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

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温馨提示: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

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

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

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

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因此,中国古代农业最基本的特点是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故答案为A项。BC项,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重视水利灌溉事业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中国古代农业整体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3.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代时城市商业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映出商业活动没有地点限制,故选D项;“立九市,其六市道西,三市在道东”,反映出在固定地点确立市场,与宋代商业发展状况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出现了草市,草市出现不能体现宋代商业特点,排除B 项;唐朝后期商业活动逐渐打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排除C项。

【点睛】(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草市形成,设“草市蔚”进行管理。

(4)宋:“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的服务功能完善

4.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 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 维护人民

的经济利益C. 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 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重官商、遏制农民经济,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说明重视官

府利益,压制民间商业发展,体现与民争利,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没有维护人民的经济利益,故B错误。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持续发展“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

【点睛】重农抑商的影响。积极性: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消极性:发展后期,该政策导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

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英国在16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主都换了主人,有些地方变动率甚至达到40%;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据此推论,当时西欧:

A. 阶级关系出现变动

B. 经济结构发生转变

C. 农业经济趋向衰退

D. 封建贵族丧失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可知此时的西欧封建阶层走向衰落,阶级关系出现了变动,故选A项;土地关系发生变化不能说明经济结构也发

生了转变,故排除B项;封建阶层走向衰落不能证明农业经济趋向衰退,更无法体现封建贵族丧失权力,故排除C、D项。

6.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

B. 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

C. 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

D.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并结合所学,1765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消费水平猛增,故选择A选项;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但并不代表社会各阶层收入提高,故排除B选项;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蒸汽火车的出现,但速度较慢,不可能提供高效便利的交通,故排除C选项;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变化,做题时需掌握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7.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 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失误”等信息可知在经济发展是同时应尽量避免贫富差距过大,D选项符合题意。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与材料应注重贫困人口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