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2024年小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及教案
2024年小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3.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面对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理解课文结尾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背影》一课,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学习重点词汇的用法。
3.问题驱动法(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十六年前”指的是什么?(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回忆”是指什么?4.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5.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课文结尾的寓意。
6.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进行反馈。
7.课堂小结(2)强调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背影》等描写亲情的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们在阅读课文时,特别注意那些描述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
比如,当作者写道‘我还能记忆起十六年前的那个晚上’,这里面的‘还能’和‘那个晚上’包含了哪些情感呢?”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三课时三、重点难点:1、读写重点: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2、难点释疑:被捕这一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被审这一段,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衣着、眼镜、头发和神态,含蓄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胸怀。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多音字。
(待、夹)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娱乐:本课指使人快乐。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2、理清文章的脉络。
请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四段(30-33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02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agrave;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13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1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教学目标:1、针对课文的特点,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在读书感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课前准备:1、、黑板条。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
(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体感知。
师: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部编版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部编版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三篇)精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精)一1.通过读、理解观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供应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美。
3.通过读、品尝精致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会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奇妙境地。
能用“赞美--描述”来抒发喜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一)首先从观看入手,整体观看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
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供应美丽的画面。
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尝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风光美。
(三)通过读,品尝精致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美丽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供应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尝桂林山水的漂亮风光。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划诞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看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现的美丽风光。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漂亮风光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风光和别处有什么不同?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教师用“赞美--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似乎走入仙境一般。
)3.教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教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
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之日所作的文章。
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
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
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抓住重点语句、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3.初步领悟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二、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生字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
(齐读,开火车读)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你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父亲哪些事?2、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
3、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大家一起交流。
三、精读赏析。
默读课文,感受父亲的风采学生自由汇报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1)、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适当插入社会背景介绍)(2)、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件出示)(3)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4)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
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5)、交流讨论:“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些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1 灯光【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点北方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手握兵权的将军都割据一方,百姓处于灾祸当中。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受日本政府支持,权势比较强大。
1926年李大钊亲自领导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他因而一样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仁慈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一直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走漏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量忠实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请大家快速浏览2—32自然段,看作者按照工夫按次写了哪些事?被捕前烧掉文件坚守岗位被捕时临危不惧法庭上沉着镇定,坚贞不屈被害后家人悲痛小结:课文按照工夫按次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初勇敢牺牲的业绩及家人的悲痛。
四、再读课文,感悟人物抽象1、请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入印象的句或者你认为含义深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触,小组内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2.全班交流,交流碰撞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入的句子,再说说从中领会到了甚么?例如: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感恩父母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型:讲读课文3. 教学内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十六年前的往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2. 教学内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与亲情、友情、爱情相关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后写作: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十六年前的往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书籍、严峻”等词语。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2.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预习案。
2. 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李大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应该先来学习什么呢?2.出示课本45页的单元导读。
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书籍—狼藉严峻—竣工满脸横肉夹衣(三)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请划出文中标志性的句子。
明确答案:时间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有一天;4月28日。
2.同学们,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了。
那么那年春天写被捕前;有一天写被捕后;4月28日写被害后。
3.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写我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以及被害后所发生的事情。
4. 同学们,你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板书:首尾照应)其实文中还有几处是属于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找一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字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本案例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和小组合作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所描绘的情境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作者十六年前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更自然地融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家庭亲情的老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庭的记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十六年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那时候你们与家人有过哪些难忘的回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篇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
(5分钟)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 (3分钟)1. 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 (1分钟)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一) 背景介绍(3分钟)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 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
(2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 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个别指导:1.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学习与应用。
3.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和展示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情感。
5. 学生展示: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
6. 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回忆起十六年前的一件事,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
3. 生字、新词:列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简要解释。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回忆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其家庭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其运用。
-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写作实践: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背景:作者及其家庭背景3.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4.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培养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一、教学准备:1、录象《烈火中永生》。
2、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二、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
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 1. 理解并复述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家人之间的亲情表达方式; 3. 掌握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写出类似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2.理解课文中家人之间的真诚和感动;3.运用所学的发音、语音以及语法经验打好语言基础。
3.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方面的表达和变化;2.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技能。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变化和故事内涵。
欢迎学生遵循老师并打开书本。
4.2 新词学习教师通过音频、图片和其他辅助材料,展示下列单词的拼音和中文含义:家父、回忆、心存、怀疑、安抚、世界观、信念、孤独、沉思、细腻。
要求学生跟读和理解各个词汇,并通过提问考察他们的掌握情况。
4.3 读懂故事教师播放故事的录音,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
学生们要理解并预测故事;他们可以通过问答方式,结对活动或其他形式进行。
4.4 大声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老师为课文翻译。
通过角色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以及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变化。
4.5 词语填空老师把十几个空留在课文中,并让学生填写正确的词语。
此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汇与文章的联系,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老师通过课文的解释,感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它的音、义、形、用和味。
4.6 作文发挥在课后,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讲述他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包括自己的心情和遭遇。
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刚刚学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 课堂总结巩固学习内容,并为下一篇文章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组:深深的怀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
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
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标注自然段(32个)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
3.理清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写1927年是父亲的背难日
第二段(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工作情形。
(被捕前)
第三段(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被捕时)
第四段(18——29):写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五自然段(30——32):写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
(被害后)五、总结: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北海的全过程。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感受到了李大钊对革命的忠城,从容自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六、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生字,下去继续读课文,感受李大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李大钊的那种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从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我们继续来学习本文,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品质。
2.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
二、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不离开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来检查,共有被抓等方面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课文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文具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大无畏的精神。
B. 被捕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
(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中体会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品质。
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忠于革命)
四、再读课本,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得知李大钊被害,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2.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体会?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志士李大钊的那种大无畏,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
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
我们深情缅怀他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
六、作业:完成本课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