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两首》课件(共25张PPT)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两首》课件(共25张PPT)

wù mèi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读清停顿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三、诵读欣赏
第一节: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钱钟书: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 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 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 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关雎》之美,美在何处? 请你以“我看《关雎》之美,美在……, 不由得令人想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 又称“诗三百”,后世才称为
《诗经》。现存305篇。 汉武帝将《诗》《书》《礼》《易》《春秋》
称为“五经”。奉为儒家经典。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六义”
风 多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民歌. 雅 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 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蒹 在
葭 水
采 之
采 涘
s。,ì
白 溯
露 洄
未 从
已 之
。 ,
所 道
谓 阻
伊 且
人 右
,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z。hǐ
《蒹葭》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对意中人 的爱慕和执着追寻,表现了他可望而不 可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讲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讲版】

pénɡ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风。
诗意:相聚不易,分别更难,春风无力,百花凋残。 赏析:首联连用两个“难”字,一指相会难,二指别离时的痛
苦,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第二句既写环境,也是诗 中主人公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与“思”字 谐音,含相思之意。
象、气氛的诗句是:___山__雨__欲__来__风__满__楼____。 (2)(广安中考)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苑、汉宫的荒废,
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鸟__下__绿__芜__秦__苑__夕_____, ___蝉__鸣__黄__叶__汉__宫__秋___。 2. (凉山州中考)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 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隐《无题》中的名句,它可用来赞美爱岗敬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2.(柳州中考)“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____早__晨____,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这里是__信__使_____的代称。
3.(柳州中考)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两句以春蚕吐丝、 蜡炬成灰为喻,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行香子
作者简介
秦观(ɡuān)(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 《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背景链接
本词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该 词大约作于词人创作早期,当时词人居家,尚未出仕。其间词人也曾 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以及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上交)

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上交)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2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3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4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5周)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7周)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8周)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9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8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七年级组) No. (第9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七年级组) No. (第10周)内容记载:语言表述指导语言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1.巧用图画,形象表达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

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体现了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丰富表达的内容。

2.感悟重点,个性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

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就是要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和关键语句反复涵咏、体会、揣摩、品味。

如抓“题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过渡句段、重点难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拟人、反问等特殊表达形式的语句,能体会特色表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差别;抓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准确精妙;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情感变化的线索,能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九年级部编语文必背古诗词

九年级部编语文必背古诗词

九年级部编语文必背古诗词九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经典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九年级部编语文必背的古诗词: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离骚》(节选)- 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洪范兮,朕皇考曰伯庸。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4.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诗经》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图片,提出问题。

《神雕侠侣》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武侠作品,刚刚看到的图片中这两把剑的名字大家都还记得吗?明确:君子剑淑女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经》,看看《关雎》中的君子和淑女是如何展现这爱情之美的……《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关雎》就是冠于三百篇之首的作品。

二、资料助读,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诗经》又称“诗”、“诗三百"。

初三语文《诗经》二首_图文

初三语文《诗经》二首_图文
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诗经》的“六义”
1、三现手法:
“赋”:“比”:“兴”:◆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拔取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坻。•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一、《诗经》知多少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

(如:《五经》、“六义”)二、四读《关雎》一读: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教学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教学 苏教版

朝一这 本 思位是 诗
暮痴一 的
想情首 主
的小爱 要
执伙情 着子恋 追对歌 求心,
内 容 是 什 么
。上描 ?
人写
第一行以起兴手法开篇, 由雎鸠鸟立在水中沙洲 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 是君子的好配偶的联想。 由此奠定了全篇的抒情 中心。
第三行:通过对君子 求淑女不得的具体情 态的细致描写,逼真 地表现了君子对意中 人的痴情和执着。
第二行:诗歌以眼前景 物 起兴,以时而向左时
而向右捞取荇菜的动作, 隐喻淑女难以追求,以 及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 的追求。
第四、五行是虚写君 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 女相会的情景。诗歌 仍以采摘荇菜的情景 起兴,设想这位女子 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 于是君子弹奏琴瑟来 亲近她,敲击钟鼓使 她快乐。
我想说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采葛 【诗经·国风·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பைடு நூலகம்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 3.了解朗读《诗经》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
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被儒家奉为经典,现存305篇,又 称“诗三百”,共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分 为《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 大类,它们都得名于音乐。汉武帝 将《诗》《书》《礼》《易》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诗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第二单元围绕“学会读书”来设计教学,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诵读欣赏”选取《诗经》中两首名篇《关睢》和《蒹葭》,让学生扩展阅读面,加强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

学生分析初三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学生具有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搜集信息和多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经过平时的训练他们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对课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

设计理念坚持有“赏”有“读”,先读后赏,层层深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知识,初步了解《诗经》的写作特色。

2、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诗文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4、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勇敢追求人生目标。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按常规任务和目标任务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文学知识、基础字词进行归纳整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将其中一首古诗改编成现代散文。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改编文章,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情导入巧突破对于这两首爱情诗,学生在上课前就窃窃私语:“看看老师会怎么上?”在教学设计时,我也考虑过,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并不是难题,关键是如何自然过渡到对诗文的诵读和欣赏,当我了解到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篇关于子女如何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时,我决定以“真情”作为突破口,引入课文的学习。

当学生用动情的语调讲完这个故事,班上同学从内容、语言、姿态对这名同学进行了评价,在补充评价和鼓励之后,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开始导入本课内容:“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想到了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爱,天地间各种各样的爱,谱写了我们人类文明的交响乐,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这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同学窃语,我稍稍停顿)这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会引用这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九年级《诗经》二首》ppt课件

九年级《诗经》二首》ppt课件
影响
《诗经》的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 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五经之一,《诗经》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 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远古社会的历史面貌。
后世对《诗经》的评价和传承
要点一
评价
要点二
忠贞不渝
《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强调了爱情的专一和忠贞,如《汉广》中“之子 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表达 了男子对女子的专一和坚守。
《诗经》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家庭和睦
《诗经》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如《小雅·常棣》中“妻子好合, 如鼓琴瑟”,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维护家庭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
通过重复相同的句式、词汇,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使诗 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回环往复
通过反复咏唱、回旋往复的手法,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读 者在反复品味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使读者产倡导家庭成员之间要和 睦相处,夫妻之间要相互扶持, 兄弟之间要团结友爱。
80%
家国情怀
《诗经》中的家庭伦理观念与家 国情怀紧密相连,体现了个人对 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
爱情婚姻观念
纯真爱情
《诗经》中描写了许多纯真的 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 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婚姻礼仪
《诗经》中的婚姻礼仪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尚,强调 了婚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 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
七、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完成<<伴你学>>练习
板书设计
蒹葭白露伊人道阻
苍苍霜在水一方长水中央
萋萋晞 在水之湄跻水中坻
采采已在水之涘右水中沚
二次备课:
教学思
句读分明,停顿合理。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合作交流
(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2)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抽译。
(3)学生再一次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四、表现手法
1.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起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2. 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4.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兴
六、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诗经二首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朗读背诵这两首诗,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⑴、“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⑵、“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⑶、“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⑴、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⑶、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学习生字: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溯洄(sù huí) 寤寐(wù mèi)蒹葭(jiān jiā)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关雎》: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雎鸠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

第二章:写君子对淑女的极度思恋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章:描写君子在想象中与淑女成婚的情景。

《蒹葭》:第一章:用景物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怅惘。

第二章:进一步写男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第三章:继续写男主人公克服艰难险阻,仍追求不到意中人。

四、古汉语知识:1、词类活用:(1)、琴瑟友之(友:名词作动词,交友,亲近。

)(2)、钟鼓乐之(乐:使动词,使···快乐。

)(3)、道阻且长(阻:动词作形容词,险峻。

)(4)、道阻且右(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2、古今异义:(1)、关关雎鸠(古义:拟声词。

今义:关联。

)(2)、左右流之(古义:捞取。

今义:液体移动,流动。

)(3)、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

今义:深绿色;苍茫。

)(4)、道阻且跻(古义:高。

今义:登上,上升。

)五、教师小结:《关雎》这首诗通过写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这首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想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朦胧恋情。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

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

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

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四、文学常识补充:1、“兴”手法的运用: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

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

正如上例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

试从文中再找几例并分析其共通点。

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时左时右采荇菜的动作和千方百计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2、重章叠句: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一、导入如果说《关雎》是一支完整的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

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需要耐力和持久的决心、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蒹葭》便是描写了对爱人不懈的寻找,让我们来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

二、诵读、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三、赏析、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明确:三处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长”、“跻”、“右”。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明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四、美读全诗,重在鉴赏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字简约。

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

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

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

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

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

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

距离产生美感。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

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五、比读全诗,问题探究: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

只选一个场景。

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

《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六、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

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

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