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诊疗方案
中医医院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医院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f6cc083c4bb4cf6ecd120.png)
中医医院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肠痈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症状:以发热,右少腹疼痛拘急为主要症状。
早期伴有轻度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食欲减退及便秘,可有头痛、头晕、乏力等前驱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2)体征:右下腹“天枢穴”附近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或可扪及包块。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
(3)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 7 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1)症状:①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
②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③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2)体征:①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试验可能阳性。
②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③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必要时B超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肠道瘀滞证(瘀滞型/初期):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反跳痛或刺痛,或可触及包块,压痛或反跳痛,轻度发热,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大便秘结,舌质红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或弦涩。
2、热盛酿脓证(湿热型/酿脓期):腹痛剧烈,弥漫性压痛及反跳痛,恶寒或寒战,高热,烦渴欲饮,或满腹膨胀,呕吐不能食,大便秘结或似痢而不爽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而洪大。
外科2种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外科2种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f812f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0.png)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目录1.胰腺炎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肠梗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胰腺炎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脾心痛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按部位脾心痛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2、西医定义: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突发性上腹部剧痛,常伴恶心呕吐、发热、便结,血、尿淀粉酶显著升高,甚至休克为临床特征。
青壮年多见,病死率达0.9~20%,重症者死亡率更高。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步。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
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
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
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脾心痛。
2、诊断要点(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3、中医鉴别诊断(1)脾心痛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间出现。
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脾心痛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脾心痛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脾心痛与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脾心痛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脾心痛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脾心痛却按之柔软。
如《证治汇补·痞满》曰:“痞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
”(3)脾心痛与胸痹: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痛之症,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腕腹不舒。
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气急胀满,胸背痛,短气”。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b38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5.png)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外科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中的重要领域,与其他专业领域不同的是,外科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明确的诊断,并采取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科医生在诊疗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精准的外科诊疗方案。
1. 活组织切片术活组织切片术(Intraoperative Pathology),简称IOP,是指在手术中取得组织标本,经过历经病理医生的处理和切片,再将切片结果反馈给外科医生,供其在手术中调整治疗方案的一种快速病理诊断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病理检测方法,IOP能够在手术现场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从而协助外科医生做出更为明确的决策。
IOP的优点是快速准确,而且可以避免复杂和昂贵的预处理步骤,所以在许多无法预测的手术中广泛使用。
2.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是一种将传统的外科手术与高科技结合的方法。
机械臂可以代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其优点是精准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等等,可以使得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更加靠近患者的疾病部位。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机器人手术无需开放整个腹部或胸腔,使得患者术后疼痛感和手术创伤较小,且恢复时间更快。
虽然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成本较高,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成本和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3. 反向手术规划反向手术规划(Reverse Surgical Planning)又称反向工程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视觉传感器精确地重建患者骨骼、关节及肿瘤等解剖结构,用于外科手术设计和方案制定的新技术。
借助于反向手术规划,外科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手术后的形态和状态。
与传统的手术设计方法相比,反向手术规划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医疗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从而实现精准医疗。
4. 3D打印技术在外科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在外科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精密模型,以模拟手术方案并优化操作细节,使仿真过程更加准确。
医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复杂人体器官的模型,如骨头和器官等,以指导手术和训练。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e77f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a.png)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1. 引言外科中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手术疾病。
外科中医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手术风险、促进伤口愈合、缓解手术后的痛苦等。
本文将介绍外科中医的诊疗方案,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期间的辅助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护理等内容。
2. 手术前的准备在手术前,外科中医的主要任务是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手术需要,外科中医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手术前准备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食疗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外科中医可以推荐特定的食物来调理身体。
例如,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可以推荐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
对于需要术前减重的病人,可以推荐一些低热量、高蛋白的食物。
外科中医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推荐一些药膳配方,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和术后恢复能力。
2.2 中药调理外科中医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外科中医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用或者吸入等途径进行应用,以达到治疗疾病、减轻手术风险和提高康复效果的目的。
2.3 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经络,针灸按摩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和伤口的愈合。
在手术前,外科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取适当的穴位和手法进行针灸按摩,以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手术相关的不适。
3. 手术期间的辅助治疗在手术期间,外科中医的任务是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外科中医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3.1 术中镇痛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是许多患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外科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方式来缓解术中的疼痛感。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减少术中药物的使用量,减小术后的不良反应。
日间手术诊疗方案
![日间手术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4b3f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6.png)
日间手术诊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可以在日间手术室进行。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后不需要住院就能回家,即在同一天内进行手术和康复。
日间手术的好处是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加速患者的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间手术及其诊疗方案。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胆道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或并发症。
日间手术中的胆囊切除术一般是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
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快,一般可以在当天下午出院。
术前检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性检查、全血常规、凝血指标、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术后观察包括术后镇痛、口服抗生素、肠运动、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等。
鼻窦镜手术鼻窦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治疗在鼻子和鼻窦内发生的疾病,如鼻息肉、鼻窦炎、鼻咽癌等。
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等,术后观察包括镇痛、复查、再次问诊等。
鼻窦镜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可以立即离开医院。
疝气手术疝气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可以用日间手术治疗。
疝气手术通常使用局麻药进行。
术前检查包括全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血糖、体重等。
术后观察包括术后镇痛、康复训练、疼痛程度、恢复情况等。
术后恢复快,一般可以在当天下午出院。
痔疮手术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直肠疾病,可以通过日间手术治疗。
手术可选用局部麻醉或开口波气,手术方式包括扎花类、打煤油类和准分子类等。
术前检查包括肝功能、凝血指标等,术后观察包括镇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痔疮手术的恢复周期较短,一般可以在当天内出院。
结语日间手术是一种安全、方便、低成本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医生和患者需要积极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并在术后尽快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外科疾病诊疗指南
![外科疾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69e8b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0.png)
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外科疾病是指产生于身体表面或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外科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外科疾病包括很多不同的疾病类型,如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
对于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应的诊疗指南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关于几种常见外科疾病的诊疗指南。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发现疑似胃癌的病变,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对于确诊的胃癌,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术前评估结果来决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胃癌,术前化疗和放疗可以用来缩小肿瘤,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术后一般需要给予化疗或放疗来提高治疗效果。
肝胆疾病包括肝癌、肝囊肿、胆囊炎等多种疾病。
肝癌的治疗原则是将病人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并根据肿瘤大小、数量、侵袭和转移情况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选择;对于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通常结合术前或术后的TACE、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
而对于肝囊肿、胆囊炎等非肿瘤性肝胆疾病,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
对于肾脏疾病如肾癌、肾囊肿、肾积水等,治疗的选择主要根据疾病特点、病变部位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手术切除或经导管置入性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对于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一般根据感染程度和结石大小来选择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除。
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折、骨肿瘤、关节炎等。
对于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保持和恢复手术。
对于骨折复位困难、骨折不稳定的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骨肿瘤,治疗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和病人的健康状况,手术治疗以及辅助化疗、放疗等都可以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关节炎,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是首选,对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病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改善病情。
总结来说,外科疾病的诊疗指南对于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766fa410a6f524cdbf855d.png)
大通县中医院外科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2年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中医外科学》(刘忠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多发生在初产乳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的第三或第四周。
(2)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期更剧。
(5)患侧腋下常有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时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1、郁滞期: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症状。
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减退,口渴,便秘,舌淡红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2、成脓期: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如鸡啄,呈搏动性,有压痛,疼痛肿块中央渐软,有应指感,可伴壮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滑数,查血象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25e2fd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2.png)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急性阑尾炎【病史采集】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可有类似腹痛史。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师会诊。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2.局部检查:(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试验可能阳性。
病变早期呼吸疼痛征、提跟震动试验、皮肤敏感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3)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2.必要时B超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定位压痛的特点,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右侧输尿管结石。
3.妇产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滤泡、黄体滤泡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急性输卵管炎等。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其它:右侧肺炎、急性胃肠炎、胆道系统炎症,回盲部肿瘤、结核、美克耳憩室炎、肠套叠等。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72小时,已形成阑尾炎性包块;2)少数由于心血管疾病不宜手术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非手术治疗主要内容是休息和抗感染,观察12~24小时病情有发展趋势者考虑手术。
2.手术治疗:(1)适应证:1)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2)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3)复发性阑尾炎;4)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5)部分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以及特殊类型的阑尾炎(小儿、老年人和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2)手术方式:1、开腹阑尾切除术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fae5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3.png)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诊断医治指南》。
(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畏寒、高热史,或伴有黄疸。
(2)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狭小与扩张病变,扩张胆管内有大小不一结石影。
(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医治证明肝胆管结石。
具有第(1)、(2)项可诊断,兼有第(3)、第(4)项可确诊。
2.急性发作期:显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烧、黄疸,三大病症中二者或二者以上性发作期分为阻塞型和胆管炎型。
阻塞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消化功能消退等胆道阻塞病症。
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热、黄疸。
证候诊断:肝胆蕴热证:胁肋灼痛或刺痛,胁下拒按或痞块。
伴畏寒发烧,口干口苦,恶身目微黄,大便干结。
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微数。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身目发黄。
伴发烧,纳呆呕恶,小便黄,胁下痞块拒【溏或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医治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肝胆蕴热证法:疏肝解郁,清热利胆:荐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柴胡、枳实、延胡索、川楝子、白芍药、黄大黄、半夏、生姜等。
一成药:消炎利胆片等。
肝胆湿热证”f法:清热利胆,化湿通下。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柴胡、黄芩、茵陈、栀子、生大黄、白芍药半夏、生姜、枳实等。
+中成药:锦红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双黄连注躺、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三)辨证选择中药肛门滴注、针灸等。
肛门滴注中药方同口服中药汤剂,从工棼中滴入,50ml~100ml/小时。
疼痛明显者予针刺足三里、胆俞、日月、期门、肝熊或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精)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精)](https://img.taocdn.com/s3/m/d80f4f14bb68a98270fefa17.png)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畏寒、高热史,或伴有黄疸。
(2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病变,扩张胆管内有大小不一结石影。
(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肝胆管结石。
具备第(1、(2项可诊断,兼有第(3、第(4项可确诊。
2.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性发作期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
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
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热、黄疸。
证候诊断:肝胆蕴热证:胁肋灼痛或刺痛,胁下拒按或痞块。
伴畏寒发热,口干口苦,恶身目微黄,大便干结。
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微数。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身目发黄。
伴发热,纳呆呕恶,小便黄,胁下痞块拒【溏或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肝胆蕴热证法:疏肝解郁,清热利胆:荐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柴胡、枳实、延胡索、川楝子、白芍药、黄大黄、半夏、生姜等。
一成药:消炎利胆片等。
肝胆湿热证”f法:清热利胆,化湿通下。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柴胡、黄芩、茵陈、栀子、生大黄、白芍药半夏、生姜、枳实等。
+中成药:锦红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双黄连注躺、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三辨证选择中药肛门滴注、针灸等。
肛门滴注中药方同口服中药汤剂,从工棼中滴入,50ml~100ml/小时。
疼痛明显者予针刺足三里、胆俞、日月、期门、肝熊或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
发热者针刺大椎、曲池、合谷。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1ab92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0.png)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1.胆囊结石: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症状包括胆绞痛、呕吐、黄疸等,B超和CT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是首选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开胆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经过常规检查后,根据手术指征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手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术后2天内给予清淡饮食,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术后入院7天左右出院。
2.甲状腺肿瘤: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常见的检查手段有甲状腺超声、血液检查和活检等。
治疗方案:根据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大小和分期决定治疗方法。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对于恶性肿瘤,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手术前需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和相关准备工作。
手术后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和合理饮食,术后观察甲状腺功能。
术后护理期间需要做好伤口护理和随访。
3.骨折: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的部位、形态和类型。
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稳定性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戴石膏或使用支具固定。
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关节骨折,常需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和伤情,进行相关检查评估。
对于手术治疗,需进行麻醉评估和相关准备工作。
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
临床路径是为了规范患者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措施。
通过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临床路径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效益。
因此,对于外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0197c6f46527d3250ce0a4.png)
临城县中医院外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第一节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第二节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5)第三节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第四节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7)第五节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诊疗方案 (21)第六节尺桡骨骨折诊疗方案 (26)第七节掌骨骨折诊疗方案 (32)第八节指骨骨折诊疗方案 (34)第九节跖骨骨折诊疗方案 (36)第十节肺癌诊疗方案 (38)第十一节胃癌诊疗方案 (43)第十二节乳岩诊疗方案 (47)第十三节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50)第十四节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54)第十五节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58)临城县中医院外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一、概述:脱疽是因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寒湿之邪侵袭,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闭阻不通而发病。
其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
初起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酸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剧烈难忍。
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疮口经久不愈。
相当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
患者可有手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
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
(3)多发于老年人。
(4)超声多普勒、血流图、动脉造影、血脂等检查,除帮助诊断外,尚可了解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多有高血脂、高血压病史。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9e9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e.png)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外科中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治疗外科疾病及手术后辅助治疗。
与西医外科相比,外科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在一些病种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将介绍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1.慢性创伤性骨折外科中医在慢性创伤性骨折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骨折是气血流通受阻所致,治疗的重点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骨折部位供血,加速骨折愈合。
与西医单纯外科处理相比,外科中医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2.疝气外科中医在疝气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腹股沟为经络会聚之地,疝气可以视为腹股沟部位的气血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调理全身气血,消除腹股沟部位的阻塞,以达到疝气的治疗目的。
外科中医能够维持手术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并预防疝气的再发。
3.乳腺癌外科中医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乳腺癌是由气滞、血瘀等导致的,治疗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外科中医通过针灸、中药等手段,刺激穴位、调理全身,提高患者抵抗力,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此外,外科中医还能够帮助恢复术后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烧伤创伤外科中医在烧伤创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烧伤创伤会导致气血不畅,治疗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散瘀。
外科中医通过针灸、熏洗、中药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加速创面愈合。
外科中医还能够帮助减轻烧伤后的疼痛,缓解创伤患者的不适感。
5.肿瘤外科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肿瘤是气滞、血瘀导致,治疗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并增加免疫力。
外科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患者的整体气血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缓病情进展。
此外,外科中医还能够辅助手术治疗,帮助术后康复。
以上是外科中医在一些病种的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在这些病种的治疗中,通过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能够提供更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0839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f.png)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外科治疗的精确性和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是一种基于患者个体化医疗的理念,将医学科技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案。
病例诊断精准外科诊疗方案的第一步是准确的病例诊断。
通过患者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可确诊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针对患者的不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和手术方式。
例如,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内镜手术、切口手术或者微创手术等。
术前评估在确诊疾病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包括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发症、麻醉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手术风险和手术后的恢复方案。
同时,术前评估还包括多学科会诊,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
手术方案选择精准外科诊疗方案的核心是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和术前评估结果,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分步手术、联合手术等复杂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术过程管理精准外科诊疗方案不仅注重手术方案选择,还注重手术过程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精心管理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确保手术安全和操作精度。
同时,需要通过术中影像、手术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手术进程,及时解决操作难题和手术并发症。
术后康复计划精准外科诊疗方案的最后一步,是术后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手术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康复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术后康复计划。
术后康复计划通常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指导、药物治疗等方面。
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可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精准外科诊疗方案是一种精确、个体化的医疗理念。
通过精准的病例诊断、术前评估、手术方案选择、手术过程管理和术后康复计划,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和舒适的外科治疗方案。
外科车祸伤诊疗计划
![外科车祸伤诊疗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0b785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1.png)
外科车祸伤诊疗计划车祸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原因,所造成的伤害多为外科性质。
在处理外科车祸伤时,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以确保伤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本文将就外科车祸伤诊疗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初步评估与处理车祸发生后,首先要进行初步评估与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损伤评估: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伤势的严重程度。
评估时要注意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出血情况等。
1.2 创面处理:对于明显出血的伤口,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对于较小的创面,可以用清洁的纱布进行包扎,以防止感染。
1.3 骨折处理:如果伤者出现明显的骨折,应先进行固定处理,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1.4 疼痛管理:车祸伤者常常会伴随剧烈的疼痛,可以给予适当的镇痛剂来缓解疼痛。
二、进一步评估与处理在初步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处理,以更全面地了解伤者的伤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1 影像学检查:对于可能存在内部损伤的伤者,如腰椎骨折、内脏破裂等,可以进行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损伤情况。
2.2 外科手术:对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伤者,如严重骨折、内脏损伤等,应尽早安排手术,以修复损伤并恢复功能。
2.3 抗感染治疗: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伤者,如严重创面、开放性骨折等,应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2.4 创面修复:对于较大的创面,可以考虑进行缝合或皮瓣移植等手术,以促进创面愈合。
三、康复与复健在伤者的伤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需要进行康复与复健,以帮助伤者尽快恢复功能。
3.1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按摩、理疗等手段,促进伤者的肌肉、关节功能恢复,并减轻疼痛。
3.2 康复训练: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功能训练等,以提高伤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3.3 心理支持:车祸伤者常常伴随着心理创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伤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2b7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4.png)
精准外科诊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手术本身对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精准的手术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的恢复和治疗。
因此,精准外科诊疗方案尤为重要。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需要针对患者的体质、病情、手术类型、手术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详细的患者病历记录,以便于制定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具体来说,术前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病情评估病情评估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调查、分析、诊断和评估。
在确定手术治疗方案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及其发展状况。
这包括了术前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以便了解患者病情及手术治疗风险。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手术治疗需要身体的支持,因此患者多重器官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多数外科手术患者都需要经过全面的常规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肺功能、心脏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检查,以便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
手术评估手术评估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难度、手术器械和材料的选择等。
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以便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和健康。
精准手术方案设计在术前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一份精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的具体方案、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其中,制定手术具体方案的关键是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医生需要在制定手术方案时确保以下几点:手术方案准确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进行仔细的手术规划,制定最为准确、全面的手术方案。
手术器械和材料的选择精准精心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前准备充分在制定手术方案的同时还必须要确保术前准备充分,如手术室的准备、护理设备的准备等,以确保整个手术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术后恢复和治疗针对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和治疗也需要进行精准的安排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淋(尿石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
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
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
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和感染。
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
(2)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苦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排尿时疼痛明显,并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影像学检查:B超;KUB;IVP;CT;RP;MRU及ECT。
(2)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尿液分析;血液分析和结石分析。
(3)结石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症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部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尿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可酌加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等。
我科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我科实践,以利尿通淋之排石汤为基础加减:方剂有排石汤1号和2号。
尿路排石汤I号:金钱草30、海金沙30、车前草15、冬葵子15、滑石15、石苇15、茅根15、瞿麦10、扁蓄10、乳没各10、元胡10、白芍15、甘草10。
尿路排石汤II号:金钱草30、海金沙30、车前草15、冬葵子15、滑石15、石苇15、茅根15、瞿麦10、扁蓄10、乳没各10、元胡10、白芍15、甘草10、大小蓟10、茜草10、血余炭10。
若湿热重则加用黄芩、黄柏、苡仁等;若气虚则加用补气健脾药如:黄芪、白术等;若血热血瘀,则加用清热凉血药如丹皮、赤芍、大黄等;若气滞则加用行气药:木香、青皮、枳壳等;(二)总攻疗法:尿石总攻方案。
时间具体实施方案8:308:45 9:00 9:30 9:3510:00 饮水500ml或5%GS500ml静滴双氢克尿塞75mg,口服或速尿10mg,肌注排石汤I号*或排石汤II号**200ml,口服饮水500ml或5%GS500ml静滴阿托品1mg或654-2 10mg,肌注电针或磁疗:肾俞(-)、膀胱俞(+);适用于输尿管上中段结石;肾俞(-)、水道(+);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留针25min,可调波,初弱刺激,后强刺激起床活动、跳跃总攻疗法以6-7次为上个疗程,隔天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休息2周可继续进行下一具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三)电针和穴位贴敷治疗:以行气止痛,泻法为主。
常用穴位:肾俞、膀胱俞、气海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昆仑、太冲。
(四)磁热疗法:行气止痛。
常用穴位:肾俞、膀胱俞、气海俞等。
(五)其他疗法肾结石1.肾绞痛的治疗:阿托品、654-2、杜冷丁、吗啡、异丙嗪等解痉止痛或消炎痛片、消炎痛栓。
合并感染者:原则上根主题:据尿培养+药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2.排石治疗:适应证:适用于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可先使用保守治疗。
1.排石治疗(见上)2.ESWL:结石直径少于2cm,泌尿系无梗阻均可采用。
3.手术(微创或传统开放)治疗:适应症:①结石过大或鹿角形结石,表面粗糙,估计其他方法难以治疗的。
②合并有尿路感染、畸形、梗阻者。
③继发肾功不全者或结石梗阻引起无尿者。
④长期反复的泌尿感染者。
双侧结石的处理原则:①双则肾结石,总肾功能好,则先处理梗阻重的一侧,总肾功能不良,则先处理肾功能好的一则。
②一侧肾结石,另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手术方式:①微创手术方式:MPNL。
②传统开放手术方式:Ⅰ.肾盂切开取石术Ⅱ.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Ⅲ.肾窦肾实质切开取石术Ⅳ.肾部分切除术Ⅴ.肾切除术输尿管结石的治疗:1.排石治疗(见上)。
2.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适应症:多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且结石远端无梗阻。
禁忌症: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血肌酐≥265umol/L,急性尿路感染、育龄妇女输尿管下段结石。
ESWL术后处理:①抗炎止血药物治疗三天。
复查KUB,无梗阻,结石己碎者可出院排石,如需再次行ESWL,要间隔一周以上。
②中医中药帮助排石。
3.手术(微创或传统开放)治疗:①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适应症:输尿管中、下结石,阴性结石,ESWL治疗所致的“石街”。
禁忌症:下尿路梗阻、输尿管细小、狭窄或严重扭曲等。
②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PCNL)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和ESWL治疗所致的“石街”。
③腹腔镜输尿管取石(LUL)作为一种微创的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停留的时间等。
对于上段输尿结石,倾向于选择WSWL和PCNL;中段输尿管结石,倾向于ESWL或URL;下段输尿管结石,倾向于URL和ESWL。
④开放手术:当上述均难以奏效时,仍须选择开放手术治疗,手术须在结石取出后,于输尿管内置内支架管,于2-4周后拔出。
下列情况可考虑开放手术:Ⅰ.结石较大,估计难以自行排出又并发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等;Ⅱ.结石伴梗阻性病变,需要手术同时解决;Ⅲ.梗阻严重的结石在ESWL碎石后需要多次输尿管镜取石,病程拖延数周甚至数月,输尿管和肾脏损伤的机会增加,这时施行开放手术较为明智;Ⅳ.结石在输尿管的某处停留时间过长,刺激输尿管粘膜上皮过度增生,形成息肉,需开放手一并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
术后处理:①抗菌素治疗五天至一周,疑有感染者延长使用时间。
②术后内置支架管,一般于2周后拔出,如有成形手术,则需延长置管时间(1—3月)。
③若小结石残留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膀胱结石的治疗:1.治疗原则:取出结石和纠正形成结石的原因。
2.经尿道腔内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3.ESWL4.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尿道结石的治疗:1.后尿道结石处理:将结石推回膀胱按膀胱结石处理。
2.前尿道结石处理:腔内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三、疗效评估1.治愈:尿路结石全部排出或取出。
2.显效:尿路结石大部分排出或取出。
3.有效:尿路结石部分排出或取出。
4.无效:尿路结石未能排出或取出。
四、难点分析:1.无法确定每一位患者具体病因,因为石淋的病因非常复杂,且为多因素致病,故石淋的治疗大部分为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只有少数病人能够找到致病因素。
2.无法完全避免结石复发,结石复发率高达50%以上,原因在于结石病因不明,不能根据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结石复发的通法为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
癃闭(前列腺增生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患者。
逐渐出现进行性尿频,以夜间明显,并伴排尿困难,尿线变细。
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不能排尽,导致膀胱残余尿增多而出现假性尿失禁。
在发病过程中,常因受寒、劳累、憋尿、便秘等而发生急性尿潴留。
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状。
有些患者可出现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疝气或脱肛等。
(2)直肠指检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排尿后症状及相关合并症。
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
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及夜尿增多。
2.初步评估:病史询问:下尿路症状特点、手术史、既往史、I-PSS及QOL 等。
体格检查:外生殖器检查、直肠指诊、尿常规、血清PSA、经直肠B超、尿流率检查。
3.跟据初始评估结果需要的进一步检查:排尿日记、血肌酐、KUB+IVU、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及尿道膀胱镜,不推荐检查项目:CT、MRI。
(二)、症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小便频数黄赤,尿道灼热或涩痛,排尿不畅,甚或点滴不通,小腹胀满;或大便干燥,口苦口粘;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脾肾气虚证:尿频,滴沥不畅,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便溏脱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3.气滞血瘀证:小便不畅,尿线变细或点滴而下,或尿道涩痛,闭塞不通,或小腹胀满隐痛,偶有血尿;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4.肾阴亏虚证:小便频数不爽,尿少热赤,或闭塞不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黄,脉细数。
5.肾阳不足证: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尿线变细,余沥不尽,尿程缩短,或点滴不爽,甚则尿闭不通;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外治法:多为急则治其标之法,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1.脐疗法:取独头蒜1个、生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如泥敷脐部;或以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麝香和匀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或以食盐250g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后再炒再熨。
2.灌肠法:大黄15g,泽兰、白芷各10g,肉桂6g.煎汤150ml,每日保留灌肠1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推荐方药:八正散加减。
2.脾肾气虚证治法: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车前子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沉香散加减。
伴血尿者,酌加大蓟、小蓟、参三七;瘀甚者,可加穿山甲、蜣螂虫。
4.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肾阴,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
5.肾阳不足证治法:温补肾阳,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电针和穴位贴敷疗法常用穴位:关元、中极、神阙、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