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5 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赛课导学案_7
石壕吏教案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情境创设,朗读疏通,整体感知,心理模拟,短剧表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体味诗歌,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2、分析人物从而理解主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和对战争的感悟、对和平生活的珍惜教学流程:导入1、复述课文2、简介杜甫生平3、简介本文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一、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应是多读1、你认为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请两名学生带有感情的读课文)2、听课文录音3、用悲伤,同情的语调齐读这首诗二、学习古诗的第二步是多思重点研读(在研读过程中,将重点字词的解释穿插进去)1、研读第一自然段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四个人,四件事有吏夜捉人)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捉人征兵无度,社会黑暗捉人”捉”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当兵的不顾及百姓的意愿,采取捉的形式。
“捉”体现了官吏的凶残和残暴,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夜捉,第一,表明官吏捉人时常发生,白天人们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2、齐读第二自然段哪几个字把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了?呼啼怒苦3、研读第三自然段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说明了什么?一家三男被征二男新战死寡媳衣不遮体……(说明了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作者在这里只记录了老妇的回答,而省略了悍吏的逼问。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准备:1.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三别》是、、 .2.杜甫,字,朝的伟大诗人,后人称他为,他和并称为“李杜”.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岱宗未了搔更短石壕逾墙不胜簪长已老妪邺城戍决眦邺城幽咽问题探究: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早期作品,诗中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全诗可分几层?是切着哪个字写的?哪些句子是虚写?哪些是实写?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阴阳割昏晓”一句哪个字用得好?“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什么深刻含义?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这首诗是律诗吗?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
5、《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愈烧愈炽,跟家人难通音信。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6、《石壕吏》从体裁看是什么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什么诗?内容主体是什么?从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石壕吏-杜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石壕吏-杜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杜甫这位伟大的唐代诗人及其代表作《石壕吏》的背景与特点。
2.理解《石壕吏》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导学重点: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石壕吏》的创作背景。
2.理解《石壕吏》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社会批判。
3.分析《石壕吏》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三、导学难点:1.理解《石壕吏》中的意象和隐喻。
2.把握《石壕吏》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深遥的地方。
四、导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杜甫这位伟大的唐代诗人,向学生展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杜甫为什么被誉为“诗圣”,以及他的作品为何被后人传颂。
2.导读:讲解《石壕吏》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指导学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石壕吏的形象和心里世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社会意义。
3.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石壕吏》中的诗意表达、情感抒发和社会批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文本分析:通过对《石壕吏》的诗句、意象和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内涵,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写作训练:要求学生针对《石壕吏》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展开一篇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教室总结:对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杜甫的诗歌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五、课后作业:1.背诵《石壕吏》中的部分诗句,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杜甫及其作品《石壕吏》的理解和感悟。
3.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古代文学名家的生活轨迹,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
《石壕吏-杜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石壕吏-杜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杜甫及其代表作《石壕吏》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石壕吏》中所描绘的形象和情感;3. 分析《石壕吏》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4. 探讨《石壕吏》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二、导学内容:1. 杜甫简介及《石壕吏》背景介绍;2. 《石壕吏》全文赏析;3. 艺术手法分析;4. 当代社会启示探讨。
三、导学步骤:1. 热身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代表作《石壕吏》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过程:(1)杜甫简介及《石壕吏》背景介绍:- 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石壕吏》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石壕吏》描绘的形象和情感,了解诗人对士兵的关怀和思考。
(2)《石壕吏》全文赏析:- 分段解读《石壕吏》全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
(3)艺术手法分析:- 分析《石壕吏》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对比手法等艺术手法,探讨这些手法对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4)当代社会启示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石壕吏》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议题。
3. 总结反思: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石壕吏》的诗歌赏析作业,包括对诗歌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的分析;2. 撰写一篇短文,探讨《石壕吏》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思考。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杜甫其他作品,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诗歌创作;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分享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杜甫及其代表作《石壕吏》,还能够通过诗歌赏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石壕吏导学案
和个股过第五单元课题《石壕吏》导学案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建军审核人:韩爱景学校:雁鸣湖中学【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和作品创作的背景。
2、反复诵读课文,增加文言实词积累。
3、准确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在多层次的朗读中逐步领会本诗歌的思想内容,能体味出文章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能感受到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了解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朝廷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包围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
第二年春,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的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正好由洛阳经过潼关,他历经了“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2、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3、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
逾()邺()戍()守老妪()幽咽()泣()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一千两百多年前,在我们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安史之乱。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石壕吏
课型
授新课
课时:1
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诗作。
2、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4、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点
背诵这首诗,进一步品味平实叙述当中的深刻内涵。
1、对这首诗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2、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
馈
练
习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恕!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习难点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自
学
导
航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1)老翁逾墙走 逾()(2)三男邺城戍 邺()戍()
(3)如闻泣幽咽 咽()(4)老妪力虽衰 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5 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赛课导学案_0
《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体把握全诗结构,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复述本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激发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石壕吏》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情节简单,可以放手搜索杜甫生平、社会背景,让学生通过自读掌握“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及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这一中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握全诗结构,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倒推官吏的逼问”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体会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即通过读——品——练几个环节的学习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进而感受今天美好的生活,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问:战争都有哪些伤害?------唐朝的“安史之乱”----杜甫----《石壕吏》(设计意图:认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和困扰。
从而树立起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
)谈话交流时,相机介绍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课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把握课文1、正音2、朗读(1)读准字音;(2)停顿;(3)分角色朗读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小组合作、自主完成-----全班交流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夜-------------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辞夜久----------------------------高潮:请从吏夜归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线索:诗人的行踪(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叙事线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5 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赛课导学案_1
石壕吏应用创新点本节课结合了音乐图片等资料,给学生展示和还原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环境。
学生在读的时候结合音乐和图片感受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材分析《石壕吏》是201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的杜甫的诗歌,是杜甫“三吏”中的一篇,是安史之乱的历史的反映。
本篇诗歌以诵读为主,来感受安史之乱带来的严重灾难。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在文史知识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经验,但是课堂上对老师的配合不够,课堂上不够积极,需要刺激性的手段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把握文意。
2.品读重要语句,体会人物情感。
3.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环境与准备录课室和ppt教学过程一、导入盛唐时期的中国,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富民强,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世界,但是一场战乱,一次人为的灾难,却将它陷入了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境地。
那是怎样的情况,让我们跟随杜甫的步伐到石壕去看看是怎样的景象。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全班朗读(注意节奏、重要、情感)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读生评价2.梳理文意情感除了体会录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走进诗人的心里,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提出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不了翻译不通的地方共同解决。
四、品读探究,体会情感1.通过我们刚才的诵读大家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已有初步了解。
哪位能用原文的一句诗来概括一下有吏夜捉人我们从吏和妇人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吏—暴妇人—穷困潦倒,老来丧子,被迫服役,夫妻分别我从(字、词、句)中读出了(吏、妇人)。
2.这些都是老妇人一人的话,难道“吏呼一何怒”的吏就此沉默了,就洗耳恭听老妇人抒情独白吗?古诗词有很大的跳跃性,给人留下许多的,这种手法叫做“藏问于答”。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老妇人是面对悍吏怎样的提问,才会有如此说辞。
悍吏的蛮横凶悍,老妇的凄凉无助。
3.文章还有其他地方提到战争给人带来鸡犬不宁的生活的?4.探究:杜甫面对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出来义正言辞的阻止,是否是一个冷漠的人?(结合背景分析。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石壕吏》(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石壕吏学习目标 1、识记知识超市的重点内容3、能够准确朗读诗歌、能够背诵并翻译全文。
环节预设 1.导学2分钟 2. 读学17分 3.研学5分钟 4、展学18分钟教学过程读学1、知识超市(勾画并记忆重点知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写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诗(唐以前的诗歌)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如《观沧海》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如《钱塘湖春行》律诗规定每首8句。
(每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如《早发白帝城》。
2、大声朗读诗歌。
(注意停顿、语气)3、复述故事情节。
4、借助课后注释,疏通文义,划线字词重点必须翻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石壕吏(第3、4学时)
课题:石壕吏(第3、4学时)课型预习交流+展示探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借助课下注释,并复述诗中的故事情节。
2、结合背景,说说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文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结合背景,说说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预习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给下列字词注音
壕邺戍逾妪咽
3.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诗,
说说本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按照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理清故事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
样的情感?
2.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从老妇的苦诉中,你能读出当时怎样的
社会境况并说说老妇的人物形象。
3.作者是怎样叙事的?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
4.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杜甫为什
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
三、拓展延伸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官吏一步一步紧逼出来的。
你怎
样看待这个说法?试着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四、达标反馈
1. 《石壕吏》是一首(),以()为顺序,中心人物是(),事件是
(),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历史事件中。
2. “三吏”“三别”分别是:
3. 写“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句子:
4. 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的句子:
5. 道出老妇家中贫寒的句子:
6. 侧面描写(暗示)老妇被抓的句子: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