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海南省琼台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海南省琼台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社会满意度可以从“毕业生与家长满意度”、“用人单位 满意度”及“社会组织满意度”来考量。从毕业生与家长角度 看,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职业收入、工作条件、工作地 域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其评价结果可能具有一定主观性;用人单 位满意度一般来自三个方面,即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和 思想品德,它们分别代表了毕业生的潜力、在职能力以及团பைடு நூலகம்合 作精神,对这一指标的测量必须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以保证其中 立性;社会组织满意度则是企业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对整个旅 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认可程度,其评价比较客观,参考价值 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但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要成为职业白领或企业高管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从事基层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 验,就不可能一跃成为管理者,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而这 时候家庭还抱守残规,学生心理就会形成巨大压力,就业时就会 高不成低不就。
(三)学生就业选择狭隘,从业不稳定,跳槽现象突出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进入旅游企业后,多数从事导游、 计调、接待和组团等简单事务性工作,能够从事旅行社管理、会 展策划、景区规划的则很少;选择在酒店和景区就业的学生也多 从事基层工作,由于工作范围狭窄,在一定时间内发展空间小, 很多毕业生就不会长期从事旅游工作,会选择去别的行业。根据 调查,琼台师专2013届100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一年后仍 从事原行业在原单位工作的仅占30%,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转业 和跳槽。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指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体系探讨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体系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体系探讨1.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1.1实习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存在难度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实习水平的根本标准,而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
由于实习单位一次容纳实习生的数量有限,学生实习地点分散,不利于校和老师给予实在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
尽管有老师和领导去探访,也和实习点负责同学始终保持联系,但这无法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暴露了实习过程监督与指导的距离。
1.2监控教师在实习指导中的质量不高(1)实习前期准备缺乏。
目前局部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缺乏,导致对实践工程的研究性、合理性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2)实践教师指导能力缺乏。
从实习态度、讲解情况、责任心等方面来说,教师存在责任心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技能要求了解不多,与企业合作少,导致在实践教学指导质量不高;(3)实践活动的组织缺乏合理性。
在评价实习任务的完成,实习组织的合理性上教师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4)实习效果监控。
评估学生完成某个实践岗位的任务程度上指标的设计与就业企业脱节。
1.3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对接实践教学由于其教学场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特殊性,更要求有一个方案性遇见性强的教学秩序做保障。
由于在实习之前对目标认识不清、实习不认真、职业选择不明确等情况,导致学院对于实践教学的思考还是停留在教学质量上,而对于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调整踏入社会后的心态,怎样培养正确择业观念,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怎样来评价一个人是否称职,怎样看待人在社会中的得到与付出等等问题缺乏思考。
2.实践教学体系对企业实践知识的需求分析2.1学生就业需求与专业背景有较大的关联根据2021年对09旅游管理专业68名实习学生就业需求调查,69.12%愿意在旅游专业就业,38.24%从事文员工作,36.76%愿意从事营销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是学生求职意愿的主要依托的还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为背景,见图1。
就业质量视域下的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琼台师范为例
量的关 系进行 了探 讨 , 如贾万 刚基 于对 美 、 英、 日、 德 四国专业 设置经验 的分析 , 提出我国应通过专业设 置改革来进大学生就 业 质 量 。 王 默 忠对 海 南 大 学 本 科 生 就 业 状 况 和 学 科 专 业 设 置 及其相关 性进行 了分 析 , 总结 了海南 大学 本科生就 业的特点 、 存 在 的 问 题 以 及 与学 科 专 业 设 置 的相 关 性 , 为 学 校 相 关 研 究 和
二、 研 究 设 计 ( 一) 样 本 的 选取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0 4 — 0 0 5
一
、
问题 提 出及 文 献 回顾
青 年 的就 业 问题 尤 其 是 青 年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问 题 一 直 是 就 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 尤其是党 的十八大 提出 “ 做好 以高校毕 业 生为重点的青 年就业工作” 和“ 推 动高质量 的就业 ” 以来 , 各 学 科学者对青年 就业 尤其是 对高校 毕业生就 业的重 视和研究 热 情再度被掀起。 纵 观 目前 我 国学 术 界 对 大 学 生 就 业 质 量 的研 究 发 现 , 现 有 研究 主要 有两类 , 其一是 就业质量 的现状描述性分 析 , 其二是 就业质量与其影响 因素 的相 关性行 分析 。这些经 验研究 积累 的大 量 的资 料 , 较 为 全 面 的 展 示 了 我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的 方 方 面
1 . 毕业 生 的 工资 福 利 待 遇 情 况 调查结果显示 , 高 职 旅 游类 专业 毕业 生 工 资 福 利 待 遇 差 异 较大 。就月平均 工 资而 言 , 最高 工 资 5 0 0 0元 , 最 低工 资 只有 l 1 0 0元 , 差异之大显而易见 。具 体而言 , 毕业生 平均月 工资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的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教学质量是评价一个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尺。
它既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发展,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就业能力,又关系到专业发展前景、招生规模。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多样性、系统性的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在教学实践中始终缺少客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因此,构建系统、专业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认识专业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涉及与专业教学过程相关的直接、间接的目标层,每一目标层均有对应的评估指标,且有最终量化结果。
每个目标层的量化结果有助于教学管理者、施教者、受教者从各自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进行比照,教学管理者从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效率等管理机制发现问题,教师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状态等方面相互比照,作为旅游教育产品的学生会对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授课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结果对于被评者可以起到警醒、激励的作用,促使各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规范专业教学管理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既是教学质量考评依据,又对教学管理研究及专业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指标体系中的各项目及观测点,涉及旅游管理专业各教学环节和要素,它们彼此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系统,成为教学管理者组织教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课程安排、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对专业教师及学生管理的重要参考,对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有极大帮助。
从某种程度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是旅游管理专业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论文.doc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论文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开展,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同时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增。
如何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适应社会开展的旅游人才队伍,已成为旅游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我们许多的旅游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的强调招生而忽略就业,更多的关注理论而无视实践,没有注意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因而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失衡。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业务技能熟练,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身心安康的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底,更要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导致一方面社会急需一些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又不能够适应社会,进而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初级人才过多,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才比例失衡现象。
旅游业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宽,近些年,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内局部工更加细化,新岗位、新职业层出不穷。
因此,随着新的职业的不断产生,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开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更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开展需求,不仅有利于髙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更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安康开展。
(1)培养目标不明确,行业素质教育未强化。
一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过于注重根底技能的培养,过分强调专业特色,不重视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倾向于旅游行业的运行部门,强调面向一线基层,公共和专业根底课偏重。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毕业后往往还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传统的公共课、专业根底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本科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从课程所占比例上分析,占比例较重的是公共根底课程,专业课程课时偏少,在课程学习上,没有表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行业素质教育未提到高度。
(2)实训设施条件欠缺,师资实践经验缺乏。
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力模型构建——基于南台科技大学E-map的启示
过学 习后 , 能够 具备 获得 工作 、 保 有工 作 以及做 好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8 — 2 7 基 金 项 目 :2 0 1 4宁 波 市 教 科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Y G H 一 0 7 9 )
( 1 9 9 8 ) [ 2 1 等人 对 就业 力 内涵分别 进行 了阐述 、 分 类 和研 究 ,为 就业力 概念 界定奠 定基 础 。其 中 H a r .
v e y 、 l o c k& M o r e y ( 2 0 0 2 ) 对 此 定义 为 : “ 个 人 在 经
分为三个 类别 1 5个子 能力 , 具体 如表 2所示 。
( 2 0 0 3 )[ 5 1 - . Ro n a l d W. Mc q u a i d & C o l i n L i n d s a y
争力 低 下等现 状 引发 的人才 危机 ,使 得高 职 院校
重新 审视 旅游 专业 人才 培养 、 课程 体 系设置 、 毕 业
生就 业力培养 等 问题 。 本文借 鉴 国 内外 专 家学者 有关 就业 力 及结 构
要素研 究成果 ,以南 台科技 大学 E — m a p就业力 指 标体 系 为依据 ,构 建适 合我 国高 职旅 游专 业毕 业 生人 才培养 目标 的就 业力指标 体系 . 并 提 出相 应 的 培养 对 策 , 从 而更 好地 培养 受行业 企 业欢 迎 、 具 有 可持 续发展能 力 、 强职 业竞争 力 的旅游 专业人 才 。
海南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海南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海南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海南;旅游管理;质量保障1.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大高校均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投入和支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探索,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质量保障体系,例如在专业建设和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资源等方面大部分还是沿用了传统的体系。
以下就海南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1.1生源质量下降高校扩招后,入学门槛大大降低。
以琼州学院为例,自2007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的分数逐年下降,学生招生的比例也逐年扩大,导致生源素质下降。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校内从其他专业转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增多,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1.2教学资源短缺1.2.1师资力量较弱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现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等方向。
方向虽然比较丰富,但目前不少高校相应的师资和设备还不充足,课程设置与办学能力、课程资源还不相适应。
高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大幅度引进教师,出现了教师学历和层次偏低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给学校也造成了较大的人员经费压力。
如此培养条件,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品牌效应。
1.2.2实践教学设施有待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比如建立了模拟客房和模拟餐厅,但也并不能真正实现旅游管理的实训。
客房模拟实训室和餐厅模拟实训室,除了几张所谓的实习床和桌椅,场景教学的气氛,模拟实训的程序及制度,相关实训软件,都还在建设之中。
校外实践基地更是大部分局限于酒店,且基本上是在旅游旺季,酒店忙时,给他们输入廉价帮手而已。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作者:王凤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7期教育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建立一套良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条件。
本文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综述;其次,针对我国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三个目标层,共设17目标观测点进行分析比较。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
作者通过本文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思考。
一、绪论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很多区域已成为当地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
在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需要旅游专业高等人才对其进行不断推动。
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领域专业性人才在当今社会也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迅猛,但是正是因为速度的过快增长,旅游管理专业的投入和提升速率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导致出现整体教育质量下滑,教学模式单一,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的情况。
因此只有客观地评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发现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优质人才服务旅游行业,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一)现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其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上不够丰富和成熟。
旅游管理专业是相对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评价体系的构建相对错综复杂。
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只是部分对旅游管理专业有较浓兴趣的专家做出的主观性相对较强的非完善评价系统,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的问题和相关制约因素,较少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有的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重心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受教育者素质、学校管理等等大方面进行评价,而社会反馈、区域政策等方面常常被忽略。
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服务认知 、导游业务 、旅游线路编排与设计、旅游市场营销学等
旅游专业在实践操作类课程考核 中,往往只注重实践成果 考 专业 核心实践课程 ,开展旅游景 区义务讲解 ,通过课程实训和社
核 ,缺乏过程考核。而且 ,旅游专业考核 以任课教师为主 ,缺乏 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第二个层次 ,综合应用性实
就业 目标 :就业是 衡量高职 院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
和职业真实性 。
一 。 旅游专业 的学生就业 目标主要定位为导游 、计调 、销售等工
1_2 实践教学层次不分明 ,体 系不完善
作岗位 ,就业方 向主要是传统旅行社 、线上旅游企业 、旅游景区 ,
旅游专业的实践 教学体 系主要 由各 门专业课程构成 ,校外 实 着重培养学生 的人际沟通 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
需求 。在具体 的教学过程 中,只要求学生按 部就班地跟着 做 ,缺 容包 括三个层 次 :第一个层次 ,专业知识性实践 ,主要为专业认
乏真实情境设计和体验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
知、专业课程校 内实践 与校外实 习、社会服务等 ,比如开设旅 游
1.4 实 践 教 学 质 量 考 核 评 价 机 制 不 健 全
例 ,涉及行业企业范 围狭窄 ,教学 内容陈旧。实践教学 内容并没 专业毕业生 20%左右的创业率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 围绕互联 网时代 岗位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要来设计 ,教 学 2.2 教 学 内容
内容过时 ,覆盖知识点和技能点较少 ,难以满足旅游企业 的用人
围绕 “专业 、就业 、创业 ”三大 目标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内
1.1 实践教 学目标定位与旅游企业 需求相脱节
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类课程实施与考核--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1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现 状 就目前的 实 际 情 况 来 看,旅 游 管 理 专 业 的 实 践 课
程 实 施 存 在 较 多 的 问 题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 (1)实践类课程教学模 式 单 调,不 能 促 进 学 生 后 续
发展. 受传统理 论 教 学 模 式 的 影 响,部 分 教 师 在 讲 授 实
2 基 于 项 目 驱 动 的 实 践 课 程 建 构 思 路 基于项目驱动实践课程建构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
题需要解决:其 一 是 主 要 解 如 何 使 学 期 项 目 最 大 限 度 的接近企业需 要 的 知 识 技 能 进 行 设 计,以 使 学 生 在 校
的实践能 力 最 大 限 度 的 接 近 企 业 实 际 需 要 的 实 践 能 力;其二是解决 如 何 使 课 程 实 践 真 正 起 到 锻 炼 学 生 动 手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如 何 真 正 实 现 做 中 学,做 中 教,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其三 是 解 决 如 何 更 加 全 面 的 考 核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情况.
琼台旅游管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琼台旅游区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琼台旅游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琼台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实习岗位:旅游管理实习生三、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景区管理在景区管理方面,我主要参与了景区的日常运营、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
具体包括:1)了解景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景区面积、景点分布、游客流量等;2)协助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查,确保景区设施安全、游客秩序井然;3)参与景区环境卫生整治,保持景区整洁美观;4)协助景区开展各类旅游活动,如景区讲解、民俗表演等。
(2)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方面,我主要参与了景区宣传推广、游客接待、票务管理等工作。
具体包括:1)协助景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游客需求和市场动态;2)参与景区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3)负责游客接待工作,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4)管理景区票务,确保票务销售秩序。
(3)游客服务在游客服务方面,我主要参与了游客咨询、投诉处理、导游讲解等工作。
具体包括:1)为游客提供咨询解答,解答游客关于景区、旅游线路等方面的疑问;2)处理游客投诉,及时解决游客问题,维护景区形象;3)协助导游进行景区讲解,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文化;4)协助景区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游客满意度。
2. 实习收获(1)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景区管理、市场营销和游客服务等方面,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游客沟通,处理突发事件,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2)拓展了专业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景区管理、市场营销、游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谢彦波,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管理学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海南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房服务员考评员、中国饭店业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海南省骨干教师。
付曼雪,海口喜来登大酒店人力资源部总监、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
项目组成员:刘世明、马玉蓉、党春艳、魏晓楠、邢小丽、李贺、陈斌、Eugene Buenafe、崔刚、孙嘉怡、郭万州、葛贵堂、石茂军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1. 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需要。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及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海南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至2020年,将海南岛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胜地。
加快旅游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加快五星级酒店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是建设海南国旅游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人才战略的需要。
2. 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是海南旅游龙头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休闲旅游业成为海南经济建设发展的龙头产业。
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也为酒店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到2013年,海南将引进20家著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使五星级国际水准的度假型酒店达到60家以上。
未来3至5年,将是海南酒店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高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它们以中高端市场为主,将引领中国旅游度假市场的发展;作为热带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还有大量的适应不同客户不同档次和个性需求的酒店。
海南酒店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酒店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巨大,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是促进海南旅游龙头产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之构建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之构建作者:李婷于英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1期李婷于英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融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结合高职教育固有特点,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十年办学基础上,借助国家百所示范示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春风,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取、考核与评价方式方法的确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考核与评价模式研究方面较有成效,现就此模式的构建做以分享。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我国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正积极探索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初见成效。
在专业“三线归一、层阶递进式”课程体系当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技能递进与职业成长规律,进一步构建具有多样化、系统化、层阶化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类别设计上,设有课程下的实训项目、项目下的实训课程、活动竞赛课程、企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类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职业能力为主,同时重视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确立目标过程注重对目标的逐层分级,从课程目标、情境目标到单元目标逐层分级,从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逐层进阶,具有层阶化的特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将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任务整合后,归纳成学习任务,系统地融入实践教学中。
依据上述原则,专业选取了从基本技能校园讲解、市区讲解、短线导游服务,到专业技能导游综合技能训练、计调业务实训,至综合技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旅游企业产品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在教学模式上,根据专业“四课堂组合”总体教学模式设计,实践教学形成了“项目实践课堂”采用“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模式”、“活动赛事课堂”采用“导、训、赛”教学模式、“企业实习课堂”采用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逐渐整合和开发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有四阶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顶岗实习法。
海南旅游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机制研究
海南旅游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机制研究————————————————————————————————作者:————————————————————————————————日期: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机制研究-旅游管理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机制研究王凤霞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
海南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旅游专业人才的重任,必须提高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旅游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进行研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本文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层次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最后在其基础上完善其保障机制。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提出,旅游人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逐年增长,然而这种增长主要是体现在数量上的,教学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建立系统、科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提高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海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应该对海南各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价与保障机制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改进。
一、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1、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目前,海南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多数以学生网上评教、同行评教、上级部门评教、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同专业的课任教师或是督导听课等为主要评教方式。
将以上评教方式归纳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例,比如海南大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每一学期结束,查看期末分数时教务系统要求学生必须在网上对授课教师进行评教才能查看成绩,学生根据评价项目对教师进行打分,教务处再根据打分情况统计结果,以此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海南省琼台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旅游管理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海南省琼台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覃晓辉党春艳
文章以海南琼台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个案,通过对两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特点,并就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作了论述。
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它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协调,就业质量体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之优劣程度。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好坏,如工作环境如何、工作稳定性如何、取得报酬的高低等,所体现的是就业
质量。
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海南旅游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海南琼台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于2010年9月正式招生,截至2014年7月,已有160名学生毕业。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一)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大约1000万,平均每年新增50万,缺口至少20万;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统计国内有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毕业后都去了酒店及旅行社等企业;根
据海南省旅游委统计,2013年全省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5519人,比上年增长8%;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078人,增长6.1%。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旅游业属于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远高于理论知识,一般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更愿意选用熟悉旅游业务、能吃苦耐劳的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选择。
(二)学生择业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根据对琼台师专160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他们择业时普遍存在“好高骛远”之现象,对薪酬和用人单位的规模、实力及影响等期望值过高,对小企业发展前景、晋升空间和个人能力的发挥不予认可,总希望去国企、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导致他们不停地应聘和找工作。
部分家长认为旅游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旅游主管、经理等高层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应是职业白领、企业高管等形象,这也导致学生对社会的期望值随之增高,产生了优越感。
但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要成为职业白领或企业高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从事基层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就不可能一跃成为管理者,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而这时候家庭还抱守残规,学生心理就会形成巨大压力,就业时就会高不成低不就。
(三)学生就业选择狭隘,从业不稳定,跳槽现象突出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进入旅游企业后,多数从事导游、计调、接待和组团等简单事务性工作,能够从事旅行社管理、会展策划、景区规划的则很少;选择在酒店和景区就业的学生也多从事基层工作,由于工作范围狭窄,在一定时间内发展空间小,很多毕业生就不会长期从事旅游工作,会选择去别的行业。
根据调
查,琼台师专2013届100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一年后仍从事原行业在原单位工作的仅占30%,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转业和跳槽。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就业质量评价就是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质量的评价,主要体现为二者相结合的程度、稳定性、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等指标。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判断,该体系必须反映地区差异性、专业差异性等实情,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时,既要遵循一般原则,又要充分考虑旅游专业的专业特点、课程情况,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毕业生数量、就业岗位、薪酬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又要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毕业生素质和评价的复杂性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对其必须进行定性分析,力求系统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客观全面的原则
客观性与全面性原则必须贯穿于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全过程。
客观性要求我们在构建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时,所有数据必须客观真实,要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调查反馈得出真实数据。
全面性原则要求所构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涵盖对就业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不能发生遗漏,更不能以偏概全。
(三)相对独立原则
因为反映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较多,这些指标可能存在交叉关系,因此在选择一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注意指标间相关性问题,所选择指
标独立性要强。
(四)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既要通用又要容易操作。
为了保证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信息能够进行比较和参考,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保持评价主体的统一。
(五)微观宏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每个毕业生因为价值观、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家庭条件及消费观的差异,对相同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存有认同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从微观上把握就业质量;如此同时,就业作为政府职能之一,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经济刺激等手段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规范企业行为、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劳动立法等方式提升就业质量。
因此,在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微观指标和宏观指标,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标
构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就是要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弱、社会就业坏境等复杂的因素进行量化、计算,转变成具体可比较的数据和指标,为高职教育服务。
根据相关原则,在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时,我们可以重点考虑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就业环境、劳动关系等因素。
(一)就业能力
毕业生就业能力就是其在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毕业生可通
过两种途径获得就业能力,一是在校学习,二是职业培训。
因此,在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时,必须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估,还要对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进行考评。
(二)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包括工作本身和工作场所的具体特征,是否能够使劳动者通过就业改善家庭生活。
可重点考评就业率、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前景、社会满意度等指标。
就业率最能反映毕业生就业数量的高低,是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指标,就业率能直观地反映出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和就业能力;在就业率指标体系中,我们不能单纯考虑一次性就业率,必须充分考虑年终就业率,因为一次性就业率只能体现旅游专业毕业生阶段性的就业情况,不能全面反映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而年终就业率能使就业率这个定量指标的短期时间长期化,使其趋向合理。
薪酬水平反映了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付出与毕业后所得回报的水平,能够较好反映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对社会、企业的贡献程度;在构建薪酬水平这个测量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比较不同地区毕业生薪酬时,应该进行指数化比较,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比较,在确定旅游专业毕业生平均薪酬系数时,既要参考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又要参考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更要参考该校该专业前几个年度的薪酬水平。
职业发展前景是就业质量的的重要表现,在构建职业发展前景指标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因素:旅游专业毕业生参与职业培训的数量和规模,通过培训获
取职务晋升的机会,在旅游行业企业就业时间的长短,跳槽的频次等因素。
社会满意度可以从“毕业生与家长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及“社会组织满意度”来考量。
从毕业生与家长角度看,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职业收入、工作条件、工作地域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其评价结果可能具有一定主观性;用人单位满意度一般来自三个方面,即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它们分别代表了毕业生的潜力、在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对这一指标的测量必须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以保证其中立性;社会组织满意度则是企业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对整个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认可程度,其评价比较客观,参考价值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三)就业环境
重点考量劳动力市场基础作用的发挥、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等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可综合测算劳动力择业自由度、用人单位用工自由度、劳动力流动自由度及劳动工资决定自由度等指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就业机制已经形成,这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流动和合理配置,提高了就业质量。
在就业环境众多指标中,就业服务质量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地方,必须建立和完善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薪酬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失业信息监控预警机制,支持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发展。
政策环境主要考量国家就业制度和政策是否完善,地方政府执行国家就业制度和政策的真实程度及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的深度,用人单位落实政府就业制度和政策的程度。
(四)劳动关系
主要看劳动者就业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重点考量劳动合同覆盖率、企业给
员工是否提供社会保险、是否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等因素。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