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研究的范畴

概念: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是指用人为措施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一门科学。

人为措施包括:生态防治(营林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如黑光灯诱杀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第一种属于预防措施,后三种属于治理措施。

有害生物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草害

1、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措施

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应充分利用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态环境之间的辨正关系,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以林业措施为基础,以森林植物检疫为手段,以生物治理为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生物群落种不利于有害生物而利于林木生长的因素,促进树木健康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包括:

(1)抓好森林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生物侵害的有效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地方应划分疫区进行封锁,对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应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0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2005年3月1日颁布了19种,同年8月又加一种)

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危害棕榈科植物)松突圆蚧杨干象薇甘菊苹果蠹蛾

美国白蛾双钩异翅长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松疱锈病蔗扁蛾枣大球蚧落叶松枯梢病菌杨树花叶病毒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冠瘿病菌草坪草褐斑病菌刺桐姬小蜂(8月新加入)

(2)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必须进行必要的混交,因在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易形成腐殖质层,昆虫种类多,都是一些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在主要害虫数量少时,使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性,即使是同一树种的不用品系,由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化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抗性。

(4)加强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子及土壤中潜存有一些病原菌和害虫,在育苗时对种子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出苗率,必要时还要进行轮作。

(5)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能把单纯林逐渐建设成混交林,把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采用适当的人工处理或改造措施与保护相结合,可以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自我保护能力,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1998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正式实施

(6)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存在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天敌,以及微生物和益鸟,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有益生物。A 在林中挂鸟笼 B 化学防治时应避开天敌昆虫活动时间。

(7)加强监测预报: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林木生长状况结合起来,正确推断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状况,并进行适时通报。

2 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措施

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应充分利用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辨正关系,以预防为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地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治环境污染,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达到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林木丰产的目的。

(1)物理与机械治理:包括人为捕杀(虫卵)、阻隔(松毛虫早春用塑料绑树)、诱杀(黑光灯诱杀灯)、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技术等;该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便于群众性的开展等优点,但由于其功效低、费工多,故局限性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规模、人力来具体安排。

(2)化学农药治理:是最重要的措施

化学农药治理能迅速抑制或杀灭爆发性的多种有害生物,化学防治受地区、季节影响不大,可在有害生物发育的各个阶段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实际中不同农药有不同的药性,选择药剂时,应熟悉农药的种类、性能及对有害生物的作用,以达到合理用药。但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大,容易造成人畜中毒,并危及生态安全,所以在使用时应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并加强药物管理,避免大量使用。

(3)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昆虫(寄生性、捕食性)、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生物治理的优点:对一些有害生物有长期抑制作用,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历史回顾

1、经典的有害生物生物防治(1888年前)

我国两千多年前利用植物杀虫《周礼》记载“剪氏掌除蠹物,以毒攻毒,以莽草熏之”

《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了用百部、狼毒、鱼藤根来杀虫

1700年前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世界最早的以虫治虫捕食性天敌

1602年《动物界的昆虫》记载寄生性天敌昆虫

1826年《昆虫学导论》记载微生物杀虫

1835年白僵菌可引起蚕的传染病

2、以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全盛时期(1888~1940年)

吹绵蚧美国加州柑桔的重要害虫,1885年严重威胁南加利福尼亚的柑桔种植业,研究发现吹绵蚧由澳洲侵入,即从澳洲引进两种天敌:寄生性天敌作用不大,但捕食性天敌(澳洲瓢虫)控制了吹绵蚧的种群数量。

1906年,意大利昆虫学家从美国引进桑白蚧蚜小蜂防治桑白蚧获得成功。

美国从日本、欧洲引进舞毒蛾的天敌昆虫40种,在美国各个州释放后,9种寄生性天敌和2种捕食性天敌在美国存活,对舞毒蛾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1908年无机化学农药开始使用,主要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如铜制剂

3、以化学合成药剂为主的有害生物防治(1940~1962年)

第一阶段:1908~1940年无机药剂进行防治

以无机农药为主,主要成分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或其制剂如雌黄、雄黄、三氧化砷等

第二阶段:1940~1962年

1939年,德国Muller首先人工合成DDT,发现其有杀虫功能,揭开了人工合成化学药剂防治的篇章。

1945年二战后,仿生合成的农药在生产上大量使用六六六、DDT、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辛硫磷等,前两种属于有机氯制剂,后五种属于有机磷制剂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苏芸金杆菌进行防治,

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进苏芸金杆菌防治苹果巢蛾、松毛虫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其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gence)

针对3R效应人们提出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类型,从有机磷农药发展到菊酯类农药,对害虫的杀伤力强,对哺乳动物低毒,但易使害虫产生抗性。

4、从生态学角度考虑的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20世纪70年代后

综合防治(IC)有害生物综合治理(TPM)有害生物区域管理(TPM)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PM)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强化生物因子的综合管理(Bio-IPM)以生态系统学为基础的有害生物学治理(EBPM)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SPM)植物医学(phytomedecine)森林健康(Forest Health)

(1)IPM的定义: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的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效益和防治效果。

(2)IPM的含义:

○1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有害生物作为其所在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来研究和控制

○2强调各种方法的有机协调,尤其是强调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3提倡与有害生物协调共处,强调对有害生物的数量进行调控,不彻底消灭

○4防治措施的决策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3)害虫综合管理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对害虫管理实践的充实,害虫综合管理也产生了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综合管理着重强调多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对如何提高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不够,主要考虑害虫发生时如何防治而不是强调如何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

○2综合管理中的经济阈值是基于害虫发生危害引起经济损失时的虫口密度,没有考虑害虫的发生趋势,相当于火燃烧起来了才救火,而不是消灭每一个火星。

○3综合管理中所采用的各种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型的一个因子,没有考虑这些因子的长期作用,所以有时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灾的现象。把一些生物制剂或天敌当成农药使用,实际上大量释放天敌对生态系统也是有害的,不能满足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