内部固有 的第一级具有完 整书名的子目编号。
目 第×級子
*
表
目名稱 *
分丛书、底层子目逐级著录。 此字段的下拉菜单、字段说明、 软件处理要求, 同于《基本情况表》“书名”字段。
表示,如“P2b-8a”。
復合類型 *
合刻、合印、合写、 合订、合函
丛书零种登记时著录其所属丛书 ,从总丛书到分
所屬叢書 *
丛书逐级填写,每级之间用一空格, 最后填写此丛书
零种所属丛书或分丛书中的编号。
* 清、明、元、蒙古、 以朝代名及年号纪年表示。跨年的,用“至”连
版本時代 *
南宋、金、北宋、 接起迄年份。具体刻印年代不明确的,可只写朝代或 辽、西夏、宋、五 朝代时段,如“明初”。
冊件數及 * 單位
冊、卷、幅、葉 、 件、張、其他
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
冊件數説 明
*
函、葉、件、張 、 帙、包、其他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古籍定级浅谈
河 南图书馆 学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1 5年 8月
“ 全 国古 籍 普 查 平 台 ” 古 籍 定 级 浅谈
甘 沛
4 5 0 0 5 2 ) ( 河 南省 图书馆 , 河南 郑 州
关键 词 : 古籍 ; 古籍定 级 ; 古籍普 查平 台 摘 要: 文章 就 古籍定 级 中遇到 的 问题 进 行 简要 的分析 和探 讨 , 并提 出解 决的 方 法和建议 。 中图分 类号 : G 2 5 6 . 2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1 5 8 8 ( 2 0 1 5 ) 0 8— 0 0 7 4— 0 3 随着 “ 全 国 古籍 普 查 平 台” 的 开通 运 转 , 全 国古 籍 收藏单 位在 “ 全 国古 籍普查 平 台 ” 上 对本 单 位 的藏 书进 行登 记 、 定级 。在 实 际工作 中 , 古 籍 工 作 者依 照 《 古 籍定 级标 准 》 给本 单 位 的 古籍 藏 本 定 级 , 看 似 极 为 简单 , 只要 在古籍 定 级页 面上 , 选 择 对 应 的 等级 和 定级 依据 后再 点击 确认 , 就 完 成 了 古籍 定 级 。其 实 , 给古 籍准 确 的 定 级 并 不 简 单 , 要 根 据 每 一 部 古 籍 的 具体 情况 , 经过综合分析后 , 才能确定等次。而《 古 籍定 级标 准 》 也不 是完 美 的 , 需要 在 实 践 中不 断 地完 善 。 同时 , 每 一 个 古 籍 工 作 者 对 古 籍 版 本 的判 定 及 对《 古籍 定级 标准 》 理解 也不 尽相 同 , 所以, 有 时候 不 同的单位 、 不 同 的人 对 同一 部 古 籍 的定 级 都 存 在 着 差 异 。笔者 针对古 籍 定级标 准 在 实施 的过 程 中遇 到 的一些 问题 加 以分 析 , 并 探 讨 出一 些 相 对 准 确 的定 级 经验 。 禁毁 书 , 四库零 帙 及 四库 底 本 ” 也进行分解 , 变 二 级 甲等“ 清修 《 四库全书》 底本” 、 二级丙 等 “ 《 四库全 书》 原本零帙” , 并把 “ 内府刻印 , 抄 写的书本 , 禁毁 书” 从 古籍 定 级 细则 中剔 除 ; 二级丙等的“ 明末 及 清 乾 隆六 十年 ( 公元 1 7 9 5年 ) 以前 的木 活 字 印本 , 套 印 本及 铜版 印本 等 ” 修订为“ 明末 至 清 乾 隆 六 十 年 ( 公 元1 7 9 5年 ) 具有 代表 性 的木 活字 印 、 套印、 敷 彩 印及 铜版 印 的古籍 传 本 ” , 强 调 了应 有 代 表 性 ; 二 级 丙 等 的“ 明代 朱 印本 、 蓝印本、 钤 印本 ” , 修订 为“ 明 万 历 元年 ( 公元 1 5 7 3年 ) 至 明末 印制 的 朱 印本 、 蓝印本、 钤 印本 ” , 提 升至二 级 乙等 。 经 过修订 的定 级细 则 , 比原来 的更 为 合理 , 时 间 划 分更便 于 掌 握 。 如 二 级 甲等 “ 明嘉 靖 元 年 ( 公 元 1 7 9 6年 ) 至 清乾 隆六 十年 ( 公元 1 7 9 5年 ) 印制 、 抄 写 的元 代 及 元 以前 人 著 作 而 成 为 现 存 最 早 的 古 籍 传 本” , 二级乙等“ 清顺 治 元 年 ( 公元 1 6 4 4年 ) 至清 乾 隆 四十 一 年 ( 公元 1 7 7 6年 ) 的活 字 印 本 、 活 字 套 印 本” 等; 但 有 部分修 订 的细 则 , 如一级 丙 等 的“ 明清 时 期 特别 重要 的宋 元 版 本 的影 抄 本 ” 、 二级 甲等 的 “ 明 清 时期 重要 的宋 元版 本 的影抄 本 ” , 除对 古籍 版 本 有 较 深研 究 的专 家 学 者 没 有 障碍 外 , 一般 古 籍 工 作 人 员 难 以把握 , 其 可操 作性 不 强 , 尚不 如 原 二级 丙 等 的 “ 明清 时期 影刻 , 影 写宋元 版 本 ” 便 于理 解 和定级 。 尤其是将 二 级丙 等 的 “ 明末 清初 精 刻 精 印 本 , 或 带有精 美 插 图 的戏 曲 , 小说等” 修订为“ 明万 历 元 年 ( 公元 1 5 7 3年 ) 至 清 乾 隆六 十 年 ( 公元 1 7 9 5年 ) 精 刻 精印 的插 图本 、 精美彩绘本” , 二 者 发 生 了极 大 的变 化, 没有插 图的精 刻本被 剔 除 。精 刻精 印本 实则 是艺 术代表性 的集 中体 现 , 用纸、 用 墨考 究 , 由名 工 雕 版 , 版刻艺 术水准较 高 , 与版 刻平 庸甚 至低 劣 的坊 间刻 本 相比, 是 不可 同 日而语 的 , 必 须在 古 籍 级 次上 加 以 区 分, 否则 何来艺术代 表性之说 。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作者:王俊红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古籍保护;普查平台摘要:笔者通过使用,论述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各项登记、分类、定级、上传书影、完成著录、提交数据等操作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029-03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是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的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
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认识古籍遗产的全貌,理清古籍的品种、数量和价值,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全国古籍普查顺利进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发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笔者根据一年来使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的体会,结合古籍著录实际情况,就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方法和各位同仁商讨。
1 古籍普查平台简介“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以下简称“普查平台”)是全国古籍普查的工作平台和发布平台。
普查平台分为业务处理系统和发布系统两大部分,业务处理系统是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馆(藏书楼)、宗教单位图书馆(藏经阁)及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著录古籍的编目系统;发布系统可以看成是古籍普查成果的展示方式之一,它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核通过的普查数据在网上发布,具有检索和浏览功能。
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已著录古籍的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装帧、装具、序跋、刻工、批校题跋、钤印、附件、文献来源、修复历史、丛书子目、定级、定损、相关书影等详细信息。
国学宝典-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 使用手册说明书
使用手册目录壹宝典概述贰内容体系叁使用指南肆技术支持国学宝典第壹章宝典概述《国学宝典》是一套全面经过标点整理,适用于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超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由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十数年研制完成,是中国古籍数字化标志性成果。
甲骨竹简纸书图书馆国学宝典国学宝典第贰章功能介绍一、是传统文化引擎,涵盖四库、汇通千年以传统四库分类法分类,收录从先秦至民国近万种古籍,逾22亿字,近25万卷册,基本涵盖中国文史研究领域所有重要文献资料,目前仍以每年1~2亿字的速度扩充内容。
经部·十三经—(13种)经部·十三经注疏—(13种)经部·易类—(177种)—新增145种经部·其他—(100种)经部·纬书—(61种)—新增史部·正史—(26种)史部·地理—(107种)—新增20种史部·别杂史等—(121种)史部·目录—(82种)子部·诸子—(55种)子部·儒家—(37种)子部·兵家—(34种)子部·术数—(33种)子部·医学—(102种)子部·科技—(156种)子部·书画—(150种)子部·琴棋等—(27种)子部·类书—(7种)子部·杂家—(27种)子部·蒙学—(85种)子部·道家一—(84种)子部·道家二—(101种)—新增子部·释家一—(161种)子部·文言小说—(60种)子部·通俗小说—(251种)子部·隋以前笔记—(63种)子部·隋唐笔记—(107种)子部·宋元笔记—(342种)子部·明代笔记—(353种)子部·清代笔记—(439种)子部·民国笔记—(41种)—新增集部·总集—(98种)集部·唐前别集—(103种)—新增50集部·唐五代别集—(87种)集部·北宋别集—(117种)—新增80集部·南宋别集—(296种)—新增130集部·辽金元别集—(26种)集部·明代别集—(64种)集部·清代别集—(112种)集部·戏曲—(195种)集部·文论—(333种)丛书·盛明杂剧—(61种)丛书·彊村丛书—(197种)—新增80种丛书·明词汇刊—(267种)—新增100种丛书·崔东壁遗书—(23种)丛书·鲁迅全集—(24种)—新增丛书·香艳丛书—(322种)丛书·越南汉文小说丛刊—(34种)—新增丛书·茶书大全—(108种)—新增85种丛书·台湾丛书—(60种)—新增丛书·六十种曲—(60种)二、是读书治学门径,纲举目张、提要钩玄古籍文献均附有内容提要,包括作者简介、版本信息等内容,同时配有超清图库及国学字箪、字典词典、生卒纪年、繁简转化等多种国学工具。
中国基本古籍库试用说明
中国基本古籍库试用说明中国基本古籍库是综合性的大型古籍数据库,先后列为全国高校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
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个子库、个大类、个细目,精选先秦至民国历代重要典籍,包括流传千古的名著、各学科基本文献和拾遗补缺的特殊著作,各据通行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制成数码全文,另附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
总计收书万种、万卷,版本个、万卷,全文亿字、影像万页,数据总量330G。
其收录范围涵盖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其内容总量相当于部《四库全书》。
不但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中文古籍数字出版物,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代典籍总汇。
中国基本古籍库可从多条路径和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海量检索,检索速率快至毫秒;同时拥有项基本功能和个辅助工具,可轻松实现从研读、批注到下载、打印的一站式作业。
从而帮助使用者在获得空前广阔的学术视野的同时,极大地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中国基本古籍库自年正式面市以来,以其宏伟的规模、精粹的内容、实用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国内外学术文化界的热烈欢迎。
截至年末,全球已有个机构客户,多为一流大学、著名图书馆和重要学术机关,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
服务器地址:中国方志库试用说明中国方志库是爱如生个专门性大型古籍数据库之一,主要收录历代地方志类著作。
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地方志类著作,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舆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厅志、镇关卫所志、乡镇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都城志、宫殿志、祠庙志、陵墓志、苑囿志、寺观志、书院志、坊巷志、边防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士志、物产志、风俗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
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村一镇一城一关,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异祸乱、乡士风俗,靡不详尽。
古籍普查流程与实践
4、版刻資料
四庫系列叢書綜合目錄 復旦大學圖書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販書偶記· 續編 孫殿起、雷夢水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藏園群書知見錄 傅增湘撰 北京:中華書局,1987 藏園群書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傅增湘訂補 北京:中華書局,1993 中國版刻綜錄 楊繩信編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 明代版刻綜錄 杜信孚編 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 古籍版本題記索引 羅偉國等編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 清史稿藝文志拾遺 王紹曾等編 北京:中華書局,2001 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 姜 尋編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 濟南:齊魯書社, 1998 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增訂本) 瞿冕良編著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9
3、文字紀年
辭源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杭州:浙江古 籍出版社,2000 重訂六書通 清畢既明篆訂 北京:中國書店影印, 1982 金石大字典 汪仁壽編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9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四國歷史年代對照表(前6601918) 山西省圖書館編印,1979
5.網站及數據庫
國家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guji/title.htm 南京圖書館/ 臺灣“中央圖書館”.tw/ 北京大學圖書館 /pages/Search.htm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Mai n.jsp 查找篆字:/
古籍普查流程與實踐
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 浙江圖書館 陳 誼
古籍平台使用手册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用户手册V1.0目录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用户手册V1.0 (1)1. 前言 (4)1.1. 登录 (4)1.2. 忘记密码 (4)1.3. 注册 (5)2. 系统模块及功能 (5)2.1. 首页 (6)2.2. 个人空间 (6)2.2.1. 待处理数据 (7)2.2.2. 已完成数据 (13)2.2.3. 个人统计 (16)2.2.4. 短消息 (16)2.2.5. 修改密码 (17)2.2.6. 修改个人信息 (17)2.2.7. 使用帮助 (18)2.2.8. 退出系统 (18)2.3. 数据转换 (18)2.3.1. 批量导入 (19)2.3.2. 批量导出 (23)2.4. 古籍登记编辑 (25)2.4.1. 加工导入后的数据 (25)2.4.2. 继续上次录入 (26)2.4.3. 定制模板 (27)2.4.4. 套录数据 (27)2.4.5. 创建新录入 (28)2.4.6. 修改数据 (43)2.5. 收藏单位登记 (43)2.5.1. 加工导入后的数据 (43)2.5.2. 继续上次录入 (44)2.5.3. 创建新录入 (44)2.6. 数据检索 (46)2.6.1. 古籍信息检索 (46)2.6.2. 收藏单位信息检索 (46)2.6.3. 名录信息检索 (47)2.7. 在线申报 (48)2.7.1. 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48)2.7.2. 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49)2.7.3. 申报管理 (49)2.8. 古籍审核 (50)2.8.1. 本单位审核 (51)2.8.2. 省中心审核未通过数据 (51)2.8.3. 省中心审核 (51)2.8.4. 国家中心审核未通过数据 (52)2.8.5. 国家中心审核 (52)2.8.6. 专家审核 (53)2.8.7. 查看专家审核意见 (53)2.9. 编纂古籍数目 (54)2.10. 参考工具 (54)2.10.1. 生僻字档案下载 (54)2.10.2. 年代查询 (54)2.10.3. 四部分类表 (57)2.10.4.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 (58)2.11. 统计分析 (59)2.11.1. 工作量统计 (59)2.11.2. 古籍统计 (62)2.11.3. 名录统计 (65)2.11.4. 收藏单位统计 (66)2.12. 工作管理 (67)2.12.1. 用户管理 (67)2.12.2. 录入分配 (67)2.12.3. 审核分配 (68)2.12.4. 进度监控 (70)2.12.5. 查看单位信息 (70)2.13. 国家中心管理 (70)2.13.1. 下拉菜单管理 (70)2.13.2. 生僻字管理 (70)2.13.3. 书影管理 (71)2.14. 数据发布 (72)2.15. 数据维护 (72)2.16. 数据同步 (72)2.16.1. 单位管理 (72)2.16.2. 本单位审核通过→省中心 (74)2.16.3. 省中心审核通过→国家中心 (74)2.16.4. 省中心审核未通过→基层单位 (75)2.16.5. 国家中心审核未通过→省中心 (75)2.16.6. 国家中心审核通过→市县单位 (75)2.16.7. 配置同步参数 (76)2.16.8. 保存名录后同步地市级 (76)1.前言本手册主要介绍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基本的使用方法,使用户通过本手册能够了解并熟悉本软件系统的用途,并且能够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它。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分类表》对古籍分类的意义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分类表》对古籍分类的意义作者:李琳曾惠琼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2017年第12期摘要古籍分类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首要且重要问题,我国古籍分类历史悠久方法众多。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分类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四部法,成为更完善的六部法,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分类法中也有一部分不足需要完善。
关键词《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分类表》古籍分类四部法中图分类号 G255.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7-07-02古籍是指过去历朝所留下的书籍,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又被称为典籍、文献。
古籍中记录着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对于古籍保护整理工作,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并且组织开展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开放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来对各个收藏单位的古籍进行摸底记录,以期对全国古籍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以及开发、利用。
一、古籍分类的沿革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古籍分类是首要面临的工作,而且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古籍从数量到种类都十分的繁多,而且古籍分类的问题也是从古至今一直不断研讨的一个问题。
古籍分类法最初是由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所提出的“六分法”,这一分类法在《七略》中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并且根据《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将当时的书籍进行了编目整理,整理出了目录《别录》。
《七略》和《别录》创造了中国目录学的先河。
虽然这两部书在唐以后均已亡佚,但是在《汉书·艺文志》中保留了《七略》的绝大部分,使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我国目录学的这一基础。
魏晋南北时期,荀勖编纂的《晋中经簿》将书籍改分甲、乙、丙、丁四部,亦称经、子、史、集四大类。
“六分法”开始向“四分法”过渡。
李充编纂的《晋元帝四部书目》中更换乙、丙两部的次第,使甲部纪经书,乙部纪史书,丙部纪子书,丁部纪集书。
唐代魏徵将书籍分类分为四部四十类,冠以经、史、子、集之名,并将释道两家的书籍附录在后,编成《隋书·经籍志》,自此以后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一直在中国目录编纂中占主导地位。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文社图发〔2007〕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2. 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3.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方法4.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方法二○○七年八月一日附件1: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为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存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以便国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管理。
全国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
这是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工作。
为做此次古籍普查工作,特制订如下方案:一、普查范围和内容这次全国古籍普查范围包括我国境内的国家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馆〔藏书楼〕、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宗教单位图书馆〔藏经阁〕等;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也可以纳入普查范围。
古籍普查对象为我国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其他特种文献,如甲骨、简牍、帛书、金石拓片、舆图等,暂不列入这次普查范围。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的使用及各主要字段填写要点举例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的使用及各主要字段填写要点举例
侯蔼奇
【期刊名称】《当代图书馆》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全国古籍平台”的使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平台,在此通过文字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平台的业务处理功能。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侯蔼奇
【作者单位】陕西省图书馆,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1
【相关文献】
1.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J], 王俊红
2.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古籍分类义理探析——与四库分类法相比 [J], 刘英洁
3."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使用问题刍议 [J], 刘景会
4.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实践与探索——以陕西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为例 [J], 王小芳
5.思路、方法与类型——对《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图录》编纂的几点思考 [J], 胡艳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说明
四、普查平台使用说明 ......................................................... 8
1、账号的创建及管理 ......................................................... 8 (1)注册账号.............................................................. 8 (2)激活账号及分配角色.................................................... 9 (3)找回密码............................................................. 12
II一、“全ຫໍສະໝຸດ 古籍普查平台”简介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同时也因其 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现存古籍的保护状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已于 2007 年 2 月启动“中 华古籍保护计划”。
全国古籍普查作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 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 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以便国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 展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管理,促进对古籍资源的利用。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江西古籍保护网
1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古籍著录与导入
一.著录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规定了六项古籍著录项目(索书号、题名卷 数、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我们以汉文古籍为例详细说明古籍 著录方法。 登录“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之后,点击“古籍登记编辑”中 “创建新录入”的“汉文古籍”,进入汉文古籍编辑页面,如图所示:
从ILAS中输出MARC数据 12
特别注意的是丛书的输出数据.丛书的输出数据必须进行调整之后才能 导入平台。丛书数据从ILAS中导出之后,打开文件,把丛书总目调整到这条 数据的最前面,后面紧跟各子目。并将丛书总目头标区中的字母c改为nam1, 将丛书子目头标区中的字母c改为nam2.如图所示:
调整后的丛书数据 13
导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17
推荐一款实用软件:EmEditor EmEditor(可在江西古籍保护网“古籍普查”—“表格下载”栏目下载, 此软件为绿色软件,下载之后即可使用)是一款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文字 编辑程式。它支持多种配置,可进行文字的繁简转换,是替代记事本的最 佳编辑器。由于部分馆在ILASA著录的古籍数据是用简体中文著录的,而 普查登记平台著录古籍要求用繁体中文,运用此编辑器可轻松实现文字的 繁简转换。
按索取号、控制号等输出。下面我们以索取号为例讲解数据输出过程。 首先在“输出检索途径”中选择按索取号输出,然后在“输出起始
键值”、“输出终止键值”填入要输出数据的检索号。其次,点击输出
数据文件后面的“浏览”,会蹦出一个对话框,设置好文件名,并将文 件名后缀改为ISO,然后点击保存。最后,点击左上角“开始”,即可输 出数据。如下图所示:
附录书著者与书名正文著者相同的著录方法 8
附录书著者与书名正文的著者不同时,增加一个题名著者,在增加的题 名著者项著录附…书。附录书卷数计入这部古籍的总卷数统计中。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收藏单位登记人员
负责著录本单位古籍书库、古籍机构及员工等信息。
收藏单位登记
4
本单位审核人员
负责审核本单位古籍登记人员提交的古籍数据。若审核通过,则将数据提交给省中心;若审核未通过,则将数据返回给原古籍登记人员,由他修改后再提交给该审核人员审核。
古籍审核
5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人员
负责填写本单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信息。
二、普查
古籍普查单位分三级: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省古籍保护中心(下文简称“省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文简称“国家中心”)。各省中心在本地服务器上安装普查平台,该省所辖的所有古籍收藏单位均可登录省中心服务器开展普查工作。若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有条件,则可单独设置服务器并安装普查平台,直接登录本单位服务器开展普查工作。
在线申报
8
系统管理员
负责本地服务器上普查平台的更新。该角色仅在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单独设置服务器安装普查平台的前提下才有效。
系统更新
2
省中心拥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古籍收藏单位,负责本单位古籍的普查和申报工作,这些功能与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基本相同;二是作为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本省所辖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和申报工作。
古籍审核
6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人员
负责填写本单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信息。可从本单位已通过国家中心审核的古籍数据中选择部分古籍进行申报,在原有古籍信息的基础上填写申报信息。
在线申报
7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人员
负责填写本单位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信息。在原有收藏单位信息的基础上填写申报信息。
古籍审核
3
专家审核人员
仅国家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审核国家中心审核人员因无法决定审核结果而提交的待审核数据。一条古籍数据可由多位专家进行审核。专家审核后将审核意见返回给原国家中心审核人员,由他参照这些意见作出最终审核结果。
古籍审核
4
国家中心申报管理人员
仅国家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管理各省中心提交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数据,具体操作包括标注入选结果、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目录、导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
在线申报
8
本单位申报管理人员
负责管理本单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数据,具体操作包括提交、撤销申报、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目录、导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等。
在线申报
9
省中心申报管理人员
仅省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管理本省所辖古籍收藏单位提交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数据,具体操作包括提交、撤销申报、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目录、导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等。
负责本地服务器上普查平台的更新。
系统更新
3
国家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省中心、各古籍收藏单位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在普查平台中,所有古籍数据和申报数据将最终提交到国家中心,由国家中心进行审核、发布,并进行相关管理操作。
序号
角色名称
角色权限说明
操作栏目
1
国家中心业务负责人
该角色权限与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的本单位业务负责人基本相同,负责本单位用户和数据相关管理工作,包括用户管理、审核分配、查看单位信息、数据同步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中心业务负责人不具有“录入分配”功能,“审核分配”只有国家中心审核数据的分配。
在线申报
6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人员
负责填写本单位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信息。
在线申报
7
本单位申报管理人员
负责本单位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管理工作,具体操作包括提交、撤销申报、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导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目录、导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等。
在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应服务器上的普查平台访问地址,首先出现的是普查平台的登录界面。
B.点击“註冊新帳號”,出现注册页面。
C.填写注册信息,点击“注册”按钮,出现下图说明注册成功。
此时注册的账号还不能马上使用,需等待本单位业务负责人激活该账号并分配角色后才能使用。
(
A.各古籍收藏单位的业务负责人用系统预置的账号(单位代码+admin)登录普查平台,在页面左侧选择“工作管理”→“用户管理”→“未激活的用户”,右侧出现“未激活的用户”界面。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省中心具备双重身份,对省中心自己单位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数据进行省中心申报管理时,相当于进行第二次本单位申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申报质量,若条件允许,则应尽量避免同一条申报数据由同一人同时承担本单位申报管理与省中心申报管理的任务。
在线申报
10
系统管理员
全国古籍普查作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以便国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管理,促进对古籍资源的利用。
普查采用“分级负责,逐级提交”的方式进行。各级古籍收藏单位均需普查本单位古籍。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提交普查数据,并对未通过上级审核的数据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核。上级单位负责审核下级提交的数据,若通过审核,则将其提交上级单位或发布,若未通过审核,则将其返回给下级单位修改。
具体而言,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负责古籍登记、修改未通过上级审核的数据、本单位审核、提交数据到其所属省中心;省中心负责审核、汇总、提交数据到国家中心;在京的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各部委直属古籍收藏单位负责古籍登记、修改未通过上级审核的数据、本单位审核、提交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负责审核、汇总、发布数据,若审核过程中对某条数据有疑问,则将其提交给多位专家审核,参照专家意见确定最终审核结果。
①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的“分配角色”页面如下:
②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分配角色”页面如下:
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分配角色”页面如下:
(
若不小心遗忘登录密码,则需通过账号名及注册邮箱找回密码。
在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应服务器上的普查平台访问地址,首先出现的是普查平台登录界面:
点击登录界面右下角的“忘记密码”,出现找回密码界面:
工作管理
数据同步
2
国家中心审核人员
仅国家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审核各省中心提交的古籍数据。若审核通过,则将数据提交给数据发布人员进行发布;若审核未通过,则将数据返回给原省中心审核人员,由他修改后再提交给该国家中心审核人员审核;若无法决定审核结果,则将该数据提交给一位或多位专家审核,待专家审核意见返回后,参照专家意见,作出最终审核结果。
1
本单位角色由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使用。
序号
角色名称
角色权限说明
操作栏目
1
本单位业务负责人
负责本单位用户和数据相关管理工作,包括用户管理、录入分配、审核分配、查看单位信息、数据同步等。
工作管理
数据同步
2
古籍登记人员
负责本单位古籍的著录工作,包括导入、录入、套录、定制模板、修改未通过上级审核的数据等。
填上待找回密码的账户名及注册时填写的邮箱,点击“找回密码”按钮,若填写正确,系统则提示如下:
普查平台工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三
这里的“用户”是指普查平台中业务处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即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普查平台中的“角色”是对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操作权限定义的统称,每个角色对应一系列操作权限。每个用户拥有一个账号,该账号可拥有一个或多个角色。
古籍普查单位分三级,用户权限也对应分为三级。
B.在“未激活的用户”界面中点击新注册账号对应的“激活”,账号激活后,页面会跳转到“已激活的用户”界面。
C.从“已激活的用户”界面中选中刚才激活的账号,点击“分配角色”,进入分配角色页面。
因为古籍普查单位分三级:省级、市县级古籍收藏单位、省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各级单位的“分配角色”页面也各不相同。
在线申报
5
国家中心业务管理人员
仅国家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管理普查平台中各种业务参数,包括单位管理、下拉菜单管理、生僻字管理、书影管理等。
国家中心管理
6
古籍书目编纂人员
仅国家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编纂全国、各省、各地区的古籍联合书目。
编纂古籍书目
7
数据发布人员
仅国家中心拥有该角色,负责发布已通过国家中心审核的古籍数据。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以下简称“普查平台”)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工作平台和发布平台,旨在加强古籍普查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方便、快捷、高效、可靠地进行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并及时向公众展现普查成果,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普查平台分为两大部分:业务处理系统、发布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为各古籍收藏单位提供古籍普查的工作平台,而发布系统作为古籍普查成果的展示方式之一,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核通过的普查数据发布给公众检索和浏览。业务处理系统的使用者与全国古籍普查的范围一致,即我国境内的各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馆(藏书楼)、宗教单位图书馆(藏经阁)及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业务处理系统的普查对象为汉文古籍、简帛、敦煌及西域遗书、碑帖拓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古籍收藏单位。古籍的登记内容包括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装帧、装具、序跋、刻工、批校题跋、钤印、附件、文献来源、修复历史、丛书子目、定级、定损、相关书影等信息,古籍收藏单位的登记内容包括书库、阅览室、员工、藏品、编目、库房图片等信息。
工作管理
数据同步
2
古籍登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