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一、【2016年高考xx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xx①会明是三十三xx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xx,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xx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xx,全xx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xx的三十三xx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xx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xx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xx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xx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xx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xx,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2016年江苏高考《会明》小说阅读
[2016年江苏高考,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
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
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探究题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 的看法。(6分) 莫言《马语》
❖ (1)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保住了自 己的尊严;②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 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 尊严,这同样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 3、(2014,天津)《枣香醉人》:本文标题为“枣香 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4分)
❖ 4、(2014,辽宁)《数学家的爱情》:数学天才为什 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 5、(2014,湖北)《六指猴》: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 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 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探探你的看法。(8分)
【答案】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 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 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 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 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 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个人到人生
【2016年江苏卷】16. 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①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 明对此感到欣慰; 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 到思想提升的快乐; ④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 更加立体。
注意围绕关键词“微笑”分析 对“意义”理解要深化
【2016年新课标3】 (4)是否状告酒店,“我 ”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4形象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课小说形象赏析●复习目标1. 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设计思想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
文学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感受形象,欣赏形象(“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以及相互间的关联;要从细节、对话等方面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小说形象赏析》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一、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一)、标题作用题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的双重关系和深刻寓意,突出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创意。
②小说以设宴和应宴为主线(明线)安排情节,以如何设宴和应宴作为计策巧妙构设,使小说张弛有度、收获自如,更为深刻地突出了主题。
例2:(2009年高考浙江卷)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例3: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二)、词语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专题14:文学类阅读之小说一、【2016年高考xx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xx①会明是三十三xx 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xx,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xx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xx,全xx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xx的三十三xx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xx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xx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xx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xx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XX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1情节结构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
题型二分析情节作用►(2016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会明》),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看看考生的失误有①⑤⑦等。
可见这个细节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完整。
内容上,前两处写“插军旗”,会明充满了自豪感,而最后一处写“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此时,会明因一个鸡的家庭感到很幸福,可见他对“插军旗” 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者通过对比表现的是会明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2分)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2分)理理解题的技法一、紧抓内在关联,“ 4步走”解答情节作用题(针对“短板一”)分析情节的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进行的,也有把情节考虑进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的。
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
它是整个情节题的核心。
对这一类题目,应做好以下步骤:第1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
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梳理情节脉络,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第2步: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
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第3步: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第4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
指向情节T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
指向人物T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指向主题T点明或深化主题。
答题模板: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二、精读深思,避免“乱贴标签”(针对“短板二”)1•读,要对所给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读细、读懂、读透,把握其内容、层次、表达方面的特点,进而纵观全文,寻找联系。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2情节 含答案
第二课小说情节结构●复习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
2. 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
●设计思想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教学资源《小说情节结构》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具体有三种:(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第四章 小说阅读 学案15 含答案
学案15多方挖掘,深入思考,探究小说主旨意蕴和创作意图学案略语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而对小说主旨意蕴和创作意图的探究更是重中之重。
这种探究立足于文本,必须多方挖掘文本内容,并且进行深入思考。
二轮复习时,应围绕该点,边练边思,边思边练,以图掌握这类探究题的真义.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彼岸杨烽女作家S君久居都市.虽然在家有香喷喷的牛奶喝,可总不觉新鲜;出门有汽车坐,可挤挤攘攘的;去商店买东西,柜台里都是一张张陌生又冷漠的脸……人海茫茫的都市是人性的蛮荒之地,她想.她相信蛮荒之地倒是人性的源头。
这天,她风尘仆仆地从都市赶到一处风景地参加笔会。
午后到达下榻宾馆,浑身汗黏黏的,于是舒舒服服地洗着澡.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
她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她一边洗澡,一边构思小说《美的原野》。
她想,这原野应该设在一条河溪的彼岸。
热度适宜的浴水轻抚着她的肌肤,使她舒服、酥软和慵倦,她几乎要打盹了……猛地,目光透过窗口,望见了窗外远处的翡翠色山谷。
一条溪流闪着银光轻柔而浅浅地从山谷里流淌出来。
小溪彼岸有一排柳树,如条葱郁的带子向远处逶迤。
她顺着柳树朝前走,路狭窄起来,两旁出现山崖,中间一道口子.穿过口子,迎面便是平坦的原野,房舍躲在树木后面,阵阵鸡鸣亮亮传来——竟有一个村落在这里!她又喜又惊:这真有点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
她走向最近的一户人家.那家的母女俩正在门前浇园、喂鸡,见她过来,便极客气地请她到屋里歇歇脚。
姑娘端茶上来时,她的注意力又落到窗下的一只纺线车上.她起身过去,弓腰入神地看着。
她攥着纺车的手把轻轻地摇转,心里感受到一种远逝的时光又回来了的兴奋。
有同村的人进屋来看她。
“一家的客就是大家的客呐!"听这话,她心头直热。
同村人来了好几茬。
想起自己在城里住的那幢楼,各户门一关,互不相干,谁知道谁呀!母女俩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饭是新米在鼎锅里焖的,菜是从门前菜园现摘来的,主人还杀了鸡。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阅读:小说阅读
示例 (07宁夏题)《林冲见差拨》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 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 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 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 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 作用。
㈡ 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 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 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它是人 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的矛 盾冲突中得到展示的,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 而得到具体体现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 成。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 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 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 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次线; 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 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 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 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 的艺术匠心。
总结: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江苏省201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外国小说
文学类文本阅读——外国小说(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40分)一、(2015·江苏宿迁市沭阳银河学校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鹌鹑[美]罗尔夫·伊洛夫鹌鹑来了,正值初春乍暖、丁香花含苞待放的时节,也正是他们新婚后第一个温暖、无霜、只有露水的早晨。
阳光照在床上使她比往常起得都早。
她发现了后院里的鹌鹑,立即唤醒了他。
他起身望去,只见八只小鸟正在房东的庭院里扒土嬉逐。
很显然,它们是三个家庭。
它们在庭院里漫步闲逛,俨然像一个观光团,不时停下来在地上啄啄,滑滑,漫无目的,谁也不管谁,却谁也离不开谁。
夫妇俩一边穿衣服,一边低声谈论院里的小鸟,看它们在草坪上啄食。
等他冲好咖啡,热好卷饼,他们便一起在厨房里的餐桌上吃早点。
在那里,他们可以直接看到院子里的鹌鹑。
他打开窗子,清晨的湿润空气和苹果花香扑面而来。
阳光透过窗子;卷饼里夹有葡萄干,甜滋滋的,他俩不必言传便可意会。
那天晚上,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去一家饲料店买了些轧碎的玉米。
他对她说这些鹌鹑在这里只要有东西吃,得到很好的照料,就不会飞走。
他把玉米撒在厨房的窗子旁边。
傍晚时分,鹌鹑回来了。
它们来到窗子近处啄玉米,在房东庭院里打滚洗泥土澡。
她问他这些鸟会不会把房东种的东西吃掉,他说,这些鸟只要有碎玉米吃就不会啄坏院子里的东西。
自从鹌鹑来了以后,他们把闹钟往前拨了。
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喝咖啡,吃卷饼,好好欣赏一下这群小鸟。
观赏鹌鹑最好的时间是太阳刚刚升起,街上还未开始喧嚣,房东的卷毛狗放出之前。
房东就住在隔壁,一道篱笆把两家院子隔开。
每当房东放出卷毛狗,卷毛狗就着了魔似的一心想捉住这些鹌鹑,猛撞篱笆,发疯似的狂吠。
不久,他可以把玉米撒在窗台上了。
鹌鹑就同他们共进早餐。
只要他们静静地吃,没有任何猝然的举动,鹌鹑就会拍打翅膀,跳到咖啡壶和盛卷饼的篮子附近,一颗颗啄食窗台上的玉米。
房东屋里传来了房东老婆的抱怨声:“汤姆,它们又在院子里了,汤姆!”房东从里屋冲出来,挥舞双臂,嘘嘘作声。
2016江苏高考小说阅读精选
2016江苏高考小说阅读精选早餐〘美〙约翰〃斯坦贝克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因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
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仍是一片令人生厌的蓝黑色。
但山背后却已晨曦微露,一抹淡红渲染着山峦的边缘。
当这缕红光婀娜升空时,色泽越变越冷、越淡、越暗。
当她接近无边天际时,就逐渐和漆黑夜空水乳交融了。
天很冷,虽未刺骨严寒,但也冻得我拱背缩肩,两手插兜。
我拖曳双足,沿着山谷乡间的土路前行,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帐篷。
橘红色的火苗在一只生锈的小铁炉的缝隙中闪烁。
‚烟筒‛喷出的灰色浓烟直直升起,好一会才在空中飘散。
火炉旁有位青年妇女,不,是位姑娘。
她身穿褪色的布衣裙,外面罩着背心。
走近后才发现她那只弯曲着的胳膊正搂抱着一个婴儿,他被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吮奶。
这位母亲不停地转来转去干活,而婴儿一直在吮奶。
这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她每个动作都准确娴熟。
我走近时,一股煎咸肉和烤面包的香味——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扑面而来。
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
我走近火炉,伸出手去烤火,一触到暖气,全身立刻震颤一下。
突然帐篷的门帘向上一掀,走出个青年,后面跟着一位长者。
他俩都穿着崭新的粗蓝布裤和钉着闪亮铜钮扣的粗蓝布外套。
两人长得十分相像。
青年蓄着乌黑短髭,长者蓄着花白短髭。
他俩默默地站在一起望着逐渐亮起的东方,一同打了个哈欠,一同看着山边的亮处。
他们一回身看见了我,就一同向我问好。
两人一同来到火炉边烤手。
姑娘不停手地、聚精会神地干活。
她那梳得平平整整的长发扎成一束垂在背后,干活时,发束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
她把几只马口铁水杯、几只铁盘和几份刀叉放在一只大包装箱上,然后从油锅里捞出煎好的咸肉片,放在一只平底大铁盘上,卷曲起来沙沙作响的咸肉片看上去又松又脆。
她打开生锈的铁烤箱,取出一只摆满用发酵粉发得松松的大面包的正方形盘子。
热面包香气扑鼻,两位男人深深地吸了口气。
长者回头对我说:‚你吃过早饭吗?‛‚没有。
近三年江苏高考小说真题(含答案)
近三年高考小说专题试卷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背景文字] 《安娜之死》选自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末尾篇章。
安娜是小说的主人公,她厌恶透了做高官的丈夫卡列宁的刻板、虚伪,毅然与近卫军军官渥伦斯基相爱、结合。
节选文字之前的情节是这样的:她得不到卡列宁的离婚许可,又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与渥伦斯基只能是非法结合,上流社会的大门对她紧闭,她处处受冷遇。
她只能孤独地住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想方设法消磨时间。
当渥伦斯基一人外出她就怀疑他另有新欢,因此两人发生口角。
在一次争吵后,安娜陷入绝望境地,一面写信发电报,一面追随渥伦斯基到了火车站……(编者加)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
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
十点钟我就回来。
”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
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
“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
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站长走过来,问她车不乘车。
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
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
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
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小说阅读根据小说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考生一轮复习掌握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的较多:1.小说作用类题目命题角度繁多,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标题作用等等,考生在答题时常因找不出思考角度而失分。
2.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考生很容易得分,但想得高分很难,细节处理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3.艺术技巧赏析题仍是考生的失分重灾区,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强化,帮助考生进一步建立知识理论体系,并打磨解题细节。
4.小说探究题,对于小说探究题,虽然考查角度较多,但无非是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深度挖掘,特别是情节、形象的探究,其思考角度同以上3类题目基本一致,故本书不再专门讲解。
本拉分考点在后面第4讲,只重点讲解“主旨意蕴”“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1讲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括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这四类题目因其综合性较强,考生答题时往往会因思考角度不全和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一、通法指导——“4+1”个角度全知晓“四循环+一读者”准解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特别提示]标题作用类除了“四循环+一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典例印证](2016·山东高考)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情节与主旨的关系);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
2016江苏卷高考语文阅读题全解析
2016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江苏卷)总述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2016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结构、题型。
总体来说,题型规范,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
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
题型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没有故意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李将军列传》里的相关内容。
同时,第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101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
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但难度在正常范围之内,需要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
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考,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思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小说文本阅读一
小说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分析情节特点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贵客来临高沧海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塌主儿,初六,还早着哩!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何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穿大袍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老白干,慢慢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玉米糊糊粥。
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问问肖大家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圏里来,还有,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
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是我们这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得是贵客上门。
即将来的大李庄女女家,就是贵客。
大李庄的女女家相中了我哥,我哥当兵去新疆了。
女方家上门来访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人家金疙瘩银疙瘩的女女将来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街,住什么样的屋,父母兄长都要一一把脉。
看中人在相亲的过程里只占三分,看看家庭是否安康富足和睦,又占三分。
有了这六分,女方家便可坦然喝下男方准备好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高声说,谈婚论嫁,皆大欢喜。
否则,人家会抬头看天说,日头高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恁桌上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怎样的鲜艳夺目,香气扑鼻,人家眼皮也不抬,迈步就告辞,不管媒人的一脸灰。
亲事到这份儿上,十分里六分清零,基本就算黄了。
我娘对我爹说,等事都办妥了,初六那天,有你喝的。
我爹说,到他姑家到他奶奶家,就这几脚路,缸盆那啥的,我一霎儿就办得。
回头遇上肖大家的,我给她说说,我只给她一说借她家的猪使使,一说就中。
我爹说,才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粥,清肠寡肚的,好难受,我喝口酒,喝口酒耍耍它。
爹喝了酒,一头栽炕上,直睡到红日西沉。
2016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阅读(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5 小说阅读1.(2016·全国卷I·T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锄李 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
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
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2016 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苏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题型示例例1 :(2010 江苏卷)《溜索》溜索阿城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 分)【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例2:(2011 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314.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例3:(2014 南通二模)《早餐》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 分)【参考答案】(4 分)从低到高(或由近及远),从视觉、内心感受等角度描写,运用比拟、比喻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4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 对比、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题型示例例1: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实际上是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 “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5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2:(2015 全国新课标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近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例3:(2008 江苏卷)《侯银匠》14.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
6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内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
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
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
果等。
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7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题型示例例1:(2008 江苏卷)《侯银匠》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 分)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例2:(2010 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思维轨迹】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
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
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
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参考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8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例3: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例4:(2012 江苏卷)《邮差先生》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要准确解答此题,就要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义9和深层意义。
从表层意义看,这句话是小城天气给邮差先生的感受;从深层看,是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感受。
因为这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不只是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天气的满意,更写出了他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言语之中透露出邮差先生对小城深深的爱。
作为全文的结句,这句简短、抒情,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一、常见题型1.小说题目的含义。
2.小说题目的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
1.作用:线索,制造县念吸引读者,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主旨等,主题思想方面(更10集中深刻、更丰富),结构艺术方面(精巧高明、紧凑有序、平中见奇),人物塑造方面(更鲜明突出)。
三、题型示例例1:(2014 浙江卷)《走眼》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 做题目?(5 分)答案: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 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解析: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
例2:(2016 江苏模拟)《凤凰眼》试探究小说以“凤凰眼”为题的深刻意蕴。
(6 分)答案:①“凤凰眼”是小说中的普洱茶;②“凤凰眼”是智慧之眼,代表老陆识茶懂茶,是行家;③“凤凰眼”茶分不出茶品,但分出了人品、为人之道与为商之德;④这个社会像老陆这样的实诚人已经成了“凤凰眼”;⑤“凤凰眼”呼唤实诚之人,呼唤诚实待人。
(每点2分,任意3 点得满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结论应酌情给分。
)类型五:探究评价一、常见题型1.分析情感。
2.探究评价观点、态度、主旨等。
3. 句子内涵、意蕴。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情感:多角度分析,学会用一些词语组织答案,如同情、尊敬、赞美、揭露、讽刺、批判、谴责、忧虑、关注等。
2.探究评价:核心是主旨,要结合人物来分析,如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文关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对人性、社会现状、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态度,对待如困难挫折等生活方面的态度,所蕴含的人生折理。
3. 探究意蕴: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内涵意蕴。
三、题型示例例1:(2010 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思维轨迹】探究题。
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
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
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
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④ 角度四:“我”和领队。
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
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参考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例2:(2016 苏州一模)《表的喜剧》⑨一拿到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想到两天来演的这一幕小小的喜剧,想到那位诚挚的老头用手搔着发亮的头皮的神气,对了这大海似的柏林,自己笑起来了。
试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内涵。
(6 分)答案:对自己的性格不足的自我解嘲;对德国老夫妇的可爱而高兴,对德国普通民众的诚恳和友善的感激与歉意;喜欢上柏林这座大海似的城市。
(每点2 分,6 分)例3:(2014 南通二模)《早餐》14.小说中的“我”认为这件事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请探究文中“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