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蛋白质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一、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在10kD~1000kD。
根据测定所知,如分子量为34.5kD的球状蛋白,其颗粒的直径为4.3nm。
所以,蛋白质分子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nm,在水溶液中呈胶体溶液,具有丁铎尔现象、布朗运动、不能透过半透膜、扩散速度减慢、粘度大等特征。
蛋白质分子表面含有很多亲水基团,如氨基、羧基、羟基、巯基、酰胺基等,能与水分子形成水化层,把蛋白质分子颗粒分隔开来。
此外,蛋白质在一定pH溶液中都带有相同电荷,因而使颗粒相互排斥。
水化层的外围,还可有被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形成双电层,这些因素都是防止蛋白质颗粒的互相聚沉,促使蛋白质成为稳定胶体溶液的因素。
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生物膜的特点,在生物学上有重要意义,它能使各种蛋白质分别存在于细胞内外不同的部位,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和电解质分布的平衡、物质代谢的调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利用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将含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放入半透膜袋内,然后将袋浸于蒸馏水中,小分子物质由袋内移至袋外水中,蛋白质仍留在袋内,这种方法叫做透析。
透析是纯化蛋白质的方法之一。
二、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均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可呈阳离子、阴离子或兼性离子,这取决于溶液的pH值、蛋白质游离基团的性质与数量。
当蛋白质在某溶液中,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时,此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当pH偏酸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
相反,pH偏碱,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图2-2-1)图2-2-1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蛋白质溶液的pH值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黏度、渗透压、膨胀性及导电能力均最小,胶体溶液呈最不稳定状态。
凡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等电点往往偏碱,如组蛋白和精蛋白。
反之,含酸性氨基酸较多的蛋白质如酪蛋白、胃蛋白酶等,其等电点往往偏酸。
人体内血浆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多是pH 5.0左右。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它具有多种复杂的理化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包括其酸碱性、溶解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和聚合性等方面。
正文:1. 酸碱性:- 蛋白质的酸碱性来源于其氨基酸残基中的氨基和羧酸基,并受到溶液pH的影响。
- 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带正电荷,容易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相互作用。
-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带负电荷,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相互作用。
2. 溶解性:- 蛋白质的溶解性受到其成分和物理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离子强度、温度和pH等。
- 水是蛋白质最常见的溶剂,但特定条件下,蛋白质也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 蛋白质的溶解性对其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热稳定性:- 蛋白质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 高温可以引起蛋白质内部的氢键和疏水作用的破坏。
- 不同蛋白质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有些蛋白质可以在高温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 氧化还原性:- 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残基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半胱氨酸(Cys)和甲硫醇(Met)等。
-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和功能。
- 氧化还原平衡在细胞代谢和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 聚合性:- 蛋白质具有聚合的能力,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多聚体结构。
- 蛋白质的聚合对于其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 一些蛋白质可以通过聚合来形成纤维或胶状物质。
总结: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性、溶解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和聚合性。
深入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对于揭示其结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这些性质也与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和疾病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2-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理化性质一部分与氨基酸相似,如两性电离、等电点、呈色反应等,也有一部分又不同于氨基酸,如高分子量、胶体性质、变性等。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其分子中除两端的游离氨基和羧基外,侧链中尚有一些解离基,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残基中的γ和β-羧基,赖氨酸残基中的ε-氨基,精氨酸残基的胍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作为带电颗粒它可以在电场中移动,移动方向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
蛋白质颗粒在溶液中所带的电荷,既取决于其分子组成中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又受所处溶液的pH影响。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游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O),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简写pI,)。
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并不移动。
蛋白质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荷。
各种蛋白质分子由于所含的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数目不同,因而有各自的等电点。
凡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等电点就偏碱性,如组蛋白、精蛋白等。
反之,凡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等电点就偏酸性,人体体液中许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5.0左右,所以在体液中以负离子形式存在。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分子量颇大,介于一万到百万之间,故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粒1~100nm范围之内。
球状蛋白质的表面多亲水基团,具有强烈地吸引水分子作用,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常为多层水分子所包围,称水化膜,从而阻止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
与低分子物质比较,蛋白质分子扩散速度慢,不易透过半透膜,粘度大,在分离提纯蛋白质过程中,我们可利用蛋白质的这一性质,将混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放于半透膜制成的囊内,置于流动水或适宜的缓冲液中,小分子杂质皆易从囊中透出,保留了比较纯化的囊内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为透析。
三、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六、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溶液的pH大于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带正电。
R-CH-COOH→等电点(PI)→R-CH-COO—▕净电荷为0 ▕NH3+ NH22、胶体性质(1)颗粒表面电荷(2)水化膜胶体性质由这两个因素而来,去除这两个因素则蛋白质便容易析出。
3、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
(破坏了共价键,二硫键)蛋白质水解才是破坏了肽键。
·复性:蛋白质在去除变性因素后恢复至原构象的现象。
(变形的蛋白质易于沉淀,但也不一定沉淀;有时蛋白质虽沉淀,但并未变性;蛋白质在变性因素去除后,也可能不复性)·凝固: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后进一步发展的不可逆结果,使之变成坚固的凝块。
4、☆特征吸收峰:280nm波长处5、变色反应(1)茚三酮(2)双缩脲七、蛋白质实验方法1透析、超滤2盐析→变性3电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加入至)蛋白质样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蛋白质颗粒表面覆盖SDS→分子间电荷差异消失→使蛋白质在电场中泳动速率仅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有关4层析5超速离心6分析序列(1)分析已纯化蛋白残基组成(2)测定多肽链N端、C端均为何种残基。
(3)把肽链水解为段,进行分析(4)测定各肽段氨基序列,一般用Edman降解法(5)一般用数种水解法,分析出各肽段中氨基酸顺序。
7结构测定圆二色光谱→二级结构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技术→三维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PPT课件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两性性质及等电点 二、胶体性质 三、变性与复性作用 四、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六、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上存在游离的 氨基和羧基,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 性解离性质,具有特定的等电点(pI)。 溶液pH=pI时,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 pH>pI时,蛋白质带净负电荷; pH<pI时,蛋白质带净正电荷。
2.沉淀种类:可逆与不可逆
3.沉淀方法:
沉淀后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 法
沉淀后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四、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2.沉淀种类:可逆与不可逆 3.沉淀方法:
沉淀后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 法
(1)盐析-中性盐沉淀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 (3)酸沉淀法
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等电点时特点:
(1)净电荷为零 (2)一定离子强度的缓冲液:等离子点特征常数 (3)多数蛋白质在水中等电点偏酸(较低) 碱性AA/酸性AA 胃蛋白酶 0.2 等电点 1.0
血红蛋白
细胞色素C 菊糖酶
1.7
2.9 0.34
6.7
10.7 8.2
(4)导电性、溶解度、黏度及渗透压都最小。
蛋白质分子在一定pH的溶液中可带净的负电 荷或正电荷,故可在电场中发生移动。 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不同,且分子大 小也不同,故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
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1)盐析—中性盐沉淀
常用的中性盐: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盐析时,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效果最好。
盐析沉淀蛋白质通常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优点 盐析应用举例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第1-2节
=
-C-C-C-N-C-N
N+
Aromatic Trp W
-C-OH -CN
Amino Acid Subway Map
Arg R Basic
Lys K
-C-C-C-C-NH3
+
Tyr Y
-C-
-C-CONH2
-C-C-CONH2
Asn N
Asp D
-C-COOH
Gln Q Amide
Glu E Acidic
(1) α- 氨基参加的反应
①与亚硝酸反应(范斯莱克法测定氨基酸氮的依据)
可用来进行氨基酸定量和蛋白质水解程度的测定。 室温下
NH2 R-CH-COOH + HNO2
OH R-CH-COOH + N2 + H2O
②氨基酸的甲醛滴定(用于氨基酸定量分析)
氨基酸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来进行定量测定。
元素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于16%。 蛋白质系数:1克氮所代表的蛋白质质量(克数)。即6.25。
蛋白质系数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础。
粗蛋白含量 =样品含氮量 6.25
蛋白质含量 = 样品蛋白氮 6.25
元
素
C
50~55
H
6~8
O
20~23
N
15~18
百分比
有些还含有S/P/Fe/Cu/Zn/Mn等.
用纸电泳法分离氨基酸主要是根据氨基酸的极性不同。 下列氨基酸溶液除哪个外都能使偏振光发生旋转? A.丙氨酸 B.甘氨酸 C.亮氨酸 D.丝氨酸 在生理pH条件下。具有缓冲作用的氨基酸残基是 A.Tyr B.Trp C.His D.Lys 在生理条件下(pH6.0-7.0左右),蛋白质分子中的 ____侧链和__侧链几乎完全带正电荷,但是___侧链 则部分带正电荷具有缓冲能力。 必需氨基酸包括哪些?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课件参考.ppt
精选课件
4
练习
• 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0的溶液 中带负电荷?
• A.pI为5.5的蛋白质 B.pI为4.0的蛋白质 C.pI为7.0的蛋白质 D.pI为5.0的蛋白质
精选课件
5
体内大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5.0 左右,
因而在生理条件下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
精选课件
6
3.电泳
定义: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有些
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精选课件
25
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示意图
8M尿素或 β-巯基乙醇
透析
精选课件
26
(五)、变性与复性
过核 程糖
核 酸 酶 的 变 性
精选课件
27
蛋白质沉淀
概念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方法 盐析法、有机溶剂的沉淀、重金属盐沉淀、
蛋白质在带电场中泳动的速度和方向与其所 带电荷的性质、数量及分子的大小、形状有关。
带电荷多,分子小的泳动速度较快;反之则泳动 较慢,从而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将血清蛋白
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
、γ球蛋白。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A:染色后显示的蛋白质区带 B:光密度扫描定量分析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正常
肝硬化
精选课件
12
精选课件
13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 质
1.蛋白质有胶体性质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分子量在1万~10万 kD(千道尔顿)之间,分子直径在胶体颗粒 的范围(1—100nm)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ppt课件
蛋白质的热变性与凝固作用
2、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天然蛋白质变性后,变性蛋 白质分子互相凝集或相互穿插 缠绕在一起的现象成为蛋白质 的凝固(coagulation) 。
凝固作用分两个阶段: 首先是变性; 其次失去规律性的肽链聚集缠绕在一起而凝固或结絮;
45
淀,加热后变成红色 31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7. 乙醛酸反应—色氨酸的特有反应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HCOCOOH,将 浓硫酸沿管壁缓慢加入,不使相混, 在液面交界处,即有紫色环形成
色氨酸的反应(吲哚环的反应) 鉴定蛋白质中是否含有色氨酸 明胶中不含色氨酸
32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8. 坂口反应—精氨酸特有的反应
19
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1)盐析—中性盐沉淀 What’s salt precipitation of protein? 盐溶作用 盐析作用
20
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1)盐析—中性盐沉淀
What’s salt precipitation of protein? 定义: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
沉淀原理:
① 脱水作用——破坏水化膜; ② 使水的介电常数降低,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24
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 处理条件: ① 低温操作;
② 沉淀完全后尽快分离;
(3)酸沉淀法 机制:破坏电荷,等电点沉淀。
25
四、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3.沉淀方法:
沉淀后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沉淀后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同性电荷蛋白质分子互相排斥。
7
蛋白质颗粒的表面电荷和水化膜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1.蛋白质的等电点(pI):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上可解离基团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可使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pI要用等电聚焦等方法测定。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1.胶体溶液的三个条件:①大小在1-100nm范围内:蛋白质分子量很大,属胶体颗粒范围。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相同蛋白质颗粒带有同性电荷,与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
③质点外围有水化层:多肽链上的极性基团极易吸附水分子,使蛋白质颗粒外围形成一层水化膜。
蛋白质可以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2.利用胶体溶液性质,可用透析法将蛋白质中小分子杂质除去。
(三)蛋白质的沉淀1.定义: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加入适当的试剂使蛋白质分子处于等电点状态或破坏其水化层和双电层,蛋白质胶体溶液因不再稳定而产生沉淀。
此现象即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2.类型:分可逆沉淀与不可逆沉淀。
➢可逆沉淀▁非变性沉淀定义:在温和条件下,改变溶液的pH或电荷状况,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没有发生变化。
如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是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a.等电点沉淀法:用弱酸或弱碱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pI,破坏蛋白质表面净电荷使蛋白质沉淀。
b.盐析沉淀法:1.盐析:通过加入大量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中和它们的电荷,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2.各种蛋白质亲水性及荷电均有差别,因此通过调节中性盐浓度,可使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不同蛋白分别沉淀析出,这种方法称为分段盐析。
3.盐溶:加入低浓度盐导致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c.有机溶剂沉淀法定义:加入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使蛋白质产生沉淀。
注意:通常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否则有机溶剂与水互溶产生的溶解热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不可逆沉淀▁变性沉淀定义:沉淀条件剧烈,破坏了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性,同时也破坏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生物知识点】简述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生物知识点】简述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具有两性;2、可发生水解反应;3、溶水具有胶体的性质;4、加入电解质可产生盐析作用;5、蛋白质的变性;6、颜色反应,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7、气味反应。
两性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性物质。
水解反应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时,应找准结构中键的“断裂点”,水解时肽键部分或全部断裂。
胶体性质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沉淀原因: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加入有机溶剂、加入重金属、加入生物碱或酸类、热变性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如果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
利用这个性质,采用分段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变性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
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蛋白质变性之后,紫外吸收,化学活性以及粘度都会上升,变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会下降。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生理上的作用。
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
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射线、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
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
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对其进行检验,该试剂遇蛋白质生成紫色络合物。
蛋白质理化性质
六、凝固作用、沉淀作用
• 凝固作用 变性和凝固一般无明显区别,凝固是 变性的继续。 • 沉淀作用 ① 调pH值 加酸加碱后,蛋白质分子 的电荷变动引起斥吸力改变。 ②盐析法 由于加入一定量的盐而使 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的现象称为盐析。 盐溶 盐析
沉淀作用
③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与水互溶的有 机溶剂(丙酮、乙醇等),这些溶剂与水的 亲和力大,能夺取蛋白质颗粒上的水化膜, 加之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低,分子间引力加 大,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 ④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⑤ 生物碱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沉淀蛋白质 • 抗体对蛋白质的沉淀:抗原与特异性的抗体 蛋白结合发生沉淀。
蛋白质的性质
蛋 白 质 的 紫 外 吸 收
• 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带芳香环的苯 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 这三种氨基酸的在280nm附近有最大 光吸收。因此,大多数蛋白质在 280nm 附近显示强的吸收。 •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对蛋白质进行 定性定量鉴定。
五、变性和凝固
5.1蛋白质的性质与它们的结构密切相关。 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能够破坏蛋白质 的结构状态,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 蛋 并导致其生理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 白 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例: Hb含铁量0.34%,求其最低分子量。 解:Hb(Mw)=55.85/0.34%=16700
其它方法测得Mw是68000,说明Hb中含4个Fe.
也可以利用蛋白质中含量特少的aa,用同样的原 理计算蛋白质的最低分子量。
分子量的测定
② 渗透压法测分子量 渗透压公式:M=CRT/π ③ 超离心沉降测分子量 ④ 凝胶过滤法(分子排阻法)测分子量 另外,还有SDS-PAGE法和数学求商 法等。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的折叠 和盘绕方式,形成具有特定空 间构象的完整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决定了其生 物学活性和功能,是蛋白质发
挥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
蛋白质的溶解性主要取决于其氨基酸组成和分子结构。一些氨基酸如极性氨基酸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水溶性,而疏水性氨基酸 则会使蛋白质更难溶于水。此外,蛋白质的溶解度还受到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蛋白质的溶解度对其功能性质有重要影响,如形成凝胶、乳化和稳定性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 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功能表现。
黏度
蛋白质的黏度主要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形状和浓度。蛋白质 分子在溶液中会形成网状结构,从而产生黏度。此外,蛋白 质的黏度还受到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03
蛋白质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结构蛋白
主要参与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组 成,如胶原蛋白和角蛋白。
酶蛋白
具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 ,如羧基酶和脱氢酶。
运输蛋白
负责运输分子和离子,如血红 蛋白和转运蛋白。
免疫蛋白
参与免疫应答,如抗体和免疫 球蛋白。
按分子量分类
低分子量蛋白质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通常在 10,000-50,000之间,如肌红蛋 白和细胞色素C。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 剂和抑制剂等多种因素影响,需 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
效果。
酶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如消化、代谢、免疫等,对于生 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至关重要。
激素活性
激素活性是指蛋白质在生物体 内作为激素的能力,能够调节 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
蛋白质理化性质通用课件
超速离心法
利用极高的离心力使蛋白 质颗粒沉降,可同时实现 分离和纯化。
电泳法
纸电泳法
利用滤纸作为支持物进行 电泳,适用于小分子蛋白 质的分离。
凝胶电泳法
利用凝胶作为支持物进行 电泳,根据蛋白质的电荷 和分子量实现分离。
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的空 间构象,由二级结构通过肽链 间的相互作用形成。
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疏水键、 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
三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生物 学活性和功能,对蛋白质的结 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具有重要 影响。
四级结构
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肽 链通过相互作用形成。
激素等。
按来源分类
动物蛋白
主要来源于肉、蛋、奶等动物产 品,如鱼肉蛋白、乳清蛋白等。
植物蛋白
主要来源于豆类、坚果、谷物等 植物产品,如大豆蛋白、小麦蛋 白等。
按结构分类
单体蛋白
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如肌红 蛋白、血红蛋白等。
复合蛋白
由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如一些酶 、蛋白质复合物等。
04
CATALOGUE
03
CATALOGUE
蛋白质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01
02
03
04
结构蛋白
主要参与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组 成,如胶原蛋白、角蛋白等。
催化蛋白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如各种酶。
运输蛋白
负责运输各种分子和离子的蛋 白质,如血红蛋白、铁传递蛋
白等。
激素蛋白
具有调节生物体代谢和生理功 能的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
蛋白质理化性质
原体的吞噬作用、补体系统的激活等免疫效应,从而清除病原体并促进
受损细胞的修复。
05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沉淀法
盐析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盐溶液, 使蛋白质发生沉淀,常用的盐有硫酸 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有机溶剂沉淀法
加入有机溶剂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 蛋白质发生沉淀,常用的有机溶剂有 乙醇、丙酮和丁醇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性
蛋白质的溶解性主要取决于其氨基酸组成和分子结构。一般来说,蛋白质在极性溶剂如水中的溶解度 较高,而在非极性溶剂如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蛋白质的溶解度还受到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在适宜的pH值和离子强度下,加热可以提高蛋 白质的溶解度。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这与其功能和用途密切相关。例如,酶的活性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密切 相关,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条件以保持酶的活性。
萃取法
要点一
液-液萃取
利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将蛋白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 种溶剂中。
要点二
液-固萃取
利用固体吸附剂将蛋白质吸附,然后用适当的溶剂将蛋白 质洗脱下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体活性
01
抗体定义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防
御和清除作用。
02
抗体活性调节
抗体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原的种类和浓度、抗体与抗原的
亲和力等。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抗体的免疫应答效果。
03
抗体活性与免疫反应
抗体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抗原结合,触发吞噬细胞对病
三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四级结构
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复合物中 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之间 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理化性质》PPT课件
2.1热力学第二定律 之熵判据
➢ 热力学将不能做功的随机和无 序状态的能定义为熵,以S表 示
➢ 宇宙或系统的各种过程总向着 熵增大的方向进展
在孤立体系或绝热体系中系统一切可以发生 的过程要么是熵变为0〔可逆,平衡态〕, 要么熵变大于0〔不可逆〕。熵不可能减小, 即熵总是增大的。
2.2热力学第二定律 之自由能判据
二、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定律
熵判据和蛋白质折叠 自由能判据和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假说
1.熵判据和蛋白质折叠
未折叠的状态包含很多具有 不同构象的分子。
疏水作用是熵驱动的自发过程
当疏水化合物或基团进入水中,它周围的水分子 将排列成刚性的有序构造,即形成所谓笼形构造, 最常见的就是五角形十二面体笼形构造,这种构 造比冰更为有序。
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能告诉人们一化学反响 中的能量效应,却无法解释,一定条件下, 一个化学反响能否自动进展及进展到何种程 度。也即无法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 题。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1.克劳修斯:不可能将热从低温物体转到 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的变化。
2.开尔文: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取出热使 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它的变化。
1.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 守恒定律
➢ 宇宙的能量是一个常数, 能量可以不断被转化和 转移,但不可能被创造, 也不可能被消灭
热力学第二定律 人人状学状学们们态变态变曾曾函化函化试试数或数或图图判物判物热用用展断理断理力热热到:变:变学力力何在化在化第学学种一能一能二第第程定否定否定一一度的自的自律定定?条发条发律律件的件的所所下 进下进建建,展,展立立一?一?的的化进化进
如果构象搜索的速度是 1012 构象/s,需要5 x 1035 s (1.6 x 1028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Tab. Weak acid groups of the amino acids present in proteins
α-Carboxyl
Conjugate Acid R-COOH
Conjugate Approximate pKa
R-COO-
2.1±0.5
Non-α-carboxyl (Asp,Glu)
17
热变性: 50-60℃以上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 可逆、不可逆;多数为凝聚和沉淀的不可逆变性。 次级键变化。
• 酸和碱变性:酸和碱与蛋白质上的碱性或酸性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
使维持蛋白质构型的分子内有利的荷电吸引力变成静电排斥作用,因 而导致结构松散。
• 蛋白质一般在pH 4-10范围内稳定(等电点附近比较稳定),超过这
生物化学性质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 伸展松散,易为蛋白质水解酶所分解。
20
变性蛋白质
变性的可逆性 可逆变性: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空间结构
可以恢复原状。 不可逆变性: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空间结
构不能恢复原状。
21
4.变性的可逆性
轻度变性可逆,过度变性不可逆。
胃蛋白酶加热至80℃-90℃时,变性、 无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失去溶解性。如 将温度下降到37℃,就复性,又恢复溶 解性和消化蛋白质的能力。但如变性时 间加长,条件加剧,变性程度加深,就 成为不可逆变性。
8
3.等电点的测定
9
4. 等离子点 等离子点是蛋白质在不含其它溶质的纯水中,蛋白质
所带净电荷为零时的溶液的pH值。等离子点是一个特 征常数。
蛋白质在纯水中的等电点为等离子点.
10
(三 )电泳
含义: 带电的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中,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作定 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影响电泳速度因素: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 所带的静电荷多少、介 质的pH,粒子强度、粘度;
R-SH
R-S-
12.5 8.3
5
2. 等电点 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恰好相等,即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 特有的等电点----是鉴别蛋白质的指标之一。
等电点和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有关。
蛋白质的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含量与等电点的关系:
6
蛋白质在等电点的溶解度最小
28
可逆的沉淀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 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 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用于提纯蛋白质。
不可逆沉淀反应
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 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29
(七)沉降作用
沉降:溶液中的颗粒或溶质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发性不能输送 O2,酶变性失去催化作用。
物理性质改变,如:溶解度降低,粘度升高, 失去结晶能力,旋光值改变。
化学性质改变,如:蛋白质变性时,有些原来 在分子内部包藏而不易与化学试剂起反应的侧 链活性基团,由于结构的伸展松散而暴露,易 与化学试剂反应。一些侧链基团暴露(如-SH 、咪唑基、-OH),可测定基团增加 。
• 变性理论
次级键二、三级结构的结合力--破坏--肽链从紧密有序结构→松 散无序的结构--理化和生物性质改变--蛋白质变性本质。
16
2.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 加热、加压、紫外线、X-射线、激烈摇荡或搅拌、超声波 等。
化学因素: 酸(单宁酸)、碱、有机溶剂(丙酮、酒精)、 蛋白变性剂(尿素、盐酸胍)、重金属盐等。
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溶液稳定:表面形成“水化层”; 在非等电点时带有同种电荷,相斥不聚合
胶体溶液具有布朗运动、丁达尔现象、电泳现象、吸附能力,不能透过半透 膜等特性。
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与分子量大小、带的电荷和水化作用有关。
构成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是异常复杂的非均一性胶体系统。
3
(二)酸碱性质和等电点
1. 蛋白质分子的可解离基团
蛋白质分子为兼性分子: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可解离的酸性或碱性基团:(酸性基
团主要是C末端羧基及酸性氨基酸侧链的羧基,碱性基团有N 末端的氨基及碱性氨基酸侧链的氨基、胍基及咪唑基)。
NH3+ | Pr-COO-
Dipolar ion (or zwitterion)
NH2 | Pr-COOH
22
(五)凝固作用
变性蛋白质互相凝聚或互相穿插在一起的现象称蛋白质的凝固。
加热凝固
将接近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溶液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 凝固(coagulation)而沉淀。
加热首先使蛋白质变性,有规则的肽链结构被打开呈松散 状不规则的结构,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疏水基团暴露, 进而凝聚成凝胶状的蛋白块。
个范围就会发生变性。少数酶,如溶菌酶和RNA酶对酸比较稳定,它 们只在pH低于2.0的情况下才发生变性。
18
尿素和盐酸胍变性(常用蛋白质变性剂): 分子中与氮原子结合的氢原子具有与蛋白质形成氢键的
能力。 变性剂浓度为6mol/L,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由折叠构
型变成完全伸展的构型。蛋白质寡聚体都离解为亚基. 有些蛋白质还发生凝聚或沉淀。
27
(4)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钨酸、鞣酸)及某些酸(如三氯醋酸、过氯 酸、硝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沉淀的条件应当是pH小于等电点,这样 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于与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盐。
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时常利用此原理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此类沉淀反应也可 用于检验尿中蛋白质。
COO-
Ag+
+ P NH3
COOAg
重金属有杀菌的 作用--它能沉淀 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结合成盐沉淀,沉淀的条件以pH稍大于 等电点为宜。因为此时蛋白质分子有较多的负离子易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盐。重金属 沉淀的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 离制备不变性的蛋白质。
当带电分子匀速移动时: F = F’
∴ q·E = 6πrηυ 电泳迁移率(m)是指在单位电场强度(1V/cm)时带电分子的迁移速度:
υ m=
E
q m=
6πrη
15
(四) 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1.变性的概念和理论
概念:变性是指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 子原有的特定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性质的改 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
等电聚焦 (IEF isoelectric focusing ) 在电解槽中放入两性电解质载体(carrier ampholytes),当通
以直流电时,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当把两 性大分子放入此体系,不同的大分子即移动并聚焦于相当其等电点 的pH的位置。
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PAGE,简称 IEF-PAGE):利用各种蛋白质pI不同,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电泳支持 物,并在其中加入两性电解质载体(carrier ampholytes),两性电解 质载体在电场作用下,按各自pI形成从阳极到阴极逐渐增加的平滑和 连续的pH梯度。在电场作用下,蛋白质在此pH梯度凝胶中泳动,当 迁移至pH值等于pI处时,就不再泳动,而被浓缩成狭窄的区带。
31
沉降系数的测定
沉降系数通过分析离心机测定。 通常只需要几十毫克甚至几十微克样品,配制成1~2毫升 溶液,装入分析池,以几小时的分析离心,就可以获得一 系列的样品离心沉降图。 沉降图: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沉降系数、估计分子大小 样品纯度检定、不均一性测定
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
32
测定原理
恒定的离心力场,测定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
电场对带电分子的作用力
F=q • E
球状分子,粘滞力F’的服从Stokes定律,即:F’=6πrηυ r-球状分子半径,η-缓冲液粘度,υ-电泳速度(υ= d / t,单位时间 粒子运动的距离,cm / s )。
F’大小与分子大小、形状、电泳介质孔径大小以及缓冲液粘度等有 关,并与带电分子的移动速度成正比。
24
(六)沉淀作用
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稳定的亲水胶体颗
粒因失去电荷和脱水,甚至变性,则以固体形式从溶 液中析出,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 …
… O
H-OH
… C -NH
O
C -N·H
-
H-OH
NH2 H-OH
-OH H-OH
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键,NH2、-COOH、-OH等, 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形
表面活性剂变性 低浓度SDS可使蛋白质变性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的脂肪族长链可与蛋白质内部的非极性基团相互作用,而 带负电荷的硫酸根可溶于水中。导致蛋白质分子的构型发生变化。寡聚体离 解成亚基,亚基由球状变成细杆状。杆状的SDS-蛋白质复合物、其表面分布 着大量的SDS 负电基团,易溶于水。
19
3 变性蛋白质的特性
各种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及pH不同,故可用于对混合蛋白质组分的分离。
(2)脱水剂 酒精、丙酮等对水的亲和力很大,可以夺取水化膜中的H2O,
故蛋白质的水化膜被破坏,使蛋白质沉淀出来。
26
(3)重金属盐
蛋白质可以和Hg2+、Cu2+、Pb2+、Ag+等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 溶性蛋白质。
+ P NH3
蛋白质大分子溶液在一定溶剂中超速离心时可发生沉降。
沉降速度:指离心时,蛋白质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距 离。
dr ν=
dt
t:时间(sec) r:下沉的距离(cm)
30
沉降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之比值即为蛋白质的沉降系数S。
沉降常数(沉降系数):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