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

合集下载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途径, 各门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共同协作, 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略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途径, 各门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共同协作, 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Brief talk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a Wenjuan【Abstract】cation.E xcellen.menta.qualit.depend.o.eac.kin.o.means.Eac.subjec.infiltra catio.hold.th.balanc.o. catio.an.als.i.on.mai.wa.fo.cultivatin.students .excellen.menta.quality.【Keywords】Mor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filtration进入二十一世纪, 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 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健康的身体, 那么, 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 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 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 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 即: 道德健康为统帅, 生理健康是基础, 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首先,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使师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其次,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与心理指导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与心理指导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与心理指导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

最后,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与家庭、社会的配合。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工作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中的重要性。

然后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班主任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角色、重要性、融入、班级管理、注意问题、作用、结论、展望、研究方向、渗透、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小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挑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教育引导和管理学生的重要任务。

在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

深入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作用,对于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正日益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需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心理健康对中学生成长而言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拥有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一定的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引言:要想正确有效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基石作用,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入点,让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

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的落后、方式与模式的单一,缺乏先进性与创新性,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使得立德树人流于形式。

对此,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身心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乐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及法治观念的青少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一)教学理念僵化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学校,特别是初中,学科专业教师配备不全仍是一个短板,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执教教师缺乏专业性,或由班主任代替,或未经专业教育、岗前培训,不能深入钻研道德与法治课程,导致教学理念僵化,教学水平低下,不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教师淡化,甚至是忽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仅在规定课时内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流于程序,未进行拓展、延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形式单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有待增强,学校极少开展专业的思政培训及教学教研,由此多数教师不能深入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及其教法,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缺少探究精神,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筛选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的前身是《品德与社会》课程。

这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德育课程。

通过松江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心理辅导)能力提升培训研修,我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作为一名语文兼道法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营造健康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只有和学生极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教师进行沟通,才能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活动育人,培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

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和“奔腾不息的长江”这两个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激发民族自豪感。

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许多活动中除了各负其责外,还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活动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会了交朋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过程。

我们要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者:曾如红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第08期【摘要】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会良好的交流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本中能够体现心理健康的知识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然后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德育;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化,从学生的行为、话语、情绪等方面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很容易被当代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先进技术所吸引而迷失方向。

为了避免情况日益严重,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直面挫折。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增加师生交流,经营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还处于幼稚的阶段,小学生的内心还比较脆弱,每当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障碍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

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心理压力等,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在交流过程中的说话方式和语气,一位整天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教师以僵硬的口吻与教师交流会给学生带来交流负担、难以让学生完全敞开心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师生之间要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平等的原则,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第一要义就是学习,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毋庸置疑是用在学习上的,以至于学生没有剩余的时间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一切有利时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适应能力。

而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目标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并阐述其相互影响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情商。

通过学习心理知识、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和人际交往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而德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道德规范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可使学生综合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德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良好德育的基础。

如果一个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内心阴暗,可能会引发其道德行为的偏差。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自我形象,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接受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育的实施需要教师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和榜样,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从道德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德育引导有助于学生培养正义感和责任感,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在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常常相互融合和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这些活动往往与德育内容密切相关,例如进行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不仅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互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在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其次,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的关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

因此,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的关怀。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最后,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家庭教育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注重个性化的关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希望我们学校在今后的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心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育和德育的整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心育和德育的内涵及意义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目的。

德育则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心育和德育是互相联系和依存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实现心育和德育的整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1. 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心育和德育整合的过程中,应着重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问题的关注和引导。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内心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能被尊重、支持、接纳,与班级形成愉悦的情感安全氛围,从而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和建立正常的价值观。

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班会、课余时间、集体活动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表达情感,分享经验,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2. 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小学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文艺活动以及各种社交活动中,倡导学生接纳自己、尊重自己,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抗挫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协作与合作协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小学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

在班级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合作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学习团队合作的技巧,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锻炼自己主动参与、与人合作、决策与沟通的能力。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在分析当前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有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融合措施,包括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加强家校合作、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等,以期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1.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有的内在关系在教育领域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教育方向。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德育涵盖的领域较为广泛,它包括学校通过各种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其中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个人品质的培养等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它的目标是根据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尽管这两个领域的教育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

两者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导他们如何做人,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事物,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一位同学为例,该同学因长期缺乏家长的关心和教育,经常在教室里捣乱,甚至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如玩具、零食等。

经过教师调查发现,该同学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由于父母从未给他购买过这些东西,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教师前往超市购买了这位同学所需的学习用品、零食、书籍和玩具等,并告诉他:“如果你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不仅会让他们感到不高兴,甚至会让他们感到愤怒。

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但前提是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在没有得到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打扰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是不对的。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改掉你的坏习惯,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好。

”2.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小学班主任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有些班主任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这两方面教育的基本认识,导致在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是教育方式不当有些班主任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不当,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再者是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有些班主任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心理状态,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是缺乏专业培训有些班主任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专业培训,对这两方面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足,难以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时, 虽说学校的德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 品德素质 ; 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 的思维 和情感 , 使学生
能够正确认识 自己, 在情绪调适 、 人际交往 、 应付挫 折 、 职业选择 、 良习惯 的消除等方 面达到健康标准 , 自我解 决 不 能 学习生活 中存在 的许多心理 障碍 , 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 。 两者在具体教育 目标 、 教育 基础、 教育实践等方 面 不相 同, 它们都是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 , 但 都是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 都是为 了塑造一个完人 。 这 在
论心 理健 康教 育在 学校 德 育工作 中的渗透
健 乙
建宁德职业技术学 院, 福建 宁德 3 5 1) 5 0 9

要: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 育是 两个不 同的学科 , 但存在 密切联 系, 将心理健康教 育纳入德 育, 可以更新
德 育观念 , 丰富德 育 内容 , 高德育 实效性 , 固德育的核心地位。 提 巩 关键词 : 心理健康教育 ; 德育 ; 渗透 中图分类号 : 4 G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8 3 2 (0 6 0 — 0 0 0 1 0 — 4 12 0 )5 0 7 — 4
育, 促使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 成为全面发展 的“ 有 ” 四 新人 。 由于两者教育 目 标的一致 性 , 求教育过程 中都必须充分 要
尊重受 教育的主体 , 尊重他们 的经验 , 其教育 的针对性 和有效 性都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素质 的提高来反 映 , 要充 分 都 体现每位 学生 的人格 和发展潜能 , 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 作用。
4原 则 的相 通 性 .
学 校心 理健 康教 育与德 育的主要对象都是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 、 感情丰 富而 又脆 弱、 高级 神经系统 尚未成 熟而 又具有 独立 人格倾 向 的青少年学生 , 是要与活生 生的人打 交道 。 因而 , 两者都必须遵循教育人 的工作 的基本原则 。 如 交友性原则 、 疏导原则 、 理相 融原则 、 情 启发性原 则 、 一般与特殊相结合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 心理健 康教 育 的教 师在 了解学生 的心理矛盾后 , 给予建议 、 暗示 、 导甚至辅之 以医疗 , 诱 疏通其 心路 , 化解 其“ 疙瘩 ” 消除其隐 , 患, 使学 生朝气蓬勃健 康成 长。德 育同样讲究理解和信任 , 首先 动之 以情 , 后才 晓之 以理 , 然 导之 以行 。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德育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应对策略,使他们远离心理问题的干扰,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生活。

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如下所示:1.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常常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健康的自我认知。

与此同时,德育教育也需要学生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发挥个体的自我调节机制。

通过两者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情感状态,也能够更好地处理内部冲突,增强心理健康。

2.塑造积极面向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德育教育需要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处理情感问题,克服悲观、抑郁等不良情感状态。

融合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养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还能够更好地应对负面情感的干扰,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挑战。

3.提供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德育教育通常会把学生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消除与现实不符的理想化期望和焦虑症状。

将两者融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也能够给他们提供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的桥梁,进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追求。

4.规划个人发展方向德育教育通常聚焦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如诚信、宽容、团结等。

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实施一个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应对能力、心理干预、自我调节、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融合两者的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还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来确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几点认识

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几点认识

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几点认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两者的结合方面,很多专家都发表了看法和观点,其中有些极具研究价值,但是在实践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经过这几年同学生的接触,我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两种不同学科的教育,但两种教育又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互为基础的关系。

在新课改体系下,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德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品德教育,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包含着与德育相贯通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结合的必要性。

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所以把二者协调起来,同时进行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健康的心理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

有的学生因为学习不好、人际关系恶化或身体家庭等原因,导致其不关心集体、不团结同学、不遵守纪律等不文明现象出现。

从表面上看属于品德问题,仔细研究则实际上是心理问题。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不但不会使参与者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可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思想教育。

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在“晓理”,但不容易使之“动情”。

也就是说,并未说到他的心里去,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了问题,产生了障碍,所以在品行上表现出来。

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了,问题会迎刃而解。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证明,通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因此,这比单纯做德育工作效果更好。

(二)、德育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理健康教育德育⼼理健康教育 ⼼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理⼼理发展的规律,运⽤⼼理学的教育⽅法,培养学⽣良好的⼼理素质,促进学⽣整体素质全⾯提⾼的教育。

下⾯跟着⼩编来看看德育⼼理健康教育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明确⼼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作⽤ (⼀)⼼理健康教育需要品德教育帮助其把握⽅向 ⼼理健康教育是通过道德上能够接受的⽅式,以有价值的内容对学⽣进⾏影响。

⼼理健康的⼀个重要⽬标就是帮助学⽣形成⼀个健全的⼈格,⽽学⽣健全⼈格的标志与学⽣健康⼼理的标志有着⾼度的统⼀,即是“以积极进取的,符合社会进步⽅向的⼈⽣观与价值观作为⼈格的重要核⼼,并且具有⾼度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希望能够通过对⾃⼰⾝⼼潜能与创造⼒的不断开发来不断的体现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从这⾥可以看出价值观、世界观、信念等道德内容也是⼼理健康教育所要追求的⽬标。

品德教育有助于⼼理健康教育沿着正确的⽅向前进。

(⼆)品德教育能够使⼼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 如今,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经成为了⼤众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德育没有能够联系到学⽣的⼼理、⽣活实际。

德育已经成为了⼀门有名⽆实的学科,实效性越来越差。

⼼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的实际⾝⼼特点,为学⽣传授各种⼼理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理品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理问题,避免简单出现简单的.机械灌输和理论教化,采⽤丰富多彩的讨论、⾓⾊扮演、⼼理疏导等灵活的教学⽅法,⽬的是为了提⾼学⽣的⼼理健康⽔平、优化学⽣的⼼理素质、开发学⽣的潜能。

⼼理健康的这些特点正好弥补了直接进⾏品德教育的不⾜。

因此,将⼼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中,借助⼼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法、途径等进⾏渗透,能有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将⼼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品德教育中的优势 (⼀)与品德教育有共同的教育⽬的 ⼼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基本职能都是“育⼈”,都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让学⽣获得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解析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很难一蹴而就。

基于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渗透解析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十分的重要与艰巨。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德育长期遵循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比较差。

而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而促进两种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了德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抓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点,推动其教学内容。

一、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而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两者的出发点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而要想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就必须提升两者的共同作用力,进而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其原因上分析,教师是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如果教师的自身素质低下不仅无法完成高效教学,同时也无法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从某一角度上分析,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开展教学方式的前提,为了确保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大会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强化教师的育人知识。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传播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开展中需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学习。

在具体的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但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而且还需要促进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以及重视心理的发展。

心理健康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德育,即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这和心理健康有着紧密关系。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优良的品德,都需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

一般说来,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指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之中,反映了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生活方式并表现在他对别人及委托给他的工作态度上。

这里,性格实质上反映意志品质和道德特征,也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

健康的性格,诸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讲究文明,遵法守纪等等,这些是形成优秀思想品质的基础,有些则是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直接组成,而不健康的性格,诸如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怯懦自卑、狭隘猜疑、缺乏乐趣,畏惧困难、沉溺幻梦、悲观厌世等等,这些既是低劣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有的也是学习生活中社会因素的影响组成部分。

换言之,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不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谈不上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同时进行的两个侧面,两者不可偏废。

否则,就难以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与方法。

它是积极地影响着学生有关健康的实践、态度和知识在其身体心理学及社会行为方式方面的有意识活动的总和。

它与德育有共性,都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活动,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并且包含在德育的内容之中。

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主要是指以“健康”为目标,有目标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生观、道德观、民主与法制、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的教育、指导与管理。

由此可见,心理学健康教育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施效果。

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随着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一项重要的德育任务。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要在新时期中职教育中有效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采取以下途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了解和认识、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及时解答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压力。

2.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倡导诚信、包容和互助等道德观念,强化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规范学生行为细节方面下功夫,比如着装规范、讲礼仪、文明用语等,增强学生的文明素质。

3.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健康教育平台,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自测、心理测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处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在线课程和讲座。

借助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在线辅导等方式,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心理问题。

4.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入学时开始,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变化。

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合作,根据学生心理检查结果、家长反映的问题、学生课堂表现、教师和班主任的观察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关怀、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

学校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之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三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三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在三年级教学计划中渗透的重要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福祉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些方面纳入三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成长为全面的个人。

美国心理学会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学术成功与心理福祉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神,保存信息,在学校表现良好。

这强调了将心理健康纳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将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纳入课程的一个途径是使用讲故事。

故事可以用来教导儿童同情、慈悲、坚韧和其他重要的道德价值观。

"哭狼男孩"的故事可以用来教导学生不诚实的后果和诚实的重要性。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情感技能。

鼓励团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游戏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关键技能。

只使用吸管和磁带建造塔楼的简单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和合作的价值。

必须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积极促进接受、理解和尊重多样性。

通过纳入各种赞颂不同文化、传统和观点的活动,学生可以形成一种开明和包容性的观点。

除了课堂活动外,还必须让父母和照顾者参与这一进程。

可以举办讲习班和研讨会,教育父母了解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形成支持学生整体发展的统一方针。

将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纳入三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融合讲故事,促进社会和情感技能,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并让父母参与,教育者可以为其学生的福祉作出贡献,为他们成功的未来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在xx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立论依据一、在不同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实践研究的意义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由心理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队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服务。

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

在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

没有活动,青少年是很难发展的;青少年只有在活动中主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

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

随着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试点研究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而活动教学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不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让青少年能自如地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

概念界定:1、不同活动:我们所谓的学生不同的活动,是指学生在校或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活动。

如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劳动活动、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

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

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将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坚强意志、人际适应、反应适度、青春心理、升学与择业心理、健全人格等八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纳入到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学生学法指导课》、《中学生心身指导课》和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见《人民教育》1998年第一期《营造青少年“心的乐园”一一成都十二中心理素质教育纪实》)。

华东师大一附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套方法,总的说来是:心理教育要全面、心理咨询应及时,心理调查、心理训练为辅佐。

具体做法是:(1)开设心理教育课,每周一节,排入课表,系统接受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课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内学习心理卫生常识,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格水平;(2)心理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中;(3)心理教育渗透在品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4)创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5)向教师宣传心理卫生常识;(6)建立学校一一家庭一一社会心理教育网络。

(见《上海教育》1999年第六期《教育咨询调查训练一一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研究》提出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模式是一个基本精神、两条基本途径、多种形式、多方面支持保障,即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的素质,促进其健全发展的自我教育为基本精神;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条基本途径相结合;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支持为保障。

(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一期《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由杭州大学教育系与浙江武义县实验中学合作开展的课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提出了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包括:多方人员参与教育(全校师生共同关心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学生骨干参与);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专设心理素质课,开展分组心理辅导,加强个别心理教育);现行课程的心理素质教(文化学科协同教育,活动课程协同训练);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理的竞争意识);家庭、社会协同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家长协同教育,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二期《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

河南教育学院、美国培斯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学集体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首先,对学校开展集体心理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说明;其次,指出心理教育课程是进行集体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中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相一致,符合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规律,又可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第三,分析了心理教育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

从学校内外环境的支持系统,师生之间良好气氛,有效的心理教育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见《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七期《关于中学集体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

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通过《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有机渗透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方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1、小学生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策略2、小学生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不同方法、途径(1)游戏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角色扮演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讨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4)头脑风暴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5)展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6)自我陈述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7)情境陶冶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实践研究法3、典型案例研究法四、研究过程与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1)研究方案确立(2)研究小组成立(3)相关文献搜集整理2、第一轮实践研究(1)游戏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践(2)学科学习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践3、研究中期小结(1)实践中典型案例的整理(2)成功方法、途径的经验、教训小结和反思(3)专家指导4、第二轮实践研究(1)游戏、学科学习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进一步实践(2)其他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践A、角色扮演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B、讨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C、头脑风暴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D、展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E、自我xx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F、情境xx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5、研究结题总结(1)典型案例分析(2)总结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原则、策略(3)总结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法、途径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

欲实现此宗旨,就必须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主体。

因而,就这个意义而言,心理发展这把钥匙就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上。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

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中小学生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我们把心里健康教育的目光聚焦在不同活动的渗透中,期望通过渗透,缩短心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承担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

由于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内容的心里健康教育渗透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探索在不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中,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应匹配最佳的心里健康教育渗透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