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第五章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5.1煤层地质特征5.1.1带区位置设计首采带区位于井田北翼,大巷的西北方向。

5.1.2带区煤层特征带区所采煤层为4号煤层,其煤层特征:B4煤层为半亮型条带状结构暗煤,位于老山层下部,1.8~3.99 m,平均3.00 m, 煤层倾角平均12°。

本层属厚煤层,全井田稳定可采,不含或含1~3层夹石。

煤的硬度为2~3,煤的容重1.50 t/m3。

带区平均瓦斯涌出量为43.90 m3/t,瓦斯涌出量较大。

煤层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一般为:24~25;煤层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

5.1.3煤层顶底板特征B4煤层为半亮型条带状结构暗煤,位于老山层下部,下距官山层35 m左右,煤厚1.8 m~3.99 m,一般3.0 m左右。

B4煤层呈层状稳定分布,结构简单,顶底部有0.1 m~0.2 m厚的硬煤分层。

在近顶底0.2 m左右,均含有一层0 m~0.05 m左右炭质岩夹矸,层位比较稳定。

顶板特征:为深灰色细粉砂岩,富集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和植物茎叶化石,底部含炭质,夹薄煤线。

全层多含薄细砂岩条带与粉砂岩互层,其顶部的条带状砂岩具锁链状结构,回柱放顶后局部或全部垮落。

砂岩中裂隙较发育。

直接顶厚约8 m,最大10 m,本层厚度较稳定。

底板特征:为灰黑色鳞片状炭质泥岩或褐色鳞片状粘土岩,岩性松软,遇水膨胀,厚度0 m~0.5 m,一般0.2 m。

上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遇水膨胀,夹B3煤层,距B4煤层4 m左右。

下部为灰色粉砂岩,具鲕状结构。

直接底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总厚约5 m。

5.1.4水文地质带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4号煤层以其顶板砂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强,富水性强。

并且各含水层之间均有沉积但稳定的隔水层,可能会形成水力联系。

井田东部外围生产矿井富水性均很弱,结合井田内老三层抽水试验,确定煤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一型,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第五章 采煤方法

第五章  采煤方法

一、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构成:
1、采区上山
2、区段平巷、开切眼
3、采区车场 4、采区石门 5、采区硐室 6、辅助巷道
(二)采区巷道的掘进顺序
(三)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运料和排矸系统 3、通风系统 4、供电系统 5、压气和安全用水系统
第四节 盘区与条带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三)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
(1)单架一次顺序式(单架连续式),适用不稳定顶板, 应用比较多。 (2)分组间隔交错式:移架速度快,适用于顶板稳定的 高产综采面。 (3)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适用地质条件好,日产量大 的综采面。
(四)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
1、及时支护:割煤—移架——推溜 2、滞后支护方式:割煤—推溜—移架
2、按放煤窗口的位置,分为高位、中位、低位放煤方式
3、单输送机、双输送机。 五、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一)工艺过程 采煤机割煤——移架——推移前部溜——移后部溜—— 放顶煤(两采一放,三采一放),顺序放煤或隔架轮放。坚 持“见矸关门”的原则。
(二)放煤步距
两采一放或三采一放,放煤步距与循环进刀量成倍数关
指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总称。
1、循环进度:采煤机的截深。0.5—0.8m。 2、昼夜循环次数 3、正规循环作业:用循环图表来表示。 4、正规循环率:
(二)作业形式
指一昼夜内采煤班与准备班在时间上的配合方式。
1、两采一准。 2、边采边准 3、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 4、三采一准:
5、四班交叉三采一准
正悬臂
迈步式走向台棚支护;
基本支架加走向台棚支护。
2、采空区处理
(1)全部跨落法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工作面最小控顶距: 放顶距: 一般采用“三五”排控顶或“三四”排控顶。

采矿学名词解释

采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方式: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

煤田(coalfield):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矿区(miningarea):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井田(矿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1)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2)中型矿井:45、60、90万t/a;(3)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阶段(horizon):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水平(level):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开釆水平:简称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广义的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采区: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被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开采块段。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煤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循环进度。

循环方式:循环进度与昼夜循环数的总称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后推移输送机°(P139)滞后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推移输送机,后移架°(P139)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用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比°(P166)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工作面沿走向或倾向推进;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采煤,称:“分层同采”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准备方式几个主要问题(19-20-)汇总

准备方式几个主要问题(19-20-)汇总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分层平巷布置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各分层平巷相距很近,相互有联 系。从各分层平巷的相互关系来说,基本上有以下 几种基本类型:倾斜式、水平式、重叠式和混合式。
1.倾斜式布置:内错式与外错式
– 这种方式的各分层平巷是按25°~35°角成倾斜式布置, 一般适合于倾斜角小于15°~20°的煤层。
内容回顾
准备方式分类:
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方式 ;
准备巷道;
盘区式准备方式:
煤层赋存条件分类;
按开采煤层数目分;
开采方式;
按盘区主要巷道位置分;
区内巷道布置及开采部署; 石门盘区与上山盘区的比较与选择;
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 带区式准备方式:
采区式准备方式:
相邻两分带带区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 多分带带区
分层平巷布置:倾斜式、 水平式、重叠式和混合式;
四、采区(盘区)参数 采区倾斜长度; 采区走向长度; 区段斜长; 区段数目;
二、准备巷道的布置:
五、采区车场、煤仓和装车站
采区上山布置; 上山倾角; 上山数目; 上山类型布置; 三、采区上(下)山运输
上部车场、中部车场、下部 车 场; 六、采区生产能力 七、采区采出率 八、采区煤柱尺寸 九、 煤层群开采顺序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回采巷道布置 (一)单煤层区段平巷
– 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具有两条平巷,工作面 下段布置运输平巷,上段布置轨道平巷(回风 平巷)。运输平巷尽量分段取直,以折线布置。 除第一区段煤层回风平巷必然单巷布置外,其 他各区段煤层平巷,可单巷布置,也可双巷布 置。
第四节 准备方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2)优点: l维护费用低;

采矿学必考题目及答案

采矿学必考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1 开采近水平煤层的采区称为盘区2 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采煤法中,下分层采煤工作面滞后上分层工作面不少于3-4个月3 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上山布置的位置是煤组上部,煤组中部,煤组下部4 井底车场主井系统硐室的是井底煤仓5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6 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单体支柱和铰链顶梁支护的采煤工艺系统是普采工艺系统7 仅为采煤工作面生产服务的巷道是回采巷道8 在近水平煤层中,用盘区石门代替盘区运输上山的这种布置称为石门盘区9 “DK615”的含义是单开轨型15 轨距600mm10 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和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称为矿井工业储量11 矿井井巷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12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方法有倾斜分层,水平分层,斜切分层,水平分段放顶煤13 综采工作面移架顺序分为依次顺序式,分组交错式,成组整体顺序式14 采场通风方式有U型通风,Z型通风,Y型通风,H型通风,W型通风15 放顶煤开采中工作面内煤炭损失主要在有初采损失,末采损失,端头损失,采煤工艺损失16 盘区式准备方式的有上山盘区下山盘区石门盘区单翼盘区跨多石门盘区17 采区走向长度确定的影响因素是地质开采条件,生产技术条件,经济因素18 常用的井田划分方式按地质构造划分,按煤层,煤种分布规律划分,按煤层赋存形态划分,按地形地物界限划分,按人为境界划分19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依次顺序移架,分组交错式,成组整体顺序式20 井田的开拓方式有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多井筒分区域开拓21 综采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不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和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22 井田开拓方式有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多井筒分区域开拓23 柱式体系采煤法包括房式采煤法,房柱式采煤法和巷柱式采煤法24 “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25 我国按实际应用情况,准备方式可归纳为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三种26 按车场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中部车场,采区下部车场27 根据采煤工艺,矿压控制特点和工作面长度不同,采煤方法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28 根据煤层的间距不同,采区式准备方式有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和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29 综采工作面设备在搬运和安装中,支架的安装顺序包括前进式安装和后退式安装30 两个工作面布置三条回采巷道,其中运输巷为两工作面共用的工作面布置称作对拉工作面布置31 相邻采区之间隔离煤柱宽度一般为10m32 井巷式煤仓分类的是垂直式,倾斜式,混合式33 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巷道连接的部分为中央水泵房34 长臂工作面长度一般在80-250m35 沿煤层底板布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一次采出煤层全部厚度是指一次采全厚放顶煤36 只开煤房,不回收煤柱,留设房间煤柱支撑上覆岩层是指房式采煤法37 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适用于厚度为2-6m38 采煤方法选择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39 单位时间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产量总和是指采区生产能力40 500万吨-1000万吨的矿区设计能力属于大型矿区41 矿井生产的主要系统是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42 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双滚筒采煤机,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43 采煤工作面作业流程中应该编排内容的是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煤层情况,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流程,劳动组织循环表,排水照明设施及其布置图,供电设备管理设施图44 采区生产系统的是运煤系统,运料排矸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压气和安全用水系统45 上山布置的类型按其位置可分为两条煤层上山,一岩一煤上山,两条岩石上山,两岩一煤上山,三条岩石上山46 采区下部车场形式按装车站位置不同有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绕道装车式47 合理的开采水平垂高中阶段斜长划分应考虑的因素有煤的运输,辅助提升,行人条件,具有合理的区段数目48 普采工艺管理要点是加强机道支护,加强放顶线支护的稳定性,加强工作面端头维护,加强工作面“三度”49 影响准备巷道矿压显现的因素有地质构造,采深,倾角,煤岩性质,巷道布置50 矿井开拓延深方式的是直接延深,暗井延深,直接延深结合暗井延深,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51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进刀方式主要有直卧式进刀和斜进式进刀52 回采巷道的护巷方式有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53 当煤层倾角小于12度时推广使用倾斜长壁采煤法54 采区上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有平车场和甩车场55 井底车场内用于排水的副井主要硐室是中央水泵房56 井田范围内由已开掘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可采储量是开拓煤量57 按机械化程度和使用的支护设备放顶煤开采可分为综采放顶煤和简易放顶煤58 在综采过程中,工作面遇到一些变化大的地质构造带时,其推进方式需要进行调整,通常转角小于45度时,称为调斜或调采59 薄煤层开采所采用的采煤机械是滚筒式采煤机和刨煤机60 甩车场斜面线路的连接系统,可以归纳为单道起坡系统和双道起坡系统61 井底车场存车线路与主要运输巷道相互平行的是卧式车场62 影响顶煤冒放性的主要因素的是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63 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根据勘探资料计算而得,从而进行矿井设计和生产的依据指的是矿井储量64 井下与地面出入的咽喉,是全矿生产的枢纽是指井筒65 阶段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的是单层布置,集中布置,分组布置66 井底车场的通过能力与卸载方式有关67 沿空留巷属于无煤柱护巷68 巷旁支护的是木垛,矸石带,人工砌块69 利用三条区段平巷准备出两个采煤工作面称为对拉工作面70 主斜井用带式输送机运煤并兼做进风井时,风速不得超过4m/S71 沿空留巷时区段平巷的布置主要有前进式,后退式,往复式72 顶煤的破坏分区的是初始破坏区,破坏发展区,裂隙发育区,垮落破碎区73 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地质条件与开采技术条件,各生产环节的能力,储量条件,安全生产条件,经济条件74 采煤方法选择的依据包括煤层赋存条件,采煤技术发展和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规程75 矿井建设的顺序常安的原则是先浅后深,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斜井后立井,先改建后新建76 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是地质条件与开采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安全生产条件,储量条件,各生产环节的能力77 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有倒台阶式,伪斜长壁采煤法,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仓储采煤法78 综合开拓方式的类型有斜井-立井平硐-斜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立井主斜井-副立井79 井田划分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斜井,要由于矿区开发强度相适应的矿井数目和井田范围,照顾全局,直线原则,安全经济效果好80 长壁采煤工艺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工序过程81 沿空掘巷采煤工作面接替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区段跳采接替和区段依次接替82 根据矿车的卸载方式不同,分固定箱式矿车和底卸式矿车两种83 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位置不同,分大巷式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三种类型84 根据进刀的位置不同,斜切进刀分端部斜切进刀和中部斜切进刀85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分为单输送机高位放煤,双输送机中位放煤,双输送机低位放煤86 井底车场用于固定箱式矿车卸煤的主井硐室被称为翻笼硐室87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运输大巷的断面要满足运输,通风,铺设管线和行人的需求88 当煤层倾角较小时可以采用沿煤层顶板穿层斜井开拓,煤层倾角较大时可以采用底板穿层斜井开拓89 按井筒形式不同,井田开拓形式有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多井筒分区域开拓90 无煤柱护巷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二名词解释1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长条,每个长条成为一个阶段2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若干个采取服务的巷道称为开拓巷道3 全部垮落法即采空区的顶板及时垮落,利用岩石的碎胀性,将采出煤炭空间充满的方法4 矿山压力由于开采引起的工作面周围岩体的力,叫矿山压力5 剥采比是开采单位煤量所需剥离的岩石量6 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7 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数个区段服务的巷道8 充填法即由地面或井下采集废石料把采空区重新充满的方法9 支承压力采煤工作面周围围岩中应力升高区的压力10 边帮由采场四周坡面及平台组合成的表面整体11 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天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12 回采巷道仅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13 缓慢下沉法当顶板本身具有缓慢挠曲下沉的性能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采空区后方自行挠曲下沉使采空区闭合的方法14 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力学现象15 台阶露天开采过程中,为满足采运工作的需要,往往把露天采场划分为具有一定高度水平或倾斜分层,每一个分层称为一个台阶三简答题1 简答井田开拓主要研究和确定问题答:问题有: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合理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及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伸,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6 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2 简答采空区处理方法种类答:采空区处理方法有:1,全部垮落法2,充填法3,刀柱法4 缓慢下沉法3 简答综采放顶煤放煤的主要方式答:1,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2,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3,单轮,间隔,多口放煤4 简答采区巷道联合布置的优缺点答:优点1,生产集中2,改善巷道维护条件3,改善运输条件,简化矿井运输系统4,提高采出率,减少煤炭损失缺点岩石巷道掘进工程量大,准备新采区时间长,巷道之间联系和通风系统复杂,要求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5 简答平硐开拓的优缺点答:优点1,井下煤炭运输不需转载即可有平硐直接外运,因而运输环节和设备少,系统简单,费用低2,平硐地面工业设施较简单,不需结构复杂的井架,绞车房和硐口车场3,无需在平硐内设水泵房水仓等硐室,减少许多井巷工程,省去排水设备,排水费用大大减少,对预防井下水灾较为有利4,平硐施工条件较好,掘进速度快,可加快矿井建设5,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损失少缺点:受地形及埋藏条件限制,只有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且便于布置工业场地和引进铁路,上山部分的储量大致满足同类型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采用平硐开拓。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第五章 采煤工艺及装备配套
三种工艺方式 爆破采煤工艺方式(炮采工艺方式)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三种工艺方式的各工序的作业方式循 环作业方式、布置方式、设备配套、 发展方向等。
第七章 采煤工艺技术管理、设计及发展 第一节 工作面调斜和旋转 第二节 工作面过断层 第三节 综采工作面搬迁 第四节 采煤工艺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输送机:煤滚入下侧,不易装满,易断链。 4)当 时,采煤机不稳定,易翻倒。 措施:输送机设下部三角架,调平。
回采工艺特点
2、俯采
1)水流入采面,工作条件差; 2)顶板相对稳定; 3)机组不稳定,易掉道。
五、倾斜长壁采煤法评价及适用条件
(一)评价 1、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低,投产快。 巷道掘进工程量少15%,相应工期短。 (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设备及辅助 人员可减少30。 (3)回采巷道沿煤掘进,易固定方向,采面可等长 布置,利于生产管理。 (4)通风系统简单,风路短,通风构筑物减少约 1/3。
采矿学电子教案 总结
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 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矿区—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 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 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 /a。 即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或日)内采 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4、煤层结构:过厚过硬的夹矸影响顶煤放落, 单层夹矸厚大于0.5m或f大于 3要采取措施, 顶煤中的夹矸总厚度不宜大于顶煤厚度的10 15%。
5、顶板条件:顶板岩性最理想的条件是基本 顶I、 II级,直接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 顶,冒落后松散体基本充满采空区。

第五章(2)采区巷道

第五章(2)采区巷道

23
巷道掘进
自水平运输大巷1 煤仓6 进风行人斜巷7 自水平运输大巷1、煤仓6、进风行人斜巷7、 工作面运输巷道4 工作面回风巷道5 工作面运输巷道4、工作面回风巷道5面运输巷4 煤仓6 运输大巷1 工作面、工作面运输巷4、煤仓6、运输大巷1
25
运料系统
运输大巷1 工作面回风巷道5 运输大巷1、工作面回风巷道5、工作面
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开采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倾斜长壁开采巷道布置采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采区运输石门1采区回风石门2采区下部车场3采区轨道上山4采区运煤上山5采区上部车场6采区中部车场7轨道平巷8运输机平巷9开切眼12采区煤仓13采区变电所14和采区绞车房15等硐室
采煤方法(二 第五章 采煤方法 二) 采区巷道布置
优点:( )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区采出率高。 优点:(1)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区采出率高。 :( (2)巷道处于减压区,易于维护、维护 )巷道处于减压区,易于维护、 费用低。 费用低。 缺点: 1)沿空掘巷施工困难, 缺点:(1)沿空掘巷施工困难,需要避开采动 影响,对区段顺序开采造成困难。 影响,对区段顺序开采造成困难。 (2)沿空留巷需要构筑巷旁支护带,增 )沿空留巷需要构筑巷旁支护带, 加支护成本和施工的复杂性
26
通风系统
新鲜风、运输大巷1、进风行人斜巷7、工作面 新鲜风、运输大巷1 进风行人斜巷7 运输巷道4 工作面( 污风) 运输巷道 4 、 工作面 ( 污风 ) 、 工作面回风巷道 水平回风大巷2 5 、水平回风大巷2
27
分带开采
分带:在带区内沿走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分带:在带区内沿走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开采 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倾斜长壁开采 巷道布置 采区运煤、运料、 采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 无煤柱护巷

煤矿带区巷道布置及其特点

煤矿带区巷道布置及其特点

倾斜煤层,带区内的联络巷采用倾斜巷道、
少,生产系统更为简单。既可以单个分带
第一,设置与大巷平行的带区集中平 溜煤斜巷或溜煤立眼联系。分带采煤工作
形成一个带区,也可以多个分带通过布置 巷。各煤层(分层)的分带斜巷直接或通过 面的运输斜巷和回风斜巷直接与水平大
共用准备巷道和煤仓,形成多分带带区。 联络巷与带区集中平巷联系,而带区集中 巷联系时,运输斜巷利用行人进风斜巷、带
内,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方法,通过布置分带 过联络巷、溜煤眼与带区集中斜巷联系,而
采煤工作面的运输斜巷、回风斜巷和沿煤 带区集中斜巷通过联络巷、带区煤仓和带
(作者单位:亿达信能源有限公司)
窑窑
国煤炭工业重点推广的开采技术之一。 层时,按其是否有带区共用巷道,分为单一 困难,在分带上侧不设边界回风大巷时存
煤矿带区布置的基本特征是采煤工 煤层(分层)布置带区和多煤层(分层)联合 在下行风的问题,必须根据煤层倾角大小,
作面的回采巷道沿煤层倾斜方向垂直于 布置带区。采用单一煤层(分层)布置带区, 科学确定分带斜巷的布置长度,即合理确
技术协作信息
技术探讨与推广
煤矿带区布置与倾斜长壁采煤法是在采区布置与走向长壁采煤法发展而来的,煤矿带区布置的基本特征是采 煤工作面的回采巷道沿煤层倾斜方向垂直于大巷布置,带区式布置是在水平运输大巷的两侧划分几个垂直于大巷 的倾斜分带,由一个或多个分带组成带区,利用联络巷、带区煤仓与水平大巷进行联系。在准备方式、巷道布置等方 面具有区别于采区式布置、盘区式布置的不同特点,主要研究了带区式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类型和带区联络巷 道布置。
如果上、下阶段对应的带区同用一套共用 平巷通过联络巷和带区煤仓与水平大巷 区煤仓和带区车场与运输大巷联系,回风

煤矿开采学复习题及答案

煤矿开采学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A 参考答案18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1、开采水平:设有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

2、采区:阶段内沿走向方向划分的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

3、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的方法、设备极其在时间、空间上的配合。

4、控顶距:采煤工作面煤壁至末排支柱顶梁后端的距离,或至放顶柱之间的距离。

5、沿空掘巷:沿上区段采空区边缘或仅留小煤柱掘进的下区段平巷。

6、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7、联接点:任何轨道线路都有直线和直线间的联接线路,这种联接线路称线路联接点。

8、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

9、矿井采掘关系:矿井采煤与掘进(开拓、准备和回采巷道掘进)的配合关系。

10、井底车场:井筒与井下运输大巷(主石门)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2.某井田为立井多水平开拓,试用等号或不等号按顺序标出下列各长度的正确关系:井田走向长= 阶段走向长> 采区走向长= 区段走向长;井田倾斜长> 阶段倾斜长= 采区倾斜长> 区段倾斜长。

2.钻眼爆破参数包括:炮眼排列、炮眼角度、炮眼深度、炮眼装19 药量、一次起爆的炮眼数量以及爆破次序等。

3.确定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地质因素;②技术因素;③经济因素;④通风因素。

4.《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中规定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75 ,中厚煤层不小于0.8 ,薄煤层不小于0.85 。

工作面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93 ,中厚煤层不小于0.95 ,薄煤层不小于0.97 。

5.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主要有:机轨分煤岩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四种。

6.斜井提升方式不同,对倾角的要求不同,当采用串车提升时,不宜大于25 度;箕斗提升时不大于25~35 度;胶带提升时不大于17 度;无极绳提升时不大于10 度。

三、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1.矿井主提采用胶带,辅提采用串车,风井采用立井,则矿井为(C )开拓。

采矿学知识点总结4

采矿学知识点总结4

5
四、倾斜长壁采煤法评价及适用条件
1、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低,投产快,工期短。 (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 (3)回采巷道沿煤掘进,易固定方向,采面可等长布置,利 于生产管理。 (4)通风系统简单,风路短,通风构筑物减少。 (5)对某些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 2、缺点 (1)长距离倾斜巷道辅运和行人困难; (2)大巷装车点多,可设带区,共用一个煤仓。 (3)下行回风 — 注意监测。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缓倾斜煤层 倾斜煤层
α<8° 8° ~ 25° 25° ~ 45°
急倾斜煤层 α > 45°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M<1.3 1.3 ~ 3.5 M >3.5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开采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 运输任务的水平。 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 统的块,每一块叫一个采区。 采区斜长=阶段斜长 区段:在采区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长条,每一个长条叫一 个分带。 由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
Ø采煤机割煤,挂顶梁,到另一端,反向割煤(或 清理浮煤),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15 35m) 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一刀,煤壁推进了一个截深。
2、双向割煤方式
Ø采 煤 机 上 行 割 煤 , 挂 梁 , 推 移 输 送 机 ( 滞 后 15 35m),铲装浮煤,支柱,到上端头;在完 成进刀后,反向下行割煤,挂梁,推移输送机铲 装浮煤,支柱,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刀。
第九章 单一 长壁采煤法
1、熟练画图 2、巷道名称 3、掘进顺序 4、生产系统

采矿学名词解释

采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方式: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

煤田(coal field):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矿区(mining area):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井田(矿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 /a):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1)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2)中型矿井:45、60、90万t/a;(3)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阶段(horizon):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水平(level ):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广义的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采区: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被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开采块段。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煤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循环进度。

循环方式:循环进度与昼夜循环数的总称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后推移输送机。

(P139)滞后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推移输送机,后移架。

(P139)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用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P166)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工作面沿走向或倾向推进;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采煤,称:“分层同采”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2、选择准备方式的基本原则 、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合理集中生产, 合理集中生产 , 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 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 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 巷道系统简化, 巷道系统简化 , 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 程量。 程量。 生产系统完善, 功能齐全, 生产系统完善 , 功能齐全 , 为机械化和 自动化创造条件。 自动化创造条件。 煤损少。 煤损少。 安全好。 安全好。
4、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 单层化准备方式,少开岩巷, 趋势 单层化准备方式,少开岩巷,多开煤 巷。 特点: 特点: 综采单产高,不需多面同时生产; 1)综采单产高,不需多面同时生产; 综采推进速度快,要求准备快; 2)综采推进速度快,要求准备快; 巷道维护技术发展较快; 3)巷道维护技术发展较快; 4)综采运输能力大。 )综采运输能力大。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
9 8 5,6 5,6 4 2
7 m1 m2
3
7 1
2、应用:层间距较远的 应用: 单一薄、中厚和厚煤层。 单一薄、中厚和厚煤层。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
二、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
1、采区集中上山联合布置 • 条件:α < 25° M1 < 2.0m M2 > 4.5m, 条件: , 层间距较小。 层间距较小。
三、石门盘区(crosscut panel) 石门盘区( )
石门盘区 — 自水平运输大巷开掘石门作为盘区主要 巷道时,该盘区称石门盘区。 巷道时,该盘区称石门盘区。 条件: 厚度( ) 层间距( ) 条件: 煤层 厚度(m) 层间距(m) M1 0.9 M2 4.4 3.3 4.5 2.6 M3 4°,低沼矿,盘区走向2200m, 倾斜长 α = 4°,低沼矿,盘区走向 , 倾斜长800 ∼ 1000m,走向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

19-带区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19-带区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II
810I 4 NhomakorabeaII II
II
III III
III
12
III
13 15
11 14 12
I 9
8
7
A 10
5
64
5 4
11 10 7
8
10
28 1 3
旋转90°
系统主要特点:巷道布置简单,生产系统也相应简化。 运输进风斜巷:铺设胶带输送机运煤,进风。 回风运料斜巷:在巷道一侧布置小绞车,多级上运;或
采用无极绳绞车运输。 机械化水平高:无轨胶轮车、单轨吊、卡轨车和齿轨车
辅助运输。
运煤:12→4→6→1 通风:1→7→4→12→5→2 运料:1→5→12
12
5
4
11 2
1
6
7
I
II
6
4
7
12
I
12
5 11 2
8 10 10
6 8 12
12
运煤:? 通风:? 运料:?
5
4
11 2
1
6
7
I
II
6
4
7
12
I
12
5
4
11
9
2
76
1
I
8 10
10 6
8 12
II 4
9
I
感谢观看
带区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带区:在大巷两侧沿煤层走向划分若干可布置采煤工作 面的分带,由相邻较近的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 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
12
5 11 4
10 7 8
10
28 1 3
由两个相邻分带组成的单一煤层带区巷道布置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5.1煤层地质特征5.1.1带区位置设计首采带区位于井田北翼,大巷的西北方向。

5.1.2带区煤层特征带区所采煤层为4号煤层,其煤层特征:B4煤层为半亮型条带状结构暗煤,位于老山层下部,1.8~3.99 m,平均3.00 m, 煤层倾角平均12°。

本层属厚煤层,全井田稳定可采,不含或含1~3层夹石。

煤的硬度为2~3,煤的容重1.50 t/m3。

带区平均瓦斯涌出量为43.90 m3/t,瓦斯涌出量较大。

煤层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一般为:24~25;煤层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

5.1.3煤层顶底板特征B4煤层为半亮型条带状结构暗煤,位于老山层下部,下距官山层35 m左右,煤厚1.8 m~3.99 m,一般3.0 m左右。

B4煤层呈层状稳定分布,结构简单,顶底部有0.1 m~0.2 m厚的硬煤分层。

在近顶底0.2 m左右,均含有一层0 m~0.05 m左右炭质岩夹矸,层位比较稳定。

顶板特征:为深灰色细粉砂岩,富集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和植物茎叶化石,底部含炭质,夹薄煤线。

全层多含薄细砂岩条带与粉砂岩互层,其顶部的条带状砂岩具锁链状结构,回柱放顶后局部或全部垮落。

砂岩中裂隙较发育。

直接顶厚约8 m,最大10 m,本层厚度较稳定。

底板特征:为灰黑色鳞片状炭质泥岩或褐色鳞片状粘土岩,岩性松软,遇水膨胀,厚度0 m~0.5 m,一般0.2 m。

上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遇水膨胀,夹B3煤层,距B4煤层4 m左右。

下部为灰色粉砂岩,具鲕状结构。

直接底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总厚约5 m。

5.1.4水文地质带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4号煤层以其顶板砂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强,富水性强。

并且各含水层之间均有沉积但稳定的隔水层,可能会形成水力联系。

井田东部外围生产矿井富水性均很弱,结合井田内老三层抽水试验,确定煤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一型,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预计正常涌水量为120 t/h,最大涌水量为200 t/h。

5.1.5地质构造带区内地质构造简单,煤层整体呈东低西高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宽缓褶曲,造成煤层底板有小的波动,但变化不大,煤层倾角平均12°。

5.1.6地表情况地面有零星坐落的几个村庄,采取留设保护煤柱措施。

井田内无较大的河流,只有数李家小河,自西向东在矿井北部流过,流入毛坊湖,泄入赣江,无大的地表水系和水体。

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带区准备方式优点,不需要开掘上山,大巷掘出后便可以掘顺槽、开切眼和必要的硐室车场,因此巷道系统简单;运输系统环节少,费用低,系统简单,运输设备、数量和辅助人员少;工作面长度可保持等长,对综合机械化非常有利;受断层影响小;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国内实践表明,在工作面单产、巷道掘进率、采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吨煤成本等几项指标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和改善。

本设计矿井由于底板属于遇水膨胀的泥岩,故不能采取综采工艺,而采用炮采。

大巷均布置在岩层中,辅助运输采用固定车厢式矿车。

带区准备方式存在的问题,如辅助运输、行人比较困难的问题在采用固定车厢式矿车后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故采用带区准备方式,以下就带区巷道布置及其生产系统进行说明。

5.2.2带区巷道准备(一)带区煤柱由后面第9章通风设计确定工作面采用两进一回的布置方式,每个工作面共布置两条巷道,一侧布置一条皮带运输顺槽,为回风巷;另一侧布置一条轨道运输顺槽,为进风巷。

本带区采用的是两个工作面共用一条运输顺槽,即两个工作面共需要掘进三条顺槽,一条皮带运输顺槽,两条轨道运输顺槽。

主、副、风井及部分大巷贯通形成通风回路之后就可以布置回采巷道。

带区相邻工作之间留设15 m煤柱。

(二)区段要素首采带区西六带区位于大巷西侧,走向长平均2700 m,倾向长平均800 m。

带区内划分二十个分带,每两个分带共用一个溜煤眼。

分带平均长800 m,宽125 m,工作面长100 m,两条条巷道均为5 m宽,3.5 m高,加上15 m款的煤柱,分带宽为125 m。

(三)开采顺序首采带区为一、二带区,然后依次采三、四带区。

带区内分带之间没有留设煤柱,只是在每两个分带之间留设了15 m款的煤柱,故每两个分带之间依次开采,首采工作面为4601、4602工作面,然后依次开采下一个分带。

(四)带区通风带区内各工作面采用两进一回偏W型通风系统,即:两个工作面的两条轨道运输顺槽进风,运输顺槽回风。

(五)带区运输带区内分带运输顺槽铺设B=1320 mm的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到大巷胶带运输机,带区内辅助运输采用固定车厢式矿车运输,材料车从井底车场出来,经辅助运输大巷到回采工作面的轨道运输顺槽,再到工作面。

带区巷道布置如图5-1所示。

图5-1 带区巷道布置图5.2.3带区生产系统(一)运煤系统煤由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巷转载机、破碎机→顺槽胶带输送机→大巷胶带输送机→井底煤仓→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地面。

(二)辅助运煤系统工作面设备材料经副斜井运至井底换装站,换装至固定车厢式矿车,通过电机车用矿车运至工作面。

运输路线如下:地面→副斜井→一水平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换装站→辅助运输大巷→工作面轨道运输顺槽→工作面。

(三)通风系统带区4601工作面风流路线为:(新鲜风流)主、副斜井→井底车场→辅助运输大巷→分带下部车场→分带轨道运输顺槽→工作面→分带皮带运输顺槽→运输大巷→风井→地面。

带区4602工作面风流路线同4601工作面风流路线。

溜煤眼4602面4601面通风系统风流路线如图5-2所示。

图5-2 通风系统风流路线图(四)排矸系统开拓工作面产生的矸石由固定车厢式矿车运至副斜井井底车场矸石换装站,再由副斜井提升至地面,因此在地面需要设置排矸系统。

(五)供电系统供电:地面变电站→副斜井→中央变电所→辅助运输大巷→轨道运输顺槽→工作面。

(六)排水系统在工作面主运输顺槽、辅助运输顺槽各敷设一趟4寸管路,在两巷低洼处各建一水窝,水由工作面排到水窝,再由水窝通过排水管排出。

在水窝处备两台22 KW 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水流方向:工作面→4601皮带运输顺槽→辅助运输大巷→副斜井井底水仓→地面。

(六)行人(1)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辅助运输大巷↔分带下部车场↔分带皮带运输顺槽、分带轨道运输顺槽↔炮采工作面;(2)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辅助运输大巷↔分带下部车场↔分带顺新风污风槽↔掘进工作面。

5.2.4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带区内巷道主要有两种:岩巷和煤巷。

掘进分带下部车场时,采用钻爆法施工,挂腰线掘进;掘进煤巷时,采用配套综掘设备进行落、装煤,通过桥式胶带转载机和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运输煤岩。

带区内所有工作面顺槽均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连续采煤机及其配套的设备施工,后配备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组成机械化掘进系统,采用转载机、给料破碎机和胶带输送机运煤,双巷同时掘进,每隔50 m 掘联络巷贯通。

铲车完成材料、设备的运送、搬移以及巷道浮煤的清理工作。

锚杆机完成巷道顶锚杆和锚索的打眼、安装工作;选用手持风动钻机来完成帮锚杆的打眼和安装工作。

掘进通风:可通过联络巷构成通风回路,在掘联络巷贯通前的独头段采用局部通风机为掘进面供风。

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两台FD-Ⅱ型2⨯55 kW 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为压入式。

掘进面通风系统如图5-2所示。

5.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一)带区生产能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对工作面采出率的规定是:厚煤层不低与0.93,中厚煤层不低与0.95,薄煤层不低与0.97。

因此,本设计工作面的采出率为0.95。

(1)一个炮采工作面一昼夜生产能力C B M L N A r ⨯⨯⨯⨯⨯=γ (5-1)式中:N ——昼夜落煤次数,次;L ——面长,m ;M ——采高,m ;B ——落煤一次的进度,m ;γ——煤的质量密度,t/m 3;C ——工作面采出率。

则,炮采工作面年生产能力:33858033095.05.12.131002=⨯⨯⨯⨯⨯⨯=y A t = 0.3386 Mt(2)带区生产能力∑==ni iB A k k A 1021 (5-2)式中:n ——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数;k 1——带区掘进出煤系数,取为1.1左右;k 2——工作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n =2时取0.95,n =3时取0.9;本矿井设计为两个带区工作面同时生产,所以带区生产能力为:7077.0)3386.03386.0(95.01.1=+⨯⨯=B A Mt > 0.60 Mt通过计算,带区的生产能力达到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各环节通过能力的验算见第六章。

(二)带区采出率带区内实际采出煤量与带区内工业储量的百分比称为带区采出率。

按下式计算:%100⨯=带区工业储量带区实际采出煤量带区采出率 (5-3)带区开采损失主要有:工作面落煤损失,约占2%;工作面顶煤煤皮损失;带区内分带煤柱不可回收部分损失;带区内断层煤柱损失等。

带区工业储量为:10.22 Mt带区实际采出煤量为:8.98 Mt则,带区采出率为:%9.87%10022.1098.8=⨯=带区采出率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采(带)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

设计首采带区采出率为87.9%,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

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5.3.1带区车场的形式和线路布置带区煤层倾角小,平均12°,为缓倾斜煤层。

带区布置,皮带运输顺槽直接和运输大巷连接,不设带区车场,采用固定车厢式矿车作为辅助运输,在轨道运输顺槽和辅助运输大巷连接处需抹角,抹角大小为3 m ⨯3 m ,与大巷层45º角,以便于固定车厢式矿车的拐弯。

皮带运输顺槽与运输大巷均为胶带输送机运输,皮带运输顺槽位于运输大巷的上方,它们之间通过溜煤眼连接。

煤层底板坡度较小,但是由于煤层倾角在10°以上,宜在辅助运输大巷处设置一部绞车房,以利于物料的运送。

5.3.2带区主要硐室布置井底中央变电所至带区的供电系统电路压降较大,为保证带区正常生产,需布置带区变电所。

带区变电所应设在通风良好,围岩稳定,地压小,易维护,无淋水,易于搬迁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的地方,并使变电所位于带区用电负荷中心,即东区大巷中段,位于主运输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之间。

高压电气设备与低压设备分别集中在一侧布置,故硐室宽度取3.6 m ;高度根据行人的高度和设备要求以及吊挂电灯的高度确定为3 m ,通道高度取2.5 m 。

硐室断面形状采用半圆拱,长度为8 m ,采用锚网喷支护,底板用100号混凝土铺底并高出邻近巷道底板200~300 mm 。

具有0.3%的坡度,以防矿井水流进变电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