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透皮吸收方面的最新研究概述
近十年单一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概况
科 技 信息
图 2 SF 在线监测 系统软件结构 图
4.2控 制 系 统
.
控 制 系 统 由 3个 独 立 进 程 组 成 :核 心 进 程 、通 讯 进 程 和 键 盘 驱 动 ,
各进程并 发执行 。核心进程是 一个多线程程 序 ,为每个页 面单独分配
一 个线 程 ,各 页面间资源共享 。串 口通讯进 程循环查询各 采集盒最新
参 考 文 献 [1]林 立 生,林杨 高压 sR断路 器综述 [I]华 北 电力技 术 ,I997,5
45~ 49
[2]屈 东海 六氟4JCa ̄(SP .)气体被 电弧分解后的毒性 fa]题[I]高压电 器 .1976.5:35~51
[3]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s] [4]喻卓健 ,张俊红 ,邵明.基 于PClO4嵌入 式工控 机的测控终 端 系 统研制 Ⅲ .浙江水利科技 ,2009,5:34—35,39 [5]陈立 定,杨俊辉 ,肖力扬 三种通 用嵌入 式操作 系统 的分析 与比 较 [1].微 计算机 信息,2()()9,11:89~91 [6]齐俊 生 ,崔杜 武 ,黑新宏 嵌入 式Linux硬 实 时性 的研 究与 实现 [I]计算机应用,2003,23(6):34~36 [7]朱玮 玮,卢虹 ,杨建明 嵌入式 Linux技 术研 究[I]工业控制计算 机 ,2004,16(4):28~30,32 [8]孙 少华,徐立 中 基 于嵌入 式Linux的用户 图形界 面综述 [¨l微 型 机 与 应 用 .2005.4:4~6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
自从1981年第一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 Scop上市以来,已有多种药物透皮给药制剂上市。
根据一系列有关报道,透皮给药制剂的销售额增长率要快于其他剂型的药物产品,预计世界市场上TTS药物的销售额将由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9l亿美元[1]。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TTS进行了大量研究,几乎涉及到有关TTS的各个领域。
一、促透技术的研究进展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阻碍药物进入体内,数药物,即使是剂量低、疗效高的一些药物,透皮速率也难以满足治疗需要,成为研究开发TTS的最大障碍,如何保证足够量的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达到治疗剂量,是TTS研究的重点,高新技术及方法的应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的性质、制剂处方的组成、皮肤的条件。
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快慢。
许景峰[2]等人测定了31种理化性质、结构和药理作用有很大差别的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透过体外透皮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用来预测药物透皮吸收的难易。
药物的分子量与药物的透皮速率之间呈一“Z”形图,可三段:分子量100-250,255-300,300-400,在每一段内总趋势是分子量增大,透皮速率增加;但分子量再继续增大,则透皮速率显著下降。
对固体药物而言,药物的熔点与药物的透皮速率呈负相关。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
皮肤的角质层是脂溶性组织,而活性表皮是水溶性组织。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前者,而难进入后者;水溶性大的药物恰恰相反,因此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要适中,才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有人认为油/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最好,有人认为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约为1000时有最大透皮吸收速率,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
针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而采取的促透技术,主要是制备前体药物来改变药物的性质,以达到有利于透皮的目的。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 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 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着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引言中草药透皮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吸收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对中草药透皮技术进行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原理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实现药物的透皮吸收。
第一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表层,进入角质层后再通过毛细血管系统进入全身循环。
第二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毛孔或伤口直接进入真皮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系统。
这两种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使用。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主要方法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渗透增强技术:通过增强药物在皮肤上的渗透性能,如物理增透法和化学增透法。
2. 电泳技术:利用电流推动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有离子导入法和离子导出法。
3. 声波增透技术:通过超声波作用改变皮肤结构,增加药物的吸收。
4. 光热联合透皮技术:利用光热效应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并加速药物在皮肤内的分解和释放。
5. 纳米技术:通过纳米粒子或纳米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皮肤深层,并促进透皮吸收。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草药透皮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直接输送到需要治疗的皮肤部位,实现局部治疗效果。
2. 全身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全身循环,实现全身治疗效果。
3. 传统中药熏蒸: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以蒸汽或烟雾形式进入体内,通过吸入达到治疗效果。
4. 美容护肤: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输送到皮肤深层,改善皮肤问题,提供美容护肤效果。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发展趋势中草药透皮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新的透皮技术的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透皮技术将不断涌现,为中草药透皮技术提供更多选择。
2. 药物递送系统的改进:中草药递送系统将与透皮技术相结合,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和控制释放。
3. 安全性和疗效的提高:中草药透皮技术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还有待提高,未来将加强相关研究,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透皮吸收技术研究报告总结
透皮吸收技术研究报告总结透皮吸收技术研究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药物的便利性和高效性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传统的药物给药方式存在着各种限制,如口服需要经过胃肠道,注射需要专业人员等。
因此,透皮吸收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透皮吸收技术进行综述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透皮吸收技术是指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相比于传统给药方式,透皮吸收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透皮吸收避免了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以及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其次,透皮吸收无需注射,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医疗人员和受试者的负担。
此外,透皮吸收还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性释放,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
因此,透皮吸收技术在医学、美容、乃至禁烟戒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透皮吸收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皮肤的结构和药物的特性。
在皮肤层次结构中,表皮层是透皮吸收的主要阻障,而真皮层则为药物通道提供支持。
所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改善透皮吸收的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改善透皮吸收的方法包括物理增透、药物传递系统和辅助传递剂等。
物理增透技术是通过改变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常见的物理增透技术包括超声增透、离子流和电泳增透等。
超声增透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使皮肤微细孔增大,从而增加药物的渗透。
离子流通过外部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使药物离子化,促进药物的渗透。
电泳增透则是利用电场的作用,促使药物通过皮肤。
药物传递系统是指将药物包裹在载体中,通过药物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药物的透皮吸收。
常见的药物传递系统包括微球、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等。
微球是一种小球形的载体,可将药物包裹在内部,通过调节微球的性质和结构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纳米颗粒是比微球更小的粒子,通过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结构,能够稳定药物并促进其通过皮肤。
辅助传递剂是指通过与药物共存,提高其透皮吸收的物质。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角质层 , 并能增’
道 的破 坏 , 且皮 肤间层还 有储存作 用 , 药物浓度 曲线平缓 , 使
避免 了“ 峰谷现象”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 的作 用时间 , 持稳 , 维
定持 久的血药浓度 , 毒性 和不 良反 应小 , 使用方便 等优点 , 已 成为第三代药物制 剂开发 研究 的重点 。但是 , 由于皮肤屏 障 作用 , 多药物经皮肤到达体内的通透率很低 , 以达 到有效 很 难 治疗浓 度 , 因此 , 服皮肤屏 障作 用 , 药物迅 速经皮肤 渗透 克 使
等[] 1 研究证 明冰片能够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 , 促进作用
含有薄荷醇 、 薄荷脑、 薄荷油等多种挥发性成分 , 对双氯灭痛 、 氯霉素 、 吲哚美辛 、 氟脲嘧啶 、 曲安西龙 、 达克 罗宁等多种药物
具有促 透作用 , 且价格 比氮酮低廉 , 又是 纯中药提取 物 , 全 安
疗 双重作 用 的优 点 , 已引起 研发 人员 的重视 , 中药 中筛 选 从 P E已成 为开发研 究 TD S的热点 , 发展 迅速 。现就有 关文 献 综述如下 。 1 薄荷
是薄荷脑促进药物透皮的作用机理 。
2 冰 片
龙脑、 异龙脑混合消旋体 。性 辛、 、 苦 微寒 , 具有 开窍醒神 , 清热止痛 的功效 , 能引药直达腠理 , 为中医常用药 物, 现已开发 为一种很好的皮肤促透剂 。冰片 口服后 能透过血脑屏 障进 入
商品软膏 。
经皮给药 系统 (rnd r l evr ytms T S 是 指 t sema d l eysse , D ) a i 经皮肤表面给药 , 使药 物 以恒 定速度 通过皮 肤进入 体循环 而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刘彩云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药剂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本文从中药透皮吸收的机理\实验研究及促进剂的研究三方面 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概况,并对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综述,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 供了参考,是目前新剂型研究的方向之一。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又可称 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 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药剂学 的发展经历了格林药剂时代(Pharmacy)[1]’物理学药剂时代(Phar一 髓cy&,Phar 2吼ceutics),生物药剂学时代①iopharⅢace
【4】zeschA.BRTDe珊at01.1985:“5(supal31):63270
【5]RutcerN.Arch Di∞hild 1987:62:2202l
万方数据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下)Chinese Joumal 【6】李熙,刘玉亭,吴淑梅等,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川.中成药2008,30
宋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 展,传统的主要以搜集、整理、流通图书资料为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方 式正发生变化,必须完善医院中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给予医疗人员 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 1现在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医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 视,一些医院的领导认为,对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以 至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医院图书馆建设 的最基本要求。图书馆的经费是靠医院拨款,现如今图书价格涨幅较 大,经费投入较少,信息资源建设受限制,缩减图书、期刊、报纸的种 类,购置的新书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1.2馆藏中的图书、期刊的利用率很低。现今网上资源丰富,医疗人 员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到图书馆来借阅,而且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和医 院的工作时间一样,这致使各书刊的无法有效使用。 l:3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也缺乏创新意识,医院的图书馆中配备的 馆员人数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人员素质差、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读书自学场所,应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如计算机管理、图书自动化管 理等,使新发明、新成果、新方法取代旧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图书馆逐 步向现代化管理过渡。 2.4建立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阅读中心应保持安静 的环境,这样才能让阅读的效果更好。进入馆后不可大声喧哗,室内 的采光应充足,室内的温度应适宜,良好的环境才可让更多的医疗人 员来此进行阅读。如医院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多项有偿服务,如打字、 复印、刻录、检索、为临床搞课题索引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多 途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去赢得读者。另外,要改变重书轻人的 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在纸质书刊学习区放置部分精选中外 文现刊,并方便查阅相邻的书刊库。二是将馆员办公区设在电子学习 区内,馆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书刊的编目、借阅、流通、馆际互借,信 息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并可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沟通与交流。另 外在报刊及宣传展架区沿窗配置各类报纸报架及介绍图书馆馆藏和 服务功能的宣传资料。自1996年起,我院图书馆开始购置计算机,并 订购了中、外文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岫isc)》、《中国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美国医学索引 (她DLINE数据库)》等。题录数据库’。2000年,清华同方的《中国学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自古以来,中草药一直是人们重要的食疗和药疗物质。
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美容产品。
为了让中草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透皮吸收让中草药成分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
中草药成分中草药成分种类繁多,有一些能够有效地通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例如芦荟、绿茶、甘草等。
这些草药成分具有广泛的治疗、美容和保健作用,例如能够抗氧化、抗炎、消炎、促进细胞再生等。
此外,这些成分还具有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对人体的损伤很小,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透皮吸收原理透皮吸收是指药物穿过皮肤传递到人体组织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药物需要穿过角质层、表皮层和真皮层,进入到皮下组织中。
透皮吸收主要受到药物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药物浓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别的透皮吸收技术,例如微针技术、离子导入、超声波引导等,能够增强透皮吸收效果。
这些技术能够让药物更好地穿透皮肤层,进入到深层组织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现状在透皮吸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让中草药成分更好地透皮吸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在中草药透皮吸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一种叫做“甘草酸二甲酯”的成分被证明能够促进其他草药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了许多中草药美容产品的开发。
另外,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些特殊的中草药成分,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大豆异黄酮等,能够通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组织,从而发挥药理和保健作用。
不仅如此,在透皮吸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
例如微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透皮吸收领域,能够让药物更好地穿透皮肤层,进入深层组织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离子导入、超声波引导等技术能够增强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提高中草药成分的吸收效益。
未来展望中草药透皮吸收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透皮给药制剂得到长足的应用,本文对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促进药物吸收的途径,以及透皮给药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了一个综合的论述,以期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透皮给药;促渗透;经皮制剂透皮给药系统(TDS)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近年来, 随着对T DDS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各种促渗技术的开发与发展, 国内外对T DDS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相继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经皮给药制剂。
1.透皮给药的优点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的直接进入血液;一次给药可以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改善病人的适应性;可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去掉给药系统后,血药浓度下降,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易服的病人。
2.透皮给药的缺点皮肤为人体天然的屏障,大部分药物都难以足够量地透过这道屏障,透皮给药不适合剂量大的药物;药物的分子量,极性,熔点均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和皮肤中的酶对某些药物有讲解作用,某些药物在皮肤中有贮留透皮给药,起效较慢,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
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经皮吸收受表皮或黏膜的成熟性、完整性, 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 促吸剂和赋形剂, 皮肤的水合状态, 体表面积等因素影响。
小分子量药物( < 500) 有适宜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油水分配系数对数值在1~ 4), 颗粒细小, 则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调节皮肤表面和给药系统内的pH 值, 使药物呈分子型,将增加药物的渗透系数; 包扎给药可增加皮肤水合状态50%,使紧密的角质层结构发生改变, 形成多孔而使药物易于透过。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姓名郁红礼学号20051320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是药物经皮肤吸收到达体内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
它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避免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各种因素,如pH值、酶、药物和食物的结合;避免首过效应;具有缓释作用;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可以采用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随时终止给药。
因此,它越来越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能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透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更多药物开发成TDDS制剂成为可能。
为此对近几年在促进透皮吸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作一综述。
1 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是指既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
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具有以下特性:①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无药理活性;②可逆地改变皮肤特性,起效快;③与药物和基质无配伍禁忌;④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无变态反应;⑤无色,无味,无嗅,价廉;⑥在皮肤上易于铺展,无不适感,与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迄今为止,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渗透促进剂几乎没有,但是,也开发了大量的性能良好的渗透促进剂(见表1)。
渗透促进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Williams和Barry提出脂质蛋白分配理论(LPP),认为渗透促进剂的作用可能与下述一种或几种机制有关:破坏高度有序排列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细胞间脂质的流动性;与细胞间蛋白作用提高渗透性;增加药物、共渗透促进剂、潜溶剂分配进入角质层。
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或称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疗效的一类给药系统。
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透皮吸收制剂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因素的干扰与降解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③患者可以自己用药,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使用方便。
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对近年来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新进展做一归纳,综述如下。
1药剂学促透作用研究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方面,最常用的药剂学方法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s,PE),另外传递体(Transfersomes)、乳剂(Microemulsions)等也可用作药物载体来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
1.1渗透促进剂许多药物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达不到治疗要求,因此寻找合适的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氮酮(Azone)是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表明氮酮能降低脂质体的相变温度,增加脂质的流动性。
荧光探针研究提示氮酮可与脂质分子的烃链相互作用,认为氮酮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与角化层间质的脂质发生作用,增加其流动性,减小了药物的扩散阻力[1]。
氮酮最佳促透浓度为0.1%—5%,对亲水性药物作用大于亲脂性药物,起效缓慢,滞后时间可达2-10h不等,但作用时间可长达几日,制剂组分能显著影响其促透作用。
最近研究表明,氮酮具有很强的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芽孢生长的作用,这是因为氮酮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使菌体多种酶大量外渗,最后导致细菌死亡[4]。
萜类对某些药物是较好的透皮促进剂,如薄荷醇、冰片,一些挥发油如桉油精、土荆芥子油和衣生油等。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doc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透皮给药系统(trawnsdermal drugdelivery system,TDDS)治疗方案并制成东莨菪碱贴片上市以来,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可提供预定的、较长的作用时间,可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可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已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透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而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了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化学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中药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其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中药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在中药中的分布按中药的分类作一综述。
1解表药1.1薄荷薄荷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薄荷脑、薄荷酯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薄荷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中药PE。
在1990年,FDA以市售非处方药中薄荷醇疗效不确实为理由,宣布取缔在外用非处方药中使用。
但在众多的实验研究中证实,薄荷醇对水杨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曲安缩松、双氯灭痛等10多种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王晖等以双氯芬酸钠和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发现薄荷醇对亲水性和亲酯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后者的作用更强;且两者均可使贮库效应的时滞明显延长。
许卫铭等通过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透皮作用进行比较,发现含2%薄荷醇和2%氮酮均能促进甲硝唑透过皮肤(P<0.01),两者的透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薄荷醇价格比氮酮低廉,且薄荷醇为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大,外用还有清凉感,因此它作为外用制剂的促渗剂是很有价值的。
透皮吸收技术研究报告范文
透皮吸收技术研究报告范文透皮吸收技术研究报告范文引言:透皮吸收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透皮给药具有便携、不依赖个体特征、避免胃肠道损伤等优点,逐渐成为开发新药和改进传统药物剂型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综述透皮吸收技术的关键知识点,探讨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挑战。
一、透皮吸收技术简介透皮吸收技术是指通过药物从皮肤表面逐渐渗透到人体内部的一种输药方式。
透皮吸收技术的关键是要破坏角质层,使药物能够渗透到皮下组织或者血液循环系统中。
主要的途径包括欧拉皮、电穿透技术和药物转运体等。
二、透皮吸收技术的原理1. 药物在角质层的渗透药物分子沿着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角质层,再通过角蛋白间的通道扩散到表皮细胞。
2. 药物穿过表皮细胞的转运药物经由细胞内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再经由胞质中的微管传输到皮下组织或血液中。
3. 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扩散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毛孔扩散到皮下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三、透皮吸收技术的应用前景透皮吸收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便携、避免胃肠道损伤、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等,因此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透皮贴剂透皮贴剂是一种常见的透皮给药剂型,通过皮肤上的贴剂,药物可以慢慢地释放到人体内部。
透皮贴剂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
2. 透皮输液透皮输液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药物通过透皮微通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避免了传统输液的烦恼和痛苦。
透皮输液还可以根据个体特征进行精确调节剂量。
3. 透皮胶囊透皮胶囊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剂型,药物以胶囊形式贴附在皮肤上,通过皮肤渗透到皮下细胞和血液中。
透皮胶囊可以实现持续给药,适用于长期治疗的疾病。
四、透皮吸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尽管透皮吸收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1. 皮肤屏障问题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屏障,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药物才能够渗透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中。
因此,要深入研究皮肤屏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各种透皮吸收技术对皮肤屏障的影响。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
《殷墟卜辞》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余首。
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在透皮吸收方面的最新研究概述摘要介绍了中药在透皮吸收方面的运用,提供了利用中药进行透皮吸收研究的各种方法及研究思路,阐述了促进药物吸收的各种促进剂的使用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运用中药在透皮吸收方面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方法;中药透皮吸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透皮给药技术和方法,将中药单方或复方经过适当的现代化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加工工艺,把所得到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或提取物等与适宜的辅料或基质混合,制备成透皮给药制剂,以皮肤敷贴方式给药,使中药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目的。
中药的透皮给药制剂是传统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随着透皮给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的飞速发展,中药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治疗范围不断扩大。
一、中药透皮吸收基本概述1、中药透皮吸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中药透皮吸收是指透过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它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给药方便等优点。
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重视“内病外治”的应用, 并在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疾病中积累了一些疗效卓著的外治方法和方药。
如用白芥子、甘遂等研末作穴位贴敷哮喘。
中药透皮吸收与中医穴位给药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 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我国对穴位给药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无论是理论上, 还是制备工艺上, 在古医籍中均有详细论述, 这就给现代中药透皮制剂研究与开发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透皮吸收与中药的性能、气味、归经密切相关, 多用辛辣芳香、气味浓烈的窜透性药物和活血化淤的药物, 所谓“假猛药、生药、香药率群药, 开结行滞, 直达病所”是中医透皮内病外治的理论依据[2 ]。
2、中药透皮吸收的产生与萌芽“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大约在20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里,人们在生存觅食过程中,当坠落跌打或被虫蚁禽兽咬伤后,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快创伤的愈合,这就是中药外治的起源。
资料记载,最早见于周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素问》,在宋代成书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
可以说清代是应用外治方法较为成熟的阶段,《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药外治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外治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理瀹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的外治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 余首,广泛应用于内外妇科等各种疾患。
并且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外治理论。
[3 ] 3、中药透皮吸收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的经络穴位理论相结,中药和经络理论都是中医的精髓, 人体的经络已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 经络穴位较周围皮肤有阻抗低、电容大、电位高的电学性质, 有特异的声学、热学变化。
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和放大效应, 起到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
按中医经络学理论, 脐联系于全身经脉, 通过各经气之循环, 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药物可通过脐部的吸收,直达病灶而发挥治疗作用, 故脐法有温通元阳、苏厥固脱、健脾助运、消积等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脐部给药更易于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研究表明, 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 6 倍。
根据脐部用药的上述特点, 开发中药TTS 制剂贴于脐部或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如果完善的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与经络理论结合起来, 将会给中药透皮吸收的应用开发带来新的飞跃。
[4 ]二、中药透皮吸收的发展现状1、中药透皮吸收在促进方法方面的研究作为透皮给药制剂研发的关键,透皮促进方法越来越得到药学研究者的重视。
近年来,针对一般透皮给药系统制剂的药物透皮吸收率较低的问题,发展了许多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理化及药剂学方法和技术等。
(一)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理化学方法(1)透皮促渗剂:透皮促渗剂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研究的首选,。
氮酮是目前常用的新型且安全有效的透皮促渗剂, 中药或天然植物本身就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它们大多属于芳香类且具有挥发性, 另外,研究发现,按一定比例把部分促渗剂组合成二元或多元的复合促渗剂,可取得比单一促渗剂更好的促渗效果;(2)离子导入法:离子导入法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带电荷的化合物导入皮肤的一种方法,本法的影响因素很多,如药物自身性质、电流和电压强度、离子强度、皮肤阻抗等;(3)电穿孔技术:电穿孔技术是指当施加高压脉冲电场于脂质双分子层或细胞膜上时,可使之产生暂时性的水性通道,从而增加脂质双分子层膜或细胞膜通透性, 目前报道的以此法透皮给药的有荧光素、多肽和蛋白质、多糖、寡核苷酸和基因,但安全性、起效时间、药物渗透剂量等是该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但是影响本法的因素较多,如电压、脉冲数、脉冲时间、波形等。
脉冲电压是最重要的因素;(4)超声波导入技术:超声波导入技术是以超声波为动力促使药物透过完整皮肤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或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来起作用,最大特点是可在短时间内增加药物吸收, 影响超声导入的因素主要有超声频率、时间、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等。
超声频率越低、超声时间越长,越容易促进药物的吸收;(5)微针阵列技术:微针阵列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物理辅助型透皮给药技术,近年来成为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药物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领域;(6)其他:①穴位透皮给药: ②磁导入技术③激光技术: ④热穿孔技术⑤电极扫描系统(二)药剂学方法(1)脂质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透皮局部给药载体,已经成为透皮给药领域的焦点。
脂质体作为透皮给药载体具有如下特点:①靶向性;②缓释性;③安全性,大量实验表明,脂质体促透作用的强弱与其脂质体晶态、平均粒径大小、脂质体稳定性、组成成分和制备方法等有很大关系, 脂质体作为透皮给药的载体具有显著的促渗效果,尤其是对多肽和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是由非离子形式的两亲性物质和胆固醇在亲水介质中自组装形成的具有闭合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封闭结构,它具有减小皮肤表面张力的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皮药物起促渗作用,这些方法技术各有优缺点,促渗效果也各不相同。
另外,我国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如穴位治疗、针灸推拿等,因此,利用有利的天然优势,融合各学科所长,也将会促进促渗方法发展.[5]2、天然药物促进剂在透皮吸收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以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从中药宝库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若能结合中医理论,可能会给该研究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总之,由于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特点,加上我国在天然药物方面独有的优势,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中药透皮吸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临床医务人员正积极合理地利用药物透皮吸收后局部或全身性作用,开辟新的用药途径为临床服务。
例如: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药物众多疗效欠佳,黑龙江省医院研制的肤美净药膏,疗效显著。
北京四环药业的酞丁安搽剂,诺华制药新适确得,透皮给药的疗效相当显著。
武汉四医院将具有抗雄激素的螺内酯(安体舒通)制成搽剂,治疗男性秃发及重症痤疮,效果明显。
西安利群精华药业有限公司的盐酸丁卡因胶浆,利用药物透皮吸收,解决肠道表面润滑麻醉的问题。
深圳同安药业的聚维酮碘,治疗细菌性、霉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有奇效,它也是当代高分子辅料和包装科学的完美融合。
还有能够根治真菌的药物咪康唑霜、伊曲康唑霜、特比萘芬霜以及中美史克的兰美抒乳膏等。
极微量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制剂,如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莨菪碱治疗旅游病,长压定治疗高血压以及雌激素的补充治疗等。
值得一提的是,透皮给药这一方法特殊的便利性,为早产婴儿和婴幼儿用药提供了方便,如氨茶碱对儿童透皮给药不易吸收,而对未成熟婴儿和婴幼儿就很容易吸收,并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而更重要的是很小婴儿口服给药不大可靠,而静脉给药既需熟练技术,又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险性,不易接收,因此,对未成熟婴儿和婴幼儿开展药物传递系统透皮给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透皮吸收系统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注射疼痛和不适合注射给药的药物,以及控释药物的给药提供了一个新的给药途径。
化学促渗技术和离子导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的透皮,对前药的设计、药剂学的促渗技术开发和一些物理增强方法(包括超声导入、热消融、微针)则可以应用于大分子药物和疫苗等。
对角质层定向的破坏和对深层组织的保护,使透皮给药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各种促渗技术的联用则使得透皮促渗技术在安全性、高效性、靶向性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在医药领域,透皮给药系统必将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给药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中药在透皮吸收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理论滞后、机理不清、上市品种较少、制剂水平较低(剂型简单、工艺落后、质量难于控制)、疗效欠佳等问题。
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积极吸纳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药透皮给药机理研究,根据方剂中主要药味本身及其成分性质和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研究基础好、疗效确切、组方少而精的经典方剂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外透皮渗透特性进行考察,通过现代的提取纯化技术、适宜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现代的制剂技术、穴位贴敷或物理方法的运用提高中药的渗透性,然后选择适宜的辅料将其开发成现代透皮给药系统。
传统的中医药内病外治理论及累积下来的临床资料为中药透皮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何既传承中医药传统优势,又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透皮给药这一既传统又新型的给药方式焕发最大的生命力,是摆在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参考文献:[ 1 ] 杨凌辉, 朱时潮.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研究进展[J ]. 中成药, 1997, 19 (10). [ 2 ] 李水银. 浅议中药透皮制剂的作用机理[N ]. 中国医药报, 2000 16 (6). [ 3 ] 张利泰,葛磊. 中医经皮给药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09,08,15(15) [ 4 ] 肖东睿, 李丹 .浅谈中药透皮制剂时珍国医国药 20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