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公务员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学角度看“公务员热”

摘要:随着公务员待遇和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投身到了国考的大军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公务员热”。这场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经济视角,从投资人和消费者两个观察角度,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对“公务员热”的原因、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关键词:公务员;投资;效用

1.“公务员热”

近年来,随着公务员待遇和地位的不断提升,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务员热”。

现将20XX年至20XX年公务员报名及招录数据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20XX年至20XX年,报考人数虽非持续增加,但始终保持极高的报考人数和极低的考录比,10年以来,平均报考人数在140万以上,而考录比的平均水平则低于70:1,且不乏极端现象。20XX年,个别岗位的考录比达到了735:1,20XX年甚至出现了9450:1的夸张比例,实实在在的万里挑一。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公务员热”已经形成了畸态,应得到有效控制。

2.“公务员热”的原因分析

公务员岗位何以如此热门?下面,结合经济学原理,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投资分析

这里,我们将择业者看作投资者,将报考公务员看成一项投资。

准入门槛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除特殊职位外,不得再有性别、身高、体貌、婚姻状况、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为大量投资者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准入的条件已然具备,那么转入的动力来源于何处呢?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人,投资的动力必然来源于收益大于成本,即有利可图。

成本分析

从成本来看,报考公务员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即各项报名费,资料费,学习费等等,较为有限。机会成本,即为报考公务员放弃的收益。这一

项收益因人而异,难以进行准确的量化,但就眼下日益恶化的就业形势而言,即便不报考公务员,也不容易在该阶段找到其他工作,对于大部分报考者而言,机会成本并不很高。对于绝大部分考生而言,并无承受压力。

收益分析

从收益来看,包括工资和官员的灰色收入。结合一般社会经验可以得知,公务员的纯工资收入已然超过大部分工作者,加上福利待遇,总的收入,相当可观。此外,对于报考者而言,可能还存在升职的预期,官员不菲的灰色收入也成为这部分报考者的收益预期。

综上,报考者的总收益预期达到了一个远超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也远远大于投资成本,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人,自然会有选择该项投资的动力。对于这种收益远超过投资的行业,更是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于是出现了“公务员热”的现象。

消费分析

这里,我们将择业者看作消费者,将公务员职位看作商品。

支付能力

我们清楚,报考公务员的准入门槛和所需花费不高,这里我们认为,择业者作为公务员职位的消费者,均具有支付能力。

效用分析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的行为目标。效用是什么?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那么,公务员职位所能带来的效用如何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机构调整,近年来,公务员的待遇显着提高,罗列如下:

(1)公务员职业收入较高,实际收入远超社会平均水平;

(2)公务员职业相对轻松,客观上满足了部分年轻人好逸恶劳的心理;

(3)公务员职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职业风险较小,俗称铁饭碗;

(4)公务员职业具有各项福利待遇和职务保障,包括房补、车改、带薪休假,公费出国学习考察、以及退休保障双轨制中较高的退休后收入和较好的退休后保障等等;

(5)公务员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6)公务员职业容易获得较大的权利和权力带来的各项不菲收入;

(7)公务员职业客观上可以为工作者带来生活中的其他诸多益处,比如婚姻恋爱的优势,生活中的幸福程度等等。 [论文]

上述职业优势使得公务员职业具有很大的效用,也很自然的使得择业者

产生较强的心里偏好。

所谓的效用最大化,一般只存在于理论,现实中,我们很难判定那个“最”字。而公务员职业作为一项已知的效用极大的“商品”,对于报考公务员者而言,获得公务员职位这件“商品”能够为他们带来足够大的效用而有余,因此择业者作为“消费者”选择公务员岗位“商品”显得再合理不过。

综合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务员热门的经济学原因。如前文所述,这种热门是不正常的,那么其所带来的后果是怎样的呢?

3.“公务员热”的后果分析

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这里我们将公务员看做是收益较高的投资行业。对于一般行业而言,高收益会吸引投资者和各项社会资源,当投资者数量足够多时,收益会自然下降,投资者和集中的社会资源也会自然减少,总体是一个均衡的状态。

与之不同的是,公务员作为政府公职人员,收入并不受市场调控,不受供求关系影响,就目前来看,再多的“投资者”似乎也不能降低该行业的收益。这必然导致社会资源持续向该行业倾斜,大量的国考辅导班应运而生,大量的教辅书也横空出世,仿佛另一场高考,实则是纯粹的资源浪费。

人才资源的浪费

社会需要人才,国家需要人才。这种需要不只是人才培养出来,放在那里看的;需要的是他们用心用力地工作、创造和建设。报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很大部分都是人们眼中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中的绝大部分都不会得到公务员这份工作,换句话说,他们只能是单纯的考试而已,并不能为社会带来效用。可能他们很快会更换择业方向,也可能他们抱定范进中举的恒心一年年考下去,一致的是,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机会成本。前文分析过,择业者个人的机会成本并不高,不过积少成多,放眼整个社会,这么多人才的机会成本的叠加,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而长期的持续,更会对人才的培养造成影响,届时,国家的工业、农业、科技领域的人才都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4.“公务员热”的应对建议

政府和教育机构往往会从思想高度的角度出发劝说年轻人改变择业观念,纠正价值取向偏差,乃至打出各式各样的口号试图引导大学生到偏远的、艰苦的、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国作贡献。

需要承认的是,思想政治攻势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思想的改变可以改变人们对自身所需效用的看法,当国人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考虑,或许就自然地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为国奉献了。但就目前来看,转变择业观念的说法还显得很单薄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